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天中視訊

    (1)上世紀50~60年代,全球掀起反殖民地浪潮,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在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下,西方國家甚至美國都是支援阿根廷的。

    (2)阿根廷地處南大西洋,不適合《北大西洋條約》所規定的“集體自衛”條款。

    《北大西洋條約》規定:對締約國領土及島嶼的武裝攻擊包括範圍必須在,北迴歸線以北的北大西洋區域內,北約才能行使"集體自衛”權。

    馬島地處北迴歸線以南,地理位置屬南大西洋,不在《北大西洋條約》所規定"集體自衛”區域內。所以,北大西洋條約締約國所有國家沒有義務給予援助。

  • 2 # 世界映象觀察員

    美國為什麼不出兵呢?對於美國來說,英國和阿根廷,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讓他怎麼出兵啊?雖然沒有出兵,但是美國其實出手了,而且老冤家蘇聯也出手了,只是兩個超級大國這次來了一次隱藏在背後的暗戰。

    馬島全名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十六世紀末被歐洲人發現,1764年法國率先在東島建立定居點,隨後英國在西島建立定居點,1766年西班牙從法國手上買下東島,並在四年後以武力從英國手上奪取西島,自此西班牙享有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1816年阿根廷從西班牙獨立出來,並繼承了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但是1832年英國重新登陸馬爾維納斯群島後,歷時一年奪取全島的主權。自此,英國和阿根廷之間關於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歸屬問題,進行了長達百年的爭論。

    1981年,英國開始從海外殖民地撤軍,駐留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的英軍也在撤軍計劃之內,這讓被國內危機搞得頭痛不已的阿根廷軍政府總統加爾鐵裡看到了一舉兩得的機會,攻下馬爾維納斯群島,以此來挽回民眾對軍政府的支援。1982年4月2日,加爾鐵裡下令武力收復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請求美國總統里根進行調停,但是加爾鐵里居然拒絕接聽里根總統的電話,這讓里根總統很生氣。 阿根廷軍政府總統加爾鐵裡之所以能夠上臺,完全是靠美國在背後支援,現在這個小弟居然敢不聽電話,美國只好展開了對阿根廷的軍事制裁,禁止任何國家把武器裝備出售給阿根廷。當加爾鐵裡總統聽到英國出動兩個航母編隊和美國對自己的制裁後,他立刻目瞪口呆,這個完全超出了他的預計,馬爾維納斯群島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島,英國都準備從島上撤軍了,為了這樣的島嶼,英國居然不遠萬里派遣海軍過來,而且自己的好朋友美國總統里根還禁止其他國家銷售武器給阿根廷。

    加爾鐵裡收手了嗎?武力奪取馬爾維納斯群島後,加爾鐵裡的威信在全國達到了最高點,為了能夠鞏固自己的政權,他不能收手,於是他向蘇聯尋求幫助。阿根廷與蘇簽訂了核協定,蘇聯向阿根廷提供濃縮鈾,回報是蘇聯可以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周圍與阿根廷聯合開採剛被發現的石油礦。不過,蘇聯實際上只為阿根廷提供了情報,並沒有任何武器援助。說來也巧,在整個馬島戰爭的過程中,美國也在向英國提供情報,蘇美雙方在情報領域上來了一場大對決。 經過七十四天的戰爭後,阿根廷宣佈投降,馬島戰爭以阿根廷戰敗結束,但是直到今日,阿根廷仍然在爭取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馬爾維納斯群島雖然隸屬阿根廷,但它卻是南半球兩大洋交通的必經之路,為了南大西洋的制海權,英國不會放棄這塊殖民地。阿根廷和英國都是美國的小弟,美國出兵打誰都不好,他能做的就是以關閉阿根廷的武器購買渠道來調停戰爭,不曾想蘇聯也偷偷參與進來,真的是冷戰時期,哪裡都有美國和蘇聯這對冤家的身影。

  • 3 # 老槍與戰線

    這個問題得反過來問啊,馬島戰爭北約憑什麼要出兵?

    北約建立是為了冷戰需要應對蘇聯和東歐國家可能的戰爭威脅,而馬島在哪兒?快挨著南極啦。北約跑南美洲最南邊去集體自衛,說得過嗎?北約又不是英國的打手。

    再說從歐洲去南美打一仗,且不說都有哪些國家還有遠洋艦隊出去炮艦外交,就這萬里迢迢的,軍費怎麼辦?誰來出?自帶5英鎊?可能嗎?英國人出?出不起啊!

