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大記著

    古今多少事,盡在笑談中!諸葛亮可以說遇到了羅貫中成就了一個失敗者美名!從歷史角度歷史是勝利者讚歌!諸葛亮最終成為沒有打下江山聰明不聰明的人!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也是對他一世最好總結。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韓信幫助劉邦打敗項羽,成就了萬里江山。劉邦當年比劉備強到哪去。劉邦他爹都看不上劉邦這個遊手好閒傢伙。可是韓信幫他打敗了項羽,一統天下!可是沒有遇到羅貫中。三國演義畢竟是一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都是筆下英雄!

  • 2 # 野史日記

    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本身就是羅貫中先生編排的故事情節,此處是為了突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所以拿司馬懿做了陪襯。但是就《三國演義》來看這個問題,我還有些東西可以說一說。

    武侯彈琴退仲達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信心滿滿,結果因為錯用了馬謖,失去街亭無功而返,期間被司馬懿追殺至西城,15萬大軍兵臨城下,諸葛亮只有5000兵,而且2500出去收糧食去了。群臣大亂,只有諸葛亮不慌不忙,帶領了兩個書童走到城門樓上開始撫琴,有讓人大開城門,讓幾個老兵在城門口悠閒掃地。

    諸葛亮和司馬懿遙遙相望,看著眼前的景象,司馬懿陷入了猶豫,聽著諸葛亮的琴音沒有一絲慌亂,就算諸葛亮能裝,那有恃無恐的童子和那若無其事的老兵也是裝的嗎?司馬懿不相信,這裡面一定有埋伏,司馬懿心中所想,嘴裡也說了出來,“有埋伏,撤!”司馬懿身邊的人都蒙了,卻不得不聽令,於是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撤退,諸葛亮得以趁機逃出昇天。這正是有名的“武侯彈琴退仲達”。

    空城計不能成功

    空城計成功的機率幾乎為0,但是咱們不好說的太絕對,暫且就說空城計成功的機率不大吧。

    一、兵力懸殊。

    兵力相差懸殊,司馬懿當時帶15萬兵追殺諸葛亮,當時蜀國全國也沒有這麼多兵,所以司馬懿的兵力是絕對優勢的,根據兵法來講,司馬懿完全可以圍而不攻,如此一來,諸葛亮之謀自破。

    二、武將不能同意

    司馬懿雖然是統帥,但是同去的武將肯定會提出質疑,如此破敵良機,退而不進,為何?當時曹魏軍中勢力複雜,肯定會有不同意見,若有將軍請求帶一隊兵進行試探,如何?司馬懿若一意孤行,則難免有通敵之嫌。

    司馬懿有私心

    司馬懿或許早就看破了空城之計,只是司馬懿不願意斬殺諸葛亮。他司馬懿能來邊疆帶兵,為什麼啊?因為諸葛亮無人可擋。如果諸葛亮一死,則司馬懿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朝中多少人等著當這個肥缺,建立不世之功呢。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懿深深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再一次發揮自己的特長——隱忍。他能忍住諸葛亮的侮辱和罵陣,自然也就不怕曹魏的人罵他窩囊,反正只要諸葛亮再,調他回去,最後也得再調他回來。司馬懿整因為有如此心機,才能在曹氏手裡把司馬家做大。

    結語

    1、司馬懿中諸葛亮空城計不是史實;

    2、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一個是有意為之;

    3、這段故事確實是後人編排的。

  • 3 # 布衣1卿相

    持有司馬懿看穿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的觀點

    第一種說法是司馬懿直接派一個弓箭手把諸葛亮射下來好了: 諸葛中箭 持有此觀點的其實是受現代電視劇影響較深,電視劇實為了觀看效果,使得司馬懿還對諸葛亮的聲作了評價,在《三國演義》原文中是這樣描寫的: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出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訊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看文中描述,司馬懿自飛馬遠遠望,只見孔明笑容可掬,也並沒有聽見琴音之說,那麼他們距離應當是200米以上,以當時弓箭的射程最多也就是一百五六十米,哪有那麼容易射中一個人。

