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檔案館
-
2 # 與生活交朋友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重,託孤給曹爽和司馬懿。任命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曹睿死後,曹芳剛即位。曹爽還不是很過分,做事都跟司馬懿有商有量的,司馬懿待他也很不錯。但是沒過多久,曹爽聽從親信的話,將司馬懿和司馬懿的親信明褒暗貶,削去司馬懿的兵權。曹爽用自己的兄弟完全掌握京師禁軍,又任命表弟夏侯玄為中護軍,負責總統諸將,選拔舉用軍隊武官。
曹爽搞了一大堆的親信,逐漸把司馬懿不放在眼裡,開始專政。從此司馬懿像李嚴一樣靠邊站了。
但是司馬懿畢竟不是李嚴,曹爽更加不及諸葛亮之一。
曹爽建立軍功名望,執意伐蜀。任命夏侯玄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結果大敗而歸,帶去轉運的牛馬也幾乎耗盡,羌、胡等地對他怨聲載道,關中也大為虛耗。雖然如此,但畢竟他還是把雍涼地區的兵權搞到手了。
曹爽專權亂政,圈禁太后,胡作非為。好不容易有個清醒的弟弟曹羲想盡辦法勸諫他,也惹的他不高興的很。
249年,曹芳和曹爽三兄弟高平陵拜祭魏明帝。讓司馬懿逮到機會,在洛陽發動高平陵政變,說服郭太后,然後奉太后上奏天子請求意旨罷廢曹爽,奪取洛陽禁軍兵權,控制洛陽。
這時候曹爽如果聽從桓範的建議,帶皇帝到許昌,以天子之名召全國兵馬反擊司馬懿,反擊獲勝的機會是很大的。結果曹爽沒有主見,被司馬懿忽悠認罪投降了。
曹爽已經認輸了,把皇帝給了司馬懿,司馬懿就是正統一方。夏侯玄如果想起兵殺回來,那就是造反。司馬懿在雍涼地區經營多年,根基深厚。夏侯玄只要被定義為造反,都不用出兵鎮壓,估計司馬懿的舊部就會直接把夏侯玄砍掉,將人頭送往洛陽。
如果曹爽帶皇帝去許昌就不一樣了。曹爽挾天子以令不臣,天下兵馬勤王,司馬懿手上即使有太后也是名不正言不順。這時不僅是夏侯玄,魏國境內所有忠於天子的勤王之師都會攻打司馬懿。夏侯玄這邊起兵也是名正言順。即使手下很多都是司馬懿的親信舊部,但是司馬懿是造反。他的舊部在天子和司馬懿之間很難會選擇效忠司馬懿的。即使不放心,將軍隊中司馬懿的舊部全都解除兵權,把兵權攥在自己手裡,那些人也不敢公然譁變。
夏侯玄作為曹爽的親信,手握重兵。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起不起兵只能看曹爽作什麼選擇。夏侯玄自己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曹爽都投降了,夏侯玄也只能乖乖的交出兵權,夏侯霸逃往蜀漢。
-
3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249年,高平陵之變後。
都督雍涼的夏侯玄接到了天子詔書,要他入朝。
此舉,就是剝奪夏侯玄在雍涼的兵權呀!夏侯玄此行兇多吉少。
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表示:凶多吉少,與其入朝送死,不如一起去投蜀國吧!
夏侯玄表示:我怎麼可以因為要求苟活而投靠敵國呢?
隨後,夏侯霸投蜀,夏侯玄老老實實入朝。
此時,夏侯玄坐鎮的雍涼,兵力不下10萬,而他都督雍涼軍事已經5年(任期已經超過了坐鎮4年的司馬懿),不算初來乍到。
夏侯玄的“老實”,有三個原因。
夏侯玄未實際把握雍涼軍權夏侯玄名義上是徵西將軍,督雍涼軍事,但他並未能真正把握兵權。
其實,夏侯玄主雍涼軍事已經5年,而司馬懿此前督雍梁軍事不過4年,歷史留給夏侯玄的時間不算少。
可是,夏侯玄卻自始至終沒能牢牢把握住雍涼的實際軍權。
我們以郭淮為例。
早在曹操時期,郭淮在西北軍隊中就已經有了很高的影響力。當初,夏侯淵戰死,正是郭淮力主之下,眾將推舉張郃穩定局面。
隨著對蜀漢戰爭的不斷升級,郭淮的影響力也很大,不管是曹真、司馬懿主軍,郭淮的意見都常常很有分量。
要有效控制關中軍事,必須得搞定(或除掉)郭淮。
在曹爽、夏侯玄組織的伐蜀之戰中,夏侯玄以郭淮為先鋒。但是郭淮自己認為形勢不利,“輒拔兵出”,擅自撤退,即便如此,他還是因為部隊未受損失而得到了獎勵。
在伐蜀之戰進行時,雖然曹爽、夏侯玄無戰功,但畢竟有曹真的餘蔭(司馬懿之前,曹真督雍涼多年),還是有可能實際掌握軍隊的。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郭淮等人都不願老老實實執行曹爽、夏侯玄的指令。
而在伐蜀失敗後,關中虛耗,羌、胡怨嘆,曹爽、夏侯玄被“時人譏之”,成了笑話,就更沒有權威領導作戰了。
因此,除非有更強有力的上層指示(如天子詔書),否則,以夏侯玄的威望,即便他想要反抗,也沒人搭理。
曹爽的投降,使夏侯玄失去了組織抵抗的大義名分曹爽集團的主心骨,是曹爽。
高平陵之變時,天子尚與曹爽在一起。
此時,曹爽如果以天子名義號召天下,夏侯玄要率軍響應,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是,曹爽本人卻早早投降,企圖作“富家翁”,代表集團放下了武器!
如此,夏侯玄失去了藉機凝聚隊伍,進行反抗的名分!
