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自月亮的他

    絕對不能取消,格律詩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是唐初極前期詩人們經過艱苦探索才成型的一種詩歌體裁,它的存在有它的道理。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詩都必須按照平仄格律,詩歌形式可以多方面發展,如果只拘於格律詩一種形式,就不會出現優秀的現代詩出現,也不會湧現一批出眾的現代詩人,如北島,海子,顧誠,徐志摩等等。

  • 2 # 靜等38

    舊體詩是中華文化寶貴遺產,是一種持殊的優美的精煉的文學體裁,是世界文學體裁中獨一無二的,這就是中華文化的舊體詩。你說有多大價值?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無法來評價。

    至於有必要取消嗎?我可以說,任何人都沒有這個資格!任德何能?你沒,我沒,所謂的專家也沒!注意,是沒資格!

    中華文明需要承傳,而不是捨棄。

    中華文化需要發揚光大,而不是否定。

    浩浩中華魂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中華文明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璀璨歷史和人民的智慧。

    你說你有資格去否定嗎?!

  • 3 # 夢雲山人1

    取消了平仄格律的詩詞,在中國文字文體中就少了一個文體,這是不是表明了一些華人厭惡傳統呢?或者,有人只要【少花開放,不喜歡多花開放】?

    要是不會平仄,完全可以自由體,大家互不干涉不是更好?

    難怪幾十年前有所謂學者提出要【拼音化,消除漢字】,原來討厭傳統,而且特別討厭精華的傳統。

  • 4 # 金子168206264

    平仄格律詩,有的真正懂得的人掌握得準,用字靈活巧妙。稱之幾絕幾律當之無愧,我十分羨慕和敬佩。然而也有不少人不懂隨便寫幾句便冠以什麼原創格律,實在不敢恭維。有些句子簡直就不是詩的語言,甚至是鄉間俚語。有些句子完全是套用別人的。我想,這怎能算作“原創”“七絕”“七律”呢?在此,誠請各位朋友們攜起手來共同學習,虛心向上,能者為師,不要一味的表楊和點贊,幫助大家共同提高。如果要寫格律詩的話,一定要學懂弄懂,莫隨意冠名。另外,建議朋友們去掉“原創”的臺頭好嗎?

  • 5 # 閒看秋風999

    1957年《詩刊》創刊。毛澤東給《詩刊》的首任主編臧克家寫了《關於詩的一封信》。其中除了表示同意《詩刊》發表他多年創作的舊體詩詞18首外,還寫了如下一段十分重要的話:

    詩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長髮展。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這些話僅供你們參考。

    臧克家後來在自己的著作《毛澤東和詩》中還轉引了毛澤東的另一段話:

    舊體詩詞源遠流長,不僅象我這樣的老年人喜歡,而且……中年人也喜歡。我冒叫一聲,舊體詩詞要發展要改革,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華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怨而不傷,溫柔敦厚嘛……

  • 6 # 漢子不倒

    我個人的看法,詩詞平仄律韻並不是說取消。古為今用是應當把它發揚利用,不能死搬硬套,沒有規律不成方園就像呼拉圈一樣,人被困在圈內,怎麼搖晃還是在圈內擺佈。也像人寫字一樣正楷和草書都是人的習好,橫平豎直草書就完全體現不出來,難到你說哪不是字了嗎?一首好的詩歌、詩詞能夠體現出主題思想和意境,字的運用搭配合理就是很好的作品。

  • 7 # 道滅集苦

    平仄格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不可廢之。但平仄格律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不可過分強調。筆者認為,寫詩填詞應立意高雅,符合時代主旋律,歌頌真善美,押韻,不強求合仄,上口,不一定按律。只有這樣既發揚傳統,又緊貼時代。一舉兩得,不亦樂乎。

  • 8 # 春風舞動2

    中國傳統文化,光彩萬千,舊體詩平仄格律奧妙極深,何必取消?可惜自己書讀的太少,不會就是不會,不行就是不行。不要吃不到葡萄就大喊這葡萄太酸了!

