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assie0309
-
2 # 繁華消盡
3~4 歲,是孩子對圖形直覺最敏感時期,而漢字是由象形字發展而來,所以3~4歲讓孩子接觸漢字比較好。比較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想兩歲開始教孩子認字,也未嘗不可,只是方法要得當。透過和孩子一起讀繪本,教孩子認廣告牌等都可以,但切不可強迫孩子機械地記憶漢字,以認識多少個字為每天的學習目標,讓記漢字成為孩子的心理負擔。
強迫孩子學漢字,意義不大。孩子最初識字的方法是圖譜式的記憶,如果孩子只是認識這個字的形體,並不知道它所指代的概念,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需要藉助圖片或者透過實物,讓孩子把字的形體和具體的概念聯絡起來。比如,你讓孩子看到“舅舅”兩個字,就讓他知道這兩個字指的是媽媽的哥哥或弟弟,並聯想到自己的舅舅,聯絡到舅舅經常帶他玩,這樣才有意義。要不然孩子即使認識很多字,也會很快忘記。
我認識一個小姑娘,她父母並沒有特意教她漢字,只是經常和她一起讀繪本,看畫冊。後來有一天,她父母發現她竟無師自通地認識了很多字,甚至自己都可以讀繪本了。所以,關於認字這件事,家長都不要著急,根據孩子本身的認知規律,家長再輔以引導,孩子就能很快認識很多漢字。
-
3 # 諾諾69
我想說認字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就像孩子從剛出生只會躺著,慢慢的會站,然後會走,這期間,寶寶自己會有強烈的意識,想去做這些事情,父母只需要在一旁輔助著就可以了。
那麼學習漢字其實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從開始看圖形,到看圖畫,到會看繪本,其實這些寶寶們會自己慢慢的形成意識來追求自己想要的。
一般來說中到大班的孩子開始有意識想要認識漢字,那就每天教他幾個,買點識字卡片,一邊玩遊戲,一邊教他認識。
且不可拔苗助長,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已經認識多少個漢字,我家還只會看圖,趕緊的,每天逼著孩子,這個字讀什麼,記住了,好好聽著,這樣子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爸爸媽媽們只需要牽著這隻小小的蝸牛慢慢走就是了,雖然她走得很慢,但是她已經很努力的在前進了呢。
-
4 # 樸羅圈
如果成人不加以干涉的話,六個月的寶寶對文字的敏感度是不會那麼高的,他們會對圖畫更加感興趣。到寶寶四五歲的時候,會對文字高度地充滿興趣,此時才是最好的文字輸入期。不過,孩子總是好奇的,很小的孩子可能也會奇怪文字的力量,會問這是什麼字那是什麼字,成人都要認真回答喲。只要寶寶問,就可以回答。只是不要將寶寶認識字的多少作為成長的指標。很多孩子認字,成為了成人炫耀的事情。而文字跟其他事物是一樣的,不經常使用就會忘記。當孩子三歲以後,開始看站牌,看標籤,自己看圖書,文字就成了他們的需求,此時文字的使用使寶寶們真正記住了它們。
-
5 # 幻馨June
學齡前兒童是指3—6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這個階段兒童的學習能力開始顯露出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也比較強烈,父母應該抓好時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即使沒有超前學習知識,也不能落後與其他人。所以我平時就會和孩子一起看書閱讀,剛開始從閱讀繪本看圖片,慢慢地讀一些字多的書,孩子在邊上有時就會自己問,這個什麼字啊?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堅持下去,所以現在1年級,基本不看帶拼音的書,閱讀書是課外書也自覺很多!
