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3歲了,老人帶著,經常粘人,不好好吃飯,不順著他就哭鬧,怎麼和他講道理?
8
回覆列表
  • 1 # 樹袋寶寶孕嬰坊

    注意一下講道理的方式

    所謂和孩子好好講道理,就是把生搬硬套的道理,用小孩子的思維,講的有趣好玩易懂。

    而成人想要從孩子的思維給孩子講清楚其實很難,因為成人太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常常忽略小孩子的想法。

    善用因果關係 蒙特梭利學校和家庭使用【因果關係】,不希望孩子因害怕受到懲罰而表現得很好,我們希望他們做正確的事,因為他們瞭解他們行為的影響。

    也就是體驗派的,自然因果關係是向孩子們表明他們的選擇對他們自己和他人都有影響的最佳方式之一。

    但是,兒童必須能夠看到行為與後果之間的聯絡,才能使其有效。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教育從來不是一個講道理的過程,而是一個讓孩子體會的過程。

    缺少共情

    有育兒專家曾提到過,在育兒手段中,共情是一種非常科學的方法。

    當孩子鬧情緒時,更多時候孩子想要的不是父母不斷的給自己講道理,告訴自己不能哭,不能鬧,而是希望父母給予理解,哪怕是一個簡單的擁抱,他需要的是你接納他的情緒,我們可以等孩子的情緒過去後再來溝通。

    你給孩子講道理時,是不是很容易流露出:“我的經驗比你足,我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都多,所以你得聽我的,我給你做的選擇才是對的”這樣的態度,而恰恰這時候正是孩子情緒發作的時候。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援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 2 # 小盧日常生活記

    我覺得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父母就一定要聽,而是要孩子感覺得到自己的父母把他當朋友一樣的講,這樣我覺得講的道理比較聽得進去

  • 3 # 媚雨傳說

    為什麼要和孩子一本正經的講道理呢?寓教於樂,在遊戲在生活中都可以講道理,透過看電視看影片或者身邊的真人真事,都可以和孩子分析,讓孩子自己講出來。很多時候,灌輸一種道理不如讓孩子自己體驗,從中瞭解並真正的接受這個道理,比不停的嘮叨不停的講更有效。類比我們大人,光靠嘴巴講,其實也未必能聽得進去多少道理。不好好吃飯,就先不要給寶寶吃等餓了,寶寶會自己吃,相信我,人的本能。粘人也是好事啊,你早晚和寶寶寶寶,來個儀式,寶寶也很喜歡的。體驗式交流和學習更能讓孩子接受。加油吧,讓我們一起開心陪伴寶貝們成長。

  • 4 # 璦宸媽媽說

    對三歲孩子講道理,我覺得首先走進孩子的世界,再結合身邊的事情,可以以動畫片或者是小朋友為例,有耐心,冷靜平和的對他講。

    一般老人帶孩子常常會比較嬌慣,所以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避免犯以下幾種錯誤:

    1.總喜歡指導、教導、干預、打斷、制止、批評、訓斥孩子;

    2.孩子犯錯時不是處理事情,不以事論事,而是在發洩情緒;

    3.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4.喜歡大包大攬,不參考孩子的意見。

    教育孩子,特別是他哭鬧對抗的時候,我覺得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冷淡他。給孩子冷靜的時間,孩子發現沒人管他的時候,他就會該幹什麼幹什麼了。嚴格管教。此時我們的態度必須要嚴厲的指出他的錯誤。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期間態度一定要保持,然後孩子知道你是十分認真的對待這件事情。孩子就會意識到他的錯誤。走進孩子的世界。知道他的需求,以共情的態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並且給予正確的引導及鼓勵。你和孩子都希望得到誇獎,並不是一味的訓斥。講道理。以他喜歡的動畫片,或者好朋友為例,讓孩子容易理解,並且接受。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嶄新的畫板,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有耐心,有方法的去引教育孩子,讓孩子可以在他的人生中描繪出更美好的畫卷!

