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豔夜讀錦書

    得了吧,范雎根本不配跟他倆提鞋,你看看商鞅。自從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以後,他費盡自己所有的能力。捨棄自己的一生。都是為為了使得秦國富強壯大。在朝堂之上。為了維護法治的推行。商鞅不允許秦孝公利用人治的手段為它去除阻礙。使得秦國的朝堂執行的特別良好。大臣之間雖有爭執,但是不傷了和氣不相互鼓搗。然後我們再看看張儀,張怡能源會變,但是他也心胸寬廣。他在秦國為相的時候,有好幾次那些小將軍都反對他的主張。張儀並沒有相范雎那樣去藐視人家,而是鼓勵大家在朝堂之上各說己言,也因為這樣的鼓勵,張儀也改變了自己好多次的想法。使得秦國發展的路都是正確的,還有張儀也處理完成與武將之間的不良關係,在一次戰役中,由於前鋒將軍贏英華不聽張儀致勸。結果打了一場敗仗讓張儀很不高興,贏華是一個將軍,而且很年輕傲氣。所以從那次以後,他基本是逃避面見張儀,後來張儀知道以後主動去找他,化解了他們之間的不滿。也使得秦國朝堂一團和氣,齊心所向。再看看范雎兩入入秦國。搞起了黨派之爭。凡是不和范雎同一條意見的都被他想法的孤立起來,為了得到功名利祿,范雎挑撥聽秦王與臣子之間的關係,使得秦莊襄王不得不殺掉白起,又任用一些無能之人領軍,導致秦國損兵折將,有損國力,所以范雎根本無法跟他們相比,太小人了!

  • 2 # 匍匐的前行著

    我個人覺得範睢和張儀都不能和商鞅並肩。

    商鞅變法以前,秦國被山東六國所嫌棄,甚至差點被魏國滅國,國家長年的征戰,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商鞅的變法,改變了秦國的風俗,土地,確立了耕戰體系,訓練秦國鋭士,迅速收復故土,成為強秦,為統一六國打下基礎。

    張儀、範睢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可以說都是大才,張儀政策是連橫,範睢是“遠交近攻”都對秦國餐食六國幫助甚多,但這是建立在秦國強大的國力基礎上的,如果是一個弱國,這些政策只能幫他們生存。

    因此張儀、範睢是站在商鞅的肩膀上才成就的偉業,所以說商鞅才是對秦國幫助最大的。

  • 3 # 上官敏學

    個人認為范雎不能與商鞅、張儀並肩。

    范雎,商鞅和張儀三人曾都為秦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商鞅的貢獻是最大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秦國曾長期處於各諸侯國的邊緣,不僅是指在地理位置上,而且也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相對落後。

    在春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開始改革變法。他利用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文化手段改變了秦國落後的面貌,透過這次聲勢浩大的改革立法運動,秦國由弱變強,國力顯著增強,位列六國之首。

    “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

    商鞅是中國歷史進入新篇章的開創者,戰國史最後的勝利者,大秦帝國的奠基者,他引領了一個時代的發展。商鞅的千秋功業在後世無人能超越他,是中國歷史最後的變法集大成者。

    當今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商鞅的法治思想,其改革,對中國現階段的發展方向仍有著寶貴的借鑑意義。

  • 4 # 填哥嗑歷史

    匯入語:

    須賈妒賢又嫉能,範叔幾乎喪殘生。

    幸遇蒼天得憐勉,張祿秦國魚翻身。

    智鬥穰侯顯才能,遠交近攻戰略神。

    若無陷害白起事,商君張儀可比朋。——自賦詩一首。

    在戰國末期的風雲激盪的舞臺上,範睢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作為與商鞅,張儀、李斯等齊名,也是被秦王重用的“外華人”,作為秦昭襄王的相國,他為秦國的崛起做出巨大的貢獻。