    第二種說法是:可派一隊小兵先行殺入: 戰機稍縱即失,若派小隊兵馬殺入探究竟等待,諸葛亮若真有伏兵,誰都走不了,戰爭不是想如何就如何。

    第三種說法是司馬懿想養寇自重 如果說司馬懿是為了養寇自重來儲存自己,防止兔死狗烹,這完全說不過去,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了之後司馬懿也沒有被奪兵權,相反他後來還百日平遼東,然後才成為了曹睿的託孤重臣。他的兵權是被同為託孤重臣的曹爽弄掉的,與皇帝曹睿無關。司馬懿若早有謀反之心,也不會至死不稱帝,給兒子司馬昭留下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歇後語。

  • 4 # 甘甜的純淨水

    謝謝邀請:首先我們不討論歷史是否有空城計一說,但是就演義來說,我個人分析司馬懿是中空城計的。馬謖失街亭後,司馬懿領15萬大軍兵臨城下,此時諸葛亮在成樓上彈琴,其實城中只有文官,武將全部派出去了。司馬懿很懵逼,兩個兒子想衝進去,司馬懿說諸葛亮從不弄險防城中有伏兵。並且他聽出諸葛亮琴聲很純,司馬懿說,心靜則琴聲純,心亂則琴聲濁,諸葛亮琴聲似風捲殘雲,指端似有千軍萬馬。所以司馬懿也很謹慎,不敢輕舉妄動。於是立即撤退,在撤退途中遇關興張苞伏擊,所以司馬懿回頭告訴兩兒子說不退必中諸葛亮之計也。可見司馬懿沒有看穿空城計。至於現在有些人說司馬懿看穿空城計,怕諸葛亮死了自己也就有什麼用處。純屬無稽之談,要知道司馬懿自保能力非常強,很有隱忍性。後來諸葛亮病死後,司馬懿家族能成功奪取曹魏政權就能看出來,司馬懿的手段。所以司馬懿沒有看出空城計,如果看出他是沒有必要放諸葛亮一馬的。

  • 5 # 大師兄翡翠原石

    三國演義裡面的這個空城計,本身就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情節。空城計呢,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但這件事不是發生在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身上。是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亮,諸葛近妖嘛,添加了這樣一個受普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

    如果我們從三國演義的本身去邏輯上推理的話,我比較認同的應該是屬於軍事聯盟裡面的情節,就是屬於司馬懿故意中諸葛亮的空城計。在當時的整個歷史背景下呢,以司馬懿為代表計程車族階層和以曹叡為代表的皇族階層的利益衝突已經是愈演愈烈。那麼司馬懿作為整個氏族的領袖,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整個皇族階層的一個重點打壓物件。之所以一直沒有去動司馬懿,就是因為諸葛亮連續的北伐,為了抵抗諸葛亮所帶來的外部壓力,必須要重用司馬懿。所以呢,司馬懿從他個人的政治命運立場和家族前途的角度來考慮,是故意中了諸葛亮的計謀,從而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 6 # 鴻涵先生

    三水先來回答您提出的問題,空城計故事來源於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不是真實的歷史,是後人編排的。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也是羅貫中老先生故意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彰顯諸葛孔明的智慧,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的主旋律是尊劉、抑曹、隱孫,同時貶低醜化司馬家族,因為司馬家族在歷史上公認的口碑是非常之差,所以《三國演義》並不是正史,切不可當做歷史去品讀,只可當做故事去看。

    空城計的第一主角是諸葛亮,大家熟知諸葛亮,他的故事也是非常之精彩,可是諸葛亮真的如《三國演義》裡這般料事如神是一完人嗎?也許小說有些誇大了。

    三水認為諸葛亮有兩點過失,第一,凡事親力親為,每次出兵必親自領兵,朝中大事也必自己親自打理,所以諸葛亮最終導致積勞成疾。第二、不注重人才的培養,用人不當,無論是荊州還是街亭的失敗,都和諸葛亮用人不當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諸葛亮的確是千百年來忠君愛國的表率,這一點毋庸置疑,諸葛亮的品德很高尚,可以稱之為天下第一忠臣,真正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咱接著說空城計另一主角司馬懿,司馬懿被稱為冢虎,在歷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可是為什麼後世的人都喜歡黑他呢?

