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書蟲的書架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想一想邏輯和汪淼的專業。

    汪淼是個實用技術研發者沒時間,沒興趣搞宇宙社會學

    而羅輯是學社會學的,有基礎,而且羅輯喜歡搞些吸引眼球的學術來混飯吃。

    並且汪淼是葉文潔想拉攏進入ETO的目標,即使不能,也想辦法使汪淼停掉對奈米材料的研究,這時葉文潔即便跟汪淼說了宇宙社會學的公理,汪淼也不會信吧,他會覺得葉文潔還是在幫三體人。

    另外羅輯是楊冬的同學,葉文潔對羅輯早有耳聞,因此葉文潔可能早就知道羅輯是一個玩世不恭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可能去建立威懾,汪淼那種人基本是沒有希望的。

  • 2 # 票金所Tony張123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1.大劉寫三體當初計劃就是三部曲每部一個主人公,第一部汪淼,第二部羅輯,第三部程心。羅輯作為第二部黑暗森林的主人公理所當然要擔此重任,接受葉文傑提示,悟出黑暗森林法則。

    2.三體危機是葉文傑引發的,雖然葉年輕的時候是個厭世主義者,鐵了心摧毀地球,但是晚年慢慢感受到了愛意,內心變的安寧下來,不忍心生她養她的地球母親遭此劫難,恰逢此時羅輯被任命為面壁人,是比汪淼更好的人選。

  • 3 # 陳滌華

    因為汪淼是個實用技術研發者,羅輯則是噱頭理論家,羅輯有機會上平臺提高人類思考黑森理論的機率,汪淼沒有羅輯這個公眾影響力。

  • 4 # 隔壁有個王老師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很簡單,說複雜也很複雜!

    為什麼對邏輯而不是汪淼,主要原因:碰巧,次要原因:羅輯的專業;

    為什麼說出來:內心的煎熬,有贖罪的成分;

    葉文潔一生是充滿苦難的一生,小時候生活在同齡人中是很優越的,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家中還有個妹妹,如果沒有那場災難的話,葉文潔的一生很可能在既定的軌道上行駛,很穩,不會出太大的偏差,像父母一樣做個高階知識分子,結婚生子,一生無憂!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應當燦爛綻放的小姑娘,卻被時代的年輪無情的摧殘,先是目睹父親被自己的學生活活打死,不是一個學生,是好多個,不是一擊斃命,是長時間的鞭打,不是卑微的死去,是昂著頭挺著胸,赴死的!不止有學生,自己的母親,他的妻子都參與其中,這些都是痛,都是悲…砸在了父親身上,也砸在了年幼的葉文潔身上,這只是父親死之前的場景,顯現出來的父親死之前幾個小時的場景,只是我們讀到的,沒讀到的呢,不存在了嗎?還有之後遇到的種種不公與人性險惡,葉文潔背叛地球的時候,是真的出自內心的絕望與所承受的苦難。

    至少那時候,是出自內心的堅決…

    之後政治春天到了,雖然她內心懷疑過動搖過,不過母親的所作所為,劊子手的直言不諱,都打消了她內心泛起的一點點懷疑…

    但是女兒的一點點長大,展現出超出常人的智力與思維,在作為母親的眼中,不管是誰,都會發自內心的驕傲和高興,這當中美好的母女親情不止一點點,絲絲的感動也會融化母親冰窖的心,滴下幾滴溫情的淚水!這當中難免有些動搖!當封鎖地球技術的戰略實施的時候,甚至之前很早的時候,葉文潔難度一絲也不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邊是自己一生的使命,一邊是自己僅有的親人女兒,葉文潔是在怎樣的糾結與痛苦中度過…可以說女兒是在她眼前死去的,她卻殘忍的無動於衷,任其發生,她喘不過氣,她她萬念俱灰,她無所適從…

    直到最後一次去女兒的墳墓,她自己也預感到這是最後一次看望女兒了,她正好碰到了羅輯(這也是命運,羅輯的命)!又在談話間不經意說起社會學,葉文潔方才說出自己思考了一輩子的宇宙社會學(為何思考了一輩子,冥冥之中也算是給地球留後路吧),也算是心靈解脫了,她說:怕沒有機會再次跟你探討了…不管哪種情況,我都盡了責任…

