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漪潭影
-
2 # 小傷聊史
襄樊之戰時關羽威震華夏,這時可以說是劉備的巔峰時期。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後,曹操治下多處地區響應關羽,曹操甚至打算遷都以避鋒芒。
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倘若天下有變,就命一將率軍從荊州出擊,然後劉備出漢中。這時關羽威震華夏,正是天下即將大變的時候,可惜劉備剛經過漢中之戰需要修養無法迅速配合關羽,但如果孫權配合攻擊合肥,劉備再稍緩出兵,曹操就算再有謀略,曹強孫劉弱的局勢恐怕也難保了。
可惜孫權畢竟格局有限,呂蒙終究還是那個吳下阿蒙。他們只看到了眼下,卻沒有更遠的戰略規劃。
孫權偷襲荊州,擒殺關羽後,曹操得到喘息之機,孫劉聯盟徹底破裂。而接下來劉備復仇,也是可以預料到的。夷陵之戰,劉備慘敗,孫權慘勝,兩家兩敗俱傷,從此蜀吳再也沒機會翻盤。
-
3 # 歷史人性
說孫權是三國時期最蠢的豬隊友,持這個觀點的人想必是還不夠了解歷史上真正的孫權
大家瞭解孫權最多的途徑一定是三國演義了,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小說都是大眾最直接瞭解孫權的途徑。真的去讀過陳壽的《三國志》應該不多
說孫權是最蠢的豬隊友這個觀點,是很大程度上對孫權這個歷史人物的誤解。孫權是真的蠢嗎?真的坑隊友嗎?我們一起來了解歷史上真實的孫權。
孫權的早年經歷1. 孫權小時候他的父親孫堅在吳地做官,漢朝末年出現了由張角帶領的農民起義軍黃巾軍,孫堅跟隨一起征討黃巾軍,在剿滅黃巾軍之後孫權的父親升任為長沙太守。隨著大將軍何進外戚專權,董卓入京挾持皇帝,由袁紹組織的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孫權家也是十八路諸侯之一,直至在奉袁術之命討伐荊州劉表時不幸戰死,因此孫權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孫堅就死了同時跟荊州劉表結下了世仇。孫權年幼就經歷了這麼多的爾虞我詐征戰殺伐,心性早已成熟。
2. 哥哥孫策對孫權的親身教導,孫策雖然英年早逝但是在對弟弟的教導上是非常用心的,因為在孫策剛進江東政局動盪不敢保證孫氏集團沒有任何動盪,所以盡心培養自己的弟弟,在孫策臨死之際除了留給孫權的江東土地之外,還有周瑜、魯肅、張昭等一併能人。
政治手腕和御人之術孫權在接手江東集團之後,政治能力和用人之術也是顯露無疑。孫策臨終之前曾告訴過孫權以後領導江東集團如果有決定不了的之事,外事問周瑜,內事問張昭。
一有事就問周瑜 張昭,這根本說明不了孫權的能力嘛。其實不然大家可以想一下週瑜和張昭他們是普通人嗎?他們的才華能力是普通人的等級嗎?一大批軍事人才政治能人為什麼願意接受年紀輕輕的孫權領導。這就是孫權的政治能力和用人之術的體現。
軍事遠見和謀略赤壁之戰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影視劇和小說中赤壁之戰中突出了周瑜和諸葛亮,那這場戰役難道孫權一點事沒做嗎?赤壁之戰中所有的軍事策劃謀略孫權都在其中,這麼大規模的軍事作戰生死存亡之戰集團領導的決策也是很關鍵的。
說到赤壁之戰大家能想到什麼成語故事,我說一個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樣的。草船借箭大家知道吧!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沒有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真正借箭的是孫權。孫權的這個借箭也不算借箭,可以算接箭。是孫權乘船進到曹操的水軍大營中然後曹操下令放箭,船上被射滿了箭這就是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曹操由此才說了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如此之高的評價孫權會是個蠢人嗎?
