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風衫雲糖

    確定玉米種植密度的原則總結大致有六點。

      玉米的適宜種植密度受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氣候條件、土地狀況、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確定適宜密度時,應根據所有因素綜合考慮,因地制宜,靈活運用。

      1.株型緊湊和抗倒品種宜密。

      品種之間在生育期、植株繁茂程度、株型、抗倒伏性等方面都有差別。因此,在確定種植密度時應區別對待。

      一般地講,生育期長的、植株高大繁茂的、葉片近似平展的、莖稈質量差的、根系不發達的品種型別,一般耐密性差,不宜密植,種植密度不宜過高,每公頃以4.5萬~5.25萬株為宜;相反,生育期較短的、植株較矮,葉片上衝,株型緊湊,群體透光性好的品種或莖稈堅韌的品種型別適宜密植,每公頃可種植6.75萬~9萬株。但這幾類品種必須具有稈強、根系發達、有抗倒伏能力。另外,大穗型品種與中小穗型品種相比,種植密度應適當小些。

      根系發達的品種耐密性強,一些株型緊湊但抗倒伏能力稍差的品種適宜密度為6萬~7.5萬株/公頃。還有一些緊湊大穗型的品種,個體生產能力強、群體增產潛力大的品種可根據當地的生產水平靈活掌握,一般可控制在5.25萬~8.25萬株/公頃的範圍內。在相同施肥水平和田間管理的條件下,玉米不同品種和同一品種不同密度在產量表現上是不同的。

      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

      地力水平是決定種植密度重要因素之一,即高肥力宜密,且適宜密度範圍相對較寬,低肥力宜稀且適宜密度範圍相對較窄。

      在土壤肥力基礎較低,施肥量較少,每公頃產7500千克以下的地塊,由於肥力不足,密度過高,植株生長差,空稈多,有時會引起減產。因此,種植密度不宜太高,應取品種適宜密度範圍的下限值;在地肥、施肥量又多的高豐產田,就要採用抗倒抗病能力強的品種,並且要取其適宜密度範圍的上限值。中等肥力的宜取品種適宜密度範圍的中密度。

      生產實踐表明,同一品種在同一種植區域,只因肥力不同,其適宜密度最大相差可達25%左右。例如,稀植型品種在高肥力條件下,適宜密度為每公頃4.5萬株,在低肥力條件下,每公頃為3萬~3.5萬株,每公頃相差1萬~1.5萬株。

      3.水熱資源充足的玉米宜密。

      在確定種植密度時,溫度、水分也是必須考慮的環境因素。如果單純地從溫度因素考慮,應該是溫度高宜密,溫度低宜稀;單純地從水分因素考慮,應該是水分充足宜密,水分欠缺宜稀。而在自然生產條件下,有時溫度高低又是與水分多少相矛盾的,對密度的影響又是相互制約的。例如,部分產區玉米生育期間溫度雖然較高,但水分欠缺,種植密度只能稀些;部分產區水分充足,但溫度偏低,一般品種型別密植時,溫度滿足不了要求,生育延遲,低溫年份成熟不好,而生育期較短的品種密植時產量高,並能安全成熟;在溫度、水分比較協調的產區,可以適當密些。

      4.陽坡地和沙壤土地宜密。

      適宜的種植密度與土地的地理位置和土質也有關係。一般陽坡地,由於通風透光條件好,種植密度宜高一些;土壤透氣性好的沙土或沙壤土宜種得密些,低窪地通風差,黏土地透氣性差,宜種得稀一些,一般每公頃可相差4500~7500株。

      5.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的地區宜密。在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光合作用時間長,呼吸消耗少,種植密度可適宜大一些,如沿海和高原地區;在高溫、多溼,晝夜溫差小的內陸地區種植密度宜偏稀一些,一般每公頃相差7500株左右。

      6.精細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在精播細管的條件下,種植宜密,因為精細栽培可以提高玉米群體的整齊度,減少株間以強欺弱、以大壓小的情況發生。在粗放栽培的情況下,種植密度以偏稀為好。

  • 2 # 健哥說農事

    確定玉米種植密度的原則是什麼?