    其實一開始英國人自己是否出兵都三心二意,這塊殖民地實在太遠了。

    二戰後大英帝國崩了,從全球收縮。像福克蘭群島這樣天遠地遠的,再有戰略價值,對英國的意義也沒有那麼大了。國力不足,這些戰略據點維持著就是雞肋一般。

    所以英國工黨政府執政的時候,阿根廷提出馬島歸屬問題,兩邊就開始談判。實際上中間一段時間雙方已達成了初步協議,阿根廷還在斯坦利港修建了機場。但隨著政黨交替、政治局勢和執政方針變化,英國後來又不想還了,兩方弄得挺不愉快。但總體上雙方都沒想到會大打出手,英國在馬島駐軍也就是幾十人,戰前還把謝菲爾德級驅逐艦也賣給阿根廷了,據說若是戰爭晚幾年爆發連無敵級航空母艦都一併賣給阿根廷了。

    倒黴的謝菲爾德號,她的姊妹艦在阿根廷旗下服役

    當時戰爭爆發完全是突然事件,一夥阿根廷工人去南喬治亞島拆機器,出於愛國就在南喬治亞島升起阿根廷國旗,這就引發英國人外交抗議同時引爆了阿根廷國內民族情緒。其實南喬治亞島離馬爾維納斯群島有1300公里,但行政上隸屬。

    當時阿根廷軍政府頭子加爾鐵裡打算利用民意投機一下,轉移國內視線,也給自己樹立個強人形象,於是乾脆直接出兵。英國在斯坦利港有30多個兵,南喬治亞島上20多個,象徵性抵抗了一下就舉手投降了。

    老孃們做事都狠

    訊息傳回英國國內,首相撒切爾夫人是強硬派,鐵娘子,決定勞師遠征,派兵奪回。她是強硬啊,政府和議會也能壓服了,但關鍵是老百姓都不知道馬島在哪兒,媒體打雞血可民眾都是懵的。

    這時候登島的阿根廷士兵得意忘形,幹了些蠢事——逼著被俘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員吃屎(傳說好像還有其他不可描述之事),並且被拍下來了,還被電視放出來了。這下英國輿論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全國同仇敵愾:出兵!出兵!

    被俘英軍士兵受辱引爆了英國民意

    您瞧瞧,英國人自己出兵都要靠著吃屎喝尿賣慘,指望其他國家為了你吃屎去流血?醒醒吧。

  • 4 # 鴻蒙盤古

    這些勇敢的飛行員駕駛“超軍旗”攻擊機,採取超低空飛行,對英國海軍42型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發射“飛魚”空艦導彈,只用一枚造價幾十萬美元的導彈,就將造價2億美元的英國鉅艦擊沉到大洋海底……

    這是30多年前,發生在大西洋上的英、阿戰爭中的一場著名的戰鬥場景。交戰雙方是英國海軍特混艦隊和阿根廷海軍航空兵。

    有人問:馬島戰爭中為什麼北約不出兵?

    1,馬爾維納斯群島,大西洋咽喉要通

    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南大西洋,是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咽喉要道。馬島本來一直由阿根廷管轄,但英國卻在19世紀派軍隊強行佔島,掛上英國米字旗,將遠隔萬里之外的馬島併入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版圖,自此雙方埋下了戰爭種子。1982年4月2日,阿根廷的鐵血總統加爾鐵裡下令出兵奪回了馬島。英國和阿根廷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問題,爆發了一場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海戰。

    2,鐵娘子發出最強音

    當在英國人眼裡被視為“小國”的阿根廷,居然敢派兵強佔大英帝國的“海外領土”,並將島上的英軍像狗一樣地趕進了大西洋的訊息傳回英國本土,英國議院的政客們都認為這是大英帝國曆史上的奇恥大辱!當時英國政壇正處於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鐵腕統治時期,在世界外交事務中,連一分錢虧都不肯吃的鐵娘子,果斷地決定向馬島派出了英國最強的帝國聯合艦隊。3,馬島之戰,英帝國海軍最後的輝煌

