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苗僑韋
-
2 # 第五玥璋
康熙皇帝玄燁。後人給他們的稱謂貌似證明了這一點(這是娛樂的饕餮:朱元璋是太祖而愛新覺羅玄燁是聖祖。嘿嘿!其實康熙的祖爺爺也叫太祖)雖然風馬牛不相及,但也說明康熙皇帝在清朝的重要性,就像明成祖朱棣那樣。原則上應該是洪武皇帝應該與天命皇帝去比較,而康熙皇帝應該與永樂皇帝去比較。洪武帝與康熙帝無法比較,那樣康熙帝佔有太多的優勢。天命皇帝努爾哈赤和洪武大帝都是立國之君,馬上奪天下的開國君主,本身就是隻會攻城掠地的角色,沒什麼治理國家的本事,如果在軍事和政治上比,那麼洪武大帝略高。康熙皇帝是下馬保天下的君主,在政治和經濟上有成績,自然要比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明太祖條件優越,太祖就一文盲而聖祖是博士後,好比秀才與流氓相比較。那麼軍事上與經濟上倆人沒有共同點,交集在了政治上。洪武帝在政治上非常霸道,強勢並殘酷殺戮與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這一點洪武皇帝是強勢;康熙皇帝在政治上與洪武帝正相反,是儘量保護給自己出力的功臣,即使鰲拜那樣的“跋扈將軍”,康熙帝也沒有要他的命。明太祖是漢族打異族得天下的,自然民心所向;而清聖祖是異族打漢族保天下的,當然民心向悖。然而兩個皇帝都坐得那樣安穩,我就不言自明瞭吧!
-
3 # 茗軒書院之載茗軒主
朱洪武草根逆天,可作勵志的榜樣,治理天下國家遠接劉季,近啟太祖,翻雲覆雨,無法無天,如出一轍,可堪偉大?愛氏玄燁因禍(天花得免)得福,滅鰲拜、平三藩、佔臺澎、徵準格,不過祖上餘烈;開科取士、編撰字典,可謂略有文采。奈何開疆拓土多有被動,一紙條約(尼布楚)反失廣袤北原,大清武功何在?近代科技東漸,視之奇技淫巧,未知僅憑騎射如何立足天下?數度出遊,勞民傷財,比羅斯之彼得大哥,又如何稱“聖”?後世目為“千古一帝”,看和誰比,放眼世界,不過略勝守土之君。
-
4 # 關河南望
沒有可比性,明太祖驅逐韃虜,由南向北而一統全國,恢復中華天下,建立起強大的多民族統一政權。而他的起點只是一個平民僧人而已。在建立明朝後,他休養生息,重視民生,打擊懲治貪官和既得利益集團,出身民間的他比任何“千古一帝”更瞭解民間疾苦,他也是唯一可以為了百姓而拿利益集團開刀的人。而某位“千古一帝”麼…起點頗高,作為福林確定的繼承人,那是無數大人物教出來的,和明太祖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沒有可比性。而被別有用心反覆捧的捧著除鰲拜,平三藩,戰葛丹,退沙俄,收臺灣的功績,無非是靠著《康熙大帝》《康熙帝國》《少年康熙》《青年康熙》《康熙情史》《龍珠》《…》捧出來的,試想鰲拜跋扈,囂張欲反,憑鰲拜的勢力還除不了他?三代忠心耿耿的老臣如此下場,再說平三藩,滿清許諾三王又出爾反爾,激起三藩反叛,中國又重燃戰火,千萬百姓又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內戰一起以清朝兵甲之勝,竟不敵三藩,如果不是吳三桂老死,恐怕千古一帝也只有回東北了,再說退沙俄,退是退了,一萬五千人打八百哥薩克,打完竟然還割地,這是勝利?功績?打葛爾丹,葛爾丹統共兩萬人,滿清十萬大軍,打了九年,死了大學士,還沒能徹底平定葛爾丹,再說收臺灣,臺灣不是中華嗎?明鄭是最後一塊堅持中華的淨土,所謂收復,也不過是內戰而已,包括平三藩,也都不過是內戰而已,退沙俄割了地,對內文字獄,民族壓迫政策更為甚行,還有什麼可以吹噓的?滿清一朝,眼界狹小,也稱了聖,和太上老君,趙公明,大長和國皇帝,越南黎朝皇帝並稱聖祖…實在是…所謂大清聖祖和明太祖,能比嗎?有可比性嗎?