除了赤壁之戰外跟劉備軍事集團的結盟抗曹,奪取荊州等等都是孫權政治軍事決策能力的體現。
既然說孫權是豬隊友那我們接著看
孫權都有哪些隊友1. 劉備
孫劉聯盟家喻戶曉,這是孫權結盟時間最長的盟友也是關係最為密切的盟友,那我們看孫權有沒有坑過劉備。孫劉聯盟從結盟開始有哪些主要的事件?
孫權嫁妹、赤壁之戰、劉備借荊州、關羽單刀赴會、呂蒙白衣渡江奪荊州、劉備夷陵之戰等等,那到底有沒有坑過劉備呢?我的觀點是沒有,反倒是劉備坑了孫權,佔著荊州不還。孫權用呂蒙巧奪荊州可見孫權一點也不豬。
2. 曹丕
三國後期孫權還跟曹丕做過短暫的隊友,孫權有沒有坑過曹丕呢?孫權也沒有坑過曹丕並且跟曹丕做隊友的時間也很短暫。
在三國時期,三足鼎立互相制衡,坑隊友這一說是不成立的,都是爾虞我詐所有的隊友關係都是建立在集團利益之上的。今天是隊友可能明天就是敵人了!
讀過三國之後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玩著玩著就成敵人了,今天還在一起喝酒明天就要殺你。三國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利益權謀
-
4 # 大馬哈魚12
孫權,記得有一首詩裡寫的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看到了孫權的疆域時有感而發。那些說孫權是愚蠢的豬隊友的地方,我想恰恰是孫權牛逼的地方。扮豬吃虎。為什麼這樣說,在歷史的殘存碎片裡,大規模軍事衝突是赤壁之戰,曹兵損失慘重。不管從數量還是規模。而劉備被東吳打的白帝城託孤,這是三國演義裡最牛逼的二大軍事集團。說明了東吳有敢對強敵來犯有硬碰硬的人和能力。而它一直在三國裡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採取各種手段,避免政治鬥爭的衝突,寧可把親妹子許配劉備做小。翻開三國的歷史資料。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的對抗,從傷亡和規模等級,沒有東吳經歷過的大,且風險高。玩火自焚。誰都想一舉將最潛在的對手早一點滅掉。這是霸主的心態。
-
5 # 一半秋色
孫權是豬隊友嗎?至少在劉備看來,是的!
本來說好了的,孫劉聯盟共同抗曹,然而孫權卻背信棄義,不僅偷襲了荊州,還殺死了二弟關羽。
這真是不該!
孫權的理由冠冕堂皇,我拿回我的荊州。荊州是我借給劉備的,可是劉備耍賴,幾次三番推脫不還,所以我武力取回來了。
然而,荊州真是你的嗎?
當時東漢雖已名存實亡,但名義上還是姓劉,因為漢獻帝還在。那麼既然江山姓劉,荊州也應該姓劉了,你一個外姓的地方軍閥,怎麼好意思說荊州是你的呢?
荊州最早是劉表的,劉表死後,兒子劉琮投降,荊州到了曹操手裡,後來發生了赤壁之戰,曹操一路北逃,劉備打著劉琦的旗號,一連收復了四塊失地,分別為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
當時東吳也積極搶奪勝利果實,不過,周瑜點太背了,碰到了硬茬—曹仁,結果雙方在南郡打的不可開交,僵持了一年之久。
後來,曹仁糧草不足,主動放棄了南郡,這樣東吳才得到了南郡,加上之前的江夏,孫權佔了兩個郡。
這樣以來,荊州的七個郡,劉備佔了四個,孫權佔了兩個,曹操佔了一個,即最北面的襄陽郡。
這時候,孫權十分不爽,就找劉備理論。
孫權:赤壁大戰,是俺東吳打的,你劉備不費一兵一卒,就佔了四個郡,憑啥呀?
