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清雜七雜八

    說通俗點就是,曹操覺得劉備了不起,曹操肯定了解過劉備,小時候就知道推廣自己,志向很大。會結交有才之士,拜漢末名將盧植為師,賺到聲望。張飛,關羽萬人敵的角色對他死心塌地,郭嘉,程立都說要早點除掉他,曹操看中的徐庶對他念念不忘。有敏感的政治思想,要不是運氣不好劉備早就是一方諸侯了。

  • 2 # 文史一品堂

    1.曹操:胸有大志,心繫天下,目光遠大,識英雄、重英雄

    2.劉備:思路敏捷,城府很深,能屈能伸,英氣不顯於外,反應快

    “煮酒論英雄”,是曹操劉備二人第一次正面交鋒,曹操雖有殺劉之心,又心存可以為己所用的僥倖心理;劉備正是利用曹操這種心理,順利逃離曹操的掌控範圍。在這次交鋒中,劉備應該算是勝利者。

  • 3 # 搞笑滴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橋段。其中曹操說的“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更加霸氣。然而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個人覺得曹操並不認為劉備是英雄,只是劉備在場,曹操只是客氣一下,在曹操心裡,只有自己是英雄,將來一統天下的霸主。

  • 4 # 過路閒人路過

    這個問題先要考量一下當時天下各諸候情況,曹操本身看人的能力還是非常強的,在眾諸候集結伐董卓的時候,曹操對這些諸候的個人性格與能力基本上已經會有定案,這定案肯定也是各人都有明顯缺點,再加上往後各諸候的所作所為作參考基本上八九不離十。以勢力最大的袁紹袁朮為例,曹操從小就認識袁紹,一起年少輕狂,對這位四世三公名門之後的性格實在是摸得太透了,實力最強但居然在漢獻帝逃出長安時選擇不去救,就已經是缺乏政治智慧,官渡之戰中曹操能最終以弱勝強,和曹操太瞭解袁紹性格上的弱點是主要關鍵。另外像袁術這種敢為天下先,急於稱帝的人,曹操自然也不會把他放眼內。

    至於為什麼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首先這問題多多少少有一點試探的味道。另外也表明劉備確實是有稱霸一方的能力,但劉備這能力,絕對不是一般人腦海裡的仁義和忠於漢室,最有可能被曹操看上的特點是堅韌,深藏不露,懂的利用各種條件來增加自己的本錢,和仁義完全佔不上邊。為什麼和仁義佔不上邊?很簡單,當時天下是一個極端的亂世,曹操會相信一個仁義的人能在亂世稱霸嗎?肯定不會。反過來說,曹操在劉備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本質,而這些本質就是在亂世稱霸的必須條件,有區別的就是不同的表面演譯罷了。

  • 5 # 小二喝口茶

    第一,劉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一個賣草蓆的,手中無錢又無兵,也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援,憑著自己的努力和百折不回的堅韌才在群雄之中佔有一席之地。只有創業者才懂得創業者的艱辛。所以曹操才對籍父之名的孫權不屑一顧,而對劉備青睞有加。

    第二,劉備善於籠絡人心。其實坑蒙拐騙的事劉備也沒少幹,但是他善於作秀,懂得利用輿論宣傳造勢。不但手下將領對他死心塌地,連天下百姓都稱頌他仁義。這一點曹操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劉備的能力確實當得起英雄二字。就像他自己說的:“若備有資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道也”。

    如果有合適的時機,劉備本人是有帝王之才的。他主要是基礎太差,前期只能寄人籬下,積累資本,而天下形勢卻不等人。等到劉備積攢起一定的實力,曹操和孫權勢力已經做大,難與爭鋒了。

  • 6 # 鬍子瘋瘋

    其時劉備寄於曹操籬下,但劉備雖然流浪,卻但凡有軍閥作亂,必上門毆打,舉的是興漢的旗號。他與曹操也是打打合合,幫理不幫人,這是曹操高看他一眼的原因。如果能控制使用,對曹操是非常有利的。

  • 7 # 品味兒許昌

    彼時,董承約劉備共同除曹,乃有衣帶詔之說。然而劉備怕曹操起疑,只好在家澆水種菜,曹操得知之後,專門擺上酒宴,一盤青梅,一壺酒,邀請劉備共飲。二人對坐,開懷大飲,談論天下大勢與英雄,此時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聞之,大驚失色,筷子都掉了,恰在此時,風雲突變,電閃雷鳴,劉備藉口天變才糊弄過去了曹操。這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

    然而,在那時,曹操已經位極人臣,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劉備呢,根本不能與曹操相提並論,為何曹操對劉備的評價這麼高呢?難道曹操能預測未來?