    主要原因是司馬家族是篡權而得天下,他們這種做法和曹家又大不相同,曹魏的天下那可真是曹操一手打下來的,雖說有個漢獻帝那也僅僅是個傀儡,況且曹家對漢獻帝非常不錯,曹操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而司馬懿就不同了,他為了奪權滅了曹家大部分人,手段殘忍,而且三家歸晉之後,司馬家族內亂不止,民不聊生,最終還導致了五胡亂華的人間慘劇,換個說法,如果司馬家族的晉朝時代如漢高祖劉邦又或者如大唐盛世,那麼我相信後世的人也不會對他們如此貶低,可是司馬家族坐天下坐的是一塌糊塗,自然而然後人們就會貶低他們。

    《三國演義》裡司馬懿就是諸葛亮的綠葉,沒有司馬懿的醜態就根本襯托不出諸葛亮的英明,諸葛亮死後留下了美名,微薄的家產,和兒孫英勇捐軀的形象,他寫的《出師表》等等成為了可供後人讚美的理由,因為他是忠臣,而司馬懿死後,他的子孫留下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八王之亂”等供人詬病的談資,所以《三國演義》編故事的理由就明瞭了。儒家思想,君君臣臣嗎,忠臣必然是要受到表揚和讚美的!

  • 7 # 錢品聚

    “空城計”其實是演義裡頭的橋段,正史上並不存在。

    所以基於問題裡問的,是否後人編排,其實也算,因為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所以自然就是“三國”以後的人。

    而事實上,正史裡的諸葛亮,從來都沒有擺過空城計。

    街亭之戰力也沒有司馬懿,司馬懿當時剛平定了新城,大概位於現在的湖北竹山縣。

    而街亭則是現在的甘肅天水,倆人相距上千公里,除非司馬懿會瞬間移動,否則根本不可能出現在街亭,等著諸葛孔明擺出空城計。

    當時的曹魏主將也不是司馬懿,是張郃,諸葛亮親率大軍進攻祁山,曹魏方面派出的迎戰先鋒正是張郃,即使司馬懿真想過去增援,但數千公里以古代的交通速度來說,怎麼看都得半個月以上時間。

    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司馬懿根本不會知道諸葛亮要安排空城計,更不會中空城計,因為他根本就沒參與街亭之戰。

    起碼《資治通鑑》裡不會騙人吧?

    《資治通鑑》卷七十一:(街亭之戰爆發前)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

    而此時的諸葛亮,正在率大軍攻打祁山,而司馬懿剛剛“攻新城,斬孟達”,得勝以後,司馬懿率部直接回到了洛陽,也並沒有去祁山幫助張郃抵禦諸葛亮。

    《資治通鑑》卷七十一:申儀久在魏興,擅承製刻印,多所假授,(司馬)懿召而執之,歸於洛陽。

    所以,問題中的假設並不成立,因為前提是司馬懿壓根兒不在街亭,而且的確也是後人,即羅貫中先生為了寫《三國演義》,而刻意編排的橋段,目的是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強大謀略。

  • 8 # 大城公

    小說三國演義中,有“空城計”;但正史三國志也有空城計,兩出空城計的主角卻不相同:前者是諸葛亮,後者是曹操。

    三國演義的空城計,是羅貫中編排諸葛亮擺的,意在抬高諸葛亮貶低司馬懿。小說描寫:司馬懿統帥十幾萬大軍來攻打,諸葛亮的主力部隊都遠出,不能及時回援,於是諸葛亮演一場戲,下令開啟城門,老弱殘兵在城門口打掃衛生,他本人則裝神弄鬼,坐在城樓上彈琴!

    司馬懿兵臨城下,見如此佈局,心中驚疑,不敢進攻。諸葛亮是彈琴高手,司馬懿是聽琴能人,兩人心有靈犀,諸葛亮彈了一出驚濤駭浪的琴聲,司馬懿從琴聲中聽出有千軍萬馬殺來!不禁心慌,掉頭逃跑……

    羅貫中神化諸葛亮,抹黑司馬懿,這種描寫在三國演義比比皆是。但無一真實!正史記載,“諸葛亮明於治國”(擅長國家行政管理,執政安民),而不擅長軍事謀略!恰恰相反,司馬懿才是大軍事家,三國“大軍師”司馬懿,確是名副其實!