    最後時刻,葉文潔徹底動搖了,她說出來了,這黑暗的森林法則…

  • 5 # 大象lx

    《三體》這本書對於情節的安排很巧妙,一個很小的情節就有好幾種解讀的可能,看似平常一筆卻暗藏著巨大的伏筆和轉折,“為什麼葉文潔將提示講給羅輯而不是汪淼?”這個提問帶著一些必然性,然而從三體的行文思路來看劇情的發展並沒有太多的必然,三體世界還是入侵了地球,人類最終毀滅了卻不是三體世界直接造成的。

    葉文潔為什麼會給出提示,兩種可能葉文潔無意給出提示,給出提示只是一時之間有感而發才做的決定,葉文潔殺死丈夫,逼死女兒楊冬,當她走到楊冬墓前時悲從中來,一時間有些後悔,對自己的做法有了質疑,剛好遇到了邏輯就和他說了一些,結局如何她不抱希望,葉文潔有意給出提示,在給出提示之前經過一番謀劃,但是地球三體組織已經出現了“降臨派”,事情的發展超出了葉文潔的掌控,她並不想人類就此滅亡,為避免這種最糟糕的結果出現,她必須留下破解之法,但當時智子已經全面的監控地球,所以才有了“偶遇”和“閒聊”,騙過智子騙過所有人包括邏輯。提示為什麼給邏輯,兩個原因邏輯與葉文潔有一定的關係,邏輯與葉文潔的女兒楊冬是同學,雖然畢業後各奔東西了,但從葉文潔與邏輯的對話”小羅啊,鼕鼕常提起你,她說你是...搞天文學的?”,可以看出邏輯與楊冬至少是以前關係很好的,以至於楊冬畢業後還提過他,而且葉文潔還曾任教於邏輯的母校,葉文潔此時孤身一人,見到邏輯倍感親切。專業對口性格合適,邏輯學天文學畢業後又轉社會學,而且轉的比較徹底從文中一段對話可看出,“開什麼玩笑,我是學天文出身的。”對話的另一方是邏輯的女朋友, 邏輯腦子靈活非常聰明羅輯喜歡搞些吸引眼球的學術來混飯吃,不太會引起別人的關注,所以邏輯這個人隱蔽性好不會引起智子的懷疑。提示為什麼不給汪淼

    文中王淼是搞運用物理的,沒基礎,沒時間,也沒興趣搞宇宙社會學,王淼書思想保守,未必能推匯出黑暗森林法則,而且汪淼當時在搞奈米材料,此外還經常去看望葉文潔,智子對他比較關注,給他提示也馬上會被智子發現。

    總結:一種可能是葉文潔無意給提示,剛好在葉文潔觸景生情之時遇見了邏輯,而邏輯恰好是適合的傾訴物件,給他提示是隨意為之,可能有用但不抱希望,人類存在幾千年,英雄每個時代多會有,少了邏輯還有趙輯。也可能是葉文潔有意要留下線索,由於當時“降臨派”已經成氣候了,葉文潔必須要為人類的生存做打算她是想“科技興國”而不想“毀滅世界”,關於“黑暗森法則”她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頭緒,然而年事已高有心無力,最後她選中了邏輯,因為他專業對口有一定的學術基礎,而且喜歡搞些吸引眼球的學術來混飯吃,不會引起懷疑,她在地球三體組織聚會前製造了“偶遇”,於是才有“閒談”的那一句提示“她說你是……搞天文學的?”“我倒是有個建議:你為什麼不去研究宇宙社會學呢?”。

    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你大可以自由想象

  • 6 # 海闊天空詩酒花

    無厘頭地說一句,作者要這樣安排,需要講什麼道理呢?

    雖然事實上,為了讓這樣的安排顯得合理,作者確實是費了一些力氣的。

    1.《三體》三部曲總體上呈現的是群像,每一部的主角都不一樣。大概在設計之初,作者就決定汪淼只負責完成古箏計劃,而黑暗森林法則讓羅輯來發現。

    《三體》時空跨度之大,超乎想象。書中的人類在幾百年間經歷了與外星人鬥智鬥勇的堪稱史上最波瀾壯闊的時光,最後雖然集體覆滅了,但是過程絕對稱得上可歌可泣。這樣的故事,當然光是塑造一個英雄人物遠遠不夠,所以書中呈現的是人類集體的努力,而當中也少不了一些突出的個體,前仆後繼地推動著人類的命運之輪。