    建安四年之時,劉備依附於曹操,時任左將軍,只有關張二人不離不棄,沒有自己的底盤,可是曹操卻對劉備另眼相待,其實,是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與劉備十分相似,都是白手起家,自己拉隊伍

    而且,兩個人都是屢敗屢戰,永不言敗,這是具有良好的崛起成本和資歷,畢竟經驗也是十分難得的一種資歷。

    第二,劉備有識人之能,人緣極好

    劉備有識人之能,關羽、張飛,都是他發掘的人才,並且人緣好,走到哪裡都能結交朋友,而且曹操帳下謀士郭嘉、程昱等人都對劉備另眼相看。

    第三,劉備重信講義,能屈能伸

    劉備很重信義,所謂無信不立,這也是收攏人心的好處,而且大器晚成,老成持重,能屈能伸,擁有成大事的氣度,不會意氣用事。

    第四,出身好,噱頭足

    劉備,據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人稱劉皇叔,這一方面是攀上了皇室的高枝,對自己的出身做了一個昇華。而且還能夠唬住一大批人,畢竟皇室後人的身份還是很好用的。

    不知道各位以為劉皇叔還有那些英雄品質呢?

  • 8 # 一笑漫談

    1.劉備自詡漢室宗親,這個是曹操最想要的卻求之不得的正統身份;2.虎牢關一戰對劉備印象頗深;3.當時的月旦評等輿論看好劉備;4.曹操收買人心,高抬劉備,收服劉關張;5.試探劉備之志,伺機殺之。

  • 9 # 性格實驗室

    我倒是認為曹操未必真是這麼想。

    劉備一直四鄉八里略有名氣,尤其仁德等方面,或許曹操真的認可劉備。但那個時代,英雄輩出,劉備未必就是最出彩的。所以我更傾向於認為,曹操是在詐劉備,或者在嚇唬他。

    曹操彼時小有成就,面對的對手也有很多,他當然想一統天下,所以這些對手要一個個解決。他完全可以跟所有他認為牛逼的對手來一次煮酒論英雄,然後說,天下英雄,唯你和我耳!藉以震懾對手,達到他的目的。

    再退一步說,即便曹操就是認為劉備是真英雄,那又怎麼著呢,不需要理由呀,三國演義作者本來就是以蜀漢為正統,美化蜀國嘛。

    歷史就是歷史,我們可以任意猜測,只要符合我們心中的價值觀。歷史不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麼。

