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研習社
-
2 # 一分鐘神思漫遊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所以歷史上劉邦受讚美,項羽受批評。所謂項羽更受歡迎,大概指文學作品吧,項羽作為悲情英雄的典型,容易被人喜愛和傳頌,’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嘛。不過嚴格意義上講,項羽算不上英雄,殘忍好殺、婦人之仁、不能用人,這些都決定了他只有匹夫之勇,既無以定天下,也無以救蒼生。但這些毛病我們普通人都有,所以還是有人喜歡。
-
3 # 東都少年人
項羽備受追捧,大概是從提出不以成敗論英雄之後,人們追捧的也是他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氣!但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匹夫之勇。作為大軍的總指揮,每仗比身先士卒,在一定程度上可鼓舞士氣,但有誰見過一個帝王每仗都衝在最前面?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奈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4 # 邊緣探索者
首先解釋下歡迎這個詞,歡迎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劉項兩人對不同人而言受歡迎是不同的,只能說各有各的魅力,而且歡迎的物件隨著時間推移,觀念改變,歡迎的物件也會改變,總的來說,年少的喜歡項羽,年長的更喜歡劉邦。其實,說說項羽對比劉邦的優勢,前者更年輕,更勇武,更霸氣,而後者更老,更狡猾,更無賴,所以項羽的魅力不是在於他有多強,而在於劉邦更讓人不屑
-
5 # 不司命
暴秦過後,國家百姓更需要修養,予民休息,仁政才是對的,如果是項羽贏了,以項羽的性格那是不是又要殺盡秦民,大興土木,大書功績,淫靡後宮呢?在項羽入關後的表現就完全看得出暴楚的勢頭,大家都怕,所以選擇了劉邦。 項羽滅秦更像是為了項家的私仇。項羽的格局還是太小了。至少是項羽團隊的格局太小了。
以前喜歡項羽,覺得猛,長大後覺得項羽盡幹些傻事,除了猛,就一直在消耗項燕的聲望,直到把項家軍的名聲搞臭了,也就玩完了。現在並不喜歡項羽,而更看好劉邦,劉邦雖有些痞,但以他為中心的團隊很不錯。
-
6 # 體壇人物
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懷念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失盡人心。更為突出的表現是用人上劉邦手下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卻可以盡發揮其所長。而項羽卻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項羽與劉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算項羽在烏江聽亭長的話回江東,兵只有沒打過仗的新兵,手下大將喪失殆盡,地盤又小。而當時劉邦已控制了大半天下,項羽必敗。後來三國時代的東吳被滅也從側面說明當天下大定只剩江東的時候,江東是無法抵擋的。按河南大學王立群先生的話講“項羽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這就是項羽的悲哀。 但政治上的失敗,無法遮掩項羽在軍事上的才華。24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自刎烏江。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他不同於中國歷史裡的帝王將相,他只是一個西楚霸王。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到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可虞姬的離去,卻讓他選擇了死。戰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後人景仰。 縱觀歷史長河之內,英雄無數風流無盡,項羽的慷慨赴死報江東父兄,從容捨身慰男兒之身,如此氣節,在他英雄之軀訇然倒地之時,騰空而起,凌雲直上,流傳千里,摧人至今。寧可無愧而死,不肯慚愧而生
-
7 # 左手一起畫個李小蟲
研究歷史後發現真實的項羽就是小人一個,是有人故意黑漢黑劉邦,所以吹捧項羽。項羽小人一個的原因有下:
一、劉邦和項羽都為秦末起義領袖,不同之處在於項羽擁有裝備精良的楚國軍隊,其其實為軍閥起義!劉邦則是百姓隊伍,實實在在的農民軍起義!
二、根據各路諸侯軍協商為誰先入咸陽誰稱王,劉邦憑藉優秀的指揮藝術先入咸陽,可項羽卻反悔而稱王!最後還把劉邦可以說發配邊疆!
三、大丈夫行事應該是光明磊落,不應該耍什麼小動作,可項羽經常在兩軍交戰時綁了對方家人然後在戰場上相威脅,其中劉邦陣營的王陵的母親在戰時為項羽所烹!
