-
1 # 天際如絲
-
2 # 平淡快樂888
英法聯軍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關鍵是,僧格林沁蒙古王爺,伏擊了英法談判使團,殺害了使團的二十多人!這明顯違反了國際公約。英法發動戰爭,清朝也沒有明顯抱怨英法的官方說法吧?!單單貿易不公平行為,英、法議會會透過,出兵三兩萬人、跨越多半個地球,進攻一個有過百萬常備軍的國家?戰爭不打完,勝負誰都不知道!還有一點,當時清朝的戰鬥力問題。僅僅因為貿易問題,英法能說服議會出兵嗎?戰爭沒打完之前就知道一兩萬人,沒有後勤基地,就能打敗一億多人口,百萬常備軍?當時清廷調動太平天國與湘軍前線的,鮑超部去京津前線,鮑超部只有三四千人!但是鮑超身經七百餘戰,殲敵二十多萬!湘軍和太平天國前線,雙方裝備都是不惜血本、世界最前列的!僅僅鮑超部到達京津前線,殺敗萬把人是沒問題的!曾國藩只是為攻克天京考慮,拖延沒讓去!因為清軍與太平天國的內戰,清廷只能調動北方的僧格林沁騎兵和勝保部。如果湘軍曾國荃吉字營五萬人,包括鮑超部與英法聯軍對壘,守住京津沒有一點問題!打敗英法聯軍也是必然,能不能消滅,因為英法海軍強,隨時可以撤回海上就不好說了。
-
3 # 跪射俑
不光貿易的問題,西方列強的人民及其漢奸走狗在清朝境內為非作歹,還要求清朝官吏不去管,讓清朝百姓忍受被欺侮,否則西方列強就要逼迫腐朽的清政府賠償所謂的損失。在西方列強面前,清政府與清朝人民活得亳無尊嚴。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西方列強為了逼迫清政府割地賠款,謀取在華的各項利益,總會找出各種理由,不光是貿易的問題。
-
4 # 當代曹植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雙方簽約通商,增設通商口岸,但是,中英貿易增長的不如英國想像中的大,於是英國夥同法國,派使團去北京修約,意圖擴大雙邊貿易。
但是,僧格林沁伏擊了英法談判使團,殺害了使團的二十多人!這明顯違反了國際公約。於是,英、法議會透過,出兵兩萬餘人、跨越半個地球,進攻清朝,此時正值太平天國內亂,清朝無力抵抗,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火燒圓明園。沙俄趁機敲詐,割佔清朝大片領土。
如果晚清提前同意跟英法進行貿易簽約,二鴉就不會爆發,圓明園就不會被燒燬,但是,由於清朝不斷從北方調兵南下鎮壓太平天國,致使北方防禦空虛,沙俄趁機佔領清朝的外東北與外西北,並實際管理,有沒有二鴉,沙俄都己經佔領了,只不過趁二鴉補了個手續而己。
-
5 # 立松板凳面總部
晚清的衰敗和落後,說到底是制度的落後。
雖然中華文明從秦漢到晚清,一直在改朝換代中不斷進步,但是本質上沒有改變———封建主義。
統治階級的故步自封的思想和閉關鎖國的制度使古代中國領先世界的優勢一步步喪失,而後被別人超越。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中國航海領先世界,但為什麼後來衰落了?航海目的不一樣。西方航海目的是探索世界發現新大陸進行貿易,而明朝航海是為了找到建文帝除掉他,因為“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失蹤了,朱棣認為他可能從還上逃走了,所以開始了鄭和下西洋。
後來呢?後來的大明王朝衰落了,接盤的大清,思想從本質上也沒有改變,繼續閉關鎖國,看不起世界,英國皇帝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想和中國進行貿易,還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新型戰艦的模型,但被乾隆皇帝放到了圓明園收藏了起來。真是悲哀!清朝十二個皇帝,除去最後一個(因為大清滅亡溥儀才三歲),沒有一個是昏君暴君(包括慈禧太后),他們雖然割地賠款,但他們一直在思考怎麼能扭轉局面,但卻在失敗的路上越陷越深。清史記載道光帝簽完《南京條約》一晚上沒睡,半夜痛哭說,我對不起列祖列宗。但他不說對不起天下的老百姓。第一次鴉片戰爭,雖然有三元里抗英,但更多的是人們的麻木和無動於衷———他們在和皇上打仗,跟我有什麼關係。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攻德勝門,京城的老百姓都幫著推小車,這是為什麼?燒了圓明園,人們爭相從裡面往家裡搶東西,這是為什麼?老百姓都是漢奸嗎?不是,制度和思想的落後是本質。晚清的救亡圖存,思考的答案,是我們的裝備不如別人,我們用了好多年打造了世界領先、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但是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為什麼?———還是落後的制度和思想!
