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思達法
-
2 # 婦產科醫生龔曉明
在手術之前,一般要做患者的一個評估,除了常規的白細胞、凝血功能、肝功能、免疫指標之外,我們比較關心的就是患者的血色素。只要是有出血可能性的手術,比如肌瘤剝除術,無論是開腹做還是腹腔鏡做,都會存在著一個出血的風險,甚至有可能出血比切子宮還要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求患者的血色素要維持在正常的一個水平,也就是說要達到110g/L以上,如果患者能夠達到130g/L以上的血色素,這樣即使術中因為出血丟失了一部分的血色素,術後仍然可以維持在一個理想的水平,那麼對術後的恢復,會更好一些。所以如果是術前檢查發現貧血比較厲害的患者,一般都推薦透過口服鐵劑補充好血色素,再進行治療。
除了血常規裡面的血紅蛋白過低需要補充外,其他的情況也有可能導致手術日期的延後。比較常見的是白細胞增高,白細胞可以理解為我們體內的衛士,白細胞的數量過高的時候,提示可能有炎症的情況存在,那麼這個時候如果同時手術,可能會加重這種情況,於是一邊需要等待消退後再手術。除了過高,白細胞可能還會出現過低的情況,有的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白細胞的降低,當然還有血液系統方面的疾病也可能導致。血常規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血小板了,血小板是我們身體凝血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血液系統疾病或者嚴重肝臟疾病的患者可能有血小板過低的情況,這個時候匆匆進行手術顯然也是不利的。 針對凝血功能,更詳細的檢查就是凝血功能4項/6項了,能夠完整的評估我們的凝血功能的工作情況,如果有異常的情況,顯然手術中出血的風險就會增加。 肝腎功能則是反映我們身體的代謝功能情況的,肝臟和腎臟是人體的主要代謝器官,除了我們日常產生的一些“廢料”外,手術中或者手術後使用的一些藥物,也是要透過肝腎來進行代謝的,如果他們有異常,輕微的可以透過避免使用一些肝腎負擔重藥物,而選擇負擔輕的藥物來代替,但如果是嚴重的異常,那麼就提示可能還有其他疾病需要先治療了。除了上面這些血液的檢查外,如果有計劃宮腔鏡手術的患者,通常還要檢查術前的白帶情況,如果白帶提示有黴菌性陰道炎這樣一些情況,那麼可能會增加術後感染的風險,所以也是需要先治療好後再手術的 -
3 # 自信110487701
抽血檢查也是醫生診病治療的一種方法,醫院要不有抽血檢查的話,是不是根外面的診所一樣,有什麼區別嗎,瞎摸古計,我們看病還能上醫院嗎,不如在外面診所來的方便。再說,所抽的血是有限制的,遠遠比不上獻血量,對身體無影響。
-
4 # 正王妃
當然可以,我們醫院接觸的患者群很多都是農民,城鎮居民。經濟有限,很多都會要求不查這個不查那個,我都會寫個溝通,讓家屬及患者簽字,後果自負。當然,這樣的我也不敢用什麼特別霸道的藥,安全第一,萬一出了什麼事,家屬又會說我們不懂醫,也不知道能有這樣的後果,簽字也是大夫讓籤的,我們都不懂!剛開始當大夫的那些熱情,早就淹沒在各種醫鬧,各種傷醫中了。現在就一心保平安,安全第一!
-
5 # 神經外科專家張波主任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另一個話題:抽血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嗎?
理論上,獻血有可能對健康有益,因為失血可以促進血液再生、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雖然現實中尚沒有具有說服力的研究文獻來支撐這個說法,但是最差的結果也是健康範圍內,絕不是大家想得那麼嚴重。而且,抽血檢查的量很少,每管血至多3ml,正常人的血液總量約等於體重的7%-8%。
回到正題,為什麼病人每次住院醫生都要開抽血檢查單呢?
