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評論區督察

    唐玄宗近60個子女,為何多次品?

    唐玄宗有子女59人,生育能力超強。然而,高產並不一定優質,他生育的30個男孩中,母親留下姓名的有3個夭折,母氏失傳的7人夭折;29個女孩中,5個夭折。另外,最小的混血女兒壽安公主是個早產兒,永王李璘“視物不正”好像也不算什麼健全兒,屈指算來,夭折和有生育缺陷的殘次品至少有17人,將近三成,其比例之高令人難以置信。那麼是什麼原因呢?

    法國遺傳學家摩裡士的研究成果表明,年齡在30-35歲的男人所生育的後代是最優秀的。在這個黃金時間內,唐玄宗是否抓住機遇多生幾個優質兒呢?公元712年,太子隆基稱帝,年方二十有八,這前後的十來年,正是他生兒育女的好時候,然而爭奪皇位和後宮爭鬥等一系列變故最終讓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錯失了生育的最佳時機。如果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玄宗此時的生育狀態,大體可以用九個字概括:不生好,生不好,不好生。

    所謂不生好,主要是與太平公主的衝突。當時李隆基已冊立為太子,離皇位僅有一步之遙,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一心想著當女皇,兩者水火不容,都想千方百計地擺平對方,這的確耗費了玄宗不少的精力。此時,後宮有個楊貴嬪懷了孕,李隆基擔心太平公主借題發揮,便“曲室自煮”墜胎藥,欲扼殺小生命於母腹中,最終墜胎未遂而生下了唐肅宗李亨。這個事件可以看出,此時玄宗雖有較好的生育能力,但他為了取得皇位,實行的是相對嚴格的生育措施,能不種的,儘量不種,已懷上的,儘量打掉,這在一定程度上人為地減少了優質兒的生產,錯過了高質量生育後代的黃金期。

    所謂不好生,是指唐玄宗擺平太平公主稱帝后,本想和皇后王氏牢牢穩穩地多產几子,以傳宗接代,後繼有人,沒想到又遇上了一個不育不孕患者。王氏是玄宗在臨淄王時聘娶為妃的,討伐韋后時,幕後協助,剷除異已,完成大業,她可是一個有功的皇后,然而美中不足的就是不會生育,在她當皇后的十二年中,最終沒能給玄宗生出一兒半女來,白白浪費了好光景。開元十二年(724)七月,玄宗藉口宮內之爭,廢了這個皇后。

    所謂生不好,是指玄宗的寵妃武惠妃之流的生育能力太差勁。王皇后被廢前,後宮雖有“佳麗三千”,可只有趙麗妃等少數後宮女受到寵幸,最吃香的當屬武惠妃,她一共為玄宗生育了六個子女,當初生下的悼王李一、懷哀王李敏和上仙公主三個孩子都夭折了,夭折率高達百分之五十。查其身世發現,這個武姓女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武則天則是李隆基的祖母,他們二人存在

  • 2 # 楊哥之翩翩舞

    唐玄宗的後代,都是寄生蟲,並且相互排擠爭鬥,簡直目不慘睹,結局悲慘。

    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是古代封建皇帝,由於他們殺人無數、冷血無常、心狠毒辣、疑心重重、陰陽怪氣、兄弟互害,沒有人性,用現在的世界衛生組織的精神衛生指數的標準核定,都是心理不衛生的精神病患者,指數很低。總之,古代皇帝都是病人,他們的孩子也都是遺傳的精神弱智者,可見中國古代的幾千年奴隸、封建史,都是一群精神底下的神經蛋統治。

  • 3 # 殿前都點檢

    唐玄宗近60個子女,為何多次品?

    唐玄宗有子女59人,生育能力超強。然而,高產並不一定優質,他生育的30個男孩中,母親留下姓名的有3個夭折,母氏失傳的7人夭折;29個女孩中,5個夭折。另外,最小的混血女兒壽安公主是個早產兒,永王李璘“視物不正”好像也不算什麼健全兒,屈指算來,夭折和有生育缺陷的殘次品至少有17人,將近三成,其比例之高令人難以置信。那麼是什麼原因呢?