-
6 # 飛雲阿成
你想的太簡單了。列強可從來沒有前進一步就終止的。他們會爭取利益最大化,最終變成他們的殖民地。非洲、印度、美洲印第安人就是前車之鑑。比如現在的中美貿易爭端,你以為投降就可以嗎?他們會得寸進尺,還有下步棋等著。直到把中國四分五裂才放心。
-
7 # 微史春秋
所謂的貿易或違約等都是列強的藉口,在西方政治家的眼中,什麼對自己有利就用什麼藉口。
從這次疫情,也能看出這一點,各國都想甩鍋給中國,然後找中國負責、賠償。
一、第二次鴉片必將發生,因為英法想攫取更多的利益為了掩蓋自己侵略的本質,列強習慣於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以編造不得已的理由。其實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這樣,但是近現代以來,西方在這方面絕對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典型。
第一次鴉片戰爭,除了割地賠款之外,五口通商已經協定關稅,並不能滿足英國的慾望,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因為為了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攫取更多的利益,他們勢必會再一次發動侵華戰爭。
二、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把真正的受害者打扮成野蠻強盜這幾乎是西方的慣用伎倆,或者就是西方的一種價值觀。
如此一來,無辜的受害者反倒成為了被譴責的一方。
學習歷史,尤其是近代中國屈辱的歷史,我們一定要注意防止西方侵略者的史學觀對華人的衝擊甚至是洗腦。
提出這樣的問題,應該就是受西方或那些公知史學的影響,他們心安理得地把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罪責推到華人頭上,是強權者的醜惡嘴臉,為他們鼓譟的人同樣醜陋。
這次疫情期間,西方反華國家的行為再一次詮釋了他們的醜陋,如果我們對他們還有幻想,那真的是忘記了歷史。
我們要有自己的基本判斷,而這個判斷不能離開近代中國被人宰割的大環境。
-
8 # 夜色天王
主要你讀書太少,看的事太淺薄。
為什麼會發生鴉片戰爭,是因為清朝跟西方列強貿易逆差太大。
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買的太多,而華人又不買洋人的貨才迫使西方列強不得不賣鴉片。
就像今天的中國一樣,世界工廠。
西方列強到處告中國傾銷。
只要西方列強賣鴉片,中國禁鴉片,鴉片戰爭就會爆發。
縱然簽署貿易條約。
洋貨全面進入中國,漢族人就會崛起。
當時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漢人有兵,再有錢,滿清怎樣才能穩住這麼龐大的帝國。
肯定穩不住。
一旦漢人重新統一中原,勢必會禁菸,還會跟列強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只會爆發的規模更大,當然國民清醒的更早,中國就能更快的崛起。
這點你可以去起點看晚清小說。
只要你回到清朝一邊造反,一邊跟列強貿易,很輕鬆就能打垮晚清,臥薪嚐膽數十年,漢帝國定然會崛起,說不定還會參與瓜分世界殖民地。
-
9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應該認清帝國主義本來面目,簽約也不會放緩侵略,他們要的是真金白銀.殖民地,侵略者的胃口永遠填不滿。他們想的是曰不落國。簽約也保不住圓明園。要想保住,只有強大!
