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55541213
-
2 # 專注不良資產
其實他們從含義就是不一樣的。
資產管理的含義: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證券、期貨、基金等金融投資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及其它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的行為。
財富管理是指以客戶為中心,設計出一套全面的財務規劃,透過向客戶提供現金、信用、保險、投資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將客戶的資產、負債、流動性進行管理,以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幫助客戶達到降低風險、實現財富增值的目的。 財富管理範圍包括 : 現金儲蓄及管理、債務管理、個人風險管理、保險計劃、投資組合管理、退休計劃及遺產安排。
第二方面是強調的物件不同。
(1)資產管理格外講究收益率比拼,比如投資者對資產管理者的績效評估,不僅長期業績要比拼,短期業績也要比拼,比如對基金經理的業績,不僅3年評、5年比,還要半年拼、月月比,這就會給資產管理者帶來極大的壓力,情緒上的負面效應會帶來組合配置的短期化、非理性化,由此給資本市場帶來不必要的波動。
(2)相比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明顯又進了一步。財富管理的主體是人,物件也是人。也正因為如此,財富管理強調根據每一個人的風險收益特徵進行資產配置,比如高風險特徵的投資者,不妨給他多配置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低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不妨多配置一些低風險的固定收益或者保本型產品。財富管理主要針對的是投資者個人,不大追求不同產品之間的不必要的比拼。比如一個低風險的投資者,預期年化收益率是7%,如果給進行財富管理,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0%,這在高風險的產品裡面並不是一個很高的收益率,甚至可以較為容易地實現這一收益率,但對於上述這位低風險的投資者來說,10%的收益率就遠遠超過了他7%的預期收益率,這就超過了他的預期,客戶就會很容易達到內心的滿足。財富管理更強調有針對性的理財服務和資產管理。也就是說,它更強調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這一簡單樸素的原則,更強調客戶內心理財需求的滿足。簡言之,財富管理才是真正的更高形態的資產管理,是富有人本主義和人文主義色彩的資產管理。
三、資產管理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的詳細運用:
(一)資產管理業務的運用:第一,證券公司辦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接受單個客戶的資產淨值不得低於人民幣100萬元。證券公司可以在規定的最低限額的基礎上,提高本公司客戶委託資產淨值的最低限額。第二,證券公司辦理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只能接收貨幣資金形式的資產。證券公司設立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數額不得低於人民幣5萬元;設立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數額不得低於人民幣10萬元。第三,證券公司應當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設定為均等份額。客戶按其所擁有的份額在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資產中所佔的比例享有利益、承擔風險。但是按照以下規定第五條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參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客戶不得轉讓其所擁有的份額,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五,證券公司可以自由資金參與本公司設立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證券公司應當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獲得公司股東會、董事會或者其他授權程式的批准。在該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存續期間,證券公司不得收回所投入的資金。以自由資金參與本公司設立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證券公司,應當在集合資產管理合同中,對其所投入的資金數額和承擔的責任等作出約定。