    昔日世界上最強悍的皇家海軍,為了治服阿根廷,奪回馬島“主權”,不惜出動了全國一大半精銳海軍。

    英國的這支特混艦隊,對馬島展開了一場海陸空立體戰爭,以吹枯拉朽之勢橫掃了馬島上面的阿根廷守軍。1982年6月14日,馬島守軍被英國特混艦隊打得潰不成軍,阿根廷駐軍司令梅南德茲少將被迫宣佈向英軍投降。英國又奪回了馬島的控制權,馬島又重新被英國人霸佔。

    這是一場從開始就應該沒有多大懸念的戰爭,畢竟以英國的戰爭能力,對付像阿根廷這樣軍事力量並不發達的“小國”,應該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是阿根廷雖然戰敗,但阿根廷軍隊一一特別是阿根廷空軍,都在這次戰鬥中打出了精彩的現代化空戰。準確地說:阿根廷空軍開創了用精確制導武器進行空戰的戰爭記錄!4,英、阿戰爭,打出了法國飛魚導彈的威名

    英、阿戰爭,雖然阿根廷戰敗,但卻把法國的飛魚導彈打出了赫赫威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英、阿戰爭初期,阿根廷軍隊的整體軍事素質非常低下,但是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們卻技藝高超。他們駕駛“超軍旗”攻擊機,採取超低空飛行,對英國海軍42型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發射“飛魚”空艦導彈,只用一枚造價幾十萬美元的導彈,就將造價2億美元的英國鉅艦擊沉到大洋海底。這場海戰中的明星武器一一法國的“飛魚”導彈,是由法國宇航公司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研發,由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的中型反艦導彈。

    這次海戰,等於給法國的飛魚導彈打了一次最精彩的廣告!

    這次海戰也使傳統的鉅艦大炮,告別了歷史舞臺,精確制導武器從此成為世界軍事舞臺上的主角!

    5,阿根廷,別讓我為你哭泣

    英、阿馬島戰爭,已被大西洋的波濤湮滅了近40年。那艘沉默在大洋底下的鉅艦,肯定有不少鯊魚圍著在遊弋……

    “阿根廷,別讓我為你哭泣”,是電影《貝隆夫人》中的名曲(這部電影反映了阿根廷貝隆夫人波折的一生)一一從名字上來看,就象是為英、阿馬島之戰“量身定做”!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之爭,兩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有一個事實是:馬島是在阿根廷的身邊,且過去由阿根廷管控,而馬島離英國卻有萬里之遙!

    這再一次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槍桿子,你只能哭泣!

  • 5 # 四十五度歷史

    馬島這個島嶼位於阿根廷附近,在歷史上屬於阿根廷的領土,後來被西班牙奪走,1816年阿根廷收回馬島主權,不過在1833年又被英國人佔領,這個地區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每到關鍵時期馬島就成了各個大國佔領的物件,到了1965年阿根廷把馬島的歸屬問題提交到聯合國,於是英國與阿根廷就開始談判,不過此時馬島已經被英國佔領了100多年,島上的居民都是英國人的後裔,所以島上的居民經過公投選擇跟英國,這導致阿根廷方面完全無法接受,在人民群眾的支援下阿根廷決定發動馬島戰爭。

    在那個年代,里約是一個防禦性的組織,主要是針對蘇聯。在阿根廷發動馬島戰爭之前,和美國把關係搞得很好,而且英國首相撒切爾表示要單獨和阿根廷開戰,因為當時英國的海軍仍舊十分強大,撒切爾夫人有信心打贏這場戰爭,所以就派競技神號航母帶領20多艘戰艦,浩浩蕩蕩的前往馬島,本來以為能夠輕輕鬆鬆打敗阿根廷,不過英國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在這次戰爭中被擊沉,阿根廷的空軍戰績出色。只是因為後來飛機的導彈不足,美國又不肯賣給阿根廷導致阿根廷戰爭失敗。

    可以說北約雖然沒有出兵,但是還是幫助了英國,本來美國扮演調停者的角色,國務卿黑格致力於化解這次衝突,英國同意談判,但是阿根廷認為這是自己的領土拒絕談判,所以導致美國調停失敗,而且里根總統還對阿根廷實施制裁,停止向阿根廷出口軍事物資,這也讓阿根廷的空軍喪失了戰鬥力,而美國還向英國提供了響尾蛇對空導彈,鐳射目標器等先進裝備,並且利用衛星向英軍提供情報,此時北約肩負著預防蘇聯的任務,防止蘇聯干預馬島海戰,可以說北約是間接參戰,最終導致了阿根廷的失敗。

