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蓑煙雨任平生66

    愛鶴如命的衛懿公就是典型!給鶴造豪華的宮殿,坐美輪美奐的車,等到外敵入侵,衛國人痛恨的說,讓你愛的鶴去戰鬥吧,衛懿公遂死。

  • 2 # 青青子衿121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荒唐的亡國君王,例如書法家宋徽宗,大詩人南唐李後主,以及背小說黑鍋的周幽王,商紂王,隋煬帝等等。。。至於那些貪圖美色享樂的更是數不勝數,不能說這些人都是傻子,他們其實也很聰明,只是缺乏政治頭腦,他們再某些方面的特長,一樣流傳千古了,不是嗎?

    如標題所問,因為動物亡國的國君有嗎?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春秋時代的衛國國君衛懿公就是一個。。。。。

    春秋時,衛國是中原北部第一大國,其都城朝歌曾是商朝的都城,紂王死後,周天子的親戚接管此地,是為衛國。衛國有個國君衛懿公很喜歡養鶴,他整天與鶴為伴,喪失了進取之志,不理朝政,不問民情。他還讓鶴乘高階豪華的車子,給鶴加封官職,例如“鶴將軍”“鶴大夫”等等,比國家大臣得待遇還要高,為了養鶴,每年耗費大量資財,引起大臣不滿,百姓怨聲載道。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國境,衛懿公命軍隊前去抵抗。將士們氣憤地說:“既然鶴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現在就讓鶴去打仗吧!衛懿公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親自帶兵出征,與狄人大戰於滎澤這個地方。由於軍心渙散,士兵盡棄車仗而逃,懿公被北狄士兵砍為肉泥,士兵還吃了他的肉,但獨獨拋棄了他的一副肝臟。。。。。

    一個熱愛動物的愛心人士就這樣丟掉了小命,成語“衛公好鶴”就是這個典故,也就是所謂的:“衛公好鶴而亡國”當然,真實的歷史狀況可能不是這麼簡單,但是衛懿公因為喜歡養鶴而盡失民心的事情估計應該是真的,衛懿公就是因為動物而丟掉了自己的國家。。。

  • 3 # 百科叢書

    歷史上君主的死亡方式可謂是千奇百怪,各種死法都有。依據現有的各種史書和古籍資料記載,因動物而死的君主大概有3位!

    第一位:巴格達最後一任哈里發穆斯塔欣

    據傳:他被蒙古人生擒後還恐嚇警告蒙古人,結果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被蒙古滅了國,最後蒙古人還按照長生天見血死不祥的 規矩,用毛毯把這最後一任君主裹起來,用戰馬踐踏致死。

    第二位:衛懿公

    《史記》中有記載“懿公即位,好鶴,淫樂奢侈”。衛懿公生前極度愛鶴,不僅把鶴封有品位,供給俸祿,連養鶴的人也均加官進爵,每逢 外出遊玩,還讓鶴分班隨從。為了養鶴,每年還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對此民間也是怨聲載道。公元前660年北狄入侵衛國,大臣均不願隨其 參戰,並諷刺他讓其命令神勇的鶴去阻擊敵人吧!結果無奈的衛懿公僅帶少數親信就趕赴滎澤迎敵,結果就是兵敗被殺。古人言:“玩物喪志”,過於沉迷所玩賞 的事物便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心態。衛懿公好鶴而亡國,絕對是玩物喪志的典型。

    第三位:美尼斯

    美尼斯是第一個統治埃及的人,在位長達26年,但最後卻是被河馬咬死的。據古籍記載:美尼斯生前非常喜歡打獵,尤其是狩獵體型龐大的河馬,一生獵殺河馬無數。但是隨著年老體衰,在最後一次獵殺時,一隻強健的河馬從美尼斯背後騰空而起,瞬間就把反應遠不及以前的美尼斯咬成兩截。

  • 4 # 歷史如酒

    數千年的歷史誕生了無數位君主,有的君主勵精圖治,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有的君主平庸一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還有這一些奇葩的君主更是有著不能被常人理解的行為。