    《大秦帝國》劇照

    範叔的功勞

    範睢在秦國的內政和外交的方面頗有建樹。贏得稱讚。

    一、使得秦昭襄王權力得以穩固。

    範睢到秦國之前,昭襄王在秦國執政已經長達三十九年之久。然而,當時秦國除了秦昭襄王之外,昭襄王的母后秦宣太后,昭襄王的舅舅穰侯魏冉,包括宣太后的其他兩個弟弟,都位高權重。雖然不能對秦昭襄王構成致命威脅,但是也影響了秦昭襄王的權力的集中。

    範睢到秦之後,曉之以理,使得秦昭襄王廢除穰侯,使得昭襄王的權力更加的穩固。

    二、完善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思。

    遠交近攻的戰略,在現在看來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普通人也會想到這個戰略。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這個戰略在秦統一中國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

    這個戰略,並不是在範睢當相國才開始實施的。一直以來,秦國都在不同程度的執行這個戰略。因為臨近秦國的三晉一直是秦國攻擊和蠶食的重點,燕國也大部分時間是秦國結交的物件。雖然秦國也時不時“跳槽”去攻打齊國。

    在五國伐齊之後,齊國一蹶不振。基本上退出了戰國的舞臺。齊國的退出,使得戰國中後期的“兩超多強”格局變成“一超多強”。秦國一枝獨秀。

    在以前,秦國的目標都是明確的。魏國強大的時候,削弱魏國,齊楚強大之時,削弱齊楚。現在魏,齊、楚都衰弱了,該怎麼繼續削弱他們,以一統天下。成了秦國君臣必須考慮的問題。

    這個時候,範睢,準確的來說,是張祿出現了,他提出了一個堪稱完美,簡單易行的戰略構思——遠交近攻。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釋此而遠攻,不亦繆乎!且昔者中山之國地方五百里,趙獨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楚彊則附趙,趙彊則附楚,楚、趙皆附,齊必懼矣。齊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因可虜也。——《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這下,秦國實力有了,統一中國的戰略步驟也有了,於是,四十多年後,大秦一統天下。

    三、奇謀助秦贏得長平大戰。

    一場空前絕後的大戰,決勝的地方主要是在戰場。但是後方的較量也是相當重要,而且會更加的驚險和詭異。在外交方面,範叔的兩個奇謀為秦贏得長平大戰立下功勳。

    1、應對趙國來使。

    長平大戰連綿,趙國首先吃不消了。因為趙國沒有打大仗的打算。

    所以,大戰進行一段時間之後,趙國派來使臣鄭朱入秦和談。

    這時,秦國想摧垮趙國實力。所以不可能同趙國和談。但是,秦國又怕趙國聯合其他國家,再次合縱。

    範睢劇照

    於是,在範睢的運籌帷幄之下,秦國高調接待趙國使臣,弄得沸沸揚揚,使得山東諸侯都知道秦趙要和好了。打消幫助趙國的念頭。之後,等秦國看著沒人幫助趙國的時候,秦趙和談就失敗了。

    2、換掉廉頗。

    秦趙雙方長平大戰,秦軍長途奔襲,勞師遠征。因害怕軍糧缺乏,六國合縱。故想速戰速決。但是趙國老將廉頗堅守壁壘不出。雙方在長平堅持著。秦國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於是,秦國派遣奸細到趙國,說廉頗不行了,準備投降了。趙王相信奸細的話,加上趙王也想速戰速決。於是,派遣趙括替換廉頗。使得趙國終有長平之敗。

    這是範睢為秦立下的功勞。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題目中另外兩個人為秦國立下的功勞。

    商鞅——變法強秦

    商鞅之名,只要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會如雷貫耳。

    他是秦國的崛起的關鍵人物。他的變法,使得秦國開啟崛起之路。

    戰國初期的秦國,是僻處一隅的西方蠻夷小國。被三晉牢牢鎖在函谷關以西。更是被吳起打的屁滾尿流,丟了河西。

    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脩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彊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求賢令》

    秦孝公的一紙求賢令,引來商鞅。在秦國大舉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明法度,獎耕戰。二十餘年的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大增。開始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諸侯畢賀。——《史記.商君列傳》

