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文讀史

    曹操最著名的謀士郭嘉稱:“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魏國名臣程昱也說:“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三國志》作者陳壽雲: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為世慮臣”。當時人常稱譽武將“為萬人之敵”,謀臣為“萬人之英”。這裡“萬人”乃多的概數,武將言其武勇膽識、武藝超群;謀臣則言其立國安邦,文武謀畧在眾人之上。曹魏謀臣劉曄更說:“關羽、張飛勇冠三軍”。孫吳名臣周瑜稱關羽“皆熊虎之將”。呂蒙數稱:“關羽實熊虎也”;“關羽素勇猛,既難為敵”;“關羽驍雄”。陸遜稱關羽為“當世雄傑”;關羽有“驍氣”。這裡所謂“熊虎”,虎為百獸之王,熊乃獸中之兇猛者,以此喻關羽乃武將中之佼佼者。所謂“雄傑”、“驍雄”、“驍氣”,都是指關羽具有名將的英氣、驍勇和風度。

    總之,上述諸人對關羽的各種稱道,表明在關羽身上體現了名將所應該具有的驍勇非凡、武藝絕倫、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和素質。 

     關羽的名將風采,集中表現在他同袁紹大將顏良的一次戰鬥中。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北方兩大軍事集團袁紹與曹操在逐鹿中原時,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袁紹遣大將顏良攻曹操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今河南滑縣東)。曹操派張遼、關羽為先鋒,阻擊顏良軍。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關羽“望見(顏)良麾蓋(指大將征戰所乘戎車,設幛麾張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袁)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之圍”。陳壽這段有聲有色的記載,將袁曹兩軍主將對陣時,關羽所表現的雄傑、虎威、驍勇的名將風采形象,活靈活現在讀者面前。關羽“剌良”,顯然是用長戟或長矛,斬其首是用大刀。長戟、長矛、大刀乃是當時武將和兵士常用的武器。張飛也用長矛殺敵。曹操驍將典韋臨戰,“但持長矛撩戟”,或“好持大雙戟與長刀”。公孫瓚戰鬥,“自持兩刃矛”殺敵。三國稍後,前趙時隴上勇士陳安每戰“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近交則刀矛俱發,遠則左右馳射而走”。後趙將領冉閔“攻戰無前”,臨戰“乘赤馬朱龍,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 

     關羽在萬眾敵軍之中,斬上將之頭,如此英姿瀟灑,從容不迫,以致在後世武將中傳為佳話,多以關羽為榜樣。如東晉劉遐“忠勇果毅”,“值天下大亂,遐為塢主,每擊賊,率壯士臨堅推鋒,冀方比之張飛、關羽”。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威名甚重”,其部屬參軍薛彤、高進之二人,“勇力過人”,“身經百戰”,“時以比關羽、張飛”。劉宋孝建元年(454年)正月,豫州剌史魯爽反叛,名將薛安都奉命徵爽。臨戰,安都“躍馬大呼,直往剌之,應手倒……爽世梟猛,鹹雲萬人敵,安都單獨直入斬之而返,時人云關羽斬顏良不是過也。”南朝陳太建五年(573年),陳明徹率大軍北伐,攻北齊秦郡(今江蘇六合縣)。北齊派大將尉破胡率大軍10萬增援,其前鋒兵精,“有西域胡,妙於弓矢,弦無虛發,眾軍憚之”。明徹謂名將蕭摩柯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顏良矣”。摩柯飲酒畢,騎馬衝齊軍,西域胡“挺身出陳前十餘步,彀弓未發,摩柯遙擲 銑,正中其額,應手而僕。又斬齊軍前鋒大力十餘人,齊軍退走”。北魏楊大眼、崔延伯“為諸將之冠”,號稱“國之名將”。大眼身為將帥,常身先士卒,“衝突堅陳,出入不疑,當其鋒者,莫不摧拉”。“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魏晉南北朝時期,類似上述將領共有13人。他們戰鬥意氣風發,勇猛異常,武藝過人,時人以名將關羽相類,表明關羽戰鬥作風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後世武將對關羽的崇拜。 