是開著玩的嗎?不是。
是看病人不順眼,然後坑病人的檢查費嗎?不是。
是想用病人的血去當血庫嗎?也不是。
首先,西醫診斷疾病的一個診斷依據就是化驗指標,抽血檢查的結果能幫助醫生客觀的評判病人的情況,從而根據檢查結果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
其次,人的身體從出生到成長到衰老到死亡,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體內的各種元素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新陳代謝不斷更新。也許有人說,“我上個月才檢查了,都是同樣的專案,我把結果給你看不就好了嗎,沒必要再抽多一次。”有必要的,每次的檢查資料都不一樣,上次檢查結果沒事不代表現在沒事。而且檢查結果會直接影響到治療方案,為了治療效果著想,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再做一次。
最後,說一個敏感一點的話題,醫護人員在醫院工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人,例如傳染病人,像艾滋、梅毒等這些病人,這類病人比較敏感,他們可能不會主動告訴醫生自己有傳染病的。如果不檢查,醫護人員就不會知道病人的情況,那醫護人員在接觸過程中可能就會不幸感染上病毒,而且也會對同病房的病人造成傷害。
當然,檢查是要病人配合的,如果病人拒絕,檢查就做不下去。但是還是建議大家,為了治療效果,相信醫生,相信專業意見,積極配合。
-
6 # 嘻嘻不過
哪裡是每次住院就要抽血,現在無論是你是幾個月還是100零幾歲 先去排隊交錢驗血 驗尿!需要驗你驗。你TM一個感冒你看丟不看問都不問,直接去排隊交錢抽血!
-
7 # 寶貝兒科
本來不想回答這樣問題,因為說再多都沒用,沒人會理解你,人民只會說你們醫院黑心,賺檢查費,不檢查不會看病。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吧?現在新冠疫情,為什麼全世界要做核酸檢測(這也是檢查的一種)?按照你們的思維,不檢查就不會看病了,就找不到原因了?全世界的醫生都不會看病了就你們會?還說什麼望聞問切?你就叫古代的醫生來給你望聞問切唄,望一下就知道你是新冠還是流感了,古代的醫生什麼檢查都不用,望聞問切就會看病,真牛b啊,現在的醫生都是垃圾,我真希望你能生活在只會望聞問切的年代,平均年齡40歲不到的年代,以前的人從來不坐汽車,飛機,火車的,都是走路,最多就騎馬的,你們怎麼現在動不動就開汽車,坐飛機了?難道你們沒這些就不會走路了嗎?以前人們沒空調風扇也一樣睡覺的,難道你們夏天沒空調風扇都不會睡覺了?以前人們沒手機的都是靠手寫的,難道你們沒手機就不會寫字寫信了嗎?以前的人吃番薯就能吃飽,你們為什麼不去吃番薯,還要大魚大肉?我真心希望這些人能回到只會望聞問切,不需要做檢查的年代,或許你能活到50歲,成為當時最長壽的人。我爸媽在鄉下,就算沒有任何不舒服,我每年都要私自給錢帶他們去當地醫院抽血化驗,做彩超,心電圖,他們覺得浪費錢,我依然拉著他們做,更別說他們有病痛的時候,不是因為我有錢多,而是我相信現代的醫學技術比古代那種單純望聞問切更能守護他們健康。
-
8 # 笑傲江湖20283249
可以不抽血不化驗不檢查不治療,只有病人簽字拒絕就行,而且對拒絕化驗檢查治療造成的不良後果理解並願意後果自負,互相理解就行。
-
9 # 一卜13
首先現在很多一生不做各種檢查,他是不會看病的。他得出一個患者得什麼病,全是靠檢查的體檢資料來說明。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檢查是院裡面或者是很多人都必須喜歡用的東西。比如我感冒了。現實做心電圖,然後去做彩超。再去抽血。如果我咳嗽也比較厲害,然後就做個ct,一兩千塊錢花下來以後,卻是症斷你沒有什麼病。只是感冒。然後大筆一揮,拿上五六十塊錢的感冒藥,你回去養養就行啦。我以前就遇到過這樣子的列子。總是地服部這一塊有一點疼痛。化驗的血照了b超沒檢查什麼東西。就讓我去做ct,也沒有發現什麼毛病。醫生說,那醫生說一個加強ct了。我又做了個加強ct。醫生說不行就住院觀察再做一些別的。我說是不是要讓我做磁公證?我什麼也沒看就走了。花了近兩千塊錢。幾天以後自己卻好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應該是岔了氣吧?