    共勉。

  • 10 # 歷史百家爭鳴

    個人揣測那個時候的曹操還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大家都知道曹操本質上是個奸雄,對於人心和實事的把握非常準確。以曹操的性格,如果他真的認為是劉備是個英雄,絕對不會去試探,只會默不作聲,直接殺掉了事,讓我們來看一看,在此次煮酒論英雄前劉備和曹操各自的經歷是什麼?根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劉備是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劉貞後代,而裴松之三國志注所引《典略》記載,劉備為“臨邑侯枝屬。”劉弘 (劉備之父)在劉備少時已逝,劉備便與母親販賣草鞋、織草蓆為業。175年(15歲),劉備母親要他外出求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同入大儒盧植門下求學,並與其結為好友。劉德然父劉元起常資助劉備。劉元起妻罵:“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各是一家,怎可能時常幫助他呢!)”元起答:“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我們宗族中有此孩兒,不是普通人啊。)”但劉備不甚樂於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漢時一尺約為23.1釐米)(約173釐米),垂手下膝,有一對招風大耳,不需攬鏡自照,眼可自見其耳。少說話,善於待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義士,年輕人爭相趨附他。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等多給與金錢資助,劉備由是得用以糾合組織部下。184年(24歲),黃巾之亂爆發,各州郡皆有人民組織義軍討伐。劉備率領其下屬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後來,漢室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長吏的人,都要被選精汰穢,督郵到安喜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訊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休息房舍求見,督郵稱疾不肯見劉備,劉備十分痛恨,捆綁督郵鞭打兩百後,棄官逃亡。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191年(31歲),劉備在高唐令職位上,被盜賊擊敗,後投奔公孫瓚,公孫瓚隨即上表,保奏劉備為別部司馬,任為平原令、平原相。劉備平原外御賊寇,在內則屯糧分發給百姓,士以下的人,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據說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三國志》以“其得人心如此(如此深得眾人心)”稱讚劉備。入主徐州黃巾餘黨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軍所圍,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劉備驚訝地答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劉備!”便立即派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黃巾軍聞知援軍至,都四散而逃,孔融逐得以解圍。後袁紹攻公孫瓚,劉備與田楷東屯齊。、公元194年(興平元年),曹操以為父報仇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不能抵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救援,劉備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到徐州後,陶謙又給劉備增丹楊兵四千,劉備於是又歸屬陶謙。而此時張邈、陳宮叛迎呂布,攻打曹操,曹操根據地失陷,於是回兵兗州。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叫他駐軍在小沛。公元195年(興平二年),陶謙病重,對別駕麋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麋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劉備做太守,劉備不敢接受。在陳登、孔融的再三勸說下,劉備遂領徐州。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袁術率大軍進攻徐州,劉備迎擊,兩軍在盱眙、淮陰相持。這時,呂布偷襲了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劉備回軍,中途軍隊潰散,乃收餘軍東取廣陵,為袁術所敗,轉軍海西,困頓至極,得從事東海麋竺以家財助軍。於是向呂布求和,呂布將劉備的妻子歸還給他,劉備回到小沛。不久,劉備再度召募了萬餘人的軍隊,呂布於是率軍進攻小沛。劉備戰敗,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給與劉備兵馬糧草,讓劉備做豫州牧。其後,人稱劉備為“劉豫州”。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呂布派高順和張遼進攻劉備,曹操雖派夏侯惇援救,但被擊敗。沛城最終被攻破,劉備妻子再次被擄,劉備單身逃走。劉備在梁國國界中與曹操相遇,於是與曹操聯合進攻呂布,呂布投降後,劉備力勸曹操殺死呂布。其後劉備與曹操回到許都,被封為左將軍。第二年就發生了衣帶詔的事件,才有了曹操煮酒論英雄煮酒論英雄以前,曹操已經實際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並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了一統天下的實力,期間雖有曲折,但是基本上是順利的,有了自己的青州兵,迎了天子,這個時候的曹操是在擴張期急需人才。197年(42歲),征討張繡,張繡舉眾投降,之後因曹操納張濟之妻,張繡對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於是襲擊曹操,曹操在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與校尉典韋墊後下逃亡,但曹昂、曹安民與典韋也陣亡。此後,曹操又兩度攻擊張繡,都沒有徹底擊破。後來張繡接受謀士賈詡的建議,向曹操投降,曹操才取得對荊州北部的控制,並消除了許都南面的威脅。198年(43歲),曹操用荀攸、郭嘉的計策,開決泗、沂二河之水灌入下邳,最後生擒呂布、陳宮,把徐州納入勢力範圍。199年(44歲),曹操派史渙、曹仁、于禁和徐晃擊破張楊舊部眭固,取得河內郡,把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以北。而反觀劉備,基本上市屢戰屢敗,屢戰屢敗,屢戰屢敗。經常打的連老婆都被俘虜了,最高的時候領了徐州牧和豫州牧,但是一直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和穩定的地盤,到處投靠,袁紹、陶謙,至少到現在沒有顯現出一點英雄的氣質,那個時候的曹操最多把劉備當成了人才,而沒有當成英雄,劉備來投奔前,曹操謀士程昱就曾警告“劉備並非長久寄居他人之下的人”,勸曹操趁早解決後患,但曹操認為劉備是英傑,反而對其禮遇有加,出則同車,坐則同席。這個時候的曹操和其謀士都認為劉備是個英傑,不能為已用,要早點處理掉,這個時候的曹操是自信甚至自負的,個人認為曹操起了收留之心,所以才禮遇有加,而煮酒論英雄只是對於劉備的一個測試,結果劉備成功通過了測試,所以才會放過劉備,繼續要想收為己用,沒想到後期的劉備竟然真的傳奇的割據一方。

  • 11 # 九州歷史

    公元194年,曹操以報父仇為名攻打徐州,劉備才開始跟曹操有交集。劉備去救援,實際上是主動挑起與曹操的矛盾。三國本沒什麼義戰,即便沒有父仇,這種吞併戰也非常多。恰好曹操後院起火,回兵兗州,劉備救援徐州非常順利。

    陶謙去世,劉備執掌徐州,卻有實無名。曹操卻不計前嫌,表劉備為振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曹劉實現合作。呂布偷襲徐州,劉備狼狽不堪,逃到許都向曹操求援,曹操不僅送兵馬糧草,還讓劉備做了豫州牧,“劉豫州”之名即從此而來。劉備再次被呂布打敗,曹操親自帶大軍前來,在白門樓斬殺呂布。劉備隨曹操回許都。

    曹操非常重視劉備,對他也非常好。曹操經常找劉備聊天,青梅煮酒時還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從後期表現看,曹操眼光不錯,劉備確實是個英雄。曹操封劉備為左將軍,漢末三國將軍名號甚多,但名號將軍只有四位(前、後、左、右),左將軍享有開府特權,地位非常顯赫。直到26年後,五子良將中才有一位於禁做了名號將軍,也是左將軍。

    現在仍然弄不清曹操為何放了劉備。曹操兩位最重要的謀士,荀彧主張直接殺掉;郭嘉為保全名節主張“暫時”不殺,應該是軟禁的意思,但曹操都沒有采納。公元199年,曹操還給了劉備數萬兵馬征伐袁術。

  • 12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劉備剛出道時就被曹操看作英雄的原因

    曹操這個人的確很了不起,不僅胸襟遠大,而且目光如炬,很能看人。東漢末年許多著名人物,經過曹操相看,一般準確性很高。

      曹操自視很高,他看不起袁紹諸人,唯獨對劉備另眼相看,三國演義裡有這麼一段,叫做青梅煮酒論英雄。

      那麼劉備是英雄嗎?乍一看不像,夾著尾巴,像孫子一樣,每天陪著個笑臉,咋看咋不像英雄。

      其實則不然,和關羽張飛不同,劉備這個人喜怒不行於色,書上說叫做能屈能伸。當年,劉備本是琢郡一織蓆販屨之輩,只因為機緣巧合,結識了關羽張飛二公。性情中人的關羽張飛便在劉備手下效力。吃花用度自然都是張飛的,關羽是逃難過來的,哪裡有錢。劉備也是窮得叮噹響,可是關羽張飛對劉備都是極為尊重,不僅是因為劉備的年齡大。據說關羽和劉備同歲,有的甚至認為關羽比劉備還要大一歲。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的確不俗。