    商君的變法,是秦國強大的根基。

    當然,商鞅對於秦國的功勞,還不僅僅是變法強秦,他還曾經帶兵大敗魏國。迫使魏國割地求和。雖然贏得不光榮。

    商鞅劇照

    張儀——外連橫而鬥諸侯

    張儀之於秦國,最主要的貢獻,是用連橫之策,破除各國的合縱。使得秦國得以避免一次次亡國大難,向東發展。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國力大增。惠文王上臺之後,滅了商鞅,也順便滅了反對變法的貴族。掌握政權。窺視東方。這個時候,惠文王急需外交人才。張儀來了。

    張儀以一張如簧巧嘴,破除公孫衍的合縱策略,使得各國紛紛與秦國親善。又離間齊楚同盟,使得楚國在秦齊的夾擊之下,喪師失地。從此衰落。

    自張儀始,秦國獲得對付六國合縱的方法,並且用的得心應手。

    張儀,還曾經為秦國奪得不少土地。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派遣公子華和張儀圍攻魏國的蒲陽,攻打併佔領了蒲陽。之後,秦國歸還蒲陽,但是要得魏國的上郡十五縣。

    秦惠王九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張儀、司馬錯救援苴國和巴國,趁機吞併了蜀國和巴國,擒獲了巴王,設立巴郡、蜀郡和漢中郡,將三郡土地分為三十一縣。並在江州築城。秦國國力大增。

    張儀劇照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最為重要的是必須實力強大,有實力,才能在外交上縱橫捭闔。才有外交大臣發揮的餘地。所以,對於秦國而言,商鞅、張儀、範睢乃至李斯這四人,商鞅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貢獻也是最突出的。他的貢獻之大,並非張儀範睢可以比擬的。

    那麼,範睢可以和張儀比肩嗎?範睢還差張儀一截。因為範睢不僅僅給秦國帶來巨大的利好。他的缺點也給秦國帶來難以癒合的傷害。

    範睢的缺點以及對秦國的傷害

    範睢給秦國的傷害,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外交上,魏齊事件損害秦國的聲譽。

    範睢在魏國時曾經是須賈的門客。須賈出使齊國,範睢因為應對有方而得到齊王的賞識。因而讓須賈心生嫉妒。後來,須賈無中生有,向魏齊謊報說範睢賣國求榮。魏齊將範睢打的半死。範睢因此恨透了魏齊。

    後來,範睢當了秦國的相國。便威脅魏國,要魏國交出魏齊的人頭。這對魏國是個巨大的侮辱。

    後來,魏齊逃到了趙國,秦國竟然把趙平原君騙到秦國,威脅趙國交出魏齊。最終迫使魏齊自殺。

    範睢雖然得到魏齊的人頭,但其睚眥必報的性格,和對魏趙兩國的威脅,不僅僅讓秦國得罪了魏趙兩國,而且讓秦國坐實了“虎狼之秦”的名聲,成就了“暴秦”的惡名。

    二、內政上,排擠魏冉並非良策。

    魏冉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和秦宣太后輔助秦昭襄王多年,為秦國的強大立下汗馬功勞。連大名鼎鼎的白起都是他發現並且推薦給昭襄王的。

    然而範睢的一席話,使得秦昭襄王逐步排擠魏冉。直到最後將其驅逐到了封地。

    魏冉的離開,對秦國來說並非好事。秦昭襄王不是個做事沉穩的君主。早年就曾經幹過綁架楚懷王的蠢事。

    範睢劇照

    魏冉離開之後,秦昭襄王缺少能夠羈絆的人,於是幹了很多衝動的事情。差點使得秦國提前崩潰。比如長平大戰之後,昭襄王等到趙國準備充分,才發動邯鄲之戰,屈殺白起,葬送秦軍三十萬。用人失誤,河東大敗。秦國領土縮水。等等事件,如果魏冉在,未必會讓昭襄王這麼幹。

