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赤腳醫生

    是藥三分毒,是中醫的傳統說法。

    中藥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本身就是為了發揮中藥組合最大的治療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透過藥物組合,抵消各自的毒副作用。所以,只要按照中藥治療疾病的配伍禁忌原則,進行某種疾病的藥物組合,就能夠達到既可治療疾病,又能規避中藥的毒副作用的目的。

    所以,普通人最好不要擅自做主,選擇中藥組合進行治療自己和別人的疾病,因為普通人沒有辨別中藥配伍組合是否有毒副作用的能力。

  • 2 # 使用者半醒半睡

    中醫中藥配伍的質量高低,好壞,對於中醫學科中的中醫醫生而言,他們一看處方就懂。

    而對於服用的人員來說,給你說一天到一晚你還是在坐飛機,腦殼是幌的!

    如果你硬是要想知道它配伍怎樣,那就只能自已來先把中醫學了來,然後再得疾病,再找醫生看病處方,你再根據你的中醫知識來評價他的好孬了。

    不知我這說法對否?

  • 3 # 蒼松傲雪xc

    題主這個問題提的有點不知所云甚至於有點無厘頭了,用西醫西藥你就知道哪種藥有毒沒毒適不適合你嗎?都知道了懂了還是“普通人”嗎?不管中醫西醫,你信他們就去悶頭吃中藥或者悶頭打點滴動刀子就是了哪裡來那麼多廢話??

  • 4 # 象棋高人11066445

    一個普遍人要自己知道藥的可信度?那醫院還有存在的必要嗎?醫患糾紛就是這麼任性來的。

    我猜想醫生會說,你自己給自己治病吧!

    說到中草藥的反正沒人待見,喝半兩酒就能抹黑它半天。

    沒有人說西方的靶向藥,普通人怎樣才能自己知道好壞。

  • 5 # 顛張門徒

    簡直是荒唐可笑……

    中醫治病用藥如(用兵)…若果藥不對症,這個藥就是毒藥,不但治不了病還可以殺人於無形!!!!

    中藥之所以需要(君臣配伍)是為了突出藥物的功效,做為(臣子)的輔助藥物最大的運用在於加強主要藥物的藥性和藥力………普通人如果都能區分開,那還需要醫生幹嘛呢?

  • 6 # 無為一生2

    首先中醫和中藥是一一個整體的體系。數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總結了很多配伍的方案,也為我們的中藥炮製規範了很多優良的方法。這些炮製方法對中藥的效能毒性都有很好的處理方案。總結起來,我們的中藥使用有很多規範和很多方子。一般來說主要取決於用藥的多少和用藥方案的配比,藥味不能太多。桑葉雜越亂,毒性越大。藥越多越煩,藥越要越沒用。總之中醫中藥的使用,堅持一個原則“經,檢,範”

  • 7 # 九代杏林傳人

    那麼請問你去醫院看病還要醫生來給你一一解釋所有用藥的藥理分析嗎?醫生給你開藥方自然有其規律和可靠性安全性,如果持有懷疑態度那就別找醫生治療最好,自己買藥治療豈不更好?

  • 8 # 君雁棠

    首先中藥西藥,對症的才是最好的。

    對症的中藥也並不是無毒無害的,而是藥物的偏性正好和你體內缺少的偏性相合。

    換句話說,你吃的可能就是毒藥,但是這種毒藥正好是你疾病的剋星。

    看中醫你得信,你不信他怎麼可以,吃藥不忌口,壞了先生手。人家開一付藥,你去檢驗毒性,那你何必讓人家去開藥

  • 9 # 中華龍文化

    普通人沒有必要知道配伍,總不能一邊給你看病,一邊給你講黃帝內經吧。學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學海無涯,人生有限。

  • 10 # 純鈞LHGR

    《神農本草經》裡說:“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這就是配伍的原則。

    但是,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無毒無害,只是儘量控制得低一些。

    這是因為,所謂的“毒”“害”實際上也是藥物的偏性,而我們是要利用藥物的偏性來治療疾病的。失去藥物偏性,也就失去了藥效。正因如此,藥物的應用不僅有配伍,也有相應的劑量、療程,不可隨意改變。

    普通人並無法判斷醫師給出的藥物配伍是否合理。

    這是因為,普通人對疾病認識得不夠深刻,對各種藥物的藥性也並不瞭解。

    醫師按照藥物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的原則配伍組方。七情配伍關係中,除單行外,相須、相使可以起到協同作用,能提高藥效;相畏、相殺可以減輕或消除毒副作用醫學;相惡是一種藥物抵消或削弱了另一種藥物的功效;相反是藥物配伍後,產生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臨床用藥時,相須相使、相畏相殺是常用的配伍方法,而相惡相反則是配伍禁忌,但有時候,即使是禁忌,也有可用的價值。

    這些知識,是醫師透過長久的認知與實踐,逐漸積累豐富起來的。這種事,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普通人並無相關的知識和經歷,根本無法判斷醫師給出的方藥配伍是好是壞。

    此外,就如以上所說,還存在著劑量和療程的問題。這與患者年齡的大小,體重的輕重,病邪的猖衰,身體的強弱,氣候的冷暖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臨床用藥如果不注意配伍變化和藥重大小的變化,即使是立法和處方的大原則基本上是對的,也往往效果不理想,甚成無效。