    劉備似乎不是英雄,除了經常反覆說自己是大漢皇親之外,似乎沒有別的本事。

      那麼曹操為什麼稱劉備是英雄,這裡面有個緣故。

      首先,這是曹操對劉備的客氣。看看這位每天只知道看圃種菜的劉皇親到底想幹什麼,試探一下,白送個英雄的帽子,看看他的反應。

      其次,劉備這個人胸懷大志,腦子裡想的是不是拯救漢室咱不知道,但是復興漢室的口號確實是掛在嘴上,再加上他本身就喜歡作秀,一提到劉備,別人都會以為他是最大的忠臣。事實上,劉備從來放棄自己對權力的追求,至於做忠臣,到不見得。想當年,曹操許田射獵,關羽要殺曹操,劉備趕緊阻攔,劉備自己的話叫做投鼠忌器,其實他知道曹操是殺不死的,如果這樣做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目標。

      第三,劉備的確很牛。當年陶謙徐州被圍,曹操為了替父報仇,帶兵來攻,諸侯沒人趕來營救。只有劉備帶領關張二將和本部千餘人從田楷往救之,還有公孫瓚的一部分人馬,加起來也很難與曹操的大軍抗衡。不過劉備敢於以卵擊石,勇氣難得。曹操可能會想到昔日的自己。獨自率領一支人馬進攻董卓。

      第四,劉備並不窩囊,儘管很仁義,但是很有血性。史載鞭打督郵,並不是張飛所為,而是這位劉備所為,可以想象劉備當時心中的氣惱和怒髮衝冠。

      第五,劉備很有容人之量。想當年,據說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這種胸襟也不是一般人具有的,並不是睚眥必報的小人。還有那個呂布,到處被人追殺,或者都對他不夠友好,只有劉備願意接納。

      第六,劉備的成就與漢室宗親有關係,但不是絕對的。在當時漢室宗親的不是劉備自己。幽州的劉虞、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父子、甚至還有江東的劉繇。還有許許多多叫不清名字的劉邦的後人,他們的實力在當時絲毫不比劉備少。劉備孑然一身,只有異性兄弟關羽張飛。

      第七,劉備長得有領袖像。有的說他天日之表,龍鳳之姿,雙手過膝,兩耳垂肩。這自然是奉承話,因為這都是照皇帝的模樣來設計的。但是劉備的確不會難看,很能讓人接近。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切感。不然,他為何能得到那麼多貴人的幫助。曹操的長相不敢恭維,估計也自慚形穢,看到劉備,覺得劉備夠派頭。像這樣的人,他的號召力也大,曹操希望他能為自己招募更多的人才。當然屬於幻想。

      最後,劉備善於團結人。劉備這個人武功不濟,可是很能團結人。劉備手下凝聚了一等一的高手。儘管父親去世較早,讀書又走馬觀花,知識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常常不甘人下。惹得英雄追隨。從關羽張飛到公孫瓚手下大將趙雲。還有簡雍、孫乾等輩,他們都對劉備一見傾心。後來徐州的糜竺更對劉備五體投地,甚至獻上自己的妹妹。那個高臥隆中的諸葛孔明,也不是沒架住劉備的三請四邀嗎。他有足夠的個人魅力。

      劉備善打馬虎眼,曹操不是看不出來,只因為曹操是個想領袖群倫的人,從心裡也沒把劉備放在眼裡,所以看見劉備經過一陣驚雷之後,反而更加不放在心上。自此,別人都笑曹操被劉備耍了,其實,曹操是個善於用人的人,他並沒有劉備的無所不用的心機。世人皆稱曹操為奸雄,可是劉備韜光隱晦的本事的確不簡單。

  • 13 # 史無止境

    青梅煮酒是《三國演義》裡的精彩章節,也是三國史中的著名公案。

    當然,這個橋段現在多半是被先主的粉絲用來證明先主和曹操不相上下的。

    我們打算討論一點其他的東西——例如曹操和劉備早年的交往。因為如果沒有早年的交往作為鋪墊,曹操的那句“天下英雄,使君與操”的斷言,放在前後文中是非常突兀的。說實話,我並不相信如果二人之前僅僅是神交,曹操會對被呂布逼的拋棄妻子的劉備,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甚至,不僅僅這句話唐突,整個對話的環境,和整個對話的背景及其前因後果,都充滿了疑點。

    說到這裡,就有了一個疑問:曹操究竟看上了劉備哪一點?拋妻棄子?勇救陶謙?前者不大光彩,後者是和曹操作對,關鍵的是,當時天下,做得比劉備這兩件事漂亮幾倍的人遍地都是,所以,為什麼是劉備?