    三、軍事上,範睢得為邯鄲之戰慘痛失敗負一定責任。

    長平大戰後,大將白起準備乘勝追擊,一舉攻下邯鄲,滅亡趙國。並做了大量準備。範睢受到趙國的賄賂,加之擔心白起功勞過大。勸說昭襄王停止進攻邯鄲。並構陷白起。

    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應當說,長平大戰之後範睢勸說不攻取邯鄲,是對的。因為以白起能力,攻取邯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必定引來東方諸國的再一次合縱攻秦。以秦疲弱的兵力對抗合縱之兵,必敗無疑。後面邯鄲之戰的失敗就是明證。

    但是範睢收受賄賂,構陷白起,則是暴露其貪戀權位,不擇手段的本性。

    而在趙國已經有所準備,秦昭襄王失去理智,下令攻擊邯鄲的時候,範睢因為白起的威脅已除,並沒有勸說昭襄王停止攻打邯鄲。

    商鞅

    更為讓人嘆息的是,範睢用人不當,鄭安平與王稽並非可以大用之才。而因為兩個人救過範睢。鄭安平被任為將軍。王稽成為河東太守。結果一人創造秦軍投降的先例,一人創造密謀反叛的先例。

    後二歲,王稽為河東守,與諸侯通,坐法誅。——《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列傳》結束語:商鞅、張儀和範睢三人,皆是為秦國立下赫赫功績,名留青史的人物。但是論其功績,商君無與倫比,當居第一位。範睢功過都相當突出,比對秦國有大功而無過錯的張儀明顯不如。屈居第三。想要比肩商鞅和張儀,是不可能的。

    參考資料:《史記》

    《資治通鑑》

  • 5 # 晨輝聊歷史

    首先,我認為范雎不能與商鞅、張儀等比肩。

    以上3人都做過秦的相國,對於秦的強大都有突出的貢獻,但是我認為3人的功績不能簡單的劃等號,由於其所處的歷史環境不同,3人所發揮的作用自熱也不一樣。

    我認為按功績大小排名的話,商鞅理應排在第1,其次為張儀,最後才是范雎。

    商鞅變法

    商鞅的主要功績在於成功推行了變法,使秦國走向了富強,是奠定秦國國力的一筆。變法前的秦國只是被東方六國鄙夷的蠻夷之邦,國家窮困落後,更是被魏國武力奪取了河西之地。

    然而商鞅主持變法以後,在經濟方面,大力發展農業,舉國推行耕戰制度,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在軍事方面,獎勵有戰功計程車兵,授予他們爵位;在政治方面,制定了嚴苛的法律,統一了稅收和度量衡。

    秦國的面貌由此煥然一新,逐漸成為了東方六國的心腹大患。

    張儀的“連橫”戰術

    當蘇秦頻繁在六國奔走促成合縱盟約之時,落魄的張儀來到了秦國,幸運的是秦惠文王是個賢主,他慧眼識金,將張儀從市井提拔到了相國之位。

    張儀也沒有辜負惠文王的信任,遠赴六國遊說,成功瓦解了合縱盟約。

    范雎的“遠交近攻”戰術

    范雎在入秦之前,秦國的大權一直由穰侯把持,穰侯指揮秦軍攻打遙遠的齊國和燕國,長年累月的戰爭卻無法增加秦國國土,空耗國力。

    范雎為秦昭襄王制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優先攻打韓、魏兩國,用重金收買合縱盟約的倡導者,秦國的東出之路由此越發順暢。

    因此,我認為范雎不如商鞅,張儀,其原因有以下3點:

    范雎的“遠交近攻”戰略是建立在兩位前輩奮鬥的基礎上的

    商鞅變法是秦國能一統天下的最重要原因,俗語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雄厚的實力,秦國的東出之路絕不會如此順暢。而張儀數次解“合縱聯軍攻秦”之圍,給了秦國大好的發展良機,自此之後,“合縱”已難成氣候。

    而“遠交近攻”無非是一種舍遠求近的戰略打法,當時的東方六國除趙國之外,已經無法對秦構成實質性的威脅,范雎只不過是順應時勢,轉換了進攻思路,以弱國為切入點逐步蠶食土地。