  • 5 # 善良和愛

    大家好!我是享受生活756,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怎樣一本正經的和小孩講道理呢?其實父母教育小孩講道理的時候不防可以故意犯一些小錯誤,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孩子來當一個說教者,讓他講道理給父母聽,效果反而會更好。父母不妨犯些“小錯誤”可以改變一下一本正經地神態,換一些方式,讓孩子來判斷,倒是值得一試的。違反常規的行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夏天的時候父母可以陪孩子玩一下違反常規的穿衣服遊戲,首先給他穿長褲,再穿小短褲,先穿鞋子,再穿襪子,或者拿帽子當襪子穿,拿襪子當帽子戴。就是這樣弄到亂七八糟的樣子,孩子看到媽媽這樣違反常規地操作,就會馬上發現這些事件中被顛倒了的邏輯,父母有時候可以裝裝傻,或者讓自己顯得笨拙一點,比如找自己的東西怎麼都找不到,而爸爸媽媽則顯出極其緊張又無奈的樣子,透過這種行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看到爸爸媽媽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會主動說幫爸爸媽媽找,當孩子找到爸爸媽媽需要的東西以後,這些行為讓孩子的自信增強,也會有很好的存在感。當下次還有這樣機會的時候,孩子都會很積極的幫助爸爸媽媽的,這樣可以看出孩子是一個喜歡樂於助人的好孩子啊,這樣的話他的協作精神、樂於助人的品德就在這樣的遊戲中被激發出來。同時看到爸爸媽媽做錯的地方並指出來,說明孩子觀察力是很不錯的。上面這些內容就是一些父母故意犯的一些錯誤的例子,爸爸媽媽也自己發揮,看了這個內容的爸爸媽媽們就會認為犯以上的小錯誤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孩子以後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培養作用。如果我的回答若覺得有收穫,也可轉發給需要的朋友。

  • 6 # 浩仔和浩爸

    小孩子是比較神奇的,要想搞懂他們不是那麼容易的,他比你搞懂一本書要難的多,所以我們往往要花點心思。給小孩子講道理,實際效果不是那麼明顯的。因為小孩的專注力本來就不是很強,你想讓他靜下心來聽你講道理,是非常難的。即使你感覺他在那裡聽,但是他腦子裡在想什麼你是不知道的。要想是小孩子聽話,是引導他,試著和他交朋友,和他多接觸,多陪他玩兒。當你得到認可的時候,他就會覺得你說的話都是對的。很多事情我們也不能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自己有一定獨立的空間,要在他的想法的基礎上,引導他去做。

  • 7 # 劉靑靑靑

    現在的老人普遍都溺愛孩子,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自己帶計較好,給孩子講道理不要太直接,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可以委婉一些,或者透過小故事來教導孩子等等。

  • 8 # 鋼哥161186126

    關於勇敢與膽怯

      人人都害怕

      教育機會:孩子告訴你他害怕打針、害怕蜘蛛、害怕在黑屋子中睡覺、害怕在大家面前講話……

      告訴孩子:你都害怕什麼,讓他知道,害怕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每個人都害怕。

      害怕可以救人

      教育機會:小朋友們來到一座矮牆前,躍躍欲試往上爬,妮妮因為害怕沒有上去,結果矮牆坍塌的時候,只有妮妮安然無恙。

      告訴孩子:是害怕幫助她躲過了危險,所以害怕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

      當你戰勝恐懼,你就變得強大

      

      教育機會:你們看到一隻狗在追一隻貓,貓突然不再逃跑而是弓起腰、豎起毛、發出嘶鳴,狗看到之後,夾著尾巴慢慢後退了。

      告訴孩子:那些喜歡欺負人的人總是找膽小的人去攻擊,可是一旦人們鼓起勇氣,不再害怕,準備反抗,挑釁者就開始考慮放棄了。

      我們容易害怕那些我們不瞭解的事情

      教育機會:窗外電閃雷鳴,孩子害怕了,縮在你的懷裡。

      告訴孩子:閃電是因為兩朵帶有不同電極的雲相撞了,所以發出亮光和聲音,就像馬路上撞車發出聲音一樣。當你知道原因之後,你就不再那麼害怕了吧?