(二)財富管理業務的詳細運用:首先,賬戶管理服務。利用銀行便利的短期融資條件和先進的清算系統,為客戶提供存取款、投資、貸款、結算、智慧轉賬等服務。這是財富管理服務中最基本、最簡單的內容。對於銀行的財富管理客戶,這些服務基本上免收服務費用。賬戶管理服務是以信用卡作為載體的。其次,交易類服務。這是銀行用來吸引客戶的主要財富管理業務,也是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中的強項。包括人民幣理財業務和外匯理財業務。
-
3 # 筱微塵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百科給兩者下的定義:
資產管理:
指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基金及其他金融產品,並收取費用的行為。
財富管理:
指以客戶為中心,設計出一套全面的財務規劃,透過向客戶提供現金、信用、保險、投資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將客戶的資產、負債、流動性進行管理,以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幫助客戶達到降低風險、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和傳承等目的。 財富管理範圍包括 : 現金儲蓄及管理、債務管理、個人風險管理、保險計劃、投資組合管理、退休計劃及遺產安排。
從定義中和實務操作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
(1)重點不同
資產管理的物件主要是“客戶資產”。資產管理人在事前和客戶協議的基礎上,透過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對客戶資產進行運作和配置,而財富管理的物件主要是“人”、“機構”、“家庭”,更多關注主體,根據物件主體的不同,財富管理的方案的個性化也大大不同,並且更多體現的是一種一攬子資產管理和整體的資金配置。
(2)理念不同
因為兩者關注的物件不同,兩者的理念也不相同,資產管理更追求一種合適的投資具體策略,但是財富管理更多關注人,特別是家庭的全部資產、資金在一個較長的週期內(可能是一生)的合理配置,從這點看,財富管理的著眼點比資產管理更高,考慮得也更加全面。
(3)客戶不同
資產管理人面對的客戶範圍比較廣泛,有體量大的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有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而財富管理,由於其個性化和定製性很強,主要面對的是高淨值的個人或者家庭客戶。
總得來說,財富管理更注重客戶全部財富和資產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運作和安排,其概念遠遠超過資產管理,而資產管理更多關注在資產的增值保值上。
-
4 # 投資界
激動人心的一幕就這麼發生了。
幾個月前,業內某家VC,不到兩個小時完成了一期20億的基金募集!在當下的募資難困境裡,在整個LP市場收緊的境況下,這樣的成績足以列為一項紀錄。
超順利募資的背後原因則是:某家財富管理機構為其“保駕護航”,該機構的高淨值客戶分分鐘買斷這家VC的基金產品。
GP背後的財富管理機構
這並非個例。
儘管他不願多談,這兩個案例背後的邏輯已經清晰:
高淨值客戶或大眾富裕階層有自己的理財需求,財富管理機構有投向私募股權基金的產品,是GP們的LP之一,間接地,這些高淨值個人LP就成為了大小GP們的出資人。
首先,很多財富管理機構同時也在做自己的母基金。與財富管理機構相承接的母基金,其出資人往往都是高淨值個人,比例可達到80%以上。這個數字得到了很多一線財富管理機構的印證。宜信私募股權母基金管理合夥人廖俊霞曾介紹:“宜信財富私募股權母基金的出資人以高淨值人群為主,這個比例大概佔到80%左右,很大一部分是企業家。”另外,歌斐資產母基金的出資人裡,個人LP比例接近90%。
其次,很多GP也早早自建了財富管理部門。自建財富管理部門,實際上也是為了減少對第三方理財機構等融資渠道的依賴,從而把個人LP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裡,根據網上的公開資料,九鼎、鼎暉投資、漢理資本等都有相關業務。
投向私募股權的錢不多,但在增多
比起固定收益類和房地產、黃金類等產品,國內的高淨值個人透過理財機構投入私募股權市場的財富金額並不算多,但財富管理市場絕對誘人。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中國的高淨值人群有多少?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釋出《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在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達158萬人,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165萬億人民幣——在過去的十年中,高淨值人群規模翻了三番,資產規模增長5倍,居世界第二。