    有些國家的君主就因為動物而死,真是讓常人所不能理解。

    衛國衛懿公,特別喜歡養鶴,甚至於終日與鶴為伴,將鶴封為高官,百姓跟士兵都怨聲載道,等到外族入侵國境的時候,士兵們說,既然鶴有這麼高的地位和待遇,就讓這些鶴代替我們去打仗吧,由於軍心渙散,根本不是北狄士兵的對手,衛國大敗,衛懿公也死在了戰場上。

    因為喜愛鶴而招致殺身之禍,衛懿公也真是個奇葩了。

    公元前605年,有人向剛即位的鄭靈公,進獻了一隻黿(龜鱉類的一種),靈公準備將將其宰殺,準備這時候子公跟子家正準備去拜見靈公,突然子公的食指不停顫抖,子公解釋說只要他的手食指顫抖就說明他要有口福了。

    進宮一看,果然廚子正在殺黿,準備做湯,子公得意大笑,靈公過來詢問緣由,聽說之後笑而不語。

    等到黿做好之後,每位公卿大夫都嚐到了一碗,唯獨子公沒有,靈公雖然沒有說話,但是看子公的眼神,表達了一切。子公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走到鼎邊將手指放到鼎裡面颳了一下,放到嘴裡嚐了一口,然後憤然離去。

    沒過多久,子公就要挾子家,弒殺鄭靈公。

    可憐的鄭靈公就因為一隻黿丟掉了性命,可見對待別人還是應該多尊敬,不要無故侮辱別人,以免招致禍端。

  • 5 # 腦洞歷史觀

    這個還蠻多的,比如希臘國王亞歷山大一世。有一天,他在自己的御花園溜狗,突然衝出來一隻猴子攻擊他的寵物狗。

    打狗看主人啊,亞歷山大看這猴子這麼囂張,立馬抄起一根棍子衝上去幫忙。一茬架,猴子也有幫手,又跑來一隻猴子參與戰鬥。

    在這起惡性衝突當中,國王被猴子咬了兩口。猴子被抓住後當場處決。但亞歷山大的傷口很快感染,二十來後因為敗血症去世。

    他的死對歷史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他死後,他的父親康斯坦丁一世回國復位,改變亞歷山大的國策開始進攻土耳其,結果被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打敗。希臘軍隊死了二十五萬人,希臘還丟掉了大片的土地。丘吉爾評價:一次猴子咬傷導致了25萬人的死亡。

    這是國外的。中國的也有,比如春秋時期就有兩起,我出版過一套書,叫《讀懂春秋,就懂了當下》

    裡面就收錄了這兩件事情,現在發上來請大家閱讀:

    一個事情發生在衛國。

    衛國也是老牌的中原大國,但經過公子州籲,衛宣公,衛惠公等老一輩有產階段的大力折騰,國家實力江河日下。而衛懿公再接再厲,在亡國這個領域玩出了花樣。我們已經介紹過,這位仁兄喜歡養鶴。愛好動物並無指責之處。下了班,到皇家動物園看看仙鶴,也能培養情操,放鬆精神,至少比逛後宮有益身心,但這位衛懿公壞就壞在個人愛好與工作職責不能很好的區分開來。

    為了不讓鶴在園裡悶著,衛懿公經常出去溜鶴,這本來也是一件好事,但衛懿公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他讓鶴坐著大夫的車子出遊。

    在春秋時,車子還沒有得到普及,絕大部分都是公務用車,只有大夫及以上的人才有資格乘坐。孔子老師最喜歡的學生顏回去世時,家裡沒錢辦葬禮,顏回他爹顏路請孔子幫忙,請孔老師把自己的配車賣了厚葬顏回。孔子以自己是大夫,出去不能沒有車拒絕了。

    可見,車子是身份的象徵,也是禮的外在表象。

    現在,衛懿公竟然讓鶴坐公務員的車,那豈不成了鳥車?而這些配車的鶴還有一個響應的稱號:鶴將軍。

    衛懿公為自己這個荒唐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在狄人進攻時,衛國號召衛國人民拿起武器,保衛家園。

    應者寥寥。衛國人表示,國君你還是領著你的鶴將軍去跟狄人作戰吧,鶴已經有祿位了,哪裡用得著我們?