    玉我主要談一下黃淮海流域的玉米品種,目前在該區域玉米品種分為二大類,一類是以河北省邯鄲市以北為主的白軸區域。另一類是以河南省大部地區,山東省除魯西北以外,都是紅軸品種。在紅軸與白軸區域內又分密植與稀植品種。

    種植玉米品種的密度是品種所決定,1.該品種必須抗倒伏、抗病能力強,只有這樣品種即能達稀植大棒,密植穩產高產。

    2、玉米種植密度同時也決定田間的生產管理要跟上。施肥、澆水、控旺、除草、殺菌一樣也不能馬虎。3、為了更好增產增效,在種植玉米時一定根據玉米品種的特性特點,合理選擇科學密度。

  • 3 # 恆欣兄弟

    玉米確定種植密度宜推薦密度範圍內選擇,即一般不超上、下限。具體可結合以下幾個方面確定

    1、結合土壤肥力水平:肥地密,瘦地稀。  

    2、結合灌溉條件:水澆地密,旱薄地稀。  

    3、結合品種生育期:早熟品種密,晚熟品種稀。  

    4、結合品種穗型:中、小穗品種密,大穗品種稀。  

    5、考慮秸稈和穗位高度:矮稈穗位低品種密,高稈和穗位高品種稀。

  • 4 # 菊子的日常生活

    玉米種植密度大小因地而異。

    我們這是嗯山東魯南。一般播種的時間都是五月下旬。

    給大家講講播種時間和呵!上什麼化肥的主要的工序?

    第一:我們這裡是收完小麥。開始播種玉米。現在都用機器播種。這個效率高,出苗率也是最標準的。一米四顆的距離。這裡是按這個標準是最適宜的距離。最好是聽聽天氣預報,過幾天有雨,所以全是前兩天開始播種。這樣苗的出苗率很高,出苗非常的旺,健壯。也不會出現缺苗的現象。如果地幹了就不行了,播種完你要立刻澆水。澆一次透透的水。這樣的出苗率才有保證。有苗才有產量。

    第二,我們要做田間管理了。

    首先我們要在處出苗之前趕緊打除草劑。這樣我們就擔心長草。人家都知道地的草非常的多。而且一見化肥,而且到六月又不缺水,所以草特別能長。只要我們在出苗之前打一遍防長草的。除草劑就沒問題了。也省不少人力和開支。農民也沒有那麼辛苦了。

    第三:玉米出苗後2-3片展開時,即可開始間苗,去掉弱苗和自交苗。當幼苗達到3-4片展開葉時,即可定苗,保留健壯、整齊一致的壯苗。玉米壯苗的標準是:葉片寬大,根多根深,莖基扁粗,生長敦實,苗色濃綠。

    第四:後期的管理。植株達到一米高的時候,我們要及時觀察。植株頁面是否缺肥?如果看到了不是生與死而是淺綠色的時候。這就是缺水的症狀。我們要及時追肥了。只要我們做好田間管理不缺肥。都等著收貨了。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這邊是我們這邊八月下旬就開始收穫玉米了。我們這裡都是收割機,兩天都全部收回家了。非常的快。玉米秸稈打損全部還田,也有利於改善土壤,一舉多得的好事。也有利於小麥的生長。

    我們北方那個時間的溫度特別高,成熟是時間也就是三個多月。因為氣候的原因,所以生長速度非常的快。我們這裡種的品種一般都是981。還是人工,現在就是又用機器了。一一米栽四棵。

  • 5 # 生意倒閉擺地攤

    種植玉米想要高產如何確定玉米種植密度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我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同型別的玉米合理種植幅度是如何確定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我們首次先跟大家普及一下玉米稀植和密植的種植原則,一般來說早熟品種的種植密度高於晚熟品種的種植密度;春季種植玉米高於夏季種植玉米的密度;肥力高的地塊種植密度高於肥力地低的種植密度,高產田取種植密度上線,中低產田取種植密度下限。這就是一般的玉米密度播種原則,我們下面說說不同型別的玉米合理密植的幅度問題。