-
6 # 天津桐竹麻麻
我覺得孩子認字沒有明確年齡限制,有的寶寶學東西快,有的寶寶學東西慢,都不一樣的,就跟寶寶學爬,學坐,學走路,學說話一樣一樣的。
以下我的一點經驗
1、您首要不是讓孩子去認字,而是閱讀興趣的培養。只有有了讀書的興趣,才能使自覺自動的學習,這個必須從小培養,有的家長反映說,孩子撕書,這個原因很簡單,就是孩子不知道書這個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孩子從第一本書給她,家長就應該給寶寶閱讀,一頁一頁翻著給她讀,孩子也會翻書看,而不會去撕,我家寶寶就是個例子,從她不會走,我就給她讀書,她從來沒有撕過書,因為她知道,這個東西是翻著看得。
培養好興趣的辦法就是給她讀書,不厭其煩的,反覆重複的讀,我孩子一歲多時,我給她定的《嬰兒畫報》,在沙發上抱著她反覆重複的讀(讓孩子看著書的內容),結果讓我很驚訝,她曾經在不到兩歲的時候就能給我背下一個故事,而且是一字不錯。孩子的潛力是讓我們無法想象的。
2、認字方法,千萬不要一字一認,死板、效果極差而且讓孩子厭煩。要在閱讀中讓孩子由整句要詞再到字的過程認字,而且這個過程是不需家長去操心的,我們唯一需要的就是兩件事, 反覆閱讀給孩子聽,再來就是培養給孩子點讀的閱讀習慣。認字是長期的的過程,用這個方法不要執著於一天認幾個字,而是孩子會在一段時間後爆發,讓你都不知道孩子到底認識多少字,我用的這種方法,雖然堅持的也不怎麼好,但孩子現在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的課文都可以自己朗讀下來,不認識的字已經非常少了,
總結一下,閱讀興趣培養是重點,在點讀閱讀中讓孩子自行認字,(閱讀要反覆重複一個故事,而且這也符合我們孩子們的閱讀特點,孩子讓我們重複讀很多遍同一個故事時,千萬不要厭煩,這正是認字的最佳方法)。
堅持下來,相信您的孩子一定會很出色的。
-
7 # 小鴨子134529846
我覺得從半歲起就開始可以啟蒙了,當然不是拿來一個識字大卡讓他認,中國的漢字比較繁瑣,認字是一個不算太短時間就可以學會的,剛開始可以給孩子一些黑白卡片告訴他這是黑色白色,先讓腦子裡有個記憶,古代的漢字就是和一些實物結合起來的,稱為象形文字。等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可以買識字卡片,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文字走了懵懵懂懂的概念,可以從簡單的識起,結合繪本故事,反覆指讀,我兒子剛開始用識字大卡,認不過60個字,後來透過看繪本故事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讀,慢慢的可以認識人,大,水,火等簡單的字,輸入是個慢過程,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輸出了,到了四歲左右基本可以獨立閱讀,現在馬上讀小學,可以自己讀橋樑書,所以認字不要太晚。
-
8 # SS135409617
我家寶寶三歲,認識7、8個字。沒有專門去教他識字,因為個人認為有點枯燥。只是每天有固定的親子共讀時間,也有臨時的共讀時間。在讀書名的時候會指讀,自然而然的就認識一些。我有個朋友跟我說這個事情不用刻意。她也是堅持親子共讀,在孩子五歲時就有了一個飛躍期,一下就認識很多字了。當然,我本人也不介意偶爾教一教,因為孩子認字越早,家長解脫得越早嘛。但是不要勉強,更不要因為孩子不認字就去批判孩子。能多學是好事,但是識字這事實在不是2歲的孩子必須修得的學分。對自我的的認識與肯定,對未知的事物抱有探索的慾望,比那些具體的知識重要很多。千萬不要讓孩子過早“厭學”。
-
9 # 樂媽小康
個人認為,學齡前識字這件事,其實沒有一定之規。
題主提到讀寫,我們先說讀,親子共讀從嬰兒期就可以開始,有人推薦指讀法以幫助孩子識字,我個人不太贊同,早期的閱讀應該是以培養閱讀興趣為目的,認識多少字,更像是一個副產品。當然也不是說不能教,應該說是因勢利導,從孩子的興趣和意願出發。我記得我女兒兩三歲的時候開始表現出對識字有明顯興趣,我也沒有刻意教她,就是日常讀書的時候她記住了,在外面看到廣告牌也會問我怎麼念,我也就順勢給她看一些講解漢字的繪本,在她問到我一些形似的字(比如晴和睛),我會在電腦上打出來放大讓她觀察區別,慢慢就認識了不少。識字的好處是可以較早開始獨立閱讀,但我也觀察到另一個現象,在讀繪本的時候她會忽略其中一些美妙的小細節,而同齡不識字的孩子,往往會觀察到。所以各有利弊。
再說寫,兩歲實在太早了,小寶寶的手指力量不夠,還不能很好的握筆和控制筆畫,五歲以後再練習書寫也不遲。
-
10 # soulo帶點脾氣雪熙兒
順其自然就好,可以慢慢
培養孩子
,沒事給她讀讀童話書,聊聊她喜歡的事,她知道的動物,用手指多點點,帶她一個一個的讀! -
11 # 笑笑孃親
一出生!