    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這些突出個體之中,羅輯算得上最耀眼的星星之一。

    而汪淼呢,雖然在第一部書中看起來是如假包換的男主角,但從第二部開始就銷聲匿跡了。縱觀整個三部曲,汪淼最大的貢獻“古箏行動”和後來的面壁計劃、階梯計劃以及羅輯、章北海、雲天明、維德等人的事蹟比起來,簡直渺小得不值一提。

    實際上,古箏計劃的成功是意義深遠的,因為徹底端掉了ETO。這一點很可能就是三體人結局和命運逆轉的關鍵,只是無從驗證而已。不管如何,汪淼完成這件事情之後,並未升級成為地球人類抵抗三體人的領軍人物,反而徹底從書裡的故事中消失。這不得不說是汪淼這個角色的遺憾,也是“古箏計劃”這個本該被更多人銘記的行動的遺憾。

    沒辦法,小人物體質就是這樣,再努力也只能曇花一現,包括人物的歷史地位,以及所作的事情的歷史地位。

    汪淼在整個三部曲中就是偏小人物的設定。只能說作者就是這麼設計的,追究太多為什麼沒有意義。汪淼的任務就是完成古箏計劃,結束第一部書而已,後面的故事交給其他人來演繹。

    當然,為了讓葉文潔的提示交給羅輯而不是汪淼這一行為顯得合理,作者在塑造羅輯和汪淼這兩個人物時,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區別的。

    2.從職業特點、思維模式和人物性格各方面比較,羅輯發現黑暗森林法則的機率比汪淼大得多,所以葉文潔把提示給了他。

    先說性格特點。

    其實在書中,除了葉文潔之外,還有一個人和汪淼、羅輯都有交集,而且接觸的時間還都不短,可以說無論對汪淼還是對羅輯都比較熟悉。這個人就是大史。

    大史就是老警察史強,目光銳利、心思縝密,分寸感尤其突出。汪淼和羅輯都是他受命貼身配合的人物,從他的角度看到的汪淼和羅輯,當然也都是比較真實的。

    而大史對這兩個人的觀感,明顯不一樣。

    汪淼和羅輯都是被“趕鴨子上架”的,不同的是羅輯沒有選擇的機會,而汪淼有。本來在那個秘密會議上,常偉思都同意汪淼離開了,但他受不了大史的激將法,又“主動”接受了打入“科學邊界”組織的任務。

    這一個反覆,就表現出汪淼性格中魯莽和缺乏定見的部分。

    果然,一開始被大史牽著鼻子走的汪淼,接下來毫不意外地被申玉菲和ETO牽著鼻子走。在智子營造的障眼法前,汪淼瀕臨精神崩潰,深夜在大街上痛哭。要不是大史及時出現,提醒他“事出反常必有妖”的道理,說不定他也就步那些一根筋的科學家的後塵,自殺去了。

    汪淼痛哭這一幕,兩百多年後大史還在羅輯面前提過。那時在他的口中,汪淼就是一個“知識分子”而已。

    事實上在“粗人”大史面前,汪淼這個知識分子似乎從來沒有機會獲得優越感。幾乎每個重要關節,汪淼都得靠大史從旁點撥才能繼續走下去。比如崩潰之際,是大史的“事出反常必有妖”讓他稍微恢復鎮靜;玩了好一陣三體遊戲,重要資訊還得靠大史安排的秘密參與遊戲並從中偵察的手下透露;甚至那個殲滅ETO的大手筆“古箏計劃”,嚴格說來也是大史的創意而不是汪淼的;最後證實了三體人的入侵,也是大史帶著棲惶的汪淼去看蝗蟲,幫助他度過心理難關……

    一句話,雖然汪淼的科學素養比大史高出許多級,但論起基本的心理素質,汪淼在大史面前就是個渣。一點點障眼法就把他嚇成那樣,還怎麼指望他悟出黑暗森林法則?就算別人把這個法則告訴他,恐怕他自己都無法接受這種可怕的真相。

    羅輯就不同了。常年遊戲人間,使得羅輯的心理素質非常強,遇事不驚、舉重若輕的程度和大史不相上下。大史和羅輯的這兩句對話就是最好的寫照:

    “你是我見過的最冷靜的人之一。”“這冷靜來自於我的玩世不恭,這世界上很難有什麼東西讓我在意。”