    在這場戰爭中可以充分體現出導彈的作用,阿根廷防禦英國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空中戰鬥機,向英軍的艦艇發射導彈,而英軍防禦阿根廷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艦艇防空系統,打擊阿根廷的戰機。而美國切斷了阿根廷的導彈來源,為英國提供響尾蛇對空導彈,這充分說明了美國是在幫助英國的。由於馬島沒有防禦縱深,英國海軍陸戰隊登島之後迅速佔領了這個島嶼,上面的守軍幾乎全部投降,也就是說海空戰鬥完成之後,基本上沒有地面的。而這場戰爭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美國先進的導彈。

  • 6 # 鍋蓋頭司令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這是英國打的仗。北約出兵的都是什麼時候,都是美國出兵打仗的時候,因為這些國家惹不起美國,美國是北約的主導,所以想不想去都得去。英國在北約可沒那麼大影響力,在北約國家眼裡,這就是英國自己家的事,和它們的利益不搭邊,北約為什麼要以集體的名義出兵。

    要知道從歐洲到馬島可是跑了一萬三千公里,跨越半個地球,這一仗下來,不要說損失,消耗也很大,一直遠征軍幾個月地在海上飄著作戰,吃喝拉撒和武器彈藥,加上軍艦的油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這還是在阿根廷的家門口打,這要是損失了,那代價就更大了。更主要的是長期孤懸海外作戰,對士兵的心理也是很大的折磨,英國可是下了血本才打贏這場仗的,所以戰爭的成本讓人望而卻步。

    所以從始至終北約國家只是給了一些支援,比如法國單方面終止了和阿根廷的軍售合同,再比如說美國,給英國提供了阿松森島作為中轉站,從這中轉物資和兵力,整個航程就縮短了一半,物資供給就更方便了。但是真刀真槍還是英國人自己去幹,損失還得是英國人自己去承受。馬島附近可是有很可觀的資源的,即便別的國家出兵幫英國拿下來,英國人也不會分它一點。

    北約的國家多半都很小,對於大的戰爭損失承受不起,而一個國家的任何行為都是出於國家利益,感情再好,也得考慮本國現狀和本國民眾 ,所以對於它們來說,沒必要為了這種盟友關係打一仗耗損國力。

  • 7 # 南雷霆峰

    北約沒有理由出兵。

    一,美國不會出兵。

    因為美國從歷史上到今天,從來都是宣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但實際意義就是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這是前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也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叔叔講過的話。

    那有誰領著外人打自己後花園的道理呢?如果美國真的這樣做,那麼就會在美洲國家失去威信,沒法在美洲發號施令了。

    所以,美國只會在西方讓北約對阿根廷武器禁運,卻不會出兵,但也已經讓英國受益了。

    二,北約只有一個老大,即美國。英國有事,其他國家是不會跟著參與的。英國雖然也是五常國家,但是在北約還沒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啊!

    說不定還有人在看英國的笑話呢!

    三,憑紙面實力,堂堂正正五常國家,老牌海軍強國,竟然會擺不平一個小小的阿根廷獨裁軍政府,還不如買塊豆腐一頭撞死,買根粉絲上吊自盡算了!

    四,馬島戰爭,其實是領土爭議,不是侵略與反侵略,北約也是師出無名啊!

    就算這樣,北約也對阿根廷武器禁運,讓阿根廷馬島戰爭後期“超級軍旗”戰機和“飛魚導彈”用光了,無法讓英國擴大戰損,只能乖乖的認輸認慫了!

  • 8 # 晨曦談兵

    北約是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在歐洲擴張勢力範圍,牽頭建立的涵蓋北大西洋周邊國家的政治軍事集團。在北約的組織構架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條款就是集體防衛權。其具體內容如下:如果北約的一個或幾個締約國遭到武裝進攻,就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所有北約成員國將採取一切必要行動,包括使用武力,來援助受到攻擊的成員國。說白了意思就是,一個兄弟被人欺負了,所有的兄弟都要抄傢伙一起上去幫忙打群架。