劉備:老弟,等俺佔領了益州,還給你就是了,別這麼小氣好不好?
孫權:你說話算數!
三年之後,劉備果真打下了益州。孫權又派人去找劉備。
孫權:妹夫(此時孫尚香嫁給了劉備),之前說好了的,打下益州之後把荊州還給我,現在該還了吧?
劉備:孩他舅,你彆著急啊,咱都一家人了,幹嘛這麼見外啊,等我打下涼州一定還你,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孫權:我…… (罵人的話)
後來,孫權就襲擊了荊州,襲擊之前,擔心曹魏那邊趁火打劫,主動向曹丕稱臣,曹丕大方的賜他為吳王。
然而,孫權奪取了荊州,殺害了關羽之後,卻陷入了空前的險境之中。劉備舉全國之力征討東吳,名義上是替關羽報仇,實則是想奪回荊州。
好在,孫權有陸遜,而劉備又沒帶諸葛亮,結果劉備犯了兵家之大忌,被東吳暴揍了一頓,灰溜溜地逃回去了!
可是,倘若劉備不犯錯,穩紮穩打,步步緊逼,而曹魏又趁機南下攻吳,你孫權不完蛋才怪呢!
-
6 # 劉坤忠120
孫權是三國最蠢的豬隊友,這個觀點不正確。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初步形成,雖然曹操大敗,還是勢力最強的一方,曹操也沒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曹軍在中原休整幾年,曹操稱王后,才向隴西進軍,於馬超大戰於潼關,曹軍失利,最後使反間計使馬超韓遂相自殘殺。馬超不敵曹操投奔漢中張魯,又遭張魯猜忌,不得已投靠劉備。曹操兵發漢中,張魯無力拒抗,只得投降。。。曹操得隴望蜀,意在益州。劉備捷足先登,取了益州,漢中是益州門戶,為確保益州安全,劉備必須車奪取漢中。劉備曹操漢中會戰,經過近兩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取得漢中勝利。。。受漢中大捷影響,關羽發起襄樊戰役, 曹仁在樊城危在旦夕,曹操發七軍來救,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振華夏。曹操一面遣軍來救樊城,一面聯合孫權襲取荊州。孫權為了自身利益奪取荊州是正確的,孫權只有佔據荊州才確保東吳安全,敵軍就不會順江而下,以大江天塹,江南水鄉之優勢,東吳確保三分自立,若劉備曹操誰消滅誰,東吳將不保,無力與一方抗衡。孫權的宗旨是誰強大控制誰。雖然在三國東吳存在感不強,做事首鼠兩端,不夠光明磊落,但都是為了切身利益,無可厚非。。。劉備不想天下三分,志在統一,但赤壁之戰後,借荊州就有些不妥,雖是為了有個北伐視窗,有些基礎劉備就盛氣凌人,在借荊州問題上沒有更深考慮,借與不借只是藉口,反正不久天下都是我的。進入益州在戰略上也沒按隆中決策實行,於屬下也不能很好溝通,意氣用事,至使荊州丟失,夷陵大敗,國力衰弱。劉備後來的所做所為,倒像三國最蠢的豬隊友。
-
7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孫權何止是豬隊友,我覺得他就是個實實在在的坑王。
襲取荊州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中眾所周知的是蜀漢和東吳屬於唇亡齒寒的關係。然而孫權這個豬隊友竟然在關羽拒絕嫁女後,遊說蜀漢的麋芳和士仁二人歸順。
二人負責關羽在攻打樊城期間的糧食軍資,關羽在前方拼命二人在後方掣肘軍需公用。導致關羽大敗,關羽撤退回江陵城時才發現麋芳、士仁二人已經獻城給孫權。毫無防備的關羽被打的軍心打亂,向蜀地撤離時被吳軍俘獲。而孫權斬殺關羽及其義子關平,孫權把豬隊友這個詞發揮的淋漓盡致。導致蜀吳聯盟破裂。
夷陵之戰夷陵之戰最大的導火索就是關羽被殺,劉備心有不甘,再加上手上有些富餘的兵力。於是劉備就發動了夷陵之戰。先說你俘虜關羽,你活著給劉備送回去,再賠點禮物,夷陵之戰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
