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螞蟻侃電影
-
2 # 初知育兒
千頭萬緒抓根本,習慣非常重要。好孩子往往就是有好習慣的孩子,失敗的孩子往往是有許多壞習慣的孩子。所以給大家一個忠告:“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可以說,讓孩子養成幾個好習慣,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1.提高認識,激發動機,引導孩子對養成某個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信心。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習慣很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李紅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後留學於美國並獲得哈佛大學MBA學位。2003年受聘於國際奧委會,任國際奧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成為進入國際奧委會高階行政管理層的第一位華人。
清華一直堅持著對體育運動的推崇,每天下午四點鐘喇叭都會廣播——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每個清華人都會出去鍛鍊身體。李紅也不例外,每天下午4 點,肯定會出現在清華的操場上,一圈又一圈地跑步,直到今天仍堅持鍛鍊的習慣。
在採訪時,她曾說,“體育鍛煉讓人擁有意志力,意志力不是坐那兒想出來的,對於我來說參加比賽,比如在跑步中,身體到達極限下腦子裡那個聲音告訴我再堅持一下,這個聲音就是人生最寶貴的動力支援,你遇到重大打擊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你腦子裡面想起來還是這個聲音。有人說體育上嬌氣的女孩在工作中可能也有點嬌氣的表現,對我來說,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第一反應,跟我在運動場上的第一反應都是一樣的。”
一個好習慣讓一個女孩有如此大的成就,一個壞習慣,可能危害更大。2008年震驚全國的4.28事故,最終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傷,慘劇產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由於鐵路工作人員缺少了檢查確認的習慣,導致兩列火車相撞。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首先大人要提高對好習慣重要意義的認識,要激發孩子培養好習慣的動機,引導孩子對某種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信心。離開了這一點,再多的工作都起不到作用。
2.明確行為規範,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我們一直強調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可是孩子小啊,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好習慣,這就需要大人把某個好習慣的具體標準給孩子講得清清楚楚,或者是給孩子做好示範。
這一點在《弟子規》中體現的非常好。比如:出必告,反必面。這句話的直接意思是:孩子在出門的時候,最起碼要告訴父母一聲,與父母打個招呼;在回來的時候,也要面稟父母,我回來了,讓父母知道。這就是一個非常清晰的標準。把行為規範告訴孩子,這是大人的責任,大人要做好。
我有一位朋友孫蒲遠,在北京史家小學任教,她做得就非常好。有一個男孩子上課很調皮,把任課老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同學都埋怨他。這個小男孩很懊惱,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孫蒲遠老師。
孫老師做過10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經驗豐富,是位全國特級老師。她聽完小男孩的話後說:“犯了錯誤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準備怎麼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可是你會鞠躬嗎?試一下我看看。”
小男孩直挺挺地點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那個男孩愣住了,因為長這麼大,他從來不知道鞠躬與點頭有什麼區別。
這時,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麼鞠躬:挺胸抬頭,雙手自然下垂,然後上身向下彎曲90度與地面平行,這才是鞠躬。然後,男孩子虔誠地練習了多次,去給任課老師認錯時,果然就被老師接受了。
兒童培養離不開細節指導,習慣培養要先明確行為規範。
3.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產生親切而嚮往的感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發現:小學五年級時榜樣的力量達到最高峰,初二的時候偶像的力量達到最高峰,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嘲笑孩子的偶像。