-
5 # 南渡唐後人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起點最低的皇帝,也是軍事成就最強的皇帝之一。毛主席評價中國古代皇帝的軍事才能時說“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我們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一個歷史上最剛強朝代,留下古代漢族人最耀眼的錚錚鐵骨般的驕傲。康熙大帝守土又開疆,平定準葛爾,將300萬平方公里的蒙古草原最終納入中國版圖;東北退沙俄,打擊外來侵略;平定臺灣三藩,維護祖國統一。可以說,朱元璋和康熙都是偉大的帝王,至於哪個更偉大,從他們的歷史功績中大家自行評判。康熙的歷史功績在《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裡有細緻的講解,大家不妨重溫這部優秀的歷史劇。朱元璋的建立歷史事蹟在《朱元璋》這部歷史劇也有精彩的體現,單就朱元璋洪武時期的軍事戰爭描述不多,下面補齊這段歷史,供大家見仁見智。
一、布衣皇帝的傲人戰績、“屌絲”逆襲的典範——朱元璋首創從南至北的北代蒙古的大業
剪滅武昌陳友諒、姑蘇陳士誠、台州方國珍後,進兵八閩,基本統一南中國。經與謀臣、武將密商,北伐時機快到。於是,1367年,39歲的朱元璋揮師北進中原,完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從南而北統一全國的戰役。此役,徐達為元帥、常遇春為副,統軍25萬,從南京出發,經兩淮,至華北。此次戰役,朱元璋吸取南北朝時期宋武帝、文帝北伐中原時分步略地而失敗胡教訓,集中兵力,以殲滅北元有生力量為戰略目的進行決戰,並進行系統的戰役部署:先取江蘇山東,剪除北元左翼;之後進兵中原,斬斷北元右翼,奪取潼關,一舉蕩平北元主力,使北元勢孤援絕;最後進兵元朝首都,完成對元朝行政中樞的控制,分兵再進華北、西北,風捲殘雲般一統華夏。不得不說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是古代皇帝中的佼佼者。
徐達佔領山東後,40歲的朱元璋(1368年)在群臣的簇擁下稱帝建號明朝。但雖然元朝皇帝與行政班底仍在,統治著茫茫草原及東北廣闊土地,依然伺機復辟。為此,朱元璋先後進行八次北伐的北元殘餘勢力,力圖控制東北及蒙古草原。
(一)“我的地盤我做主”——第一次北伐北元,將北元趕回蒙古草原,徹底退出傳統王朝邊界。
1370年,元順帝逃往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北)命王保保從山西反攻北平。42歲的朱元璋決定先發制人,仍依徐達為元帥,以李文忠為左副,馮勝為右副,兵分兩路,一路經長安,出定西,攻取西北;一路經居庸關,經東長城,過野狐嶺,攻取赤峰北元行政前線。二月二十五日,西路軍在徐達統領下,攻克內蒙古托克托,次月攻克山西五寨、朔縣,主力達到沈兒峪、定西(甘肅中部),大敗王保保,追亡逐北到蒙古和林。五月初一日,鄧愈收復西藏。元末、明初兩大陣營的戰神——徐達與王保保的北伐交戰中,第一回合徐達完勝。
五月初,東路軍在李文忠的帶領下擊敗北元的大將上都罕,二十一日,李文忠攻克北元重要據點應昌府(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達裡諾爾湖西南四里),佔領北元臨時首都,由此勝利大搬師。此役,俘虜四萬兩千人。
從此以後,北元勢力從內蒙古內退,保有漠北及遼東區域,遠離明王朝,對明朝的軍事壓力大幅降低,同年四月元順帝在羞愧抑鬱中淒涼去世。
(二)“驕兵必敗、衝動的懲罰”——有王保保在,北元沒有那麼弱,第二次北代失敗。
宿敵元順帝去世後,其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續稱帝,仍以大元為號。兩廣及四川平定後,朱元璋的部將急於建功,欲擒北元之帝,收傳國玉璽。1372年,二次北伐“清沙漠”嶺北之戰打響。戰前,大明神級軍師劉伯溫預言北元有王保保在,軍師指揮力不弱;北元軍隊聚合,軍事力量依舊強大;草原運動作戰,北元的強項,而是明軍的弱項;明朝勢力在蒸蒸日上,草原北元江河日下,所以建議暫緩進攻,打算“熬死”、“熬殘”在北元軍事頭腦。由於第一次北伐北元過於成功,幾乎所有明軍將領自信心爆棚,建功立業的心情無比激動,無不扯著嗓子叫嚷,一次嚴肅的軍事會議變成了吃宴席般的狂歡。除了,朱元璋,沒人支援劉伯溫。大明軍神揮淚惜別北伐軍隊,除了祈禱,什麼也做不了,他第一次感到無比的無奈和無助。
正月二十二日,命徐達為帥、李文忠、馮勝為副,統兵15萬北伐出征,其中徐達的中路軍從雁門直搗蒙古首府和林,李文忠的東路軍從北京居庸關經應昌,從右路合擊和;馮勝的西路軍出甘肅,從左路牽制北元。這部署是上乘的軍事謀略,元帥將領都是古之良將,放在任務朝代都是軍事“天團”。