    法國遺傳學家摩裡士的研究成果表明,年齡在30-35歲的男人所生育的後代是最優秀的。在這個黃金時間內,唐玄宗是否抓住機遇多生幾個優質兒呢?公元712年,太子隆基稱帝,年方二十有八,這前後的十來年,正是他生兒育女的好時候,然而爭奪皇位和後宮爭鬥等一系列變故最終讓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錯失了生育的最佳時機。如果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玄宗此時的生育狀態,大體可以用九個字概括:不生好,生不好,不好生。

    所謂不生好,主要是與太平公主的衝突。當時李隆基已冊立為太子,離皇位僅有一步之遙,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一心想著當女皇,兩者水火不容,都想千方百計地擺平對方,這的確耗費了玄宗不少的精力。此時,後宮有個楊貴嬪懷了孕,李隆基擔心太平公主借題發揮,便“曲室自煮”墜胎藥,欲扼殺小生命於母腹中,最終墜胎未遂而生下了唐肅宗李亨。這個事件可以看出,此時玄宗雖有較好的生育能力,但他為了取得皇位,實行的是相對嚴格的生育措施,能不種的,儘量不種,已懷上的,儘量打掉,這在一定程度上人為地減少了優質兒的生產,錯過了高質量生育後代的黃金期。

    所謂不好生,是指唐玄宗擺平太平公主稱帝后,本想和皇后王氏牢牢穩穩地多產几子,以傳宗接代,後繼有人,沒想到又遇上了一個不育不孕患者。王氏是玄宗在臨淄王時聘娶為妃的,討伐韋后時,幕後協助,剷除異已,完成大業,她可是一個有功的皇后,然而美中不足的就是不會生育,在她當皇后的十二年中,最終沒能給玄宗生出一兒半女來,白白浪費了好光景。開元十二年(724)七月,玄宗藉口宮內之爭,廢了這個皇后。

    所謂生不好,是指玄宗的寵妃武惠妃之流的生育能力太差勁。王皇后被廢前,後宮雖有“佳麗三千”,可只有趙麗妃等少數後宮女受到寵幸,最吃香的當屬武惠妃,她一共為玄宗生育了六個子女,當初生下的悼王李一、懷哀王李敏和上仙公主三個孩子都夭折了,夭折率高達百分之五十。查其身世發現,這個武姓女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武則天則是李隆基的祖母,他們二人存在較近血緣關係,這是否與近親結婚有關呢?從另一個號稱“小武妃”武賢儀身上,這種猜測得到了印證,武賢儀也是武則天侄孫女,為玄宗生過兩個兒子,其中汴哀王李璥是玄宗最小的兒子,也是年少而亡。看來,武則天的血脈傳到孫子輩時,近親結婚的惡果終於顯現了。

    唐玄宗錯失生育黃金期一事,在他兒女的生育序列中也可以得到驗證,早期出生的孩子成活率就高,年事越高生育的子女毛病就越多,最後以最小兒子李璥的年少而亡和最小女兒壽安公主的早產而宣告生育終結。唐玄宗為了爭權奪利,失去生育佳期,他登上了皇位,卻夭折了兒女,這真是有一得必有一失。

    史書上雖然沒有玄宗食丹成癮的記載,但他在丹藥下的工夫和精力可不少。

    天寶年間,他專寵楊貴妃,因年事已高,長期傷腎,加之貴妃的不孕不育,兩人在生育後代的上無果而終,沒有鬧出什麼動靜兒。

    唐玄宗,在事業和愛情上有時或許是一個成功者,而在生育後代上他的確是一個正宗的失敗者。

  • 4 # 寧靜致遠liu

    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 明皇窺浴圖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所以說,唐玄宗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歷史人物:

  • 5 # 皖北亳州

    唐玄宗李隆基開始還是個明君只是執政後期重用奸臣,導致吏治腐敗,最後引起安史之亂。他的後代還是不乏明君的,只是山河破損,國運日下,各方節度使叛亂,後人的能力再強也改變不了歷史的命運。

  • 6 # 臣默讀歷史

    唐玄宗在唐朝歷代皇帝中子嗣最多,多達三十人。但是唐玄宗透過數次宮廷政變才取得皇位,對於潛在的皇位繼承者,唐玄宗一直猜忌提防。所以,做玄宗的兒子也成為一種“高危職業”。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玄宗對檀棋說“自己有三十個兒子,肯定會有人救我脫困”。檀棋問玄宗:“你對他們好嗎?”玄宗默然。