這次戰役為什麼說孫權是豬隊友呢!既然忌憚劉備,就一面假意抵抗、一面撤退讓出剛奪來的荊州幾郡平息下劉備的怒火,修復下聯盟關係多好。非的火燒劉備大軍,讓劉備損失四五萬兵力。讓蜀國跌落神壇,不然兩人都有兵力合力攻擊曹操二分天下多好。
張遼以奇襲之策,率領八百士兵突襲未站穩陣腳的孫權大軍。半夜十分發起的攻擊,直至天矇矇亮看清張遼僅幾百騎兵後才組織反擊,還讓張遼安全返回城內。更厲害的是,十萬人打了一個半月竟然沒進去合肥城內,無奈退兵。退兵路上讓大部隊先渡江襲擊率領千餘人斷後,張遼果斷出擊差點選殺孫權。此次合肥大戰孫權都沒能堅持到魏軍救援,曹操得訊後親自前往嘉獎張遼。
-
8 # 三國御史
三國鼎立,孫權作為三國之一的東吳大帝,如果真說他蠢我是不認同的。強如袁紹,因為蠢而隕落,而孫權能和曹操、劉備形成鼎立就是能力的體現。至於是不是豬隊友,我們來看下孫權這個人:
一,東吳是孫策打下的江山,孫策將東吳傳給孫權,是認為孫權能任人唯賢,也是對孫權能力的認可。作為三國三足中最年輕的領導人,孫權比曹操小27歲,比劉備小21歲。而曹操、劉備都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孫權能與他們抗衡,很顯然是有能力的。
二、用人來說,孫權從不論資排輩,只要是人才,他就敢於破格重用。敢於在關鍵時刻起用人才,並委以重任。例如赤壁之戰重用周瑜、夷陵之戰重用陸遜。
三、在外交關係上,孫權能屈能伸,能正確評估自身實力,從不死打硬拼,曾多次對魏稱臣,又多次對蜀讓步。表面上看他好象吃虧了,但實際上他的力量就是在這個時候得以不斷壯大,充分顯示了一個政治家的廣闊胸襟。
四、從其他人的評價上,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備在京口會見孫權以後,曾心有餘悸地對部下說:“孫車騎長上短下,吾不能再見之。”
五、行軍打仗孫權也是身先士卒,深得將士信賴。也正是因此,才有了逍遙津之戰差點死於張遼之手。
六、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
所以站在東吳的立場上,我認為孫權是非常有能力而又聰明之極的一個人。唯一的敗筆就是老年後糊塗,逼死了陸遜。
至於說到豬隊友,也只有劉備有資格這麼說了。但孫權一代雄主,自然不能只顧為他人做嫁衣,聯蜀抗魏也不能光讓劉備得好處,否則他也不配做東吳大帝了。
-
9 # 石土沙塵
三國領袖,無一不是聰明或自作聰明者。孫權當然是聰明人,但格局僅限於維護江東而已,只要不佔江東的便宜,就可以做朋友;反之,就要咬一口。而曹劉雙方雖都志在天下,實力卻不同。一江之隔,曹劉多戰,吳做壁上觀,吳在一定程度上儘量維持三方平衡的同時,還要擇機看能否有利所圖,不論對方是誰…可以說,孫權這個隊友不但不蠢還很貪呢。當然,這種立場也註定是要被統一的物件……
-
10 # 立志成蟲
說孫權是豬隊友?孫權是誰的隊友?對了,是劉備的隊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想必不少人是知道的,孫權會不清楚?因為曹操太過強大,孫劉兩家又相互吃不掉,於是有了“孫劉聯盟”,聯盟的紐帶是“借荊州”,儘管荊州的大部分地盤是劉備趁著曹操在赤壁之戰大崩潰的時候趁亂奪取的。天下三分,曹操劉備都有統一天下的願望,孫權就沒有自己的野心和私心嗎?孫權是以劉備的利益為重還是自己的利益為重?出兵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因為奪取了荊州實力大增,而孫權在別的方向比方說在合肥基本上沒有進展。孫權的決策和選擇是正確的,雖然破壞了孫劉聯盟,經過“夷陵之戰”劉備死後,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孫劉聯盟不是又恢復了嗎?
