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將傑傑

    晁蓋為人義薄雲天、豪氣干雲是個適合交朋友的人。但是晁蓋沒有大的野心還安於現狀,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隻要和兄弟們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就可以。如果宋江不來相聚,水泊梁山也就是佔山為王的小股山賊,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如果朝廷前來詔安,晁蓋是不會接受的!

  • 2 # 戴著金箍的思考者

    不管晁蓋是不是戰死,梁山最終的道路大機率是被招安。

    第一,軍事力量看,梁山相對於南方方臘起義,屬於小股農民割據。

    北宋軍力並不弱,為什麼不能消滅梁山呢?要從北宋軍隊幾個特點說起。

    北宋稱正規軍為禁軍或禁兵。北宋的禁軍數目非常大,所養兵員為歷朝之冠。

    據錢穆《國史大綱》說,宋開國之初禁軍有二十萬左右,以後則愈增愈多,至北宋中葉,禁兵增至八十餘萬人。慶曆(宋仁宗)時可能最多,達到“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

    林沖被稱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指的就是這八十萬禁軍。

    宋代軍力強大,但是因為趙匡胤是黃袍加身做的皇帝,他就怕別人也控制軍隊,因此對禁軍控制很嚴,地方一般沒有禁軍,都是戰鬥力很差的地方部隊。加上皇帝把軍權和軍隊分離,”兵不認將,將不認兵”,削弱了軍事指揮的靈活性。宋代還喜歡任命文官做統帥,像是范仲淹這樣的。

    北宋的農民起義比較多,但是隻要中央派遣的禁軍一到,基本有把握全勝。岳飛就曾經帶領禁軍鎮壓農民起義。

    梁山起義隊伍比較小,影響不像小說表現的這麼大,因此朝廷並沒有重兵打擊。一旦朝廷重點打擊,梁山是抵抗不住的,因此梁山只有招安和滅亡兩條路。

    第二、梁山本身接受招安的勢力比較大。

    宋江為代表的大部分梁山精英,有文化,軍事比較好的都是希望招安的。大多數人是逼上梁山,只要有機會還是想為國效力。即便是不滿,也是對奸臣不滿,很少有人對皇帝不滿。

    同時這些精英代表也深知朝廷的強大,深知梁山苟安的現狀是無法持續的。阮氏兄弟、李逵等眼界比較窄的兄弟,又沒有發言權和說服力。

    第三、梁山所處中國北方,受理學影響比較深。忠君思想比較重。

    與南方不同,北方是儒家發祥地,梁山距離曲阜也是咫尺之遙,忠君思想還是很重的。就連宋江的父親,也是逼著宋江投案自首,忠於朝廷。

    梁山打出的大旗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皇帝是天子,大旗本身就是忠君的。他們反對的是奸臣而不是封建皇帝。

    梁山不像方臘一樣,方臘提出了“得天符牒”,自己代替天做事,同時方臘還利用了當地時間摩尼教從思想上武裝起義部隊。

    梁山沒有提出自己可以借用的信仰,仍然是使用儒家思想,註定還是要回到忠君招安的路上去。

  • 3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不會。路線不同。

    晁蓋這個人義氣,他和宋江不一樣,宋江喜歡招安,喜歡當官。宋江希望用兄弟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戴花翎。要知道宋江是小吏,他不可能當官,只能用先造反再去找安,才能完成歷史使命。

    晁蓋是草莽英雄,他痛恨朝廷,痛恨貪官汙吏。

    晁蓋有些像歷史上的起義領袖,只是心眼太實誠,可惜缺乏宋江陰毒的個性,因此後來被宋江架空。

  • 4 # 全球校友總會

    有這個可能性,但是可能性可能不大。畢竟我們現在是在推測,梁山伯的人一般都是跟朝廷有過節甚至有深仇大恨的人。這樣的社會上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在幾年內甚至十幾年內,他們可能會繼續逍遙快活。打擊貪官汙吏匡扶正義。但是這也決定了他們沒有什麼大志向。大發展,基本上很難開山立國,隨著時間一長。朝廷的攻擊肯定會越來越強。他們或者接慢慢的接受招安,或者慢慢的被滅亡。