    這些就更不是普通人能夠立刻明白的,甚至說,沒有數年的臨床經驗,就算是醫學生,臨證時也與一無所知沒兩樣。我在網上看了這麼例子,親眼看到過很多在職的正規醫師,那水平也是一塌糊塗的。

    所以開處方這回事,普通人就不要心存妄想了,那個專業領域,沒本事的人無法涉足。

    綜上。

    所以現在政策很是反對非法行醫,因為普通人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庸醫甚至醫騙給坑了。

    惟一穩妥的方法,就是患者去正規的醫院,找正規的中醫師進行諮詢、診治。這對於民間中醫的發展當然非常不利,但考慮到為避免患者上當受騙,也只得如此。

  • 11 # 古玩錢幣李老師

    普通人辨別中醫大夫開的方好壞,這個問題有毛病,你有這個能耐還找大夫開方幹啥,自己就能治病了,能看出大夫開的方絕對不會是普通人。

  • 12 # 鄧錫成1

    中草藥配伍得當除有毒藥物外基本上是沒有毒副作用的。如果遇到熱症用的藥多數是清熱解毒的藥,同時怕寒涼過盛下一味溫熱的藥(小量)牽制一下或可更好。如果遇到寒症下的多數是辛溫的中草藥但同時下一點偏涼性的也可以。(相反的牽制藥量很小)。中醫開的藥好壞不懂中醫的人是分辨不出的,懂的人一眼就知道該方用治什麼病症。即然是行外人只要服藥後病能好,至於方子的好壞普通人肯定不知道的。

  • 13 # 壓軸熊瘋

    一,中醫從不會這樣說。所謂“是藥三分毒”才是中醫說的。

    二,中醫是以溫治寒,以寒治溫,有病才用藥。

    三,用藥如用兵,靈活機智對症下藥,有正面強攻也有紆迴包抄斷其糧道等等。不像某些所謂“高大上”,一味硬掐死砍,往往草沒砍死苗全完了,或者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信就去各大醫院腫瘤科看看,排隊化療的有幾個治好的。

  • 14 # 北斗共明月

    中藥是從自然生長的植物中篩選出對人身體有益的品種,它是天然的。而這一篩選過程經過了幾千年的驗證。它的有效性也經過了歷史上數百次流行瘟疫的檢驗。它理應也必須受到國人信任!

    西藥是近現代的產物,也能治病,但它是化學分子式,它的製造過程始終伴隨環境的汙染,去看看西藥廠就知道了!

  • 15 # 佳誠8088

    中醫藥是草木藥,與食材類似,與西藥不同,醫藥是化學合成的產物,對人體的危害本身就小,再者中醫藥流傳下來的方劑都是在人體上實驗了幾千年,中醫生開的中藥可以放心吃,不過也要遵醫囑吃,比如有的藥要先煎等,一般一週左右換方子。

  • 16 # 天之驕285

    可笑至極!中藥配伍好就無毒無害?中醫連什麼毒性成分都不知道,如何透過配伍、炮製、君臣佐使去毒?透過什麼標準能把毒素中和?減輕到何種程度?九蒸九曬到什麼程度?中醫大咖們誰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都以經驗或毒副作用尚不明確一言以蔽之,中藥導致的肝腎中毒還少嗎?去食藥監總局網上查查已經禁了多少草藥

  • 17 # 孤鰥閒雲

    如果不是學過中醫的,確實不知道中藥配伍的優劣。記得19歲那年,不知得了什麼病,請本科畢業的中年中醫師診療後,說是底子虧了,抓藥,每副0.89元,那時算貴的啦,喝後症狀反而加重了。遂又去請本地學徒出身的有名老中醫診療,開了每副0.16元的中藥,三帖下來,不適症狀徹底消失啦,又恢復了能吃能睡的健康身體!

  • 18 # neo150141538

    中藥只要配伍好就無毒無害,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有些有毒性的中藥再怎麼配伍還是對身體有傷害,中藥的種類太多了,幾千種動植物,古人對毒性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認為只要配不好就可以了,但實際上有些東西再怎麼配伍也無法抵消它的毒性,作為我們現代人對於有一些有毒性的中藥應該放棄使用,比方說含有馬兜鈴酸的這些東西。

  • 19 # 一個說實話的人

    無毒無害?中醫早就說過:是藥三分毒!中醫講究配伍,透過配伍來降低毒性和過敏源!而不是像某些醫術所說的,切完就好了,以後不會翻了!哈哈滑天下之大稽!

  • 20 # 蘇州徐景祥

    普通人用手機需要了解清楚手機的所有設計嗎?普通人用電腦需要了解清楚電腦的所有設計嗎?很顯然這些不是普通人應該去關心的!

    對於中藥配得對不對非中醫藥專業的人很難弄清楚,因為沒有那些專業知識,但大家可以選擇好的中醫,口碑好的中醫,人品好的中醫,口碑好的中醫肯定專業知識到位並且對病人認真負責的,當然這樣的中醫不會亂來,肯定是用保險的配方,即使出點意外肯定也有應對之法的。

    人品好的中醫,肯定是會努力鑽研技術的,即使自己不會的也會查資料請教有經驗的中醫師,和口碑好的中醫一樣肯定也不會亂來,會用保險的方子並有應對意外的辦法。

    當中醫沒西醫賺錢,而且處處受限,不是真的喜歡中醫、不是真的想要用最小的代價解決病人的病毒一般人為什麼要當中醫呢?

    所以找中醫儘量看口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的時候如何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