-
10 # 醫學影像技術園
病人每次住院都要抽血化驗檢查,這個必須的,就像人每天都要吃飯一樣,一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就可以不吃了!為什麼要這樣那?
1.是西醫學決定的,因為西醫診斷疾病和治療評價都需要化驗來確定和證實。西醫診斷疾病的一個診斷依據就是化驗指標,異常的一般為疾病提供診斷依據,正常也可以排除一些疾病。同時動態觀察指標可以明確治療的有效性。
2.是人身體不斷變化決定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衰老死亡,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上次身體沒事不等於現在沒事。所以住院治療患者透過化驗對患者診斷和全身狀況的評估!以便更好的實施治療。
3.每項化驗都是針對患者疾病實施的,並不是每個住院患者住院化驗都是相同的,但大部分都會有一兩項一樣的,比如血常規和尿常規,這兩個化驗不貴,但能確診或者排除身體所處的狀態。而外科患者一般都要查凝血象,為了瞭解患者的凝血狀態,適不適合手術,如果太差需要術前調整,防止手術時出血不止!
4.不同科室查的化驗不完全相同,同一科室的患者得不同疾病檢查專案也不同。比如神經內科患者,腦梗塞和腦炎的患者檢查專案就不完全相同,前者要查同型半光氨酸,後者要查腦脊液!
5.不同疾病,或者同一疾病檢查頻次不同。比如同樣是闌尾炎,一個是單純闌尾炎,一個是闌尾炎穿孔出現感染休克,前一個可能住院期間查一兩個血常規,後一個可能要每天查,住院時間還長!
所以,大家不要再質疑為啥每次住院都檢查了,這些都是診斷治療監測病情的必要措施,希望大家理解並配合!
-
11 # 左撇子說醫
許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疑問,我上次住院不是已經做了抽血檢查,怎麼這次住院還需要抽血檢查,而且還抽那麼多次,還每天都檢查,這是不是亂檢查,亂收費啊? 對於這個的疑問,我相信每一次住院的患者都會有,對於住院抽血檢查的必要性,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1.住院抽血檢查是診斷疾病的需要既然說到要住院治療,那一定是病程比較嚴重或者需要進行手術才需要住院,如果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疾病,像感冒、發燒、肚子痛這些一般都不需要住院治療。
所以為了診斷疾病,瞭解病情,就必須經過抽血檢查化驗才能對身體的健康狀況有個瞭解,才能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這樣才能最終診斷出什麼疾病,才能對症治療。特別像一些病程比較複雜的,原因不明的,就更加需要透過抽血檢查來了解,進而排查疑似的疾病。比如原因不明的持續高燒,有可能是細菌引起的,有可能是病毒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腫瘤或者癌症等引起的,不經過住院抽血檢查,是無法診斷出來的,就更加談不上治療了。
2.抽血是手術前檢查必查的專案許多患者可能是由於外傷住院或者手術住院,而手術是一個創傷性的操作,在做手術前就必須要了解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態,看是否有相關的傳染病,以及是否可以進行手術。所以對於住院病人,準備做手術的患者,都必須抽血檢查,進行術前四項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肝功能、生化功能等等檢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凝血障礙,是否存在血小板異常以及血紅蛋白是否正常等,如果沒有做這些檢查,對這些專案不清楚的話,貿貿然就做手術,一下子出現大出血又止不住的話,那就是醫療事故,麻煩就大了。
而且在手術前檢查檢查,知道了患者存在貧血的情況,那麼在手術時如果出現出血的情況,那麼是需要輸血的。這不檢查,又怎麼能知道呢?