不過,儘管有百萬億的龐大規模,透過財富管理機構投向私募股權市場的數量並不多。
松禾資本合夥人袁宏偉曾對外說:“就算有一定投資經驗的超高淨值客戶,有著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但私募股權的資金配置在他們的總資產中佔比也是較低的。”
第一批已經獲得了財富自由的高淨值人群,在理財觀念上逐漸開放卻也保守頑固。他們更看重資產的配置的穩定性,根據波士頓諮詢的報告,國內高淨值客戶一個首要的特點就是,他們會自己尋找投資機會,並且直接投資在實業、股票、房產等等方面。相比如固收類等產品,股權投資類產品的鎖定期比較長,收益好,但風險也相對高一些。
海投全球的王金龍強調:“客戶還是希望有一些產品,在可承擔風險的範圍內去享受有更高受益的產品,未來的前景很好。”海投全球主要幫助高淨值個人做全球的資產配置,在他們的產品裡就有投向KKR、凱雷資本等海外大型私募基金的產品。
“中國式”募資的路徑變化
一直以來,與二級市場相似,中國一級市場都是以高淨值個人為主,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募資”,個人LP佔比極高。
不過,整個中國的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出資人結構在過去三四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清科私募通資料顯示,從2014年底到2017年底,中國股權投資投資市場上LP整體數量從13215家增長到21953家,而這其中,個人LP數量同期增長1762家,儘管同樣處於上漲的趨勢,個人LP的漲幅遠不及整體LP數量的增長情況。不僅個人投資者增速放緩,據說目前有多家大型基金都在逐漸降低個人投資者的比例。
所以說,這種所謂“中國式”募資也在發生變化,個人LP佔比下降,更多的專業機構大展拳腳。這樣的變化可能基於如下原因:
首先,這是市場上GP和LP相互選擇的結果。中國的財富管理從無到有,個人LP在理財上仍需要大量的投資者教育,更不要說在私募股權投資上的專業程度,GP需要更加專業的LP,因為他們不只是要獲得收益,還必須去承擔風險,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其次,政策門檻的調高讓人們更加註重專業性。今年以來資管新規落地,針對部分資管業務發展不規範、多層巢狀、剛性兌付等問題,強調統一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明確了合格投資者要求,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規範發展指明瞭方向、劃清了跑道。新規明確規定了私募基金的LP必須是合格投資者,嚴控風險的路徑下,監管當局給出的個人LP門檻是: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此前是300萬),且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合格的個人投資者也將被層層篩選。
第三,即便是高淨值超高淨值人群,個人出資金額和機構LP的資金量相比遠不可及,這對於GP的吸引力就沒那麼大。曾就職美聯儲和索羅斯基金的克里斯·韋根介紹,美國大型的資產管理公司更加聚焦於機構LP,因為機構投資人有大額的單筆投資金額,相對於個人LP來說規模要大很多。
儘管私募股權個人LP比重在下降,中國的財富管理機構卻真真切切面對個人資產配置,比起對於機構客戶的管理,個人LP是客戶中的主力軍。
中國沒有真正的財富管理?
“中國從無財可理到現在,財富有了,但還沒有真正的財富管理。”眼下,如此多的財富和如此多的高淨值客戶數量,都需要來真正的“管理”。
到底什麼是財富管理呢?瑞士寶盛集團CEO鮑里斯·科勒迪總結說:財富管理的主要目標,不是在幾個季度內,而是在幾代人時間內,都能夠實現持續穩定的增值,不受損害。同時,要為客戶保密,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服務,使客戶始終有充分的理由保持對服務者的信任。
市場亟待合格的投資者和投資者教育。
我們可以看到,儘管高淨值人士可投資資產達百萬億級別,但僅有三分之一委託給專業機構來做,包括私人銀行、券商、保險、信託、第三方財富管理等等,大部分還是自己在做理財。
波士頓諮詢曾有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高淨值人群有這樣三個特點:1、多數自己尋找機會,投資在實業、股票、房產領域;2、視放置財富的金融金鉤為“產品超市”,而非財富顧問;3、高淨值客戶會自主在機構之間進行大類資產配置,而非將所有財富放在一間機構,60%的高淨值使用者會選擇3家及以上財富管理機構。
然而,對於個人來說,一旦抗風險能力不夠,個別事件往往演變為群體討伐,甚至會引起投資者恐慌,所以我們看到,不管是哪一類的財富管理機構,持續的投資者教育都是一項重點。
市場也需要更加專業的財富管理人才。