      關於成功與失敗

      不成功≠失敗

      教育機會:孩子在幼兒園測試平衡木的時候,總是不能成功,因此他很沮喪,認為自己非常失敗。

      告訴孩子:雖然他從平衡木上掉下來,但是他會拍皮球、能夠畫很美的畫、會幫助媽媽收拾玩具,這些做得都很棒。也就是說,一件事情沒有做好,並不代表整個人的失敗。

      

      失敗是成功之母

      教育機會:孩子用積木搭高樓,一次一次地坍塌,孩子發現,原來三角形的積木不穩定,地面不平所以積木容易坍塌,最終,高樓建成了。

      告訴孩子:如果不是一次一次的失敗,他不可能明白搭高樓的奧秘,也就不可能最終成功,在贏得成功之前,我們總是要遇到很多困難。

      害怕失敗,比失敗本身更糟糕

      

      教育機會:孩子自己不能把線頭從珠子中心穿過去,所以拒絕做這個遊戲。但在你的鼓勵之下,他最終成功了。

      告訴孩子:在做一件事情前,我們總習慣往壞了想。但其實真的去做,卻發現其實事情沒有那麼困難。所以,因為害怕失敗而停滯不前,比真的經歷了失敗更加糟糕。

      

      戰勝自己也是一種成功

      教育機會:孩子第一次獨立完成50塊的拼圖或者第一次不用扶就從攀登架上滑下來。

      告訴孩子:雖然他沒有打敗任何人,但是他完成了一件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而且以前沒能完成的事情,這就是一種成功。

     關於工作與金錢

      我們工作,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教育機會:和孩子一起精心準備一頓晚餐,或者一起買一束花,把它插在花瓶裡。

      告訴孩子:人和動物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有飯吃、有衣服穿,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為此我們努力工作。

      工作是辛苦的

      教育機會:冬天的早上,實在不願告別溫暖的被窩,但是當鬧鐘響起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迅速起床穿衣,準備出門。

      告訴孩子:因為我們的生活還不完美,所以我們必須工作,而工作都是要付出辛苦的。

      工作也有快樂

      

      教育機會:帶孩子參觀工作單位,展示工作成績和成果。

      告訴孩子:當其他人因為媽媽的工作而獲得快樂和滿足的時候,媽媽就會很開心。而且,媽媽會因為自己的能力得到發揮而高興。

      所有人都需要別人的工作

      教育機會:一邊帶孩子去買東西,一邊告訴他這個大廈是建築工人蓋起來的,這袋大米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這麼幹淨的地面是保潔阿姨工作的結果。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工作,大家需要互相交換勞動成果。

      金錢可以讓這種交換更加簡單

      教育機會:帶孩子經歷買麵包、買衣服的過程,讓他看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過程。

      告訴孩子:媽媽上多少天班,就可以買兩袋麵包和一件襯衫呢?可以透過統一的標準——金錢來衡量。

      關於生與死

      判斷一個事物有生命的標準

      教育機會:帶著孩子去觀察草地、天空、石頭、樹木、螞蟻、小鳥、河水和小魚。

      告訴孩子:當一個事物能夠吸取養分的時候,當一個物體能夠創造出其他生命的時候,就說明它是活的,它有生命。

      生命的輕與重

      教育機會: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小姑娘上山採蘑菇,不一會兒,她就採了100多個蘑菇。”然後,嘗試把故事裡面的“採”換成“殺”。

      告訴孩子:同樣是生命,但是會有不同的價值。人們會覺得植物的生命沒有動物的生命重要,所以對蘑菇用“採”而不用“殺”。同樣是動物,人們可以輕易拍死一隻蚊子,但是會為一條生病的狗流淚。也就是說,在人看來,生命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生命的痕跡

      教育機會:和孩子一起回憶某位故去的親人,或者帶孩子看已故大師的畫展。

      告訴孩子:有些人雖然死去了,但是和他有關的事情卻活在人們的記憶裡,或者給這個世界增加了某種財富。所以雖然死亡不能抗拒,但是我們可以活得更加精彩!