但是劉伯溫怕什麼就來什麼。王保保識別了明朝的軍事部署,以退為進,放棄西路明軍,誘明中路深入,攔截明東路軍,使明朝軍隊左右不能相顧,在運動戰中襲擊明軍。五月初六日,藍玉、徐達陷入王保保與賀宗哲的包圍圈,在嶺北一帶狹長地域遭到北元的圍攻,死傷萬餘人。王保保趁機進攻徐達的後續軍隊,七月十一日,在斷頭山戰敗明將湯和。至此,中路軍全線敗績,賴徐達的軍事統領天才,明軍全軍依次退出草原。元末、明初兩大陣營的戰神——徐達與王保保的北伐交戰中,第二回合王保保完勝。
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的東路軍到達口溫內蒙古查干諾爾。元軍丟下牛馬輜重無數,誘惑李文忠深入。李文忠盲目輕敵,縱兵搶掠,被元軍牽著鼻子走,一路從哈剌莽來(蒙古洪戈爾)追至臚朐河,沒有遇到任何像樣地抵抗。李文忠仍不知是計,分兵守輜重,率大軍輕裝急進,在土剌河、阿魯渾河又斬獲數以萬計的人馬,追到稱海(今蒙古哈臘烏斯湖南),此地已遠離目的地和林,無法達成與中路會師和林的戰略目標。李文忠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不能取勝蒙古,反北有被撲滅的危險,只能轉入防禦。李文忠與蒙元大獎哈刺章交戰數次,互有勝負,但李文忠糧草不繼,遠離後方,又擔心哈刺章迂迴包抄,只得退兵。此役,李文忠不僅沒有完成已方的戰役目標,也未能在戰略上配合中路軍徐達的戰略決戰目的。
馮勝的西路軍則不出意外地進展順利,一路未遇到成建制的抵抗,順利到達蘭州,進至永昌,敗元兵於掃林山(今甘肅酒泉北),斬首數千級。北元蒙軍一路西退,西路越來越遠離中路軍,無法支援陷入重重圍困的徐達。幸虧徐達不是漢朝李廣利,他作戰經驗豐富,機變能力巨強,自保能力極強,最終脫離王保保的包圍圈。
北元贏得和林之戰的勝利,新繼承的北元政權得以儲存。
(三)“防患於未然”——義子沐英領銜的第三次北伐
3年後,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去世,其子脫古思帖木兒即帝們,以稱大元,續以元制。1380年二月至三月,朱元璋探得北元公脫火赤率領萬人在蒙古和林。此時,王保保已死四五年,北元無對抗大明的軍事大將。朱元璋為培養軍事新人,在義子李文忠(小朱元璋10歲)成為獨當一面的軍事要員之後,有意讓義子沐英(小朱元璋17歲)率其陝西明軍進攻北元。在軍事鬥爭中,朱元璋的義子為明朝的強盛立下汗馬功勞,李文忠、沐英、平安、何文輝、徐司馬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沐英是個忠孝兩全的軍事人才,勤於所事,小心謹慎,深得朱元璋和朱標的信任。朱無璋將沐英作為朱標的輔政班底來培養。三月二十一日,被寄予重望的沐英,快速進軍,直達寧夏靈武。由於與蒙古人長期作戰,沐英瞭解蒙古人的習性,在派出偵察兵,掌握脫火赤逃到內蒙古額集納旗東南區域之後,急行軍七晝夜,過黃河,翻賀蘭,隱蔽前行。在距脫火赤軍營50裡的地方,北元軍隊尚未察覺。沐英重新分配兵力,從東、南、西、北四面合圍,舉火為號,突然攻襲。果然,脫火赤以下萬餘軍隊被“包了餃子”,倉促之間未作激烈抵抗就投降作罷。
(四)對待“驚弓之鳥”、“殺雞用宰牛刀”——明朝最強軍團的第四次北伐
1381年正月,北元賊心不死,乃兒不花等遊擊部隊再次襲擾大明邊境。朱元璋忙於內政建設,恢復生產,數次減輕農民賦稅,削減軍費開支,嚴厲處罰貪腐人員。北元在與明朝的戰爭中,損失巨大,不敢直面如日東昇的明朝軍隊勢力,為了長期對抗明朝,減少大規模決戰,採用蒙古人擅長的游擊戰術。朱元璋漸漸對蒙古人的“游擊戰術”帶到厭煩,決定給北元一次徹底的大掃蕩戰役。為了解決對雲南梁王用兵的後顧之憂,朱元於是命常勝將軍徐達掛,湯和、傅友德為副,再次派出明朝最強的軍事天團,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防止類似二代北伐時陷入北元的包圍境地,並派出偏師,直搗北元軍事據點。
同年四月十五日,傅友德的東路軍先鋒抵達內蒙古寧城東南區域,所在地的北元軍成“驚弓之鳥”,四處逃竄,未來得及逃跑的元軍人畜被大量俘虜。旋即,東路明軍北渡西遼河又遇到落荒而逃北元部隊,俘虜別裡不花、太史文通等北元將領,漸漸深入內蒙古,東路明軍放緩進軍速度,等待西路軍。以沐英為先鋒的西路軍北出北京密雲,馬不停蹄地攻取河北平泉、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為配合東路軍作戰,沐英渡過克魯倫河,進入外蒙古邊境,俘虜李宣的部眾,與東路軍會師。北元見九年前王保保誘敵深入的戰術未能奏效,也無可奈何。而明軍也不敢再次犯險進入包圍圈。雙方罷戰,明軍班師回朝,第四北北伐結束。
(五)奠定中國東北區域的遼東之戰——佔據奴兒干都司的第五次北伐
經過六年的休養生息,明朝民力、軍力大幅提升,成為東亞大陸最強的軍事存在。北元政權在塞北重新崛起,北元太尉納哈出也在松花江以北的森林草原上活躍起來,成為明朝潛在的威脅。作為強人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怎能把這個戰爭包袱丟給子孫呢?