    動員工作結束之後,偌大的演兵場空空如野,衛國人集體躲到了山裡。這樣的場面,衛懿公要負主要領導責任。但讓人欽佩的是,衛懿公雖然玩物,並不喪志。雖然沒有召集到足夠的軍隊,但他沒有退縮,依然決定出徵。

    他將傳國之寶玉玦交給了大夫石祁子,把象徵國君權威的箭矢交給了甯莊子。

    “你們用這兩樣東西守護國都,只要是有利的事情,你們不用請示我了,放膽去做!”

    最後,他把一件繡衣交給自己的夫人,告訴她:“你要聽這兩個人的。”

    這大概算交侍後事了。

    衛懿公前往戰場,碰到了狄軍後,他親自向敵人發起了攻擊,因為實力差距太大,衛軍大敗。一般到了這個時候,就該易幟換裝跑路了,很多國君都幹過這樣的事情。

    在手下請國君換車時,衛懿公毅然拒絕了,他依舊打著自己的旗號,駕著車橫衝直撞,最終戰死沙場。

    這一刻,衛懿公是一個勇敢的人,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砍死了衛國的國君,狄人清點了一下俘虜,發現有兩個官員模樣的。

    狄人決定讓這兩位在前面帶路,進攻衛國的國都。這兩位主動交待,他們是衛國的大史官華龍滑和禮孔,掌管著衛國的祭祀,不如你們放我們回去,我們替你們打個前站,這樣你們才順利得到衛國。

    這就是欺負狄人沒文化了,史官頂多也就記錄一下國家大事,國君言行,怎麼輪得上主持祭祀。這個明顯的謊言竟然騙到了狄人。

    狄人是怕鬼的,要是跑到衛國,衛國的祖先顯靈出來嚇他們就不好了。於是,狄人同意了,讓這兩人先行出發。數天後,狄人也來到了衛國,衛國的城門大開著,狄人大喜。

    衛國一定是開啟城門迎接我們。

    狄人蜂擁進城裡,準備大發一筆橫財,結果把衛國的都城逛了一遍,連個人影都沒有看到。

    衛都已經成了一座空城。

    兩位史官跑回來後,告訴守城的大夫石祁子跟甯莊子,狄人軍勢甚猛,都城已經守不住了,趁早逃跑吧。

    石祁子看了看衛懿公留給他的玉玦,甯莊子則看了看自己得到的箭矢,馬上同意了這個看法,當天夜裡就開啟城門,率領衛國人跑了個乾淨。

    狄人憤怒了,他們遠道而來可不是來參觀衛都的,他們要的是財寶以及可以充當奴隸的俘虜。憤怒之下,狄國人循著衛人逃跑的方向追去。

    大概是帶的東西太多,在黃河邊上,衛人被狄人從後面追上。一頓衝殺之後,狄人終於得到了自己想到的財富跟奴隸。

    等倖存者渡過黃河,清理人數,衛國只剩了七百三十人。

    衛國已經亡了。

    在我看來,衛國人之所以不願意出戰並不全是因為鶴的規格用車,而是衛國人本來就厭惡衛懿公這一脈,自從當年衛宣公被老婆宣姜的枕頭風吹昏,殺了衛國賢者公子壽之後,衛國人就一直沒有原諒這一家人。史書記載,衛國人常欲敗之。