    廢太子李瑛

    在諸子之中首先被玄宗立為太子的是李瑛,李瑛的母親出身平平,只是因善歌舞,而被玄宗看中。

    後來武惠妃生下壽王李瑁,玄宗寵愛武惠妃及其子李瑁,而太子李瑛則在後宮沒有奧援,擔心自己地位不保,很是害怕武惠妃。

    果不出其所料,武惠妃因為聖寵獨眷,野心也開始膨脹起來,唆使人找太子的差錯。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很快武惠妃就羅列了太子李瑛及鄂王、光王的罪名,向玄宗哭訴要求罷斥太子。

    玄宗大怒,找宰相張九齡商議,張九齡看出這是武惠妃的計謀,勸諫玄宗說:“太子、諸王日受聖訓,天下共慶。陛下享國久,子孫繁衍,奈何一日棄三子?”並列舉了晉獻公、漢武帝、晉惠帝、隋文帝誅殺賢子而天下大亂的史事。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何監苦苦相勸唐玄宗莫殺太子,原型人物應為張九齡。

    玄宗聽了張九齡的勸諫,只能默不作聲,暫時放下此事。

    後來張九齡罷相,李林甫得勢。李林甫為了巴結武惠妃,也積極向玄宗誇讚壽王李瑁,貶損太子李瑛。

    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急召太子李瑛及鄂王、光王,說:“宮中有賊,請介以入!”

    太子李瑛不知有詐,穿甲帶兵而來。

    武惠妃急忙告知唐玄宗說太子謀反,居然在宮中穿甲帶兵。

    玄宗剛開始不信,派人去檢視,回報果然如武惠妃所說,太子果然身披堅甲,持械入宮。玄宗立刻發兵逮捕了太子李瑛一干人等。

    廢立太子畢竟是國家大事,唐玄宗找宰相李林甫商議,李林甫一心想推壽王李瑁上位,就算看出其中有詐,也不會向玄宗直言。李林甫說:“陛下家事,非臣所能干涉。”李林甫一句話就置身事外,卻置太子李瑛於死地。

    李隆基在聯合太平公主誅殺韋后的唐隆之變中,就殺伐決斷,絕不留情。在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好政變計劃後,有人提議要告知相王李旦,但是李隆基不想讓乃父知曉,說:“如果此事相王同意,就是置相王於危險之中;如果相王不同意,我們的計劃就會落空。”最後眾人決定先起事誅殺韋后。誅殺韋后之後,李隆基去向李旦請罪,李旦說:“你何罪之有?如果不是你殺伐決斷,恐怕我的性命也堪憂。”

    透過各種宮廷政變上位的唐玄宗,當然最忌諱宮廷政變,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也絕不手下留情。

    唐玄宗在李林甫和武惠妃的推波助浪下,下旨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貶為庶人,隨後處死。大唐百姓深知其冤,將其稱為“三庶人”。

    但是唐玄宗並沒有立壽王李瑁為太子。究其原因,武惠妃與武則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她既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又是武則天的孫兒媳。大唐剛從武則天的大周陰影中走出來,立後不立武,成了大家的共識,立武惠妃之子為太子,恐被朝廷上下物議不止。

    害人而不利己,殺害三位皇子的元兇武惠妃從此常常夢到三位皇子來索命,不久就在夢魘中憂懼而死。

    棣王李琰

    相比太子李瑛,棣王李琰死得就更加憋屈了。

    棣王的王妃犯錯被囚禁,棣王身邊有兩位服侍的孺人爭寵,年來日去,兩位孺人都沒得到棣王喜愛。

    於是有一位孺人就求巫師在棣王鞋中縫入符咒,以期能得到棣王專寵。

    誰知此事被人告知玄宗,說棣王想透過鞋中符咒謀害皇帝。

    玄宗得知後大為震怒,在朝堂上質問棣王符咒之事,棣王一臉懵然。

    玄宗叫人去棣王臥室取鞋來看,果然有符咒。

    巫蠱之術是宮廷禁忌,棣王當然曉得其中利害,向玄宗哭訴道:“臣罪宜死,然臣與婦(指棣王妃)不相見二年,有二孺人爭長,臣恐此三人為之。”