孩子最初是把字當圖形來記得,也就是你在給他看圖形大卡的時候一般會告訴他,飛機………… 其實同時可以把中文英文甚至其它國家的文字也告訴他。孩子的腦部發育也會跟上你的節奏。
而且這個時候孩子的視力雖然不是最佳,聽力和記憶力卻是很強的,此時的輸入會伴隨他一輩子。
等孩子可以坐起來,家長要反覆這樣的記憶練習,然後把圖形和文字放在句子裡面,在日常生活中帶出來。得到寶寶迴應以後要大聲鼓勵阿。
這樣的孩子不僅認字早,而且語言組織能力也會很強。而且各種生活技能也會學的很快。
語言是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家長們不要忽視。
-
12 # 丟丟134534777
兩歲可以開始誘導了…個人覺得…我們家是不到三歲去上的閱讀班,當時是他們班最小的孩子,基本上比她大一歲多,開始時有點兒跟不上,可是接觸兩個月之後就沒什麼問題了,開始是讀書估計也不認識就是靠記憶在記得,學了不到兩年六本閱讀書學完了,開始學作文了,基本跟她一起上課的都是小學生了她五歲。。學的還挺開心,閱讀量基本上二三年級的水平吧,平常生氣了就自己去看書了,舒克貝塔黑貓警長這種閱讀無障礙,西遊記和三國的這種兒童版,在給講一次之後自己閱讀無障礙了,畢竟有些難以理解的她現在還理解不了,需要講一遍滴…
-
13 # 西寶娃
從生理學上講,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記憶力特別強的時期。在寶寶的識字方法上,許多媽媽都感到很茫然,覺得寶寶識字十分困難。據專家介紹,三歲前的寶寶智力發育已經相當於成人的70%,從生理學上講,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記憶力特別強的時期。3歲是自然記憶能力和整體模式識別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認識其它物品一樣自然接觸和認識漢字;4~5歲的孩子普遍可以學認字,而且識字速度不比6~7歲的孩子慢。5歲多的孩子能學會漢字的大部分筆畫,並且能運用筆劃分析字形和書寫,從孩子有圖案識別能力開始,就可以教他們識字了。也就是說,識字教育,在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教識字的最佳時機當孩子有認字需要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儘量滿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見了環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麼意思。這時,他需要認識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時,他心情舒暢,學習效果也比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識字的時機,“趁機而教”。
-
14 # ying137102094
我個人覺得不要刻意去教孩子認字,首先培養小孩閱讀的興趣,再順其自然發展,我家大寶5歲現在認的字有小學二年級的水平。下面說一下我自已的一些經驗:我家大寶大概是在兩歲左右我每天堅持15~30分鐘的親子閱讀,不管他有沒有認真聽,我都堅持指讀(就是讀到哪,手指點在哪裡),時間長了,他就記得了,在他快4歲的時候,他已經能自已讀一本簡單的故事書了。還有一點要說的是大人不要故意考小朋友,問他這個怎麼讀,那個怎麼讀,要知道我們的初衷是讓他喜歡上閱讀,而不是認識那些字。作為家長滿足小朋友的好奇心也非常重要,記得大寶兩三歲的時候,有很多問題,十萬個為什麼。看見路上的一些路標,廣告的標語,他會不停的問你這個怎麼讀,那個怎麼讀。這個時候考驗家長耐心的時候也到了,小孩子這個時候的求知慾特別強,作為家長當然不能打擊他,嫌棄他,並抱怨他們很煩。
-
15 # 蝸牛博士
我覺得孩子認字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只要你正確引導了,到了一定的階段都會爆發的,我家孩子從小開始讀繪本兒,現在很多繪本都能自己說出來,但是她並不認識字。那她會說媽媽,媽媽我會讀了,我給你讀一讀吧,讀得有模有樣的。我覺得從讀繪本到認字的過程大概也需要一兩年吧!孩子小的時候,對圖畫的認知相對會多一些,只要家長堅持不懈地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認字也不會是一個多難的問題。作為家長也不要著急,也不要跟孩子說練字是一個多麼難的事情,只要父母用心了,努力去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認識了它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
16 # Afwitw
我是2歲左右開始認字的,那個時候媽媽把各種字和圖片還有簡單的唐詩圖畫掛在牆上讓我背,中午睡午覺前默寫拼音云云~
在孩子小時候腦袋最靈光 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讓他識識字,學學書法也是不錯滴,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也要留給他足夠“瘋玩”的時間~
-
17 # 小獸媽媽
我們家寶寶在還沒有學會走路的時候,就曾經學過識字,當然當時他認識了兩百個左右的字,使用閃卡的形式,我只是覺得好玩,讓他認字,而不是讓他認字啊認字,但是,這些人的字很快就被忘記了,現在我跟他說,他曾經認識過兩百個字,他覺得自己很不可思議。
我們家老大現在快六歲了,但是幾乎是目不識丁,我覺得孩子如果想要學的話,我會讓他去學的,但就你說的兩歲去學認字,沒有任何的意義,對他來說,文字就是一個圖形,她只是認了那個字的形狀,他並不理解這個漢字是什麼意思。
到了語言文字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願意去學習的,到時候再讓他去學習吧,媽媽不要著急,等孩子慢慢長大。
-
18 # 薈畫的一家
我家孩子教她認字在4歲半左右,應該不算早,就是用的圖中這個小卡片來教的,正面是文字,背面是圖,孩子學的挺快的(比起算數和英語算學的最好的),開始每天教三個字,第二天差不多都能記住,和別的記不住的就翻翻背面看看圖也能說出來。
發現孩子在學文字時可以很快按形狀記憶,很神奇,但是要讓她背兩句甚至三句很短的英語就會特別費勁,這個年齡的小盆友還是主要以眼看為主要的記憶方式,後來我再給她講故事書,看到有認識的字她就特別興奮的只給我,我也會更加鼓勵她繼續多認字,良性迴圈,家長不累,孩子愛學,這就很舒服了
-
19 # 葵小汪閱讀
平常人所言的小孩子不會開口講話,都是指小孩子的發聲器官沒有發育完全而不能發出講話的聲音而已。但是小小嬰幼兒心裡可是心知肚明的,千萬不要認為小孩子啥也不懂啥也不知道!