    現在他們終於達成所願,但他們忘了自己本就跟衛國是一體的,放任外敵入侵,同樣需要付出血的代價。

    另一個衛國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舉動。

    衛國的倖存者渡過黃河之時,衛國大夫弘演卻奔向了戰場,在衛國跟狄人大戰時,弘演在外國出使,回到國內,衛國卻已經不在了,國君也下落不明。

    戰場上殘矢滿地,橫屍遍野,弘演懷著淒涼的心茫然四顧。錯過這場大戰的弘演唯有透過替國君收屍來彌補遺憾。在一處行軍營地,他找到了衛懿公的一部分。

    衛懿公戰死之後,狄人分食了他的身體,只剩下一副肝。

    弘演癱倒在地,呼天搶地,嚎啕大哭,直到哭不出聲音。良久,他說道:國君已經沒有了身軀,就用我的身軀來安葬國君吧。

    說完,弘演用刀子切開自己的腹,掏出自己的內臟,然後將衛懿公的肝裝進去,用自己的身體為懿公做了一付肉體棺材。

    這種為國君死的忠臣思想顯然已經過時了,但弘演的死最終卻脫離了為國君效忠的範圍,而達到了為國家而死,為國民而死的效果。

    這是衛國的事情,還有一個食指大動的故事。

    新繼任的鄭國國君靈公當上國君不過半年,就被國內的大夫給殺了。

    這個事情說起來,讓有人有些哭笑不得。

    有一天,鄭國的兩位大夫公子宋跟公子歸生上班。進宮後,公子宋的第二個手指頭突然動了一下。古人將手指分為巨指、食指、將指、無名指、小指。巨指就是大姆指,將指就是現在的中指。因為最長,所以可以稱之為手指中的將軍。而第二個手指,因為常常用來伸到湯裡嘗鹹淡,所以稱之為食指。

    公子宋連忙把手伸出來給公子歸生看。

    “以前我食指動的時候,就一定能吃到奇特的美味!”

    這就是食指大動的由來。公子歸生還不相信,公子宋則神秘地說,走著瞧。

    進了宮,結果發現宮裡的大廚正在切一隻大鱉。

    說起來,這隻大鱉還是楚莊王送過來的。大概是送給鄭靈公,祝賀他繼任國君的。這跟我們現在喜歡送人家大熊貓一個道理。也算是楚莊王別出心裁,開展了一次王八外交吧。只是不知道鄭靈公為什麼不把這隻代表著楚鄭兩國深厚友誼的吉祥物圈養起來,而是殺了吃肉。

    兩位鄭國大夫相視一笑,果然有肉吃啊。

    這一幕被經過的鄭靈公看到了,大為奇怪。問他們為什麼笑。

    於是,公子歸生就一五一十的將進宮時發生的事情告訴了他。鄭靈公沒說什麼,只是大有深意地朝公子宋看了一眼就離開了。

    到了吃中飯的時候,今天果然加菜,大家一起吃鱉肉。鄭靈公召集大家,卻突然下了一個命令。

    “今天誰都可以吃,就是公子宋不能吃。”

    你不是食指大動,必嘗美食嘛?我偏不讓你吃!

    這其中的原因牽扯到一個很深的心理學問題。在鄭靈公看來,這肉雖然是給你們吃的,但在沒給之前,還是屬於我的,你們不能打它的主意。不然,我就偏不給你吃! 於是,公子宋眼睜睜看著大家分肉吃,自己嚥著口水,喉嚨上下滾動,過了一會,公子宋突然站了起來。徑直朝煮肉的大鼎鍋走了過去。這應該是吃火鍋,肉不是從廚房端出來的,而是直接擺在大家的面前。

    公子宋做出了一個讓大家張口結舌的事來。

    公子宋伸出那個會預言的食指,伸到鼎鍋裡蘸了一下,然後放回嘴裡吮吸了一口。

    嗯,這是這個味!

    嚐了味道之後,在鄭靈公怒目之下,公子宋大搖大擺地走了回去。

    不讓我吃,我偏要吃!