四、劉邦的軍事絕對不輸於項羽,縱觀全域性,劉邦奪咸陽立首功,路線都是各路諸侯自己選的,劉邦集團土生土長的農民軍面對秦軍肯定是極其劣勢,這時候選擇擒賊先擒王,這就是指揮藝術的體現!項羽軍團的實力可是裝備及其精良的楚國軍團,彭城之戰中,項羽可以短時期聚集3萬精銳騎兵,打贏幾萬農民軍的劉邦也是理所當然。騎兵在近現代戰爭中對步兵都是虐殺,何況在公元前的冷兵器時代,那就是屠殺!後面劉邦蓄意發展,楚漢相持階段在滎陽和項羽在正面戰場對峙4年,劉邦勝多敗少,項羽不得近,這個時候劉邦又命韓信等人在敵背後襲擾,或者擾其輜重糧草,這就足以看出劉邦的大局觀與戰略指揮藝術,而項羽卻只有一味的相持,最終導致失敗!
-
8 # 毒藥穿腸過
歷史大多確實是勝利者書寫,但史記是司馬遷寫的,史記是一本私史,不是漢朝的官方史。史記不僅是史學著作,也是一部文學著作,項羽受歡迎是基於史記裡的描寫,司馬遷相對比較偏愛他,把他寫進本紀就很明顯了。當然項羽本人是比司馬遷寫的更牛逼還是更差已經不重要了,我們知道的是史記中的項羽。少年壯志,以少勝多,鉅鹿之戰的熱血能把所有日本熱血漫爆出翔,30歲出頭就是西楚霸王,分封諸侯。這是每個男子所能想象到的最高峰,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
9 # 北辰奕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這句話不能說不對,歷史上確實有很多歷史是被篡改的。但是不能因此否認大部分歷史的真實性,你可以舉出帝王為了自己的私慾篡改歷史的例子,我也可以舉出史官不畏強權誓死捍衛歷史真實的例子。在我看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這句話,多半是失敗者的牢騷而已,他們不能在戰場上奪取勝利,那就只好發發牢騷了。甚至我可以說失敗者也在書寫歷史,有太多的所謂稗官野史其實也被廣為流傳,甚至很多戲說傳說小說演義也被民間當成了歷史。典型的就如三國演義,人們早就忘記真實的三國是什麼樣子了,一部三國戲好不好看符不符合歷史竟然要跟三國演義對照,滑天下之大稽!而三國演義的書寫者可以講就是在歌頌失敗者!失敗的蜀漢政權本無所謂正義邪惡,它不過是那個年代眾多地方割據中的一個罷了!但在三國演義之後,蜀漢成了那個時代唯一的正義。
再比如陳世美,世人都知道他是個負心漢王八蛋,但是有幾個人知道他其實是一個正直的官員,只因拒絕了老鄉走後門,而被老鄉惡意編排,最後演變成了戲曲。
諸如此類實在數不勝數。所以我在講一個道理,歷史有它的虛偽性,但也有其真實性。不能一味輕信歷史記載,但也不能只憑一句歷史是勝利者書寫就將其否定。
至於楚漢之爭,我覺得劉邦和項羽就如同三國的魏蜀吳,無所謂正義邪惡。只不過結局是劉邦這個流氓勝利了,而不是氣拔山兮的蓋世英雄項羽勝了,於是乎同情者自然是絡繹不絕。但我個人覺得,在那個年代,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絕對不僅僅是靠流氓耍滑就可以的,劉邦一定是做了非常正確的事情,而項羽一定是做了非常錯誤的事情!