我們調查發現:大多數孩子的第一偶像是明星,因此父母在沒有經過一番瞭解之前不要隨意貶低孩子的偶像,最好是父母能根據偶像身上某些好習慣加以引導,讓偶像成為榜樣。
曾有一母親來信說孩子喜歡周杰倫。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候就不明白了,周杰倫有什麼好的?長得很不主流,也聽不懂囉裡囉嗦唱的到底是什麼。
可是當我有一天靜下心來去看歌詞,當我讀到那一首首優美的歌詞時,我歎服了,也真的開始對周杰倫刮目相看了,他的歌詞那麼美、那麼深沉,透露出深邃的思考和力量,《蝸牛》中“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堅忍,《龍拳》中“我就是那條龍”的豪邁,有青春,有回憶,有對未來更為強烈的信心與期待,這並非無稽的遊戲或玩鬧,周杰倫的歌曲充盈著激勵人心的能量。用孩子喜歡的偶像來激勵孩子,這難道不是有效的辦法嗎?在我看來,這甚至說是最好的辦法之一。
4.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養成某個良好習慣。
21天堅持好習慣初步形成,90天可以形成穩定的習慣。習慣培養是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化的過程,90天的好習慣完全可以內化。
比如讓孩子飯前洗手,不洗手就不給吃東西,只要吃東西就必須洗手。每次吃東西時都問孩子一句“洗手了嗎?”,孩子慢慢就會習慣了。每次吃東西前都會記得要洗手。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大人的堅持也非常重要。
5.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這個假期你要把寫字握筆的姿勢練好,開學前我要檢查。”這種要求恐怕不行,孩子經常管不住自己,籠統的要求對他們難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計劃分割成很多個小計劃,並不斷地與孩子一起總結評估。
比如:父母給孩子做一個評估表,今天做的好獎勵一朵小紅花,連續一個星期每天都能得到小紅花可以換1朵大紅花,連續3朵大紅花可以獲得更高的獎勵。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進步了,並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應對一些壞習慣也可以這樣做。梓豪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有個不好的習慣:寫作業拖拖拉拉。明明是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小時的功課,他每天都要寫三小時以上。母親很傷腦筋。為此,母親想出了各種辦法,從陪寫作業到陪讀,但梓豪的毛病一直沒有改進。
母親諮詢了一位心理學老師,這位老師給她出了個主意。之後,母親與梓豪約法三章,如果梓豪寫作業時,每小時能減到三次之內的離座次數,就可以允許看電視,否則就禁止看6點鐘的動畫片(因為6點鐘的動畫片對梓豪非常有吸引力,是梓豪每天的必修專案)。結果第一個星期有三天達到標準,三星期以後可以完全做到。
等梓豪能完全做到每個小時離座不超過三次的標準時,再把標準依次提高到兩次、一次。就這樣,三個月以後,梓豪終於改掉了寫作業拖拉的習慣。
6.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支援力量。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名校,父母是培養習慣的老師”,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家風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道德風貌,是一種穩定的呈現,也可以說家風就是習慣。
舉一個例子,為什麼江南錢家人才輩出?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錢穆、錢鍾書……因為他們這個家族的精神根基是《錢氏家訓》,這是一篇無價的寶典,是錢家先祖後唐時期吳越國王錢鏐留給子孫的精神遺產。錢氏家族把《錢氏家訓》在錢家代代相傳,成為人才輩出的不竭動力。錢家後人了不起,具有現代眼光與胸懷,於1925年把錢年家訓做了一次大的修訂,在繼承古訓傳統的基礎上,把家訓改為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個部分。這次修訂,既集納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融入了鮮明的現代意識。
北京師範大學聯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提出要培養孩子仁愛、負責、尊重、學習和自理五個好習慣。這些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對於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是人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文明最基本的要求。