-
10 # 歷史堆中的胖子
如果同意簽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會不會爆發?圓明園會不會被燒?用不用給沙俄割讓土地?其實這是三個問題,雖然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但也是能分開講的。
1.如果同意簽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會不會爆發呢,個人認為,還是會的,只不過戰爭爆發的時間可以推遲一下。首先,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不要簡單的認為是換約衝突或者教科書上寫的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
我們必須確定,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主要是因為英法發現南京條約中除了割讓香港島和賠款之外,其他的開放通商口岸和關稅等事情根本沒有按他們預期的走。首先開放通商口岸的事情,這個必須承認滿清地方官的小聰明,他們認為洋人不好惹,與洋人打交道容易出問題,雖然不得不開放口岸,但是卻人為製造隔離,甚至英華人發現南京條約之後要進廣州城更難了,是的,比第一次鴉片戰爭前更難......口岸雖然開放了,但根本無法與當地官員進行有效的溝通,民間的小農經濟更是造成英法無法有效傾銷他們的產品,口岸開了與沒開沒有任何區別。
至於關稅,雖然規定了共同議定,但滿清官員對“拖”字訣的運用真是出神入化,再加上當時滿清政府地方的稅收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全國並沒有統一的稅收標準(收稅多寡更多取決於地方官),而洋人更是直腸子,楞是被這特殊國情拖住了,直到要換約了也沒解決。
所以無論滿清是否同意簽約,戰爭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簽訂的條約根本無法履行,洋人的性子遲早會被磨沒的,最後肯定是能動手就不吵吵了。
2.圓明園會不會被燒?這個要分開看的,圓明園被燒其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不是英法聯軍既定的策略,是在英法聯軍發現談判公使不但被滿清扣押,甚至大多數人被虐殺之後決定的,談判期間扣押公使,扣押期間虐殺公使,無論哪一點來看,英法聯軍都認為滿清政府是一個野蠻的政府,毫無信義和文明。所以為了懲罰滿清皇室,決定燒掉圓明園,這裡也必須要說下,再燒圓明園之前,英法聯軍是出了告示的,詳細寫了為什麼要燒以及何時要燒,然後英法聯軍發現,滿清都城的老百姓根本就不關心燒不燒,更關心的是什麼時候燒.....。等到燒的時候英法更是發現,有人比他們搶的還happy,只能說一國政府混到這份上真是沒得說了。
3.會不會割讓給沙俄土地,會的,是一定會的。什麼時候都不能小看沙皇俄國對土地的野心,別忘了,璦琿條約是沙皇俄國直接與奕山這個地方官籤的,籤的時候根本沒有經過滿清中央的同意,只能說奕山這個愛新覺羅皇族真是太膽大了。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滿清政府對內還是要對付太平天國和捻軍的,並且前面也說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不可能不爆發的,到時沙俄要土地的時候,滿清面臨的內外困境一個也不少,即使沒有二次鴉片戰爭,以當時滿清對外東北的掌控力度,也是無法阻止沙皇俄國的,該丟的一樣會丟,根本無法改變。
滿清當時是封建社會,甚至是將國內最龐大的人群視為奴隸的封建社會,自始至終滿清從未認為滿漢是平等的,頂多也就是嘴上說說而已。這也造成了滿清絕大多數的力量必須用於國內壓制漢人可能的造反,那麼面對外部力量的入侵,當然是寧於洋人不於家奴了。
-
11 # 傻愚翁
如果清王朝同意西方列強的貿易條件,那麼接下來就是貿易戰,榨乾當時中國的最後一滴血,結果仍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處境
-
12 # Tony150663978
別天真。古話說得寸進尺,資本家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
看看英國的其它殖民地,哪個國家不是被滅?中國為什麼成為唯一一個沒有被滅的國家,沒有成為徹底的殖民地?
不是西方國家良心發現,而是
一,義和團和太平天國巨大的破壞力讓西方國家看到了把中國變成殖民地需要付出的巨大代價,而這個代價他們是付不起的。當時英國只有三千萬人,而統治中國至少需要幾十萬人的軍隊和文官這是英國無法承擔的。
二,而清庭不僅是個現成的統治體系,而且還是個足夠弱小的外族政權。保留這個政權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中國社會的穩定,而這個政權的弱小可以保證它不會產生足夠的抵抗意志,這個政權的外族特徵意味著它在盤剝漢族為主體的人民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
-
13 # 帝國中興
如果清政府在鴉片戰爭爆發前選擇跟英法進行貿易簽約那麼中國跟西方資本主子國家之間的戰爭也是無法避免的!戰爭的規模甚至會遠超兩次鴉片戰爭,那時中國的損失將會更大!