    這個史事就是染指這個詞的由來。

    話不能亂說,東西也是不能亂染指的。很快,公子宋就收到了一個訊息。鄭靈公對他當日吃鱉肉的事情很是憤怒,準備找機會殺死他。

    不過是一塊鱉肉,就要打打殺殺。國君沒有國君的氣度,臣子沒有臣子的風度。鄭國竟然淪落到這樣的地步。

    公子宋也不含糊,準備先下下手為強,為此,還找到了當初一起進宮的公子歸生。這位公子歸生也算這件事情的見證人,而且他還是鄭國的執政,頗有些才能,前面率鄭軍打敗宋國的華生大夫的就是他。

    聽了公子宋的計劃,公子歸生沉默了一會,嘆道,“畜牲老了,人還不忍心殺死,何況是國君?”

    “你不幹?”公子宋瞪著公子歸生。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公子宋轉身就走。

    過了一段時間,公子歸生就發現,公子宋竟然在鄭靈公面前誣陷他。

    看來,不與小人為伍是不行了。公子歸生只好找到公子宋,表示就聽你的吧。

    這一年的夏天,兩人合夥把鄭靈公給殺了。

    史書以“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記錄了此事。

    這個記錄在“春秋筆法”裡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是,孔子同時記錄了公子歸生與鄭靈公的名字。

    在弒君事件中,如果只是國君的罪,就寫出國君的名字,而兇手則隱去,替代為國或者人。比如宋昭公被殺,就記錄成“宋人弒其君杵臼”,齊懿公被殺記錄為“齊人弒其君商人”。如果只是臣的罪,就寫出臣的名字。這種情況並不多。最多的當然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的例子。這樣的情況下,國君跟臣的名都會寫上,以警戒後人。

    當然,記錄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趙盾弒晉靈公事件裡是寫“趙盾弒其君”,本來應該把晉靈公也寫上的,但為了突出表彰董狐的秉筆直書,孔子就沒有改動董狐的記錄,直接摘錄了過來。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孔子只寫了公子歸生的名字。

    論起來,這件弒君事件的主謀應該是公子宋,但公子歸生作為鄭國執政大夫,明知道公子宋有逆謀,卻不舉報,還參與其中。就被孔子老師提到了批判的第一排。

    現在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最可惡的人不是作惡的人,而是面對惡保持沉默,或者同流合汙的人。

  • 6 # 大洋村你丁哥

    高演栽在兩隻動物手裡:他在騎馬時,坐騎被一隻兔子驚嚇,他因此墮馬受傷而死。

    高演(535-561),字延安,東魏大丞相高歡(北齊追諡神武帝)第六子,與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等人一樣是高歡正妻婁昭君(北齊追諡武明皇后)所生。

    《北齊書》對高演的形象是這樣描述的:

    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儀望風表,迥然獨秀。

    (《北齊書》卷6《孝昭帝紀》)

    東魏元象元年(538年),年僅4歲的高演受封常山郡公,領有儀同三司的頭銜。

    北齊天保元年(550年),文宣帝高洋篡東魏建立北齊,身為皇弟的高演進爵為常山王,時年16歲。

    北齊天保五年(554年),20歲的高演隨文宣帝高洋一同討伐盤踞在今山西北部的山胡(匈奴的一支)。高演率部從晉州(今山西臨汾)出發,與高洋、斛律金三面夾攻山胡,取得了重大勝利:

    五年春正月癸巳,帝(高洋)討山胡,從離石道。遣太師、咸陽王斛律金從顯州道,常山王演從晉州道,掎角夾攻,大破之,斬首數萬,獲雜畜十餘萬......