    正是因為這種從容不迫、極度冷靜,羅輯才有可能成為面壁人,悟出黑暗森林法則。

    再說思維模式。

    汪淼平時的思維比較刻板。除了專業上的按部就班、熟能生巧,書裡看不出他有什麼靈光乍現的時刻。如前所述,在破解三體入侵之謎的過程中,基本上所有關鍵資訊點都是大史歸納出來提供給汪淼的,而大史作為一名普通警察,所掌握的資料並不比汪淼更多。可見,汪淼就連歸納提煉關鍵資訊的能力都比較一般,更不同提創造性的思維了。

    羅輯就不同,他就如同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平時他是和大眾保持距離的旁觀者和分析者,默默儲存接收到的各種資訊。不進入狀態也就罷了,一旦進入工作狀態,利用已經融入潛意識的強大的邏輯分析和推理能力,羅輯總能第一時間憑著“靈感”就能捕捉到關鍵資訊點,再用強大的邏輯整合能力推匯出正確結論。

    黑暗森林法則就是羅輯被迫進入工作狀態後沒花多長時間就領悟出來的。整個過程羅輯就做了兩件事:確定三體人害怕的東西就藏在葉文潔告訴他的那段話中、仔細回想並推敲那段話中的每個字。

    一點也沒浪費,完全沒有冗餘程式,羅輯的思維如同一臺精準的機器。

    最後說說職業特性。

    汪淼是一名奈米材料科學家,工作就是研究奈米材料的應用。這樣的工作,領域是確定的,方法是有套路的,哪怕是思維刻板一點也可以勝任。

    而羅輯是天文學專業出身,之後又跑去研究社會學。跨界的背景,讓他更習慣於融會貫通的思維。葉文潔也是從這一點切入,成功說服羅輯創立“宇宙社會學”。

    總之概括起來,無論是個性特點還是專業素養,汪淼都比較平庸,甚至有些怯懦,而羅輯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上,隱藏的是堅忍冷靜的智慧。

    葉文潔需要的無疑是後者。

    汪淼不止一次主動登門拜訪葉文潔,葉文潔卻始終沒有提示他什麼,大概也因為看出了汪淼的平庸。平庸會限制他的思考方向和力度,即使葉文潔給了他提示,他也很難從隻言片語中悟出驚世駭俗的黑暗森林法則。

    而在楊冬墓前偶遇羅輯,一來是機緣巧合,二來,幾句交談之後,羅輯的專業背景讓葉文潔發現他是合適人選。再加上之前對羅輯的印象,葉文潔很快在下意識裡作出了正確判斷:羅輯是可以接受她“拈花微笑”秘傳的人。

    所以,看似臨時起意,其實也是潛意識裡理性分析的結果。在這方面,葉文潔和羅輯的思維模式是一致的。正因為思維處於同一高度,所以葉文潔把提示告訴羅輯而非汪淼,實在是再合理不過。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為什麼<三體>要花一部的時間來塑造汪淼這一個小角色?》

    《葉文潔最後為何要選擇羅輯,暗示出“黑暗森林”?》

  • 7 # 不怕死的三皮

    因為葉文傑知道想要彌補自己無意中犯下的大錯!!!

    原文摘錄:

    潘寒愣了一下,過了這一關似乎並沒有讓他鬆一口氣:“我……請您明確宣佈自己屬於降臨派,畢竟,降臨派的綱領也是您的理想。”“那你重複一遍這個綱領。”“人類社會已經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決自己的問題,也不可能憑藉自身的力量抑制自己的瘋狂;所以,應該請主降臨世界,藉助它的力量,對人類社會進行強制性的監督和改造,以創造一個全新的、光明完善的人類文明。”“降臨派忠於這個綱領嗎?”“當然!請統帥不要輕信謠傳。”“這不是謠傳!”一個歐洲人大聲說,同時擠到前面來,“... ... 省略部分文字... ...“降臨派有自己的秘密綱領,它就是:人類是一個邪惡的物種,人類文明已經對地球犯下了滔天罪行,必須為此受到懲罰。降臨派的最終目標就是請主來執行這個神聖的懲罰:毀滅全人類!”“降臨派的真正綱領已是公開的秘密!”有人喊道。“可你們所不知道的是,這並不是由最初的綱領演變而來,而是降臨派誕生時就確定的目標,是伊文斯的終生理想!他欺騙了組織,欺騙了包括統帥在內的所有人!伊文斯一開始就是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的,是他把降臨派變成一個由極端環保主義者和憎恨人類的狂人構成的恐怖王國!”“我也是後來才知道伊文斯的真實想法,”葉文潔說,“儘管如此,我還是試圖彌合裂痕,使地球三體組織成為一個整體,但降臨派做出的另一些事情使這種努力成為不可能。”