清朝時期的中國是一個封閉的,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支撐的國家,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生活所需主要由個體手工業來完成,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但是當時的英法等西方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他們所生產的大量工業產品急需一個超級市場,而當時的中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是他們心目中最完美的產品傾銷地。
當他們把他們的工業產品大量輸送到中國後他們發現華人對他們的產品比如尼龍布,鐘錶等工業產品完全不感興趣,導致產品滯銷!但是歐洲人對中國生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鍾愛有加,這就導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和清朝的貿易中一直是吃虧的一方!
當時清朝使用的貨幣是白銀,而歐洲實行的是金本位的貨幣政策,在和清朝的貿易中他們要把黃金兌換成白銀才能和清朝貿易,這就讓歐洲商人的利潤受到一定的損失。同時清政府海關的高稅率也讓他們大為不滿!
由此他們一直在尋找一種讓華人普遍接受的產品,而鴉片正是最好的選擇,當鴉片輸入中國以後短短數十年使清朝的白銀外流數千萬兩!使歐洲商人轉虧為盈。一旦清朝和他們簽訂了通商條約,鴉片就可以從中國的各個口岸湧入中國市場。清政府無論是為了防止白銀外流還是國民健康都不會坐視鴉片流毒肆虐!
那麼清政府對歐洲鴉片商人和鴉片的強硬政策會直接損害歐洲商人的經濟利益,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他們同樣會選擇用戰爭手段來挽回自己的損失!因此就算清朝提前和他們簽訂了貿易條約,中國和他們之間的戰爭也不可避免!
-
14 # 薩沙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說通俗點就是英法要維持甚至擴大在華的利益,而滿清解決反對。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之後,英國原以為憑藉中英《南京條約》所規定的通商關係,可以迅速開啟中國市場,獲取鉅額利潤。
然而,當時滿清是農業封建國家,普通農民壓根不需要什麼工業品。
所以,英法並沒有獲得想象中的商業利益,英國只是透過鴉片貿易維持。
不過,鴉片貿易並不可靠,因為中國可以種植鴉片的省份頗多。只要華人自己種植鴉片,英國也就無法賺錢了。
這種情況下,英法都希望繼續擴大在華的特權,獲得商業利益,美俄的態度也是一樣。
我們看看《天津條約》:公使常駐北京;增開牛莊、登州、臺灣、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 、南京、鎮江 為通商口岸;擴大領事裁判權;對英賠款四百萬兩,對法賠款二百萬兩;修改稅則等等。
賠款是小事,多開通商口岸可以看做互惠貿易,但擴大領事裁判權、修改稅則,都是侵犯到滿清的自主權了,這就非同小可。
所以,滿清很難同意,戰爭幾乎不可避免。
退一步說,滿清同意了,主權就受到影響。那麼,滿清除非立即進行日本那樣的全面改革,奮發圖強。不然,既然開了頭,下面主權還會損失更多,國將不國了。
果然,最終一把火燒了圓明園後,雙方簽訂了更厲害的《北京條約》:(一)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二)闢天津為商埠;(三)准許外華人在中國招聘人口出洋做苦工; (四)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九龍司)給英國;(五)交 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堂,法國傳教士在內地任意各省租買土地,建築教堂;(六)賠償英、法的軍費各增加到八百萬兩。
中國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國,並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中俄“共管”。
看看,就這麼危險。
而以滿清的德性,改革絕對不可能,所以戰爭遲早還是打,滿清遲早還是完蛋。
-
15 # 鬱壘172
這個問題,可真天真,你當西方人在全世界搶劫,殖民,唯獨在中國做乖寶寶?如果真如此,也只會是會因為中國足夠強硬……
-
16 # 歷史迷小段