    在審訊下,果然如棣王所說,但是玄宗依舊不信。

    在太子苦苦相求下,玄宗最終將棣王囚禁於鷹狗坊。鷹狗坊是唐代宮廷豢養獵鷹和獵犬之地,清人有詩云:“地偏寂寞少人住,但作甌脫供鷹坊。”可見鷹狗坊環境之惡劣。

    棣王最終在鷹狗坊憂鬱而死。

    壽王李瑁

    壽王李瑁,本是武惠妃之子,武惠妃為其爭太子位不成,反而憂懼而死。李瑁頓時失去了依靠,成為一個普通皇子。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壽王李瑁加開府儀同三司,並納楊氏為王妃。李瑁的故事都是與其母、其妻有關,而其本人則顯得碌碌無為。

    當時武惠妃逝世,玄宗妃嬪中“無當帝意者”。有人就向玄宗說,壽王妃“姿色冠代,宜蒙召見。”玄宗一見楊氏,果然傾心,但畢竟是自己兒子的王妃,不能明搶。

    於是以為玄宗母親祈福為名義,敕令楊氏入道館修行,號曰太真。

    影視劇中的李瑁

    天寶四年玄宗又給李瑁安排了一門親事,令李瑁迎娶韋氏。一個月後,玄宗敕封楊太真為貴妃,是為楊貴妃。對於李瑁而言,前妻變庶母,受盡坊間嘲笑。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辭廟,壽王李瑁也同行。在馬嵬坡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發動兵變,殺楊國忠,並逼玄宗縊死楊貴妃。楊貴妃死後,壽王李瑁還受玄宗之託,安撫士兵情緒。

    永王李璘

    永王李璘,其母郭順儀早逝,由其兄李亨(即唐肅宗)撫養長大。據說其生的特別醜,就連新唐書都記載說:“貌甚陋,不能正視。”但是偏偏玄宗最為喜愛這個兒子,給予各種優待。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就令其領山南、江西、嶺南、黔中節度使,權責之大超出了一般皇子。後世有人認為,玄宗此舉是為了讓永王李璘制衡在靈武即皇帝位的肅宗李亨。

    正在此時,李白投入李璘幕府,並作《永王東巡歌》:“長風一掃胡塵淨,西入長安到日邊”。

    唐肅宗李亨深知永王反跡昭彰,於是在江陵周邊部署部隊。永王有恃無恐,繼續我行我素,但是其部下已經與其離心離德。

    永王麾下大將季廣琛對眾將領說道:“(吾)與公等從王(指永王),豈欲反邪?上皇(指玄宗)播遷,道路不通,而諸子無賢於王者。如總江淮銳兵,長驅雍、洛,大功可成。今乃不然,使吾等名絓叛逆,如後世何?”

    永王手下重要部將為不被參與永王叛變的罪名牽連,紛紛奔逃四散。

    主力既失,永王依然不收手,公開叛亂。最後永王被江西採訪使皇甫銑生擒,不久就被皇甫銑擅自處決。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永王的妻兒被送到成都,唐玄宗見了“傷悼久之”。玄宗最為倚重的兒子,也被他親手推進了修羅場。

    李白也因為坐永王叛亂之罪,被貶夜郎,中途遇大赦得以倖免。這也就是“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歷史背景。

    太子李亨

    太子李瑛被殺,李林甫積極推舉壽王李瑁為皇太子,而高力士推舉忠王李亨為皇太子。最終玄宗因為李亨年長,可以避免諸子奪嫡,聽取了高力士的意見立李亨為皇太子。

    從開元二十六年被立為皇太子,李亨每天都小心謹慎、如履薄冰,畢竟前任太子李瑛輕易就被人構陷招致殺身之禍,李亨不得不隨時提防玄宗強烈的猜忌心。

    比如,在立儲儀式中有“中嚴”“外辦”以及身穿紅袍等規定,李亨認為這套規定和皇帝祭祀時的儀式相同,大為不妥,要求撤換。最後,玄宗同意了李亨的建議。在受封儀式中,李亨為了顯得謙卑,沒有按照慣例坐車到宣政殿,而是與王妃韋氏一同步行前往。