    諸葛亮每次北伐中原,魏延都提出由他帶一萬兵馬抄小路襲擊長安,但每次都被諸葛亮否決!而諸葛亮正面作戰,收效甚微,勞師動眾,寸功難得。所以魏延對諸葛亮指揮才能根本不認同!經常口出異議!這也是後來諸葛亮使勁排擠魏延、直至放棄魏延(諸葛亮未殺魏延,是楊儀挾私報復假傳軍令殺害魏延)。

    三國演義諸葛亮擺空城計是假的。不存在。

    那麼,羅貫中既然整出一套空城計,正史三國志有沒原形?有!是曹操擺過一次空城計。

    根據《三國志》記載:東漢末年,興平二年夏天,呂布和陳宮合作,集合一萬兵馬攻打曹操。此時曹操的主力軍隊都外出未回,派去周邊地區收割麥子了。面對呂布大軍撲來,曹操深思熟慮,果斷下令:將隨軍女眷(將士家屬)派上城樓站崗,裝模作樣防禦。並讓十幾名女子表演歌舞。

    等到呂布率軍趕到城下,抬頭見城樓上幾百婦女站列,曹操也站立其中,還有歌舞表演!

    (曹操塑像)

    呂布心中疑惑,環顧四周,又見城池側邊一片樹林深不可測,完全可以埋伏几千兵馬!呂布勇冠三軍,這一刻竟然心虛,覺得曹操善於用兵,手下能人眾多,他搞這麼一套必定有詐!這是一個圈套!不能上當!呂布越想越慌,當即調轉馬頭,下令撤兵。

    這就是正史三國志記載的曹操空城嚇退呂布的事件!

    而呂布退兵回去後,有探子回報:曹操是玩虛的,城裡沒多少兵馬,頂多一千兵!

    呂布惱羞成怒,覺得自己一世英名竟然被曹操用空城矇騙,說出去也丟臉,於是傳令集合部隊,再次攻城。

    這一回曹操就不是空城了!曹操早已連夜調回主力部隊,他料到呂布會第二次返回攻城,就把幾千人馬埋伏在城池側邊的樹林裡。呂布一來動怒,二來大意,剛要攻城,就被曹操指揮部隊從樹林中殺出,呂布措手不及,吃了敗仗!狼狽逃走!

    呂布就因為這次兵敗,沒地盤駐紮,後來去徐州投靠劉備。

    看清楚了,三國正史擺空城計的人,是曹操。與諸葛亮無關。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應用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 9 # 熊聖聖的後花園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也算是相愛相殺的哥倆。諸葛亮被描繪成三國第一神機妙忠肝義膽的人物,而司馬懿也是鷹視狼顧,深藏不漏,殺伐果斷之人。北伐戰爭兩人數次交手。司馬懿雖然每次都被諸葛亮弄得很狼狽,但是每次都防禦住了諸葛亮的進攻。但是有兩次,司馬懿一轉頹勢,有了一舉擊潰蜀軍的機會時,卻沒有把握住。反而退兵而逃。一次就是空城計,另外一次就是五丈原。

    首先說下空城計,諸葛亮以數十人守空城,不費一兵一卒成功嚇退率領數十萬大軍的司馬懿。書中大致心路歷程大致是神一般的諸葛亮揣摩到了司馬懿的處境,知道有蜀國丞相諸葛亮,才會有魏國大將軍司馬懿。司馬懿不敢動,不敢上城牆生擒諸葛亮。所以只能假裝蜀軍有埋伏,落荒而逃。但是司馬懿知道直接跑,對魏國對數十萬大軍沒辦法交代,所以半路嘆息覺悟,坦言中計,再拍馬回追之時,卻真的只剩下了一座空城。

    另外就是五丈原,司馬懿挺過了辱罵,挺過了女裝。就是不與諸葛亮一決死戰。待到諸葛亮身死退軍,司馬懿揮軍追趕,卻被一具諸葛屍身嚇退。又是同樣的路數,揮軍逃跑然後再後悔。

    這兩件事看來,司馬懿每次都是在最好的時機,錯過最好的機會。而放諸葛亮,放蜀國最後的有生力量安全撤退。怎麼看敵方魏國最高司令官都是蜀國奸細的感覺。但是有諸葛亮才有司馬懿這個說得通嗎?好像也能說通,畢竟後來司馬懿被壓制,幸好對方曹爽比較草包,才有後來的大權在握。但是放著到手的千古大功不拿,畏畏縮縮計較之後事,那司馬懿也不會有日後養三千死士而奪權的事,而是會被慢慢的剝光權力然後等死了。所以這兩件事都肯定事後人編排。畢竟是三國演義,諸葛亮壓根沒有這麼神,司馬懿也沒有這個畏前畏後。這樣編寫也就是為了體現一個藝術效果而已。