培養孩子的這些好習慣,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也許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一時難以有根本好轉,但每個家庭、每個學校,都可以把小環境建設得更好。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重要的外部環境。學校環境和學校氛圍建設好了,孩子的好習慣就更容易建立。我們各位家長和老師,任重而道遠啊!
-
3 # 活潑的小雪
首先兩歲的孩子基本生活狀態還是吃、玩、睡,白天醒著的時間會越來越長,活動量增加,行動能力更強,精力旺盛,從我兒子的成長經歷來看,兩歲是個不好帶的階段,所以這個特殊的階段需要我們更科學合理的安排孩子的生活飲食作息,一個好的生活作息會更利於孩子的發育健康,也會讓媽媽更輕鬆的帶孩子。
兩歲寶寶吃飯時間可以和大人同步,如果是獨立帶孩子的媽媽,孩子的輔食可以和大人一起做,要注意不要主動新增調味品,米飯要稍微蒸的軟些,飯菜做好時,可以先把孩子的飯菜盛出來,再新增調味品;如果平時照看孩子的人手比較多,輔食當然還是分開來做比較好,因為這樣更迎合大人和孩子各自的口味需求。
飲食作息可以這樣安排:7:00 起床,洗刷後就可以喝奶,然後媽媽做飯,可以給寶寶放些音樂聽,也可以讓寶寶自由玩耍一會。
8:30-9:00 早餐時間。
9:00-10:00 室外活動,加餐水果或酸奶即可(對於寶Bora說上午9點到10是最佳的室外活動時間,而且如果早餐和奶吃的好,加餐水果或酸奶營養足夠了,不需要額外再吃點心)室外活動的時間可以根據天氣的情況,適當調整。
10:00-11:30 媽媽陪孩子玩一會,準備午餐。
11:30-12:10 午餐時間。
12:10-12:40這中間的30分鐘是留給孩子活動和玩耍的時間,媽媽可以和孩子做個小遊戲,或者媽媽給孩子讀兩本繪本故事都可以。建議讀繪本故事,這樣會讓孩子慢慢安靜下來,身體不需要活動,更利於接下的午睡安排。
12:40 開啟午睡時間。
15:30左右寶寶睡醒,加餐:喝奶+水果(根據寶寶胃口情況,也可以搭配糕點或者煮碗小餛飩。
16:00 左右可以在家玩也可以去室外活動,根據天氣而定,天氣好要增加室外活動時間,天氣不好要減少室外活動時間。
18:00晚餐時間
19:30-20:00 之間喝睡前奶
20:20 洗漱準備上床睡覺
吃飯和加餐的時間儘量控制在30分鐘,午睡時間和吃飯時間不要隨意變更(當然特殊情況除外),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更易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孩子帶起來會更輕鬆。
兩歲的孩子飲食要注意均衡營養,每天儘可能多的吃不同的蔬菜水果,飲食安排一定要合理,正餐和加餐之間時間不能太靠近,給孩子留出充足的室外活動時間,更有利於消化吸收,生長髮育。孩子活動量大,就會餓的快,吃飯香香,入睡也會快,飲食作息規律,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
4 # 崽寶寶的媽媽
我的寶寶也是兩歲多,每天都按時自主進食,非常有規律,給你意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首先我覺得家長應該固定吃飯時間,因為兩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接收訊號,比如家裡每天是11點半到12點左右吃午飯,這個時間段就不要給孩子零食或者別的食物,準備好寶寶的飯菜後,他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吃飯,讓他養成習慣,準備一些可口的合適自己寶寶的食物,然後整個吃飯過程不要看手機看電視。最好的氛圍是和家長在一起用餐,孩子也會感覺吃飯是一個家庭活動,爸爸媽媽也在吃飯,大家都在完成同一件事。如果開始孩子吃飯不是很乖,儘量不干涉,吃完離開餐桌,下了餐桌就不能吃飯。到下一餐的時間再坐在餐椅上吃飯。這樣每天堅持孩子養成了規律就能很好的吃飯啦
-
5 # 繪本悅讀
寶寶是否能夠規律作息的吃飯,這個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父母。勤勞的爸爸媽媽能夠做到一日作息時間規律且正常,孩子規律吃飯就能有保障。
1.按時吃飯,飲食規律。
為了讓孩子能夠按時吃飯,一定要讓孩子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好榜樣,可以比孩子睡的晚一點,享受一下孩子睡後輕鬆的生活,但是一定要按時起床給寶寶做早飯,保證孩子能夠及時吃上早飯,午飯和晚飯。一日三餐,儘量不要湊合,吃個外賣呀,喝個清湯麵條呀,也要保證孩子健康飲食。
2.不要暴飲暴食,注意飲食。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意思我們都能明白,孩子七分飽最合適。孩子的飲食有無規律,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大人來把控。孩子較小,對飢或餓還不能更好的控制,所以,大人要監督孩子,不要因為東西好吃,而讓孩子過度食用,這樣下一頓飯孩子吃的就不會太好,就會造成飢一頓飽一頓的現象,也會引起寶寶飲食無規律。
3.把握好孩子對零食食用的尺度。
有些家長特別喜歡吃零食,也給孩子買很多零食,比如:薯片,海苔,餅乾等,適合孩子吃的,都給孩子買,感覺自己非常愛孩子,其實則不然。孩子看見五花八門的零食肯定想吃,這樣就會影響正常飲食,也會引起飲食無規律。為了孩子健康,少吃零食,多吃水果,多喝水。
培養孩子有規律的飲食習慣,還需要我們家長以身作則,一日三餐按時吃飯,保證飲食健康和營養搭配,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
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一起加油!