    如果說,青梅煮酒是劉備和曹操的第一次會面,這個做法是不可理解的。

    南漂洛陽,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復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

    推斷1,劉備的第一位上司和他是同鄉,涿郡人。

    推斷2,劉備和他最初的交往,應該發生在15歲入洛讀書的時候,此時鄒靖已經是北軍中的中級軍官,鑑於劉備活動和日後上任的安喜在中山郡和冀州刺史部內,則可以進一步推斷平定黃巾時校尉鄒靖負責冀州方向的盧植的下屬,由於盧植也是河北人,這種機率非常大。

    189年,發生十常侍之亂,第一帝國從政治意義上已經死亡,結合王粲的觀點,劉備最遲應於189年初,漢靈帝死前,回到洛陽,恢復,或者建立了和曹操的友誼。

    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回到洛陽,是為了什麼?

    1,漢靈帝死前,劉備怒鞭督郵之後,並沒有回到河北,而是回到了洛陽。

    2,他來到洛陽的目的,是結交人物,投遞簡歷,或者延續自己15歲時就已經開始經營的關係網路。

    3,在這段時間,他主要在和曹操交往,這讓人很難相信,劉備和曹操是此時才認識的。

    4,故事才剛剛開始。這一年,漢朝即將死去,第一帝國已經死去,風暴眼的洛陽,異常平靜。

    這一年,青年劉備回到了首都,可能帶著關羽張飛,也可能獨自一人。

    驚風密語,劉備二次來到洛陽,除了和曹操打交道,還幹了什麼,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首先,劉備和曹操不但有著深厚的友誼,而且,他們曾經密謀過。

    這更讓我相信,他們的相識,是在175年的時候。

    密謀並不是普通朋友能夠做到的事情,他們必須自以為相互瞭解,共同做過不可告人的事情。

    我甚至懷疑,曹操早年在洛陽橫掃不法的日子裡,有沒有藉助過遊俠劉備的力量。

    第二點,曹操信任劉備,和他密謀瞭如何除掉袁紹的事情。但是劉備並不信任曹操,而曹操並不知道這一點。

    這是另一個劉備,更加陰沉,更加暴烈,更加真實。

    這是另一個曹操,更加熱血,更加無忌,更加天真。

    第三點,關於密謀的時間有這麼幾個可能。

    1,劉備二次入洛,袁紹鼓動何進誅滅宦官的時候。

    2,討伐董卓,袁紹坐看成敗,曹操慘敗的時候。

    3,煮酒論英雄前後。

    很容易看出,最先要被否定掉的,是第三條,因為當時曹操和袁紹已經接近公開決裂,劉備洩露這種事毫無價值。

    那麼是1,還是2呢?

    我更傾向於1.因為如果是2,那麼我們就必須找到其他的記載,即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和劉備交往密切,並且共同對袁紹不滿。

    但事實上,劉備討董這件事,從原文中來看,打醬油的味道相當大,大到先主傳中根本沒有這條記載,武帝紀中也沒有。一個從字,已經說明了劉備藉此擴大影響和軍隊力量的目的——既然劉備在討董中不可能出力,那麼曹操不可能一個同樣坐觀成敗的人密謀圖袁。

    所以,更可能是1.

    在靈帝死前,劉備回到了洛陽,和曹操密謀了圖袁的大計。

    鑑於劉備在討董之後,官渡之前,不可能有和袁紹接觸的機會,那麼劉備把這件事洩露給袁紹,應該發生在兩個時間:

    或者,曹操和劉備密謀後,劉備就轉而告知袁紹。

    或者,討伐董卓時,面對曹操的浴血奮戰,劉備和袁紹在後方交換眼色,並且微笑。

    這是令人毛骨悚然,但又熱血沸騰的一幕,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吧。想象之後,再理性地想一下,如果劉備能夠在四世三公的袁紹面前說得上話,那麼劉備和袁紹的關係,又要向很久以前追溯。

    在175年,在曹操和袁紹親密無間的那個時侯,少年劉備分別結交了曹操和袁紹,兩個人都把他看得很高,引為知音。

    由於少年劉備高超的人際手腕,袁紹和曹操並不知道,他在彼此之間試圖種下一些什麼有趣的東西。很難說,袁紹和曹操之間,誰對誰的敵意,出現的更早一些。

    我猜是袁紹,因為,他更陰鷙。

    比起後來在十常侍之亂中翻雲覆雨的袁紹,同期的曹操,無非是公知,作秀狂,廉政狂等,但是,和陰鷙扯不上關係。那個時侯的曹操,笑起來一定很好看。然後,許多年後,經歷了黃巾起義之後的劉備,回到洛陽,重新和袁紹和曹操交往。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他從袁紹那裡接到了一個使命。