咱先來看看英法為什麼要與清朝進行貿易。
19世紀中葉,歐洲完成工業革命,蒸汽動力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工業國家如英國、法國,他們生產的商品在國內市場已經飽和,賣不動了,需要迅速拓展海外市場。工業革命同時也帶來了殖民主義的惡果,西方列強為爭奪海外殖民地,瘋狂進行對外擴張。
▲工業革命加快了列強的帝國主義擴張
在對華貿易方面,歐洲列強尤其是英國長期處在貿易逆差的地位,清朝的茶葉和瓷器在英國賣的比英國製造的工業產品更好。
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英國為打破貿易逆差,擴大對華貿易規模,藉口虎門銷煙事件而發動的侵略戰爭。《南京條約》的簽訂,不僅放開五口通衢,割地賠款更讓英華人嚐到了對清朝發動戰爭的甜頭。條約中的“片面最惠國待遇”還讓英華人在未來的列強瓜分中國時都能蹭著好處。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軍在虎門炮臺英勇抗擊英軍
晚清時期的中國,雖然在制度和技術上不如列強,但在經濟上仍然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國,這從洋務運動中清政府動輒向德國購買多艘先進軍艦就可以看得出來。《南京條約》中賠給英國的兩千一百萬兩銀元對清政府來說只是九牛一毛。但受苦的是百姓。自1840年開始,清政府與列強陸續簽訂了多個不平等條約,外國工業商品的傾銷讓民間眾多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土地兼併現象十分嚴重;政府為了補足賠款,又增加賦稅和徭役。廣大農民飢寒交迫,生活苦不堪言。
這時在廣西有個叫洪秀全的秀才,這兄弟早些年聽洋人傳福音,心裡有了“上帝”的大概模樣,於是就跟鄉里鄉親說了上帝他老人家的故事。那時的農民沒有什麼信仰,一聽說信上帝有好處,就跟著信了。洪秀全就依靠他曲解的教義成立“拜上帝教”,聚集一票農民揭竿而起,從廣西一路打到南京,還建號“太平天國”。
▲洪秀全帶領“拜上帝教”信徒起義
這洪秀全不打無所謂,一打,清朝就亂了。皇帝趕快調遣軍力南下鎮壓起義,清軍與太平軍在長江一帶激戰正酣。旁觀的英法兩國看到了機會,為了擴大在華利益,兩國加緊了發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準備。
再來看看沙俄為什麼要來侵佔領土。同樣是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葉,沙俄也開始了工業革命,新式武器和新式軍隊的出現令沙皇的軍國主義思想極度膨脹,在歐洲開始推行南下政策,試圖開闢不凍港。距離沙俄最近的不凍港在黑海的克里米亞,再就是遠東的太平洋沿岸地帶。為此,沙俄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
在此之前,沙俄與老對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發生過多次戰爭,沙俄敗少勝多,其勢力範圍也拓展到了黑海一帶。
1853年,沙俄在與土耳其人的談判中吃了閉門羹,俄華人認為,既然談判不行,那就打吧。於是,有了“工業革命光環”加持的沙俄發動了第九次俄土戰爭,而此時的對手突然變成了三個國家:土耳其、英國、法國。
▲克里米亞戰爭中俄軍槍騎兵衝鋒
英國在印度開闢殖民地後,本土與印度之間一直保持貿易往來,而其主要路線就是透過奧斯曼帝國控制的黑海出海口——達達尼爾海峽。為此,英國費盡心機與土耳其人搞好關係,確保了貿易路線的通暢。
法國雖然與俄國沒有什麼利益衝突,但與土耳其的關係也是不錯。而且此時的法國陸軍相當強大,卻被英國當槍使了。
1853年10月16日,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前期,沙俄在錫諾普海戰中完勝土耳其,爾後英法兩國協助土耳其介入這第九次的俄土戰爭,形勢堪稱逆風翻盤。更強大的英法軍隊將沙俄新軍打到潰不成軍,沙俄在克里米亞的戰略部署全面失敗。
▲慘烈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兵敗如山倒
隨後,沙皇將擴張的目光投向了遠東地區。
早在17世紀中期,沙俄的國土就已經拓展到了太平洋西岸,並與南方的大清帝國接壤。1685-1686年,雙方在黑龍江流域發生一系列軍事衝突,史稱“雅克薩之戰”。此後,雙方簽訂了確定國界的《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劃定的中俄邊界