1384年,明朝收復雲南,元北勢力只剩遼東和漠北地區。於是,1387年第五次北伐開始。正月初二日,宋國公馮勝掛帥,傅友德、藍玉為副,趙庸、王弼、胡海、郭英為將,率領20萬軍隊東征,旨在剪滅北元太尉納哈出。此次出戰,朱元璋制定了出自“攻取元大都”的軍事策略,即兵出東蒙古草原,殲滅納哈出的左翼,斷其後路;再迂迴遼河流域,與正面大部隊左右夾擊納哈出。
接令後,馮勝利用蒙古人麻痺大意之機,快速進軍,踏雪馳冰而去。二月初三日,馮New SantaFe到通州,按朱元璋的“錦囊妙計”,派出探子,瞭解敵情。不出意料,納哈出以為漢人還在過春節,不會出兵,依舊分兵慶州與遼東。馮勝派出戰爭狂人藍玉出戰。藍玉,為戰爭而生的人,完全學會了姐夫常遇春的長途奔襲本領。此役,藍玉在大雪中縱聲狂笑,軍刀入雪,淘汰老弱,挑選精騎,向北國入伍的年輕軍士宣揚策馬草原的樂趣,講述“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至上榮譽。年輕軍士計程車氣被徹底點燃,視戰爭的殘酷與茫茫大雪如狩獵般。藍玉,一騎當先,軍士爭先恐後追趕,馬蹄飛揚的雪片如散花的天女,嫵媚了草原。北元軍隊尚在宴席倉促應戰,章果來、不蘭奚都被俘虜。
藍玉開了好頭,初步證明了朱元璋和劉伯溫的軍事天才,也極大提升的馮勝等人對戰爭勝利的決心。接著,馮勝實施了第二階段的戰役。三月初一,馮勝率軍出松亭關,修築了內蒙古寧城,過河北寬城、平泉,直入大寧。此時,已完成了朱元璋對納哈出左翼作戰的目標,進入揮師遼東的戰役階段。五月二十一日,為防止漠北蒙古支援,留5萬人佔據大寧,馮勝率大軍直搗遼東金山。六月十九日,馮勝大軍疾進緩攻,包圍遼東,形成巨大的軍事壓力,派出降將乃刺吾亦力勸納哈出投降。納哈出試探逃匿,在茫茫大雪中,無處藏匿。於是軍心支援,多次派出納降使團,觀察盟軍佈防虛實。馮勝早有防備,在使團酒足飯飽後,帶使團參觀明軍如山的軍糧、精騎勁弩和火統神機;同時派出輕騎繞到納哈出後方,攔截其食物供應。納哈出在長期封鎖的狀態下,軍無鬥志,民無餘糧,只能選擇攜24萬餘軍民投降。馮勝以手下最為得力的戰將傅友德鎮守大寧,將東北一帶納入奴兒干都司進行行政管理。
(六)“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致命一擊”——藍玉創造了歷史性勝利。
為了拔除北元最後一個據點塞外和林,第五次北伐剛剛結束,休整3個月後,於1387年9月,朱元璋命藍玉為帥,唐勝宗、郭英為副,對北元政權進行第六次北伐,統兵15萬人,劍鋒直指蜷縮塞外的北元皇帝。1388年3月,明軍從秋季走入春季,駐紮慶州,派出明朝特有天才偵察兵四處喬裝打探,終於偵探察到藏匿在貝爾湖北元故帝的訊息,藍玉的軍刀嗅到血的味道,無比興奮。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大明的精騎恢復漢唐血性,策馬揚鞭,深入塞北。次月12日,明軍如飛一般到達南貝爾湖,依然沒有找到元軍蹤跡,藍玉以為情報有誤,打算回師。王弼(明初的猛將軍之一)勸說大軍八千里,耗費糧草無數,無功而返,無法向朝廷交待。藍玉點頭,再次偵探,重新挑選先鋒主力,兵不炊煙,馬不嘶鳴,繞到貝爾湖東北,如飛鷹般突然發動襲擊。北元皇帝萬萬沒有料到此刻面對赫赫明軍,三十六行走為上,僅率太子天保奴、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倉皇逃竄。藍玉一面收繳俘虜,一面派出精騎千人窮追不捨。怨家路窄,忽必烈的後代慌不擇路,誤入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的手裡,兄弟百年間的仇恨再次到了結算期。也速迭爾沒有絲毫猶豫,將北元帝脫古思帖木兒勒死,上山祭拜先祖阿里不哥。此役,俘虜北元貴族183人,軍民7萬7千人,軍馬4萬7千匹、牛羊10萬2千餘頭,並收繳北元寶璽、印章等行政工具,一舉蕩平北元政權勢力。
此後,蒙古分裂為韃靼蒙古(和林)、瓦剌蒙古(漠西)、兀哈良蒙古(遼東)三部,三部相互征伐中,韃靼蒙古和瓦剌蒙古相繼崛起。
(七)“肅清殘餘”——王子軍團的第一次北伐
1390年正月,朱元璋的兒子們經過戰爭洗禮,漸漸成為獨當一面的軍事將領。尤其是燕王朱棣師從藍玉,善長長途奔襲,迂迴作戰。到了王子鍛鍊的時機,朱元璋也想效仿成吉思汗,成立王子軍團。於是燕王朱棣率傅友德、趙庸、曹興等人從燕地出擊,晉王朱岡率王弼等山西兵從晉地出兵。此役燕王朱棣為主力進攻,晉王朱岡為側翼少配合,征伐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等人。
3月初2,燕王軍出北京密雲,按藍玉套路,按兵不動,派天才偵探四處打探訊息。在偵知北元太尉乃兒不花駐軍蒙古蘇赫巴託之達裡甘戛之後,藉助大雪掩護,秘密前行,快速進軍,取其不意攻其不備。30日,如馮勝取遼東般,朱棣將蒙古蘇赫巴託之達裡甘戛的蒙古軍團團圍住,困而不攻,並派出使者勸降。乃兒不花迴天無力,率部眾數萬人出降,並將數十萬頭馬牛羊獻於明軍。晉王不得戰爭精髓,無功而返。
(八)北元殘餘“望風而逃”——朱元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第八次北伐
1392年,朱元璋悉心培養的太子元標去世,太子黨藍玉等輔政班底走向社稷穩定的對立面。次年,藍玉案立案,株連斬殺1.5萬名元勳宿將。1396年,朱元璋68歲,在生命的最後三年裡,他還想著為子孫後代留一個太平盛世,他降服周邊所有武裝勢力,尤其希望徹底地消滅北元勢力。
