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球深度發掘

    剛從南北朝內亂中統一起來,思想還沒統一,就好像秦朝統一中國,下面的被滅國的貴族和百姓都不服,隋朝統一後,隋殤帝又是高壓統治,強迫人民隨軍勞役去遠征高麗,造成大量民眾傷亡,開鑿運河雖然是歷史性的大手筆,當時徵用大量勞力,人民更苦了,只要有一點導火索,天下就反了。其實隋朝跟秦朝一樣,或者說一個強大的帝國前面總有一個王朝陪葬,秦朝陪葬漢朝,造成大漢400年江山,隋朝陪葬唐朝,造就大唐帝國300年江山。

  • 2 # 儒釋道緣

    隋朝的建立是由動亂開始到統一的,在隋朝建國期間,他的經濟上並不是太強盛。但是他為中國歷史留下了很多的讓人難忘的東西,比如說科舉制度,大運河的修建,中國現代制度的基本雛形。

    由於楊堅的過早死亡,新上來的皇帝屬於篡位而來,其內心總是讓社會承認它是最好的接班人,所以他做出了很多超出當時歷史條件的工程,讓老百姓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在苦難伴隨下百姓怨恨急增。造成社會的極度不穩定,在這個期間裡由於他們內部李氏集團藉助外邊的力量推翻了這個新王朝。

  • 3 # 書痴世界

    首先要糾正下你的說法。隋朝強大但不富裕。為什麼呢?因為富裕是不被消耗的,可是隋朝卻被生生耗死了!隋朝典型的敗家王朝,自己把自己給賠進去。

    接著說幾個要點:

    1. 隋朝典型的外強中乾。隋朝在二代楊廣手裡過於鋪張浪費,無論經濟、軍事、政治還是建設上都打造成世界第一的感覺,可是他的國庫跟不上、國力也跟不上。比如建設王宮和龍船,既要費錢又要費力,還要高效率。壓在人民身上就是把雜役疊加,耗死底層人民。

    2. 楊廣好大喜功是致命傷。他軍事上去攻打東北的朝鮮,沒一次成功,卻每次都興師動眾,幾乎居全國之力,卻又偏偏是不易之戰(侵略人家得承認,後來李世民也這麼玩,一樣的結局)。幹西邊的突厥,還是失敗。挖運河,想法是好的可惜太超前了。不超前嘛又覺得速度慢。折騰人民激起民怨。外國使節來隋朝,熱情好客,拼命招待。歷史上也只有他,元宵節過15天算多的人,他便要破天荒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過30天,且每天都把國都搞成不夜城。弄得錢很好來一樣。

    3. 地方軍閥勢力太厲害。中國有個閥門政治遺患千年。後來推翻隋朝的都是地方隊伍。李世民他爹就是李閥,割據一方的諸侯啊。財政軍都是獨立的,還是前朝的豪族。這種格局直到後世朱元璋這老賊玩權術,搞中央集權才算把中國閥門政治結束掉。經管民國時也有軍閥,但與此前的古代軍閥已完全不同。

    4. 短暫的統一後沒有能休養生息,反而還鋪張浪費,拖垮了所有領域。隋朝剛建立起來的時候,楊堅和獨孤皇后過的是苦逼日子,窮酸的沒有個帝王樣子。可謂史上最貧窮帝王夫妻檔,可惜正是如此。物極必反,教育結果也一樣。兩個兒子都叛逆,只不過太子楊勇直接吐露心聲,楊廣卻韜光養晦,隱瞞自己的第二重人格。取得帝位後暴露本性。

    歸根到底,隋朝滅亡是不懂的算賬。第一代過的過於寒酸,第二代過的過於繁華。其實在國外,知道隋朝的比唐朝的多。因為萬邦來朝是在隋。可惜太短命了。後期李世民吸取了歷史教訓,雖然也想窮兵黷武一番,但也在東北和西邊吃敗仗,靠著李勣勉強維持帝國軍事的強大。但對內確實是了不起的治理,民生工程做得好。可惜還是到了玄宗後期重蹈覆轍。一到享受就忘乎所以。