  • 10 # 如果說情感

    首先,一定要知道的是,空城計這件事壓根就沒有發生在諸葛亮身上,明顯是後人或是羅貫中太喜歡諸葛亮,認為只要想象合理的故事放在他身上就錯不了。如果說有空城計這件事兒,那應該放在曹操身上,曹操確實是用過空城計詐了呂布一回。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用空城計詐司馬懿這件事,司馬懿明知是計,故意放走諸葛亮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就是所謂的養虎自重,曹氏一直猜忌提防司馬氏,司馬懿心知肚明,一旦沒有了諸葛亮的威脅,他就可能被卸磨殺驢,死無全屍了。

    黑雲壓城城欲摧,司馬懿十萬大軍壓境,東城彈丸之地彈指間可以被夷為平地,司馬懿也是老江湖了,怎麼可能被這種虛張聲勢嚇到呢,派一個千人小分隊進城掠陣便可知虛實。

    兩人惺惺相惜,也算是千古難覓的知音了,諸葛亮的琴聲弦外之音,也許只有司馬懿才能領略得到,兩人用一種無聲的方式在交流。諸葛亮也許談得是十面埋伏,在其他人聽來是小城和城外山中埋伏的大軍,在司馬懿聽來也許是,韓信用十面埋伏擊敗項羽,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地步。

    以司馬懿之絕頂聰明,當然明白如何取捨進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戰場上建功立業易,明哲保身,取信於君王難。

  • 11 # 奔馬155314228

    要想說清樓主所問之事,就必須讓我們順著此事的渲染源,去剖析和探究此事的來龍去脈。那麼,對諸葛亮的空城計詳細描寫併成功渲染的最初染色體,便是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就讓我們去重溫一下羅總《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描述的那緊張刺激,扣人心玄的精采絕綸的一幕吧。

    一、街亭瞬間失守,給諸葛亮一個措手不及,被迫挺而走險

    由於駐守街亭的馬謖剛愎自用,言過其實,導致司馬懿所率的20萬大軍輕而易舉攻下街亭,又破了列柳城,然後徑直由斜谷直奔軍師諸葛亮的指揮部西城而來。這西城不但是蜀軍統帥諸葛亮的指揮部所在,更是蜀軍屯糧之地。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的第一瞬間,便想到的是把這些糧食迅速的轉移,以供軍隊來日之需。故而,諸葛亮急令身邊僅有的大半將士將這些糧草運往安全的地方,又按排部分將士由安全路段火速撤離,以儲存勢力,以圖東山再起。然而待排程好這一切,自己正準備撤離時,已看到司馬懿大軍激起的煙塵由遠及近,朝西城飄來。這瞬息萬變的戰況給諸葛亮一個措手不及,撤離已來不及,自己身邊包括文官在內的2000多人,怎能與司馬懿十數萬大軍抗衡?所以,諸葛亮被迫無奈之下,只好挺而走險,上演空城計。

    二、諸葛亮明知故犯,精妙的佈局讓司馬懿堅信城中有鬼

    諸葛亮明明知道《空城計》是挺而走險,糊弄人的把戲,而且諸葛亮也非常清楚熟知排兵佈陣的司馬懿不會不知道《空城計》是沒辦法的辦法。那麼,諸葛亮為什麼還要擺空城計呢?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謀略與智慧本在伯仲之間,故而各為其主的兩人各自成為彼此最強硬的對手,只不過諸葛亮一生為報先主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鞠躬盡瘁而被後人崇尚讚揚,可司馬懿由於心懷鬼胎,野心勃勃,篡奪了曹魏政權,故而為後人所不恥。所以,諸葛亮偏偏要把空城計擺給懂《空城計》的司馬懿,讓謹慎多疑的司馬懿堅信這表面的空城決非空洞無物,一定是暗藏殺機。況且,主演這空城計的主角不是別人,而是蜀漢丞相加軍師統帥的諸葛孔明,加上幾個手無拂雞之力的書童,與幾個打掃衛生的老弱病殘,他們面對司馬懿的十數萬大軍的到來,竟然個個表現出“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超凡態度。這怎麼能不讓生性多疑的司馬懿相信這城中一定有鬼呢?