    葉文傑內心裡一直是拯救派,只是由於降臨派太強大,她故意隱藏了自己的想法。

    葉文傑最開始邀請三體人過來,只是為了讓三體人來領導或者統治地球,而不是讓三體人過來消滅全人類。這就和當初一些華人覺得民國政府太愚昧,要讓日本來帶領咱們實現大東亞共榮一樣。這些人一開始也肯定沒有想到,日本過來之後帶來的不是共榮,而是屠殺。

    葉文傑因為自己個人的經歷,家人和自己受到組織的不公正待遇等原因,恨透了全人類。她那時候認為人類自己已經太荒唐了,沒辦法自己拯救自己了,只有引入外界更強的文明來糾正人類的荒唐行為。恰好偶然和三體人取得聯絡,而且對方還有意願和能力進行星級移民,這個時候她自然而然地就想到做個帶路黨,幫助三體人來到地球主持公道,從而拯救全人類。

    然而隨著她和三體人的接觸增多,並逐漸領悟到,三體人帶來的可能不是征服,而是毀滅的時候,她開始動搖,並最終開始後悔。於是她開始思考如果彌補這個過失。在宇宙社會學有了一點頭緒之後 ,她應該是很興奮的,只是由於她處的位置,她為了維持組織的穩定和自己的生命安全,她不能主動對外界顯露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於是,她開始物色能夠繼承並發展這個理論的人,寄希望於透過這個人,人類能夠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找到應付三體人入侵的辦法。

    樓主問出這個問題,很明顯看書的時候沒有看仔細。

  • 8 # 深度科幻

    首先表明自己的觀點:葉文潔之所以要將提示講給羅輯而不是汪淼並不是什麼作者刻意安排,完全是形勢所逼,你要是劉慈欣先生也得這樣寫。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葉文潔為什麼要將提示告訴羅輯而不是汪淼?答:羅輯其實並不重要,對葉文潔而言說出去才重要,說給誰並不重要!

    大部分讀者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誤區,因為事先讀過小說才會想當然認為羅輯很重要,從而找出一大堆的理由來加以佐證。其實客觀來說羅輯並不重要,或者說羅輯是因為葉文潔告訴了他黑暗森林法則的提示才重要。他對讀者很重要,但對葉文潔並不重要。不是葉文潔特意找到了羅輯,只是偶爾遇到了羅輯。

    羅輯並不像章北海和汪淼一樣是一個主動入局者,三體人和智子對他根本就不感興趣,他只是陰差陽錯的在一個恰當的時間,出現在了一個恰當地點上,被葉文潔意外拉入了這盤大旗。申玉菲的死和汪淼的突然拜訪,已經讓葉文潔預感到了自己接下來的命運,因此她抱得態度就像她所說:“(再不說出去)怕沒有機會了……或者,你就當我隨便說說,不管是哪種情況,我都盡了責任!”

    這裡必須強調一個事實:此時的葉文潔根本已經無所畏懼!她年輕時想實現的理想已經實現,三體第一艦隊已經向地球開拔。但她也因此失去了一切,包括自己唯一的女兒(這裡有必要提一處細節,在汪淼求助葉文潔之時,特別強調了她自掏腰包替鄰居看孩子,不得不讓人佩服劉慈欣先生預設懸念和文學邏輯的功底)。作為一個失去一切的老太太,她還能怕什麼?還能擔心什麼?不管是人類也好,還是三體文明也罷,400年之後兩個文明的生死之爭對她已經沒有任何關係。因此葉文潔此時選擇黑暗森林的秘密說出來,不僅是因為再不說出去恐怕沒有機會,而是還有她自己更深遠的考慮!

    第二、葉文潔為什麼要說出去?答:直接原因是感到再不說去已經沒有機會,但根本原因是對ETO失望,對三體文明失望,對自己的文明盡最後的責任!

    “我點燃了一堆火,卻沒有辦法控制它!(葉文潔自述)”這就是葉文潔選擇將秘密告訴給羅輯的原因,是基於對ETO的失望,基於對三體文明的失望,基於對自己文明最後的一點責任!