近年來,財富管理人才數量穩步增長,但仍然缺乏高階人才。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想:去做私募股權投資,個人LP在遴選GP方面就需要專業理財師的幫助,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曾總結,中國目前有1.2萬家GP,但真正值得長期投資的不超過100家,這些GP要如何選擇?專業理財師責無旁貸。
結語
中國財富管理發展至今,服務於這些投資者的財富管理機構大大小小几千家,這依舊是一片藍海。
財富管理機構既是人們財富增長的助推者,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慾望的把關人,穩定持久勝過一切貪婪投機。
-
5 # 陳米因
有觀點認為,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過,就所在單位的實踐而言,二者有明顯的界限:
服務物件上,資產管理服務的是投資者委託的資金,而財富管理服務的是客戶整個個體或家族。
產品特性上,資產管理的價值是創造有特定收益、風險、相關性特徵的產品,滿足投資者的特定投資或資產配置需求;財富管理的價值在於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投資、融資、諮詢、顧問等服務,滿足客戶的保值增值、財富傳承、家族事務處理等需求。
核心能力上,資產管理需要的是投資研究能力,包括標的盡調、篩選、決策,運營、風控等;財富管理需要的則是圍繞客戶滿意度、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能力。
-
6 # 張小帥說理財
如果講概念實在沒啥意思,那麼就通俗的講吧,財富管理又叫資金端,是拿著高階客戶的資金,替高階客戶管理財富,來尋找優秀的投資方向,而資產管理又叫資產端,是幫助擁有資產的人或機構打理、處理各類資產以達到資產盈利或者重組、盤活等目的。
財富管理是一個新興概念,原來在國內沒有類似的概念,主要的客戶的財富由銀行或者銀行的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幫助完成,原來也就是理財師,但是隨著高階客戶的出現,單一的理財已不能滿足高階客戶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從銀行理財到了基金、保險、信託、黃金、私募等等各類資產配置和理財規劃的需求。最後到資產傳承,風險規避,減稅避稅,甚至全生命週期的工作,這時候財富管理這個行業和財富管理師就出現了,其幫助高淨值(簡單說就是有錢人)客戶完成資產規劃的同時使其資產保值、增值達到生命重大事件等核心意義上的規劃,這是財富管理。而且最重要的正常的財富管理應該和律師一樣是獨立的,以客戶為核心的,而且是簽約僱傭制的,而目前中國的財富管理的僱主都是金融機構,這樣對財富管理的獨立性、審慎性等是有影響的。
而資產管理很早就有了,早在90年代中國就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當然,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給四大國有銀行接收不良貸款的機構,然後他們在利用他們的資產管理手段消化這些不良貸款(事實證明,當時的他們的資產管理能力相當低下,只為了接收銀行的不良貸款讓表內賬戶乾淨整潔而已)。隨著時代的發展資產管理也進入了新的時代,除了處理不良貸款的接收外還有盤活、整理、追索等工作,以及對有效資產的管理如固定資產的利用、整體資產的重組、使資產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和價值的增值保值和盤活等等。當然資產管理不僅僅是這些,隨著資產的多樣化和市場需求的多元化,資產管理也會是更加發展的。
回覆列表
財富管理是更強調針對性的理財服務與資產管理,也就是說它更強調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這一樸素原則,更強調客戶內心理財需求的滿足。簡言之,財富管理是更高形態的資產管理,是富有人本主義和人文色彩的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相對於過去的炒股、炒基金、炒外匯、炒期貨是一種進步,因為由《炒》上升到了《管理》。炒意味著跟風,沒有自己的理念;而管理則明顯上升了一個檔次,比如做組合配置,控制風險,注意產品淨值的回撤等。
但資產管理也有明顯的弊端,就是收益率的比拼,不但要比長期收益率,還要比短期收益率,這就會對管理者帶來很大壓力和負面情緒。從而引起資本市場不必要的波動。
財富管理相對資產管理又進了一步,財富管理的主體是人,物件也是人,誰的財富,當然是人的財富。正因為如此,財富管理強調根據每一個人的風險收益特徵進行資產配置,比如高風險的投資者,不妨給他多配置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低風險的投資者則可以配置固定收益或保本型產品。財富管理的主體是人,不大追求不同產品之間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