    劉備一直完成的很好。

    如果15歲起的劉備,就是這樣的角色, 那麼,他後來把曹操的圖謀洩露給袁紹的目的,也並非是僅僅為了完成袁紹的任務。

    但是曹操和袁紹,卻始終把他當做知己。曹操看不出討董時劉備的真實動作,也許,還被劉備的行為所迷惑。

    官渡之前,許多年後,劉備先投公孫瓚,然後進入徐州,保衛陶謙,成功晉級一方刺史。

    曹操東征西討,從血泊中建立了殘酷的秩序,和劉備合兵,誅滅呂布。

    那一刻的相逢對於曹操來說,是喜不自勝的。對於劉備來說,是不勝唏噓的。

    在這期間,一直消失在史書中的趙雲,有很大機率,幫助劉備維持著和其他勢力的聯絡。並且,在最終劉備投靠袁紹後,重新復出水面,帶著一支精幹的遊俠騎兵,加入了劉備的軍隊。

    好了,這就是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的全貌:驚悚,淡漠,但是持之以恆地刺傷著那個時代的心。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本初之徒,不足論也。——這是曹操真誠的讚歎,同席的是和自己經歷了無數京風秘雨的夥伴,穿越了血泊,背叛和殺戮,他們終於相逢在這裡,他們,還能相逢在這裡。

    如果你知道那個時候的北方人口十不存一,那麼,對曹操的這種感慨,也許會理解的更加深刻。

    曹操是孤獨的,他是天才,他是詩人,他是鬱郁不得志的狂徒,他是歷史刀鋒上的光芒。

    而對於劉備來說,袁紹二字打破了他所有的矜持,他筷子落地,表情尷尬,如果不是暴風雨來救場,劉備的這種反應,曹操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接受。

    但是,劉備沒有第二條選擇,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年少時發誓要成為皇帝的,留著劉氏血脈的草民,他不能後悔,他不能後退。

    董承的信已經來了,而前往徐州消滅袁術,這是劉備最後的機會。

    我不知道劉備對曹操的感情是怎樣的,但應該很複雜。但,劉備比曹操更加知道這個時代的結局,他不會用徵西將軍去欺騙自己。結局就是:人生苦短,而他們這一代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唯一的問題是,應該怎樣去死。

    曹操與劉備密言,備洩之於袁紹,紹知操有圖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後世。

    大概就是在袁紹南下,劉備背叛曹操不久,曹操最終知道了這件事。什麼途徑,我不想猜。

    劉備並不準備對袁紹負責,在他看來,曹操和袁紹,無非都是命中註定的對手。他需要他們相互攻伐,為自己爭取時間。

    送上門來的董承,其實也是一樣。

    這是一代毫無指望的人,他們相逢在赤壁和漢中,為關羽淚灑江天,一個死於這之後的數日,一個跨馬揚鞭,去迎接自己最後的一戰。

    曹操這輩子經歷了無數背叛,從一開始,到最後的終結,面對這個操蛋的世界,曹操只能前進,用更殘酷對抗殘酷,只能更加兇險,只能不斷在血泊中前進。

    這是曹操可能唯一的朋友,劉備的遺言,人之將死,其言也真。

    歷史的真面目,其實,和我們想象的並不一樣。

    真實的曹操,有著並不酷虐,和並不狡詐的機會和特質,但是那個時代斷送了他。想要活下去,想要對這個操蛋的世界作出劍的迴應,曹操能夠選擇的,就是成為最操蛋,最狡詐的那個人。

    但是這並沒有拯救他,他夢中殺人,至死心存著莫大的恐懼,也許還有莫大的委屈,和莫大的”世事無可一言“。

    真正少有大志,並且打算賭上一切,去觸碰王冠的那個人,是劉備,他為此無所不用其極,那個時代的人,包括他的老師盧植,卻都沒有資格去指責他。

    談到劉備的死亡,史家共同用了一個詞:忿恥恨死。劉備在最後的戰鬥中,同樣詛咒了這個時代,詛咒了所有人,他在伐吳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天下事不可為,那一刻的漢昭烈帝,蛻變為十八歲在河北遊俠的青年人,並突然聽到了關羽橫死的訊息——

    於是,只有一邊流淚,一邊微笑。只是一邊拍著張飛的肩膀,一邊挺劍而起。你看,試圖將帝國的榮耀和安定延續下去的,就是這麼兩個人。

    就是這麼兩個,我們評價不了的人。

  • 14 # 金戈影劇館

    其實曹操早就看出了劉備的野心,但是他也不確定,所以才在喝酒時,說出這句話,看下劉備的反應,才能判斷出是殺是留。

  • 15 # 歷史大學堂

    酒桌上侃大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非但今人如此,古人也愛這一口,最著名的莫過於曹操與劉備的“煮酒論英雄”。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酒酣耳熱之際,曹操霸氣側漏地說道。

    然而,對此我一直有個疑問:劉備的英雄之名到底從何而來?

    圖1 劉備(161年-223年)

    1.名聲何來?