只要有北元勢力活動的訊息,朱元璋就一個字:打。終朱元璋洪武一朝,北元蒙古勢力一直向遠離朱元璋的地方逃跑,一點也不能讓朱元璋知道他們存在的訊息。1396年3月,一次不小心的狩獵活動,還是暴露了北元軍隊的蹤跡。為這一天,朱元璋足足等待了6年。馬上出兵,不留餘地,南京的聖旨由八百里加急快速送到北京。跟隨朱元璋的“創業一代”將領都已凋零,“二代”朱棣的軍事能力在第七次北代裡已經閃耀出現。於是,燕王朱棣掛帥,長驅直入,冒雪前進,悄然翻過徹徹兒山。北元在內蒙地區還是相當謹慎的,遠遠派出警戒人員,早早鳴警,狩獵的北元軍隊丟棄一切輜重,翻身上馬,馬上北逃,只有幾十人落為俘虜。朱棣乘勝追擊,在兀良哈禿城追上北元將領哈剌兀,又大敗北元軍隊。北元軍隊分散北逃,溜進大漠。朱棣追了幾十裡,終因地形複雜,軍隊分散,回師而返。
-
6 # 小鄉說歷史
朱元璋由一個最窮最苦的要飯和尚起家,最後軍入大都,消滅元朝,一統江山。在位期間,以民生為本,為了老百姓,舉起屠刀,殺了一批又一批的官,但是不管他怎麼打,怎麼殺,國家越打越強,人民越殺越富。以至於他死後,明朝再經歷一個靖難之變,也沒有多大退步,依然迎來了永樂盛世。
再說康熙,殺鰲拜,平三藩,定蒙古,鏖戰雅克薩,也算是給大清掙下了天下的面子,但畢竟是異族統治,玩弄文字獄,大興牢獄,國家越打越弱,人民越打越窮,他死後,雍正花了多大的力氣,幾乎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甚至至今還揹著一個篡位惡名,才把全國經濟整頓上了一個層面。
這麼一比較,高下立判。
-
7 # 公元前
萬事開頭難:朱元璋建國時承受了更多的困難。
在中國歷史皇帝中,如果論出身,朱元璋說第二,沒哪一個皇帝敢說第一。論出身,朱元璋的祖先都是貧農,他真正的無產階級。然而,雖然朱元璋出身低微,但他最終建立了大明帝國。
朱元璋出生時,據傳說紅光滿屋,都是後人加上去的。朱元璋童年時一直被飢餓所困擾,他童年的不幸遭遇,給他內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後來明朝確實成了一個農業帝國。
朱元璋童年時曾給地主家放過牛,但是朱元璋仍然在飢餓中煎熬。後來他的父母和哥哥都被飢餓奪去了生命,因為飢餓朱元璋被迫到皇覺寺當和尚。但是當了和尚的朱元璋仍然需要出去乞討。
明太祖朱元璋在治理國家方面,還是非常有一套的,朱元璋執政期間,明朝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的是安居樂業。朱元璋在貪汙舞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他的治理下貪官很少,明朝的社會發展甚至是超過了唐宋時期。康熙大帝曾經在朱元璋的墓前留下了一塊墓碑,上面寫著“治隆唐宋”四個大字。
其次,明朝滅亡以後,在清朝的民間還有很多的反清復明的人存在,清朝為了更好的統治漢族人民,實現滿漢統一的局面,穩固清朝的統治,清朝的皇帝只有對這位在明朝歷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表示一下尊重,去他的墓前祭拜一下,當然,這主要是為了穩固清朝的統治地位。
再者就是,康熙帝對朱元璋也有敬佩之情,朱元璋從一介平民成為了一代開國帝王,可以說是經歷了千難萬險,而且,康熙大帝執政期間,他曾多次御駕親征開拓疆土,也許在康熙的心中,他並不服朱元璋,所以要和朱元璋在做一個比較,他想要成為一個和朱元璋一樣的明君。
所以,在建功立業方面,康熙大帝還需要向朱元璋學習。
-
8 # 李一般般
到底是洪武大帝還是康熙大帝厲害呢?筆者認為洪武大帝要厲害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
1、萬事開頭難:朱元璋承受得更多
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大一統王朝的帝王中,如果論出身最低,朱元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二。
論成分,朱元璋是八輩貧農,真正的無產階級。然而,就是這樣的無產階級,最終戎馬一生,建立起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朱元璋出生時,沒有任何異樣,關於紅光滿屋的說法,都是後人加上去的。朱元璋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被飢餓所困擾,童年的不幸遭遇給這位大帝的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明朝立國後,朱元璋對農業超乎尋常地重視,明朝成為一個以農業立國的帝國。
在朱元璋成長的過程中,他曾給地主家放過牛,然而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大饑荒來臨,父母和哥哥都被饑荒奪去了生命,倖存下來的朱元璋到皇覺寺當和尚。然而,就是當了和尚還是需要出去乞討,只不過是要飯變成化緣,說法變了一下而已。
正是這一系列的不幸遭遇,讓朱元璋心底埋下了對元朝的刻骨銘心的痛恨,這是其在後來堅決消滅元朝的原因。
1351年,劉福通起義爆發,中原大地陷入動盪,朱元璋投身到農民起義的隊伍中,並最終在擊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取得了和元朝決戰的資格。
在後來的明元戰爭中,朱元璋創造了自南向北取得統一戰爭勝利的先例,這是空前的成就。
相比之下,康熙大帝的創業之路就顯得平坦了很多,在康熙即位之初,順治給他指定了四位顧命大臣,並且有孝莊太皇太后坐鎮,康熙的成長相對順利,在康熙的執政歲月中,遭遇到的第一個危機是權臣鰲拜,但是很快鰲拜被制服,康熙得以真正親政。
因為康熙不是清朝的開國之君,因此康熙不需要經歷從無到有的艱難過程,清朝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順治皇帝的勵精圖治,到康熙繼位時,清朝已經建立26年,入關17年,在全國已經基本站穩了腳跟,因此康熙不需要像朱元璋這樣面對敵人的武力攻擊。
所以,走到皇帝的高度,朱元璋付出得更多,因此朱元璋的個人能力要比康熙強!