3.對病情發展評估的需要我們不能透過肉眼就可以知道病人病情如何,雖然說有些疾病已經可以明確診斷,但是對於病情的嚴重程度,要透過具體的抽血檢查,看化驗結果的指標如何,是否出現特別異常的情況,是否到達危急值的地步,而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用藥也不同。
4.對疾病療效的瞭解,更加規範化治療的需要當住院之後,經過抽血檢查診斷之後明確病因,知道了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那麼就可以進行藥物治療。當用藥之後,我們還需要對用藥的治療效果進行了解,看是否起效,是否需要改變用藥的劑量,以便進行更加規範化治療。所以,抽血檢查就能比較直觀的看出用藥前後的變化。
總的來說,對於住院抽血,每天的抽血檢查可以說是無法避免的,很多都是必須要進行檢查的專案,特別是對於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更是要進行多次的抽血檢查。 至於病人是否可以拒絕抽血檢查,患者有拒絕的權利,但是這個既然都已經住院了,無非就是為了查出病因,做出診斷,之後再接受治療。而在這過程中抽血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該相信醫生,配合醫生治療,這樣才能快點將疾病治療好,才能快點出院!
-
12 # 愛護120
為什麼病人每次住院就要抽血檢查?這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今天就讓小護為你詳細解答疑惑。
相信大家都有發現,住院患者都需要例行血常規檢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抽血,而且每次都需要抽個5、6管血,有的人甚至更多。在臨床上,每次幫剛入院的患者抽血,他們都會說,“護士,本來就虛,還抽那麼多的血。”
對啊!生病需住院的患者,身體本身就是非常虛的,這樣抽血不就會更虛嗎?
回答肯定是,不會的!
先來說說我們人體血液的總量有多少吧!一個成年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為體重的7%~8%左右,就拿一百斤的體重來說吧,體內的血液總量約為3500~4000ml。而我們每次住院的血液檢查,看著好像要抽很多管一樣,但其實抽的血是非常的少的,一管血就只抽2-3ml,這樣算下來也就15~18ml左右。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常的小的,所以大家不用過多的擔心。
而且我們人體有非常好的自我調節機制,當血液的總量發生變化的時候,組織液就會快速回到血管之內,將丟失的部分補充完整。學過生物的我們都知道,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之後便會有新的紅細胞將他們代替,也就是說丟失的紅細胞,也很快會被新的紅細胞所代替的。
說了那麼多,讓我們迴歸正題!
為什麼每次為什麼病人每次住院就要抽血檢查,病人可以拒絕嗎?
小護提心大家,最好不要拒絕!因為血液也是可以反應出我們的身體狀況的,血液檢查也是瞭解病情的一種方式。
大家都知道,血管遍佈我們全身,而當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我們人體的血液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例如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則提示我們身體內有炎症,需要消炎。除此之外,血液可以幫助反映身體的一些肉眼及影像學檢查無法發現的疾病。因此,入院前檢查時非常的有必要的哦,對你的治療都是起著至關重要的。
血液檢查雖然說對病情的確診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並非是萬能的。它也隨著我們日常生活習慣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再次告誡大家,抽血檢查前一定要注意清淡飲食,拒絕熬夜,這樣的血液檢查誤差才會較小哦!
-
13 # CuteRico
完全可以拒絕。簽字就行。
但是醫生有醫生查的理由,而且很充分。
病人不想查的原因呢?對自己完全自信沒毛病?怕花錢?怕受罪?怕受騙?
在這次新冠疫情期間,在核酸檢測出來之前,肺部CT是主要檢查方法之一,不少醫院,都作為常規篩查方法。四肢骨折常規不需要查胸部CT,不少人也拒絕查。可是你敢相信嗎?新冠一個沒發現,查出了不少肺癌患者。家屬和病人平時一點都不知情,感覺挺好。
種情況是賺了是賠了?
