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海張雯
-
2 # 十點書妝
王夫人給鳳姐配藥,因為找不到好人參,不得已“只得親身過來請問賈母”。卻不料賈母存放多年的人參因年代太陳早已失去了藥性變成朽糟爛木了。
幸虧當時寶釵在場,託人讓她哥哥薛蟠從自家的商行裡找了好人參,這才解決了王夫人的燃眉之急。王夫人感慨不已。
寶釵說:
“這東西雖然值錢,究竟不過是藥,原該濟眾散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的。”如果從這句話裡面簡單的推出賈母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人,這當然是不對的。
寶釵的意思是,那些沒見過世面的人得到了人參會珍藏密斂;見過世面的人是不應該珍藏密斂人參的。因為人參不是古董,是救人性命的藥!並且,人參存放的年代久了會失效,從而就會變得沒有任何價值。
珍藏密斂人參這件事不但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是惡,是大惡。
那些想保全自己性命的窮人,如果好不容易得到一點人參,珍藏起來放著自己慢慢用,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反倒是賈母,這位一生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榮華富貴的、見過大世面的、大福大貴的老太太能做出秘藏人參這種事,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令人不齒啊!
曹翁寫賈母秘藏人參這件事是有著很深的意義的。因為人參是給人補氣、救人性命的名貴藥材;她自己不用,只一味地存放著,意味著賈母就是一個見死不救的人,說明賈母不是一個有慈悲心腸的老太太。
賈母生長在金陵第一富貴人家,“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從做女孩起就過著奢華而精緻的生活,自小養成了驕縱跋扈的性格。她不喜歡讀書識字,她的愛好與當時的腐敗男人一致:喜歡享受戲班子。用現代人的話來說賈母是一位資深的追星族。
賈母喜歡聽戲到什麼程度呢?在賈府的一個元宵節上,賈母指著湘雲說:
“我像他這麼大的時節,他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來,即如《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人家聽普通的戲已經聽俗了,就連音樂版的《西廂記》與《續琵琶》都已能耳熟能詳了!
賈母是一個見過大世面的人,主要還在於她常常去大場面上混。
她為什麼能把元春送進皇宮?就是因為她從小與皇宮裡的人有密切的來往,皇宮裡有她的人脈。書中明寫她與南安太妃的交往。南安太妃那次來賈家時,和史湘雲開的玩笑就透露出她與史家有著很深的淵源。
《紅樓夢》第58回寫一位老太妃薨,“凡誥命等皆入朝隨班按爵守制。”賈母就是一位誥命夫人。每日率邢夫人、王夫人等入朝隨祭。可以說賈母見的都是頂尖級別的大場面,她交往的全是皇帝身邊的人。
所以,賈母對劉姥姥這樣的窮人是不屑理會的,她對劉姥姥說:
“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你們這些老親戚,我都不記得了。親戚們來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會……”在劉姥姥跟前,賈母竟然一句實話也沒說!全是假話!!!
賈母不想會的老親戚,除了劉姥姥就是她的那些貧窮的老妯娌們。江南甄家、南安太妃及各種誥命夫人在賈母看來竟然不是老親戚!!!真是奇哉怪哉!
曹翁的筆有毒!
賈母是一個見慣大世面的人。寶釵在這裡說話的重點不是賈母見沒見過世面,而是說凡是見過世面的人就不應該珍藏密斂人參。人參就是用來治病救人的,被珍藏起來就等於監禁了善良。
寶釵的意思是,如果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人秘藏人參情有可原,而像賈母這樣一個見大世面的、身價上億的人能做出秘藏人參這種事情,可不是一般的不知羞恥呀!
就好比一位身家數十億的明星,她偷稅漏稅幾個億。你難道不覺得她無聊嗎?你難道不覺得她噁心人嗎?