    三、空城計壓根就沒有在諸葛亮的軍事生涯發生過

    大家都知道,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是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改編成的文學作品,這羅貫中羅總可是個妙筆生花的妙手書生,《三國演義》裡那麼多的大小人物,經他的筆墨一一潤色,個個變的圓潤鮮活,個性獨特,諸葛亮就是羅總筆下塑造的最成功的大人物。所以,這《演義》中的諸葛亮,有許多英明果斷的事蹟是羅總藝術加工的結果,絕非諸葛亮親自所為。如草船借箭在《三國志》裡是孫權的傑作,在《三國演義》裡被羅總轉讓給諸葛亮了。這空城計,也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而成的故事,而且在《三國志》裡並沒有明確這空城計是何人的傑作。羅貫中為了把諸葛亮英明果斷,深謀遠慮,料敵如神的形象塑造的活靈活現,就很藝術的導演了《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那緊張刺激的一暮。

    終上所述,按文學作品裡諸葛亮的智慧而言,他抓住司馬懿謹慎多疑的逆反心裡,完全能夠佈下一個讓司馬懿望而卻步的空城計。可惜,《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空城計,是羅貫中藝術加工的傑作,歷史上並無此事實。所以說,想象歸想象,藝術歸藝術,文學作品與真正的歷史不可同日而語,更不能草率地把文學作品中經藝術加工的人物與歷史人物劃等號!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與關注,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 12 # 鄭秦雲

    現在人文科學界對當年諸葛亮操演空城計之事給出了否定存在的結論性意見,主要是找不到正史的記載和其他的文物的佐證。我對此事卻堅定的認為它是存在的,特提出如下的理由:

    第一,失街亭存在,保證了空城計也存在的邏輯可能性。街亭的位置在哪裡,決定了空城計發生的機率。許多天水民眾和部分甘肅學者認為天水下轄的某鎮是街亭舊址。蜀漢最興盛期,有三部分被分割的領土:1.蜀中+漢中的本部地方;2,包括天水~河西走廊的西涼地方。3,劉氏集團在諸葛亮操控下無理搶佔的荊州地方。其中1、2兩部分被曹魏集團所開闢的隴右大道分割開來。隴右大道是曹魏隼團旨在憑藉實力剿滅蜀漢政權的戰略通道,它從隴東的平涼起步,經過古陳倉、今略陽直達蜀中西部邊陲的劍門關,沿途有許多古蹟證明了它的客觀存在。失街亭的年份正是蜀中五虎上將之一馬超鎮守西涼的關鍵時期,馬超是一位非常勤政,文治武功都相當了得的地方大員,給西涼地方帶來了多年的政治清明和社會安定的環境,使曹魏雖側目但不敢輕動,這樣就保證了天水域內沒有發生任何戰事,何來失街亭之說?至於天水境內戰事頻仍、攻防節奏很快的時期當發生在馬超過世後,姜維秉承諸葛亮遺志,率兵八次伐魏時期。故失街亮只能出現在秦巴山區的隴右大道以東地區,非略陽縣的樂亭鎮莫屬。從而曹魏集團的張郃部取得街亭大勝,焉能不擴大戰果,乘勝追擊,距樂亭鎮僅60Km左右的勉縣老城成為曹軍攻擊的下一個地點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因為諸葛亮指揮上的重大失誤,錯用馬謖守街亭導致的惡果造成諸葛亮措手不及操演空城計就成為及時而無奈的應對之策。第二,諸葛亮死後為何要選定勉縣定軍山為其埋骨的地方,我認為這一定有諸葛亮生前的著重強調,他九死一生之地焉能不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選定軍山埋骨就是最有力的證據,表明了他的全部心靈依重和紀念性的嘆息,是一種無聲的心跡表白。

    綜上,我認為勉縣的青山綠水昭示空城計的客觀存在,我們不應當隨便否定之。

    咸陽人

  • 13 # 叢中笑6603

    諸葛亮唱的空城計,我覺得是羅貫中先生的豐富的小說構想,主要還是要突出諸葛亮神鬼莫測的超人形象。

    如果,真的象小說書中寫的,諸葛亮穩坐城樓撫琴,城門大開,門前只有幾個老卒在掃地。司馬懿大兵壓境,見此情景反而退兵,司馬懿就不是那個後來敢翻天的司馬懿了。無論如何,我覺得他也會用兵去試探一下的,畢竟司馬懿當時兵多。

    空城計被後人用各種形式加以渲染,成為家喻戶曉的精彩故事。

  • 14 # 唐古看今

    公元223年,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蜀國國力由盛轉衰,在經過幾年休養生息後,公元228年,諸葛亮開啟了五次北伐之路,其中以第一次北伐準備最為充分,但最終因街亭之失,蜀軍喪失了有利形勢,從而導致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只得讓大軍退守漢中!