     關羽並非只有一般名將英勇戰鬥的作風,以及武藝超群的素質,而且具有指揮大型戰役的能力。此點,試以關羽的北伐為例證。關羽在全面負責荊州軍政事宜後,為了待機北伐,經過周密考慮,作了三方面的準備工作。第一、為了防備吳國進攻,大築江陵城,將其建成內外套城,形成堅固的兩道防線。第二、除積聚糧食軍用物資外,大造舟船,操練水軍,以便北伐時利用漢水步、騎、水軍聯合作戰,以加強戰鬥威力。第三、聯合魏境反曹勢力,作為內應,以便北伐時擴大聲勢。如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對許昌少府耿紀起兵的援助;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與南陽守將侯音起兵的聯合,皆屬此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關羽臨北伐前,除增兵加強公安、江陵的防備外,又在公安、江陵附近沿江置“屯候”,以便隨時偵察吳軍功向。實際上,對吳國形成沿江屯候、公安、江陵內外套城四道防線。而且江陵距樊城前線只有180公晨,當時輕騎一日一夜行300裡,只需一天多就能趕回。在關羽看來,對吳國的防範,可說是萬無一失了。  關於北伐戰略戰術佈署,可以分為五點:第一、這次北伐的戰略目標,乃是奪取曹魏在荊州北部的兩個據點襄陽、樊城,以便作為將來北上宛、洛的基地;第三、襄陽在漢水與淯水合流處的北面,樊城在襄陽沿漢水上溯的9公里處,兩城皆依傍漢水,故決定秋季雨水季節北伐,可以充分利用漢水發揮水師的優勢;第三、集中優勢兵力圍殲襄、樊守軍,尤其是曹仁在樊城的主力守軍;第四、致函漢水上游的劉封、孟達,請其派兵從西北面支援,使樊城兩面受敵;第五、派小股遊軍北進,威?#123;許昌,以動搖襄、樊守軍。  

    戰爭開始後,關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親率大軍圍曹仁於樊城。曹操先派汝南太守滿寵援助曹仁,又遣于禁等七軍助仁。八月,暴雨,漢水平地漲數丈,於樊七軍和曹仁別部龐德軍被水淹沒,于禁、龐德避水登高堤上。關羽利用強大“舟兵”,乘大船攻擊,四面放箭,戰鬥異常激烈,從早晨戰至日中,于禁勢窮投降,龐德被俘殺,共俘曹軍3萬餘人。關羽消滅了于禁援軍後,圍禁城數重,內外斷絕,樊城糧食將盡,危在旦夕。又遣別將圍曹仁別帥呂常於襄陽,以阻止其援救樊城,並迫使曹魏荊州剌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  