-
3 # 萍風竹雨123
薛寶釵如果是說賈母沒見過世面,這當然不對。賈母出身於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嫁給四大家族之首的賈家,又年紀大,經歷多,地位高,是《紅樓夢》中最見多識廣的人,如果說賈母沒見過世面,那簡直是笑話。
但薛寶釵最是豁達大度,謹守分寸,是個"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同時也是精明不過的,別說賈母見多識廣,就算真的沒見過世面,寶釵也斷沒有去諷刺賈母這個賈府大家長沒見過世面的道理。她說"珍藏密斂"人參是沒見過世面,但這句話,不過是就事論事而已,並不是針對賈母。
七十七回, 王熙鳳久病不愈,王夫人聽說要人參入藥,連忙親自去找,卻只發現一些人參須末,問王熙鳳,也只有須末,再問邢夫人,則連人參末也沒有。最後,王夫人只好求助賈母,賈母拿出一大包,皆是手指頭粗的好人參,鴛鴦稱了二兩,拿給了王夫人,大夫卻告訴人參因儲存時間過長,已沒了藥性,恰好薛寶釵在坐,幫著弄了些,並且說:
這些東西雖值錢,究竟不過是藥,原該濟眾散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的。寶釵說這個話,本是諷刺那些"珍藏密斂"之人的,那麼,賈母"珍藏密斂”了嗎?王夫人找不到好人參,向賈母求助,賈母並沒有推諉,而是讓鴛鴦拿出來一大包,還都是手指頭粗的好人參,至於賈母的人參因時間長而失了藥性,那也不意味著賈母沒見過世面,畢竟賈母的好東西太多了,若不是王夫人提起,她忘記了也有可能。
而賈母從來就不是“珍藏密斂”之人。如她見林黛玉得窗紗舊了,就讓王熙鳳找出她說珍藏的軟煙羅做窗紗,而軟煙羅是王熙鳳等人都不曾見過的好東西。如冬天白雪紅梅,賈母賜給薛寶琴的鳧靨裘則是薛寶釵等連名字都叫不出的好東西。所以,薛寶釵所諷刺的“珍藏秘斂"沒有見過世面之人根本不是指賈母。
何況,賈母好東西之多,許多東西都是她擁有,卻想不到了的,如賈璉就曾向鴛鴦借過兩箱子賈母長久不用的金銀器皿去典當。而替她管理私房的是鴛鴦,因為無人提起,一時想不到也是有的。賈母的人參因為年代久遠失了藥性,那也是賈母的藥材多,跟"珍藏秘斂”沒見過世面聯絡不上的。
既然薛寶釵不是風刺賈母珍藏密斂人參,沒見過世面,那麼薛寶釵又是諷刺誰的呢?我想可能指的是邢夫人。因為王夫人去問邢夫人時,邢夫人回答連人參須末都沒有。不過,就算是邢夫人如此回答,薛寶釵也不應該去諷刺,畢竟出生高貴的王熙鳳也僅僅有一點人參須末,出身寒微的邢夫人又怎該會有值得“珍藏密斂”的人參呢?看來寶釵做為謹言慎行的代表,其實也會常常出現失誤啊。
-
4 # 文學與教育
賈母肯定是見過世面的人。
第77回,寶釵是這樣說的 : “這東西(人參)雖然值錢,總不過是藥,原該濟眾散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秘斂的。”這話的意思無外乎就是說,沒見過世面的人,當得到人參後會珍藏秘斂的。
而用寶釵這個話,衡量賈母是不可以的,可以肯定的是,賈母是見過世面的人,而且見過的世面,要比薛寶釵大的多,也比王夫人大的多。
處在封建等級社會制度之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等級,就連怡紅院不也是有等級嗎,大丫頭的等級決不允許小紅這樣的小丫頭僭越的。
我們知道賈母的丈夫是榮國公,這個職位僅次於皇室的,那麼賈母所處的等級也就僅次於皇室了,而這豈能是她王夫人和薛寶釵能比的?
