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孫工細品園林

    疫情期間有很多網友都想知道關於我國糧食儲備情況。我查了中糧網的資料,先拿資料說話:中國國家糧倉出糧約10億噸(9.36億噸,肯定你這多)每天全國消耗70萬噸,這樣算下來,可以零生產吃3.9年。不僅如此,這些還只是國家儲量,也有的部分在商家的流動中,還有部分在農民手裡,這樣下來14億人吃5年都吃不完的。

    大家不用擔心我們偉大的祖國會把我們餓著。她從飢餓中走來,捨不得她的兒女再受溫飽之苦!她低調的實力,才是我們關鍵時候的臂膀。我愛你我的國。

  • 2 # 打公仔小何

    我們有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還有許多研究水稻高產的科學家,所以我們不會缺糧食。但我們也不能浪費糧食,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3 # 使用者遼河人家

    個人意願,如果你認為會缺糧,就多儲點,為消化糧儲壓力做一點點貢獻。

    到頭來肯定和儲食鹽一樣,盼望漲價盼望短缺,等來是一場空,糧食有地是,黴變後扔掉。

  • 4 # 曉dong哥

    縱觀我國主要糧食的進出口情況,目前國內糧食的自給率在90%左右,2019年糧食豐收,而且早在海外各國採取行動之前,中國就已經儲備了一定數量的稻米和小麥。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釋出訊息稱,中國全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儲備充足,供應充裕。

    2019年我國稻穀及大米總進口量255萬噸,佔當年國內消費量的1.28%,其中從越南進口47.91萬噸,佔國內消費量 0.24%,因此越南限制大米出口對我國影響不大。另外,從國內稻穀供需形勢來看,目前我國穀物庫存保持較高水平,因此國際稻穀的供需格局發生變化根本不會影響到國內。

    我國大豆對進口依存度較高,2019年這一資料達到82.93%,其中巴西和阿根廷是我國大豆主要進口國,2019年我國從巴西、阿根廷進口大豆分別為5767.29、880.26萬噸,佔國內大豆總消費量比重為55.62%、8.49%。從目前庫存情況來看,我國大豆、豆粕庫存均處於相對低位,短期若兩國限制大豆出口,或將導致國內大豆、豆粕價格大幅波動。

    我國玉米國內供給為主,據海關資料統計,2019年玉米進口量406萬噸,佔國內消費量比重為1.72%,因此短期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小。但從國內玉米供需基本面看,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報告,2019年度我國玉米產供需缺口為1708 萬噸,如果後續需求繼續旺盛,玉米價格可能會上調。

  • 5 # 把冬天看成了夏天

    我覺得不會吧,因為現在都在改革農村,反而農村土地又增加了不少!還有以前的農田,農場,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所以我覺得咱大中國

  • 6 # 追劇嬤嬤頭

    在近日的《面對面》節目中,面對記者提問“中國是不是不缺糧食了?”,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回答道:沒有,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要進口的,要進口一部分。我舉個例子:大豆也是不夠吃,我們中國人吃豆腐,每年進口大豆七八千萬噸。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 7 # WSZGR87202897

    國家儲備糧食不是非常多嗎?以前中國老百姓自己家裡都有糧倉,現在沒有了,都是靠國家儲備糧食,不管咋樣糧食問題不是小事情,民以食為天啊,糧食儲備是關係人民生命安全的大問題。

  • 8 # 揚平

    我國今年糧食供應是可滿足的,那麼明年缺不缺糧,取決於今年的糧食生產情況。中國14億人口。每年糧食總產量約六至7億噸。人均不足500公斤。保證不餓也沒問題。可現實問題是先生產了才有消費。今年消費的是去年生產的糧食。明年要吃今年生產的糧食。今年的農業生產是否順利,決定明年我們有沒有吃的。大家預測一下,今年我們是否天時地利一切都順利,明年我們會不會缺糧食心裡就應該有一點數啦!

  • 9 # 90後海鮮販子

    我國會遭遇糧食危機麼?