    關羽先派遊軍北上潁川郡郟縣(今河南郟縣)地區活動,此地離曹魏都城許昌(今河南許昌市東)約75公里,當時輕騎兵一日便能到達。於是,北方震動。十月,弘農郡陸渾縣(今河南嵩縣北,離洛陽約60公里)民孫狼以吏民反役“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盜,自許昌以南,往往遙應羽,羽威震華夏”。曹操“以漢帝在許,近賊”,“議徙許都以避其銳”。經蔣濟等勸止。曹操急派徐晃督大軍助仁,以解樊圍。又派趙儼以議郎參曹仁軍事。關羽派別軍屯樊城之北五里的偃城,以阻擊徐晃援軍。徐晃因“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離偃城西北十里的陽陵陂屯營,猶豫不進。曹操又派將軍徐商、呂建等助晃。此時,曹魏群情洶洶,皆以為曹操如不親征,曹仁、徐晃等必敗。曹操自洛陽南下,欲親征關羽,駐軍摩陂(在郟縣東南)。此處距許昌45公里。曹操駐此,實際上一則為鎮懾北方,捍衛都城安全;再則遙控襄、樊前線戰事。曹操駐軍摩陂後,又接連遣殷署、朱蓋等十二軍詣晃助陣。仍恐徐晃等軍為關羽所破,又密令駐守在居巢(今安徽銅城縣南)防吳的張遼軍,以及袞州剌史裴潛、豫州剌史呂貢等率軍趕救曹仁。當各路援軍陸續前至,在樊城北雙方一場大戰後,軍事形勢逐漸向對關羽軍不利方向發展。關羽當機立斷,決定有計劃地主動撤退。先從偃城退至樊城北面的圍頭、四冢屯營,然後又利用漢水舟師撤樊城圍,退至襄陽。正當此時,江陵、公安失守。  在五個月北伐戰爭中,關羽按照預定謀略,利用漢水以步、騎、水師聯合作戰,重點圍困襄、樊,阻擊援軍,並派遊軍北上,聯合反曹勢力,從而使北伐軍一直處於主動地位。曹操先後派滿寵、于禁、徐晃、趙儼、徐商、呂建、殷署、朱蓋、張遼、裴潛、呂貢等共11人(將領7人,參軍1人、剌史2人、太守1人),其中除張遼、裴潛、呂貢等軍因關羽撤圍未到樊城外,其餘8人都參加了樊城戰役。于禁七軍被關羽所俘3萬餘人,加上死亡逃散的,當不下4萬人,每軍在5千人以上。徐晃同夏侯淵以重兵守漢中,夏侯淵戰死後,徐晃率重兵屯宛,當不下萬人。殷署、朱蓋等12軍,殷署一軍為5千人,其餘11軍仍以每軍5千人計,徐晃、殷署、朱蓋等軍共約7萬人。曹仁、呂常所領樊城、襄陽守軍,當不下1萬人。曹魏方面,最後階段守軍和援軍,總共大約有8萬餘人。關羽荊州軍大約總數5萬人,除留守後方外,北伐主力軍約有4萬餘人。以此前後對抗曹軍12萬,中期以後對抗曹軍8萬餘人。在戰鬥中,俘降其將領1人,剌史、太守各1人,俘殺其將領1人,消滅曹軍主力近4萬人。而關羽荊州軍無論進攻或撤退,都按預定謀略進行,井然有序,無重大傷亡。應該說,其戰績是顯著的。  就北伐整體戰局而論,這不是一次尋常的戰役,因為曹操親至摩陂坐鎮指揮,調兵遣將,同關羽交鋒的將領如曹仁、于禁、龐德、徐晃等都是其手下第一流名將。而且關羽又是在劉封、孟達等援軍不到,以寡不敵眾,孤軍奮戰的形勢下指揮的這場戰役。儘管為此,關羽面對強敵,無所畏懼,既按預先謀略,併發揮其隨機應變的指揮能力。在北伐戰爭發展的三個階段:消滅主力援軍時,充分運用水軍的優勢;圍城阻援時派出遊軍北擾,並利用北方反曹勢力;在戰局趨向不利時,又主動撤退,因而關羽始終把握著戰爭的主動權,從而取得了一定的戰績。所有這些表明,關羽不但具有真刀真槍實戰的非凡本領,而且是一位具有指揮大型戰爭能力的名將。

     

  • 2 # 怯怯史語

    關羽,祖籍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市南),字雲長,本字長生。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之時,關羽在郡(今河北深縣)認識了劉備、張飛,當時劉、張二人也在召集民眾起兵,因此關羽就投靠了劉備。

    他們三人志同道合,情同手足,關羽跟著劉備在戰場上所殺,不畏艱險,屢建奇功。之後,劉備由於作戰有功而被封為平原相,關羽和張飛二人也做了別部司馬。198年,劉備投奔了曹操。曹操封劉備為左將軍,封關羽為中郎將(職位僅低於將軍),足見曹操非常賞識劉備等人。

    可曹操天性好猜忌,對劉備直懷有戒心,因此劉備一直想另找出路。199年,劉備突襲並殺死了曹操的部將徐州刺史車胄,命關羽代他做下邳太守,他自己則駐守小沛,在此招兵買馬,勢力大增,與朝中的反曹勢力遙相呼應。

    200年正月,車騎將車董承、王服等人設計暗殺曹操,計策敗露,董承,王服等人被斬,滅三族,可參加此次暗殺的劉備卻僥倖逃脫。隨後曹操親率大軍討伐劉備,匆忙迎戰的劉備輸給了曹操,劉軍潰散而逃。之後曹操佔領了下邳,擒住了關羽。