-
14 # 華子藥師
感謝邀請,入院抽血檢查是對患者全身情況的一個評估,比如透過血常規判斷患者的血液狀況以及進行疾病的篩查,生化全項是初步判定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等情況。艾滋、梅毒等手術前必查,這不僅是對患者的保護,也是對醫護人員的保護。我們也看到過很多案例:體檢被查出乙肝,經過一系列調查,發現是在住院期間接受輸血治療,說不清到底是輸血前已經有乙肝還是輸血時被感染的,所以不管是為了防止糾紛還是保護彼此,抽血檢查是必須做的
-
15 # 中樞
首先要看病人,住院的時間間隔。根據以往指標及此次的病情,是否需要複查或者增加別的專案檢查。
病人可以拒絕,這是病人的權利。
-
16 # 健康科普魯大夫
感謝邀請!題主所提的問題估計也是好多老百姓所疑惑的問題,不管什麼病都抽血!一般住院說明病就不是在門診上能解決了的了,相對來說不是重病就是疑難病,看病就像打仗,首先要摸準敵情,所以說對身體的檢查必不可少,而抽血檢查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別看我們的血抽出來看著簡單,不就是紅色的液體嗎?但就是這簡單的紅色的液體裡面卻包含了許多豐富的資訊,涉及到各個科室的疾病。比如呼吸科常見病就是呼吸道感染,
至於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還是其他病原體的感染?比如支原體,衣原體……而這些對血液的影響會反應在血常規內,白細胞有沒變化?是其中的嗜酸性粒細胞還是其他的,反應的都不一樣,
再比如如果是支原體感染引起可以用冷凝集試驗來鑑別,所以看著是抽血,觀察的專案不一樣,觀察的專案不一樣需要各種不同的檢查儀器。如果是消化科,有的醫院分的更細的話,可能有專門的糖尿病科,需要了解血糖的情況,包括餐前,餐後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等,如果是大便顏色黑,說明看有沒有消化道出血,要看血色素,還要抽血化驗。如果是心內科住院,
心梗也是常見病,需要看心肌酶,還要抽血化驗;如果是類風溼骨關節炎,要看類風溼因子的情況還要化驗血;
如果是痛風,要看尿酸有多高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手段和用藥的量的大小,還需要抽血化驗;
如果手術科室,手術前需要客觀評估看有沒手術危險,需要不需要輸血?這些也都需要了解病人的凝血情況,有沒有傳染病?而這些也都需要抽血化驗!
如果這個病人凝血情況不太好,也不化驗,就不能很清楚的瞭解病人,一旦在手術檯上出血不止,凝血情況差,會出生命危險,所以說術前抽血化驗檢查非常必要。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機體,而血液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人體的情況,而每個科室收住的病人情況又都和人體的血液變化分不開,所以住院抽血化驗非常必要,都是為了更細的摸清病情,做好下一階段的戰鬥準備。
至於病人可以拒絕嗎?如果不珍惜生命可以拒絕,也可以拒絕治療,但病人自己得對自己負責,你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遵從法律,履行自己的法律責任就可。
-
17 # 波波醫生說健康
大家好,我是波波醫生,我來給大家解答一下!
生活就是這樣,總有些不如意,時光不會停歇,都會老去……
突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身體出了點小毛病,有多突然呢,反正醫生說你快不行了,哎呦我去。博彩群經大名醫,手筆一揮,住院檢查跟上你:心電圖,打胸基,尿檢便檢沒毛病,肝功腎功血糖須,乙肝丙肝還有B(B超),最後莫忘血常C(CT)。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今天這個話題上------每次住院一定要抽血檢查嗎?在這裡波波醫生先解釋一下這個問題:每位住院的病人其實是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意願去選擇是否進行抽血檢查,因此從法律上來說病人是有權拒絕抽血檢查這一行為的,但是從醫院專業醫生以及波波醫生所瞭解的多方面角度來看,為了病人的健康,並不建議患者住院前忽略掉血液常規檢測這一專案,為什麼呢?
首先,患者產生拒絕抽血心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家庭財務壓力。這是讓很多人牴觸抽血檢測的要因,當下動輒數千元的檢測費也確實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不過在如今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保障下,波波醫生相信這已經不算什麼大問題了。
第二,對抽血的恐懼感。抽血時某些病人看見數支試管中暗紅色的液體,以及體會到難以忍受的疼痛感時,難免會有些發怵,害怕醫生抽多了讓自己本就不健康的身體雪上加霜。其實,關於抽血的量,醫生是有考究的,一般來說,每次抽血的量不會超過20ml,並且抽出的血可以從日常飲食中快速的補充,所以完全可以不用擔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第三,還有一些患者可能會胡思亂想,會思考著,抽了那麼多血,那麼這些血最後到哪裡去了呢?會被醫院賣了嗎?很顯然這種想法是不可能的,在經檢驗後的血液,醫院會當作醫療廢物安全合理的解決處理,請患者大可放心。
然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抽血檢測對我們到底有何用處?