  • 4 # 老泰迪講歷史

    1.濫用人力

    在他在位期間大修長城、大運河和東都洛陽城,隋煬帝對內大興土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對外三徵高句麗,同時對國內百姓橫徵暴斂,導致了北方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2.地主造反

    隋朝末年地主武裝紛紛起兵造反,尤其是以李唐政權為根據的關中地區最多,前後歷經14年的反抗,對隋王朝形成了極大的打擊

    3.不愛民

    有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地方大旱,隋煬帝竟隨著群眾一起逃荒,要知道當時的國庫十分充足,也可以說他較為節省,但是不愛民也確實是的。

    有糧但不愛民、不放糧,民眾為生存不得不跟隨野心家們謀反。

    4.大興科舉制

    還有種說法是科舉制影響了世家大族的權勢,可能這也是一種原因,但本人看來這個原因不大,因為當時有勢力的人接受的教育比普通百姓接受的教育要高,世家大族考上的機率更高,何來的影響?

  • 5 # 鼓樓自媒體聯盟亞高原

    不遵守老莊之道,無為而治。

    不遵守孔孟之道,無德而治。

    不遵守秦皇之道,自大獨裁!

    秦二世與隋二世,二世而亡。

  • 6 # 赤腳河邊走

    北周外戚楊堅擅權奪位後,國號隋,即隨文帝。隋文帝楊堅即位後,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厲行節儉政治,使民眾在較輕的剝削下得以發展生產。可以說隋朝的國力日漸強大,到了隋煬帝繼位開始慢慢走向落敗,當時的主要棘手問題表現為:

    一、外部威脅。隋煬帝先挑起了矛盾也就是征討高句麗,還吃了敗仗,同時蒙古高原上還有突厥問題。

    二、民心動搖。開鑿運河,外加南巡,於是民夫徭役壓力陡增,加上災年頻仍,瓦崗軍等起義紛紛露頭。

    三、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北周的關隴舊貴族,隋文帝篡周而立,是一次士族集團內部的權力轉移,舊有秩序出現洗牌,部分失勢,或者想攫取更大利益的地主階級當然就可在國家虛弱之際,趁火打劫,這就包含最後奪取天下的唐國公李淵,李世民集團,也包含謀殺了隋煬帝的宇文化及,等等。開科取士制度,與士族門閥的矛盾,不過這一矛盾,終唐一朝,都不算徹底完成。所以這一點並不是主因。

    隋朝和秦朝一起快速滅亡最主要原因還是徹底廢除分封制。一旦起兵戈,沒有真正的勤王之兵。正所謂,兄弟掩牆御辱於外,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啊。

  • 7 # WILLSON39

    隋朝經過隋煬帝楊堅二十多年間,勵精圖治,在政治上實行的“三省六部制”和“州縣二級制”、以及減輕犯罪處罰等的改革,經濟上的均田制、降低賦稅、開闢交通、發展商貿、統一度量等改革,除了早期抵禦突厥的侵犯和後期統一南方,其它時間都予以民眾休養生息,因此,民眾負擔減輕,生產得以快速發展,人口也由462多萬戶增加到800多萬戶,國家所儲備的糧食、布匹等也足夠幾十年的消耗,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楊堅也被突厥人奉為“聖人可汗”。所以,隋朝確實是強大而富庶的。

    但是,楊廣繼位(35歲)以後,遷都洛陽,開鑿京杭大運河,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短短十四年便葬送了壯麗江山。

    究其原因,主要應該是:

    一、民眾負擔加重,失去民心。正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隋煬帝雖有雄心大志,然而急劇的建設和征討使得民眾犧牲過大,民不聊生,因而導致民眾的反抗。

    二、政治經濟改革導致舊勢力的反撲。由於用人制度上由過去的官僚推舉改變成了科舉考試取仕,同時大量精簡了官僚階層,再加上經濟上的均田制,使得原有的利益集團散失利益,並藉助農民起義的力量形成了強大的反抗。

  • 8 # 農民工兄弟劉和欣

    拍腦袋決策的封建朝廷,當他不再喜歡徵求臣下有益的建議、凡事自行做主,政策失誤在所難免,日積月累、滅亡的準備工作已就此開始!