    曹操十分賞識關羽的品行,敬佩他是個驍勇善戰的將士,因此封他為偏將軍,並以豐厚的俸祿來籠絡他。

    劉備逃跑後投靠了袁紹,其後袁紹命將領顏良攻佔白馬,曹操命以張遼和關羽為首的前鋒軍抗擊顏良。關羽面對強敵從容不迫,奮力斬殺了顏良,解除了白馬之困,立下大功,曹操奏請皇帝封他為漢壽亭侯。

    曹操非常佩服關羽的驍勇之氣,可發現他總是心神不寧,於是讓與關羽交情較好的張遼前去詢問緣由。關羽感慨道:“我知道曹公待我不薄,可是劉將軍對我的恩情更重,我曾起誓與其同生共死,因此我不可能叛離他。我不會長留於此,報答完曹公的恩情後便會離開。”

    張把關羽的這些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曹操。曹操聽完後,不僅沒有憎恨關羽,反而覺得他是一個仁義、守信之人,因此對他更加尊敬。

    關羽斬殺顏良、解除白馬之圍後,曹操知道關羽即將離去,因此就賞賜給他很多東西。關羽將這些東西退還給曹操,並附上了一封辭別信,接著便趕去袁紹的營地,與劉備會合。

    曹操的手下打算追殺關羽,曹操卻說:“各為其主,不必追了。”關羽在萬將之中斬殺了顏良,還為劉備放棄了高官厚祿,並且騎馬行進千里只為追隨劉備,這些都使得人們對他更加尊重,也給百姓留下了關於他忠義兼具的傳世美談。

    關羽不僅忠心守義,更以驍勇享譽三軍。關於他的故事,眾人皆知的就是“刮骨療毒”。相傳戰亂中,他的左臂曾被箭射穿,雖然此後傷口癒合了,可是隻要碰上陰雨天,受傷處的骨骼就會刷痛不止。

    軍中醫官說因為箭頭上有毒,毒液滲入骨中,只有把左臂上的傷口切割開,將骨上的毒液刮掉才能徹底消除病痛。

    於是關羽就伸出左臂,命郎中割開傷口。當時關羽正和一些將士們對坐著吃喝,只見他的左臂上頓時鮮血直流,接血的盤子很快就盛滿了。將土們看著這一幕,膽戰心驚,都不忍再看了,可關羽卻神情自若,依舊切肉喝酒,和平日裡一樣有說有笑。因此,將士們都非常敬佩他。

    關羽忠誠守義、驍勇善戰,聲名遠播,可作為一個將領,他依然有著最致命的性格缺點剛愎自用,而且喜好自我誇耀

    赤壁一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並任命關羽為襄陽太守,兼蕩寇將軍。之後劉備佔領益州,馬超歸順蜀軍,劉備自封益州牧,命馬超擔任平西將軍。

    關羽和馬超並不相識,但當他得知劉備非常欣賞馬超時,就非常嫉恨馬超,還命人給諸葛亮送去了一封信,詢問馬超才能如何,誰人能比得了?

    諸葛亮很清楚關羽的個性,就回通道:“馬超文韜武略,驍勇剛毅,算是現在的豪傑之一,和英布、彭越差不多,可以和張翼德相提並論,可他絕對比不上美髯公您的出類拔萃。”

    關羽的鬍鬚十分瀟灑,因此諸葛亮稱他為“美髯公”。見此信,關羽大喜,還把此信傳給客人們看,大大地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樊城一戰中,關羽起初部署了正確的作戰計劃,並因水淹七軍而名震天下,可最終卻掉入陷阱,因放鬆警惕而失去了荊州,最後只得敗走麥城。但即便如此關羽的光芒依舊無人可比,他在厚利面前所表現出來的誠信,在性命攸關之時所表現出來的忠貞,始終被後人傳為美談,至今都讓人敬佩不已。