-
11 # 歷史笑春風
三國三國,魏蜀吳三個國家,缺少一個就不能稱之為三國。之所以把劉備作為三國的主角,主要還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而在《三國志》中,陳壽出身蜀漢,當然把吳國排在最後。這在歷史和民間都沒有話語權的吳國,連同它的君主孫權,當然不會受人待見了。
孫權其人如何?用曹操的話來說,就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曹操對孫權的欣賞。而孫策臨死,不傳位於子,而傳位於孫權,也可見一斑。歷史記載,孫策對孫權說: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孫權的長處,也可以看到孫權的使命,保有江東。為了這個目標,孫權團結東吳上下,組成了一個堅強的集體。迅速穩定了江東的局勢,使得東吳集團具有了前進的方向。
觀孫權一生,他選拔任用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人,都是一時的豪傑。他聽取魯肅的建議,全取長江,進取中原,並一直為此而努力,達到了目的。
孫權不但能夠任賢用能,還能夠審時度勢,不為外人所動搖。他在赤壁之戰前,能夠頂住壓力,堅持聯劉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在奪回荊州和夷陵之戰的過程中,能夠巧妙運用外交手段,穩定曹魏,保證了戰役的勝利。
他的手下趙諮和魏帝曹丕有一段對話,裡面趙諮對孫權的評價就十分貼切,《三國志吳主傳》中記載了這段對話:
魏帝問曰:“吳王何等主也?”諮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問其狀,諮曰:“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我們從這裡能夠看到孫權的不凡。孫權以一己之力,周旋於曹操、劉備兩個梟雄之間,還打敗了他們,這已經足夠證明孫權是足以和他們並立稱雄的英主。
但是,大家對孫權和東吳的口碑都不好,這主要是因為孫權背盟奪取荊州的舉動造成的。本來關羽的名聲已經流傳千古,大家在欽佩同情關羽的同時,當然對置他於死地的孫權十分反感。更何況是用那種不恥的、背信棄義的行為。但是,大家如果站在東吳的立場看看,我們就會對孫權的所作所為有一定的理解。
首先,是孫劉聯盟的問題。說孫權是豬隊友的朋友,是承認孫權和劉備是隊友,但是,你卻沒有看到,孫權當這個隊友當得是何等的窩囊。本來,赤壁之戰,主力是孫權的周瑜軍。可是,最後坐收漁利的卻是劉備。
有人說,劉備也在赤壁之戰中出力了,可是在史書上寫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的時候,我們從魯肅義正辭嚴的責問關羽的話裡,可以聽出,赤壁之戰主要是東吳的戰績。而劉備一方只不過是群烏合之眾,根本就沒有多少戰鬥力。
這也是周瑜根本看不起劉備一方的原因。劉備在赤壁之戰前與周瑜的對話,周瑜的態度讓劉備羞慚不已。而周瑜也把劉備一干人視為前來投靠的人員。
他給孫權出主意,要孫權把劉備扣留,離間劉備君臣的關係,想要直接吞併了劉備集團。只是因為孫權、魯肅另有想法,才放過了劉備君臣。後來,周瑜根本不理睬劉備集團的反對,準備西取劉璋,可惜壯志未酬,病死途中。如果周瑜不死,天下事未可知,而東吳也絕對不會成為保守的集團。
再說荊州的問題。我們從歷史的種種跡象可以看出,東吳借劉備荊州,並不是僅僅南郡而已。從魯肅和關羽的對話和雙方的舉動來看,東吳認為,劉備佔有的荊州全部都是屬於東吳的,而劉備一方也沒有異議。所以孫權索要荊州理直氣壯,而劉備只能胡攪蠻纏,東推西拖。這樣,在索要無果的情況下,東吳定下了武力奪回荊州的決心。