-
6 # 胖媽讀書育兒匯
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家長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作息規律的吃飯,家長首先吃飯就要規律,以身作則,給寶寶做榜樣,大部分孩子會模仿家長,安安靜靜坐著來吃飯,這是成功的第一步。大人如果都不能按時吃飯憑什麼要求孩子做到呢。
2.固定位置
吃飯的位置一定要固定,不能今天在這吃明天在那吃,必須固定,不但孩子要固定,大人也要固定,養成習慣以後就事半功倍了。
3.固定時間
4.飯菜多樣化
經常變換花樣做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是家長的必修課,不會做可以學,不能當成給孩子吃的單調的藉口。網上有很多教程,不要怕麻煩,認真學就對了。
5.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吃飯不要說話,大人吃飯不要聊天,不要玩手機,更不要給孩子一邊看手機玩玩具一邊吃飯,沒好處的,吃飯就是吃飯,不要幹其他的事,飯桌上除了飯菜和餐具不要有其他的東西。不要在飯桌上教育孩子,孩子會厭食的。
6.不要餵飯
兩歲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吃飯了,家長不要代勞,這件事必須交給寶寶做,相信寶寶有這個能力。
7.讀繪本
買一些關於好好吃飯的繪本給孩子看,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讀,並適當引導,吃飯前可以和孩子回憶一下相關繪本的內容,會有一定的作用。
8.長期堅持
以上這些建議都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只是幾天的話是沒啥用的,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家長們要有耐心,堅持下去會看到孩子的變化的。
-
7 # 燕旅聊育兒
寶寶目前一歲,一歲前基本都是先讓寶寶吃飽了,然後我們全家人再開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好好吃飯,不過最近有了改變,因為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的培養他的自主動手能力,也就是說培養她自己吃飯的能力,對此,我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讓寶寶習慣餐具其實在一歲前,我們就會給孩子準備一把軟勺,讓她自己握著,感受一下勺子的質感,當然我們也會教她怎麼用這個勺子,也就是做示範,讓孩子模仿。
其次,讓寶寶和父母同步吃飯現在我們會在自己吃飯的時候,讓寶寶跟著我們一起吃,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習慣一日三餐的標準吃飯時間,當然並不是先餵飽孩子,我們再吃,而是我們自己邊吃邊喂,寶寶不夠的一般會在餐後補足。
第三,鍛鍊寶寶自己吃飯的能力當寶寶學會了以上兩點之後,就是讓寶寶自己吃飯的時候了,到了餐點,給寶寶準備一個吸盤碗,穩穩的吸附在兒童餐椅上,再給寶寶一個柔軟的彎勺,讓寶寶自己拿著勺子吃飯,前期的時候不要怕髒。
這段時間,我看到婆婆總是給孩子餵飯,我就說,別這樣慣著她,讓她自己吃,頂多我們勤快點洗,婆婆就回懟我:“你是不知道洗全套的工程量有多大,餵飯還省心一點”,所以,我們許多家長都誤會老人家為什麼喜歡餵飯了,真的不是怕孩子吃不飽,而是洗起來真的很麻煩,所以也別因為這件事對老人家多加抱怨,自己行動起來,讓孩子放心大膽的吃,父母勤快點洗。
第四,區分正餐和茶歇的區別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但是也容易被忽略的步驟,許多家長在孩子餓的時候,就會準備很多類似主食類的食物給寶寶吃,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不利於養成孩子的三餐飲食習慣,我們應該儘量讓孩子在早中晚三餐的時候去吃麵食、米飯等主食類食物,而在兩餐之間,儘量以水果、零食、糕點給到孩子。
什麼時候該吃什麼東西,這一點很重要,千萬不要混淆了,因為一旦寶寶習慣了在非正餐時間吃主食,那麼正餐時間就會開始作妖了。
-
8 # 嘿呦喂哦
轉自網路:
兩歲的孩子基本生活狀態還是吃、玩、睡,白天醒著的時間會越來越長,活動量增加,行動能力更強,精力旺盛,從我兒子的成長經歷來看,兩歲是個不好帶的階段,所以這個特殊的階段需要我們更科學合理的安排孩子的生活飲食作息,一個好的生活作息會更利於孩子的發育健康,也會讓媽媽更輕鬆的帶孩子。
兩歲寶寶吃飯時間可以和大人同步,如果是獨立帶孩子的媽媽,孩子的輔食可以和大人一起做,要注意不要主動新增調味品,米飯要稍微蒸的軟些,飯菜做好時,可以先把孩子的飯菜盛出來,再新增調味品;如果平時照看孩子的人手比較多,輔食當然還是分開來做比較好,因為這樣更迎合大人和孩子各自的口味需求。
飲食作息可以這樣安排:
7:00 起床,洗刷後就可以喝奶,然後媽媽做飯,可以給寶寶放些音樂聽,也可以讓寶寶自由玩耍一會。
8:30-9:00 早餐時間。
9:00-10:00 室外活動,加餐水果或酸奶即可(對於寶Bora說上午9點到10是最佳的室外活動時間,而且如果早餐和奶吃的好,加餐水果或酸奶營養足夠了,不需要額外再吃點心)室外活動的時間可以根據天氣的情況,適當調整。
10:00-11:30 媽媽陪孩子玩一會,準備午餐。
11:30-12:10 午餐時間。
12:10-12:40這中間的30分鐘是留給孩子活動和玩耍的時間,媽媽可以和孩子做個小遊戲,或者媽媽給孩子讀兩本繪本故事都可以。建議讀繪本故事,這樣會讓孩子慢慢安靜下來,身體不需要活動,更利於接下的午睡安排。
12:40 開啟午睡時間。
15:30左右寶寶睡醒,加餐:喝奶+水果(根據寶寶胃口情況,也可以搭配糕點或者煮碗小餛飩。
16:00 左右可以在家玩也可以去室外活動,根據天氣而定,天氣好要增加室外活動時間,天氣不好要減少室外活動時間。
18:00晚餐時間
19:30-20:00 之間喝睡前奶
20:20 洗漱準備上床睡覺
吃飯和加餐的時間儘量控制在30分鐘,午睡時間和吃飯時間不要隨意變更(當然特殊情況除外),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更易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孩子帶起來會更輕鬆。
兩歲的孩子飲食要注意均衡營養,每天儘可能多的吃不同的蔬菜水果,飲食安排一定要合理,正餐和加餐之間時間不能太靠近,給孩子留出充足的室外活動時間,更有利於消化吸收,生長髮育。孩子活動量大,就會餓的快,吃飯香香,入睡也會快,飲食作息規律,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9 # minipaint
畫一些你們共同的好習慣,你也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相關的好習慣圖示貼在你可以經常看到的地方。時刻提醒,有做到就誇,也可以讓一個他喜歡的玩具陪著他,比如說這個玩具想看他表演之類,然後自己也要做到好榜樣。從他喜歡的角度去思考。
-
10 # 小洋老師談育兒
首先,養成一個習慣不是三天兩天就見效的,需要家長堅持!
為了讓孩子養成吃飯的好習慣,那平時就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零食,孩子零食吃得多,吃飯時間肯定就影響正常進餐了,而且要訓練孩子自己吃飯,不要追著喂,為孩子上幼兒園做準備!
還有一個小細節,2歲的孩子,一定要有足夠的運動量,才會消化吸收的更好!
家長的作息時間也要規律,帶孩子一起堅持!
-
11 #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如何讓寶寶更好地吃飯是寶爸寶媽普遍關心的問題,形成規律的吃飯時間非常關鍵,可以讓寶寶合理攝入營養物質,更好地促進其生長髮育。那麼,如何培養兩歲寶寶規律的飲食習慣呢?
如何培養一個2歲寶寶作息規律的吃飯?形成規律作息時間
形成規律的作息時間是讓寶寶在規定時間吃飯的前提,也就是說,只有寶寶能在規定的時間休息、活動,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吃飯。兩歲寶寶最好能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上七點左右起床,起床後喝頓奶粉,再吃點早飯,中午十二點之前吃午飯,一點半左右睡午覺,晚上六點前吃晚飯,睡前喝頓奶粉,九點半之前入睡,其他時間用來安排寶寶的活動和適當加餐,這樣就能保證寶寶每天有充分的活動,而且可以在規定的時間愉快進食。
合理安排每日活動
兩歲的寶寶已經具備不錯的活動能力,寶爸寶媽每天最好帶寶寶到戶外活動一至兩個小時,不僅能讓寶寶呼吸到新鮮空氣,接受Sunny的直射,促進鈣的吸收,對健康非常有利,還能保證寶寶每天的活動量,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還能讓寶寶感受到餓,更好地在規定的時間吃飯。