    關羽去世後,他被追諡為壯繆侯。此後,歷代君主為了穩固政權,都會大力提倡和褒揚關羽的忠義。

    宋朝時,關羽的形象更是被提升到了“近乎於神”的高度,宋徽宗曾連續追封他為“忠惠崇寧真君”、“昭烈武安王”與“義勇武安王”。

    明朝時,關羽又被追封為“協天胡國忠義帝”,明朝統治者還把關羽廟譽為“武廟”,使其成了和文廟孔廟地位一樣的廟宇。

    清代皇帝則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追封他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不但下令在北京修建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當時,關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孔廟。

    有清一代僅北京一地,就有一百多座關廟,其中許多關廟的建築規模都遠超文廟。

  • 3 # 日慕鄉關

    如果是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肯定具備過五關斬六將的能力。而正史上的關羽是否具備過五關斬六將的能力就另當別論了。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千里走單騎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主要出現於《三國演義》小說中。按照小說中的描述,關羽在離開曹操的時候,曹操忘記給關羽通關文牒,導致了沿途的關隘守將阻攔關羽。關羽被迫殺死了曹操手下的6員大將,這6員大將分別是在5個不同的地方殺的,因此也被稱為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第一個到達的地方是東嶺關,東嶺關的守將叫做孔秀,他的手下只有500多人,屬於一個普通的地方小官。關羽最初的時候對孔秀好言相勸,要求孔秀無條件放行。然而孔秀這個人非常的蠻橫,他自認為自己的武藝很高,能夠打得過關羽。不自量力的孔秀拿起長槍挑釁關羽,最終遭到了關羽的一刀秒殺。

    殺死孔秀之後,關羽又轉頭去了洛陽,洛陽的守將韓福和孟坦相互配合,孟坦引誘關羽交戰,韓福用弓箭射傷了關羽。結果關羽忍痛斬殺了孟坦和韓服,順利通過了洛陽。後來關羽又來到了虎牢關,虎牢關的守將卞喜在寺廟裡面設下埋伏,想要偷襲殺死關羽。結果關羽碰到了一個山西老鄉,在老鄉的幫助下關羽殺死了卞喜順利通過了虎牢關。

    透過虎牢關之後,關羽在滎陽遭到了太守王植的暗算,王植派遣胡班等人想要燒死關羽,胡班因為敬重關羽的為人,最終放過了關羽。王植帶兵來追殺關羽,憤怒的關羽斬殺了王植,順利透過滎陽。最後關羽在到達黃河渡口之後,又斬殺了不準關羽渡河的秦琪,完成了過五關斬六將的創舉。

    演義中的關羽很強

    從演義中的描述來看,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從來沒有和任何一個將領交手超過三個回合。除了孟坦和關羽打了三回合之外,其餘的將領都是被關羽一刀秒殺。這樣看來,小說裡面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是沒有任何壓力的。

    正史上的關羽千里走單騎

    而在正史上關羽想要過五關斬六將,就有些困難了。畢竟真正的歷史人物不是神仙,一個人能夠打兩個人,能夠打三個人,但是面對幾百上千人的時候就顯得有些無能為力了。關羽的綽號的確叫“萬人敵”,但是“萬人敵”也不是真的能夠打一萬個人,如果上百人拿著兵器一擁而上的話,恐怕關羽也難以抵擋。

    正史上的關羽在辭別曹操的時候,曹操給了關羽通行的檔案,因此關羽一路都沒有受到阻攔。而且關羽在離開曹操之後,曹操的將領曾經想要追殺關羽,曹操對將領來說:大家都是各為其主,又何必為難他呢?(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可以說正史上的關羽,是被曹操一路綠燈放走的。假如曹操不給關羽通關文牒的話,關羽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從曹操處逃走。

    有的人透過關羽斬顏良這件事分析認為,關羽具備一個人對抗千軍萬馬的能力。實際上關羽斬殺顏良的時候,曹操派遣了很多軍隊在旁邊助陣。當時兩軍是屬於混戰狀態的,顏良身邊可能只有一兩個護衛或者根本就沒有護衛,才給了關羽可乘之機。假如曹操沒有派遣軍隊跟隨關羽一起突襲顏良的話,關羽一個人恐怕早就被顏良計程車兵重重包圍殺死。