      關於幸福與痛苦

      幸福是不易察覺的

      教育機會:當孩子被割破的手指痊癒時,問問他還記得疼痛的感覺嗎?當他很自然地從冰箱裡取出酸奶時,問問他如果酸奶沒有了,他會是什麼心情?

      告訴孩子:我們總是很容易就能覺察到痛苦,但卻總是忽略幸福的存在。所以我們拿出一些時間,去發現那些令自己幸福的事情。

      有些痛苦是不能避免的

      教育機會:當照料了3年的小貓突然生病死去,當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搬家了,孩子感到從未有過的痛苦和失落。

      告訴孩子:痛苦和不幸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逃避掉所有的痛苦。

      不幸的故事更吸引人

      教育機會:把耳熟能詳的童話換一下內容:小紅帽沒有遇上大灰狼,醜小鴨生下來就是鴨媽媽的掌上明珠,白雪公主和王后其樂融融……看看孩子聽故事的興奮度還有多高?

      告訴孩子:我們都喜歡幸福的結局,但是當幸福降臨的時候,故事也就該結束了,因為不幸的故事聽起來更有意思。

      不要等幸福自己跑來

      告訴孩子:如果你真的特別思念奶奶,見到奶奶讓你感到無比幸福,那麼完全不必等待,而是自己去爭取。你可以和爸爸媽媽說“我們去看看奶奶吧!”記住,當你有想法和希望的時候,就要付諸行動,不要等待幸福自己敲門。

      關於友情與愛

      感情來自於共同的經歷

      教育機會:和孩子一起回憶他與最要好的朋友是如何相識的,曾經一起去過哪裡,他們之間最開心和最傷心的事情是什麼。

      告訴孩子:經過一些具體的事情,感情才會加深,而有了感情之後,就會更多地一起做事情。共同的經歷會讓感情更加深厚。

      

      友情需要實際行動

      告訴孩子:朋友不是掛在嘴上的,應該付出實際行動去尊重、分享、合作,那樣感情才會越來越深。

      想讓別人愛你,自己先要愛自己

      教育機會:和孩子一起對著鏡子,讓他自己說出鏡子裡那個寶寶的可愛之處。

      告訴孩子:當我們想讓別人喜歡自己的時候,自己先要喜歡上自己。我們應該把自己看作一個好人,對自己充滿信任,然後去做那些讓自己滿意的事情。

      愛是世界上最美的鏡子

      教育機會:當孩子對自己失望的時候,給他鼓勵,讓他以積極的眼光看自己。

      告訴孩子:在媽媽眼裡,他是非常棒的寶寶。因為媽媽愛他,而愛是世界上最美的鏡子,可以把一切都照得美好。

      關愛寶寶健康成長,關注幼兒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在玩樂中懂人生,知真理,這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 9 # 納迪

    太推薦巧虎了,我們和大寶講道理時候都是用巧虎裡面說的,小朋友應該…(省略號裡包含各種要講的道理,好多都是巧虎裡說過了,例如不發脾氣講道理,有話好好說等等)這個句式特別好用,或者孩子明顯喜歡的其他卡通人物也可以

  • 10 # 聽絃音

    在回答之前,先講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太子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不是身體上的,而是腦子出了問題。這個太子喜歡鑽在雞窩裡跟雞待在一起,不穿衣服,把雞毛粘在身上當衣服。無論皇帝怎麼傳喚,他就是不出來。

    為此,皇帝請了很多人來想辦法讓太子從雞窩裡出來,變成正常人,結果誰也沒有辦法,國王一怒之下把這些人都殺了。

    後來,皇帝又請了一位教書先生,這個教書先生也很害怕。臨行前,他連夜拜訪了一位高人。這個高人說:若想讓太子聽你的話,你就得跟太子一樣,也鑽到雞窩裡,跟他同吃同住,他喜歡什麼你也要喜歡什麼,也就是投其所好。