三是,荊州對東吳的重要性。為了東吳的“全據長江”的戰略方針,東吳必須要把荊州掌握在手中。荊州位居上游,東吳不掌握荊州,根本就無法保證自己的安全。因此,奪回荊州勢在必行。
而孫權和劉備作為隊友,劉備根本不把孫權看在眼裡。在雙方的交往中,孫權成了劉備利用的物件。赤壁之戰中,東吳承擔了主要任務。到最後,劉備佔有荊州五郡,孫權只剩下兩郡,孫權的東吳成了劉備打工的了。
最可恨的是,劉備上下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就因為劉備是天知道真假的那個“皇叔”稱號!而關羽口口聲聲罵江東群鼠,聲言要吞併東吳。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樣的隊友,不當也罷!
四是,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劉備剛剛取得漢中、西川,馬上就迫不及待的自立為漢中王。在整個三國時代,只有他和袁術才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根本不把還在的漢獻帝放在眼裡,自立為王。
這一來,徹底撕掉了劉備那虛偽的面紗。既然你劉備是亂臣賊子,那人人得而誅之。孫權有了大義的支援,就根本無忌於背盟的惡名了。更何況,劉備成功之後,對東吳只有害,沒有利,不抓緊時機去保證自己的安全,還等死到臨頭之時嗎?
因此,孫權為了完成兄長的囑託,他採取了一切的手段,終於使得東吳成為三國中存續時間最長的國家。說他是豬隊友的朋友,如果你去當這個隊友,估計你也不會比孫權做得更好。
-
12 # 小人物F
玩過桌牌遊戲《三國殺》的朋友都知道,孫權的技能是“制衡”,言外之意是“制衡天下”,反思孫權在整個戰場表現,確實起到了制衡天下的效果!他是不是豬隊友角色且看後文分解!
第一戰:奠定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孫權是一個什麼角色?曹操收拾完北方烏桓之後,決定南征劉表,此時的曹操已經從原來“跑馬圈地”狀態,轉入到征戰天下的狀態,曹操的思維已經從“會天下智士,以道御之,天下唾手可得”轉化為“天下者,民心也!”,他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寄居在荊州劉表處的劉備!曹操對劉備的認知,在沒有遇到王修以前,認為劉備只是一個“英雄”,在王修之後,知道劉備是“可怕的英雄!”
劉備所秉持的“仁義”主張,才是征戰天下的利器,曹操在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等討伐北方勢力的時候,深刻體會到人民的價值,人心的力量!因此才在北方初定,就急於南下的原因,因為“人心”時間越久,曹操遇到的阻力越大!
曹操對待孫權認知呢,只不過是一個“黃口小兒”,根本就沒有放在眼裡!原因是從孫堅開始,都是靠拳頭征戰,一切靠武力說話,雖然也經營人心,但是少之又少,只要拳頭足夠硬,東吳就不是問題。
曹操“會獵於東吳”的檄文傳到孫權的營寨,所有人的人心開始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投降,原因是打不過曹操,拳頭不夠硬!一派主張力戰,和曹魏來一個魚死網破,破釜沉舟的做法,兩派的主張說到底還是為了權力,為了統治集團在服務,跟老百姓沒有毛線關係,也就是說跟“人心”沒有毛線關係,和袁紹北方勢力,沒有任何區別,只要拳頭硬,打掉他只是時間問題!不會陷入戰爭泥潭!