    我們種植玉米最常見的型別就是普通玉米雜交種子,普通的玉米雜交種子的又分為緊湊型玉米種子和平展型玉米種子,他們的種植密度是不一樣的。

    (1)平展型玉米雜交種子的種植密度主要是根據成熟期來確定的,一般來說早熟品種因為是矮杆玉米其播密度在6-7.5萬株;中熟雜交品種播種密度在5.2-6萬株;晚熟雜交品種播種密度在4.5-5.2萬株。(一公頃土地的播種數量)

    (2)緊湊型雜交玉米種子的種植密度,中晚熟雜交種子的種植密度在6-7.5萬株之間;中早熟雜交種子種植密度在7.5-9萬株之間。緊湊型的玉米雜交種子這些年是比較受歡迎的,在產量表現上也是比較優秀的,所以我們還是儘量先擇優質的緊湊型玉米雜交種子種植為宜。

    糯玉米種植在最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種植糯玉米也有著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由於很多農民對於糯玉米種植密度不是很瞭解,導致糯玉米產量差強人意。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農民不清楚糯玉米的種植密度,一般糯玉米的種植密度在6.75-9萬株每公頃為宜。

    青貯玉米種植這些年的發展趨勢也是很快的,很多朋友認為青貯玉米反正也不是用來收穫玉米的,那麼我們種植的密度大一點也是沒有關係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雖然青貯玉米不是用於收穫玉米果實的但是也不是種植密度越大產量越高,青貯玉米的種植密度可以稍微高於普通玉米一些,種植密度以6.7-8.2萬株每公頃為宜。

    高油玉米因其玉米籽粒中含油量較高,既可以用於提煉食用油也可以用作飼用是價值較高的玉米品種。由於高油玉米植株較為高大所以種植密度要比普通的玉米低一些,種植密度在6-6.7萬每公頃為宜。

    爆裂玉米作為香香脆脆的爆米花的主要原料受到我們廣大美食愛好者的喜愛,在最近幾年爆裂玉米的需求更是倍增,由於爆裂玉米單株較小而且單穗的生產力也很小所以其種植密度要高於普通玉米,一般每公頃的爆裂玉米的種植密度要比普通玉米增加20%左右。

    除了上述這些玉米之外我們還有筍用玉米種植密度在6-7.5萬株每公頃;以及高賴氨酸玉米品種,其種植密度在5.2-7.5萬株每公頃。

    我們玉米的型別不同其種植密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我們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這對於我們玉米高產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玉米想要高產合理的密植技術和玉米增產種植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在瞭解了玉米的種植密度之後透過株距和行距的調整就可以達到合理利用空間的目的

  • 6 # 李子耶

    合理值密度是實現玉米高產、優質、高效的中心環節。影響玉米適宜密度的基本因素是品種和環境條件。合理密植的原則是根據內外因素確定適宜的密度,使群體與個體之間的矛盾趨向統一,使構成產量的穗數、粒數和粒重的乘積達最大值,以達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目的。  

    密度與品種關係最為密切。在同一地區同樣條件下,各品種株高、葉數和葉向有很大差異,所以同一地區的適宜密度又因品種而異。一般晚熟品種生長期長,植株高大,莖葉繁茂,單株生產力高,需要較大的個體營養面積,應適當稀些;反之,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種,莖葉量較小,需要的個體營養面積也較小,可適當密些;而株型緊奏、葉片直立的品種可更密些。  

    玉米種植密度與土壤肥力、施肥水平以及土壤水分狀況關係密切,總的原則是“肥地宜密,瘦地宜稀”,“水足地宜密,水少地宜稀”。一般地力較差和施肥水平較低,每公頃株數應少些;反之,土壤肥力高,密度可以增大。因為肥力高,較小的營養面積,即可滿足個體需要。

    玉米的適宜密度,隨溫度、雨量、日照條件不同而異。短日照、氣溫高可促進發育,從出苗到抽穗所需日數就縮短;反之,生育期就延長。若北種南移,植株變矮,成熟提早,種植密度應該大些;反之,南種北移,發育延遲,植株長的比南方高大,密度宜稀一些。光照條件好的地區,留苗密度宜適當密些;光照條件差的地區,留苗密度適當稀些;同一地區,向陽山坡的玉米應比陰坡或平原的密度大些。總之,應根據不同氣候條件、植株生育狀況來確定適宜密度。

  • 7 # 老周說三農

    確定玉米種植密度的原則是什麼?