若推斷說,薛寶釵說賈母沒有見過世面,只能說她缺乏自知之明。
可事實上薛寶釵是這樣的人嗎,王熙鳳曾評價她 : “不幹已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就是說薛寶釵是一個謹言慎行的人,顯然她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們再看寶釵說這話的前提,就是王夫人所說的話 : “ ‘賣油的娘子水梳頭’。自來家裡有的給人多少,這會子輪到自己用,反倒各處尋去。”顯然是說家裡的人參,已幫助其他人所用了。
寶釵的所說,就是針對王夫人所說而言的,應該講,前一句話是從正面肯定了王夫人,說她″濟眾散人″,而後一句話,是從反面來肯定王夫人,說她不″珍藏密斂″。她始終是在肯定王夫人的。
寶釵根本沒有必要去說賈母,如果非要說她這話是說賈母的,那麼她只有給自己減分了,王夫人也不會信的。 -
5 # 用流浪狗做網名
薛寶釵借人參的事暗諷賈母沒見過世面,表達了她對賈母的不滿。
薛姨媽丟擲金玉良緣之說是要促成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姻緣,王夫人是支援金玉良緣的。可是賈母看好的不是薛寶釵,而是林黛玉。賈母雖然年事已高,可是並不糊塗,她早已看透了薛家母女的心思,因此至少兩次藉機表示了薛寶釵不適合賈寶玉。
一次是大張旗鼓的給薛寶釵過十五歲生日,其實賈母是想告訴薛姨媽和薛寶釵,薛寶釵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再在親戚家住著不太合適,可以走了。一次是靜虛觀做法事,張道士給賈寶玉提親被賈母當場回絕,說賈寶玉年齡還小,這讓已經到了及聘年齡並一心想嫁給賈寶玉的薛寶釵情何以堪。
薛寶釵借人參之事向王夫人奚落賈母沒見識,表達了薛寶釵對賈母的不滿,這也說明了賈母和王夫人這對婆媳面和心不和,王夫人表面孝順賈母,實則陰奉陽違。王夫人是支援金玉良緣的,而賈母反對,婆媳倆暗中較勁,當然最後還是王夫人贏了,薛寶釵最後如願嫁給了賈寶玉。
-
6 # 玄真子桑
如果說賈母沒見過世面,那還有誰見過世面?寶釵對賈母這般評說與她以前對賈母的態度截然不同,她此舉頗有心機。
這也與她“自雲守拙”及給人的“罕言寡語”的印象很不相符,她向來只愁“人人跟前失於應候”,她想與賈府的所有主子們搞好關係,不肯衝撞得罪任何人的。比如45回有一段,“寶釵因見天氣涼爽,夜復見長,遂至母親房中商議打點些針線來。日間至賈母處王夫人處省候兩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閒話半時;園中姊妹處也要不時閒話一回:故日間不大得閒,每夜燈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寢。”哪怕自己辛苦三更,也要面面俱到。她曾特別想討好賈母,她生日那回,賈母問她愛吃啥食、愛聽何戲,她都依賈母所好一一道來。寶玉被打後,某次眾人都贊鳳姐口角鋒芒,她偏當面奉承賈母,“我來了這麼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她怎麼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很肉麻!
可77回因賈母的人參,她便對王夫人說了那席話,譏諷賈母“沒見過世面”。為什麼?寶釵對賈母態度的微妙變化從36回開始,這回發生什麼事?這回王夫人交待鳳姐,“以後凡事有趙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襲人的。”——明確了襲人侍妾的身份,而且是瞞過賈母的,鳳姐叫襲人去給王夫人叩頭,特別囑咐“且不必去見賈母。”這給寶釵一個認識即賈府內務的真正當家人是王夫人,而非賈母,賈母充其量是並無實權的“太上皇”而己。而且以寶釵的聰穎,她也必知道,賈母王夫人這對婆媳其實面和心不和,如果選邊站,從趨利避害來講,她自然選擇王夫人——既當家又是姨媽。
寶釵批評那些“沒見過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的”,這番話顯然是針對賈母那二兩年久如朽木的人參,她抨擊賈母自然是為了討好王夫人。她對賈母的批評確也引起了王夫人的共鳴,她點頭道,“這話極是。”
-
7 #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薛寶釵的話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而是寶釵為什麼說這句話的問題。
結合整本紅樓夢的描寫,再也沒有比賈母更見過世面的人了,僅僅舉第七十一回,賈母過生日,收到的珍貴禮物堆積如山,多得連看都不想看。財力之雄厚,幾乎富可敵國。所以,譏諷賈母沒見過世面,那是自打臉。
那麼,究竟為什麼寶釵會說出這樣的話呢?