司馬懿得當的策略,使夏侯玄沒有外部支援朝中大變,人心不安,往往是起事的好機會。
即便是郭淮,也未必絕對是司馬懿一派。
當時,魏國高層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郭淮的妻子,是王凌的妹妹。後來,王凌被司馬懿弄死,“淮使戎裝,剋日當發”,將佐也都勸郭淮發兵,一度鬧得很緊張。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司馬懿像當年王允一樣策略不當,反司馬的勢力一起起事,夏侯玄未必沒有機會。
可是,司馬懿的策略卻十分講究。
在事變後,司馬懿只把打擊目標放在曹爽兄弟及他們的死黨何宴、李勝等人身上,對其他人,或寬大處理或暫時安撫,不少人物後來成為晉的開國名臣。
正因如此,司馬懿的政敵始終沒有攏到一起,即使要起兵的,也都是逐次起兵,未成氣候。
因此,此時,夏侯玄要起兵,很難得到相應的支援!
總的來說,雖然司馬懿根基深厚,但是在剛奪權時,形勢仍然非常複雜。
但曹爽、夏侯玄的無能,司馬懿的策略得當,使局勢自始至終把握在司馬懿手中。
夏侯玄,自然連一點反抗的機會都沒有了。
-
4 # 鐵馬冰河wu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中年暴逝,遺詔由年僅八歲的太子曹芳繼位,並命曹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及功勳卓著的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幼帝曹芳。
曹爽是宗室親貴,太后與幼帝對他有天然的親近感,因此得以專權,他在朝中遍樹黨羽,重用親信,不久就採用明升暗降的手段,給司馬懿封了個有名無實的太傅虛銜,讓他去教幼帝讀書,徹底削奪了司馬懿的軍權。
面對曹爽猜忌,司馬懿乾脆稱病不朝,並閉門謝客,深居簡出。曹爽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仍不放心,以為他又在耍什麼五花,於是派心腹李勝前去查探虛實。司馬懿果然演技高超,他在李勝面前裝出一副病入膏肓、耳聾眼花的衰樣,好像馬上就要嚥氣似的,騙過了李勝,也使曹爽徹底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司馬懿裝病竟然裝了近十年。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幼帝曹芳要去高平陵祭祀明帝墓,曹爽率領兄弟及眾親信大臣陪同前往。長期僵臥病榻的司馬懿聞訊一躍而起,突然發動了蓄謀已久的政變。
司馬懿矯詔郭太后的旨令命緊閉洛陽四門,並任親信將領高柔接管曹爽的軍隊,長子司馬師統轄禁軍。然後他以郭太后的名義給小皇帝曹芳發去一份奏摺,宣稱曹爽兄弟陰欲謀反,必須罷免並緝拿治罪。
大司農桓範是曹爽親信。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他正在洛陽城裡,聞變後他騙開城門,策馬狂奔至高平陵。他勸曹爽挾持天子前往許昌,然後以天子的名義命令四方精兵進京勤王,討伐司馬懿。司馬懿雖敢鋌而走險,但他那區區數千敢死之士,豈是我勤王大軍的對手?
曹爽是個公子哥兒,他猶豫不決,患得患失,而司馬懿派來的信使則信誓旦旦的承諾,只要曹爽投降就可以保住身家性命和爵位利祿。曹爽擔心洛陽城裡妻兒老小和金銀財寶,最後決定歸降,司馬懿將他軟禁一段時間後,將其誅殺,並夷滅三族。
這段突發事件,史稱“高平陵事變”。之後,曹魏宗室日益衰微,司馬氏專權。司馬懿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輪流把持魏國朝政,為日後司馬炎代魏建晉奠定了基礎。
曹爽被殺及後來曹芳被廢,忠於曹魏的揚州都督王凌、毋丘儉、諸葛誕等先後起兵反叛,想匡扶魏朝,均被司馬懿父子以鐵血手段給殘酷鎮壓了下去。
夏侯玄也是曹魏宗親。他是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右將軍夏侯霸之侄、大將軍曹爽的表弟。魏文帝曹丕在位時承襲其父夏侯尚的爵位,魏明帝曹睿任其為散騎黃門侍郎、羽林監。少帝曹芳又任其為中護軍,拜為散騎常侍。
後因故失寵,被外放任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 他與曹爽共同策劃駱谷之役,率六、七萬人勞師遠征西蜀,卻因糧餉不濟,無功而返,途中還遭遇蜀漢重臣費禕大軍的伏擊,險些全軍覆沒。回軍後,曹爽、夏侯玄為人所嘲笑,大失人心。
夏侯玄任徵西將軍,都督雍、涼州諸軍事時,麾下確實有十萬兵馬,也算實力雄厚。但正始十年(249年),也就是高平陵事變發生那一年,他被司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削奪了兵權,被召回朝廷任大鴻臚、太常等閒職。也就是說,高平陵事變爆發時,夏侯玄手中已無一兵一卒,你說他能鬧出什麼動靜?
嘉平六年(254),中書令李豐密謀暗殺大將軍司馬師,欲扶持夏侯玄取而代之。因事機不密, 被人告發,李豐、夏侯玄等被司馬師殺害,並株連三族。據記載,臨刑前,夏侯玄面不改色,從容赴死,歿年四十六歲。
夏侯玄是位出色的文學家,卻不是足智多謀、能征善戰、關鍵時刻敢於放手一搏的軍事家。後人評價他:“泰初志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實才......皆敗德也” 。
假設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時,駐守長安的徵西將軍夏侯玄仍然擁十萬大軍,且敢於率軍聲援曹爽,觀其在駱谷之戰時的不堪表現,他也不是司馬氏父子的對手,被一舉摧垮亦是大機率之事。
【插圖源自網路】
-
5 # 一個歷史過客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全面掌握曹魏軍政大權。此時,“諸曹諸夏”的宗族子弟還有一人在外掌兵,就是夏侯玄,時任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州軍事,是西北地區最高軍事長官。但是請注意:夏侯玄只是西北地區名義上的最高長官,雍涼諸州是司馬懿經營多年的根據地,軍中骨幹也都是司馬懿的親信,出於政治交換,司馬懿才不得不交出雍涼諸州的兵權,但是軍隊還是聽從司馬懿號令。夏侯玄根基不穩。
為什麼司馬懿政變的時候,長安夏侯玄的十萬兵沒有一點動靜?夏侯玄具有名士風度。夏侯玄是一個名士,他是玄學的代表人物,是當時的“四聰”之一。作為當時的名士,講究的是一種風度(魏晉風度),就是大災大難面前,臨危不懼。當年,夏侯玄靠在柱子上寫字,天下大雨,打雷擊中了柱子,把他的衣服都燒焦了。但是,他依然談笑自若,繼續寫字。這一點,充分表現了他的名士風度。具有名士風度的人,既要泰然自若,又要光明正大,絕對不能做出起兵造反之類的事情來。
夏侯玄其實是非常不自信的,就算他擁有十萬大軍,其實都趕不上司馬懿的幾千死士。夏侯玄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司馬懿老謀深算,而自己是個水貨,是絕對鬥不贏司馬懿的。而司馬家和自己的交情也不錯,又不會殺自己,為什麼要去冒著險呢?