-
10 # 路人無奈
華人更同情悲情的英雄,再一個當年儒家投靠的就是項羽,而漢高祖劉邦對儒生非常的鄙視,雖然武帝時期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直至漢宣帝去世之前儒生的政治地位都並不太高,而漢朝是沒搞過什麼文字獄的在這種環境下儒生們當然要狠狠的粉刷一下他們曾經效忠的君主項羽,而無視項羽坑殺二十萬降卒,火燒阿房宮咸陽城的殘暴。文人嘛總是能用筆和嘴炮混淆很多東西,這是我的一點淺見。
-
11 # 小小技術菌
分人群吧。我認為喜歡項羽的都是一些年輕的愣頭青小夥子或者不咋瞭解歷史的人,他們就認為項羽很勇猛,個人武力牛逼,很霸氣,所以很英雄。而劉邦就是個小人,卑鄙無恥,行事不磊落,沒啥本事。
我小時候也是喜歡項羽較多,但隨著年齡增長和了解歷史增多,慢慢覺得項羽就是一個莽夫,說白了簡直有些蠢。懶得舉例子了。而且說他光明磊落也是屁話,約好的先入關為王,結果呢?
我高中歷史老師是另外一種極端,他原話:“項羽就是個垃圾,給劉邦提鞋都不配。”
-
12 # 布夫舟
1.最為關鍵的人不是項羽,也不是劉邦,而是司馬遷。項羽的作為失敗的英雄,劉邦的無賴形象都是從史記裡面來的,史記是誰寫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2.司馬遷為什麼要把項羽寫這樣,一是這個人自己寫歷史的風格是這樣,司馬遷寫歷史和傳統史官是有出入的。他能把歷史書寫成歷史小說,更加吸引讀者。比方說很多人對三華人物很熟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玩過當年三國題材的遊戲,而不是傳統歷史書上知道的。二就是司馬遷這個人為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後面的事情成為了高中生作文的永恆題材。所以他對漢武帝這類皇帝肯定是有意見的,比較歷史也是人寫的,也有個人自己的情感在裡面。所以劉邦自然有一些不好的形象在裡面,後來司馬遷寫秦始皇,大書特書秦始皇的母親,說嫪毐可以專車,便是最好的例子。
3.華人雖然都懂成王敗寇的道理,但是對很多悲劇人物都是懷念的。比如屈原,李廣這種。項羽就跟不必說了。
-
13 # 亂世時代
說項羽更受歡迎的都是後世人,跟智障也差不多吧,項羽屠城殺得不是他們親人,他們自然覺得仁義道德嘍,簡直可笑,項羽這麼厲害還會眾叛親離,項羽這麼厲害,還不敢過江東嗎?當時的老百姓支援的誰?崇拜英雄呵呵,人殺多了。果然就會有一堆腦殘粉絲呢!當年日本人屠殺的時候,這些英雄嗎?也是再紛紛叫好吧。
-
14 # Yanghaotang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是後期,前期歷史是由史官書寫的,連國君都沒有資格改動,而史官家族是世襲的,不由皇帝任命。比如《史記》作者司馬遷就是史官家族。司馬遷的父親記錄皇帝起居錄,寫了一些皇帝不喜歡的,皇帝讓他改,拒絕,殺掉,換成司馬遷大哥,繼續拒絕改,再殺掉,換成司馬遷,繼續拒絕,宮刑,仍然拒絕改,最後皇帝只好屈服。項羽比劉邦受歡迎,可能是受史官記載歷史影響。
-
15 # 靜靜的看著你裝逼遭雷
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
1.身份。項羽乃楚國名將項燕之後,將門虎子。而劉邦不過一個泗水亭亭長。
2.戰績。秦國的主力幾乎全被項羽打殘,秦國覆滅項羽居功至偉。並且親自指導了幾場經典之戰。而劉邦本人除了直取咸陽沒有什麼可稱頌的戰績了。
3.為人。項羽除了對有功之臣賞罰不均,任人唯親外,他對待士兵是及其不錯的,常常把自己的衣食分給士兵。劉邦除了空口諾言,更別提體恤將士了。
4.心計。項羽為將,力拔山兮氣蓋世,符合大家心目中英雄形象。劉邦詭譎,曾言若烹其父分一杯羹。
5.情感。項羽感情專一,劉邦好色天下知。
-
16 # 野叟雜談