    玉米的合理密植與品種、土壤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玉米種植密度必須根據這些條件來確定。

    1、品種與播種期:不同的玉米品種的生育期長短、株葉型都不相同,因此種植的合理密度也有差異。一般早熟品種生育期短,植株矮小,要適當密植。晚熟品種生育期長,植株高大,要適當稀植。雜交種株型比較緊湊,宜密植。地方種植株高大鬆散,宜適當稀植。緊湊型玉米雜交種葉片與莖的夾角小,株型緊湊,要加大密度。平展型雜交種葉片與莖的夾角大,葉片平展,株型鬆散,要適當降低密度。

    早播或者春播玉米,生長比較慢,營養生長期長,密度可以低些。夏播或者遲播玉米生長比較快,營養生長期短,宜密植。

    2、土壤、肥料、水條件,玉米是不利用分櫱的作物,群體的田間自動調節年齡弱,確定密度時要根據品種型別、土壤肥力

    高度耕作栽培技術水平等條件來確定。肥土、水分充足。栽培技術水平高的地方要適當增加密度,能保證單位面積上較多作植株對水分、養分的需要,過稀會造成地力浪費。瘦地或者施肥水平低的土壤,有效水、養分貯量低,種植過密,超過土壤中養分供應能力,就不能滿足玉米正常發育的需要,造成後期脫肥早衰、矮小,空稈多而減產。

    3、氣候條件,玉米是喜歡短日照作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比較高,根據溫光條件來考慮密度,要掌握在高溫短日和光照充足地區可以適當密植,在高溫短日照條件下,玉米生長髮育加快,生育期縮短,植株變矮。低溫長日照和光照弱的地區宜稀植,在低溫長日照條件下玉米緩慢,生育期延長,植株變高。低海拔地區氣溫比較高,日照比較好,玉米生育加快,生育期短,要適當密植。海拔比較高地區氣溫偏低,玉米生育期變長,要適當稀植。但是在海拔很高,光照很強,氣溫又低的地區,紫外線和低溫常常抑制玉米的生長,使其植株矮小,也要密植。

  • 8 # 鉄將軍1

    確定玉米種植密度主要是氣候,外因條件,在我們甘肅莊浪那裡,就看年份咋樣,雨水合節不,過細節問題我不會說,就株距和行距問題,株距一般都在一尺左右,行距在一尺三以上,就這樣稀的株距。收穫還要看雨水,為了保溼,農民都留二膜,就是把第一年的地膜保護好,第二年原用上。這樣可以保持土地溼度,如遇上乾旱年,你咋用心都不起作用,我在寧夏這裡,農民種玉米很好,選好種子,只要種在地裡,安時間放水就好了,玉米之間的的株距在二三寸之間,玉米結上棒子了,人都進不去,一棵玉米一般都能結三個大棒子,這就是真正的地理環境,外因的條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也不懂,說錯了別笑話,必定是個農民嗎。

  • 9 # 大娟的日常

    玉米的適宜種植密度受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氣候條件、土地狀況、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確定適宜密度時,應根據所有因素綜合考慮,因地制宜,靈活運用。