還有個原因那就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獲得了郭太后的許可的。郭太后是誰?曹丕的老婆,在曹爽當政的時候,郭太后已經是輩分極高的人了,高平陵之變得到了郭太后的認可,可以說是名正言順的。此時的高平陵之變合理合法,夏侯玄又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呢?
還有個原因那就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獲得了郭太后的許可的。郭太后是誰?曹丕的老婆,在曹爽當政的時候,郭太后已經是輩分極高的人了,高平陵之變得到了郭太后的認可,可以說是名正言順的。此時的高平陵之變合理合法,夏侯玄又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呢?
再者夏侯玄的軍事能力不行。曾與曹爽策劃駱谷之役,卻失敗告終而大失人心,為人所嘲笑。高平陵政變時,夏侯玄擔任徵西將軍(負責對蜀作戰)。但從夏侯玄的軍事能力來看,即便發兵征討司馬懿,未必是其對手。更何況曹爽最終沒有聽取桓範的計策,而是選擇歸降司馬懿。
曹爽自己已經把反抗的路子都斷了。若是曹爽帶著皇帝,在城外和司馬懿開戰,就算打不過,就算全軍覆沒皇帝被奪走,只要曹爽自己逃到其他根據地,包括逃到夏侯玄軍中,都還可以拿“司馬懿造反挾持皇帝”作為幌子,繼續反抗司馬懿。現在曹爽自己放棄權利,自己把司馬懿的奏章給了皇帝,自己讓皇帝免除自己的職務,那夏侯玄就算想幫他造反,也沒理由了啊。所以,關鍵還是曹爽自己豬頭。當然,夏侯玄這位美男子事到臨頭,也未必能比曹爽強多少。
因為司馬懿當時控制了都城,訊息難以傳達出去。還有司馬懿是請出太后的旨意,來廢除曹爽的,此時他佔據了輿論的優勢。就算夏侯玄聽說發生政變,他也沒有理由起兵,這時候起兵就相當於叛變。所以他即使聽說政變的訊息,也難以行動。
,這還跟夏侯玄的個人品行有關。這也是當初政治交換時,司馬懿只願意把雍涼諸州的兵權交給夏侯玄。
在三國時代,夏侯玄名氣很大,與何晏、王弼同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清談水平很高,文采很好,他的《樂毅論》後來被王羲之手書,名揚天下。作為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他容貌俊朗,《世說新語》稱其“朗朗如日月之懷”。
說白了,此人品行高潔,崇尚清談。所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要把夏侯玄調回中央,夏侯霸懼怕,投奔蜀漢,邀夏侯玄一同前往,夏侯玄卻拒絕了。
總結:主要還是曹家有個白痴的當家人唄,不攜天子幸許都,下詔各地勒兵勤王!夏侯玄作為曹魏宗室,沒有天子明詔討賊,就是叛亂!而且,夏侯玄能不能調動長安大軍是一個問題,更何況,夏侯玄的政見與司馬懿有點親近!
-
6 # 宋城小喵
在249年(正始十年)司馬懿趁著曹芳(曹魏第三個皇帝)和曹爽(手握實權的大將軍)去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控制了國都洛陽,史稱高平陵之變。
資治通鑑記載:
春,正月,甲午,帝謁高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 皆從。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奏爽罪惡於帝……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於地曰: “我亦不失作富家翁!”……爽乃通懿奏事,白帝下詔免己官,奉帝還宮。爽兄弟歸家,懿發洛陽吏卒圍守之; 四角作高樓,令人在樓上察視爽兄弟舉動。爽挾彈到後園中,樓上便唱言:“故大將軍 東南行!”爽愁悶不知為計。
那麼已經是遲暮之年的司馬懿,為什麼要冒著誅九族的風險去發動政變呢?一、觸犯利益。曹爽當上大將軍後,將重要的崗位換成自己的人馬,還打擊前朝老臣如:請皇帝將司馬懿封為太傅,將蔣濟封為太尉,將高柔封為司徒,剝奪了他們的實權,給了個虛銜讓他們回家養老。觸犯到了老臣的利益,那些老臣要麼以前就是士族,要麼已經成為了士族,所以曹爽觸犯到了士族的利益。這就促成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那些老臣坐視不管。
二、保全性命。曹芳登基的時候還只有8歲而已,所以軍政大權全都掌握在曹爽和司馬懿的手中,這時曹爽用計剝奪司馬懿實權,此後曹爽還處處想要殺司馬懿,一個沒有實權的老臣按照正常軌跡的話是鬥不過正值壯年的實權大將軍的。所以為了身家性命只能賭一把了。
三、苦無機會。曹操早就發現司馬懿的野心不小,處處防著他,而且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不敢造反。曹丕很依仗司馬懿,但是不給司馬懿任何機會,只是讓他給自己出謀劃策。到了曹叡繼位後,司馬懿有了領軍的機會,但是戰事一結束就解除他的兵權。到了曹芳時期來了機會。
四、命硬。他熬死了66歲的主公曹操、熬死了40歲的新帝曹丕、熬死了34歲的少帝曹叡、熬死了63歲的蜀帝劉備、熬死了72歲的明帝孫權、熬死了勁敵諸葛亮。在三國後期將一切能和他抗衡的人都熬死了。
五、野心。司馬懿隱忍了這麼多年,可以看出所圖不小。而老年了還在朝中奔波,說明他為的是權力。三代皇帝都處處提防著他,可以看出司馬懿的狼子野心。
那麼司馬懿在發動政變的時候,為什麼夏侯玄一點作為都沒有呢?首先就是曹爽,曹爽在司馬懿對其發動進攻的時候,他自己連應對之策都沒有,而且他在面對謀士們的建言獻策的時候,表現的也猶猶豫豫,完全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所以曹爽都沒有動靜,夏侯玄作為一個小弟能怎麼辦?