的確有那麼一句話,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但是,胡適也曾經說過,歷史並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本人從事歷史學的研究也有十多年了,我堅信歷史絕對不是可以任由一些人隨意塗抹的。而且事實也一再證明,歷史是無法被掩蓋的。比如清軍入關之後曾經犯下了累累罪行,他們在統治穩定之後曾經極力消滅當年的汙點,把自己描繪成弔民伐罪、解民倒懸的解放者。為此,他們一再興起文字獄,康雍乾三朝有多少人因此而掉了腦袋?但是這些事情最終不還是被揭露出來了嗎?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劉邦和項羽的問題。首先,當初對於劉邦和項羽的歷史記載是由司馬遷的《史記》傳播下來的。司馬遷的《史記》並非是官書,它並不完全是統治者意志的體現。因而,司馬遷基本做到了秉筆直書,當時就號稱“實錄”。他一方面走訪了大量的當事人,一方面也查詢了政府的檔案。當然,我們今天肯定不能說司馬遷的記載就是絕對真實的。歷史的真實性是不容否認的,但是歷史是無法再現的。無論是今天的我們還是司馬遷。都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記錄歷史而已。在司馬遷的《史記》之中,他以充滿情感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悲情英雄的形象。這一形象是那樣的深入人心,以至於千年下李清照還寫下了“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句。
其次,就劉邦和項羽個人來看,就個人能力,或者說是個人的魅力,劉邦是絕對不如項羽的。對於這一點,劉邦和他的大臣們在對話之中也多次提到,劉邦並不諱言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項羽。比如項羽的衝鋒陷陣,比如項羽的快意恩仇等等。就連韓信也說: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劉邦是絕對不如項羽的。劉邦能奪取天下,就是因為劉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因而能夠充分發揮手下人才的優點。項羽則是更多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努力。更何況劉邦順應歷史潮流,而項羽則是逆歷史潮流而動。
再次,劉邦登基稱帝之後並沒有否定項羽。項羽在滅秦過程中的巨大作用,這是無論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劉邦雖然打敗了項羽,但劉邦依然對項羽依禮下葬。項羽當初曾經被楚懷王分封為魯公,後來劉邦對項羽“以魯公禮葬項之谷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從這一點上來說,劉邦還是足夠大度的。他並沒有去徹底否定項羽,也沒有去汙衊項羽。這一點是後世帝王所無法做到的。
也正因為如此,西漢的時候人們對項羽沒有特別的惡感。他比秦始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要高。
-
17 # 規則與制度
宋朝以來在很多的文學創作上產生了對項羽的推崇,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還有霸王虞姬的悽美愛情。現在的影視劇也傳達著這樣的一種價值觀念或者歷史觀念。有人說司馬遷將項羽列入本紀說明太史公對項羽是推崇的,可是否知道史記的十二本紀還有一個呂后本紀。這樣記傳只是說明了項羽在秦末漢初動亂之時有過巨大的影響力,其在當時的地位與君王天子無異。但同時在項羽本紀中也記載了項羽的六次屠城坑殺以及縱火咸陽,最後發出了羽豈舜帝苗裔邪?何興之暴也!這樣的感慨。至少在太史公的時期對項羽的認識還是客觀,還談不上受歡迎。可以說項羽的行為與董卓無異甚至更甚。若活在當時,歡迎麼?