    葉文潔為什麼會對ETO和三體文明失望:這裡邊其實比較複雜,三體文明雖然首先是和葉文潔建立的聯絡,但在葉文潔離開紅岸之後就再也沒有和三體文明進行通訊,她甚至連智子可以進行“量子通訊”都不知道。無論是建立ETO還是和主對話,背後的操盤手一直都是伊文思。而伊文思出於ETO權力鬥爭和自己理想的需要,有意對葉文潔進行了資訊隱瞞。

    那麼葉文潔又是如何知道三體文明真相的呢,其實主要還是來自自己的判斷。首先是三體文明的做法,三體文明在得知地球存在後不僅直接用智子封死了人類的基礎科學,而且透過ETO強力推行所謂的染色計劃、神蹟計劃。這些在ETO內部是公開的,這就不能不讓葉文潔懷疑三體文明的初衷,懷疑自己將改造人類文明理想寄託在三體文明身上是否可行!同時,隨著葉文潔和伊文思的交集,葉文潔發現伊文思有強烈的毀滅世界的願望,而他又壟斷了和三體文明通訊的特權,並對相關資訊進行了隱瞞。如果兩廂進行對照,任何一個正常人都能想到這裡邊的不同尋常。葉文潔能想到、申玉菲包括ETO內部的降臨派也想到了這一層,因此她們才想方設法透過解決三體問題來避免三體人對人類的侵略。可以說在汪淼介入之前,ETO內部的矛盾已經公開化,如果不是申玉菲的死和汪淼的介入,葉文潔本打算以統帥的身份武力解決掉審判日號和伊文思,只攝於伊文思可能銷燬資訊而擱置。

    葉文潔正是對伊文思和三體文明有了清晰的判斷,才發現自己做錯了。三體文明不是她所期待的救世主,為偉大理想建立起來的ETO也變成了野心家、偷生主義者的樂園。她點起的這堆火在今天已經徹底失控,這就是葉文潔決定將黑暗森林提示說出來的真正原因。

    第三、葉文潔為什麼選擇羅輯而不是汪淼?答:汪淼出現的時機不對!

    前文已經說過,對葉文潔來說汪淼和羅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說出去。之所以沒有告訴汪淼只是因為汪淼出現的時機不對,此時的葉文潔還沒有徹底死心,仍然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挽救自己的錯誤,決意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和伊文思攤牌,對ETO內部進行一次大的清理整頓。但潘寒對申玉菲的刺殺打亂了這一切(這也是葉文潔一定要處死潘寒的原因)。ETO內部的爭端已經徹底白熱化,緊跟著警方和汪淼背後勢力的介入讓葉文潔感到一切都已經無可挽回。而此時,倒黴的羅輯恰好出現在了葉文潔的世界之中。

    如果說在葉文潔心中羅輯真有某些方面比汪淼更合適的話就是:羅輯這個人很有趣。羅輯雖然學術能力一般,但起碼跨了天文學和社會學兩個專業,更有可能參透出黑暗森林法則;雖然道德敗壞了一些,學藝也不精,但好在人很機靈,相對於汪淼的沉穩,他可能會讓三體人更頭疼。因為佔據科技壓倒性優勢的三體人最不怕的就是你和他光明正大的對壘,就怕不按常理出牌。

    至於說葉文潔在被伊文思資訊封鎖的情況下,如何知道的黑暗森林法則因與主題無關,不再做詳細分析。只能說這是葉文潔自己推導而出,是她的補救措施,也是她活了一輩子的思想精髓,當然這也是智子去監控她這個ETO統帥的根本原因。

  • 9 # 高維宇宙觀

    三體迷幾乎每個人都會問,為什麼是羅輯,葉文潔為什麼會選擇他?是他天縱英才?是他根骨奇佳?還是玄幻YY的主角光環,人生機遇?可能都不是,只有從楊冬和羅輯的關係入手,你才會發現隱藏在整個事件背後的秘密。

    對於葉文潔來說,汪淼不過是一個見過幾次面的匆匆過客,對於託付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在她的女兒楊冬死後,她唯一能夠說得其實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丁儀,一個是羅輯,而丁儀在楊冬死後因為傷心過度不太想見葉文潔,那麼她只能選擇羅輯了。