曹操徵劉表是旗號,曹軍還沒到劉表就死了,留下一個爛攤子,荊州老百姓聽說劉皇叔逃跑了,都跟著跑,導致劉備部隊很狼狽,但是人心是跟著劉備的,曹操看到這個形勢時,曹操更是堅定了拿下劉備的決心,劉琮投降曹操,荊州大部分地區已經落入曹操的口袋,但是這不是曹操想要的東西,荊州人民的“民心”是曹操從劉備手裡要得到的東西,因此悍然發動赤壁之戰!
按長遠計劃來說,曹操坐擁北方七州之地,經營數年,拿經濟拖死東吳和劉備都不在話下!但是曹操還是按耐不住,一定要拿下荊州,準備幹掉劉備,在這個過程中,從來沒有把孫權當做對手來對待,只不過是一個幫手而已!
三國時期,真正的雄主只有兩個,一個是曹操、一個是劉備,孫權好似其中的一個砝碼,他幫助誰,天平就會倒向誰,這也是文章開頭說到的“制衡天下”緣由!
孫權在赤壁之戰中,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呢?火燒赤壁打敗曹軍80萬部隊,成為戰爭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案例,但是結果是什麼呢?
仔細研究一下赤壁之戰結果,曹操從荊州地區退回到中原地區,空出來的大片荊州地區,讓劉備不費吹灰之力之力收入囊中,在赤壁之戰中,出力最大,用兵最多、死亡最大的東吳,卻好像沒有什麼收益,僅僅得到了一個公安地區,好像還有一個名義上的荊州屬於東吳,(劉備借了東吳的荊州)。
仔細算來,是諸葛亮和劉備玩了一把東吳,讓他獲得了名義上荊州,得罪了北方的曹操集團,在此戰中東吳損失比較大,啥都是東吳出的,最後勞動成果卻和東吳沒有任何關係。孫權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被諸葛亮當猴子耍!
第二戰:蜀國走向末路的襄樊之戰,孫權是一個什麼角色呢?關羽為了響應劉備佔領漢中,發動了襄樊之戰,水淹于禁,取得了戰場的主動,殺的曹操狠被動,都決定遷都了,這個時候謀士給曹操獻計,連結東吳,背後襲擊關羽,從而滅掉關羽。
對於東吳呢?由於關羽的強勢,讓荊州固若金湯,孫權很想得到又拿不回去,荊州猶如孫權的心病一樣,惦念很久,無論是採取和親的方式、還是偷襲的方式都想得到荊州,但都無法得逞,曹操的來信,正中孫權的下懷,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採取了“襲擊關羽”下下策!讓孫權這個豬隊友徹底做實了!
襄樊之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就看出孫權到底幹了一個什麼事?襄樊結果是:孫劉聯盟徹底解體,後來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就是現實的例子,蜀國的勢力大大削弱,無法和強大的北方魏國抗衡,而東吳呢,雖然經過幾年的抗爭,取得了一定的地盤,現在的“福建、廣東、江西”等地區,都是山地地區,並不是很富裕,糧食產出很有限,對於吳國的富國強兵很不利!孫權此次和曹操的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 無論曹操勝敗,孫權都會得罪一個強大的勢力,與曹操合作,得罪劉備,劉備會對付東吳,合作者曹操一樣會來攻打東吳,孫權在這個環節中,無論決策怎麼做都是錯!尤其是東吳抗上了殺關羽的罪名,殺了劉備情同手足的兄弟,扛上了蜀國所有的炮火!