  • 9 # Crazy歷史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公認的亂世。不過,正應了那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至理名言。南北朝終於被楊堅建立的隋朝終結。從而完成了一統的大業。

    楊堅是一個非常開明的皇帝,他勵精圖治,開創了隋朝初期的盛世局面。在他的治理下,隋朝的國力蒸蒸日上。可以說,楊堅留給楊廣一個非常好的開局。即使楊廣什麼都不做,那麼隋朝至少在楊廣統治期間,不會出現太大的麻煩。

    然而,楊廣卻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皇帝。最終,他父親給他創造的一片大好形式,被其短短十來年就揮霍殆盡,最終自取滅亡。

    好大喜功

    楊廣的好大喜功,早已眾所周知。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就是楊廣窮奢極欲的明證。

    數十萬民工耗費十多年,花費難以計數的銀兩開創的運河,在當時並沒有多少漕運作用,而僅僅是為了供其享樂。

    內部軍閥割據

    楊堅當年能夠建立隋朝,靠的是關隴集團。而關隴集團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只為利益,沒有情誼。

    當時中華大地除了實力雄厚的關隴集團,還存在著其他多個地方實力集團。這些集團幾乎影響了整部華夏史。

    楊堅在的時候,還能對這些集團進行相對有效地制約。畢竟楊堅無論文治還是武功,在歷史上都赫赫有名。然而,楊廣和其父相比,就差了太遠。無論哪個方面都不足以和楊堅相提並論。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方勢力集團開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力量,豐滿自己的羽翼,逐漸成為足以擺脫中央的力量。

    外部高句麗的威脅

    其實,高句麗並不構成威脅,前提是楊廣不去招惹的話。然而,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楊廣需要透過高句麗的臣服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然而,楊廣卻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雖然自己從未有帶兵打仗的經驗,卻非要進行御駕親征,干擾將軍的部署。最終可想而知,三次大舉征伐高句麗,耗材耗力,結果卻被殺了數十萬大軍。

    就這樣,本來一片形勢大好的隋朝,就被隋煬帝楊廣作沒了。

  • 10 # 曹城少年

    強大而富裕的隋朝的滅亡表面上是隋煬帝楊廣的好大喜功,胡作非為。強隋二世而亡,跟強秦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是胡亥是比不了楊廣的,楊廣還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帝王。

    我們看看楊廣在世的時候,乾的幾件大事,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和修建大運河每一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尤其是修建京杭大運河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李唐一朝更是受益匪淺,江南魚米之鄉到洛陽京都的船舶晝夜不絕。只不過需要五十年或者更久來解決的事情,被楊廣壓縮到十年來解決。可謂罪過大亦。

    更為嚴重的是統治者不能調解與士族門閥及民間百姓的矛盾。

    皇族與士族門閥的矛盾。

    隋朝是延續北周的統治,而北周是關隴士族所掌控的。無論誰是皇帝,做出任何一個決定,這些大家族都能左右。這是對皇權的威脅,讓楊廣很不爽。楊廣繼位之後,他除了貫徹父親楊堅的高壓打壓排擠或者屠殺政策,另外做了兩個措施,第一轉移權力中心,遷都洛陽,擺脫關隴士族的羈絆。第二創立科舉制度,這是一個偉大創舉。從全國範圍內選擇治國人才,進一步弱化士族們對皇權的控制。這些舉措讓那些關隴士族更為惶恐,而進一步加深了皇權和士族門閥之間的矛盾,以致天下大亂楊過無所依,關隴士族轉身支援李家。可見,籠絡士族這方面,比楊廣要強。

    皇族與民間百姓的矛盾。

    隋朝滅掉南陳之後,可謂是天下一統了,按說至少你要休養生息幾十年,或者讓北齊或南陳的民眾都以隋為驕傲的時候再進行下一步的雄心壯志。在天下民心未歸一的時候,從江淮到嶺南地區,許多南朝的豪強地主,依然是反隋的,隋朝一次次的平叛之後,不得不改變策略,鎮壓和妥協結合。這是極不穩定的因素,天下有變,就會第一時間揭竿而起。隋徵吐谷渾後,國家牲畜馬牛驢死者十有八九,後徵高句麗,破家者十家有九。

    一個統治者失去了地主階層的支援,又失去了天下民心,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 11 # 嘔啞嘲喳難為聽

    最大的敵人就是內鬥,皇帝傾全國之力開疆拓土卻因失敗而被說成窮兵黷武濫用民力,而失敗的原因卻是內部爭權奪利,貴族領著一群寧願內鬥而死也不願上前線為國殺敵的民眾在後院起火,為什麼中國人總是把各種罪過歸罪於皇帝?皇帝是人民的公敵嗎?中華民族從開始的只有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變成今天960多萬陸地面積的廣袤國土面積不是靠具有開拓精神的帝王獲得的嗎!