  • 5 # 一憶一

    個人覺得吧!按照作者的意思應該是不會的,不然也不會把晁蓋寫死的。

    從晁蓋的一些生平事蹟就不難看出,晁蓋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當然宋江也是一樣,只不過宋江還差點火候。晁蓋的家底很厚,這個是祖上傳下來的,從隨便出手就是幾十兩銀子不難看出,家底確實豐厚。傳說鄰村西溪村鬧鬼,村人鑿了一個青石寶塔鎮在溪邊,鬼就被趕到了東溪村。晁蓋大怒,就去西溪村獨自將青石寶塔奪了過來在東溪村放下,因此人稱托塔天王。

    那麼有人肯定會說了為什麼那麼有錢,還要劫生辰綱,我覺得這個錢誰都喜歡,自古英雄好漢,不是愛財就是愛美人。晁蓋不愛沒人,喜歡舞刀弄棒,那麼古代練武的人都是要有豐厚的家底的,再加上晁蓋莊上有莊客,錢肯定慢慢的會不夠用,所以大家一起商議,劫了生辰綱。那麼錢就不愁不夠用了。說白了這就是土匪行為。

    晁蓋率領智劫生辰綱的人馬上山,並取代王倫成為梁山泊之主後,梁山組織的價值觀發生了從“打家劫舍”到“劫富濟貧”的重大改變。

    那麼根據這個思想轉變,其實就不難看出。其實晁蓋和宋江的思想貌似神離了。所以就有晁蓋死因顯得蹊蹺迷離。至今沒有一個完整的定論,有人說是史文恭用毒箭射殺的晁蓋。但是書中好像並沒有如此描寫。其次從晁蓋被射之後宋江的表現,也是耐人尋味的。大家可以發揮想象自信腦洞。

    正因為如此,假如晁蓋沒死,以晁蓋的作風,完全不可能去接受詔安的。

  • 6 # 用事實說故事

    我覺得不會!為什麼呢?

    首先,晁蓋性格就跟宋江不一樣,晁蓋性格豪爽,義薄雲天,愛交朋友,說白了有點江湖大哥的味道。而宋江呢,雖然也有晁蓋身上的優點,但宋江還是一個願意報效國家的人,骨子裡就是這樣,讓他去造反對抗國家,他是萬萬不能的。

    其次,對於詔安,晁蓋也不會被詔安,他其實心裡深知朝廷的套路,詔安只是幌子,說的難聽點就是先給你個編制,然後殺你於無形,晁蓋也不是三歲小孩,怎能不明白?而且那個時代奸臣當道,像他那個性格,很難適應朝廷的規則。

    但是晁蓋能不能獨霸一方,這個可能要看梁山的發展了,其實就算湊齊了108將,也很難說就能對抗朝廷了,別看國家腐敗,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惹急眼了,一樣滅了你!

    我覺得,他可能會佔領梁山就完事了,擴大地盤不是聰明人乾的事,尤其他身邊還有智多星吳用,肯定會給他些建議!擴大勢力範圍國家肯定也不容你,不如就做個山大王得了!

    再說一個重要的就是,108將都是綠林好漢,時間一長,肯定出摩擦,各個人性格雖然相似,但也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會爆!到時候分崩離析,離團滅不遠了。

  • 7 # 夜雨滿秋池

    我個人覺得不會,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一起回憶一下晁蓋和宋江兩人的不同之處。

    晁蓋這人,小有資財的地主富戶家庭,性格上比較豪邁,不畏強權,骨子裡是對官府看不上的,甚至是痛恨官府的。為什麼說他痛恨官府,他的家裡是有錢的,他不像阮氏三兄弟,因為活著太難了,才去搶劫生辰綱。他是有痛恨官府的情緒的,所以對搶劫生辰綱表現的跟熱忱。如果後來不死,他絕不會招安,哪怕是玉石俱焚,也不會接受朝廷招安,更何況,不招安的思想在梁山好漢中比較擁護!