    你一定很驚奇,為什麼是羅輯呢?答案在她的女兒楊冬身上。

    因為楊冬不但是丁儀的未婚妻,也是羅輯的前女友,也是唯一能夠開啟楊冬心扉的男人,葉文潔雖然之前和羅輯不熟,但是透過楊冬的轉述可謂是神交已久。

    楊冬是典型的少年天才(也實在是楊衛寧和葉文潔遺傳基因太強大),並且是圈內少有的智慧與美貌並存,大眾情人級別的理論物理學家。

    當然,人如其名,大劉賦予她一個“冬”字,她也的確是個冰美人,滿腦子都是宏觀和微觀的物理理論,這方面有點像《球狀閃電》中丁儀的另一個戀人——滿腦子都是尖端武器的林雲。也許失去真愛真的會找一個相似的替代品,你會發現林雲和楊冬真是太像了,尤其是對於自己理想的執念方面,林雲是宏原子武器,楊冬是高能物理。

    可是林雲愛丁儀,楊冬卻不愛,丁儀也未必愛楊冬,他們的婚姻更有點像某種學術聯姻,所以楊冬死後,丁儀固然悲傷,但是真正在水滴世紀之戰面臨生死之時,丁儀唯一想起的只有已經量子化的林雲。

    楊冬只愛自己心中由物理基礎理論構建起的模型和大廈,如果說她這輩子喜歡過什麼人,那可能就只有羅輯了,當然,也只有這樣一個油嘴滑舌,有點壞壞又聰明伶俐的花花公子才能融化楊冬這座冰山吧。

    來看看這段描述吧:

    這時,蹲在孤峰前的存在發出了聲音,這串遠超出褐蟻理解力的話是這樣的:活著本身就很妙,如果連這道理都不懂,怎麼去探索更深的東西呢?他發出穿過草叢的陣風那樣的空氣流動的聲音,那是嘆息,然後他站了起來。

    葉老師,你來了? 我是羅輯,楊冬的高中同學,最近常來這兒散散步。

    小羅啊,鼕鼕常提起你,她說你是搞天文學的?

    是,楊冬總說我這人心很散。

    哦,怪不得她說你很聰明的。

    小聰明而已,和您女兒不在一個層次。

    一開始的“活著本身就很妙,如果連這道理都不懂,怎麼去探索更深的東西呢?”這句話伴隨著嘆息,哀傷和痛惜,這當然不會是普通同學或者關係會交流的語言。

    隨後,你會發現他們對話出現“鼕鼕常提起你““楊冬總說我““怪不得她說你”這樣的句子,稍微有點戀愛常識的人都明白,如果一個女孩常在母親面前提到一個男孩,如果一個男孩總被一個女孩說,那麼這兩個人的關係絕對不僅僅是一般的高中同學。聯絡到羅輯在男女關係方面一直比較隨意且劣跡斑斑的前科,說明他還是比較招女生喜歡的。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問,會不會楊冬對誰都如此和善?

    她的未婚夫丁儀對汪淼的一句話也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這套房子是三個月前買的,”丁儀說,“我買房子幹什麼?難道她真的會走進家庭?”他帶著醉意笑著搖搖頭。

    “你們……”汪淼想知道楊冬生活中的一切,但又不知該如何問。

    “她像一顆星星,總是那麼遙遠,照到我身上的光也總是冷的。”丁儀走到窗前看著夜空,像在尋找那顆已逝去的星辰。

    如果她對自己的未婚夫都是如此,那麼能夠讓她在自己母親那裡總是提起的男人,會是一般關係嗎?

    楊冬是愛羅輯的,可惜羅輯他不懂愛,起碼那時候不懂,他頂多只是欣賞楊冬。最終,羅輯行為和精神上的放蕩不羈和那句“小聰明而已,和您女兒不在一個層次”註定了兩個人不可能以婚姻的形式相伴餘生。

    這是楊冬的悲劇,羅輯的幸運,也是莊顏的宿命。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算羅輯和自己的女兒真有這樣的關係,葉文潔怎麼就能確定羅輯能夠解析出最後的密碼救人類於一線之間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葉文潔根本就不在乎。她只是懷著對女兒以及人類的愧疚把帶著密碼的潘多拉魔盒交給羅輯,至於他能不能解得出來,聽天命盡人事而已。

    葉文潔的目光早就穿越了末日之戰看到了地球和人類的最終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是不是進入了錢無法生錢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