  • 12 # 林221456293

    每個朝代發展到頂盛時期,都會滅亡的。發展越快窮人越多,發展越慢窮人越少,發展越饅,國家越窮,窮時國家想起人民,靠人民來支承江山。發展越快,國家越富有,忘缺人民,得意忘形,麻木不仁,統治者變成為極少數人謀利益的工具,大興土木,官商勾結,欺民霸弱。最終導致民不聊生,酒肉腐門朽,路有凍死骨,不換江山還怪呢

  • 13 # 新的港灣67955909

    一個王朝要生存長久,首先規範好皇帝的兩個行為,第一是勤政廉政親民,以身作則。第二是愛惜民力民財,不要輕易動用武力和消耗過於沉重的巨大工程。

  • 14 # 中華兒女豪情壯志

    想要“長久”,就看“對待人民的態度”。封建王朝,無一例外的視百姓為草民,是百姓的稅賦養活官吏,,官吏反而壓榨欺壓百姓,無論怎樣強大,都是曇花一現,長久不了。

  • 15 # 桃花石喀喇

    隋朝按照歷史歸類可以視為華夏第二帝國(元魏 北周 隋 唐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宋)的第三個朝代,隋朝承襲元魏和北周的遺產,關隴貴族為統治基柱。攻滅北齊和南陳後如何將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納入政權體系中成了難題。楊堅在位時期主要還是依靠關隴貴族來制衡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但楊氏皇族出身在關隴貴族中並非一家獨大,只是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中的大將軍。

    楊廣繼位後開始脫離關隴貴族,提高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的地位,楊廣的蕭皇后出自江南士族蘭陵蕭氏,梁武帝蕭衍後代,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楊廣任用出身於山東、江南的大族做官,來制衡關隴貴族。但山東、江南大族在家學方面實力超群,可是由於錯誤支援北齊而勢力大損,而關隴貴族方興未艾,效果可想而知只。

    之後楊廣離開長安,遷都洛陽。引發關隴貴族的不滿,作為關隴貴族的大本營,勢力盤根錯節,一旦遷都必將進行官場的大洗牌。

    最後隋煬帝完善科舉制,培養寒門勢力,遏制關隴貴族,但又得罪了山東士族。所以在三徵高句麗時,先是關隴貴族支援楊素的兒子楊玄感起兵叛亂;山東人王薄因兵役繁重,與同郡孟讓以長白山為據點發動農民起義,自稱"知世郎" ,作《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農民參加起義軍得到了山東士族的暗中支援。江南士族也推出了自己的代言人杜伏威、輔公祏兩人在齊郡(今屬山東)舉兵叛亂,隨後南下江南。佔領高郵,切斷江都(今江蘇揚州)與北方的聯絡。杜伏威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至此關隴貴族、關東士族和江南士族全都拋棄了楊廣。

    義寧二年(618年)四月,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擁立隋煬帝侄子楊浩為帝。不久宇文化及又殺楊浩自行稱帝,國號許。

    六月,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李淵正式稱帝,國號唐,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

    洛陽都城留守"七貴"在得知隋煬帝死訊後於六月擁立隋煬帝次孫越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即隋末帝,次年(619年)五月,王世充廢黜楊侗,兩個月後弒之,隋朝亡。

  • 16 # 秘史傳奇

    隋朝的強大富裕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隋朝強大富裕是針對國家來說的,普通老百姓其實過的更加艱難,失去民心最終導致隋朝在短時間滅亡。

    為什麼說隋朝的滅亡是強大富裕造成的呢?