-
18 # 凱里安德魯歐文
為什麼呢,大家應該知道吧,項羽老家在山東,而山東又是儒家的天下,開始的時候項羽不叫楚王而是魯王,然後奪楚後才叫楚王的。並且,劉邦奪得天下後,山東的渣儒在亂搞,於是劉邦就陳兵山東,於是就有仇了。再加上漢武帝重用儒家,給了儒家崛起的機會,間接的為項羽披上了神衣,在同時漢武帝給某人剃了小弟弟,再加上對項羽的崇拜,就這麼寫了,於是後世就有了項羽的威名,並且漢家皇帝並沒有篡改歷史,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並不是皇帝,卻享有皇帝地位的人,項羽……總的來說,他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如果是他叔叔,劉邦早就死了,可惜他叔叔死了,項梁。而劉邦這種人最適合在亂世脫穎而出,項羽呢,一個前期英雄,喜歡浪,就這樣
-
19 # 方士的知識樂園
自古以來,項羽受女人和民間小年輕歡迎。而大人物最尊敬的一直是劉邦。劉備一生最高的評價是有高祖之風。位面之子劉秀被認為能力可比劉邦,但依然被認為和部下關係上不如他。朱元璋被認為是貧賤起家,但是他是接了岳父留下的兵馬勢力。司馬家趙匡胤楊堅是奪孤兒寡婦。劉邦家不過是農夫小地主,自己起兵前不過是縣城的小吏。七年奪天下,而且當時是世家門閥決定天下的時代。而和他爭奪的項羽,是項燕之後,起兵就有八千子弟兵,想想一下,劉邦是要強大到多麼了不起的地步,才能做到這一切的。
-
20 # 智慧的禮物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意思是:民國修的清史,清朝修的明史,明朝修元史,本朝修前朝的歷史的意思。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婦人之仁,以一當十,霸王別姬,先發制人,項莊舞劍,四面楚歌,江東父老,沐猴而冠。就問你霸氣不?一個成語背後就是一臺戲。
那些什麼劉邦神話項羽啊,為人公正啊,什麼磊落啊那些回答。怎麼有勇氣說出來的?都沒看過正史怎麼記載的麼?為人魯莽,有勇無謀,殘暴,殺俘。
真是網路大了,什麼話都敢說。
回覆列表
總結起來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項羽是從個人魅力和實際功績上更強的英雄。
一個例子是:秦始皇在天下巡遊時,項羽和劉邦都曾遠遠的看過其車騎隊伍,劉邦的反應是:長嘆曰“大丈夫生當如是”。籍(項羽)曰“彼可取而代之”。
有什麼區別?劉邦對秦始皇的看法我們可以理解 ,那是崇拜,羨慕,覺得看到了他就彷彿看到了人生的目標。
而項羽的看法則更是大膽得驚人。對前無古人的嬴政更接近於平視:“這傢伙的位子我也想要。”
雖然有種種缺點,但這種超凡的自信自視自尊是領導者第一需要的素質。更別提他還有實際功績。秦朝的主力部隊是被他消滅的,劉邦能首先入咸陽是佔了便宜的。所以一般認為他才是滅秦的貢獻最大者。
在鉅鹿之戰中,各路諸侯面對秦朝主力軍團不敢前進,是項羽帶領自己的楚軍破釜沉舟,九戰九捷,殲滅王離軍,章邯投降,從此秦朝的天命已終。
而劉邦不過乘項羽在鉅鹿牽制秦軍主力、關內空虛之機,繞道進入了咸陽,滅亡秦朝。這功勞的含金量完全不同啊。
本身就是超凡的領導者,貢獻最大,實力最強,啃最硬的骨頭還贏了。但卻沒有得到最後的勝利,自然讓人惋惜和為其抱不平。
二,推翻秦朝的,是以舊六國貴族為代表的聯盟,他們極度反感秦朝所開創的大一統王朝制度,而漢朝建立後,基本承襲秦制,雖略有所改,但在漢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體制和秦朝沒什麼兩樣,秦朝推行全面郡縣制,而漢朝給了個緩衝期搞了郡縣--封國並行制度,之後又逐漸消除掉了封國。最後漢朝基本把中國又推回到了秦朝開創的大一統軌道上。
這在當初起來反抗的六國貴族遺民來看,毫不疑問是一種背叛,所以他們褒美只做了西楚霸王的項羽,自然可以理解。
三,司馬遷本人的推崇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奠定了後代人看待項羽的輿論標準,後世人對項羽的看法很大程度來自於他,例如史記給項羽立了本紀,而其他歷史學家如班固《漢書》則將其列為 列傳。
一般認為能進“本紀”的都是帝王,但司馬遷本人的看法有所不同,本紀一體,主要是按年代順序,選取能左右天下大局的代表人物,記述政治大事,以展示歷代政治興衰更迭之跡。這“本紀”當然就不專指天子,而是有天子、帝王,亦有實際左右天下形勢的王。也就是認為項羽是無冕之皇帝。缺的不過是一頂CROWN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