  • 9 # 綠葉小杏

    遵守也好,不遵守也罷,誰也沒有資格強求別人,就算有些人仿寫詩經,寫八股文一樣,個人自由。留些“活化石”也是好事,說不定可以“申遺”。有沒有人看是次要的。有一點可以肯定,格律太嚴,會削弱詩的意境。為了格律拼湊詞藻。生硬晦澀。音調有了,意思沒了,價值就縮水了。當然,如果你有超越李白之才,試一下也可。人各有志,誰愛堅持就去堅持。只是你費勁心力,弄了一堆山寨版古籍,寫完就石沉大海,不是浪費生命嗎?

  • 10 # 元山丁

    平仄格律雖然不應去取消,但不應推崇。作為專業詩人,就要不折不扣地遵循,作為業餘詩詞愛好者就可靈活遵守,循序漸進。因為愛好者寫詩不圖名利,只為快樂,自作自娛,同樂同賞。刻意追求格律是件既艱苦又痛苦的事情,還是順其自然,樂在其中的好。

  • 11 # 古道熱腸2

    我不知提問者為何要提出這個問題,但我可以明確回答:

    (1)舊體詩的平仄格律價值很大(不是一般的大)。它是中國文學的精品之一,是經過幾個朝代的多少詩詞大家的精雕細琢而達成共識的優秀文學體裁。按照它的格律平仄(如七律的--平起首句入韻......)寫出的詩,朗、讀起來抑揚頓挫,承轉自然,韻味十足。

    (2)所謂“律”,用現代語言叫“國標”、“行規”,按此“生產”出的產品就是“正品”,是經得起“檢測”的精品,就像德國原裝的“標配”的“賓士”及其技術資料,你說它有“多大價值”?就像揚州玉雕大師全手工雕花鏤空的玉工藝品,你說它有“多大價值”?就像張大千先生的繪畫、歐陽詢的正楷都很“刻板、古樸”,你說它有“多大價值”?

    (3)“取消”?笑話!誰能夠把它取消?現在沒有此人,此人以後也不會誕生。儘管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丟了不少“國粹”,現如今古書重印最多的、普通人家收藏最多的就數“唐詩宋詞”了,已成為子孫啟蒙教育的重要“教材”,想著“取消”舊體詩和它的平仄格律豈不是笑話?

    (4)古體詩真的難寫。寫不來的、不喜歡古體詩的人可以不寫,去寫“散文詩”、“自由體詩”、“打油詩”、“順口溜”,或突破一下寫點“類古體詩”。束縛我們的不是“舊體詩”,它沒有“原罪”,而是我們的水平。事實上我們現代文學愛好者根本沒受束縛,自由地寫自己喜歡的體裁,但不能呵斥古體詩,正像故宮的古建築價值連城,我們沒有實力建造那樣的房子做住宅,只能蓋個瓦房(農村),水泥盒子型的商品房(城市),但絕不會詆譭頤和園仍然是“豪宅”一樣。然否?

  • 12 # 云云詩詞原創

    個人覺得,格律詩的基本形式應該保留,但不應該對平仄押韻過於苛刻。有人寫詩用漢語拼音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韻母押韻。這樣既簡單又好記。但是一些“詩依平水”的人卻認為這不是格律詩。

    看兩例:李益:《江南曲》朝朝誤妾期。嫁與弄潮兒兩句,按現在來說明顯不押韻,但古代期、兒屬同一韻目,不但壓韻,且不出韻。

    再有,白居易:“春風吹又生”改為“春風吹又青”行不行?不行。現代語言,明明押韻,為何不行。因為“青”字不屬於“八庚韻”,而屬於“九青韻”,改為“青”字就出韻了。

    這樣的格律詩押韻對現代人來說,又有多少意義?如果用它作範例,非得把現代人給弄暈了。

  • 13 # 江湖琴劍客

    《雨霽海山行》

    東海有名山,

    雲霧飄渺間。

    飛瀑射流水,

    層瑞鎖青煙。

    白石生林木,

    澗水湧絕川。

    稚兒戲白浪,

    水鑑佳人倦。

    二龍依碧海,

    不復驪宮還。

    巨石臥棧道,

    紫氣化流丹。

    頂有仙人舍,

    不見仙人顏。

    絕眥望飛鳥,

    可否故鄉燕?