我們可以先回顧一遍紅樓夢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到處找人參配藥的過程。
為了給王熙鳳配藥,王夫人遍尋二兩上好人參不可得。差點沒將榮國府翻過來,該找的地方都找了。從賈母處倒是找到了一包上好人參,可惜卻是存放年頭太久,糟朽不能用的。王夫人為此焦躁不已,幸好有薛寶釵在旁邊解圍,給王夫人解決了難題。
接著聽王夫人長嘆道:
“賣油的娘子水梳頭”,自來家裡有好的,不知給了人多少。這會子輪到自己用,反倒各處求人去了。
寶釵勸道:
“這東西雖然值錢,究竟不過是藥,原該濟眾散人才好。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的。”
薛寶釵後半句話,雖然指的是”人家“,如果結合賈母拿出來一大包朽壞人參,存放多年導致不能用,此話針對賈母並無毛病。
但是如果細讀這段過程,就會發現其實不是那回事,這是一句特別容易造成誤會的話。特別是它還劍指了賈母,有譏諷之意。
並非賈母沒見過世面,而是王夫人無能當王夫人去要人參的時候,“賈母忙命鴛鴦取出當日所餘的來,竟還有一大包,皆有手指頭粗細的”,
當天正在用著人參,聽說需要,立刻就給了,因為剩下的人參還很多,這些剩下的還都是好的。
這就完全不像寶釵說的“沒見過世面””“珍藏密斂”了。
因為賈母的好東西很多,別人視若珍寶、求之不得的人參,在賈母這裡不過是不值得重視的閒置物品,這種東西太多了,誰也沒認真當回事,用的時候就去找,因為誰都沒想過賈府會有找不出來人參的這一天。
至於人參時間久了,“雖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爛木,也無性力的了”,它只能證明了一件事,就是王夫人管理的無能。由於缺乏有效的管理,導致賈府的財富毫無意義的損失,婆婆賈母用著失去效力的人參而不自知,難道不細思極恐?王夫人居然也不敢告訴賈母,這不也是作為兒媳的失職?
幾枝人參,看起來算不了什麼。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不是寶釵不會說話,而是王夫人需要這種方式的安慰王夫人明明窮得二兩人參都到處找沒有,要買都尋思半天,這是賈府“外面看著雖好,內囊漸漸空虛”的訊號。這一切都當著薛寶釵的面發生,賈家如此窘迫,王夫人面子掛不住,所以就自嘲了一句,不願意承認自己露怯。
薛寶釵何等乖巧,必然要替姨娘遮掩一下。所以針對王夫人“賣油的娘子水梳頭”說了那幾句話,贊服王夫人心善,給了王夫人臺階。
本來,第一句話已經完美,讓人聽了很舒服,但是後邊兩句,卻讓人聽了多想,這是一句損及他人的不善良的話,一向說話滴水不漏的薛寶釵,為了這句話難逃攀高踩低的嫌隙。
是寶釵言多必失嗎?
當然不是。
不是寶釵不會說話,而是王夫人自欺欺人,需要聽這樣透過貶損對方,來獲取自己心理平衡的遮掩的謊言。
第三十二回,王夫人的貼身丫頭金釧投井自盡,明明是因王夫人而死,但王夫人不肯承認自己錯,直到聽了寶釵為替她開脫責任,貶損金釧“是個糊塗人,死了不可惜”,這樣顛倒黑白的違心之詞,讓王夫人聽了卻很稱心。
抄檢大觀園,明明是王夫人管理不力,造成賈府部混亂,但為了掩蓋無能,她不肯面對現實,採取像探春那樣有效光明的手段去挽救賈府,而是去汙衊丫頭是“狐狸精”,以此來逃避自己的責任,不敢面對賈府已敗落的事實。
寶釵在賈府經歷已久,王夫人的能力和性格當然都瞭然於心,為順應王夫人的需要,也為了安慰姨娘,才把窘迫說成是大方,把無能說成是善良,包括說別人沒見過世面,以維持王夫人自欺欺人的假象。