然而沙皇並不甘心就這樣定下國界範圍,因為獲得太平洋出海口的目的沒有達到。此後,沙俄便一直籌劃如何侵吞中國北方的黑龍江地區,甚至成立了“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
1849年至1853年期間,沙俄軍事人員已經在黑龍江下游建立了侵略據點。隨後,大批俄羅斯軍隊侵入黑龍江地區,對中上游北岸和下游兩岸實行軍事佔領。
也就是說,此時的黑龍江以東地區,沙俄的軍事佔領已成事實。
▲沙俄侵佔的中國東北土地,黃色部分為《璦琿條約》侵佔的土地,粉色部分為中俄《北京條約》侵佔的土地
而與此同時,清政府正忙於解決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根本無暇顧及東北局勢。此時佔領黑龍江以東地區的沙俄並無依據,他們想要撕毀《尼布楚條約》,並向大清提出割讓領土要求。但他們只是按兵不動,靜靜等待著一個良好的時機。
要麼說馬克思老爺子的唯物史觀厲害呢,萬事萬物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絡。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就能梳理出一張事件發展的脈絡圖:從這個圖可以看出,19世紀中葉世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與“沙俄侵佔中國北方部分領土”這一事件之間的關係不大。
1,英法以世界擴張為途徑,沙俄以本土為核心向東向南擴張。
2,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是擴大在華利益,只是打著通商的旗號發動戰爭;法國是為了蹭瓜分清朝的熱度,跟著英國混飯吃;俄國是為了得到出海口。
從發動戰爭的必要性來看,英法在世界擁有大量殖民地,發動二鴉,與清朝簽訂新的條約,只是他們在東亞地區的利益進一步擴大了,對其總體國力來說不會有太大影響。
而沙俄則是為了獲取出海口,以擺脫“擁有世界最長海岸線卻沒有不凍港”的尷尬,為發展海軍創造條件,可以說是否擁有出海口涉及到沙俄的根本利益。
▲中俄《璦琿條約》簽訂現場
也正是因此,英國和法國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只是恰好成為了沙俄提出領土要求的契機,按照沙俄原本的計劃,黑龍江以東廣大土地是勢在必得。就算二鴉沒有爆發,沙俄也會透過挑起戰爭等方式,強行侵佔這片土地。
最後表個態總結一下,如果晚清提前同意了跟英法進行貿易簽約,二鴉也一定會爆發,圓明園會不會被毀這個不好說得看戰爭形勢,在北方最終還是會給沙俄割讓領土。
-
17 # 笑三少009
同時代的日本同樣和美國也簽了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當時日本是明治天皇,這是個會變革和改革的主。中國還是又一個從奴隸貝勒制轉換過來的清王朝,不願放眼世界看看變化。到甲午戰爭,已經可以看出日本已經崛起,中國徹底衰落。即使開放口岸,如果不思變,不自強,十個圓明園也不夠燒!
-
18 # 雪天雪晴
非洲大草原
人類遇上獅群
要是先把孩子給它
就可以避免被咬?
有可能
獅子吃飽了
或者
變得慈悲為懷
-
19 # 13923222
錯了,你知道因果嗎?你知道量子傳輸嗎?起點和終點是相同的,中間的過程是千變萬化的,怎麼樣變化都會迴歸到結果上,儒學在就決定了衰敗,就像商鞅變法決定了秦國統一天下一樣,過程可以千變萬化,就算沒有秦始皇統一也有別的秦王統一。知道儒學的害人了嗎?
-
20 # 啟1蒙
我的結論是:
1、與西方列強的戰爭可以避免;
2、與俄羅斯、日本的戰爭不可避免。
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直到滿清亡國的七十年裡,清朝因國內問題與西方列強的戰爭只有2次,平均35年才打一次。即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本可避免,是因為清朝虐殺外交談判使團而發生的。八國聯軍侵華更是清朝主動挑起的!清朝培植義和團殘殺婦女兒童、進攻使館,並主動對11國宣戰。(實際上,鴉片戰爭之後,清朝被迫對外有限開放,使得清朝國力進入歷史最強的時代)
而同時期的日本,因為主動改革開放,就沒有與西方列強發生過戰爭,反而成了世界強國。所以,清朝如果有點見識,與西方的兩次戰爭都完全可以避免!
俄羅斯、日本要的是清朝的土地,清朝逃不掉的。這一點,不多說了。
回覆列表
弱國無外交。退讓沒和平。甲午海戰,使大清巨資建成的北洋水師沉倫,大清放棄海軍,國門洞開,貿易糾紛失敗無力抗衡外敵入侵,導致八國聯軍入侵。今日之中國若沒強大的國防保障,貿易糾紛,疫情糾紛,外敵早就入侵了。所以,軍隊的戰爭力也是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