    正史上武將很少單挑

    而且在真正的三國曆史上,兩軍交戰的時候武將很少會出來單挑。假如關羽到達一個地方,主將不出來和關羽交手,只派遣士兵群毆關羽,那麼關羽的處境就會十分的危險了。關羽在第一關的時候就可能會翻車。畢竟孔秀手下有五百名士兵,關羽手下只有幾十個人。這五百個人就算是伸著脖子讓關羽砍,關羽也要砍很長時間。

    正史上關羽不可能過五關斬六將

    況且一個人的體能是有限的,關羽總有累倒的時候。因此在正史上,如果曹操不給關羽通關文牒,關羽就連一關也過不去。也就是說,正史上的關羽不具備過關斬將的能力。

  • 4 # 明辨求真

    那是小說《三國演義》臆想神話出的蓋世英雄。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關羽生平事蹟,英雄行為皆源於《三國演義》的神話杜撰。與歷史真實人物沒有多大關係,至少差距不小。可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多蓋世大英雄,唯有關羽能穿越千年而不朽?這得從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能尋找到答案:“忠義”歷來是中華政治集團所崇尚的核心價值之一。不僅在朝官家出於凝聚能臣和人心須要,熱衷標榜示範;在野的社會集團組織也同樣渴求患難與共的忠義能人。忠義和忠誠不二的優秀能臣,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謀大業,幹大事,組織隊伍始終稀缺的人力資源。關羽的裝飾美話+神化等身既順應官家政治文化、統治現實的需求,也符合民間大眾文化對傳奇蓋世英雄人物的審美服膺。這和西方歷史神話中的俠肝義膽英雄佐羅和羅賓遜一樣,既符合歷史政治的因應推崇,又契合普羅大眾生於亂世,生靈塗炭……對世出英雄猶如大旱之望雲霓,降世救民的夢幻設造。當某個歷史英雄人物剛好滿足兩邊意識形態呼應,成了,一個先美化後神話、再美化再神話、層層壘疊越堆越高,最後就成為一座屹立千年不倒的“英雄金字塔”!想推翻都難了。

  • 5 # 天地一塵LDT

    關羽關雲長的戰力在三國演義中人盡皆知。其中過五關斬六將更是千百年來人人傳頌的傳奇。

    但是演義中的關羽在歷史上確實戰力很強麼?那麼我們從三國時任蜀漢衛將軍主薄,東觀秘書郎,後任魏晉長平太守,著作郎,治書待御史等職的陳壽的《三國志》一書中細細尋找關雲長的痕跡。首先要知道作者陳壽是經歷整個三國曆史的人物尤為重要,其人是巴蜀名士譙周弟子,《三國志》一書是其從公元220年寫到公元280年的史傳紀述,有一定的真實度。

    在《三國志》中關於蜀國的記述是最少的。其中記述關羽的文墨不在少數。有吳國周瑜稱關羽為熊虎之將。呂蒙稱羽素勇猛,驍雄。陸遜稱羽,當世之雄傑也。魏國曹操評價其,事君不忘其非,天下義士也。魏臣程昱評,張飛,關羽皆萬人之敵也。蜀國諸葛亮稱羽為絕倫逸群之能臣。最後作者陳壽評羽世之虎臣,萬人之敵。以上是《三國志》中描寫關羽的幾處筆墨。

    滄海桑田朝代更迭,關羽至今已經1859歲了。關羽的威名一直在歷朝歷代中延續流傳。在元末明初關羽的山西老鄉羅貫中的著作《三國演義》傳世以來,終於在萬曆帝年間得到極大推崇,封關羽為協天國忠義大帝,關帝一稱從此廣為流傳開來。 到清朝封關羽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從此得到統治階層的尊崇。儒家尊關羽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道教尊其為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玄靈高上帝,為道教四大護法之一。佛教尊稱為伽藍菩薩,蓋天古佛。關羽關雲長的威名己經遠遠不能用他武功高強,戰力一流所能詮釋的了。上升到統治階層與百姓普羅大眾共同頂禮膜拜神仙化的關聖人了。