    結果,這位先生就按照高人的指點去做了。他鑽到雞窩裡跟太子待在一起,漸漸地,就和太子混熟了。太子覺得這位先生簡直就是自己的知己,自然而然就信任這位先生。

    後來,先生引誘太子說,雞也是需要出去散步的,這樣才能長得壯,咱們到人類世界逛逛如何?太子欣然前往,而且還樂此不疲。

    過段時間,先生又說,咱們這樣穿著雞毛到人類世界太不雅觀了,不如穿上人的衣服,好看又得體。沒想到,太子也同意了。

    就這樣,先生成功地把太子帶回人類世界,重新做回了真正的太子。

    講這個故事的目的就是想說一個道理:要想一本正經地跟孩子講道理,還要讓孩子能聽得進去,我們就得有同理心,理解他,懂他,他才會喜歡你,聽你的。

    此外,給孩子講道理,我們一定要注意方法,切記說教。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乾巴巴的說教,他聽不懂,更聽不進去。不妨採用講故事的形式,這樣孩子很容易理解,也能聽進心裡去,從而在行動上產生改變。

    另外,我們還可以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的好喜歡,他看得書多了,道理就懂得多了,也就不需成人在一邊無效地嘮叨了。

  • 11 # 小劉老師講教育

    你好,我是小劉老師。

    首先你要了解小孩子的性格,有的孩子的性格比較急,這個時候你不能強行去灌輸給他一些思想和道理,需要你去找做一些事情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小孩子天性活潑開朗,無拘無束,他們可能更多是模仿,他們自己沒有主見,你想給他講一件事兒道理的時候,我建議你能夠先想想這件事兒他有沒有經歷過。如果沒有,建議你先做一下讓他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如果憑空去給他講,道理會略顯空洞,所以理論➕實踐能夠讓孩子快速明白你想要讓他們理解什麼,懂什麼。

    現在很多家長由於工作和生活壓力比較大,給孩子溝通比較少,只是要什麼就給什麼,我認為你首先要跟孩子成為朋友,而不是父母之間的關係,這樣會拉進你跟孩子之間的距離,你可以多給他聊天,講故事,故事明道理,這是最簡單的方式,同時孩子應該讓他多參加戶外的活動,這樣他才能鍛鍊更好的意志品質,孩子的教育是很關鍵的,所以不能馬虎!

  • 12 # Z張小飄

    相信我,不管你怎麼講道理,孩子都不會聽。這大概是你聽到最沮喪的回答了吧?

    人是一種以感受為主的生物,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我們都不喜歡別人給我們講道理,我們喜歡快樂,我們喜歡引導,我們總是喜歡聽好話。另外,親愛的,只會講道理是一個人情商低的表現。

    (這是我兒子,他三歲了)

    我兒子現在也三歲多了 ,我在整個實踐的過程中,很明確地發現一件事情,假如想用道理來改變孩子,達到我們的目的,沒有一個是能夠成功的。既然一件事情按照同一個做法發現總是不成效,我們為什麼不換個做法呢?

    試想一下,我們的老公在一件事情上面和我們發生了分歧,但是他用連篇的大道理一直跟你灌輸,你煩不煩?

    我們吵架是為了讓別人給我們講道理的嗎?

    孩子也是一樣!

    我梳理了一下你的問題:

    1.孩子粘人怎麼辦?

    拜託!3歲的孩子不粘人,你還指望他獨立嗎?另外有一個問題,你的孩子是奶奶帶大的,明顯他對父母的愛是稀缺的,他在用這種行為告訴你,媽媽,我需要你的愛,非常需要,3年缺失的愛我都要補回來。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訓斥他不要粘人,而是給他這樣的愛,相信我,你的愛會讓他的內心充滿安全感,會讓他成為一個內心有力量的人,會讓他開朗,會讓他快樂,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給他愛呢?

    擁抱他,睡前撫摸他,表達愛,去哪儘量帶著他,陪伴,用我們的耐心和愛去包裹他,相信我,等到4歲上幼兒園了,你想粘著他他也不想粘著你了。

    (老公陪兒子比較少,他就會一段時間很粘他)

    2.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好好吃飯的習慣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的,不要試圖以為你跟孩子說“你要好好吃飯”這件事情就能完美解決,怎麼可能!他是一個人,又不是程式設計的機器人。想想我們自己,父母一直在讓我們不要玩手機,我們聽了嗎?