    范雎胸襟狹小,殘害忠臣

    范雎相比商鞅,張儀,少了一些胸懷,多了一絲奸詐,他對於權力的渴求實際並不亞於前任穰侯。

    武安君白起本可以一鼓作氣拿下趙國,卻被范雎惡言誣陷,導致一代名將冤死孤城,而趙國日後的恢復又給秦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白白又搭上幾十萬將士的生命。

    而商鞅為了變法大義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對於人才的提拔也是任賢唯舉,張儀也沒有妒忌賢能的事例。

    范雎只被封為“應侯”,與商鞅和張儀的“君號”不能相提並論

    商鞅變法有成後,在秦國的地位甚至有超過孝公的跡象,而范雎儘管位高權重,終究邁不過秦昭襄王這座大山。商君的名號在秦國家喻戶曉,影響深遠,非范雎所能相比。

    其次,范雎晚年失寵,為明哲保身,主動辭官歸隱,功業又都付諸東流。

  • 6 # 小楊品史

    商鞅、張儀、范雎的施政措施,都符合了當時秦國的實際情況。但商鞅、張儀改變了戰國的格局,使秦國突飛猛進;范雎僅僅圍繞秦昭襄王奪權展開行動,雖說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對秦國取得天下也有很大的正面效果,但與商鞅、張儀的貢獻相比,還是遜色不少。

    01:商鞅

    商鞅到達秦國的時候,秦國還處於“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的窘境,在中原諸侯的眼裡,秦國貧窮、落後,和西方的戎狄部落沒什麼兩樣,屬於被遺忘的角色。

    被人看不起也就算了,秦國還處處受壓迫——魏國大軍跨過黃河,佔領了富庶的河西之地,進一步將國土延伸到洛河流域;更氣人的是,魏國還沿著洛河修起了長城,將秦國牢牢地困死在西方。雖說秦獻公末年,經過幾番大戰,也取得了勝利,但大的局面並沒有多少改觀,依然是被各諸侯鄙視著。

    商鞅到達秦國後,先是說服了秦孝公改革,透過頒佈《墾草令》取得了秦孝公的信任;然後又經過兩次改革,整合了秦國的資源,改變了秦國的落後體制,激發了秦人勤勞英勇的血性,僅僅十幾年,秦國國力大為改觀,甚至一度攻佔了魏國的舊都安邑;商鞅不僅文能治國,上馬打仗也非常厲害,眾所周知的“商君”稱號,可是透過打敗魏軍、收復河西之地、俘虜公子卬,憑軍功掙來的。

    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即便是張儀也比不上,范雎就差遠了。

    02:張儀

    經過秦孝公、商鞅君臣的經營,秦國已開始嶄露頭角,向諸侯列國露出了獠牙,東方六國感到了恐怖,意識到單打獨鬥都不是秦國的對手,於是聯合起來,共同抗秦。

    這時候秦國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怎麼樣破解諸侯國的合縱,最好是讓他們窩裡鬥,以減輕秦國的壓力,張儀的出現可謂正逢其時。

    先來看張儀是怎麼說服魏國的。公元前328年,惠文君派張儀、公子華攻打魏國,經過一番苦戰,秦軍佔領了蒲陽,這時候張儀做了一件瞠目結舌的事:遊說惠文君把蒲陽還給魏國。秦國一眾將領開始很不解,經過張儀的一番解釋,狂喜不已:秦國將蒲陽還給魏國,魏國將上郡讓給秦國。上郡在黃河西邊,海拔高,對關中平原有居高臨下的優勢,魏國佔領這塊地方對秦國始終是個威脅,用佔領的蒲陽來交換,可賺大發了。

    透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張儀並非是一個只會耍嘴皮子的人,軍事才能也很不錯;張儀眼光非常高,具備戰略思維。