    這是歷史上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之路!其中並沒有涉及到諸葛亮擺“空城計”。而被人熟知的“空城計”情節,其實是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描寫的小故事!

    劇情回放!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在第一次北伐過程中,諸葛亮在守戰略要地街亭的問題上犯難了,因為手下已經無將可派了,這時參軍馬謖自告奮勇前去守街亭,這時諸葛亮犯了糊塗,讓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馬謖去守了街亭。

    結局可想而之,馬謖被名將張郃擊敗,街亭失守。諸葛亮戰線徹底崩潰,只得引兵後撤!而此時司馬懿帶領15萬大軍從後方追殺過來,於是行事謹慎的諸葛亮兵出險招在西城上演了一出“空城計”,“諸葛亮在城門口放幾個老兵掃地,他自己坐在城樓之上彈奏了一曲《十面埋伏》,結果嚇跑了多疑的司馬懿”!

    其實這一段乍一看是諸葛亮出奇謀嚇退了司馬懿,但是你細細想,司馬懿是三國時期傑出軍事家,即使他怕諸葛亮使詐,在這種情況下也只需派遣一支勁旅殺進城去,諸葛亮的計謀就不攻自破了,即使城裡有埋伏,還有15萬大軍接應,也能一舉拿下諸葛亮。

    司馬懿卻沒那麼做,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擺的是“空城計”,此時捉拿諸葛亮易如反掌。如果司馬懿把諸葛亮捉住,以後他在曹魏陣營裡將沒有了利用價值,被誅殺是遲早的事。所以機智的司馬懿放過了諸葛亮一命,也就等於救了自己一命!

    其實,羅貫中編排這一段故事,無非是為了突顯諸葛亮的“近妖”的智謀,也為了增加《三國演義》的觀賞性,而羅貫中也達到了他預期的效果,“諸葛亮在民間成為了智慧的化身,而小說《三國演義》成為了我國經典的四大名著!

  • 15 # 零守護

    後人編的。諸葛亮空城計最早見於西晉郭衝的《條亮五事》,三國志裴注中提到這一史料,但裴松之對其記載進行了反駁。裴認為,司馬懿當時在宛城(今河南南陽),不可能去街亭(今甘肅天水)。後來《三國演義》生動描寫諸葛亮空城計,被人們廣為流傳,史學界對此看法基本一致,是杜撰。

    春秋時期

    空城計最早出現是在左傳,春秋時鄭國大夫叔詹率先使用。《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記載:秋,子元以車六百乘伐鄭,入於桔柣之門。子元、鬭御疆、鬭梧、耿之不比為旆,鬭班、王孫遊、王孫喜殿。眾車入自純門,及逵市。縣門不發,楚言而出。子元曰:“鄭有人焉。”諸侯救鄭,楚師夜遁。鄭人將奔桐丘,諜告曰:“楚幕有烏。”乃止。

    後世空城計被很多人使用過,但沒有諸葛亮。在三國時期,就有不止一人用過空城計,而且這兩個人都是鼎鼎大名。

    三國時期

    195年,曹操在對呂布時使用空城計。三國志裴注引魏書:於是兵皆出取麥,在者不能千人,屯營不固。太祖乃令婦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樹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謂曰:“曹操多譎,勿入伏中。”引軍屯南十餘里。明日復來,太祖隱兵堤裡,出半兵堤外。布益進,乃令輕兵挑戰,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騎並進,大破之,獲其鼓車,追至其營而還。

    曹操自己用過空城計,也被對手戲弄過。219年,趙雲在漢水之戰中用空城計計退曹軍。

    南北朝時期

    430年,北魏名將叔孫建攻劉宋,劉宋名將蕭承之(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之父)用空城計。《南齊書·高帝紀上》記載:別帥安平公乙旃眷寇濟南,皇考率數百人拒戰,退之。虜眾大集,皇考使偃兵開城門。眾諫曰:“賊眾我寡,何輕敵之甚!”皇考曰:“今日懸守窮城,事已危急,若復示弱,必為所屠,惟當見強待之耳。”虜疑有伏兵,遂引去。