    縱觀我國主要糧食的進出口情況,目前國內糧食的自給率在90%左右。2019年糧食豐收,而且早在海外各國採取行動之前,中國就已經儲備了一定數量的稻米和小麥,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釋出訊息,中國全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儲備充足,供應充裕。

  • 10 # see鄉村日記

    一、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相對於需求還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種調劑的大米、小麥和玉米,這部分需求必須透過進口來滿足。

    二、一些不受關稅配額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產品進口大幅增加,加劇了糧食進口量增長的趨勢。根據WTO的貿易規則,在我國承諾的配額內,對進口糧食實行1%的低關稅;超出配額的進口則要實施65%的關稅。

    三、我國有2.3億農戶,平均每戶的耕種面積不足0.5公頃。這種分散化的生產方式,使我國農業在提高國際競爭力方面遇到很大困難。糧食產量雖然在增長,但是生產成本也不斷提高,推動了國內糧價逐步上漲,導致更多來自國際市場的糧食進入了中國。

    擴充套件資料: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說:“進入新世紀以來這15年,糧食的生產結構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大豆產量不斷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已超過了80%,而大豆是我們需求增長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一個品種。

    玉米產量15年翻了一番。增產的未必是需要的,減產的恰恰是需求必須滿足的。這是當前糧食供求當中的突出矛盾。糧食供給制度改革至少要實現四個重要目標:

    一、要逐步減少關稅配額外的玉米替代品進口,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讓國內玉米價格迴歸到與國際市場相近的水平。

    二、新的庫存不能再增加,這是數量問題,但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去限產,而是要放活機制。

    三、放活市場。“價格合理了,玉米購銷實現多元化主體、多渠道流通,讓市場主體都願意採購糧食,庫存的壓力才會減下來。”

    四、不能讓農民太吃虧。陳錫文強調,無論如何都不能出現農民利益“大起大落”的情況。因為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農業政策不當,損害了農民利益,會導致糧食產量持續下降。在改革過程中維護好農民的合理收益,是保障糧食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閥門。”

  • 11 # 養鹿的小妍

    不會的 我們國內很安全的

    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糧食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中國去年進口糧食250萬噸,出口270萬噸,幾千年的經驗讓我們的糧食儲備堪稱恐怖,放心吃!管夠!

    哈哈哈哈 所以不用擔心我們會缺糧食了

  • 12 # 微小麥

    我們國家糧食是不缺的,玉米,小麥,水稻三種主糧夠國人吃一年的。問題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量的肉類卻是需要用糧食來轉化,一斤豬肉4斤玉米來轉化,加上食用油也是用糧食加工,這樣一算糧食就不夠了。所以目前我國20%的糧食進口,是作為飼料和食用油來說的。大豆是飼料和食用油的主要原料,每年進口8000萬噸右右,數字實在太龐大。如果不進口,雖然餓不著,但是生活質量會大大下降。所以總體上按當下生活水平來說,我國還是缺糧食的。

  • 13 # 農人莫小道

    你覺得我們會缺糧食嗎?對於這個問題來看,其實糧食是不缺的,如果砍掉其他的加工產品,糧食真的是足夠用。

    那麼對於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每年不得不進口這些大量的糧食,那麼這種情況是為什麼?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需要生產其他的加工其他的產品。

    糧食供應是足夠的。

    對於糧食供應來說其實是足夠的,我們國家的產能產量,去年生產的糧食,全國的總量達到6.6億噸。

    那麼對於中國14億人口來講,6.6億噸什麼概念足夠我們吃兩年左右。

    所以糧食的供應是足夠的,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不必過多的擔心,畢竟糧食儲備是國家戰備狀態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保障農民保障國民的穩定,保障社會的安寧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糧食的供應大家完全不必要擔心。

    為什麼每年需要進口20%左右的糧食?

    為什麼要進口20%的糧食呢?其實進口糧食大多的都是進行加工,比如說我們進口的糧食呢,用於做豆腐,做其他的品種種類,比如說提煉酒精乙醇等等。

    這些都是需要進口才能夠解決的問題,畢竟我們國家裡面如果說把這些糧食全部都給進行加工的時候肯定是不夠的。

    每年進口的不僅是需要對於糧食的進口,其他的也需要進口,比如說大豆等等玉米等等。

    這些進口呢,一部分呢是為了解決更換儲備的問題。一部分呢是用於製作加工,這樣呢從中賺取更大的外匯利潤。

    明年是否缺糧,看今年的種植。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對於是否缺糧食的問題來看,其實國家早就有準備。比如說今年的糧食生產總量收益不好的情況之下,那麼明年就有可能會缺糧,那麼今年會提前準備大批次的進口。

    但是我們國家會有戰略儲備。對於這些儲備的量來說也是比較大的,所以對於這個問題來看咱們不必要過多的擔心是否會缺少糧食的問題。

    那麼除非今年不種植,明年才會缺少糧食,我們種植糧食來說,已經是連續第15個年頭進入豐收的狀態。所以完全不必要過多的擔心糧食不夠的問題,我認為糧食的短缺是不可能會出現的,至少在現階段來說,我們國家是有能力解決糧食的問題。