    1、對外戰爭——三徵高句麗

    當時的高句麗不臣服隋朝並派兵襲擾隋朝邊境擄掠隋朝邊民財務,隋煬帝開始了三次御駕親征高句麗。三次大規模的征戰,動用軍隊和後勤保障人員幾百萬,傷亡數十萬人,最終以失敗告終。

    試問有幾個朝代一場戰爭可以徵召幾百萬人為其服務,可見隋朝軍事是多麼的強大,但是也是這場戰爭導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生活的民不聊生各地不斷爆發起義。

    2、 修建大運河

    由於當時政治上隋朝的統治中心在北方,南方以前是由陳朝統治,後來隋滅陳,修建大運河可以加強對南方的統治。軍事上由於隋煬帝要對外開戰,而北方的糧食不足以滿足需要,開通大運河後可以將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滿足戰爭需要。出於以上原因隋煬帝徵發民工幾百萬(死亡過半),利用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貫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餘杭(杭州)的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大運河。

    修建大運河這是多麼浩大的工程我覺得隋朝如果不夠強大富有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正是由於修建大運河,在短時間內動用大量勞動力,老百姓負擔沉重,激化了矛盾,使當時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透過隋朝修建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可見隋朝不是一般的強大富裕,但這種富有是透過剝削當時的老百姓取得的,使當時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最終失去了民心,導致了隋朝快速的滅亡。

  • 17 # 我是隔壁小王

    隋朝是隋文帝楊堅創立的,是當時世界上最鼎盛的國家之一。至於為什麼會二世而亡,我個人認為第二代隋皇楊廣是最大責任人。

    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把隋朝帶向滅亡的始作俑者,儘管現在的很多網友都在說楊廣是被抹黑的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甚至還出現了“千古一帝”的說法。但是隋朝從一個剛剛誕生不久的強盛的年輕王朝,到楊廣繼位後十四年時間就分崩離析隨後走向滅亡,單單這一點就讓楊廣和“明君”“千古一帝”這類稱號無緣。如果要強加這些稱號,那後世的宋元明清那些守成之君該怎麼稱呼?至少他們守住家業不至於家國敗。至於楊廣是怎麼一步步敗亡隋朝的,我個人認為有一下幾點。

    第一就是興建東都洛陽,我個人覺得興建東都洛陽是楊廣想把政治中心遷離關中,擺脫關隴門閥的舉動,但是隋文帝楊堅任上剛剛興建仁壽宮和大興城,這些國家級大工程才完工沒幾年就又要耗費大量的國立興建洛陽就顯得很不合時宜了,雄才大略和好大喜功對皇帝而言看結果就知道了,楊廣不合時宜的浪費國力就是好大喜功的體現。楊廣作為皇帝完全可以利用科舉制度可以慢慢的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用時間來消磨關隴氏族的影響力,只要保持中央穩定,根本不需要害怕這些世家大族,可是楊廣急功近利,一繼位就用了最激進的辦法,直接和關隴氏族處在對立面,如果只是興建東都影響不了隋朝中央,但是後面還有好幾個政策加起來就導致隋朝崩潰。

    第二點就是開通大運河,這一點做好了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溝通南北,減少國家消耗使國家繁榮,但是這項舉措工程之大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國家級工程,但錯就錯在不能建洛陽又通大運河,官員為了討好楊廣壓迫民夫趕工期,以至於民夫死傷大半,這也是隋末引發農民大起義浪潮的導火索之一,這樣一來就更加透支了隋朝的國力。

    第三點就是三徵高句麗,營建洛陽和開通大運河是引發民怨,那麼征討高句麗就是戰禍了,楊廣從大業八年到大業十年之間三徵高句麗,第一次徵高句麗時候集結百萬大軍,動用了高達200多萬的民夫,結果三次征討均告失敗,軍隊民夫死傷無數,隋朝軍人的首級更是被高句麗築成“京觀”,後來的李世民就是以“華夏子弟報仇”的口號征討高句麗。

    隋王朝自從楊廣登基之後,營建東都、開通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可以說是沒有一刻消停過,再強大的王朝也經不起這麼無休止的折騰,隨後楊廣到了江都之後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感覺,不理政事沉迷享樂,最終楊廣被手下宇文化及帶領驍果軍兵變殺死。