    經過土地置換時間,張儀和魏國建立了不錯的關係,之後在張儀的遊說下,魏國臣服秦國,打破了諸侯聯盟的一個口子。

    再來看張儀是怎麼忽悠楚國的。秦國想攻打齊國,又害怕齊國的盟友楚國搗亂,就派張儀到楚國忽悠一番,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先是齊楚聯盟崩潰;然後楚王被忽悠;最後楚懷王惱羞成怒,發動了丹陽之戰,楚軍大敗。可以說秦國的初衷並不咋地(不遠千里攻打齊國,典型的“近交遠攻”),結局卻非常美好——少了楚國這個可怕的對手。

    最後,張儀自始至終以秦國國家利益為重。巴蜀之戰前夕,張儀主張進軍三川,司馬錯主張攻打巴蜀,最後秦惠文王決定讓張儀、司馬錯共同帶兵攻打巴蜀,在滅了蜀國後,張儀看到了巴蜀地區的富庶,順勢滅了巴國——超規格完成了任務。張儀的心胸氣度,可遠比睚眥必報的范雎好多了。

    張儀的軍事、外交才能都很不錯,但在一些問題上的認識和商鞅比起來,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03:范雎

    范雎出身卑微,年輕時受了不少侮辱,因此對功名利祿看得很重,為了自己的上位,不惜惡意攻擊丞相魏冉,陷害白起,總的來說功勞不少,作惡也不少。

    范雎的主要功績。對秦昭襄王來說,范雎是個很好的助手——幫助自己趕跑了強勢的舅舅魏冉,登位四十多年後終於掌握了秦國大政;但對秦國來說,這只是一件平常事,范雎的才能和魏冉不相上下,不論誰在位,秦國都會繼續強大。

    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對秦國來說是件大事件,意味著秦國以後作戰有了明確的方針,不會再胡亂打了(事實上,秦國的大多數戰役,都是可圈可點的,只是偶爾會犯傻)。

    范雎的作惡。范雎這個人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作為朋友很不錯,但用這套治理國家,難免會犯錯,比方說用能力不夠的恩人王稽、鄭安平導致秦國損失慘重。

    綜上所述,范雎自有他的功績,但並非不可替代,和商鞅、張儀相比還是要差上不少。

  • 7 # 歷史大良造

    商鞅、張儀和范雎都是戰國時代秦國不同時期重要的人物,都為秦國立下過不小的功勞。商鞅透過變法,使秦國成為了富裕強大的一方大國,有了問鼎中原的基礎;張儀是秦惠文王時期的秦國國相,“連橫”外交策略的創始人,所謂“張子一怒而諸侯懼”,張儀透過外交努力,在秦國面對三番五次的諸侯聯盟抗秦的壓力下,促使各國親善秦國,使秦國度過了一段比較艱難的時刻;范雎是秦昭襄王時期的宰相,秦國遠交近攻外交大戰略的提出者,長平之戰中使用反間計,迫使趙國啟用了無實戰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為將,幫助了白起大破趙軍40萬。范雎能否與商鞅、張儀並肩?論出身,這三位都是戰國時代的魏華人士,能夠棄魏投秦,可見他們都是不拘小節的人物,能夠以“天下”大局觀來決定施展自己的抱負;但論能力,客觀來說,范雎與商鞅張儀並不屬於一個梯隊的,范雎所處的時代,和商鞅張儀所處的時代,秦國面臨的困境程度差距很大,如果比較下來,范雎時期的秦國,對外操作起來更加遊刃有餘,畢竟自身已經強大到了一定程度。而商鞅張儀時代的秦國,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但這並不是說范雎對秦國來說就一無是處。如果非要做個準確的比較,范雎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要說和商鞅、張儀並肩,確實還有點欠火候!