  • 14 # 包頭特產

    我回答你這個問題,查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穩定在6.5億噸以上,近年來糧食儲備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糧食儲備充足,小麥稻穀等基礎糧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像我們內蒙古包頭在幾年前還成立了成品糧應急儲備庫,儲備了足夠全市人民消費半個月的小麥麵粉。

  • 15 # 百變水可

    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我們不會缺糧食的。從一開始國家的政策就是把飯碗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我國才會大量種植大米和小麥,為的就是解決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國家每年的糧食產量和儲存量要比我們想象得要多。大米的出口遠遠大於進口量,加上技術的日益進步,糧食的產量也在慢慢的提高,所以對這個問題,大家是沒有必要做太多的擔心的。

  • 16 # Dear阿峰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我可以保證隨著近幾年農作物種子的品質提高,加上底肥的充足。歷年來糧食的產值都在提高,加上我國糧食儲備是充足的。所以請你放心你說的情況發生的機率會很小。

  • 17 # 鴻雁意儂

    我覺得不會,為什麼會這樣說了。以下我的幾點可以證明。一個我所看到的我們鄉下還有好多土地都是閒置的,因為好多人都是出去打工了 ,在就是我們家裡種了一些水稻,也只種了一季,然後土地就閒置了。在就是我相信我們中國人辦事的能力,就說武漢這次肺炎的事情 團結起來了力量大。所以我覺得我們不會缺糧食。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好土地,我們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 18 # 漁人草舍

    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在6.5億噸以上,其中谷物佔比92%以上,薯類產量基本穩定。雖然我國糧食年進口量超1億噸,但其中近80%為大豆。

    我國每年穀物進口量約2000萬噸,2019年進口1785萬噸,同比減少12.8%。我國穀物基本可以實現自足,尤其是稻穀、小麥自給率達到97%。穀物進口占國內消費總量的2-3%左右,且進口主要以優質大米、小麥為主,主要用作消費調劑,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國家儲備保障糧油安全。當前我國擁有超過1.5億的糧食儲備,小麥、稻穀等口糧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同時我國針對各種突發公眾事件、自然災害等,建立起了相應的應急保障機制。大中城市還建立了滿足市場供應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油儲備。所以說糧食供給是充足的,相信我們的國家。當前疫情還未對全球糧食供應形成明顯影響,波動來自於減產預期。當前限制農產品出口的主要為糧食供給較為緊缺國家,糧食主產國並未採取明確行動。

    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但其他主產國主動限制大豆出口可能性低。首先,大豆並非主糧。其次大豆出口對美國、巴西經濟影響重大,其大豆總產量中超過50%用於對外貿易。大豆貿易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而且從中美經貿協議來看,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數量將大幅提升。

    疫情的發展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4、5月為關鍵時點。一方面,當前為北半球春季播種關鍵時節,疫情或將引起勞動力緊缺;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全球交通、貨運效率降低,生產物資將受影響。同時5-6月天氣是影響非洲蝗災是否能進一步繁殖的關鍵。若多重因素共同催化,屆時會對全球糧食供給形成一定的威脅。

  • 19 # 最愛淑女鴿

    針對作者這個問題我來發表自己的看法,首先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覺得我們國家是不缺糧食的,但是國家還是會進口一部分糧食以備後用,這是作為一個大國都會這麼做的,以我們國家目前的農業情況,拱國內是沒有問題的

  • 20 # 秦戈在農村

    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兒子。我認為中國在未來十年內都不會缺糧食。

    雖然這次疫情對於全球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是不會導致中國糧食供應緊張。因為我國已經連續五年豐收,供給十分充足。現在至少有6.5億噸的糧食儲存。2019年糧食麵積產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了66384萬噸。同比增長了594萬噸。這說明我國的糧食是非常充足的,完全可以滿足老百姓日常消費需求,而且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時候,也可以進行有效應對。

    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講,一日三餐的主要糧食大米和麵粉。而在我國的稻穀供應方面,2019年稻穀總產量達到了2.096億噸,等從統計資料上來看已經連續多年有了結餘。也就是說當年生產的稻穀根本吃不完。

    除了糧食以外,還有輔食,比如說大豆,玉米,小麥。小麥2019年小麥的產量達到了1.34噸。這已經是連續五年保持在1.3億噸以上,整體而言。大米和小麥的自給率可以達到95%以上,完全可以實現國內消費者的自給自足。並且還有一定的結餘,所以大米是穩定的,不會出現大量的缺貨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邊的人總勸你不要創業怎麼辦?多次發財的機會都被錯過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