所以,薛寶釵這段話,雖然說多了,但絕不是針對賈母說的!王夫人雖然是薛寶釵的姨娘,王夫人卻代表的是賈家。賈母是賈家老祖宗,王夫人也是賈家當家人。諷刺賈母沒見過世面,也就諷刺了賈家、諷刺了王夫人!聰明如寶釵不會犯如此低階失誤。王夫人顯然也明白薛寶釵不是如此意思。所以她聽了寶釵的話點頭稱是。
幾枝小小的人參,暴露了賈府的許多問題,而榮國府在王夫人手中如此管理,自然會越來越窘迫。長此以往,賈府這艘實力雄厚的巨型大船,會被每個人的輕忽、不負責、不作為,一點一點地掏空。到那個時候,怕是什麼樣的謊言也無法安慰王夫人破碎的心靈了。
-
8 # 中年少女團
《紅樓夢》第77回:王熙鳳生病配藥需要二兩上等人參,可是找遍榮國府的庫房只找到了幾支簪挺粗細的。王夫人嫌不好,命人再找去,只找了一大包須末出來。王夫人又派人去找邢夫人要,邢夫人也沒有。
王夫人親自向賈母要,賈母忙命鴛鴦取一大包來,“皆是手指頭粗細的,遂稱了二兩與王夫人”。拿起給大夫一看,大夫說“這一包人參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連三十換也不能得這樣的了,但年代太陳了……成了朽糟爛木,也無性力的了。”寶釵說自己能幫忙弄到好的人參,王夫人非常喜悅,不由感嘆今非昔比,以前有許多人參都給人了,如今卻要求人。
寶釵笑道:“這東西雖然值錢,究竟不過是『藥』,原該濟眾散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的。”寶釵這句話暗指賈母,沒見過世面,小氣,珍藏密斂。
寶釵這麼說有三個目的:
(一)她充分的瞭解,婆媳和睦都是假象,所以結合前因後果。她故意這麼說,為了哄自己的姨媽,王夫人高興。王夫人感慨,從前有很多,都送人了。現在反而要到處找。薛寶釵馬上說,姨媽你那是濟眾散人,是菩薩心腸,是做好事。接著話音一轉,如果不送人,像老太太一樣,寧願放壞了,也不拿出去救濟別人。
王夫人平時吃齋唸佛,故意打造自己慈悲的形象,比寶釵這麼誇,心理肯定舒服。這麼說,也可以緩解王夫人沒有人參的窘境,說成是有大家之風,所以送人了,不像老太太,“沒見過世面,珍藏密斂”。
得體的諷刺婆婆,替王夫人說出不能說的話,所以王夫人點頭稱讚:“這話極是。”
(二)貶低下阻礙自己嫁給寶玉的老太太。
薛寶釵和賈寶玉是“金玉良姻”,林黛玉和賈寶玉是“木石前盟”。
說的這麼文縐縐的,其實就是兩個女人搶一個老公。
賈家也分成了釵寶派和寶黛派。
薛寶釵在選妃無望之後,寶二奶奶成了極好的選擇。奈何有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那就是黛玉。黛玉最大的靠山是誰,無疑是賈母。寶釵最大的靠山是誰,當然是她的親姨媽,王夫人。王夫人是媳婦,賈母是婆婆,寶玉的爹是個孝子,跟王夫人其實關係不算恩愛。
雖然寶釵儘量巴結老太太,賈母最愛的還是自己的外孫女林黛玉,接機罵一罵敵人,心理舒服。
(三)讓姑媽更討厭婆婆,才會堅定的支援自己才是寶二奶奶
薛寶釵住進賈府就是要嫁給賈寶玉,製造了金玉良緣的神話,可是賈母根本不搭茬,也不相信金玉良緣。金玉良緣成功與否就在王夫人身上,因此薛寶釵適度地拍了一下王夫人的馬屁,效果非常好。王夫人對薛寶釵很滿意。薛寶釵稍微挑撥下,讓王夫人更多的怨上了賈母。
如果娶回來林黛玉,人家是賈母的人,寶玉姐弟雖然是王夫人生,都被賈母帶走去撫養。如果娶回來的還是黛玉,王夫人的處境比較孤立。而娶寶釵,就有照應。寶釵讓王夫人和賈母矛盾越大,王夫人才會越堅定的挺自己。
最後說說,賈母小家子氣嗎?