倘若自己去貿然行動成功了,得不到曹爽的賞識,搞不好還會受曹爽的猜忌。多少的能人都是因為類似的事情自己貿然行動,然後被主公皇上記在了心理,當時對其是一番嘉獎,沒過多久就是人頭落地。那麼如果說失敗了也是必死無疑的,因為司馬懿本來發動的就是兵變,失敗了無疑是死路一條。所以說此時的夏侯玄也是沒有什麼辦法去有什麼動作的,他也是不敢出手。
其次就是他自身,僅憑他的能力去對抗司馬懿無疑是螳臂擋軍,他只是一個個剛剛從邊關調回來的戍衛將領。他在長安能有多少的兵權,即使有那也是極少的,如果說他得不到別人的支援,夏侯玄是無論無何都是不敢出手的。而且當時的朝中的大部分官員都是倒向司馬懿的,特別是那些大家族,讓夏侯玄一點去抵抗司馬懿的底氣都沒有。另外夏侯玄以文學見長,在主政發麵也頗有建樹,但是在軍事方面卻幾乎是白痴水平。他和曹爽發動的伐蜀之戰就是明證,連一個費禕都打不過,何談與身經百戰的司馬懿為敵呢?
結語:司馬懿發動政變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上面也說到為什麼要冒著誅九族的風險去發動政變;其次夏侯玄雖然名義上是徵西將軍,督雍、涼軍事,但是實際的軍權把持在郭淮手中,而郭淮是司馬懿的人,夏侯玄根本指揮不了軍隊;最後曹爽被誅後,司馬懿任命郭淮為徵西將軍,取代夏侯玄,而夏侯玄則入朝擔任太常之職。所以和司馬懿相比,夏侯玄還是太嫩! -
7 # 流雲天下
曹魏有三大重兵集團,分別是南線的荊襄軍團,東線的淮南軍團和西線的雍涼軍團,這三大軍團長期和東吳蜀漢作戰,可以說是曹魏最精銳的部隊,按照慣例曹魏兵權大部分都是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或者是他們的親信之手。
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氏和夏侯氏在地方掌握軍權的首推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軍事的夏侯尚之子夏侯玄,可是直到政變塵埃落定也不見夏侯玄有一點出兵勤王的動靜,夏侯玄為何坐視曹魏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夏侯玄未必能調得動雍涼軍團司馬懿曾長期執掌雍涼軍團和諸葛亮作戰,自張郃死後雍涼軍中遍佈他的親信,除了夏侯玄之外,雍涼軍團第二號人物前將軍、雍州刺史郭淮長期在西線作戰,在雍涼軍中根基很深,郭淮曾是司馬懿部屬和司馬懿關係不錯;而且244年駱谷之役,曹爽和夏侯玄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敗,這使得他們兩人在軍中的威望急速降低,《三國志》的記載是:“與曹爽共興駱谷之役,時人譏之。”
所以在沒有詔書的前提下,夏侯玄雖然是雍涼軍的最高統帥,卻未必能調得動雍涼軍。
第二,曹爽敗得太快高平陵之變說到底是司馬懿發動的一場軍事冒險行動,原本勝算不大,司馬懿賭的就是曹爽不會放手一搏。如果曹爽聽了大司農桓範的話和天子曹芳一起南下許都,宣佈司馬懿叛逆,再以大司農印徵調糧草、以大將軍印徵調天下兵馬勤王,如此一來夏侯玄師出有名,郭淮即使不願出兵也沒辦法阻攔,雍涼大軍肯定會殺奔洛陽而來。
可惜的是曹爽沒有放手一搏的勇氣,聽信了司馬懿的誓言束手就擒,曹爽一投降,司馬懿就代表了朝廷,夏侯玄再出兵就師出無名了。
怪只怪曹爽投降得太快,夏侯玄還沒反應過來,高平陵之變就塵埃落定了。
-
8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三國時期,高平陵之變非常出名,此次變動之後,司馬懿徹底擊敗曹魏權臣曹爽,成為曹魏新的掌權人。而在之後的十數年間,司馬家逐漸架空曹家,徹底的將曹家邊緣化,最終成功的篡奪的曹魏的天下,建立了西晉。而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其實曹氏宗親,還有一人領兵在外,為啥他不率領他的十萬大軍殺回洛陽,擊敗司馬懿呢?
高平陵之變時,在外領兵的宗親就是夏侯玄了。一看他的名字,我們就知道夏侯玄是曹氏宗親了,曹家、夏侯家在曹魏地位非常高,而夏侯玄又是曹爽的表弟,他也是在曹爽掌權後,被提拔起來的,為啥在曹爽遭到司馬懿的攻擊時,他不出手相助呢?他手下有10萬兵馬,就算表個態,也是曹爽的一大助力啊。
實際上,這件事情還真的不能怪夏侯玄,因為整件事情發生得太過於出人意料了!