小小嬰兒每聽到一句話都會在心裡自言自語無數遍,只是大人聽不見而已,小小嬰幼兒自言自語的音波是透過“內線”來傳遞的。
何謂“內線傳遞”——某個人聽別人講話的聲音是用耳朵來聽的,這叫“外線傳遞”,某個人聽自己講話,話音則不是用耳朵聽來的,話音是直接透過內線傳導的,這就是“內線傳遞”,小小嬰幼兒也是如此。
漢字是優美的圖形,早期培養文字圖形的印象及朗讀背誦的敏感快感是在開發右腦,用腦能不知不覺的接收文字影象,快樂的唸唸有詞進行無意識記憶,這樣既開發右腦,還透過識字閱讀理解詞句促進左腦的大發展。
世界心理學家統計:人一生獲得知識概念,95%是5歲前不知不覺學來的,這是何等發人深思,催人深省的統計!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右腦有五項功能:
一、ESP能力:超感覺能力,不需要靠一般的感覺器官,而是靠細胞、波動來感覺,所以能感應接受到宇宙的資訊。
二、影象化機能:一眼看過、聽過的事物可藉由意象顯現。
三、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是一種高速大量的計算能力,小孩子能算出多位數乘法,就因為右腦天生有這樣的能力。
四、共振共鳴機能:不需要透過嚴謹的五線譜練習,只要開啟右腦聽一遍,腦海裡儘量去想畫面,就可流利地演奏音樂。
五、超高速大量記憶機能:運用在語言學習方面,小孩子常聽外語錄音帶,能講四五種語言。
在到底多大開始認字的問題上,要突破思維定勢的問題,大家都那麼做的事叫正常,而不一定是正確。所以小孩子並不是說多大年紀可以開始認字,而是越早越好。
-
20 # 太極柔力紅球
我覺得作為家長只要不是刻意地讓孩子為了認字而去認字,而是出於陪養孩子學習興趣和習慣出發,多大認字都可以。至於那個年齡段教孩子學認字,這要根據孩子各方面情況和條件而定,按我的經驗,幼兒在一歲左右開始學認字最好,因為這個年齡段幼兒剛剛能坐立,爬走還不利索,剛能張嘴學說話,對眼前事物基本屬於朦朧階段,什麼都不懂,孩子的興趣,愛好只能隨著時間推移,大人的引導和陪養才能夠養成,這時,家長如果有意識地拿著一些物品,或圖畫卡片讓孩子去指認就顯得特別的高興,而且配合的也很好,時間長了,加上潛移默化,孩子的習慣也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如果等孩子大了,錯過認字最佳年齡段,再教他去認字相對來說困難就大了些,甚至有的會出現逆反不想學不想識字等現象。從我教愛孫認字的經歷就說明了這一點。我的孫子今年三歲半,從他八九月時,我就有意識讓他養成學習習慣,每天睡覺前後,時常給他放些音樂,拿一些物品,果品,圖畫卡片讓他去指認,等他學會說話時我發現他把以前能指認的字全都能夠念出來,後來他學會走路,我每天帶他去公園曬太陽,走在馬路上他看到路邊的路牌,廣告都要停下來,讓我教他認識上面的字,至到他念完了才肯離開,每當他開啟學習機時只要看到有授課,他能隨著老師一遍又一遍跟著學著念著,而且每天晚上堅持和我一起坐下來識字、閱讀繪本20分鐘,睡覺時必須得聽小布丁兒童廣播才能入睡,就連拉臭臭也得看繪畫本,有時我忙忽晚了,他就喊著奶奶該學習了,現在他能認識一千多個字,一氣能背誦下來二十五首唐詩,短篇繪畫文章自己能閱讀下來。由此,從某種意義講,幼兒早識字對孩子習慣養成是有一定好處的,因此,作為家長決不能忽視的就是對孩子興趣習慣的陪養和鍛鍊。
回覆列表
從生理學上講,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記憶力特別強的時期。 一些教學研究和實踐證明,3歲是自然記憶能力和整體模式識別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認識其它物品一樣自然接觸和認識漢字;4~5歲的孩子普遍可以學認字,而且識字速度不比6~7歲的孩子慢。研究還表明,5歲多的孩子能學會漢字的大部分筆畫,並且能運用筆劃分析字形和書寫。
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從孩子有圖案識別能力開始,就可以教他們識字了。也就是說,識字教育,在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事實上,4歲左右是孩子求知慾最強烈的時期,在這段時間為兒童提供知識資訊,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能促進孩子求知興趣的發展。其次,從出生到6歲是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科學實驗證明,在幼兒時期進行學習會促進孩子大腦皮層的發育,培養出腦細胞質量高、頭腦聰明的人來。因此,3歲左右開始讀書識字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學習識字的關鍵在於應該引導得法,量力而行,不要過分強求,操之過急。強迫孩子學習或是學的過多、時間過長,都不利於他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的發育。