    東魏攻西魏,西魏王思政空城計退敵。《北史·王思政傳》記載:思政入弘農,令開城門,解衣而臥,慰勉將士,示不足畏。數日後,東魏將劉豐生率數千騎至城下,憚之,不敢進,乃引軍還。

    南陳攻北齊,北齊北徐州刺史祖珽空城計,同樣出自《北史》。《北史·祖珽傳》記載:珽不閉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坐,街巷禁斷人行,雞犬不聽鳴吠。賊無所聞見,莫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至夜,珽忽令大叫,鼓譟聒天。賊眾大驚,登時走散。

    唐朝時期

    《唐書·李元軌傳》記載,李元軌任定州刺史時,突厥來犯,李元軌大開城門,突厥疑惑逃走。

    日本戰國時期

    1573年,德川家康在三方原之戰中被武田信玄擊敗,逃到濱松城。武田軍攻到城外,德川家康復制祖珽空城計策略,城門大開,鼓譟聲不絕。武田信玄恐有詐,撤軍。

  • 16 # 葉飄刀

    首先,我們得確認一點,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後人編排的,歷史上並沒有空城計這件事情,編排此事的人叫做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作者,整個空城計都是他編排出來的。

    至於小說中司馬懿中空城計是不是明知而故意中的,這個編排一切的羅貫中沒說,那麼所有的一切不過都是大家的猜測,既然整個空城計都是設計出來的,那麼關於空城計的一切聯想自然也是設計出來的了。

    這就好比西遊記啊,封神演義啊什麼都是作者開腦洞想出來的,那麼關於西遊記隱藏的關係啊,那不就是在瞎想的基礎上,再次瞎想而已。

    當然雖然各人都可以有各人的分析,只要分析的有道理也都可以看看徒然一樂。

    關於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描述,司馬懿看破了故意中計的可能性極大。

    小說中關於空城計的前後,司馬懿在知道空城計後的表現確實是很詭異的。

    在知道空城計的時候,司馬懿首先是笑而不信。

    如果司馬懿真的不信,直接下令進攻就行了,他是不信什麼,不信的是空城計還是不信諸葛亮出現在城頭。

    從後邊看,他是不信諸葛亮出現在城頭,因為他馬上下令停止進攻,然後就是親自上前去看。

    而當他看到諸葛亮的時候,立刻下令退軍了。

    所以這個空城計的關鍵,就是司馬懿去確認了諸葛亮是否存在而已。

    那麼諸葛亮是否存在又有什麼關係呢?

    司馬懿是魏軍的統帥,如果司馬懿見到了諸葛亮就打都不敢打,那麼他還當什麼魏軍統帥。所以諸葛亮坐在城頭很可能是在向司馬懿表示,我沒有辦法了。

    司馬懿看破了諸葛亮的意思才離開的。

    當然這純粹是我的腦補瞎想。

  • 17 # 青港沉沙

    既然題主明知故問,我也明知故答:

    司馬懿明知是計,故意中之。具體原因後面再講。

    空城計確實是後人編排給諸葛亮的,這個後人就是羅貫中。

    三國志中,用空城計的人是魏國名將文聘。裴松之注三國志《雲別傳》中,趙雲也用過一次空營計。

    諸葛亮,沒用過空城計。

    據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孫權率兵數萬趁大雨來攻。大雨損壞了城牆防護裝置,還來不及修復。

    文聘一時想不出更好的對敵之策,就命令城中人不準出城讓孫權看見,他則“自臥舍中不起”。

    孫權懷疑有詐,領軍退去。

    雲別傳中,趙雲表現堪稱智勇雙全。

    曹操大軍掩至,蜀國大將張翼準備緊閉營門拒守。趙雲命令把營門開啟,同時偃旗息鼓。曹軍懷疑有伏兵,就準備撤退。

    這時候,趙雲把戰鼓擂得震天響,又命令弓箭手從後射擊曹軍。曹軍大亂,自相踐踏,很多人落入漢水淹死。

    劉備第二天來視察時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的空營計還是留給了趙雲自用,文聘的空城計則被羅貫中編排給了諸葛亮。

    關於司馬懿明知空城是計還退軍的原因,我已專門分析過,此處不作詳述。只說兩點:

    1、諸葛亮和司馬懿是隱藏的政治盟友。

    2、諸葛亮如果被抓住,司馬懿也活不了多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喜歡一個人,但是他有一個想一起生活的媽媽,我該怎麼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