    結語:楊廣從一開始繼位立年號“大業”就可以看出他心裡也是想有一番作為的,加置“進士科”擴大科舉打擊關隴氏族,和開通大運河加強南北溝通,使商業貿易更加繁榮種種舉措都是相當可行的,錯就錯在太過於急功近利,總想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想做完幾代人的事,反而越做越糟,後期意志消沉縱情聲色麻痺自己。總而言之好心辦壞事,做了錯事就要揹負做錯事的歷史責任。

  • 18 # 依稀說史

    581年楊建取代北周,建立強隋帝國。楊堅也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之後,開始著手統一中國。589年,隋煬帝派晉王楊廣率領五十萬大軍,一舉滅掉南陳統一了天下,結束了長達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建立之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個領域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方面,採取各種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一方面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另一方面提高了行政的科學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建立政事堂制度,確立完善行政體系。選官制度上,實行分科考試,建立科舉制度。透過科舉制度選拔官員,擴大了統治基礎,有效地抑制了門閥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地方上改三級行政制度為兩級行政制度,確定州縣制,後改為郡縣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了,加強了中央集權。為了加強對南方的控制,溝通南北交流,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改善水路交通狀況。完善法律制度,頒佈具有開創意義的《開皇律》,成為以後各代的法律樣本。此外還確立了相應的監察、考核制度等。

    軍事上面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建立府衛制度,加強了中央對軍隊的控制,提高了軍隊戰鬥力。隋朝在全國劃定了若干軍事區,設立總管負責一塊軍事區域。以長安為中心分為東西南北四大軍區。軍事區域逐漸演變為後來的“道”。

    經濟方面,繼續推行和完善均田制。實行“大索貌閱法”以整頓戶口,按時清查戶口,檢查隱匿人口,使得人口大大增加。推行租庸調製,增加政府收入,完善賦稅制度。隋朝重新統一度量衡,重新改革幣制。隋朝還在全國各地設立許多糧倉,比較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隋朝還鼓勵工商業發展,促進經濟繁榮。

    隋朝快速出現了鼎盛局面,人口大量增加,經濟實力大幅增加,糧食產量大增,武功揚名於海內外。隋朝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如此強大的隋朝卻僅僅維持了兩代,前後延續了三十七年。為什麼如此強盛的隋朝會在短時間內快速滅亡呢?

    如果喜歡研究歷史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實現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壽命都不是特別長。秦朝完成統一之後僅僅維持了十四年,西晉統一全國之後僅僅維持了三十六年,隋朝統一全國之後僅僅維持了二十九年,元朝統一全國之後維持的時間最長,也就是八十九年。為什麼完成大統一的王朝的壽命都不是特別長呢?這就和統治慣性以及分裂慣性有一定關係。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朝的統治慣性還停留在秦國時期,不少政策並沒有相應改變,以至於不少政策失去了有效性。六國被滅之後,六國遺民對秦朝並不認同,所以才會出現了六國遺民群起滅秦的現象。隋朝建立的時間是581年,北周滅亡的時間是581年,北齊滅亡的時間是577年,南陳滅亡的時間589年。這些政權滅亡的時間都不是特別長,不少遺民依然對本國政權充滿感情。相當一部分遺民,對隋朝的認同感並不強烈。隋朝皇帝力圖採用各種方式統一全國思想,但是一方面統治者本身的地方政權思維慣性,加上時間太短,所以效果並不明顯。最終率先爆發農民起義的是原北齊故地,直接滅亡隋朝的則北周國姓宇文氏。

    隋朝滅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關隴集團內部的權力調整問題。隋文帝能夠代周自立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到了關隴集團的支援。隋朝末年統治者無法維護關隴集團的利益,關隴集團便拋棄了楊氏選擇李氏。隋朝農民戰爭中,有不少關隴貴族成員,比如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楊玄感叛亂、李淵起兵、宇文化及叛亂。隋朝的統治基礎是關隴集團,關隴集團集體倒戈則導致隋朝的統治基礎奔潰。隋末割據勢力中,最強大的兩支李密和李淵全部出自於關隴集團,對隋朝打擊最大的是李淵和李密兩支軍隊,直接滅亡隋朝的勢力則是宇文化及和李淵。如果關隴集團繼續支援隋朝的話,隋朝的壽命可能延續更長時間,說不定可以度過最危險的時機,轉危為安。但是最終給了隋朝致命一擊的卻也是昔日的盟友—關隴貴族。

