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去世 享年88歲】西遊記總導演、製片人楊潔女士於4月15日逝世,享年88歲。六小齡童也曾發文悼念楊導,稱異常悲痛。先不說我看過多少遍的《西遊記》,但是它確實承包著我童年所有的回憶,只想說,楊老師走好。
1
回覆列表
  • 1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論技巧、論技術,論場景,這部劇與後來的西遊系列相比較,明顯是很粗糙。它就連當時片頭曲被加入了現代電子音樂元素,也產生過很大的爭議。它是1982年至1988年曆時6年時間拍攝完成中國首部神話電視連續劇,在其播放之前,國內曾播放過幾集從日本引進的電視劇《西遊記》,但日版劇明顯是惡搞原著,而中國首部卻尊重了原著。這在當時還算原著很難普及的前提下,電視劇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著閱讀,而且在後來的日子裡引導了更多的讀者去尋找原著。

    它的拍攝、製作、藝術表現和音樂傳播,在當時中國而言,都是破天荒的。完美的開創性,必然深入人心。

    同時,演員們的敬業精神與藝術創造,可圈可點,至今還是美譽不絕的口碑。

    可以說,老版《西遊記》最大的亮點,是它的藝術開創性。但憑這一部25集電視劇,就成就了楊潔、六小齡童、許鏡清、閻肅等一大批藝術工作者在中國影視界大腕的地位。

    寫到這裡,我不由想起老版《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以及金庸系列,這些電視劇與後來的同名電視劇相比,藝術表現、動作設計、語言表達、情境設計、演員化妝、誇張手段、氣勢場面,都是明顯不能同日而語。但是,那些老版電視劇卻有著一種讓人無法釋懷的魔力,讓觀眾樂看不疲。

    這應該是老版《西遊記》的經典所在,也是因為它開創了一個好頭。

    這得感謝楊潔導演!楊潔和她的《西遊記》,以及藝術開創,在研究中國影視藝術史上都是一座無法繞過的豐碑。

    楊潔導演

  • 2 # 孫旭陽

    嚴格說來,楊潔導演86版《西遊記》,基本人設和故事梗概脫胎於原著,但其調性和色彩則與原著差別很大。有一篇文章說,周星馳的西遊系列中的孫悟空嗜殺驚怖的形象,更接近吳承恩原意,我認為是對的。除了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各人形象中的陰暗和玩世,在86版西遊記中不是沒有體現,但都浮於表面,讓西遊記更接近於人物劇。

    在表演上,86版西遊記演員很多有戲劇和話劇等從業經歷,所以雖然是電視劇,但有濃濃的舞臺劇風格,誇張、滑稽、生動、易激惹……在精神文化消費品極度匱乏的1980年代,這樣的風格無疑更適合大眾,尤其小朋友們的口味,不紅都難。至於佈景和特效的簡陋,更是沒人會在意。

    上述談不上是86版西遊記的缺點,畢竟這部電視劇無法脫離它誕生的那個時代。楊潔導演和其他演職人員為了這部電視劇的付出,近年來多有披露,掀起了一陣陣懷舊熱潮。當年第一批小朋友觀眾,現在都已步入中年。86版西遊記,已經深嵌入這一代中年人的童年記憶中,能為整整十幾億人制造記憶,楊潔導演估計也會無憾吧。

    我第一次看到86版《西遊記》,貌似還是它首播的第一集。村裡當時只有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在那個夏天,電視機是擺在戶外一條溝邊,人們都在溝的另一邊看,小孩們都在溝坎上面為自己挖一個座位。當時,正在除錯收看83版《射鵰》的時候,搜到了中央一套上正放著一群小猴子蹦躂著闖水簾洞,放了十幾分鍾,才隱約有人喊出這是《西遊記》。

    後來,這部連續劇調整了播出時間,我記得是晚上7點44。當時,中國還實行夏令時,這個時候太陽還沒落。每一集播出前,都有“乘風電器“和“美菱—阿里斯頓”的廣告,還記得的朋友,也可以談談。

  • 3 # 疆哥觀影影影

    老人家楊潔導演走了,享年88歲。

    十天前,她剛過完88歲生日。

    1986年,一代人經典記憶的元年

    三十年多年前的1982年,五十出頭的楊潔導演拾起了拍攝西遊記的重任。她那時剛剛知天命的年紀,作為一個“女流”,拍攝這樣一部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西遊記》,始源於日本版的《西遊記》。