一、事情發展太快
高平陵之變這件事情發生得太快了,很多人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當時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出城擊敗魏明帝曹叡,使得洛陽空虛,沒有掌權之人。司馬懿正是抓住這個節點,選擇發動突然襲擊,一舉奪得了洛陽的控制權,並快速關閉洛陽城,釋出討伐曹爽的佈告。而曹爽在得知司馬懿篡權的訊息後,也沒有堅定的反抗,很快的就投降了司馬懿,這就使得支援曹爽的人失去了反應了時間。
當時夏侯玄遠在雍涼,司馬懿又刻意封鎖洛陽的訊息,所以等高平陵之變的訊息傳到夏侯淵的耳朵中是,一切都晚了,大局已定,曹爽已經決定了投降,夏侯玄沒有辦法了。假如曹爽多支撐一會,堅持不投降,事情不會到這種程度,一切發生得太快了。
二、曹爽死的早,夏侯玄師出無名
高平陵之變發生後,其實曹爽的局面不算差,完全是可以擊敗司馬懿的。當時司馬懿雖然佔據了洛陽,但是他本身沒有權力,而是以太后的名義發動的詔書,但是曹魏說話最管用的還是皇帝!而此時皇帝曹芳就在曹爽的旁邊,只需要皇帝釋出詔書,說司馬懿謀反,天下諸侯率軍勤王,司馬懿必敗,因為司馬懿不佔大義,很多人還是會聽曹芳、曹爽的命令。
而只要曹爽仍然活著,皇帝仍在在身邊,夏侯玄就有了正常的藉口,出兵洛陽,這就叫做師出有名。然而曹爽愚蠢,放棄了大好的局面,直接投降了司馬懿,幻想著做一個富家翁,結果慘被滅族。而隨著曹爽的失敗,國家大權、軍權都落入了司馬懿的手中,此時皇帝、大臣、軍權全都站在司馬懿這一邊,夏侯玄也無可奈何了。雖然他手下有10萬大軍,但他若攻擊司馬懿,那也是師出無名,因為現在的司馬懿和之前不同了,他是曹魏的最高軍隊指揮人了,夏侯玄一出兵就相當於謀反,沒有人會跟從的。
三、司馬懿的陰謀騙過了所有人
在高平陵之變初期,所有人都認為司馬懿的行為只不過是想要奪取曹爽的權力,頂替曹爽取而代之,卻並沒有想到司馬懿會在奪權之路越走越遠!曹爽他們一行人剛剛離開洛陽,司馬懿就出來找到了太后,找到了眾大臣商量,準備推翻曹爽。而他的這個行為得到了朝堂大多數人的支援。因為曹爽在位時,大肆打壓異己,很多人的權力被剝奪了,所以當聽說司馬懿要攻擊曹爽,大家都是舉雙手贊成了。
大家和司馬懿約定,他們支援司馬懿的行動,擊敗曹爽,而等到拿回曹爽的大權後,權力要平分,司馬懿一份,太后一份,眾大臣一份。所以說當時在大多數人看來,司馬懿的這個行為其實只是朝臣之間的爭權奪利,並沒有危及到曹家天下!大家都樂於看到司馬懿擊敗曹爽。
只不過大家沒想到,他們都被司馬懿給耍了!司馬懿擊敗曹爽後,非但沒有把權力和太后、眾大臣共享,更沒有還給皇帝曹芳,而是自己獨據大權,成為了另一個“曹爽”!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司馬懿做得比曹爽更絕,因為他直接下令誅殺曹爽三族,這就不是一般的鬥爭了,而是你死我活,想要徹底掌握曹魏大權,不給曹爽翻盤的機會。司馬懿的舉動不僅騙過了滿朝文武,甚至騙過了天下百姓,大家都以為他只是做一個類似於曹爽的掌權人,都沒想到司馬家有篡奪天下之心。
在夏侯玄看來,司馬懿和曹爽之間的爭鬥也不過是兩大權臣之間的爭權奪利,最終的天下還是曹家的。他根本沒有想到司馬家最終的目標是取而代之,篡奪曹家天下。要是他知道司馬家的野心這麼大,估計不管怎麼樣,他都會選擇放手一搏吧。
結語
高平陵之變時,曹氏宗親夏侯玄擁兵十萬,卻沒有選擇進攻司馬懿,主要是因為事情發生得太快,夏侯玄根本來不及做準備,等他反應過來時,曹爽已經失敗投降,而司馬懿已經掌握了曹魏大權,司馬懿成為掌權人,夏侯玄根本沒有出兵理由,師出無名。而且就司馬懿的表現來看,他僅僅是篡奪權力,成為一個類似於曹爽的權臣,並沒有展現他想篡奪曹魏天下的野心,夏侯玄被司馬懿的表象欺騙,失去了反抗的機會。
-
9 # 猛哥V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全面掌握曹魏軍政大權。此時,“諸曹諸夏”的宗族子弟還有一人在外掌兵,就是夏侯玄,時任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州軍事,是西北地區最高軍事長官。
但是請注意:夏侯玄只是西北地區名義上的最高長官,雍涼諸州是司馬懿經營多年的根據地,軍中骨幹也都是司馬懿的親信,出於政治交換,司馬懿才不得不交出雍涼諸州的兵權,但是軍隊還是聽從司馬懿號令。夏侯玄根基不穩。
此外,在此前,夏侯玄還對蜀國用兵一次,但兵敗,在軍中威望更是驟降。
所以說,手握十萬兵馬的夏侯玄之所以沒動靜,主要是軍中根基不穩,威望不夠。他要起兵,估計還沒走出長安,就會被誅殺。
同時,這還跟夏侯玄的個人品性有關。這也是當初政治交換時,司馬懿只願意把雍涼諸州的兵權交給夏侯玄。