    儘管李亨小心翼翼,但政敵的攻擊卻如潮洶湧而來。

    李亨最大的政敵就是李林甫,李林甫因推舉太子失敗,在政治上處於棋失一著的劣勢,急於扳倒太子。

    天寶五年,曾任太子王友(唐朝東宮官職,正五品下)的皇甫惟明,擊敗土蕃大軍,面聖報捷。皇甫惟明見李林甫權勢日盛,心中不滿,在面見玄宗時就委婉提醒玄宗應提防李林甫專權。

    此事被李林甫偵知,便指派手下楊慎矜秘密調查皇甫惟明。

    正巧一日,皇太子李亨郊遊偶遇妻兄韋堅,便閒聊幾句,隨後韋堅到景龍觀與皇甫惟明見面茶敘。

    此事便被楊慎矜添油加醋上奏給玄宗,玄宗也知道此兩人與太子關係非同小可,便發揮自己無處不在的猜忌心,下令將兩人逮捕入獄。

    雖然經過審訊,兩人並無結黨的事實,但玄宗始終不相信。最後玄宗以韋堅索要官職,貪得無厭為由,貶其為縉雲郡守;以皇甫惟明讒言離間為由將其貶為播川郡守。

    韋堅被貶之後,韋堅的弟弟韋芝上疏向玄宗求情。但韋芝卻引用了一句太子李亨評價韋堅的話,玄宗看後大怒,以為太子結黨。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太子李嶼就是後來的唐肅宗李亨。

    李亨對此異常恐懼,要求與太子妃韋氏離婚,和韋家斷絕關係。並一再上疏表示不可法外開恩,輕饒韋堅。太子李亨對於唐玄宗的恐懼可見一斑。

    後來安祿山進京見玄宗,玄宗讓其叩拜太子,安祿山卻問玄宗太子是何人,玄宗答以大唐儲君,安祿山卻更加桀驁說:“只認人君,不知儲君”。玄宗聽後不以為忤,反而大喜過望。李亨看在眼裡,但只能隱忍不發。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太子李亨終於有機會擺脫唐玄宗的束縛,前往靈武組織對抗安祿山的軍事力量,並在未告知玄宗和沒有傳國玉璽的情況下即皇帝位,是為肅宗。肅宗此舉一直被世人視作不孝,有人評論說:“自立不孝也……我未聞自負不孝之名,而欲誅不忠之輩者也!”肅宗反駁說,自己在危難中即位是大孝:“孝莫大於繼德,功莫盛於中興。”

    肅宗即位後,尊玄宗為太上皇,並派人取回傳國玉璽,但父子間的關係始終不好。當長安收復,玄宗回到長安興慶宮居住,肅宗對乃父更加不滿,最後將玄宗身邊的高力士等一干人全部貶斥,並將玄宗移往西內太極宮。

    圖為《望賢迎駕圖》,描繪唐玄宗由四川回長安的情境,黃服白髮者即是唐玄宗,紅袍者是肅宗,父子之間緊張的關係躍然紙上。

    不久,成為真正孤家寡人的玄宗,在西內太極宮死去。半年之後,肅宗也因病去世。從此之後,唐朝由盛轉衰,玄宗與自己子嗣的鬥爭也被延續下去,最後卻意外生長出宦官專權的畸形制度。皇帝廢立由宦官決定,這是玄宗萬萬沒想到的。

  • 7 # 風蕭蕭兮易水

    經歷“安史之亂”之後,唐王朝由盛而衰唐玄宗的後繼者也無法扭轉頹勢最終走向滅亡!

    1.李亨(唐肅宗)

    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改年號為“至德”,在位6年,死於762年,時年52歲,死後諡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唐肅宗李亨可以說是大唐帝國由繁榮昌盛轉向衰落的見證者,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他是唐朝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軍攻陷兩京之後;而當他的生命走上終點病逝長安之時,安史之亂仍未蕩平。他送走了避亂出逃的父親唐玄宗,又和唐玄宗在13天內先後永訣人寰,為大唐帝國的盛衰榮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和耐人尋味的一幕。

    2.李豫 (唐代宗)