中醫認為,血主要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由心、肺、肝、脾、脈構成血的迴圈系統,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生理功能,即“血主濡之”。《素問-五臟生成》中這樣寫到:“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握。”充分體現出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血還能與氣相化。古有云:“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失血,氣隨血脫。”如,“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亦或是“血養神則以載氣”,這些都進一步反映出血對於診斷疾病的重要性。
西醫則認為血液為依靠壁管循行於機體各處,由血漿與血細胞組成的紅色、不透明並帶粘性的液體,是人體內運輸營養物質,攜帶代謝產物,調節內環境平衡,行使防禦功能從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並且能隨時反應機體的生理狀態。
因此,住院前的血常規檢測不僅可以補充直接體檢的不足,還可以瞭解疾病的進展,明確治療方向;住院期間醫生有時也會頻繁的抽血化驗,這則是為了鑑別患者病症恢復程度,進而確保診治方法的正確性。譬如,慢支急發患者需要抽血檢驗氧儲量和二氧化碳瀦留,腎病患者依靠抽血觀察肌酐和尿素,腫瘤患者則透過抽血來查腫瘤標記物等等。
總而言之,入院的抽血檢查是醫生了解病人病情的的必要手段,所以建議大家,為了治療效果,為了自身的健康,相信醫生,相信專業意見,積極配合。
順便提醒大家一句,抽血檢查前一定要注意清淡飲食,拒絕熬夜,這樣的血液檢查誤差才會較小哦!
-
18 # 飛來有痕
這是醫療工作要求,也是血液傳播傳染病控制手段,住院病人都避免不了要介入治療,如果不化驗,比如出院後有傳染病就說不清楚,是住院前感染還是住院後感染,舉個例子,一個人有艾滋病,或者梅毒,還處在潛伏期,但是他自己並不知道,等出院以後發病了,他懶上醫院感染的,怎麼辦,只能查入院化驗記錄。
另外還有的檢查是醫生了解病情的手段,病情在不斷變化中,各種化驗指標也是如此,只有精準定位,才能精準施策,精準治療,如果病人拒絕化驗,那還去醫院幹什麼,去醫院就得遵守規則。
-
19 # 飲血豺狼61019451
可以,醫院也可以拒絕進一步診療,因為存在不安全因素,比如查血常規瞭解血相高低、是否貧血、血小板高低,傳染病讓醫護人員瞭解有無,可以提前做好防護等等等等,每一項檢查都有目的性的,沒有這些做保證,如何安全進行診治,所以不能拒絕,拒絕了別人就是等於讓別人拒絕了你自己。
-
20 # 柳州五味子
——住院抽血化驗病人可以拒絕嗎?
1
病情需要才住院
住院不是走花園
為了診斷須化驗
三大常規要做先
2
抽血化驗很重要
紅白細胞高不高
鉀納氯鈣多是少
是否不足或超標
3
救死扶傷不可違,
抽血化驗是常規。
醫患合作見效果,
早日康復把家回。
4
醫生勸告若不聽,
病人簽字講分明。
後果如何講清楚,
免得日後鬧糾紛。
5
抽血化驗小事情,
螞蟻咬人還要疼。
你看無數獻血者,
胸裝大愛為病人。
回覆列表
常規檢查,如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檢查是必須做的,如果近期在同等級醫院做過可以告訴醫生,醫生會考慮做不做,但是必須要有化驗單,但是一些特殊的針對性的,不做的話醫生會叫你簽字,有些診斷必須要的這些診斷依據。正規的醫院一般不會胡亂開單的。當然不排除個別醫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