    多年後,我從網路裡看過一段日本版的《西遊記》片段。看完後,我一連幾個晚上睡不著。不是因為劇情太經典,而是我被雷到了,雷得外焦裡嫩。可以想象,當年被引入中國的這版《西遊記》,在當時是給華人造成了多麼大的心靈傷害。

    這也是為什麼播了沒有幾集就會停播的原因。在我們自己看來,華人的世界名著,為什麼要讓日本人來拍攝?而且拍得這般沒水準?亂七八糟的人物造型,胡亂改編的劇情,深深地刺痛了華人人,也刺痛了她的心。

    1982年,她接過《西遊記》的指導筒,用六年時間,開啟了一段影響華人影視記憶數十年,並將繼續影響下去的傳奇旅程。

    我們愛她,就像愛戴鄰家老奶奶

    經典依舊綻放,我們愛戴的老人家,卻揮手離去,再也不能與她相見。

    即使像我們這樣的80後,和她從來都是在電視上相見,她也從不知道我們,從不認識我們。但這依舊阻止不了我們喜歡她,愛戴她,就像愛戴我們的奶奶,愛戴我們的親人,或者我們一廂情願,說那就是隔壁別人家的奶奶。

    我們曾為所有為《西遊記》貢獻過智慧和力量的演職人員的無私付出而感動;為陸續去世的“神仙妖怪”而默哀;為三師弟沙悟淨閆懷禮的駕鶴西去而難過;曾當年的司徒四人和楊潔導演,產生矛盾而心痛。

    而現在,我們必須得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個隔壁家的老奶奶,真的離我們遠去了。

    她走了,從此西遊成絕響

    看過很多關於西遊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卻從沒有一版《西遊記》能讓我們80後追了三十多年,依舊忘不掉,丟不掉,撇不下。即使她不是最早拍攝西遊記的人,即使那不是最早的版本。

    這部由她指導、拍攝於80年代的前25集《西遊記》,花費6年時間,奔走全國各地選景、不惜花費畢生精力選角,以期帶給我們最好的西遊的電視劇,卻永遠地在80後的心底裡“霸屏”了三十多年,並從未被遺忘,從未被冷落。

    那些熟悉的畫面,那些熟悉的歌聲,那些熟悉的劇中人物形象,那些熟悉的一個個遠去的背影,都成了記憶中的點滴片段。而除了電視畫面、歌聲片段仍將繼續展現在我們的視線和耳邊,而我們所追隨關心關愛的人,卻從此再也不相見。

    她走了,從此西遊成絕響。

    老人家,一路走好。

  • 4 # 懂了3153381

    楊老師的西遊記 承載了我童年的記憶 每當西遊記的音樂想起 總能夠讓我想起很多西遊記片段 如果說 什麼劇看得最多 恐怕西遊記算其中一個 婆婆的媽媽最愛看西遊記 家裡的電視機每天迴圈播放著孫悟空 楊老師 一路走好 感謝你帶給我們的經典 感謝經典用不謝幕

  • 5 # 陳令申

    說起中國第一代女導演楊潔,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她曾經親自執導並製作了一部歷久不衰的經典神話電視劇《西遊記》,是中國的第一部神話電視劇,更是一部令華人引以為豪的電視劇,轟動了內地以及世界,也給我的童年增添了很多的快樂,所以我一直都從內心很感謝楊潔老師。

    2017年4月15日,一個噩耗令我震驚,88歲的楊潔老師因病去世了,心裡只有說不出的悲痛。雖然我與楊潔老師素未謀面,但是內心對她崇拜已久,或許是出自這種情結,或許是對《西遊記》的喜愛,兩眼淚珠不自覺地悄然滑落。

    楊潔老師曾執導了許多電視劇集,塑造了不少的熒屏經典,有《朱元璋》、《西施》、《司馬遷》等等多部劇集,尤其以1986年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堪稱翹楚,再者就是大家熟知的1989年遊本昌版的《活佛濟公》,這兩部電視劇在那個年代一經播出後可謂是萬人空巷,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裡。特別是《西遊記》,影響了整整一代人,迄今其影響力也分毫不減,而且這部劇也是陪伴著我一起成長的,至今無法忘懷,時常還會去看。