    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17年,享年54歲。死後諡號睿文孝武皇帝。

    唐代宗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唐代宗即位之初,正當安史叛軍最後垂死掙扎的關鍵時刻,為了早日平定叛亂,結束動盪的局面,代宗對安史降將實施了姑息政策,以致形成了河北藩鎮割據的局面,給繼承者遺留下了難以徹底消除的禍患。唐代宗面臨的社會矛盾,錯綜複雜,歷史賦予他的任務,十分艱鉅。其主持朝政多年,從政績上看,有功也有過,但總的看功大於過,基本上應該肯定,他的功和過,受到他生活的社會歷史條件,他的一生多彩多姿,,既有弛騁疆場,威武狀觀的經歷,也有政治舞臺上角逐的風風雨雨,他又以多情的天子著稱於唐代諸帝。

    3.李適(唐德宗)

    唐代宗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在位26年。死後諡號為神武孝文皇帝。

    其在位期間,時局稍為穩定,但任用宦官為統帥,並且勒索地方官進奉物資,在長安施行宮市,徵收間架、茶葉等雜稅,民生更加困苦。雖有人稱之為“中興之治”,但並沒有特別顯著的成就。唐德宗李適也是一個飽嘗戰火的洗禮和考驗的唐朝皇帝。 4.李誦(唐順宗)

    唐德宗長子,唐朝第十一位皇帝。死後諡號為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在唐朝皇帝中,唐順宗李誦是特徵頗為鮮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儲君時間最長。順宗是以長子被立為皇太子,由於父親德宗在位時間長,他做太子的時間長達26年。第二,在位時間最短。順宗在位期間,沒有以皇帝身份過一個新年。即位當年的新年,他就已經是太上皇了。算起來,順宗在位時間還不足200天,在整個唐朝皇統體系中,他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了。第三,順宗在如此短暫的帝王生涯中,還做了太上皇。這不僅是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歷史上所有皇帝中進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了。第四,兒子數量多。順宗有27個兒子等。

    大曆十四年(779年)立為皇太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貞。任用王伾、王叔文為翰林學士,在韓泰、韓曄、柳宗元、劉禹錫、陳諫、凌準、程異、韋執宜等人支援下,從事改革德宗以來的弊政,貶斥貪官,廢除宮市,停止鹽鐵進錢和地方進奉,並試圖收回宦官兵權,史稱“永貞革新”。不久患中風。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結部分官僚和藩鎮,逼其退位,傳位於太子李純,貶王伾等人,史稱“永貞內禪”。又貶斥韓泰等八人,史稱“八司馬事件”。次年病死,一說被宦官殺害。

    5.李純(唐憲宗)

    唐憲宗是唐順宗長子,先被封為廣平郡王,805年初順宗即位後,李純被立為太子,順宗試圖進行改革,威脅了宦官的利益,被俱文珍逼迫退位給憲宗,同年八月,憲宗繼位,順宗被尊為太上皇。死後諡號為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唐憲宗李純是一位重實幹的堅強的君主,他抓住時機採取了干預的政策。但在一開始情況似乎並不顯得對他有利。在順宗時期出現的不和以後,朝廷尚需恢復和諧關係,而地方政府廣泛的行動迴旋餘地已成為全帝國被人接受的準則。

    6.李恆 (唐穆宗)

    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歲。死後諡號為睿聖文惠孝皇帝。

    在位期間荒於朝政,奢侈放縱,措施不當,導致河北三鎮再度背叛,直到唐朝滅亡。朝廷內宦官權勢日盛,官僚朋黨鬥爭劇烈。使唐憲宗的“中興”局面完全喪失。後服長生藥而死。

    7.李湛 (唐敬宗)

    唐穆宗長子。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歲。即位後,只知在後宮嬉戲,奢侈荒淫。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結權臣李逢吉,排斥異己,敗壞綱紀。導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動攻入宮廷的事件。後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死後諡號為睿武昭愍孝皇帝。

    敬宗李湛登基後,根本不把國家大政放在心上,他的遊樂無度較之其父穆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8.李昂(唐文宗)

    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寶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他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14年,享年32歲。死後諡號為元聖昭獻孝皇帝。