    這裡培養孩子吃飯有幾個建議,a所有人都在餐桌前按照你想要孩子表現的方式去行為,也就是統一標準b孩子可以選擇不吃,設立獎懲機制,表現好有獎勵,表現不好有懲罰,記住,獎勵永遠在引導上有顯著的效果c把食物在色香味上進行改善

    (我兒子愛吃東西,但是也會蹦來蹦去,這是天性)

    3.不順著孩子,就哭鬧,怎麼辦?

    孩子在奶奶的教育之下,應該已經養成了被寵愛的習慣,這個習慣需要我們去改變,所以需要一點耐心和時間。在孩子有情緒的情況下不要講任何話,只是抱住他,讓他盡情發洩,等他靜下來之後告訴他,媽媽剛剛在那件事情上的感受,能不能請孩子一起來幫你完成某個任務···

    其實方法真的有很多,重點是正確認識孩子出現的問題,一切都是存在的,唯有愛不變。

  • 13 # 老薩米

    小孩子就是不講道理的,你在那兒跟他講什麼道理呢?對於小孩子就是需要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加上令行禁止的規定。

    題主的提問本質上就是一個教育問題,很多家庭都有這種情況。我家女兒今年4歲,之前一直是我媽帶的,所以跟題主家的寶寶一樣的,粘人,不好好吃飯,自己想幹嘛就幹嘛,不順著就又哭又鬧。

    1.我的教育就很直接,當她要做什麼的時候我就明令禁止,不準!再加上現身說法,現在我家女兒不能說很聽話,但也至於不順就鬧!就拿吃飯來說,不好好吃飯,那就別吃,而且到下次吃飯前不準吃零食,等到孩子下午餓的時候,她就會自己跟你說餓了,這時候你就可以跟她現身說法了,小孩子就知道不吃飯就會餓。

    2.在比如說吃零食,我家女兒就是喝酸奶,喝完一瓶還要再喝,不給就哭。這種時候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要堅決不能慣著,很多家長由於心疼小孩子或者不當回事兒,小孩子要喝就喝唄,小孩子的態度就是在此刻被養出來的。我就是在小孩子喝酸奶之前就告訴她,只能喝一瓶,喝完就沒有了,無論她怎麼鬧我都不會給的。

    我家小孩子這些壞習慣是因為之前在老家被我爸媽帶著慣出來的。現在我也在一點點的糾正,養孩子是一個非常漫長且艱辛的事情,需要家長具有很強的責任心。

    還有就是建議題主最好孩子自己來帶,老人基本都存在隔代親的現象,凡事都是順著小孩子來,這種行為我們做小輩的都能理解,但是這對小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性格養成都有很大害處的。無論你說你在外地奮鬥給老家的孩子帶來多好多好的生活條件,其實對小孩子最大的好就是家長能夠時常陪在自己身邊。

  • 14 # 於爸的育兒經

    和孩子講道理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一個重要原則:不能在孩子有情緒時講道理,你講一百遍都是徒勞。當孩子有情緒時,孩子的理智腦是不工作的。也不要在你有情緒時和孩子講道理。因為你的理智腦不工作時,講出來的話,孩子也是無法接收到你的訊號的,孩子只是看到父母在大聲地講一些話,說了些什麼也是完全聽不懂的。

    在雙方都沒有情緒,平靜那怎麼和孩子講道理呢?具體怎麼說一共分為七步:

    1:“我有件事想跟你談談,就是( )。我希望咱們能一起找到解決辦法,你願不願意談一談,媽媽保證不發脾氣,不生氣,咱們都保證不互相指責?”(情緒安全的時候才能誠實的說。)

    2:如果孩子不同意,告訴他:“好,我明白,等你想聽的時候咱們再談。”(不強迫情緒安全)

    如果孩子同意,問:“你對這件事情有什麼想法,你的感覺是什麼?聽孩子說完後用,用共情的方式重複孩子的話:“你覺得( ),是因為(),你希望()。”

    3:然後問孩子:“你想不想聽聽媽媽的感覺是什麼?媽媽的感覺可能和你不一樣,這很正常,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情緒安全)然後,用我句式,誠實的告訴孩子你的感覺。