王夫人一要,賈母馬上就給。王夫人曾和王熙鳳閒談時無意中說過這樣一句話“當年你林妹妹的母親,那才是真正的大小姐”。王夫人也出身大家,嫁過來看到小姑子賈敏的吃穿用度,還是深深的震撼了。可見小姑子比她氣派多了,嫁過來的王夫人,甚至有點羨慕嫉妒,幾十年不忘。
可見,薛寶釵暗諷賈母,就是因為對方阻礙了她嫁入賈家的步伐。
-
9 # 此箋
林妹妹初入賈府拜見舅舅賈政的時候,看到屋內很多擺設都是“半舊”不新。脂硯齋在此處引用了一個莊戶人講述進京見聞的笑話,“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寶,右手拿一銀元寶,馬上稍著一口袋人參,行動人參不離口”,這是他眼裡的進京“世面”。
正如脂硯齋所言,“蓋此時彼實未身經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而黛玉目光所及之處的“半舊不新”,卻是賈府最為低調的奢華,這正是曹公寫實之所在。同樣,薛寶釵關於賈府找不到人參所發表的看法,絕不是諷刺賈母未見過世面。
恰恰相反,這反而證明了賈母和王夫人不把人參當作珍貴藥材來珍斂密藏,以致要麼成了失去藥性的“朽糟爛木”,要麼接濟給了尋常人家。寶釵的那句“咱們比不得那沒見過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飽含其它深意:
一則,承接王夫人“賣油的娘子水梳頭”的調侃之語。
一向善解人意的寶釵,主動向王夫人提出委託哥哥薛蟠幫忙購買人參,因此解了燃眉之急。王夫人得到回覆後,心情大好,因而笑道,“‘賣油的娘子水梳頭’,自來家裡有好的,不知給了人多少。這會子輪到自己用,反倒各處求人去了”。
因而寶釵口中的“那沒見過世面的人家”,正是王夫人所說的以“賣油的娘子”所代表的,捨不得享用自己所經營東西的生意之人。王夫人以這句俗語,來調侃自己家大業大,卻要靠外甥女寶釵的幫助,才能為生病的鳳姐尋得配藥的人參。
顯然,以王夫人為代表的賈府,不是賣油娘子只用水而捨不得用油梳頭的小本生意人。王夫人之所以找不到人參,其中原因之一正是她所說,“不知給了人多少”。作為信佛之人,王夫人與賈母憐老惜貧,樂善好施,將人參散盡也是有的。
賈瑞生病後,賈代儒曾來賈府借人參,王夫人趕緊“命鳳姐秤二兩給他”。寶釵的發言,恰到好處地順承了王夫人樂善好施的光輝形象,同時安撫了王夫人在賈府找不到有效人參的急躁心情。正如脂硯齋所言,寶釵所說乃“調侃語”。
二則,緩解王夫人管理不善的遮掩之語。
王夫人在賈府四處找不到人參,除了樂善好施而散發出去之外,另一個原因在於管理不善。最初找不到人參,王夫人責備下人,“用不著偏有,但用著了,再找不著。成日家我說叫你們查一查,都歸攏在一處,你們白不聽,就隨手混撂。”
由此可見,平日裡賈府的這些人參,並沒有得到妥善收藏。好不容易從賈母那裡稱來二兩人參,周瑞家的給醫生看過之後,才發現“如今這個雖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爛木,也無性力的了”。這種管理不善,始於自上而下的疏忽與漠視。
寶釵的言論,恰好化解了王夫人管理不善的窘迫。寶釵的言外之意,咱們是見過世面的人,才不會將人參當成值錢之物珍藏密斂,早當成尋常之藥而散發出去。如此說辭,與寶釵當初以金釧之死安慰王夫人,“也不過是個糊塗人”,如出一轍。
三則,照應賈府“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的隱喻之語。
寶釵口中所謂的見過世面,不會因為得了人參,“就珍藏密斂”。這正好照應了從賈母那尋來的人參,“然已成朽糟爛木,也無性力的了”物讖之語。正如周瑞家的轉述醫生所言再好的人參,“只過一百年之後,便自己就成了灰了”。
這個已成“朽糟爛木”的人參,隱喻了賈府“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的悲劇命運。正如冷子興所言,“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王夫人尋找人參事件,暴露的正是賈府因運籌謀劃不當而導致的登高必跌重。