    記憶是深刻的,但是那段時光卻是一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快樂與幸福,因為當時過得很充實,每天都會坐在電視機旁等著、盼著看《西遊記》,內心是無比喜悅的。時光荏苒,如今30多年過去了,《西遊記》這部電視劇依然歷久不衰,重播次數最多,這不能不說是電視史上的一個奇蹟,更是楊潔老師才華的一個突出展示,她也因《西遊記》這部劇被人們所熟知,聲名鵲起。

    楊潔老師曾多次獲“飛天獎”、“金鷹獎”、“星光杯獎”及其他獎項。1988年,以249萬張選票獲得“新時期十佳電視劇導演”之首;2005年,第一屆電視劇風雲盛典獲得“終生成就獎”;2010年1月,獲中國電視劇導演委員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 6 # 一起學唱歌

    向楊潔導演致敬!

    2006年,楊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曾回憶自己執導《西遊記》的經歷。當時的電視劇是一個新領地,神話劇更是新鮮事物。楊潔生前曾坦言,當時“首先是構思,如何把一個流傳已久、深入人心的東西搬上電視螢幕”。“最後我的想法,也就是最後體現出來的東西:孫悟空的塑造,要人來演,要有人的相貌、人的特性,又有人性化的東西,同時又是美猴王,要讓他美。如何表現真人與神話人物的結合?我們採取了塑性的辦法,改變人的相貌,讓人和動物結合,借鑑戲曲舞臺的表演,但不能照搬。在表演上,不侷限於用戲曲的程式化表演,還是電影的生活化表演。”

    當時,她還曾談到拍攝86版《西遊記》的困難。“那時最難的部分是特技,我們拍《西遊記》的時代,是不知特技為何物的時代,但我們要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表現神話裡的人物和環境,我們完成了,雖然有很多特技露了餡,但觀眾原諒了這些。”

    而作為拓荒者,楊潔也稱,面對電視劇《西遊記》的任務,劇組“只能憑藉吃苦耐勞,當時提出來要以唐僧取經的精神來取完我們的真經”。“一開始沒錢,都義務勞動,後來才有錢,我拍一集是90元,猴子、八戒是80元,沙僧是60元,就那麼一點報酬。現在我看有導演把上千萬、上億的錢不當回事,來拍出一個算不上上乘的東西,我覺得真心疼。”

    1982-1988年、1998-1999年,先後共發行二部:《西遊記》25集、《西遊記續集》16集。82年西遊記在央視試播3集,開始有了名氣。於是有人指責導演拍電視劇遊山玩水,還出國。其實劇組的條件非常艱苦,每頓飯只有5毛錢的配額,到廣州這些已經貴起來的地方,一碗餃子2塊5,才6個,男生根本吃不飽,導演只能自己掏錢給工作人員吃飯。

    為了找到符合劇組要求的場景,楊潔導演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國的26個省。拍攝時,主創人員多次遇險,楊潔有次差點從山上跌入懸崖,師徒四人拍攝走過瀑布的場景時也差點滑腳跌落。就連白龍馬,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溝渠等險情。

    西遊記的導演和攝像其實是夫妻,兩個人一起在外天南地北拍攝此劇長達6年,無暇照顧家中12歲的幼女丫丫。因為經費少安全措施只好節約。吊威亞的時候,演員常常摔傷,有一次閆懷禮(沙僧)170多斤重,摔在攝像師王崇秋的腦袋上,攝像師當場就暈過去了。

    在特效製作上,當時全國的技術程度和劇組的硬體設施,已經決定了這部劇的拍攝難度有多高。劇組只有一臺老化的一寸攝像機,全國沒有人懂“威亞”是什麼,ADO機已是最高階裝備……所有的困難都被“土辦法”一一解決。

    一架攝像機無法實現多機位拍攝,就抱著機器爬高上低、俯仰摸滾;不會弔威亞,就自拉鋼絲製作土“過江龍”;無法用機器實現人物的放大縮小,就利用視覺的錯覺原理,再一寸寸摳像…現在看來略有些過時的特效,當時可讓無數觀眾大呼過癮。

    特效讓攝像王崇秋非常頭疼,碰巧遇到一個香港人說得把人吊起來。但他也是圈外人不懂內裡,於是劇組就去香港學習吊威亞,才終於成功。 但是當年吊威亞是非常危險的事,常常威亞的繩子都磨得很細了,還在冒險用。