      1.株型緊湊和抗倒品種宜密。

      品種之間在生育期、植株繁茂程度、株型、抗倒伏性等方面都有差別。因此,在確定種植密度時應區別對待。

      一般地講,生育期長的、植株高大繁茂的、葉片近似平展的、莖稈質量差的、根系不發達的品種型別,一般耐密性差,不宜密植,種植密度不宜過高,每公頃以4.5萬~5.25萬株為宜;相反,生育期較短的、植株較矮,葉片上衝,株型緊湊,群體透光性好的品種或莖稈堅韌的品種型別適宜密植,每公頃可種植6.75萬~9萬株。但這幾類品種必須具有稈強、根系發達、有抗倒伏能力。另外,大穗型品種與中小穗型品種相比,種植密度應適當小些。

      根系發達的品種耐密性強,一些株型緊湊但抗倒伏能力稍差的品種適宜密度為6萬~7.5萬株/公頃。還有一些緊湊大穗型的品種,個體生產能力強、群體增產潛力大的品種可根據當地的生產水平靈活掌握,一般可控制在5.25萬~8.25萬株/公頃的範圍內。在相同施肥水平和田間管理的條件下,玉米不同品種和同一品種不同密度在產量表現上是不同的。

      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

      地力水平是決定種植密度重要因素之一,即高肥力宜密,且適宜密度範圍相對較寬,低肥力宜稀且適宜密度範圍相對較窄。

      在土壤肥力基礎較低,施肥量較少,每公頃產7500千克以下的地塊,由於肥力不足,密度過高,植株生長差,空稈多,有時會引起減產。因此,種植密度不宜太高,應取品種適宜密度範圍的下限值;在地肥、施肥量又多的高豐產田,就要採用抗倒抗病能力強的品種,並且要取其適宜密度範圍的上限值。中等肥力的宜取品種適宜密度範圍的中密度。

      生產實踐表明,同一品種在同一種植區域,只因肥力不同,其適宜密度最大相差可達25%左右。例如,稀植型品種在高肥力條件下,適宜密度為每公頃4.5萬株,在低肥力條件下,每公頃為3萬~3.5萬株,每公頃相差1萬~1.5萬株。

      3.水熱資源充足的玉米宜密。

      在確定種植密度時,溫度、水分也是必須考慮的環境因素。如果單純地從溫度因素考慮,應該是溫度高宜密,溫度低宜稀;單純地從水分因素考慮,應該是水分充足宜密,水分欠缺宜稀。而在自然生產條件下,有時溫度高低又是與水分多少相矛盾的,對密度的影響又是相互制約的。例如,部分產區玉米生育期間溫度雖然較高,但水分欠缺,種植密度只能稀些;部分產區水分充足,但溫度偏低,一般品種型別密植時,溫度滿足不了要求,生育延遲,低溫年份成熟不好,而生育期較短的品種密植時產量高,並能安全成熟;在溫度、水分比較協調的產區,可以適當密些。

      4.陽坡地和沙壤土地宜密。

      適宜的種植密度與土地的地理位置和土質也有關係。一般陽坡地,由於通風透光條件好,種植密度宜高一些;土壤透氣性好的沙土或沙壤土宜種得密些,低窪地通風差,黏土地透氣性差,宜種得稀一些,一般每公頃可相差4500~7500株。

      5.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的地區宜密。在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光合作用時間長,呼吸消耗少,種植密度可適宜大一些,如沿海和高原地區;在高溫、多溼,晝夜溫差小的內陸地區種植密度宜偏稀一些,一般每公頃相差7500株左右。

      6.精細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在精播細管的條件下,種植宜密,因為精細栽培可以提高玉米群體的整齊度,減少株間以強欺弱、以大壓小的情況發生。在粗放栽培的情況下,種植密度以偏稀為好。

  • 10 # 基層農人

    玉米種植的稀稠程度,會影響玉米的最終產量,種植過稀,單位面積內株數減小,土壤未得到充分利用,總體產量上不去;種植過稠,田間鬱閉,通風透光不良,植株易形成夾稈(無穗),而且穗棒小,產量也低。