    (《北齊書》卷4《文宣帝紀》)

    北齊首都位於鄴城(今河北臨漳),但始終把晉陽(今山西太原)作為一個不亞於首都的存在。東魏時代,高歡曾坐鎮晉陽,遙控鄴城政權,北齊的歷代皇帝每年也有相當長的時間待在晉陽處理軍政要務,甚至還在晉陽設立了一個獨立的尚書省,即幷州尚書省(幷州的首府即晉陽),史書往往簡稱「並省」,與鄴城的「中省」相對。這種奇特的制度被一些學者稱為「兩都制」。

    天保五年,高洋任命高演為並省尚書令,即幷州尚書省的長官,高演從此開始進入權力中心。高演在並省任職期間,開始體現出他在吏治方面的才能,史載:

    帝(高演)善斷割,長於文理,省內畏服。

    (《北齊書》卷6《孝昭帝紀》)

    天保七年(556年),高演隨常年坐鎮晉陽的二哥文宣帝高洋返回鄴城,次年就任司空、錄尚書事。錄尚書事又作錄尚書,原本是其他官員兼管尚書省事務時的頭銜,北齊將這一彈性頭銜制度化,史載北齊的尚書省:

    又有錄尚書一人,位在令上,掌與令同,但不糾察。

    (《隋書》卷22《百官中》)

    高演擔任鄴城尚書省的錄尚書事,說明時年22歲的他,已經成為成為中央朝廷的重臣。

    天保九年(558年),高演受任大司馬,仍兼錄尚書事。史載高演作尚書省領導時,對待下屬十分嚴格:

    尚書郎中剖斷有失,輒加捶楚,令史奸慝,便即考竟。

    (《北齊書》卷6《孝昭帝紀》)

    天保十年(559年),高洋在晉陽駕崩,太子高殷繼位,是為廢帝。

    北齊的歷史貫穿著六鎮勳貴集團、高齊宗室集團和胡漢士族集團之間的頡頏,皇帝往往利用這三個集團之間的矛盾,實現皇權的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集團內部並不絕對一致,各集團之間的界限也不總是涇渭分明,關係也不總是相互對立。

    高洋逝世後,常山王高演及其弟長廣王高湛的地位逐漸凸顯。他們出身高歡嫡子,且手握重權,成為了這一時期宗室集團的核心人物。

    影視作品中的高演和高湛,到了559年之後,他們成為了高齊宗室集團的核心人物

    高洋在位期間,一定程度上透過扶持文官和宗室,抑制了高歡時期的勳貴舊臣。他臨終前安排楊愔、燕子獻、鄭頤、平秦王高歸彥、宋欽道、可朱渾天和等人輔佐高殷。在這些「顧命大臣」當中,楊愔、燕子獻、鄭頤、宋欽道是士族文官,高歸彥屬於宗室遠枝,可朱渾天和是勳貴集團的邊緣人物,但娶了高洋的妹妹東平公主。

    高洋此舉,似乎想要在短期內為高殷創造一個由士族文官和宗室遠枝為主導的朝政格局,方便缺乏政治經驗的高殷慢慢鞏固權力。

    但高殷繼位不久,文官和宗室的矛盾即告激化。楊愔等人先是擔心高演、高湛威望過大,企圖以明升暗降的方式解除他們的實權,引起了高演兄弟的警覺,又因在調派禁軍的問題上嚴重挑戰了高歸彥的權威,導致高歸彥暗中投靠了高演兄弟(高歸彥掌管禁軍,但高殷自晉陽返回鄴城時,楊愔卻以高殷的名義密令隨駕禁軍五千人留守戒備,高歸彥在返回鄴城數日後才得知此事,因而對楊愔等人十分怨恨)。

    此外,楊愔延續了高洋時代抑制勳貴的政策,促使勳貴集團心生不滿,轉而看好高演兄弟。

    於是高演、高湛先下手為強,在廢帝乾明元年(560年)二月悍然發動政變,矯詔將楊愔一派悉數捕殺,史稱「二王之變」。

    據記載,高演兄弟假意接受楊愔一派針對他們的職務調動,並在尚書省設宴「拜職」,席間安排伏兵將楊愔、燕子獻、可朱渾天和等人一網打盡。然後帶兵押解楊愔等人闖入皇宮,名為「陳情」,實為逼迫高殷就範。