    劇組裡沒有區分主演和配角,主演的待遇和其他人是一樣的,沒有助理,沒有保姆車,沒有優待。拍攝結束後一樣要和劇組一起搬運幾車皮的裝置工具。缺少龍套演員的時候,一樣要和劇組一起化妝救場。

    原來是“蜈蚣精”救了西遊記

    由於西遊記在央視受到非議,所以央視組成調查小組。調查發現,原來劇組特別艱辛,經濟困難,連基本拍攝裝置都沒有。本來說好要給錢,要再給一臺攝像機。誰知小組回到央視,一切變回老樣,央視命令劇組停止西遊記拍攝,直接拍個尾巴結束。當時只拍了15集不到。

    楊潔和央視領導努力爭取談判,多次談判之下,終於得到央視的鬆口說:你要是自己找到資金,但必須是貸款,不能是投資(牽涉到央視要獨霸版權),我們就讓你繼續拍完西遊記。得到央視首肯,劇組到處找資金,是“蜈蚣精”李鴻昌最終找到了鐵道部十一工程局的三百萬資金。可是物價上漲,景點收費,這三百萬已經拍不了剩餘的全部15集,原定三十集的西遊記,只能忍痛砍掉5集……

    李鴻昌本是西遊記製片副主任,一人分飾7角:漁翁、黑狐精、多目怪、驛丞、大臣、接引佛祖,客商。因導演楊潔發現李鴻昌小龍套演技很好,就給了他一個大角色蜈蚣精。當然也可能是導演感激李鴻昌找到了鐵道部的三百萬貸款,挽救西遊於危難。

    原來他們都是一個人扮演

    唐僧共有3位扮演者。最初是汪粵,他拍了3集,感到角色對演技挑戰不大,加之有電影邀約,就離開了劇組。他還在<猴王初問世>裡演了一隻白猴。徐少華本來被挑選演小白龍,汪粵一走,導演決定由他頂替扮演唐僧。拍了9集後,考上大學離開了劇組。焦急萬分的導演在樓道巧遇遲重瑞,當下就看中了他來演唐僧。

    徐少華一人分試3角:唐僧,唐僧的爸爸陳光蕊,東海龍王。

    遲重瑞一人分飾4角:唐僧,井龍王《除妖烏雞國》、天庭文臣《四探無底洞》、沙僧《傳藝玉華洲》。

    沙僧扮演者閆懷禮一人分飾9角:沙僧,牛魔王(第2集官封弼馬溫),千里眼,太上老君,和尚(禍起觀音院),老者(猴王初問世),捲簾大將,御馬監裡的一個監丞,西海龍王。閆懷禮老師於2009年4月12日因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4月12日正巧也是六小齡童的生日,自此之後,六小齡童再也不過生日了。

    火眼金睛卻是近視眼

    我們火眼金睛的孫大聖其實有600度近視200度散光,他瞞著導演進劇組,剛開始孫悟空經常打到其他人的腦袋,還出過血,以至於當時沒有人願意和孫悟空演對手戲。導演表示嫌棄,但是發現孫悟空單獨武打很好。這才知道他是近視眼,又嫌隱形眼鏡帶著不舒服。

    六小齡童在家非常被寵,幾乎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當初選角時楊潔就感到六小齡童很嬌,無奈六齡童打了包票說幼子非常能吃苦。六小齡童(24歲)進劇組是老猴王“六齡童”章宗義(60歲)送去的,老爸給兒子倒洗澡水,4瓶熱水瓶兩手拎,立刻被楊潔阻止。

    蜘蛛精也有裸替?

    在當年的審美來看,蜘蛛精的衣服太暴露了,幾個演員集體抗議,最後都無效。這些十五六歲小姑娘有的還在房間裡哭。開拍的時候,披著紗巾披風,遮擋一些。等拍到肚子的時候(肚子上的肚臍眼會吐絲,把唐僧綁起來),就找了劇組的男生做蜘蛛精的裸替。

    紅孩兒扮演者叫趙欣培,性別:男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77年1月31日。可是“紅孩兒”不能穿褲子。小娃比較害羞,要求穿褲子。導演說不行,紅孩兒就是不穿褲子的。於是,一拍好他的鏡頭,他就跑去旁邊穿褲子。

    劇組一開始找不到白馬,就用黑馬代替,刷一層白漆,每次到河裡,河水都白了,從河裡站起來,又是一匹黑馬。當年拍戲因為特技條件差,大家都經常掉到河裡去。西遊記中的小唐僧是現在“槿汐姑姑”的新婚丈夫蔡遠航。

  • 7 # 几席山林國學精萃

    八十年代拍的電影和電視劇,真是用生命來拍,可謂精雕細刻,拍出來的東西也多是精品,如西遊記、紅樓夢等等,物慾橫流的當下,粗製濫造的東西太多,不入流的導演加上只有顏值的鮮肉拍出來的東西讓人愈發噁心,只有更多地追憶老一輩的藝術家們,向楊老致敬!