在三國時代,夏侯玄名氣很大,與何晏、王弼同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清談水平很高,文采很好,他的《樂毅論》後來被王羲之手書,名揚天下。作為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他容貌俊朗,《世說新語》稱其“朗朗如日月之懷”。
說白了,此人品行高潔,崇尚清談。所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要把夏侯玄調回中央,夏侯霸懼怕,投奔蜀漢,邀夏侯玄一同前往,夏侯玄卻拒絕了。
此外,夏侯家與司馬家還有親戚關係,這多少對方的心理有一定的緩衝吧,
只是可惜,最後夏侯玄還是被司馬師給殺了。
-
10 # 夜月下鳴蟬
我認為夏侯玄可能無能為力,還有可能知道已經事不可為了。
首先,夏侯玄是三國時代比較出名的玄學家,說白了是清談較多之人,而且偏重文學,不擅軍事。所主導的駱谷戰役大敗,也被人嘲笑,可知清談不等於實幹。
其次,對手太強,司馬懿活了那麼久,可以說威望深重,從之前的曹操謀士,到與諸葛亮的對決,到最後獨霸朝綱,這個人絕不是簡單角色,絕不是夏侯玄能夠對付的了的。而且夏侯玄所在地區,雖有十萬兵馬,可是這地方是對抗蜀國的前沿陣地,一不能輕易提兵,二恐怕也提不動,因為軍中可能都是司馬懿的親信。
最後,夏侯玄和司馬懿是親戚,可能存了僥倖心理。
-
11 # 像一陣風吹
因為司馬懿當時控制了都城,訊息難以傳達出去。還有司馬懿是請出太后的旨意,來廢除曹爽的,此時他佔據了輿論的優勢。就算夏侯玄聽說發生政變,他也沒有理由起兵,這時候起兵就相當於叛變。所以他即使聽說政變的訊息,也難以行動。
-
12 # 德厚致遠
高平陵政變後,夏侯玄按兵不動,主要責任在豚犢曹爽,被司馬懿連哄帶騙,大權被剝奪,還讓司馬氏滅了三族。曹爽聽到司馬懿政變就驚慌失措,大司農桓範勸曹爽攜皇帝到許昌,調外地的軍隊與司馬氏做戰,曹爽遲疑不決,桓範又對曹羲說:如今你同天子在一起,號令天下,誰敢不應。曹羲也是一言不發。而此時,司馬懿派人告訴曹爽,只要他罷兵免官,交出兵權,就可以迴歸府第,保留封爵,曹爽一聽,就說司馬氏只是奪了我的權,我回歸府第,仍舊做個富家翁。然而桓範知道後果不堪設想,禁不住哭道想不到你真是豚犢,我也得和你們要遭受滅族。曹爽交出兵權回到家中,就被司馬懿以更多的罪名將他處死,並誅滅三族。
夏侯玄也是明知人為刀俎,甘為魚肉,仍然奉詔回到洛陽,被司馬氏壓抑了5年後,因為參與李豐和國丈張緝的密謀,也被滅了三族。
高平陵政變的遺毒更大,主要就是敗壞了政治風氣,從此朝政原則讓位於家族利益,公德讓位於私誼,朝廷詰對讓位於暗室陰謀,篡臣搖身一變成了元勳,形成政權分裂,權貴傾軋,忠奸難辨,而且陰謀篡權的司馬氏做賊心虛,偽裝功德,對士族門閥更加依賴,士族子弟拉幫結派形成集團,佔據官場高位,從此寒族人才晉升的渠道也被堵塞,根本沒有參政議政的機會。終致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勢族。門閥士族相互競爭奢侈,更多攀比腐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後來的司馬炎驕奢淫逸更為將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
13 # 天外村藥房
如果要反抗,哪裡需要夏侯玄反抗呢?曹爽自己身邊就有禁衛軍人馬,皇帝也帶著,大司農印綬也帶著,曹爽不會反抗麼?曹爽自己怕死投降了,卻要遠在千里之外的夏侯玄反抗,這是開玩笑麼?
看看資治通鑑記載的時間:
春,正月,甲午,帝謁高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 皆從。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奏爽罪惡於帝……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於地曰: “我亦不失作富家翁!”……爽乃通懿奏事,白帝下詔免己官,奉帝還宮。爽兄弟歸家,懿發洛陽吏卒圍守之; 四角作高樓,令人在樓上察視爽兄弟舉動。爽挾彈到後園中,樓上便唱言:“故大將軍 東南行!”爽愁悶不知為計。甲午日,司馬懿發動政變,控制皇太后,寫表文攻擊曹爽。曹爽這個草包,想了整整一夜,拒絕了桓範的建議,決定投降,於是把司馬懿的奏摺給皇帝,讓皇帝免了自己的官,然後進城向司馬懿投降。這大概是第二天也就是乙未日的事。進去之後,立刻就被司馬懿包圍了。
戊戌,有司奏:“黃門張當私以所擇才人與爽,疑有奸。”收當付廷尉考實……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並桓範皆下獄,劾以大逆不道,與張當 俱夷三族。到了曹爽投降3天后,也就是戊戌日,司馬懿就以謀反罪名把曹爽抓起來殺了。
從司馬懿開始政變,到曹爽被拿下,總共只有短短四五天時間。算上司馬懿控制訊息,夏侯玄在長安都未必來得及知道,你要他怎麼反抗呢?