北方的曹操呢,雖然襄樊之戰讓他損失了幾個大將,但是不傷大雅,基本上是九牛之一毛,連傷筋動骨都算不上,但是在解決掉關羽之後,曹操的心頭大患一下子除掉了,孫劉的狀態正好印證了荀彧的判斷:“急攻,則兩者相和,反之,則不攻自破”,曹操一下成為了原來面對一個強大的敵人,現在變成兩個小敵人!完全是“一加一大於二”,最後變成“二減一小於一”,形勢大為逆轉!一下子成為了襄樊之戰最大的受益者。
東吳在這一戰中,繼續扮演了一個:出力最多、罵名最大,收益卻是最少的人。
小人物都想問孫權一句:“what are you 弄啥來?”
兩次巨大決策,都是孫權做出的重要決定,但是兩次決策結果都是:給別人打工,對於東吳人民而言,就是一個豬頭領導,對於兩次合作的對手來說,是一個好隊友,但是對於長遠發展來說“孫權是一個好豬隊友!”
-
13 # 叢中笑6603
孫權可能是三位主要人物中最不會打仗的主。
曹操雄才大略,劉備亂世英雄,惟孫權繼承大業後,不思進取,以保江東81州為已任。
最可以看出孫權無能的就是他自已帶兵出戰逍遙津的那一仗,手中戰將如林,卻打不過張遼,李典和樂進三位將軍,在逍遙津被張遼殺得丟盔去甲,據說江東小兒啼哭,只要提張遼名字,小兒就不敢哭了,此一仗,把孫權的威風打沒了,把東吳的威風打沒了。
-
14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BOSS再有兩三個月就掛了,掛後敵方士氣降一級,忠誠降兩級,這個時候豬隊友居然背刺了我方大將,偷襲我方兩大基地之一,他不蠢誰蠢。曹老闆病重這事不是機密,否則當年就鄴城和許昌就不會有那麼多暴動。
-
15 # 西廨七叔
我不贊成這個說法。姑且不說一代梟雄曹操對孫權的評價“生子當如孫仲謀”。就東吳在孫權的手中,對於他在處理和魏蜀的關係上,不但沒有絲毫敗落,還穩穩三分天下。,至於那些說他是豬隊友的人,不知道是否可以比肩曹孟德。
-
16 # 南方鵬
這個看法源於三國演義之類的小說,認為孫權假如顧著孫劉兩家盟約,在劉備跨荊取益後,關羽北攻曹操時,合力北伐,可能局勢更好,而孫權偏偏向盟友動刀,導致兩敗俱傷,最終三國歸晉。事實的歷史比演義複雜,也沒有那麼簡單化,孫權不蠢,反而是太精了,正符合錢理群教授說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他眼裡,沒有大義對錯,一切只向利益看,讓他得利的,他就附從,有損他利益的,他就動刀。從赤壁之戰、襲取荊州、孫劉講和等,無不如此。
在此期間,孫權是又恨又急,眼睜睜看盟友坐大,漸至無法控制,在此期間兩家火藥味漸濃,在荊州與關羽有過幾次交鋒,差點擦槍走火,湘水劃界安穩一時,到關羽進攻襄樊,形勢大好時,孫權終於忍不住了,主動與曹操聯合,在背後對關羽捅了一刀,全收劉備的荊州地盤,這固然有輕義重利的因素,也由於荊州處於江東上游,威脅很大,加上劉備繼承漢朝,如果勢力大漲,恐怕後患比曹操還大,因此孫權毀約背盟,對盟友動手了。
回覆列表
三國各自的建立者,劉備和曹操都有吞吐天地的豪氣,志在澄清玉宇,一統天下。孫權卻只想守著東吳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按照孫劉聯盟的計劃,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進取中原中分天下之後一較高下應該是最好的選擇,起碼應該是打趴下曹魏之後再翻臉。在蜀漢膠著於北線的時候背後偷襲,結果就是蜀漢元氣大傷,自己得利有限,曹魏笑看敵人內訌。之後雖然吳蜀聯盟重修,但是信任已失,加之相隔遙遠,戰略行動每每不能協調,各自為戰,被曹魏輕鬆化解。終於南北易勢,被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