    在《三國演義》幾處描寫關羽的筆墨中,過五關斬六將描寫了關羽的勇,身在曹營心在漢描寫了關羽的忠,華容道義釋曹操描寫了其義,千里送嫂尋兄長描寫了關羽的信。關羽身上體現的仁義忠勇信,溫良恭儉讓。附合了封建統治階層大力推崇的儒家文化中宣揚的道德倫理,子父綱常。歷史上17個皇帝,24次為關羽加封官職。至清朝末期全國建有30萬座關帝廟,尊稱為世人極。至今在山西運城有關公學會,年年朝拜。得到世人的廣大擁戴和祭拜這是關羽關雲長最強的地方,無人能比。過五關斬六將在關二爺眼裡,些須小事不足掛齒。看官您認為呢。

  • 6 # 逛早市的小老頭

    在想當初,後漢三國有一位莽撞人。

    自從桃園結義以來,大爺姓劉名備字玄德,家住大樹樓桑。二弟姓關名羽字雲長,家住山西蒲州解梁縣。三弟姓張名飛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陽郡。後續四弟,姓趙名雲字子龍,家住鎮定府常山縣,百戰百勝,後封為常勝將軍。

    只皆因長坂坡前,一場鏖戰,趙雲單人獨馬,闖進曹營,砍倒大纛兩杆,奪槊三條。馬落陷坑,堪堪廢命。曹孟德山頭之上見一穿白小將、白盔、白甲、白旗靠、坐騎白龍馬手使亮銀槍,實乃一員勇將。心想,我若收服此將,何愁大事不成!

    心中就有愛將之意,暗中有徐庶保護趙雲,徐庶進得曹營一語未發,今日一見趙將軍馬落陷坑,堪堪廢命,口尊:“丞相,莫非有愛將之意?”曹操言道:“正是。”徐庶言道:“何不收留此將?”曹操急忙傳令:“令出山搖動,三軍聽分明,我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

    倘有一兵一將傷損趙將軍之性命,八十三萬人馬五十一員戰將,與他一人抵命。”眾將聞聽不敢前進,只有後退。那趙雲一仗懷揣幼主,二仗常勝將軍之特勇,殺了個七進七出,這才闖出重圍。

    曹操一見,這樣勇將焉能放走,在後面緊緊追趕,追至當陽橋前,張飛趕到,高叫:“四弟,不必驚慌,某家在此,料也無妨!”放過趙雲的人馬,曹操趕到不見趙雲,只見一黑臉大漢立於橋上,曹操忙問夏侯惇:“這黑臉大漢,他是何人?”夏侯言道:“他乃是張飛,一莽撞人。”

    曹操聞聽,大吃一驚,想當初關公在白馬坡斬顏良之時,曾對某家言道,他有一結拜三弟,姓張名飛字翼德,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反掌觀紋一般,今日一見,果然英勇。“撤去某家青羅傘蓋,觀一觀那莽撞人武藝如何。”

    青羅傘蓋撤下,只見張飛豹頭環眼,面如韌鐵,黑中透亮,亮中透黑,頜下扎裡扎煞一副黑鋼髯,猶如鋼針,恰似鐵線,頭戴鑌鐵盔,二龍鬥寶,朱纓飄灑,上嵌八寶,雲羅傘蓋花冠於長,身披鎖字大葉連環甲,內襯皂羅袍,足蹬虎頭戰靴,胯下馬,萬里煙雲獸,手使丈八蛇矛。

    站在橋頭之上,咬牙切齒,捶胸憤恨,大罵:“曹操聽真,呆,今有你家張三爺在此,爾等或攻,或戰,或進,或退,或爭,或鬥,不攻,不戰,不進,不退,不爭,不鬥,爾乃匹夫之輩。”大喊一聲,曹兵退後;大喊二聲,順水橫流;大喊三聲,把當陽橋喝斷。後人有詩讚之曰:“長坂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