    高演兄弟發動政變主要依靠兩種力量:一是常山王府和長廣王府的部曲,即他們自己的私兵或武裝家僮;二是京畿府的精銳部隊。

    京畿府是東魏-北齊特有的軍事機構,所轄軍隊平時駐紮在北齊首都鄴城周邊的郡縣,是高齊政權拱衛都城的重要力量。

    而在這個時期,京畿府的長官——京畿大都督又是誰呢?《北齊書·孝昭帝紀》記載了一個重要細節:

    時楊愔、燕子獻、可朱渾天和、宋欽道、鄭子默(鄭頤)等以帝威望既重,內懼權逼,請以帝(高演)為太師、司州牧、錄尚書事;長廣王湛為大司馬、錄並省尚書事,解京畿大都督。

    (《北齊書》卷6《孝昭帝紀》)

    也就是說,高湛當時有可能擔任了京畿大都督或領有京畿大都督的實權,使楊愔一派倍感威脅,必欲解其職而後快。如果高湛當時兼管京畿府的話,很有可能是他發動了這支勁旅充當高演政變的中堅力量。

    除了京畿府的兵力,高演兄弟政變成功也得益於高歸彥在領軍府中的聲望。平秦王高歸彥自文宣帝在位時期,常年擔任領軍府的長官——領軍大將軍,指揮著對皇帝安全至關重要的宮廷禁軍。高殷即位後,拜領軍大將軍高歸彥為司徒,又安排另一個領軍大將軍可朱渾天和弱化高歸彥的權力,但儘管如此,高歸彥「仍總知禁衛」,掌握著領軍府的實權。有了高歸彥的協助,高演的政變力量在闖入皇宮時,幾乎未遭到宮廷禁軍的實質抵抗。

    此外,已是太皇太后的婁昭君對高演一派給予了必要的支援,意味著相當一部分勳貴集團的立場傾向於高演。事實上,平原王段韶、咸陽王斛律金父子、安定王賀拔仁等勳貴重臣直接參與了高演的政變。

    「二王之變」對文宣帝一手提拔的文官集團打擊巨大,士族文官從此淡出權力中心。

    政變後,高演坐鎮晉陽,不但繼續擔任錄尚書事,更升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集文武大權於一身。後來,高殷乾脆向六叔高演徹底交出實權:

    (乾明元年)三月甲寅,詔軍國事皆申晉陽,稟大丞相常山王規算。

    (《北齊書》卷5《廢帝紀》)

    廢帝乾明元年(560年)八月,婁昭君下旨廢高殷為濟南王,命常山王高演登基即位,改元皇建元年,高演時年26歲。

    高演是北齊諸帝中名聲最好的一位,他以知人善任,勵精圖治而著稱,史載高演:

    日昃臨朝,務知人之善惡,每訪問左右,冀獲直言。

    (《北齊書》卷6《孝昭帝紀》)

    文治方面,高演基本延續了高殷革除文宣朝弊政的做法,並在與北周相鄰的邊境地區修建屯田,以備軍需。

    武功方面,高演曾親率大軍殺出長城討伐庫莫奚,大獲牛馬而還。他甚至打算趁北周政局動盪之際揮師西進。

    高演即位後,任免大臣的記載十分少見,只提拔了宗室長廣王高湛、平陽王高淹、彭城王高浟和勳貴長樂王尉粲(其父尉景是高歡的姐丈),我們可以推測高演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可能還未來得及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調動,也有可能「二王之變」後宗室和勳貴主導朝政的格局令他基本滿意,只需要進行一些微調即可。

    高演本人來自宗室集團,但他即位之後,仍然對嫡系宗室心有戒備,尤其是從前的「政敵」濟南王高殷。據說高洋在臨終前曾預感到高演可能奪位,因此囑咐高演道:「奪但奪,慎勿殺也!」婁昭君儘管支援高演上臺,但也反對高演加害自己的親孫子。但是高演「常恐濟南(高殷)復興,乃密行鳩毒,濟南不從,乃扼而殺之。」強行處死了高殷。