    再來說說宋江,宋江出生吏員之家。這種家庭的宗旨是什麼呢?知道做官的好處,爭取能夠在官吏的路上走的更高更遠。也可以說,宋江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忠於朝廷,好好做官,爭取更上一層樓。宋江入夥梁山有著很多的機緣巧合,可以說是運氣背到家了,他的內心裡面從來都沒有入夥梁山的想法。他也不像林沖一類的人,和朝廷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雖然一直都在說他想招安是為了給兄弟們某個前程,但不能否認這其中有他自己的心中的小九九。所以他才會不遺餘力的在招安不被大部分人支援的情況下強行推動招安!

    從這兩人的性格上分析,我覺得晁蓋不會選擇招安!

  • 8 # 綠野萍蹤01

    晁蓋不死,必然也會帶領梁山好漢一起,接受朝廷招安。《水滸傳》前七十回已經寫得非常明確,晁蓋支援招安,支援宋江。說“晁宋”有矛盾,梁山有“晁宋之爭”,完全是不顧文字的臆斷。

    評《水滸傳》當以文字為依據,而且,只能以施耐庵的前七十回為文字依據。晁蓋“生前”的故事只講到第五十九回(容與堂本的第六十回),不能以續書來反推晁蓋與宋江之間的關係,從而置施耐庵原著於不顧,得出晁蓋反對宋江招安,若是不死,必然不會帶領梁山好漢招安的結論。

    那麼,施耐庵的《水滸傳》中,能得出晁蓋不死,也必然要接受朝廷招安的答案嗎?

    梁山泊的三次勸降

    貫華堂本《水滸傳》在第五十四回、五十五回書中,寫了高俅為替堂兄弟高廉報仇,大興三路兵討伐梁山。領兵的主將是雙鞭呼延灼,副將是百勝將韓韜、天目將彭玘。宋江毫無懼怯,依舊如前兩仗一樣,替代晁蓋帶兵迎敵。這回,宋江是當著晁蓋的面,親自調兵遣將,排兵佈陣,以五隊人馬展開車輪戰。呼延灼難以招架,一陣下來,扈三娘以紅錦套索活捉了彭玘。

    書中寫道,彭玘被押到宋江大營,宋江親自勸降,這是梁山第一次勸降朝廷將官。宋江為彭玘鬆綁,說道“某等眾人,無處容身,暫佔水泊,權時避難。”因為只是避難,所以不應當與朝廷官軍交鋒,“本合延頸就縛”。但是,宋江又說,不打就難以活命。

    彭玘答應投後,宋江便將彭玘送到晁蓋身邊,自己則繼續與官軍作戰。

    從宋江的勸降詞中,可以讀到有希望朝廷招安的意思。但更多的只是說辭而已,宋江從來就沒打算“延頸就縛”,反倒是不斷挑起戰事,攻打朝廷州府,斬殺朝廷命官。甚至,在呼延灼的故事中,還打破青州,殺了宋徽宗的舅子慕容彥達。因而,此時的宋江雖然心中有招安願望,也僅是心中謀劃,並沒有明確的提出來。

    稍後的戰鬥中,梁山好漢擒獲了轟天雷凌振,宋江第二次勸降朝廷軍官。宋江依然給凌振鬆綁,執其手一起上山。一路之上,宋江以彭玘說事,勸說凌振投降。此時,宋江也隻字未提“招安”。凌振則一路保持沉默,不理會宋江的勸降。

    凌振到了大寨,彭玘見了,立即上來勸說: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既然我等在此,只得從命。

    彭玘這話是代表誰說的?很明顯,是代表晁蓋說的,宋江可沒對彭玘說過“替天行道,專等招安”的話。施耐庵明確交代,宋江是把彭玘送到了晁天王身邊,便是暗示宋江需要晁蓋最後的決定,是否以這樣的方式招降朝廷將官。宋江都不敢輕易說出“招安”,假如晁蓋沒有說出這幾個字,彭玘敢說嗎?宋江每次打仗都是親自帶兵,以“哥哥是山寨之主,未可輕動”為由,讓晁蓋坐鎮山寨,這倒成了一大罪狀,說是宋江架空晁蓋。