由此可以看出,一向安分隨時的寶釵,絕不會愚蠢到以區區一個人參,來諷刺賈母未見過世面。賈母作為小說中難得的福壽雙全之人,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見慣了塵世的風雨滄桑。賈母見識到的世面遠非常人所能比擬,具體如下:
其一,人生大喜:躬逢金陵接駕,喜迎元妃省親,歡慶八十大壽。
待字閨中時,賈母是金陵世勳史侯家的千金小姐;嫁入賈府後,賈母成為世禮簪纓之族的貴夫人;人到晚年後,賈母成為含飴弄孫的老壽星。躬逢金陵接駕,喜迎元妃省親,僅此兩件事,就足以證明賈母見識過的潑天富貴。
賈母八十大壽的時候,榮寧兩處齊開筵宴,從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初五日接連七日大擺筵席。可謂是,談笑皆顯貴,往來無白丁。他們送來的昂貴壽禮,“賈母先一二日還高興過來瞧瞧,後來煩了,也不過目”,只吩咐鳳姐“改日悶了再瞧。”
區區人參,賈母又何曾會放在眼裡。鴛鴦拿來的那二兩人參,可不是放成“朽糟爛木”,賈母也全然無知。寶釵所謂的“咱們比不得那沒見過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更像是賈府暴殄天物的遮掩之詞,絕非諷刺賈母未見過世面。
其二,人生大悲:親人早逝,賈府抄家,四大家族由盛轉衰。
看似福壽雙全的賈母,也經歷了常人也無法忍受的苦楚。深愛的丈夫與喜愛的女兒早逝讓賈母悲痛不已,賈珠、元春和黛玉等兒孫接二連三的英年早逝,又讓賈母飽受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骨肉分離之苦。
尤其晚年,看到賈府被抄家,賈母明大義,散餘資,為兒孫日夜禱告。看著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慢慢走向衰落,心力交瘁的賈母,在憂心忡忡之中撒手人寰。自此,經歷了大悲大喜的賈母,告別了曾經屬於她的輝煌時代。
賈母終究也只是肉體凡胎,一樣要經歷人生的生老病死與離合悲歡。只見識過人間富貴,未曾體會過世態炎涼之人,不足以稱為見過世面的人。賈母此生的高情雅趣,賞月聞笛,品茶聽曲,也都隨著她的入土為安,掩蓋在風塵裡。
綜上所述,寶釵所言,絕非是對賈母未見過世面的諷刺之語。“馬上稍著一口袋人參,行動人參不離口”,乃未見過世面之人對賈府這種富貴大家情理之外的想象之詞。人參之於賈府,從來不是珍貴之物,而是用到才會想起的尋找之物。
這由此給我們的啟發,所謂世面,絕不侷限於賈母所代表的上流社會物質富足的一面,而應該是世事洞明之後的每一面。這正如一位網友眼裡的世面,“見過最好的,且不以物喜;知曉最壞的,且不以己悲。亂花漸欲,不墜青雲志;腹有詩書,不作誇誇談”。
賈母的人參失去藥效,薛寶釵派自家活計替王夫人買人參,然後寶釵笑著跟王夫人說道:“這東西雖然值錢,總不過是藥,原該濟眾散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
回覆列表
第七十七回 薛寶釵說賈母沒見過世面 珍藏人參
首先人參在賈府是日常出現比較頻繁的東西。賈母在第一次見林黛玉就提過她每天吃人參養榮丸。林黛玉的藥每天也需要用到人參。而且賈母還特地說林黛玉的那份從她那邊配。因此賈母的人參是日常需要而且還是用量不算少的。
為什麼會造成好好的人參放到失去藥性 裡面會有人為管理不到位。可以看出賈府的管理後期已經到了非常混亂的地步。也只能說明賈府在王夫人管理中衰敗的非常快 一面是沒有人參可用 一面是人參放到過期。而且還很有可能賈母和林黛玉的每日用藥的人參還是已經失去藥性。
再回到薛寶釵說賈母沒見過世面 明顯就是打擊報復 第三十九回劉姥姥進大觀園。賈母毫不留情地批評薛寶釵的審美 以及第五十四回賈母聽戲說的扳謊(看到年輕公子就貼上明顯是指薛寶釵 大家閨秀到哪裡身邊都跟著奶媽子小丫鬟不可能和年輕公子獨處指的才是林黛玉) 因此薛寶釵懷恨在心 在王夫人面前藉機發洩不滿。暗示沒市面的恰恰是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