合理安排每餐飲食
1、適當加餐
兩歲寶寶的胃容量還比較小,每餐可以進食的量比較有限,所以,在活動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寶寶比較容易餓,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加餐,也就是除了早中晚三餐以後,寶爸寶媽可以在兩餐之間給寶寶安排點心時間,這樣可以避免寶寶在兩餐之間捱餓,既可以滿足寶寶的生長所需,又不會導致寶寶一餐進食過多出現腸胃不適的問題。
2、合理烹製食物
兩歲寶寶的腸胃消化能力尚不完善,所以,寶寶的日常飲食不能給腸胃造成過大負擔,也就是說寶爸寶媽最好給寶寶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平時烹製食物時,儘量選擇易消化的食材,並採取蒸煮的方式,少用煎炸的方式,少放油鹽等,這樣寶寶就不容易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的問題。
3、食物多樣化
兩歲寶寶的飲食必須做到葷素搭配、多樣化,因為每種食物都含有一定的營養物質,而且口味也各不一樣,這樣可以讓寶寶適應各種食物的味道,避免出現挑食、偏食的問題,也可以激發寶寶對各種食物的好奇心和興趣,增加食慾,更好地享用每餐的食物。
養成獨立吃飯習慣
兩歲寶寶已經可以獨立吃飯,無論寶寶有沒有熟練使用勺子,寶爸寶媽都要鼓勵寶寶坐在寶寶椅上獨立吃飯,這樣可以讓寶寶更專心地吃飯,避免養成邊吃飯邊玩或邊吃飯邊看電視等壞習慣,而且能獨立吃飯的寶寶通常可以吃得更好,能讓其感受到獨立吃飯的成就感,更好地激發寶寶吃飯的興趣,形成規律的吃飯時間。
結語兩歲的寶寶已可以形成規律的吃飯時間,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是前提,在此基礎上,寶爸寶媽要給寶寶安排合理的活動量、合理的每餐飲食,並幫助其養成獨立吃飯的好習慣,就能逐步形成規律的吃飯時間。
-
12 # 砥礪前行
先給寶寶買些他小手可以抓握的兒童餐具小勺小叉子餐椅這些硬體哦,國際媽咪APP有很多這樣的東西,身邊寶媽經常在上面湊單購買,其次讓孩子跟大人一起進食,寶寶看著大人吃飯也會有模有樣的學起來的,
回覆列表
兩歲寶寶吃飯時間可以和大人同步,如果是獨立帶孩子的媽媽,孩子的輔食可以和大人一起做,要注意不要主動新增調味品,米飯要稍微蒸的軟些,飯菜做好時,可以先把孩子的飯菜盛出來,再新增調味品;如果平時照看孩子的人手比較多,輔食當然還是分開來做比較好,因為這樣更迎合大人和孩子各自的口味需求。
飲食作息可以這樣安排:
7:00 起床,洗刷後就可以喝奶,然後媽媽做飯,可以給寶寶放些音樂聽,也可以讓寶寶自由玩耍一會。
8:30-9:00 早餐時間。
9:00-10:00 室外活動,加餐水果或酸奶即可(對於寶Bora說上午9點到10是最佳的室外活動時間,而且如果早餐和奶吃的好,加餐水果或酸奶營養足夠了,不需要額外再吃點心)室外活動的時間可以根據天氣的情況,適當調整。
10:00-11:30 媽媽陪孩子玩一會,準備午餐。
11:30-12:10 午餐時間。
12:10-12:40這中間的30分鐘是留給孩子活動和玩耍的時間,媽媽可以和孩子做個小遊戲,或者媽媽給孩子讀兩本繪本故事都可以。建議讀繪本故事,這樣會讓孩子慢慢安靜下來,身體不需要活動,更利於接下的午睡安排。
12:40 開啟午睡時間。
15:30左右寶寶睡醒,加餐:喝奶+水果(根據寶寶胃口情況,也可以搭配糕點或者煮碗小餛飩。
16:00 左右可以在家玩也可以去室外活動,根據天氣而定,天氣好要增加室外活動時間,天氣不好要減少室外活動時間。
18:00晚餐時間
19:30-20:00 之間喝睡前奶
20:20 洗漱準備上床睡覺
吃飯和加餐的時間儘量控制在30分鐘,午睡時間和吃飯時間不要隨意變更(當然特殊情況除外),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更易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孩子帶起來會更輕鬆。
兩歲的孩子飲食要注意均衡營養,每天儘可能多的吃不同的蔬菜水果,飲食安排一定要合理,正餐和加餐之間時間不能太靠近,給孩子留出充足的室外活動時間,更有利於消化吸收,生長髮育。孩子活動量大,就會餓的快,吃飯香香,入睡也會快,飲食作息規律,孩子就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