    其實,作為一寨之主,晁蓋是不可以輕動的,宋江帶兵四處出擊,是十分合理的職責分工。而且,在勸降朝廷將官這件事情上,宋江不敢擅自做主,在晁蓋還沒有開出以“招安”為條件勸降將官前,宋江連凌振都說服不了。

    晁蓋教彭玘下說辭,一舉成功,因為是自己的“招安”意圖得到了認可,晁天王非常興奮,下令道:“且教做筵席慶賀。”

    翻過這回書,又到了勸降金槍手徐寧的情節。當時,很多梁山好漢都在場。首先是宋江執杯賠罪,這次,宋江大膽的說了這樣一番話:“見今宋江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非敢貪財好殺,行不仁不義之事。萬望觀察憐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

    按照晁蓋的意思,宋江以招安說事,勸降徐寧,效果的確很好。當時,林沖也來敬酒,對徐寧說:“小弟亦到此間,兄長休要推卻。”書中還交代,晁蓋、吳用、公孫勝也上前陪話,山寨裡擺宴席慶賀。

    這三次勸降,施耐庵花了不少筆墨,前後過程交代得十分清楚。施耐庵的意思是說,梁山對外正式宣佈“替天行道,專等朝廷招安”的人正是托塔天王晁蓋。宋江勸降彭玘、凌振沒說“招安”,晁蓋透過彭玘之口說了出來,因而,宋江勸說徐寧時,才按照晁蓋的意思,一舉勸降成功。

    招安是晁蓋的初衷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晁蓋是最積極的招安主張者和推行者,宋江雖然心中有這樣的計劃,但沒有晁蓋的表態,宋江是不敢自作主張,對朝廷將官表達招安願望的。那麼,晁蓋為何要主張招安呢?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

    首先,晁蓋並不願意上梁山,更不願意造反。回看“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明顯可以看出,晁保正奪取這筆財富,是不滿蔡京搜刮,是取“不義之財”。奪取不義之財,僅是反貪官而已,絕對上升不到反皇帝、上山落草造反的層面。

    晁蓋之所以敢於做這件大案,施耐庵用了兩件事做鋪墊,說明晁蓋只是為了奪取不義之財,而絕無上梁山造反的企圖。第一件事,上一年的生辰綱被劫,一直沒有破案。晁蓋也以為可以瞞天過海,為弟兄們謀一套富貴而不改變現狀。得到生辰綱之後,晁蓋立即分掉,三阮得了錢,自回石碣村。白勝則繼續在安樂村做賭徒,晁蓋自己便與吳用、公孫勝、劉唐在東溪村快活。

    晁蓋並沒有透過生辰綱案子上梁山的打算,所以,七星聚義時,晁蓋主張悄悄的潛到白勝家,然後神不知鬼不覺的上黃泥岡。假若是這樣,恐怕破案的難度就大很多,晁蓋有可能繼續做他的保正,在葡萄架下喝酒逍遙。

    另外一件事,就是七星聚義夢境的暗示,吳用說,這是“應天垂象”。既然老天都保佑,這事還有什麼風險呢?

    但是,晁蓋沒有料到,吳用早就打算上梁山了。吳用趁說三阮撞籌的機會,到石碣村全面考察了梁山的情況,先將阮氏兄弟拉進了上梁山的計劃中。因而,吳用否決了晁蓋的計劃,不去白勝家潛伏,而是到人多眼雜的安樂村酒店,讓晁蓋先暴露了。

    原本就不打算上梁山的晁蓋,被逼無奈落草做了山寨之主。但是,他卻不願意殺人,所有的人都不願意殺。

    晁蓋做了寨主,立即迎來了黃安的征討。這次,是吳用“架空”晁蓋,帶兵親臨前線,晁天王卻坐鎮山寨。活捉黃安後,晁蓋不敢殺,也不敢放,生生的把這個朝廷團練給關死了。晁蓋更沒有勸說黃安入夥,因為,此時的晁蓋果真是“暫借水泊歇馬”,沒做長期打算。但是,何去何從呢?晁蓋心中沒底。