    隨著高演的即位,他從前的盟友——長廣王高湛逐漸成為宗室集團的核心,然而高演對高湛也不十分放心。「二王之變」前夕,高演曾許諾事成之後封高湛為「皇太弟」,當自己的接班人,然而高演一登基就冊立自己的兒子高百年為太子,導致高湛的處境十分尷尬。此時高湛已經正式就任京畿大都督,他曾一度計劃發動京畿府起兵奪權,卻由於高演病逝而作罷。

    高演在處死高殷之後,便開始患病,「初苦內熱,頻進湯散。」隨後發展至精神錯亂的程度,時常見到高洋與楊愔等人「顯靈」。

    導致高演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他騎馬時的一次意外事故,此事應該發生在皇建二年(561年)。當時「有天狗下」,即天象上出現了一些異常,被當時的人們視為不祥之兆。高演決定抱病「於其所講武以厭之」,即舉辦一次軍事演習,以「武德」壓服邪祟。然而在演習中,「有兔驚馬,帝墜而絕肋」,一隻兔子驚了高演的御馬,高演被摔在地上,折斷了肋骨。這場事故導致高演的病情急轉直下,最終逝世於晉陽,享年27歲。

    高演死後葬於文靖陵,廟號肅宗,諡號孝昭皇帝,《北齊書》這樣評價高演:

    經謀宏遠,實當代之明主,而降年不永,其故何哉?豈幽顯之間,實有報復,將齊之基宇止在於斯,帝欲大之,天不許也?

    高歡的義平陵(今位於邯鄲市磁縣講武堂鎮大冢營村),高演的文靖陵被認為在其附近

    高演病重期間,婁太后曾來探病,再三詢問高殷的下落,高演無言以對,只好裝聾作啞。對骨肉相殘十分反感的婁太后一下子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怒斥高演道:「你把濟南王殺掉了嗎?不聽我的話,你死了活該!」

    太后視疾,問濟南所在者三,帝不對。太后怒曰:「殺之耶?不用吾言,死其宜矣!」

    (《北齊書》卷6《孝昭帝紀》)

    高演臨終前,精神幾乎完全崩潰,「唯扶服床枕,叩頭求哀」。也許是憑著最後一絲清醒,高演放棄了讓自己兒子高百年繼位的打算,他遣使詔告長廣王高湛,要求高湛繼承皇位,並懇切地手諭高湛:

    「宜將吾妻子置一好處,勿學前人也。」

    (《北齊書》卷6《孝昭帝紀》)

    高湛即位後,降高百年為樂陵王。河清三年(564年),高湛藉故召樂陵王高百年入宮,將他虐殺至死,高百年死時年僅8歲。

    據說高百年臨死前,曾掙扎著哀求高湛

  • 7 # 人皆可為舜禹

    關於歷史上有哪些國家的君主因為動物而死這個問題,佑子非常有興趣來回答,而故事的主人公正是蚩尤和我們的國寶“滾滾”。

    當年蚩尤與黃帝大戰,騎的坐騎就是食鐵獸,也就是我們的國寶大熊貓。有一種說法是蚩尤快要勝利了,“滾滾”卻突然抱住了蚩尤的腳,導致蚩尤沒有辦法繼續衝鋒,他的手下以為蚩尤有什麼安排也就沒動,結果黃帝就帶兵打了過來,因此,蚩尤大敗,更是被砍去了腦袋,而“滾滾”抱住蚩尤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它餓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大熊貓是黃帝派去的臥底,只要它能夠在戰鬥的時候拖住蚩尤,那麼黃帝就保證讓大熊貓後世無憂。

    正是因為黃帝的這番話,讓滾滾在戰鬥的關鍵時刻拖住了蚩尤,黃帝也因此取得了大勝。黃帝沒有食言,滾滾現在確實衣食無憂,僅僅靠賣萌就能活的很好,而且還被我們稱為“國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行中,你拍到過哪些令人震撼的景色?當時的感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