    隋文帝和隋煬帝兩個人的能力絕對沒得說。如果隋煬帝不是亡國之君的話,他的不少功績甚至可以和秦始皇媲美。隋煬帝的科舉制度、大運河影響了後世一千多年曆史。但是這兩位皇帝也都有一定不足之處。隋文帝統治晚期好猜忌苛察、聽信讒言、濫殺大臣,比如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被殺。此外,隋文帝晚年還刻意破壞法制等。隋煬帝的能力不弱於秦始皇,他的暴政比起秦始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隋煬帝登基之後,一方面是開創了許多有建設性制度或者工程,比如大運河、科舉、營建東都洛陽等;另一方面老百姓的負擔便開始沉重起來。隋煬帝的施政理念可以總結為兩個字:急切。由於隋煬帝急切的施政理念導致營建東都和開鑿大運河都成了老百姓身上沉重的負擔。大運河沿岸經過之處,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當地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遭受到極大破壞。隋煬帝所任命的運河開鑿負責人也趁機中飽私囊,趁機害民、虐民,比如甚至出現主管運河官員吃人心的現象。隋煬帝為了遠征高麗,又征伐大量民夫。不少民夫打造戰船的時候,甚至下半身都已經生蛆,大量民夫死於非命。隋煬帝登基之後,老百姓的負擔非常重,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老百姓無法生活,只能鋌而走險走上反抗道路。

    導致隋末農民起義爆發的直接原因則是遠征高麗。隋煬帝登基之後,好大喜歡不斷征伐周邊政權。隋煬帝派軍隊攻滅吐谷渾;又派軍隊討占城,軍隊損失近半,白白消耗了國力;征討契丹,大宴突厥;隋煬帝耗資巨大地征討流求。隋煬帝所有對外征伐中,最消耗國力和民力的當屬三徵高麗。隋煬帝第一次征伐高麗時,徵調士兵達到了一百多萬,另外徵調了兩百萬民夫負責後勤。負責造船的民工整天泡在水中,導致面板潰爛,下身生蛆,死傷慘重。結果第一次徵高麗遭到了慘敗,三十多萬將士只回來兩千七百多人,其他損耗更是不可計數。613年,隋煬帝又進行第二次征伐,再一次進攻高麗。614年,隋煬帝又進行了第三次征伐高麗。三次征伐高麗,使得隋朝國力幾乎消耗殆盡,隋朝也因為征伐高麗導致楊玄感起兵和農民起義。農民起義爆發地也正是征伐高麗的後方基地:山東半島一帶。由於征伐高麗,隋朝動用了幾萬百萬人力,消耗巨大財力,造成老百姓大面積死亡,土地大量荒蕪,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破壞,人民生活難以為繼,只能鋌而走險舉兵反抗。這場農民起義也最終推翻了隋朝。

    有的學者把中國的封建王朝分成了三個帝國時期。秦漢開創了華夏第一帝國,第一帝國一直延續到了南陳時期。隋唐則開創了華夏第二帝國,一直延續到宋朝。隋朝則正好處於第一和第二帝國的交匯處,隋朝親手滅掉了華夏第一帝國,建立了第二帝國。隋朝本身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王朝,當然這樣的一個王朝,也承繼了第一帝國的一些矛盾,第二帝國尚且不穩定。隋朝的歷史任務非常繁重,一旦處理不好這些矛盾極有可能導致政權崩潰。隋朝統治者最終沒有完成這個過渡,因而在交匯時期走向了崩潰。

    隋朝雖然短命而亡,卻為唐朝的繁榮昌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唐朝建立後一二十年還在吃隋朝糧倉裡的糧食。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大運河等影響了中國一千多年,對後世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 19 # 艾莉絲的美好人生指南

    強大而富裕的秦朝,也是二世而亡!

    其實,很多朝代,都是在第二三代時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李唐三兄弟相殺,趙宋燭光斧影,朱明靖難之役。沒有太多道理,既是意外,也是天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始終認為錢不重要,從來都不計較多與少,是我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