    過了一段時間,山下朱貴傳來訊息,說是有一大隊客商從梁山經過。晁蓋大喜,說是山寨“正沒金帛使用”。晁蓋上梁山並沒有多長時間,卻把生辰綱和自己帶來的金帛都花得差不多了。錢用完了,可以去找,反正做了草寇,打家劫舍便是營生。這件事,還是說明晁蓋劫取生辰綱並非為了造反,而是奪取不義之財,為弟兄們謀富貴。即便是到了梁山,也沒做長期打算,先把生辰綱分了,又不去幹強盜生意,所以,便沒金帛使用了。

    晁蓋缺錢花,所以,還是要搶劫的。於是,便派人下山劫掠客商。這次搶劫,雖然不是針對朝廷貪官,但也像黃泥岡那樣,只取錢財不害人性命。所以,晁蓋對下山作案的弟兄們說:“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劉唐、三阮等搶得財帛上山後,晁蓋並不十分高興,他悄悄的叫過一個嘍囉問殺沒殺人,嘍囉回稟說沒有傷害一人。此時,晁蓋大喜,說道:“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於人。”

    從這些細節中,完全可以下結論,晁蓋奪取生辰綱並不代表他要造反,頂多是反貪官而已,上山造反是與朝廷作對,甚至是與皇帝作對。晁蓋不願意上梁山,做了寨主不願意傷害於人,也就是說,誰都不能傷害,包括朝廷官員等等。晁蓋的造反意志還沒有吳用堅決、堅定。因而,不可不顧文字的拔高晁蓋,更不可得出晁蓋反對招安,必定要反對宋江的推斷。

    晁蓋宋江是鐵血兄弟

    晁蓋不願意造反,但他心中並無主張,也看不到前途,只能做個“好強盜”,像王倫那樣別去招惹官府。雖然晁蓋不是王倫可以相比的,但兩人在梁山上的主張和搞法卻是大同小異。吳用是堅定的要上梁山的好漢,眼見晁天王這麼幹下去,總有一天會遭遇“團滅”。於是,再度出“餿主意”,把晁蓋調離梁山,到江州劫法場。梁山好漢大鬧江州,等於是向官府宣戰,晁蓋不想殺人,也辦不到了。

    那麼,晁蓋為何如此輕易的受吳用調遣,敢下江州劫法場呢?起因大概與吳用有關,吳用是晁蓋的發小,自幼在一起,凡事都“商量計較”,吳用的話,晁蓋還是非常願意聽的。但是,促使晁蓋捨棄初衷,下江洲劫法場的最大動因,卻是晁蓋與宋江的關係。這兩人可謂真正的“刎頸之交”。

    《水滸傳》中,寫晁蓋與宋江的關係,一是很特別。鄆城縣衙離東溪村不遠,宋江又是遠近聞名的及時雨。然而,吳用卻不認識他,更不知道晁蓋還有這樣一位以性命相救的鐵桿兄弟。二是很特殊,兩人本來就是一體兩面,分別代表了《水滸傳》佛道兩派。

    給晁蓋傳遞生辰綱訊息的,是赤發鬼劉唐。原本,劉唐完全能夠直接來找晁蓋,但施耐庵卻讓赤發鬼“醉臥”在靈官殿。書中細節表明,劉唐當時並沒有醉酒,還知道睡覺前脫下衣服,做個枕頭,安然而臥。即便是喝了點酒,卻還沒有醉到不能去見人的程度。

    施耐庵寫這一筆,說的是生辰綱大案是佛道聯手做下的。晁蓋是托塔天王,也就是佛教四大護法天王之一的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天王)。靈官殿中的“靈官”,卻是道教大護法。施耐庵行文奇妙,藉此宣揚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傾向。