    論文,劉備不怎麼愛讀書,沒啥文才,既不會寫詩也不會作文,漢末文壇自然沒這一號人;論武,此前沒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不說,還被曹操、袁術、呂布多次胖揍,老婆孩子都被俘虜了幾次。就這樣的簡歷,曹操憑啥如此捧他,乃至於跟自己相提並論呢?

    有人會說了,劉備是皇室宗親(劉皇叔的錯誤就不必在此指出了),而且還有仁義的名聲,所以才受人推崇啊。

    但這顯然是看多了《三國演義》的結果。

    劉備雖然自稱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其實可信度不高,就如同曹操後來自認是西漢曹參之後一樣。

    一方面,這事根本不可考,只有劉備一方的證詞,後來給《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就指出,雖然劉備說自己出自漢景帝一脈,但年代太過久遠,從祖父以上的世系就沒誰知道了。

    另一方面,《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先祖劉貞,在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封涿縣陸城亭侯,後因祭祀所獻的酎金成色不對,被貶為了平民。

    可這段敘事裡有兩個明顯的錯誤:一是根據《漢書》記載,劉貞封侯是在公元前127年;二是西漢並無鄉侯、亭候的爵位,劉貞封的實際是縣侯。

    如此明顯的bug,很難讓人相信劉備的皇室宗親之說。

    更何況,即便是真的,到劉備這一輩時,中間都經過三百年了,血緣關係也早淡的不成樣子了,姓不姓劉有區別嗎?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至於仁義之名,不過只是小說家有意給劉備立的人設而已。國家動盪之際,大家都在爭地盤,哪裡顧得上民生問題?

    所以,或許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只是情商高手曹操的一句場面話,做不得真?

    也不是。因為在說出這句話前,曹操就相當給劉備面子了,所謂“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的謀士們也都一致認可劉備的英雄身份,以至於程昱等人還腹黑地建議乾脆把劉備殺了了事。

    除了曹操一方,其他人也很看重劉備。

    在曹操之前,徐州牧陶謙託孤劉備,說了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而當劉備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時,對方更是離開大本營鄴城以外二百里來接機,可見重視程度。

    所以,我們不禁要問,在東漢那樣一個注重出身的等級社會,賣鞋出身的劉備到底是怎麼變成曹操眼中的英雄的呢?

    圖3 盧植(公元139年-192年),字子幹

    2.恩師盧植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盧植了。

    盧植是東漢大儒,學問好不說,還懂軍事,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大破張角的黃巾軍。此外,他還不畏強權,不僅不鳥宦官,還敢在董卓主持朝政時當面硬扛,立阻其廢立皇帝之舉。

    無論何時,這樣允文允武又充滿理想主義氣質的漢子都會受到熱烈的追捧,如曹操評價的,“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試想,如果成了此人的關門弟子,以後成功出名不是順理成章嗎?這樣的成功路徑直到今天,也是顛破不滅的真理,所以很多人都拼了命地拜在趙本山、郭德綱等人的門下,儘管有些人在此之前看來已經小有名氣了。

    早年的劉備走的正是這條路。十五歲那年,在家族的資助下,他正式拜入了盧植的門下。

    儘管時間不長,最多不到兩年,但由此劉備獲得了一種身份:大儒盧植的入門弟子。這讓他獲得了進入精英社會的入場券,從而此後得以與鄭玄(與盧植同門)、陳紀、陳登等當世名士大儒相交,成為上層圈子裡的一員,並在這些人的幫襯下,一躍成為知名大咖,就如同曹操靠許劭、橋玄等名士的吹捧而成就英雄美名一般。

    圖4 呂布(?-198),字奉先

    與劉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呂布,兩者都出自西北邊地,不是傳統政治、學術核心圈的人,而且呂布比劉備更能打,但他卻基本不受主流政治圈的待見。

    呂布曾先後投奔袁術、袁紹,可都呆不下去,之後便遇到了陳宮。而陳宮當初之所以勸說張邈迎呂布反曹操,不過只是想暫時藉助呂布的武力而已,並非真的想要認其為主,正因此才有了後來未遂的反叛。

    為什麼同樣出生邊地寒族,呂布卻一直不受主流社會的待見?根源就在於他缺乏向大儒求學的經歷,沒了這層紐帶,他始終打入不了儒生的圈子。

    圖5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

    3.發跡之始

    師從盧植的另一大好處,是劉備有了公孫瓚這一同門師兄。

    黃巾起義後,劉備開始了創業之旅,但最初的幾年一直不順,斷斷續續地當了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官,職業生涯並沒有多大起色,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

    直到他投奔公孫瓚後,情形立刻不一樣了。

    與劉備不同,公孫瓚一直混得不錯,當劉備來投時,他已經當上中郎將一職,還被封了都亭侯。劉備投奔之後,公孫瓚任命他為別部司馬,這是一個比較高階且獨立的武將職務,類似李雲龍的獨立團團長。

    之後,劉備被派去青州對抗袁紹,因為有戰功而升任平原相。在漢代,侯國的相與郡太守同級,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備已然從一個無名之輩升遷為兩千石的高官,而非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了。這一切,離不開公孫瓚的幫助。

    而當上平原相之後,劉備又遇到另一件幸事:解救孔融。

    圖6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

    當時的孔融任職北海相,此地為黃巾軍所圍困。孔融於是派太史慈殺出重圍,向劉備尋求救兵。當得知竟然是孔融前來求救時,劉備很是高興:孔融竟知道世間還有一個劉備啊!