2、對自己帝國的貢獻,朱元璋要比康熙做得更多
對於自己的帝國,朱元璋做了很多。
首先,在經濟上,明朝放棄了宋元以來的“重商主義”政策,重新開始“重農抑商”政策,這導致明朝開始走向內向;
其次,在政治上,朱元璋掀起洪武四大案,對功臣進行了清洗,此舉使朱元璋徹底放棄丞相的制度,從此內閣製成為中國的主要政治制度,並在清朝得到了貫徹;
再次,在軍事上,朱元璋驅逐元朝統治者,並不斷髮動對北元的軍事遠征,直至1388年徹底消滅北元;在對外作戰的過程中,朱元璋根據明軍的特點,創造了衛所制度,在邊疆地區設定了大量的衛所,這為鞏固明朝疆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明朝時期在朱元璋時代疆域就達到了極盛,後世的朱棣雖然也在開疆拓土,但是基本都是在朱元璋的基礎之上。
最後,在文化上,朱元璋規定“八股文”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文體,此舉將科舉更加規範化,雖然有禁錮思想的不利影響,但為明朝後來的發展設定好了框架,有利於明朝以文制武政策的推進。
概括起來,作為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不僅為後世留下了大片的國土,更進行了一系列國家機器的建設,這保證了明朝可以綿延276年。
而康熙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沒有機會能夠對清朝進行制度設計,康熙對清朝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文治武功上,比如對外開疆拓土。
1681年,經過8年的戰爭,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維護了西南疆域的完整,也為雍正時期完成改土歸流打下了基礎;
1683年,康熙收服臺島,維護了東南沿海的穩定;
1689年,康熙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有力維護了東北邊疆的穩定;
1690年,烏蘭木通之戰,康熙擊敗噶爾丹,保障了北京的安全;
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標誌著喀爾喀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1696年,昭莫多之戰,康熙再次擊敗噶爾丹,迫使其自殺,漠北蒙古終於平靜;
1722年,康熙收服西藏,強化了“達賴”、“班禪”的宗教統治,標誌著西藏自元朝後再次回到中原王朝懷抱。
在開拓的疆域面積上,雖然康熙將大量邊疆地區納入版圖,但是相比於從無到有的朱元璋,面積上還是要略遜一籌。在對自己王朝的長遠貢獻上來看,朱元璋作為開創者,做出的貢獻更大。
事實上,朱元璋創立的制度,不僅對明朝,對後世的清朝,也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所謂“清承明制”就是這個意思!
-
9 # 飛大將軍
當然是朱元璋了,他是從一無所有到擁有整個王朝,讓中華文明又一次昇華,做到了威服四海,而康熙他只是早登基,平三藩,三次親征格爾丹,完成了自己的報復
-
10 # 真誠地看著你
兩個人都很偉大。而且貢獻點不同,沒什麼可比性。
朱元璋是結束戰亂恢復民生,康熙是維護統一促進民族團結。
-
11 # 鷹巡峰轉
應該是朱元璋更為偉大,從一個放牛娃打拼成皇帝,幾千年歷史上只有劉邦可比,康熙是坐在己成形的寶座上,沒有創業的過程
-
12 # 神奇寶寶
論功績,個人覺得沒有比得上朱元璋。首先朱元璋有幾個光環加成,例如農民皇帝,乞丐皇帝,或者驅除蒙元的功績。
第二個,地位不對等。因為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康熙真要比應該比朱棣。不過我個人覺得朱棣康熙更比不過。
第三個,對百姓的生活影響。康熙盛世的幾個原因,最直觀的是停止了戰爭。百姓能夠修養生息。其他方面康熙實在是消極。朱元璋也有這樣的功績,終結了元末亂世。所以這個功績康熙並不佔優。
第四點,康熙死後留下的是一大堆爛攤子。國庫空虛,官吏貪汙甚重。也得虧雍正是個能人。而朱元璋死後,除了繼承人問題,並沒有給繼任者留下太多麻煩。恰恰相反,靠朱元璋留下的國家財政情況和政治遺產,朱允文這個小透明都敢削藩了。
綜上我是覺得康熙比不過朱元璋的。
-
13 # 小白T
康熙大帝和朱元璋,到底誰更加偉大
1、萬事開頭難:朱元璋承受得更多
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大一統王朝的帝王中,如果論出身最低,朱元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二。
論成分,朱元璋是八輩貧農,真正的無產階級。然而,就是這樣的無產階級,最終戎馬一生,建立起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朱元璋出生時,沒有任何異樣,關於紅光滿屋的說法,都是後人加上去的。朱元璋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被飢餓所困擾,童年的不幸遭遇給這位大帝的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明朝立國後,朱元璋對農業超乎尋常地重視,明朝成為一個以農業立國的帝國。
在朱元璋成長的過程中,他曾給地主家放過牛,然而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大饑荒來臨,父母和哥哥都被饑荒奪去了生命,倖存下來的朱元璋到皇覺寺當和尚。然而,就是當了和尚還是需要出去乞討,只不過是要飯變成化緣,說法變了一下而已。
正是這一系列的不幸遭遇,讓朱元璋心底埋下了對元朝的刻骨銘心的痛恨,這是其在後來堅決消滅元朝的原因。
1351年,劉福通起義爆發,中原大地陷入動盪,朱元璋投身到農民起義的隊伍中,並最終在擊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取得了和元朝決戰的資格。
在後來的明元戰爭中,朱元璋創造了自南向北取得統一戰爭勝利的先例,這是空前的成就。
相比之下,康熙大帝的創業之路就顯得平坦了很多,在康熙即位之初,順治給他指定了四位顧命大臣,並且有孝莊太皇太后坐鎮,康熙的成長相對順利,在康熙的執政歲月中,遭遇到的第一個危機是權臣鰲拜,但是很快鰲拜被制服,康熙得以真正親政。
因為康熙不是清朝的開國之君,因此康熙不需要經歷從無到有的艱難過程,清朝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順治皇帝的勵精圖治,到康熙繼位時,清朝已經建立26年,入關17年,在全國已經基本站穩了腳跟,因此康熙不需要像朱元璋這樣面對敵人的武力攻擊。
所以,走到皇帝的高度,朱元璋付出得更多,因此朱元璋的個人能力要比康熙強!