再說,曹爽自己已經把反抗的路子都斷了。若是曹爽帶著皇帝,在城外和司馬懿開戰,就算打不過,就算全軍覆沒皇帝被奪走,只要曹爽自己逃到其他根據地,包括逃到夏侯玄軍中,都還可以拿“司馬懿造反挾持皇帝”作為幌子,繼續反抗司馬懿。現在曹爽自己放棄權利,自己把司馬懿的奏章給了皇帝,自己讓皇帝免除自己的職務,那夏侯玄就算想幫他造反,也沒理由了啊。
所以,關鍵還是曹爽自己豬頭。當然,夏侯玄這位美男子事到臨頭,也未必能比曹爽強多少。
-
14 # 仁勇校尉
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曹爽自己放棄,夏侯玄出師無名;二是夏侯玄缺乏軍中威望。
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雖然控制了洛陽,但曹爽隨身帶著皇帝曹芳,地方官員中中立或者不支援司馬懿的也有很多,曹爽不束手就擒起碼還是有一搏之力。但曹爽這個紈絝子弟在真正的考驗面前自己慫了,主動放棄抵抗,被司馬懿背信棄義翻臉誅滅三族。
(曹爽)
曹爽自己放棄,司馬懿控制了皇帝曹芳和郭太后,起碼錶面上是完全合法的掌握大權,再起兵反對司馬懿就比較缺乏政治號召力。司馬懿也能集結全國的力量發揮中央政府的優勢去對陣反叛者,舉兵反抗就是以一地對抗曹魏全國,成功機率不大。
二是夏侯玄在軍中缺乏威望,也缺少軍事才能。夏侯玄雖然在高平陵政變時已經出任徵西將軍5年,掌握曹魏的關隴重兵集團,但夏侯玄在徵西將軍任上沒啥成功的軍事行動,只有一次慘敗。正始五年(244),曹爽和夏侯玄率軍十餘萬進攻蜀漢的漢中,蜀將王平守衛嚴密,曹魏不得不退回關中,退軍圖中,魏軍損失慘重。夏侯玄在徵西將軍任上,最大的軍事行動就是這次失敗的攻蜀之戰,別的地方也沒啥亮點。一個不能打勝仗只打敗仗的將軍,自然在軍中不會有多高威望,起兵的話願意跟隨的不會多。
(夏侯玄)
夏侯玄是魏晉玄學的創立者,本人肯定算是一位出色的人才,整個魏晉時代都被人推崇。但夏侯玄在軍事方面並末表現出傑出的能力,有徵西將軍這麼好的平臺,也沒建立啥軍功。即使夏侯玄自己,對自己的軍事才能也沒有自信。
司馬懿長期在關隴任職,根基深厚,諸多關隴舊將都是司馬懿提拔。夏侯玄軍事和政治上的能力都不突出,雖做徵西將軍多年,但也沒能清除司馬懿勢力。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一紙詔命將夏侯玄召回洛陽,夏侯玄也乖乖聽命,沒有起兵反抗。
-
15 # 紅色星河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的時候,身在長安的夏侯玄擁兵十萬,但卻毫無作為。
主要是夏侯玄師出無名,沒有皇帝詔令與虎符的話,根本就無法調動軍隊,更無法採取軍事行動。其次夏侯玄是透過曹魏朝廷授權而統領軍隊,並不是透過個人魅力、威望掌握軍隊,其手下將領也不是他的死黨。如果沒有皇帝命令、沒有虎符而出兵,就是造反或叛國,按律會被屠滅九族,手下將領不會跟隨。
連掌握了皇帝曹芳、總督曹魏內外軍權,並且有掌握曹魏國內後勤糧草的大司農桓範支援的曹爽都妥協了,夏侯玄又能如何?師出無名,缺乏政治號召力,缺乏軍中威望,夏侯玄自然只能乖乖俯首聽命於曹魏中央詔令。
如果曹爽不向司馬懿妥協,趕快就近找個堅城安身後,立即讓身邊的皇帝曹芳向夏侯玄下達有關詔令,宣佈司馬懿為謀逆叛亂,並命令夏侯玄率軍即刻剿滅司馬懿,蓋上皇帝玉璽與大將軍印,然後派使者攜帶聖旨和虎符迅速前往長安,交給夏侯玄,則夏侯玄就可以率大軍去進攻洛陽、抓捕司馬懿了。此時,手下將領必須跟隨,否則按律當誅九族。不僅如此,曹爽同樣可以命令曹魏其他地方的將領也率兵來剿滅司馬懿。與此同時,曹爽身邊有大司農桓範,攜帶有大司農印,可以調動曹魏帝國所有地方的糧草,配合軍事行動。
而歷史上,當曹爽向司馬懿妥協並交出皇帝曹芳和軍權後,曹魏中央以及整個曹魏帝國就都被司馬懿掌控了。夏侯玄自然就只能被司馬懿捏在手心裡了。
後來夏侯霸逃亡蜀漢時,也只能孤身逃走,帶不走軍隊,道理是相同的。
古代的時候,正常情況下要想動用一定規模的軍隊,必須得有君主詔令和虎符,兩者缺一不可。
-
16 # 陸小雞讀歷史
司馬懿政變的時候,夏侯玄的十萬兵沒有動靜,是有原因的,大致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夏侯玄訊息被封閉
夏侯玄雖然說帶領著十萬大兵,可是他畢竟不在城裡,這十萬兵都在長安成的外圍,城裡發生了事情,沒有皇帝的命令和大將軍曹爽的兵符是不能調動軍隊的,而司馬懿發動政變在城裡,兵符又在曹爽的身上,把曹爽一活捉,誰也不會給他去傳達命令,夏侯玄沒有命令,訊息封閉,所以這十萬大兵跟擺設一樣,沒動靜就很正常了。
第二,夏侯玄跟司馬家是親戚
司馬師的老婆叫夏侯微,正是夏侯玄的親妹妹,也就是說,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跟夏侯玄是大舅哥和妹夫的關係,而且他們的關係極好,做事都是商量著來。司馬懿讓他兒子司馬師給夏侯玄說一聲,或者在政變的時候把夏侯玄叫到酒樓去喝酒,讓夏侯玄暫時收不到訊息。等他政變一過,生米煮成熟飯,司馬懿又給他升官,他自己樂的高興。
第三,那十萬兵聽司馬懿
長安的十萬大兵的將領基本上都是司馬懿跟諸葛亮對戰的時候,留下來的,他們積累了大量的感情,這些將領跟著都督戰勝諸葛亮,一心只認司馬懿是自己的頂頭上司,而夏侯玄雖然是個個主帥但是這十萬大兵裡沒有自己人,沒有一個人聽他的。他調動不了這十萬人,只有司馬懿調動的了,夏侯玄自己只是個擺設。
第四,夏侯玄有菩薩心腸
夏侯玄性格清淡,雖然掌握十萬大兵,但是他不喜歡殺人流血。儘管司馬懿政變奪權,也沒有一個流血犧牲的人,夏侯玄深信人命只有天定,而不應該隨便殺戮,如果這十萬大兵屠戮長安,那麼多少人又要死於非命,三國時已經死了很多很多很多人了,夏侯玄不願意再多殺人流血。