  • 8 # 清山雅舍

    前言

    這是一道比誰牛的問題哈。范雎、商鞅、張儀都是秦國著名的丞相。我想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商鞅和張儀對秦國的貢獻巨大,那麼範睢對秦國的貢獻是否能夠與這二人相提並論呢,我們下面透過比較他們功績的不可或缺性來排個序。

    功勞簿

    我們先看上圖,商鞅、張儀、范雎分別對應著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這三代秦王皆是相對很有作為的,可以說是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堅實基礎的人。從時間上看,范雎是最晚的,前面有商鞅和張儀打下的好底子,相當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要比拼分量的話,先天就有些吃虧。

    1、商鞅變法

    論功勞的話,個人覺得還是以商鞅為先。原因要從秦國的歷史說起,話說秦人一路披荊斬棘,創業艱辛,到了春秋時期,秦穆公位列“春秋五霸”,算是使秦國達到了一個高潮。但是進入戰國初期,秦國在飽受晉國壓制多年後,再次受到了新興魏國的打擊,屢戰屢敗,進入了長達百年的衰弱期。鄰居魏國透過李悝變法,迅速地富強起來並且在戰國初期讓秦國吃了無數的敗仗,丟失了大片的河西之地。這些都深深地刺激了秦獻公,於是秦國的改革從秦獻公那兒就已經開始了。

    △商鞅劇照

    而秦孝公只不過是延續了父親的改革政策,並且任用商鞅進行了更為深入徹底的革新。商鞅的改革可以描述成一次全面的社會大改造,主要透過新修律法、鼓勵農業、整頓民事、激勵軍功、削弱貴族、引導文化、中央集權這幾個方面來使陳舊落後的秦國煥然一新,從而迅速崛起,逐漸趕超六國,為後來的天下霸業打下了決定性基礎。可以說,如果沒有商鞅變法,恐怕後來的張儀還有范雎也不會有那麼大的作為,因為很多功勞的建立要有強大的國力做支撐。

    2、張儀連橫

    張儀很有本事,也很有功績,但是個人還是將他排在商鞅後面。秦惠文王對他足夠倚重信任,他也沒有辜負惠文王。張儀不愧是鬼谷高足,一身縱橫術甚是了得,硬是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為秦國賺足了利益,打破了反秦合縱,玩弄諸侯於股掌之間。在他輔佐秦王期間,秦國奪回了河西之地,並且攻下了楚國的漢中,吞併了巴國和蜀國,還蠶食了一些周邊鄰國的土地,使得秦國的國力有了明顯的飛躍。但還是那句話,他到底還是蒙了商鞅的恩情,沒有變法圖強在前,任張儀說破了天,一個弱小的秦國也不會被六國所忌憚。到時候,他的六國遊說可就成了笑話。所以,張儀連橫的成功是在秦國變法的基礎上的,其功績的不可或缺性不如商鞅,但張儀的功績是必須要肯定的。

    △張儀劇照

    3、范雎定策

    范雎和張儀一樣,又是一個魏華人,看來魏國還真是不能用人啊。范雎的主要功績說起來主要有兩個:

    一是幫助秦昭襄王廢掉了宣太后的權利並放逐了以魏冉為首的四貴勢力,使得秦昭襄王能夠完全掌握大權,穩定了秦國的內部局勢;

    二是制定了“遠交近攻”的國家策略。這一策略就是先對付眼前的三晉國家,較遠的齊楚先交好,日後再圖謀。范雎這個計策使得秦國在已有的良好形勢上,選擇了一個最有利的奪取天下之策,為秦國的統一天下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並起到了加速作用。

    這樣一看,范雎的功績也是足以位列秦國名相行列了。但是之前的宣太后、魏冉和白起做得也不差,大家都不可否認地沾了商鞅和張儀的光。所以有沒有范雎對秦國統一天下並不是決定性條件,因而在排名上我還是要把他放在最後。

    結語

    范雎作為秦國的一代能臣名相還是夠格的,但是要和商鞅、張儀比,在其功績的不可或缺性上還是弱了幾分。畢竟沒有商鞅,後面都是做夢;而張儀要比范雎更有不可替代性,畢竟如張儀這種大才更加難得;范雎則只是加速了秦國的統一,換作他人也能做到,只是效率上的差別。所以我最終的結論是:范雎可與商鞅、張儀同入秦國名相行列,但是排位在商鞅、張儀之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月初八有什麼風俗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