2、對自己帝國的貢獻,朱元璋要比康熙做得更多
對於自己的帝國,朱元璋做了很多。
首先,在經濟上,明朝放棄了宋元以來的“重商主義”政策,重新開始“重農抑商”政策,這導致明朝開始走向內向;
其次,在政治上,朱元璋掀起洪武四大案,對功臣進行了清洗,此舉使朱元璋徹底放棄丞相的制度,從此內閣製成為中國的主要政治制度,並在清朝得到了貫徹;
再次,在軍事上,朱元璋驅逐元朝統治者,並不斷髮動對北元的軍事遠征,直至1388年徹底消滅北元;在對外作戰的過程中,朱元璋根據明軍的特點,創造了衛所制度,在邊疆地區設定了大量的衛所,這為鞏固明朝疆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明朝時期在朱元璋時代疆域就達到了極盛,後世的朱棣雖然也在開疆拓土,但是基本都是在朱元璋的基礎之上。
最後,在文化上,朱元璋規定“八股文”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文體,此舉將科舉更加規範化,雖然有禁錮思想的不利影響,但為明朝後來的發展設定好了框架,有利於明朝以文制武政策的推進。
概括起來,作為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不僅為後世留下了大片的國土,更進行了一系列國家機器的建設,這保證了明朝可以綿延276年。
而康熙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沒有機會能夠對清朝進行制度設計,康熙對清朝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文治武功上,比如對外開疆拓土。
1681年,經過8年的戰爭,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維護了西南疆域的完整,也為雍正時期完成改土歸流打下了基礎;
1683年,康熙收服臺島,維護了東南沿海的穩定;
1689年,康熙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有力維護了東北邊疆的穩定;
1690年,烏蘭木通之戰,康熙擊敗噶爾丹,保障了北京的安全;
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標誌著喀爾喀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1696年,昭莫多之戰,康熙再次擊敗噶爾丹,迫使其自殺,漠北蒙古終於平靜;
1722年,康熙收服西藏,強化了“達賴”、“班禪”的宗教統治,標誌著西藏自元朝後再次回到中原王朝懷抱。
在開拓的疆域面積上,雖然康熙將大量邊疆地區納入版圖,但是相比於從無到有的朱元璋,面積上還是要略遜一籌。在對自己王朝的長遠貢獻上來看,朱元璋作為開創者,做出的貢獻更大。
事實上,朱元璋創立的制度,不僅對明朝,對後世的清朝,也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所謂“清承明制”就是這個意思!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4 # 文史百千曉
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朱元璋的功績比康熙更大,但是他們很多都融入了民族情緒。評價歷史人物應該不看個人的民族,而是要看這個人對大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
雖然朱重八的功勞很大,從南打到北結束了元朝暴政。
但是由於他草根出身,建立政權後對權利的慾望和掌控達到了巔峰,於是乎廢除丞相、大肆殺害開國功臣、成立特務機構從而牢牢地把權力握在自己手中。
可以說朱元璋是一個好皇帝,建國後打擊貪腐、減輕賦稅休養生息;但他絕對不是一代明君也不是一個治國的驚世之才。
康熙大帝,8歲登基14歲親征,在位期間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試問一個沒有貢獻的庸才能夠當六十年皇帝嗎?