  • 14 # 星之海30

    舊體詩中的格律詩,平仄要求是它的規則,是古詩到唐朝後的一個劃時代的總結和規範,因之,格律詩在唐代也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從審美和傳承上,任何人都沒資格沒權利去取消它的格律要求,它的規則和它的輝煌是相依相伴的。但是,如果說現代人寫舊體詩,有沒有不要嚴格按照格律詩的要求來寫,就值得研究和討論了。我寫過格律詩,也寫過古詩。感覺寫格律詩,如同戴著一個十分沉重和不適時代的鐐銬,又要盡情舞動,太累也太沒價值了!不說押古韻,就說平仄的要求吧,現在多少人懂?你講究得特到位,沒有幾個讀者,沒有幾個共鳴,你這樣累的目的是什麼?還有,文學當隨時代,它在自然變化發展中。到什麼時候了,讓現代人去復古寫唐代的格律詩,能行嗎?還是毛主席說得好啊(見前面一位微友的引用)……嚴格講究的格律詩,不會成為現代人喜歡的寫作模式;現代人寫詩,自然會拒絕格律;詩詞界怎樣搞得熱火朝天,格律詩的創作不可能捲土重來,得到普及和發揚;但格律詩的形式,像句式字數的規則,有它的存在價值,值得繼承發揚。——以上個人拙見,格律詩迷者,勿噴,謝謝!

  • 15 # 陳老七12

    縱觀前史,詩壇上那些文豪們留下的千古佳作,若按現在的格律與平仄去核定的話,究竟是不是合符格律,可能沒人敢回答,也沒人去省核,因為格律是現代人按照古體裁推定的,古.代沒有拼音與聲調。所以也無平仄之說。

    何為舊體詩,何.為律詩,也是現代人劃定的,比喻唐宋以前的詩歌,它究竟屬於那種體載,並無明確的界定,雖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咬住平仄不放呢?

    古詩詞至所以流傳至今,並非是它嚴謹的格律,而是它的優美的文字和不俗的意境,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把讀者帶進他.的意境中去,從而又能留下想象空間。

    但詩好在那裡?怎麼個好法?那句打動了你?這首詩表達了什麼?卻沒有隻言片語。因為這樣.的詩本身毫無意境而言,當然也就無從說起。

    現代人生活的環境,思想與語言與古代人.不同,但古詩詞卻又美幻絕倫,如何將古詩詞傳承.下去,將其.發揚光大,是我們當前最大的難題。

    如果只沉浸在平仄與格律之中,那麼詩詞可能會因此而停滯不前,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襟錮,作者思路,因為你在遣造句時必須考慮每.個字是否合符平仄,有一字出律,便要整句推翻從來,甚至整首詩都要從新排列,或者生拉硬拽的換上一個合符平仄.的字,從而改變作者原來的意境。

    .舊體詩詞的格.律為.何不能進行改.革呢?在保留它的韻味的同時,放寬平仄的約束,將其發揚光大,讓作者放開思路,詩詞將.迎來輝煌的.明天

  • 16 # 陶器時代

    所提出問題,如同要不要把故宮拆掉?要不要把萬里長城推倒?歷史就是過去的客觀存在,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古典詩的平仄格律,是歷史的存在,是過去的輝煌,是文化的足跡,是漢語的精華!你可創新詩風抒發豪情,但不可否定古典褻瀆精華。雖萬事都須與時俱進,但創新並不以否定過去為代價。

  • 17 # 一號風手

    呵呵!一看你就是無知,無知還不要緊,還想用自己的無知去製造更多的無知。你這個要求就相當於自己文化低,要讓文化高的人適應你。用一個很好的比喻就是你的智商低,要求高智商的把智商拉到和你一樣的水平上。這樣才不會顯得你智商低的道理是一樣的。