  • 7 # 蝸牛看三國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關羽的第一次直觀印象來自於三國演義,他英武逼人,斬顏良誅文丑,解曹操白馬之圍,又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堪稱忠勇無二,但個性太強,小孩脾氣(傲嬌),對同僚過於嚴苛,最後大意失了荊州,還送了自家性命。三國志關羽傳裡的記載其實和演繹相差並不大,斬顏良是史實,但並沒有誅文丑;奔先主於袁軍是史實,但並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失了荊州是史實,但並不是大意導致的。事實上,三國志裡的關羽是一個更加立體,更加讓人疼惜的英雄,下面我將有側重的和大家聊聊對關羽的幾點思考:

    1、關羽降曹時,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呂布手下有個將軍叫秦誼祿,秦的老婆杜氏相傳非常漂亮,關羽有心娶她,就和曹操說破城的時候,能不能把杜氏給我,曹操滿口答應,快要攻城的時候關羽又說了一次,曹操心下就狐疑了,到底是個怎麼樣的美女,讓關羽這麼激動,結果城破後,曹操自己把杜氏納了,關羽非常憤怒,最後出走,說不定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2、關羽被當做各行各派的祖師爺供奉了上千年,不是沒有道理的,忠就不說了,單說他勇,會打仗,有史以來,武將排行裡絕對有他的一席之地,他非常善於帶兵,一個北方人,會帶騎兵,帶步兵,不足為奇,但是他還會帶水軍,而且上的是速成班,劉備從荊州逃亡到聯吳抗曹短短的這麼點時間,關羽就熟練操控水軍,與劉琦合兵駐守江夏,為赤壁之戰做好了相當的鋪墊,這點不服不行。還有,關羽許多的戰術思想非常靠前,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斬顏良)說的就是他;他的作戰能力、戰術思想在絕北道中得以充分體現;他利用秋季發大水的時機,迅速轉步兵為水軍,斬龐德降於禁,威震華夏(他的專有名詞)。這些都是他留給後人的經典故事,讓後來人津津樂道。

    3、關羽當然驕傲,但他從來都不是小孩子脾氣,更不是不懂政治的傻瓜,相反,他非常通達人性,上下級關係理解的非常透徹。很多人說關羽在最後的戰役中辦了兩件糊塗事,一是關羽拒絕孫權的聯姻,怒斥來使,讓孫吳蒙羞,為呂蒙白衣渡江埋下伏筆;二是關羽慢待糜芳(劉備小舅子)和劉封(劉備乾兒子),經常訓斥他們,導致最後他們反水。這兩件事最終導致了關羽的覆滅。先說第一條,乍看是很有道理的,其實站不住腳,因為關羽非常懂得處理君臣的關係,劉備娶孫權的妹妹是政治需要,聯盟之間互通婚姻是常態,但是你關羽作為劉備集團二號人物,且獨自鎮守荊州,再和孫吳聯姻,你究竟想幹什麼?!即便劉備毫無保留的相信關羽,但關羽卻不能這麼做,因為這犯了天大的忌諱,這時的劉備已經稱王,離皇權只有一步之遙,膽敢威脅他權杖的人,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去砍掉他!(襄樊之戰後殺劉封)所以關羽用了最直接的方式拒絕了孫權的和親,即使鬧翻,也不能聯姻,從這點來看,關羽算得上是人精(褒義)。第二件事,慢待糜芳和劉封,沒有史實來源(也有可能我讀史不多,沒找到),而且我覺得這不是關羽幹出來的事,糜芳是劉備打天下開始就跟在身邊的人,也是資助他的最大的財閥,還是劉備的小舅子,劉封是劉備很早就待在身邊的養子,關羽對這點非常清楚,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就斥責他們,除非是他們犯了一些很嚴重的錯誤(我懷疑和降吳有關)。關羽在圍攻襄樊時也意識到孫吳會偷襲,已經做好了非常周密的防禦計劃,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從佈局上看就是防著孫十萬背後搞小動作,萬萬沒想到,這兩人居然先後降吳,徹底斷送了關羽拿下襄樊的可能性,也斷送了關羽的性命,斷送了蜀漢入主中原的夢想!每當讀到這裡,我都非常嘆息,可惜歷史不能重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快跟我結婚了,結果她告訴我曾經懷過孕打過胎,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