康熙在位期間 削三番、收臺灣,國家局勢得到穩定,中國再次完成大一統。驅逐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中國和毛子的邊界得到確認,邊境從此穩定了兩百年之久。三徵親征朔漠,使蒙古完全迴歸中國,穩定中國北方。重農業、禁圈地、興修水利、實行蠲免政策,使得國家進一步穩定發展,為康乾盛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重教育、修字典,著名的《康熙字典》就是在這個時期俢輯的,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朱元璋和玄燁誰更偉大很明顯,只有一代明君,一代驚世之才才能夠坐在龍椅上長達六十年之久。 -
15 # 長風萬里
單就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從乞丐和尚白手起家,剪滅群雄,驅逐蒙元,一手建立了強盛的大明王朝,其艱難和兇險非康熙皇帝所能比。鰲拜只是想做一個權臣,飛揚跋扈,一手遮天。當然他的專權自然威脅到了皇權,康熙親政以後自然想方設法除掉。我認為康熙皇帝對後世最大的貢獻就是奠定了中國近代以來的疆域版圖,尤其是東北、西藏、新疆,為中國解放東北,進軍新疆、西藏提供了法理依據,中國才有了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以及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的大家庭。
-
16 # AAA一見一輩子1314
到底康熙大帝和朱元璋比誰更偉大呢,我認為朱元璋更偉大。
1、萬事開頭難:朱元璋承受得更多
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大一統王朝的帝王中,如果論出身最低,朱元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二。
論成分,朱元璋是八輩貧農,真正的無產階級。然而,就是這樣的無產階級,最終戎馬一生,建立起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朱元璋出生時,沒有任何異樣,關於紅光滿屋的說法,都是後人加上去的。朱元璋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被飢餓所困擾,童年的不幸遭遇給這位大帝的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明朝立國後,朱元璋對農業超乎尋常地重視,明朝成為一個以農業立國的帝國。
在朱元璋成長的過程中,他曾給地主家放過牛,然而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大饑荒來臨,父母和哥哥都被饑荒奪去了生命,倖存下來的朱元璋到皇覺寺當和尚。然而,就是當了和尚還是需要出去乞討,只不過是要飯變成化緣,說法變了一下而已。
-
17 # 四川巴中女婿
、萬事開頭難:朱元璋承受得更多
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大一統王朝的帝王中,如果論出身最低,朱元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二。
論成分,朱元璋是八輩貧農,真正的無產階級。然而,就是這樣的無產階級,最終戎馬一生,建立起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朱元璋出生時,沒有任何異樣,關於紅光滿屋的說法,都是後人加上去的。朱元璋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被飢餓所困擾,童年的不幸遭遇給這位大帝的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明朝立國後,朱元璋對農業超乎尋常地重視,明朝成為一個以農業立國的帝國。
在朱元璋成長的過程中,他曾給地主家放過牛,然而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大饑荒來臨,父母和哥哥都被饑荒奪去了生命,倖存下來的朱元璋到皇覺寺當和尚。然而,就是當了和尚還是需要出去乞討,只不過是要飯變成化緣,說法變了一下而已。

正是這一系列的不幸遭遇,讓朱元璋心底埋下了對元朝的刻骨銘心的痛恨,這是其在後來堅決消滅元朝的原因。
1351年,劉福通起義爆發,中原大地陷入動盪,朱元璋投身到農民起義的隊伍中,並最終在擊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後,取得了和元朝決戰的資格。
在後來的明元戰爭中,朱元璋創造了自南向北取得統一戰爭勝利的先例,這是空前的成就。
相比之下,康熙大帝的創業之路就顯得平坦了很多,在康熙即位之初,順治給他指定了四位顧命大臣,並且有孝莊太皇太后坐鎮,康熙的成長相對順利,在康熙的執政歲月中,遭遇到的第一個危機是權臣鰲拜,但是很快鰲拜被制服,康熙得以真正親政。
因為康熙不是清朝的開國之君,因此康熙不需要經歷從無到有的艱難過程,清朝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順治皇帝的勵精圖治,到康熙繼位時,清朝已經建立26年,入關17年,在全國已經基本站穩了腳跟,因此康熙不需要像朱元璋這樣面對敵人的武力攻擊。
所以,走到皇帝的高度,朱元璋付出得更多,因此朱元璋的個人能力要比康熙強!

2、對自己帝國的貢獻,朱元璋要比康熙做得更多
對於自己的帝國,朱元璋做了很多。
首先,在經濟上,明朝放棄了宋元以來的“重商主義”政策,重新開始“重農抑商”政策,這導致明朝開始走向內向;
其次,在政治上,朱元璋掀起洪武四大案,對功臣進行了清洗,此舉使朱元璋徹底放棄丞相的制度,從此內閣製成為中國的主要政治制度,並在清朝得到了貫徹;
再次,在軍事上,朱元璋驅逐元朝統治者,並不斷髮動對北元的軍事遠征,直至1388年徹底消滅北元;在對外作戰的過程中,朱元璋根據明軍的特點,創造了衛所制度,在邊疆地區設定了大量的衛所,這為鞏固明朝疆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明朝時期在朱元璋時代疆域就達到了極盛,後世的朱棣雖然也在開疆拓土,但是基本都是在朱元璋的基礎之上。

最後,在文化上,朱元璋規定“八股文”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文體,此舉將科舉更加規範化,雖然有禁錮思想的不利影響,但為明朝後來的發展設定好了框架,有利於明朝以文制武政策的推進。
概括起來,作為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不僅為後世留下了大片的國土,更進行了一系列國家機器的建設,這保證了明朝可以綿延276年。
而康熙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沒有機會能夠對清朝進行制度設計,康熙對清朝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文治武功上,比如對外開疆拓土。
1681年,經過8年的戰爭,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維護了西南疆域的完整,也為雍正時期完成改土歸流打下了基礎;
1683年,康熙收服臺島,維護了東南沿海的穩定;
1689年,康熙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有力維護了東北邊疆的穩定;

1690年,烏蘭木通之戰,康熙擊敗噶爾丹,保障了北京的安全;
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標誌著喀爾喀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1696年,昭莫多之戰,康熙再次擊敗噶爾丹,迫使其自殺,漠北蒙古終於平靜;
1722年,康熙收服西藏,強化了“達賴”、“班禪”的宗教統治,標誌著西藏自元朝後再次回到中原王朝懷抱。
在開拓的疆域面積上,雖然康熙將大量邊疆地區納入版圖,但是相比於從無到有的朱元璋,面積上還是要略遜一籌。在對自己王朝的長遠貢獻上來看,朱元璋作為開創者,做出的貢獻更大。
事實上,朱元璋創立的制度,不僅對明朝,對後世的清朝,也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所謂“清承明制”就是這個意思!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回覆列表
從漢人角度看朱元璋更勝一籌,恢復了漢人政權。但站在整個中華民族來看,康熙更勝一籌,勝在奠定中國近現代疆域,拓展了中華民族生存空間,維護了國家主權領土的完整。當然這二人因為是古人,有歷史侷限性,因此總體來講還有不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