    什麼叫嚴重障礙,妨礙自由表達,妨礙自由創作,這簡直是屁話。

    很多人說,為什麼民國以後北大就沒出過大師,那就是因為民國後的人都認為平仄不需要學,古詩詞的音律不需要學,結果你們看到了。民國後很少有大師,什麼原因?那就是學習內容上的原因。民國前中國的文化人學習的書籍和現在不一樣。

    現在中國國民情況是識字率高,文化率低!中國的現在讀書人和古代的相比,知識面廣,但是知識層次淺。別問我為什麼,連道德經都讀不懂,還有什麼好說的。誰敢否認道德經?

    還想去平仄音律呢!這種想法都是那些沒文化的人的想法。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古代的書籍文字很少,但裡面的資訊量卻很龐大,內容很多。現在的書籍文字很多,但資訊量很少,內容不多。差別在哪裡?差別就是現在人的文化程度遠低於古人。只是在國民識字率上比古人多。

    什麼叫平仄?簡單的說“平”就是每個字聲調的一、二聲。“仄”就是每個字聲調的三、四聲。

    什麼叫音律?音律就是一個話中的使用平仄聲調分佈平衡,再加上押韻,讀起來有節奏感,郎朗上口。郎朗上口難道是表達障礙?平仄和押韻的作用就是讓表達更清晰更有節奏感的,我不知道題主為何說平仄是表達障礙?這真是日了狗。

    古代詩詞也好,文學也好,用平仄平衡合理分佈目的就是為方便表達,方便閱讀和記憶。你們讀古代詩詞有過拗口的感覺嗎?你們讀古代的對聯會拗口嗎?題主連平仄是什麼都不懂,竟然說平仄是表達障礙。沒文化不可怕,最怕的就是文化低得可怕。

    古代書寫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但人家古人為什麼讀的懂,其實就是根據音律來判斷的。什麼地方該斷句。你讀不懂當然不知道。有的人會說,用標點符號就好,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多時間去學習這些無用的東西?

    你覺的無用,那是因為你沒文化,古人除了講究音律之外,還講究用字準確,用詞準確。好處就是不浪費閱讀者和聽者的時間。人家文化高的人一句話就可以把意思完全表達出來,文化低的要用幾十句,反覆解析才能把意思表達完。

    平常人當然無所謂,有的是時間,但是對於那些每天都要批閱大量檔案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很多人都想當大官,當大老闆,當大富豪,但你們從來沒有想過人家每天要處理多少事情?如果處理每件事都要這麼反覆累贅的去看你的報告,聽你說話,他的工作效率能快的起來?

    很多人認為文言文啊,古詩詞啊,又沒有用,學來幹嘛?對你們從事低端工作和社會低端層次的人當然沒有用,你們看見從事高階工作,站在高層次的人有多少個說文言文沒有用?古詩詞沒有用?你們看見他們有多少個反對文言文,古詩詞的。平仄有用嗎?音律有用嗎?

    我是心好,告訴你們社會層次之間的差別在那裡,如果我心壞點,那麼最好你們都別學。

    古代詩詞也好,文言文也好,對聯也好,平仄押韻的表達方式也好,裡面都有你們看不到的東西。當然這些東西對一般人是沒有用的。因為這些東西里麵包含有想象力,思維能力,歸納能力,反應能力,表達能力的擴充套件和訓練。

    不然你們以為諸子百家是怎麼來的?孫子兵法這些是怎麼來?憑空來的嗎?古人就那麼聰明?現代人就那麼笨?看看現在有什麼思想能拿出來跟古人比?現在的人文化都低成這樣了,還在繼續拉低智商。

    拚棄古代文學之後中國還出過什麼經典語錄?現在有多少經典語錄?像攘外必先安內,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些,一句話就包含了多少內容?現在有嗎?現在有什麼?現在只有毒雞湯,負能量。