再說誰做天子對夏侯玄來說,都是一樣的,一個是本家,一個是親家,讓他無法選擇,也只能選擇中立,兩不相幫。
-
17 # 談古論金
高平陵之變之前的正始四年(243),曹爽就任命夏侯玄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軍事,夏侯霸為討蜀護軍、右將軍,在曹魏制度中,“屯關、隴以備蜀”的徵西將軍和備吳的徵南將軍、徵東將軍以及備鮮卑的徵北將軍,都是節制一方、手握重兵的方面大員,地位僅次於三公,曹爽的這一舉措,就是在司馬懿根基深厚的關隴地區摻沙子、下棋子,削弱司馬懿的政治勢力。
高平陵之變發生後,一切都扭轉了。
史載:
嘉平元年,(郭淮)遷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是歲,與雍州刺史陳泰協策,降蜀牙門將軍句安等於翅上。郭淮是司馬懿的舊部,久在關隴,大得士卒之心,而司馬懿在提升郭淮擔任夏侯玄的方面大員之職的同時,也從中央政府派遣出自己故交陳群之子、同情高平陵之變的陳泰接替郭淮留下的官缺,出任雍州刺史;另外,司馬懿又命其一手提拔的鄧艾出任徵西參軍,輔佐郭淮;透過這一系列人事組合拳,司馬懿重新完全控制了關中的局面。
夏侯玄被一紙詔命就召回京城,夏侯霸同樣因為召回夏侯玄和任命郭淮這樣一些人事安排就倉皇投奔和自己有著殺父之仇的蜀漢,說明司馬懿在關中的既有勢力十分龐大,曹爽任命的夏侯玄、夏侯霸雖然在關中經營有年,但只是浮在高高在上的表面,沒有建立和形成自己的勢力。
夏侯玄沒有建立和形成自己的勢力,和正始五年(244)曹爽、夏侯玄在駱谷之役的失敗,導致威望和影響力驟跌有很大關係。
(正始五年,曹爽率兵伐蜀,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即透過上圖中的儻駱道進攻蜀漢)
不過,其實曹爽和夏侯玄在伐蜀漢建立勳業和鞏固和發展己方在關中的政治勢力兩者之間,選擇的是後者,所以,即使前者失利加丟臉,只要後者能夠設法做到,在和司馬懿抗衡中還是有籌碼的,可惜也許夏侯玄更多的是玄學領袖,而不是能夠挽狂瀾於既倒的雄才大略者。
回到問題,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的時候,身在長安的夏侯玄並不真正“擁有”十萬兵馬,所以自然也無從有什麼動靜。
不過,在軍事政治謀略上分數不高的夏侯玄,毅然拒絕了夏侯霸的奔蜀邀約,回到了危機四伏的洛陽,其品格風采,確實如時人所稱讚的“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
18 # 魚大嘴
這場爭鬥從洛陽塵埃落定那一刻,結果就註定了。
1夏侯玄並沒有假節鉞之權,是無權主動調兵的,部下不會同意,沿途州府也不會同意。
2他畢竟不是宗室皇子,同樣的事曹彰幹了還有人會支援,他幹就是不合理法說不過去。
3皇帝仍在,駐紮在外地的大臣並不知道聖旨是皇帝寫的還是司馬懿寫的,但只要有聖旨,他們當然是聽聖旨的,難道聽夏侯玄的?夏侯玄又做不了皇帝聽他的不是送死?所以聖旨調回他,他就必須回,否則長安兵馬也會將他就地拿下抓回來。
4雍涼兵馬中層將領大多數是司馬懿的部下,沒理由聽夏侯玄的,除非夏侯玄有假節鉞之權,可以誅殺兩千石官員。
大家要仔細思考一下古代這個通訊極其不發達的社會,權利推進的流程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虎符、聖旨、假節鉞、金牌令箭、尚方寶劍之類的如此重要,因為流程上規定了看到這些需要怎麼做,這就相當於現代的員工手冊,所以對於司馬懿來說,控制了京城就已經贏了,傳國玉璽在手,只要發出聖旨地方上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地。
回覆列表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雖然名義上是徵西將軍,督雍、涼軍事。但是實際的軍權把持在郭淮手中,而郭淮是司馬懿的人,夏侯玄根本指揮不了軍隊。退一步講,假如夏侯玄能夠指揮的動軍隊,他的指揮能力在司馬懿面前也是被碾壓的水平,根本不值一戰。和司馬懿相比,夏侯玄還是太嫩!
夏侯玄是一個名士,他是玄學的代表人物,是當時的“四聰”之一。作為當時的名士,講究的是一種風度(魏晉風度),就是大災大難面前,臨危不懼。當年,夏侯玄靠在柱子上寫字,天下大雨,打雷擊中了柱子,把他的衣服都燒焦了。但是,他依然談笑自若,繼續寫字。這一點,充分表現了他的名士風度。具有名士風度的人,既要泰然自若,又要光明正大,絕對不能做出起兵造反之類的事情來。
夏侯玄為“四聰”之一,曹魏名士,開創魏晉玄學先河。對於名士而言,名節高於一切,雖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但沒有明確反曹,而且那時候曹氏勢力大於司馬氏勢力,因此夏侯玄不會舉起討伐司馬懿的大旗。高平陵政變後,夏侯玄被奪兵權,任大鴻臚,後改任太常。由於遭到司馬氏的壓制,鬱郁不得志。
夏侯玄其實把什麼事都看得很明白的,但是他不想辦法,不躲避。當司馬懿去世的時候,有人對夏侯玄說,好了,威脅解除了。夏侯玄卻搖搖頭說,你說錯了,司馬懿在世,還可以憑著我和他多年的交情不殺我。他的兩個兒子,肯定不會放過我的。
果然他最終被司馬師殺掉。直到死的時候,夏侯玄依然是一副名士風度。《三國志》記載:“臨斬東巿,顏色不變,舉動自若。”這就是夏侯玄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