    在位期間,朝臣朋黨相互傾軋,官員調動頻繁,政權甚至皇帝的廢立生殺均掌握在宦官手中。後起用李訓、鄭注等人,意欲剷除宦官。大和九年(835年),李訓引誘宦官參觀所謂“甘露”,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情敗露,反而導致宦官大肆屠殺朝官,史稱“甘露之變”。事後,文宗更被宦官鉗制,慨嘆自己受制於家奴,境遇不如漢獻帝。執政期間政治黑暗,官員和宦豎爭鬥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型時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後抑鬱而死。

    9.李炎(唐武宗)

    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死前十二天改名李炎。

    唐武宗崇通道教,且鑑於佛教勢力氾濫,損害國庫收入,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援下,於845年下令拆毀佛寺,並派御史分道督察。經數月努力,全國拆毀寺院、招提、蘭若共4.46萬餘所,還俗僧尼26.1萬人,奴婢15萬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在位6年,終年33歲。

    武宗在位期間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就是滅佛。武宗滅佛,歷史上稱為“會昌法難”,與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合稱“三武之厄”。

    10.李忱 (唐宣宗)

    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憲宗李純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享年50歲。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

    唐宣宗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為座右銘。他將《貞觀政要》書於屏風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讀。他處理天下事務,明察果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其大中年間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稱頌,時稱為“小太宗”。唐宣宗時代,帝國雖然稱不上是太平盛世,但起碼也算是承平之局。

    11.李漼 (唐懿宗)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在位14年,終年41歲。李漼初名溫,是唐宣宗的長子。宣宗病死後,被宦官迎立為帝,是為唐懿宗,改元“鹹通”。死後葬於簡陵,諡號昭聖恭惠孝皇帝。

    唐懿宗是唐朝最後一個以長子即位而且是最後一個在長安平安度過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4年,驕奢淫逸侏儒俑,不思進取,寵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對內憂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覺其難,把宣宗在位期間重新點燃起來的一點希望之光徹底熄滅了。

    12.李儇 (唐僖宗)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第五子,初名儼。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後諡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

    唐僖宗生活的年代是唐王朝各種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大唐帝國已經不可避免走向滅亡。因此不管僖宗是否賢明,他也不能扭轉不利的局面。很遺憾,相比於好似驕奢天子的父親懿宗,僖宗的腐敗程度不僅沒有減少,乾符年間以來的統治反倒黑暗了幾分。由此,王仙芝和黃巢起義的原因也就變得非常好解釋。僖宗生於深宮,宦官擁立為帝,雖其天資稟賦高超,然並無治國之道,光啟之後雖打算勵精圖治,擺脫宦官,重振唐威,但為時已晚,唐王朝已經支離破碎。

    13.李曄 (唐昭宗)

    原名傑,又名敏,是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葬於和陵,死後諡號為聖穆景文孝皇帝。

    唐昭宗李曄是僖宗的七弟,和許多朝代的末代皇帝一樣,昭宗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他頗想有番作為,整頓內政,想對藩鎮採取強硬態度。他殺了宦官楊復恭,雖然沒有徹底改變宦官的擁兵地位。但也打擊了宦官。昭宗雖然有心,但唐朝此時已經積弱難返,迴天無力。縱觀昭宗的一生,他頗想有番作為,整頓內政,但是事與願違,大唐事實上早已經支離破碎,任何一個手中有些兵力的藩鎮幾乎都能隨心所欲地置大唐於死地,昭宗所做的,只是勉強使大唐多存在了幾年而已。

    14.李柷 (唐哀帝)

    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在位3年,被廢。次年被朱溫毒死,享年17歲,葬於溫陵。唐哀帝死後諡號為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哀帝當國,一切政事都由朱全忠決策。他即位以後甚至都沒有改元,一直在使用“天佑”年號。然而,不幸的是,天不佑唐,大唐帝國近300年的基業註定要在他手裡倒塌了。唐哀帝即位時,不過是藩鎮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天祐二年(905年),掌握實際權力的梁王朱溫(朱全忠)見廢帝滅唐時機已到,便先將唐朝朝臣全部殺光(見白馬驛之禍),接著在天祐四年(907年)又逼李柷禪位,降為濟陰王,自己做了皇帝,改名朱晃,是為後梁太祖,建國號“大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至此,立國總計290年、傳21帝的大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育史上有哪些令人痛心的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