    因而合理種植,是玉米穩產穩收的重要原則,合理密植,又是充分發揮群集增產效果的重要措施。

    而合理的種植密植,就要按照土壤的肥力狀況,降雨條件和品種特性來確定種植密度。

    1,土壤肥力狀況:土壤肥薄程度,是影響玉米植株生長的最基礎因素,植株生長所需的肥水都需根系從土壤中吸收供給,如果土壤貧瘠,營養缺乏,根系生長不良,吸收和供肥能力都降低,植株生長勢弱,雌雄穗發育不良,穗棒小,產量低。

    因此在玉米種植時,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狀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坡度小於15度的地塊,這樣的地塊,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能促進玉米植株健壯生長,增強多種抗性,降低病蟲害,從而可獲高產優質的玉米,所以,肥力中上的田塊,玉米可以密植,但還需水分保證。

    2,玉米品種特性:密植的玉米,就要選用良種,而且要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如降雨多少,積溫高低,及氣候特徵等,選擇株型緊湊,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品質優良,增產潛力大的雜交玉米品種。

    3,確定玉米種植密度的原則~降雨條件: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即使選用優良品種和肥沃的田塊,土壤水分的充足與否又成了限制這兩個條件的主要因素,因此,玉米種植密度的確定原則,在選擇土壤肥沃和選用優良品種特性外,主要要根據當地年降雨多少來確定:

    一般情況下,年降雨量為100毫米,種植株數為1000株/畝。

    即:年降雨量300~350毫米的地區,以3000~3500株/畝為宜,株距35~40釐米。

    年降雨量在350~450毫米的地區,以3500~4500株/畝為宜,株距30~35釐米。

    年降雨量450毫米以上的地區,以4000~4500株/畝為宜,株距28~30釐米。

    那麼土壤肥力高,墒情好或有澆水條件的地塊,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總結:確定玉米種植密度的因素,有土壤肥力狀況,降雨條件及玉米品種特性,但確定的原則在滿足其它兩要素的基礎上,我覺得以當地年降雨量來衡量確定玉米種植密度,最直觀易懂,也較標準。供參考!

  • 11 # 三農孺子牛

    玉米種植的密度原則是什麼?

    從理論上來說有這麼幾方面。

    一、土壤的肥力。土地質量的好於差起著決定性的因素。土壤深厚,土地肥沃,能夠滿足玉米群體生長髮育的需求,就可適當蜜植。

    如果土地貧瘠,土層淺薄難以滿足玉米群體生長髮育,密度就的降低減少,甚至不能種植玉米。

    二、水份。萬物生長靠太陽,萬物生長也靠水份。水利萬物,沒有水份,就沒有生命。玉米要想密植高產水份必須滿足。水不是萬能,但離了水是萬萬不行。種地老百姓常說,有收無收在水,收多收少在肥。這就說明玉米種植密度與水緊密聯絡。

    水份充足,滿足供應玉米生長髮育密度就可大些,否則就得稀植。

    三、合理施肥。玉米一生的生長髮育,抽穗結籽於合理施肥至關重要。在種植玉米時具備了土地、水份的要求,合理施肥必須緊跟,密切配合。玉米各個生長時期對肥要求不同,施肥必須適應需求,才能取的高產。

    四、種子。現在我們種植使用的玉米種子都是配種玉米種子,大多數都適合密植,但是也要根據每個種子的不同性,按照說明合理安排種植密度,不能人為的憑主觀願望,不顧品種的特性而盲目提高種植密度而造成倒伏減少。宜密則密,宜稀則稀。

    事實上種植玉米確定密度,在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就很容易辦到。玉米高密度種植高產的發揮,萬事具備,沒有東風降雨,在乾旱無灌溉條件,靠天吃飯的地方來說。種植密度的確定,不能完全依靠理論知識,還的仰望看天,從乾旱著想。乾旱地區種植玉米的原則是稀植年年收,密植碰年頭。

    總結:確定玉米種植密度是四大原則:土地、水份、肥力、種子。根據各地的實際條件、氣候、降雨量確定種植密度,沒有一個萬能公式,可以套進去使用。如果總要給一個方式,一般是在行距45釐米時,株距確定在1米4株。隨著行距的增加,株距減少,行距減少株距增加。行距在40~60釐米內調整;株距在28~45釐米內調整。