    這個條款對於歐洲那些被俄羅斯欺負得很慘的小國家無疑是很有吸引力的,以至於冷戰結束以後,擺脫俄羅斯控制的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等國家紛紛迫不及待地加入北約尋求保護傘。還有一些國家慘遭俄羅斯的一頓海扁,也哭著鬧著要加入北約,結果人家北約不願意接收,比如:烏克蘭、喬治亞等。畢竟北約屬於高檔私人會/所,不是小區門口的菜市場,不可能隨便讓哪個阿貓阿狗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然而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的時候,身為北約成員國的英國卻並沒有享受到北約集體防衛權的照顧,不得不單槍匹馬跟阿根廷人死磕。雖然最終還是打敗了對手,但是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如果不是阿根廷軍隊運氣不佳,戰敗的一方很可能就是英國人了。為什麼北約盟友們會對英國袖手旁觀、見死不救呢?首先北約的集體防衛權是有限制條件的,僅限於北約成員國的本土受到軍事打擊才會生效,如果北約成員國對外開戰則另當別論。

    所以美國陷入越南戰爭泥潭,在東南亞的熱帶叢林裡面打得跟血葫蘆似的,陣亡五萬多人,受傷致殘將近40萬人,北約照樣也沒有放半個屁,更沒有派遣一兵一卒來幫忙。人家美國還是北約的帶頭大哥,都尚且享受不到特殊照顧,更不要說是英國這種跟班兒級別的成員國了。馬島位於萬里之外的南大西洋,並不是英國的本土,跟北約更是八竿子都打不著,而且本身的歸屬也存在爭議,國際主流社會都傾向馬島屬於阿根廷領土。

    在這種情況下北約當然不可能明目張膽地為英國站臺,更沒有出兵支援英國的動機和必要。不過在暗地裡北約成員國還是對阿根廷使了不少陰招,比如法國(雖然當時在名義上已經退出北約,但是依然在北約集體防衛的軍事框架之內)就將阿根廷軍隊使用的主力武器——飛魚反艦導彈的技術引數洩露給了英國,並找藉口停止向阿根廷軍隊繼續供應飛魚導彈。美國也向英國提供了許多情報支援和後勤便利。阿根廷國微言輕,軍備體系又受制於人,自然是反對無效,只好吃下了這個啞巴虧,承受了戰敗的苦果。

  • 9 # 歷史風暴

    題主的問題是:馬島戰爭為什麼北約不出兵?

    馬島戰爭爆發於1982年,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北約內部的關係比今天要緊密團結的多。因為,那個時候北約的歐洲成員國要面臨另一個大型的軍事集團華約的威脅。在華約強大的軍事威脅之下,各國無不把美國當做保護神。說實話,那時候假如美國幫助小兄弟英國提議一下以北約的名義去打阿根廷,相信大多數北約國家就算是不願意也不敢反對的。

    可是,如果馬島戰爭以北約的名義開戰,那麼最大的受益者不會是北約的任何一個國家,反而很有可能成就蘇聯。

    (北約和華約的對峙)

    本來馬島戰爭就不是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戰爭,而是北約各國和拉美國家之間的一次較量!

    馬島戰爭的交戰雙方為阿根廷和英國,但是在戰爭中,兩國背後卻站著很多國家。

    總體來說這些國家分成兩大陣營,一個是支援英國的主要以北約國家組成的陣營,他們包括美國、法國等北約成員國,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英聯邦成員。

    另一個陣營以拉美國家為首,除了智利之外幾乎所有的拉美國家都支援阿根廷。智利之所以不支援阿根廷是因為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雙方爆發過邊境衝突。

    (阿根廷軍中的法國造飛機)

    美國也宣佈禁止向阿根廷出售武器,並且向英國提供響尾蛇導彈。美國總統里根還批准了皇家海軍的請求,在必要的時候給英國軍隊提供軍艦。

    作為唯一支援英國的拉美國家,智利給英國軍隊提供了關於阿根廷軍隊行蹤的軍事情報。

    和英國盟友們的支援力度相比,支援阿根廷的拉美國家因為實力所限,所能提供的幫助顯得杯水車薪。

    鑑於阿根廷對外購買武器通道被嚴密封鎖,秘魯曾經試圖為阿根廷秘密購買武器。委內瑞拉和瓜地馬拉也曾提出派出軍隊到馬島支援阿根廷軍隊。巴西也在這場戰爭中為阿根廷提供了支援,允許阿根廷飛機在累西腓加油。

    (累西腓)

    如果北約出兵馬島將會讓拉美國家倒向蘇聯,所以美國不會同意以北約的名義出兵。

    實際上,早在馬島戰爭打響之前,美國就對這場戰爭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有過預判。美國認為如果馬島戰爭持續時間過長,將會使阿根廷受到蘇聯的影響。