當孩子有認字需要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儘量滿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見了環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麼意思。這時,他需要認識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時,他心情舒暢,學習效果也比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識字的時機,“趁機而教”。
教法多種多樣,以下一些辦法,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為孩子創造一個識字的環境 環境對於孩子認識字是第一重要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書面文字:電視裡的廣告文字、食品包裝袋上的彩色文字、快餐店的店招、路邊的路牌……這些,都構成了孩子識字現成而良好的環境。
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看到什麼就讓孩子學什麼,如看到來來往往的汽車就學“車”(汽車、火車、卡車、警車……);看到樹就學“樹”(楊樹、柳樹、松樹、大樹……)。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漢字的環境效應,透過身臨其境的感受來加深對漢字的理解;一方面,還能培養孩子愛觀察、愛提問的好習慣。
此外,父母也可以自己在創造出適合孩子認字的環境,如在冰箱上、電視上貼上寫著“冰箱”、“電視”這些漢語和拼音的紙片等。這些有意識的動作會讓孩子對每天接觸到的東西產生字面的理解,從而加深了印象。
·利用圖畫故事書來教寶寶識字 不放過每一個給孩子讀故事書、看圖畫書的機會。媽媽可以邊點著書邊給寶寶念;也可以把圖畫上、書本上的故事情節講給孩子聽,同時出示字卡,讓他們在理解情節的同時記住漢字。
有時,也可以採取先背書後認字的方法。先給孩子反覆說他喜歡聽的故事,直到寶寶能夠獨立複述出來。這時再一起來看書,對號入座,找到字音所對應的字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文字的順序,手指指準那個字,眼睛就要看那個字,並且此時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後,爸爸媽媽也可以用提字的辦法。如,故事書中說到了小牛,就把“牛”拿出來,問寶寶牛吃什麼呀?寶寶說:“吃草!”那就再讓寶寶認識“草”這個字。
·識字卡片很重要 有心的父母可以自己製作許多圖文並茂的識字卡片,或收集一些教孩子識字的圖片。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地透過卡片,以遊戲的方法來教孩子認識漢字。孩子學得輕鬆,父母教得也輕鬆,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孩子對漢字的印象。
·“動作”法 父母可以透過做動作來讓孩子認識字。父母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就可以拿出寫著"穿"字的卡片,然後做"穿"的動作,並讓孩子也來做做"穿"的動作,達到讓孩子既動手又動腦的效果。
·兒歌學漢字 朗朗上口的兒歌、詩歌,是孩子喜歡並容易接受的。父母可以先教孩子念兒歌,讓孩子把他喜歡的兒歌背出來,再慢慢地一個一個把兒歌裡的漢字教給寶寶。
·“找朋友”法 這是個利用認識的字來認識字的辦法,適合於已經認識不少漢字的孩子。如果孩子認識了“青草”的“青”,再遇到“清水”的“清”,也許就能很容易讀出來了。在此基礎上,父母接著讓他理解"清"是什麼意思,是用在哪裡的等等,就比較容易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