  • 8 # 化學易進經

    86版西遊記是我記得人生中看的第一部電視劇,當時街坊四鄰還沒有家家有電視,等到電視劇播放的時候旁邊的鄰居都來我家看,那是的電視還是十四寸還是十七寸的黑白電視,記得當時的品牌是三元還是熊貓來著。後來上學了,流行了貼畫,這個好多人都有,貼在鉛筆盒上,還小時候曾經因為有同學姓孫,羨慕的不行不行的。

    喜歡看西遊記的就是比我們小一輩的孩子們,現在喜歡看西遊記的也多都是上了年紀的,因為在他們的概念裡西遊記才是電視劇再慢慢的,西遊記的演員有的走了,今天西遊記的導演也走了,很難再找到那樣的劇組,那樣的演員。祝楊導演在天堂安好,以後還是會陪著爸爸媽媽以及小朋友們看86版的西遊記。感謝這部劇的陪伴,感謝家人的陪伴。

  • 9 # 霍耀傑1

    《西遊記》一部陪伴我童年成長的電視劇,給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楊潔導演在當時那種艱苦的環境下拍攝出如此美好的《西遊記》給我們呈現出一場電視劇的貪饕盛宴。像您致敬,像《西遊記》的所有演員致敬。逝者已逝,願天堂沒有病痛,。

  • 10 # 李玲玉

    飛機剛落,手機啟動,數條簡訊蜂擁而至、驚聞恩師楊潔導演剛離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的第一部就是楊潔合作的(西遊記),沒有她就沒有我在劇中成功的“玉兔公主”的形象,想到這裡 胸口堵得難受,祝恩師楊潔導演一路走好

  • 11 # 微電商學院

    對於老一輩藝術家,小時候我們不懂,可能在追星,就像現在的孩子一樣,都是追小鮮肉。但,當我們懂事之後,回頭看看小時候追過的娛樂歌星,除了極個別之外,好像都不沒有什麼太好的喜歡之情。但,對於經典的電視劇電影歌曲來說,卻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除了裡面的演員之外,還有幕後的導演啊編劇啊之類的,都會產生一種致敬之情,就像現在滿屏的抗日神劇,漫天要價的小鮮肉,結果被一部據說只有4000萬成本的《人民的民義》給敗下陣來。人們記住了這部劇,記住了這本劇的小說作者,記住了導演,記住了裡面的老戲骨。

    所以,真正為人民,為觀眾,為粉絲帶來快樂,帶來價值,帶來好處的人,事等東西,都是會被銘記的。

  • 12 # MKWB20160629

    86版《西遊記》是楊潔導演和她的團隊帶給我們的優秀作品,多少次都看不厭,人總要有這一步,每當看到《西遊記》就會想起你,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這部《西遊記》給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每當看到它,就會想起兒時的那種期待、神秘、無法形容的味道。從這部作品可以看出,你是多麼熱愛你的職業,多麼愛這部作品,對待工作精益求精,而且才華橫溢,《女兒情》《相見難別亦難》就是您作的詞,正是您對《西遊記》這部作品全身心的投入,才成就了這部經典之作。謝謝您楊潔奶奶!

  • 13 # 創史人

    4月15日,知名導演、製片人楊潔因病逝世,享年88歲。唐僧遲重瑞,楊潔女兒確認這一訊息,六小齡童發文悼念。

    楊潔,在許多人心中早已成為一個符號,在那段貧瘠的日子裡是她給所有人獻上豐富的文化盛宴,是她給了幾代人美好的童年記憶,86版《西遊記》,就像83版《射鵰英雄傳》與87版《紅樓夢》,早已成為珠穆朗瑪,至今每年暑假仍能看到。願一路走好,向您致敬。在緬懷的同時,有兩個問題一直懸在心中:為何中國現代,沒有一部文學作品能稱的上經典?為什麼中國現代沒有一部影視作品能像86版《西遊記》一樣霸佔熒幕三十多年?