    宋江也是一樣,他的家中有一個佛堂,供奉著三世佛。殺閻婆惜後,宋江便躲到了三世佛供床下的地窨子裡。宋江是道家紫府的天魁星,卻是尋求著佛家的保護。

    宋江與晁蓋分別代表著“佛道”,這是一種隱喻。既然是隱喻,就不能寫得太直白,文字中所反映的就是極少有人知道這個隱秘。所以,吳用不知晁蓋與宋江的關係,宋江家的地窨子,也只有朱仝知道。

    既然晁蓋、宋江是這樣的關係,在施耐庵“佛道合一”的主題下,就應當是一體兩面,兩人是高度一致的。體現在具體人物上,就是晁蓋、宋江是能夠換命的鐵血兄弟。

    列位看官若有興趣,不妨找來金聖嘆批註的貫華堂本《水滸傳》,讀一讀宋江給晁蓋報信,晁蓋大名府顯聖救宋江這兩回書。在這兩回書中,宋江報信、晁蓋顯聖時說的話,幾乎就是出自一人之口。

    施耐庵這樣寫晁蓋、宋江的關係,是要表達“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這一點,絕對是反皇帝的。宋徽宗是堅定的“崇道抑佛”的推行者,宣和元年正月,此皇帝便下“革佛詔”,抑制,甚至毀滅佛教。施耐庵有針對性的設計晁宋關係,所隱含的主題就是反宋徽宗。

    既然如此,那麼,晁宋二位頭領為何都積極的主張招安呢?這個話題說來很長,不是這篇回答所能講得清楚的,也不在本回答的範圍之中。只說一點,就是《水滸傳》的藍本故事,以及歷史真實,梁山好漢確實是招安了。施耐庵不能違背歷史寫神劇,便在前七十回書鋪陳這樣的結局,然後,將寫到晁蓋死後,宋江等人戰敗而接受招安。招安之後,去邊境殺敵“保境安民”。在宋徽宗鎮江復辟時,梁山好漢大概會再次造了宋徽宗的反。這段故事,前七十回有伏筆,綠野老道也曾多次解讀這些伏筆,尤其是宋江江州題反詩,將是梁山好漢終極歸宿的大伏筆。

    晁蓋積極主張、支援招安,從來就沒有製造“晁宋矛盾”,引發“晁宋之爭”。宋江做了寨主,繼續按照晁天王的遺願,帶領梁山好漢完成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大計。至於梁山好漢是如何被招安的,招安之後,又是如何“替天行道”的,那是題外的話。不過,歸結一點,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最終都將以英雄式的故事結局。因而,說晁蓋主張招安、支援招安,並沒有損害晁天王的形象。

  • 9 # 奇門學者馬六甲

    各位老師:《水滸傳》作者總體脈絡就是從一百單八將齊聚水泊梁山,到宋江帶領大家受招安,徵方臘損兵折將,最後只剩二十七。晁蓋這個人物即是小說情節中的一個節點人物,起到了先啟事,佔水泊,引領各位英雄上山。同時更重要的是透過晁蓋來對比宋江。晁蓋講義氣,重兄弟情義,一視同仁,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走的是江湖路,用的是江湖心。而宋江,工於心計,結識拉攏各路英雄擁戴自己,但是又分出遠近親疏,更主要的是宋江上山的目的就是為了下山,走的是仕途名利路。所以,晁蓋在《水滸傳》,註定就是悲壯角色。

  • 10 #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晁蓋如果不死,是決不會像宋江那樣帶領水泊梁山的眾人接受朝廷的招安。

    晁蓋本就是莊主富戶但卻生得一副俠肝義膽,同眾位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共享富貴快活日子的想法是他的主導思想。智取生辰崗被官府發現逼上梁山後也是為了能和眾位弟兄們有個於亂世中安身立命之所。此時的他也深知官府是不會輕易放過他的,倘若被招安其下場也定然是萬劫不復,所以晁蓋從逼上梁山之日就已經堅定了不會接受招安的決心。宋江入夥梁山後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子,卻總是或明或暗的提出等待接受官府招安的言論,晁蓋也一律是置之不理。攻打曾頭市失利,晁蓋被毒箭所傷在最後時刻,他仍然不願讓主張招安之策的宋江坐上頭把交椅,才不得不說抓住射殺他的人為山寨之主的遺言。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晁蓋是不會接受招安的。