    所以,一開始美國希望英國和阿根廷的衝突能夠和平解決。

    (馬島戰爭期間的美國總統里根)

    而戰爭開始後,蘇聯雖然沒有強力介入英國和阿根廷的衝突,但是也在秘密為阿根廷提供一些後勤援助,這說明美國人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

    此時,拉美地區只有古巴、委內瑞拉等少數國家和蘇聯關係密切。但是,對於馬島戰爭的爆發,拉美國家幾乎一致支援阿根廷,說明各國對來自英國甚至美國在南美地區的霸權行為不滿已久。

    這種情況下,假如美國同意以北約的名義對阿根廷聯合出兵,勢必把英國和阿根廷的矛盾變成阿根廷和北約的矛盾,這一定會給拉美地區國家帶來更大的不安全感。

    這些國家多半會引入蘇聯的力量予以制衡,那麼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關於馬島之爭,就變成了北約和蘇聯在拉美地區的較量,這對美國在拉美地區的控制是極為不利的。

    所以,美國不會同意以北約的名義出兵!

    當然,英國人也深知這一點,況且爭奪個馬島還要盟友們出手,就算打贏了英國也臉上無光。

  • 10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因為北約沒這個義務。

    1982年4-6月份,圍繞著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下文簡稱馬島)的主權歸屬,阿根廷與英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戰爭的結果以英國勝利告終。

    這場戰爭就是阿根廷與英國的單挑,雖然英國為北約成員國,阿根廷單方面採取軍事手段佔領英國治下的土地也確實夠得上對英國的“侵略”,但是不具備觸發北約行使集體自衛的條件。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二戰後西方世界為了對抗蘇聯集團,由美國主導、加拿大及西歐等國參加的軍事聯盟,其核心原則就是集體防禦,如果締約國任何一方遭到武裝攻擊,北約作為一個整體將做出軍事反擊。

    但是,《北大西洋公約》在簽署之初就在文字中限定了集體自衛的範圍,這個範圍大體是在北大西洋北迴歸線及地中海以北的歐洲及北美部分。這主要體現在該《條約》的第五、六條。

    比如,《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內容如下:

    “雙方同意,武裝攻擊其中一個或數個在歐洲或北美,應視為對他們的攻擊,因此他們都同意,如果這種武力攻擊時,每個人在行使權利的個人或集體自衛的認可,第51條聯合國憲章,將協助各締約方,以便立即採取攻擊,個別地和與其他締約方,這種行動,因為它認為必要的,包括使用武裝部隊武力,以恢復和維持安全的北大西洋地區。”

    第六條中進一步約定:

    “為了第5條,武裝攻擊一個或多個締約方當作包括武裝攻擊:領土上的任何締約方在歐洲或北美,阿爾及利亞部法國( 2 ) ,其領土上或在該群島的管轄之下的任何締約方在北大西洋北部地區的北迴歸線;在部隊,船隻或飛機的任何締約方時,或對這些領土或任何其他領域,其中在歐洲的佔領部隊的任何締約方都駐紮在何時該條約生效或地中海或北大西洋北部地區北迴歸線。”

    參考世界地圖,北約嚴格限制觸發集體自衛權的範圍,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因層出不窮的殖民地戰爭將美蘇兩個大國拖入世界大戰。畢竟當時在被迴歸線以南的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戰爭方興未艾,背後都有大國的影子。

    所以,地處南美大陸最南端、靠近南極洲的馬島區域不再北約“集體自衛”的範圍內,北約沒有義務出兵幫英國打仗。除此之外,阿根廷對馬島的軍事行動作為反抗殖民統治的表現,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第三世界的普遍支援,考慮到政治影響,北約也不宜出兵。況且,以英阿兩國的軍力對比,也不需要北約直接出兵。

    雖然北約在名義上沒有直接出兵,但是在實際上在戰爭戰爭中倒向了英國。美國緊急向英國提供了當時最先進的AIM-9L空空導彈,掛載該型導彈的海鷂在空戰中獲得了21:0的戰績,基本掌握了戰區制空權。除了武器支援,美國還向英國提供了衛星偵察、情報支援和後勤支援。甚至,如果發生英國航母被擊沉的情況,美國同意向英國出租兩棲攻擊艦。可以說,除了直接出兵,美國能做的都做了。