  • 14 # 凹凹133849936

    謝謝.只想說謝謝.一路走好楊導.謝謝你的西遊記.謝謝西遊記陪我童年的每一個腳步.謝謝楊導.你挑擔來我牽馬..楊導我給你牽馬了.你做穩了.挑擔的跟上了.你不會孤單的楊導.謝謝你.謝謝你的.小石猴.我想像我一樣痛的不是千百萬.而是整個華夏民族.在哭泣.5555555555555555555好走楊導.好走楊奶奶.

  • 15 # 明天的明天45805460

    嗚嗚.................................................................................時間你能慢點嗎嗚................嗚......................

  • 16 # 手機使用者50119498508

    尊敬的楊潔大師,您一路走好!當年記得85年在蘇州地質實習的時候,有幸見證了您正在此拍攝孫悟空大戰牛魔王這一集,您那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的拍攝理念,使我們這些後生深受教育,至今回憶起來,還歷歷在目。您拍攝的經典片子,估計短期內無人能夠超越。楊老師,您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努力工作,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楊老師,您安息吧!

  • 17 # 上海小叮噹訓犬學堂

    西遊記的經典已經不可複製,復播的頻率也是最高,更要說的是西遊記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理想,我父親以前喜歡看,後來我喜歡看,到了我的孩子還是喜歡看,我想這樣的電視劇應該不多吧,我讀書畢業的時候為了圓自己的幼時願望,特地租了一套西遊記光碟,一個暑假天天看,可以說是看爛了一般,可是隻要電視臺播放了,我還是忍不住想看看,雖然已經滾瓜爛熟了。楊潔導演是我瞭解的第一位女導演,更是一位讓我佩服的大師級人物,幻想當時那個條件那個時代那個技術匯出了讓人叫絕的西遊記,這裡面有多少知識和汗水的結合,楊潔導演:祝你一路走好,後人不敢忘卻....

  • 18 # 阿群廣場舞

    今天傳來噩耗,上午像往常一樣開啟手機連線資料線看看好友朋友圈和新聞,一上線微博發來六小齡童的微博文章悼念恩師:一代經典《西遊記》導演楊潔女士於4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88歲。感謝您送給我一個有趣的童年!一路走好~經典永存永遠懷念您帶給我們兒時的回憶~

    老版西遊記,1982年開拍,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收視率創造了奇蹟89.4%的神話,至今還在繼續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86版西遊記》反覆重播次數已超過2000次,以成為一部公認的永存永遠經典。

  • 19 # 開心146670207

    我只是一名普通觀眾,當時還是一個孩子,記憶比較深刻也比較經典的兩部電視劇是西遊記和射鵰英雄傳。雖然當時電視特技沒有現在更加高,但那時候的許多作品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家裡只有一臺14英寸黑白電視,到點全家都在裡面興致勃勃看,唯獨把我這個面臨中考的孩子趕在另一間屋裡學習,學不進去呀!偷偷趴在窗簾外用一個眼看,那時的感受是許多人所沒有的。楊潔導演我也是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知曉。當時腦子裡全都是孫悟空等精彩片段,與同學交流的也是相關內容!後來我的孩子慢慢長大,沒到放假,西遊記會被許多電視臺輪放,我仍然有興致繼續觀看,百看不厭!驚聞楊潔導演去世,我與同事交流起來也有同感!儘管後來多個版本的西遊記,但我依然感覺86版西遊記中的演員與導演及其他人員製作的這部作品最經典,最有生命力!給我的感覺最好!願楊潔導演一路走好!

  • 20 # 秋葉大叔

    她拍出了中國歷史上,也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收看人數,重播率的電視劇。

    她捧紅了一大群明星。

    她用80年代的特效水平戰勝了時光。

    她為孩子的童年留下了想象力。

    她是一個有個性的人,電視劇拍成就得罪領導被排擠踢出。

    她寫的首部回憶錄《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遊路》和自傳《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

    並沒有火。

    她去世了,贏得我們所有人的尊重。

    但明天,除了真正關心她的人,就好像世界上不存在過這個人一樣。

    但那又怎樣?

    她用《西遊記》霸屏三十年,以後還會霸屏300年。

    她用藝術戰勝了時光。

    她才配說我有價值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據說騰訊的伺服器在美國,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