  • 11 # 鄭非夢妙文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晁蓋絕不會招安,倘若他不死會帶著梁山弟兄與朝廷血戰到底,雖然最終的結局也是毀滅,但梁山人馬將成為真正的義軍從而流芳百世。

    晁蓋原本不需要上梁山,他本人與朝廷官府並沒有深仇大恨,不像林沖、武松等人那樣是被逼上梁山。在他的家鄉東溪村晁蓋還擔任著保正也就是村長的職務,他本人有錢有權有名望,交遊甚廣而且與當地的官府中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像晁蓋這種當地的富豪原本是沒必要跟官府作對的。但是最沒有理由、最不應該造反的晁蓋恰恰反了,而且反的很徹底。以聯合劉唐、吳用、公孫勝、阮氏弟兄劫取梁中書送給蔡京的十萬生辰綱為起點,晁蓋將自己完全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人們禁不住要問晁蓋為什麼要造反呢?以他的財富根本不需要冒如此大的風險去劫持這十萬貫財寶。

    答案說出來會讓大家對晁蓋肅然起敬,晁蓋之所以造反並不是因為自己與朝廷有什麼恩怨,而是晁蓋無法容忍朝廷的腐敗,無法容忍因為朝廷對普通老百姓的壓榨和橫徵暴斂而民不聊生。

    晁蓋並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在為老百姓代言,是在為弱者伸張正義,這顯示了晁蓋胸懷天下,心繫蒼生的領袖風範。當生辰綱一事敗露後,晁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奴僕遣散,一把大火將自己的家燒了個乾乾淨淨,徹底絕了自己的後路,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流亡之路,後落草梁山自立為王,開啟了梁山好漢反抗朝廷腐朽政權的大幕。在晁蓋主政梁山的時期,梁山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與朝廷反抗到底。但是自從宋江入夥梁山之後梁山氣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宋江是帶著招安思維入夥梁山的,時間日久他與晁蓋之間的不同理念發生了碰撞,兩個人開始變得貌合神離,關係也漸行漸遠。

    宋江在梁山積極採取了攻心戰術,大肆籠絡人心,直接後果是潛移默化中將晁蓋架空。當晁蓋意識到宋江的危險性時已經為時已晚,這時候的梁山主導權已經落入到宋江之手。當晁蓋兵敗曾頭市,自己被冷箭突襲身受重傷生命走到最後時刻之際,晁蓋清醒的意識到暗箭射殺自己的人其實並不是所謂的史文恭,而是自己的好兄弟宋江指使人所幹!

    晁蓋臨死之際立下遺言,誰捉到射殺自己的兇手誰就是梁山之主。晁蓋沒有按常規將寨主之位傳給宋江,說明了晁蓋此時已經看透了宋江,他不想讓梁山跟著宋江走上招安之路,他希望梁山能被一位主戰派將領領導,也許他的內心是渴望林沖來任寨主的吧?林沖作為受朝廷壓迫的將領與晁蓋的思路一致,他有能力有威望是可以服眾的。但是晁蓋的良苦用心並沒有實現,最終捉到史文恭的是盧俊義,而寨主卻依然是宋江宋公明。

    晁蓋在九泉之下恐難瞑目!

  • 12 # 背影下的黑影子

    晁蓋重義氣,有忠勇可嘉,但計謀欠缺。晁蓋如果不死,在宋江的挑唆下也不是沒有可能被招安,現在是挺快活,可十年二十年呢? 下場也會被宋朝一點一點耗死。

  • 13 # 草民嘚吧嘚

    不會的。理由有四點

    1、晁蓋無志,做人簡單,一生追求快活,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足矣,不比宋江有理想有抱負。

    2、晁蓋重義氣,不可能違背梁山好漢意願而投降朝廷,換取功名利祿。

    3、晁蓋不死,宋江強勢,梁山必然內亂,除非晁蓋真心讓位宋江,幹做小弟。

    4、晁蓋堅決反對詔安,他老大的影響能夠團結梁山其它人,如魯智深,武松,林沖,加上自己原先的阮家三雄,他們必然追隨晁蓋而決裂宋江。如此,梁山內亂。

  • 14 # 牛郎哥7

    晁蓋是農民起義英雄,晁蓋的死 光明磊落 坦坦蕩蕩。而宋江則是赤裸裸的為了官殺人放火受招安的卑鄙小人,宋江的死 則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齷蹉卑鄙,害人害己!