    以上是本人種植玉米確定密度的經驗總結。只供參考。具體以當地實際情況為準。

  • 12 # 農藝師老陳

    確定玉米種植密度的原則是合理密植,也就是按不同地區、品種、不同的土、肥、水等條件和田間管理水平,在單位面積上種植適當的珠數,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從而獲得較為理想的收穫,具體如下:

    ①高水肥地宜密植。選擇耐密品種,如卡迪653等,每畝6000株左右。

    ②旱地宜稀。缺乏水利條件的地區,最好選用稀植大穗品種,適當稀植,每畝密度3000株上下;或與 豆類作物間作,畝密度500——1000株左右。

  • 13 # 知識家園

    農村裡面種植玉米的農民朋友,還是比較多的,像在我老家這邊,我爺爺奶奶家,自己家裡, 親戚家包括村裡的父老鄉親,都會種植玉米的。除了臨近採摘收穫的時候,自己掰新鮮的玉米煮著吃,也會去集市上面售賣的,而一些曬乾了的玉米換面,或者是加工製作成玉米麵,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說玉米的食用範圍是比較廣的。

    那麼,確定玉米種植密度的原則是什麼?

    1,根據種植目的,疏密結合

    像我們自己普通種植在菜園裡面的玉米, 就是自己來食用的,這樣種植疏密可以根據旁邊的蔬菜或者果樹來選擇,菜園子空地大的話,我們就種植寬鬆一些,空地小,就種植密一些。但如果我們種植玉米是為了獲得一定的收入,那就需要在種植的時候,做好間隔間苗,不能過於密集,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2,根據種植土壤,提升玉米的產量

    玉米在土壤不肥沃或者是水源不充足的地方,種植不能太緊密了,種植密度大,導致養分不足,玉米的產量也會下降的;相反如果玉米是種植在水肥的地方,那樣適當的加大種植玉米的密度,會提升產量,當然要科學的種植才行。

    3,根據種植環境,提升玉米的質量

    咱們國內,南北方的天氣環境是有一些差異的,包括地理環境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南方相比較北方一些區域,種植密度會小一些,但不是絕對的,我們也要結合自己當地的實際種植規模, 或者是種植玉米的品種,來實際的選擇才好。

  • 14 # 沒有武松沒有虎

    玉米是喜光喜熱的短日照作物,種植密度對於玉米的產量性狀(如每株穗數、穗行數、行粒數等),株型性狀(如株高、葉面積等)以及生育期有顯著影響。種植密度不夠,影響玉米的群體產量,而盲目的密植,會造成玉米個體生長髮育不良,產生諸如禿尖易倒伏等不利影響,造成嚴重減產。因此,需要探究合適的種植密度,以提高光能有效利用率,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土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種植密度主要受種植品種、種植方式、種植環境和管理水平的影響。種植品種

    一般來說,葉夾角小的緊湊型玉米種植密度可以高一點;葉夾角大的平展型玉米種植密度要稍小一些。抗倒伏你能力強的品種可以高密度種植,不抗倒的品種要低密度種植。

    種植方式

    對於玉米大豆,玉米辣椒等套種的地塊,玉米種植密度需要小一點,以免不同作物之間競爭水肥;高密度的種植玉米還會遮擋光照,不利於大豆和辣椒的生長。

    環境因素

    √ 土壤肥力和含水量

    乾旱地區沙化貧瘠地、鹽漬地、含水量低的地塊種植密度低;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高的地塊選擇高密度種植;

    √ 種植地氣候

    降雨量正常的地區適當高密度,降雨量少的地區宜低密度種植;風力大的地區和水熱資源少的地區需低密度種植;光照強、光照時間長以及晝夜溫差大的地區適當高密度種植;

    √ 病蟲害情況

    對於病蟲害嚴重的地區,在控制病除害的情況下,高種植密度可以一定情況下緩解病蟲害對產量的影響。

    管理水平

    增加施肥量和方便灌溉的精細管理的地塊適合高密度種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員工不積極該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