    我就不明白了,有的人明明什麼都不懂,還反對這,反對那的,總覺的自己站在真理之上,也不稱稱自己有幾斤幾兩。

  • 18 # 沈大哥

    不能取消。

    1.古漢語中平庂關係是古詩詞的一大創作要素,取消了平庂古詩詞的韻味全無。(因古詩詞中同一字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可能讀:音不:同,聲調不同,韻味不同,意思不同,平庂關係不同)。

    2.現代漢語的拼音四聲平庂關係雖與古漢語中的音韻平仄關係相差很大,但它們畢竟是個傳承關係。

    3.學習古詩詞,對聯,不講平庂,就不能較完美地理解古人表達的意思和由唱誦(現代叫朗讀)表達的韻味。

    4.舉個例子。成都望江樓上有一副跨越古今一百二餘年的古聯,只有上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多的次徵下聯未果。上聯是古出句,古人肯定是按古音韻定平庂關係。則現代人對下聯時,是依古韻還是依現代新韻來定平仄關係,的確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 19 # 三觀粉碎機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吧,我以前是寫近體詩(律詩)和詞出道文學的,現在寫文史類文章。

    我先不科普,但就個人的感受說一下。學寫律詩和填詞,確實很煩,因為你要對平仄,對韻。先不說功夫到不到家,每次有靈感開寫之前,我需要翻開平水韻,如果是寫詞,還得找到對應的詞牌,你得對著字一個個去填進去,還需要保證格律的正確。這確實不僅花時間,而且非常費精力,正所謂“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大抵說的就是如此。

    甚至有時候,當你覺得下一句應該這麼接,這樣非常好的時候,你突然發現接下去的這句話(可能只是一個字)不和平仄,怎麼辦,只有放棄,用和平仄的詞套進去。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說平仄和韻,大多數是和古韻,可古漢語和現代漢語是不一樣的,平仄有變化,那麼你還需要去特地的看下在古漢語中這個“詞”應該是屬於平、還是仄。

    不過現在也有用新韻的,既用現代漢語一聲,二聲劃平,三四兩聲劃仄來簡單區別平仄,確實讓寫詩詞更加容易了,我覺得這是非常可取的。因為詩詞最早便不是用來唸,而是用來唱的,每一個詞牌背後都有曲調,他們之所以要限制每一個字的音準,並不是說為了裝逼怎麼樣,而是為了更加符合聲韻,更加動聽。

    我最早寫詩詞後,因為我多用古韻,所以古韻看不起用新韻的,用新韻的看不起連平仄都不懂的,知道點平仄的看不起韻都不會壓的,是真的用古韻,和新韻的人寫的詩更好麼?錯,是自己在炫技,因為漢語音律的變化,如果再去遵循古韻已經完全沒有必要(音律美)了,而當下的詩詞,也早就只是單純的文學作品,而不是詞曲。

    所以後來我認為,舊體詩裡面的平仄格律,就如同封建社會的舊傳統會禁錮人們的思想,它是必須革除的。不僅如此,古人在創造平仄格律的時候,是為了聲韻美,但是如今由於語言的變化,我們的聲韻美早就已經改變了,使用平仄不僅不會有聲韻美,更是適得其反,於詩詞本質背道而馳。

    也就是去平仄,保留韻,去古漢語音律,才是對詩詞最大的傳承和發揚,不然只會禁錮,並使之滅亡。我後來不再寫古詩詞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我寫過那麼多,看過那麼多,卻從來沒有一個人寫出哪怕跟唐宋差不多的名詩名詞,全部都活在唐宋大家的影子裡面。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江郎才盡,也不得不感嘆古人算是把所有的符合古音律的漢字次序都排列光了。但是至少,現在要想繼承和發揚,就必須革除弊端。

  • 20 # 晉韻詩社原創詩詞

    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很可笑。寫不好或者寫不了是你自身的事,為什麼要怪罪格律呢?那是中華文字的精靈。大美。

    價值當然很高,取消不取消豈能由你作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挑選婚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