    而另一方面,作為北約成員國的法國,對阿根廷卻是來了一招釜底抽薪、過河拆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停止交付飛魚導彈。飛魚導彈作為當時阿根廷為數不多的先進武器,在戰爭中取得了極大的戰果,擊沉了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及“北大西洋運輸者號”運輸船。阿根廷向法國訂購了14枚飛魚導彈,戰前交付了5枚。戰爭爆發後法國就暫停了飛魚導彈的交付,而且將飛魚導彈的諸多引數透露給了英國。除此之外,阿根廷空海軍的主力戰機是法制幻影3/5,法國出動了改型戰機與英國的海鷂進行模擬對抗,供英國飛行員瞭解該機效能。

  • 11 # 海事先鋒

    因為馬島戰爭不是美國發動的戰爭,雖然北約是由多個國家組成的政治軍事同盟,但是美國才是其中的主心骨,歷史上都是美國出兵就要求北約出兵,而且他北約國家一旦出兵,大都是孤軍奮戰。

    圖為阿根廷海軍貝爾格拉諾海軍上將號巡洋艦,他是美國海軍布魯克林級巡洋艦,原名美國海軍鳳凰城號巡洋艦,可以說他就是阿根廷的主力軍艦之一,由此可見美國和阿根廷關係的不一般。

    比如,科索沃戰爭由美國發起,整個北約參加;海灣戰爭由美國發起,整個北約參加;伊拉克戰爭由美國發起,整個北約參加。但是反過來,利比亞戰爭由法國發起,只有部分歐洲國家響應;馬島海戰由英國主打,北約都沒有參加。由此可見,只有美國在具有在北約國家中號召出兵的影響力,其餘國家都還不行。

    圖為阿根廷裝備的A4天鷹攻擊機,這是原裝美國進口產品。

    當然,在馬島戰爭中美國不出兵有他的考慮,畢竟二戰後,美國把阿根廷等南美國家視為自己的後院,而且阿根廷和美國關係一直非常不錯,阿根廷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當時的阿根廷被看做是新興國家的樣板,也是美國極力打造的南美經濟自由主義模板。阿根廷和美國的良好關係,使得美國許多大型船舶透過麥哲倫海峽進入歐洲,包括其餘南美國家也大都走這條傳統的海上貿易通道。

    圖為阿根廷海軍5月25日號航母,可見其航母甲板上搭載有A4天鷹攻擊機。

    事實上,在馬島海戰爆發之前,阿根廷一直都是一個美國非常支援的小兄弟,在冷戰時期,蘇聯大規模進入非洲,並且在南美輸出意識形態,建立了古巴等蘇聯模式國家,這讓美國感到擔憂,美國想依靠阿根廷這個自己親手打造的新興國家模板成為阻擋蘇聯意識形態進入的長城。阿根廷在馬島海戰中曾經大量使用了A4天鷹攻擊機,這種攻擊機就是美國出口給阿根廷的,從1965年開始,阿根廷一共購買了125架A4天鷹攻擊機,這種攻擊機也曾經大量搭載在美國航母上,可見美國對阿根廷的信任。

    圖為阿根廷鐵礦山,阿根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發展工業、製造業的好地方,然而卻被失敗的經濟政策毀掉了,成為美國的資源供應地。

    另外,阿根廷在工業、貿易、金融上大量的掛靠美國,阿根廷能夠崛起其實一開始就是沾了美國的光。二戰期間,歐洲國家互相開戰,整個歐洲都被戰火洗禮了一遍,美國開足馬力生產物資供應歐洲,作為一個資源型國家,阿根廷那些年大量的出口鐵礦給美國,造就了阿根廷第一批重工業。二戰後,阿根廷成為重工業發展迅速的新興國家,曾經被看做是製造業大國,當時阿根廷的基尼係數一度低於0.35,算得上是一個富裕的國家。

    圖為麥哲倫海峽,該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美國大型貨輪經常從這裡透過。

    即便是馬島戰爭之後,阿根廷依然和美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1990年開始,阿根廷就把自己的貨幣比索和美國的美元掛鉤,阿根廷也完全接受了美國為他開出的經濟改革藥方,當然這個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最後還是失敗了,阿根廷也從一個重工業國家退化成一個農業國家,當然這都是後話,其實迄今為止,阿根廷也依然是西方國家的一員,只不過是和英國一家的關係不好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上開車,哪種人最讓你起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