  • 15 # 登攀

    僅從《水滸傳》這部書而言,作者之所以稱梁山集團的一百單八將為“好漢”,就是他們最終選擇了全數招安,為朝廷效命沙場。無論是作者的寫作意圖,還是他的思想觀念,選擇招安,無疑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但是,如果晁蓋一直為梁山之主,我的答案是:晁天王不會帶領大家一起接受朝廷招安。

    一,看出身

    晁蓋出身:大戶人家,金銀不愁,衣食無憂,喜好結交,各方面關係很廣,還是石碣村保正,就是村長,在當時也算是一方豪強。其實,晁蓋根本就沒有必要去走劫取生辰綱,上梁山落草這條路。他的生活,因為吳用和公孫勝的攛掇而改變,如果非要找個理由,那大概就是他痛恨奸權們收刮民脂民膏吧!他壓根兒就沒有去好好想過招安一事,雖也提過,但根本沒有計劃,聚義梁山,只是安身立命,以後怎樣,晁天王想的確實不多。而宋江呢,鄆城押司,也算縣政府職員,當然跟晁蓋想的不同,見識不同,格局不同——當年怒殺閻婆惜,逼上梁山,實非情願。之後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為日後招安賺取資本。

    二,看性格

    晁蓋性如烈火,容易衝動行事,不想後果。這從不聽勸阻,兵發曾頭市,從怒殺楊雄,石秀等片段都可以看出來——這種性格,很多人都懼怕他。梁山好漢們都是尊敬他,但他沒有幾個知心人,連吳用都不和他交心,轉而投靠了宋江。招安此等大事,需要多番計議,多人定奪。如果他一直做梁山之主,招安的事情肯定不會多提,他只想著“聚義”,只想著大秤分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過快活日子。而宋江則不然,很有領導藝術,能團結,拉攏大部分人為自己所用。而且,晁蓋一死,就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把他的意圖說的非常明顯,路人皆知。

    三,看品質

    晁蓋為人誠實,重義氣,屬於“為朋友兩肋插刀”型的人物。正是他的“義氣”,成就了他的“天王”地位。但招安大事,單憑義氣,是根本弄不成的,招安需要的是謀略,而不是單純的打打殺殺。晁蓋如果為梁山之主,或許高俅,童貫會成為梁山的刀下之鬼,因為晁天王從心裡記恨他們,而且梁山好漢之中,需要報仇的很多,晁蓋為他們出氣,解恨,這是肯定的。那您說,還有招安一事嗎?

    四,解讀文字

    晁蓋為建立梁山集團,發展壯大梁山集團,都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什麼作者卻沒有把他列入天罡星之列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當然這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晁天王在世,小說就沒辦法沿著“招安”的思路寫下去了,因為晁蓋不贊同招安,不願意看奸臣們的嘴臉。

    從以上四點,可以得出晁蓋是不會去招安的結論,同時也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梁山遲早會被殲滅。為什麼呢?因為其實當時宋朝的軍事實力並不算太弱,只是奸臣當道,很多大將都不願為國家出力。如果運用得當,剿滅小小的梁山泊,對於大宋王朝來說,還不是太大的問題,梁山好漢們的結局同樣不會太好。

    閒話到此,請多指教!

  • 16 # 粵北空谷

    晁蓋與宋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型別,一個是純粹的江湖草莽,一個是深抱愚忠,一心想著光宗耀祖又披著仁義外衣的虛偽小吏。性情不同,結局自然不同。個人以為,晁蓋不死,必投方臘,朝庭歸誰還兩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種理財產品風險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