    5:問孩子:“你覺得你/我們能做些什麼,來解決這個問題或困難?”或者使用啟發式提問,仔細聽孩子說或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不批評、點評、否定孩子提出的建議,可點頭微笑,“嗯”表示聽到了。(既是孩子的建議不可行也可以寫下來,你是對孩子的尊重,家長可參與頭腦風暴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孩子沒有建議,家長也可以自己提出建議。)

    6:共同選擇最可行的方式,最好由孩子自己選擇。

    7:約定一個回顧方式的時間並表達感激。(約定時間對孩子的執行表達感激)

  • 15 # 老丁遛娃

    怎樣一本正經的和三歲的小孩子講道理。

    我們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四歲,老二兩歲半,孩子是具體形象思維,所以你給他講抽象的道理他肯定是聽不懂的,那麼我們該怎麼跟孩子講道理呢。

    1.一定要發生具體的事情,才能給他講道理,比如教孩子什麼是“耐心等待”,這個道理很抽象吧,孩子晚上要喝牛奶,媽媽去衝奶了,但孩子哇哇大哭,這個時候就可以在他旁邊問他,寶寶你知道什麼是耐心等待嗎,他可能還會哭,然後你還是告訴他,耐心等待就是牛奶還沒有來的時候你不哭,孩子不可能一次就懂。第二天晚上還要喝牛奶,這個時候可以再來一次,問他還記不記得昨天爸爸告訴你什麼是耐心等待,就是牛奶還沒來的時候你不哭,你能不能試試不哭,也許沒用,還是哭,等第三天用相同的方法,我們再試試,也許這次就不哭了,這個時候一定要告訴媽媽,今天寶寶在牛奶沒來的時候沒有哭,一直在耐心等待。剛剛你這個行為就是耐心等待,你真棒。強化幾次,他就知道什麼是耐心等待,這比什麼大道理都容易理解。

    2.當不順著他的時候就哭這個問題,孩子哭一般有兩種意思,一個是尋求心理安慰,一個是要挾,我們可以滿足第一個要求,但不能滿足第二個要求,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事,蹲下來抱著寶寶,要和他共情,告訴他爸爸知道你現在很傷心,知道你很難過,你可以哭一會,等他情緒好點告訴他不可以用哭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也許會繼續哭,溫柔而堅定的告訴他哭不能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可能一次就成功,一定是反覆多次的教導,才能教會孩子如何處理問題。所以一定要耐心。

  • 16 # 南京小露

    1,把孩子當大人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你說的他聽不懂,你把孩子當個大人,仔細跟他講道理,他會認真的去思考。

    2,蹲下來講 不要認為自己是監護人,是孩子父母就能訓斥,這個是很忌諱的,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眼睛平視著孩子,講的道理會事半功倍。

    3,不要在孩子哭泣的時候訓斥 當在教育孩子時,有時孩子會哭泣,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在一旁冷靜一下,先不要理他,等他停止之後再去跟孩子講道理。

    4,跟孩子講不好好吃飯的後果,並給以鼓勵 孩子其實都是非常聽話的,如果您能跟孩子講清楚吃飯的重要性,並在孩子能好好的吃一次飯時鼓勵孩子,我想他會更加有榮譽感。

    5,培養孩子的良好就餐習慣 定時吃飯,試試和獎勵掛鉤,比如連續一個月能好好吃飯,獎勵一個喜歡的玩具,等等。

  • 17 # 子悅媽媽要努力

    我首先要表揚您的做法。接下來我們分析一個認識:孩子平等地和我們講道理好不好呢?如果我們今天習慣於他聽從,那他長大以後呢,難道只做個順從的人嗎?所以,問題的原因是“家長很忙或壓力很大”,這個時候可以告訴孩子:我現在的確忙得不行或想問題,這個事情我們回頭討論,事情是否可以先開始呢?

    寶媽,你可以下載百度寶寶知道,它會在每個時期給你貼心的提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現個現象,原本好好的兄弟幾個,怎麼有很多娶了媳婦以後就開始不合有矛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