    他立刻發兵三千,解救被困的孔融。聽聞劉備來救,久攻不下的黃巾軍隨即散去。孔融自然對劉備感激異常。

    作為當時聞名天下的大儒,孔融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因為他的推崇,劉備的知名度與號召力再次蹭蹭蹭地上升。不止如此,他對劉備的霸業還起到了實際且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陶潛打算讓劉備即任徐州牧時,劉備擔心無法服眾而假意推脫,這時孔融站了出來,予以了堅定的支援,與陳登一道極力促成了劉備擔任徐州牧一事。至此,劉備成為天下屈指可數的封疆大吏。

    圖7 袁紹(?-202年),字本初

    一介貧寒子弟在不長的時間內,竟然成為稱霸一方的大佬,而且還是靠民主選舉而非武力奪取,在當時,還有比這更勵志的事蹟嗎?自然而然,靠四世三公起家的袁紹、兼靠家世與武力崛起的曹操,不能不對劉備心生佩服。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的這句酒後之言,顯然並非無的放矢,而是系出真心的稱讚。

    文:江河散人

    參考文獻:《三國志》《漢書》

  • 16 # 歷史大學堂

    酒桌上侃大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非但今人如此,古人也愛這一口,最著名的莫過於曹操與劉備的“煮酒論英雄”。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酒酣耳熱之際,曹操霸氣側漏地說道。

    然而,對此我一直有個疑問:劉備的英雄之名到底從何而來?

    圖1 劉備(161年-223年)

    1.名聲何來?

    論文,劉備不怎麼愛讀書,沒啥文才,既不會寫詩也不會作文,漢末文壇自然沒這一號人;論武,此前沒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不說,還被曹操、袁術、呂布多次胖揍,老婆孩子都被俘虜了幾次。就這樣的簡歷,曹操憑啥如此捧他,乃至於跟自己相提並論呢?

    有人會說了,劉備是皇室宗親(劉皇叔的錯誤就不必在此指出了),而且還有仁義的名聲,所以才受人推崇啊。

    但這顯然是看多了《三國演義》的結果。

    劉備雖然自稱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其實可信度不高,就如同曹操後來自認是西漢曹參之後一樣。

    一方面,這事根本不可考,只有劉備一方的證詞,後來給《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就指出,雖然劉備說自己出自漢景帝一脈,但年代太過久遠,從祖父以上的世系就沒誰知道了。

    另一方面,《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先祖劉貞,在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封涿縣陸城亭侯,後因祭祀所獻的酎金成色不對,被貶為了平民。

    可這段敘事裡有兩個明顯的錯誤:一是根據《漢書》記載,劉貞封侯是在公元前127年;二是西漢並無鄉侯、亭候的爵位,劉貞封的實際是縣侯。

    如此明顯的bug,很難讓人相信劉備的皇室宗親之說。

    更何況,即便是真的,到劉備這一輩時,中間都經過三百年了,血緣關係也早淡的不成樣子了,姓不姓劉有區別嗎?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至於仁義之名,不過只是小說家有意給劉備立的人設而已。國家動盪之際,大家都在爭地盤,哪裡顧得上民生問題?

    所以,或許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只是情商高手曹操的一句場面話,做不得真?

    也不是。因為在說出這句話前,曹操就相當給劉備面子了,所謂“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的謀士們也都一致認可劉備的英雄身份,以至於程昱等人還腹黑地建議乾脆把劉備殺了了事。

    除了曹操一方,其他人也很看重劉備。

    在曹操之前,徐州牧陶謙託孤劉備,說了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而當劉備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時,對方更是離開大本營鄴城以外二百里來接機,可見重視程度。

    所以,我們不禁要問,在東漢那樣一個注重出身的等級社會,賣鞋出身的劉備到底是怎麼變成曹操眼中的英雄的呢?

    圖3 盧植(公元139年-192年),字子幹

    2.恩師盧植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盧植了。

    盧植是東漢大儒,學問好不說,還懂軍事,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大破張角的黃巾軍。此外,他還不畏強權,不僅不鳥宦官,還敢在董卓主持朝政時當面硬扛,立阻其廢立皇帝之舉。

    無論何時,這樣允文允武又充滿理想主義氣質的漢子都會受到熱烈的追捧,如曹操評價的,“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試想,如果成了此人的關門弟子,以後成功出名不是順理成章嗎?這樣的成功路徑直到今天,也是顛破不滅的真理,所以很多人都拼了命地拜在趙本山、郭德綱等人的門下,儘管有些人在此之前看來已經小有名氣了。

    早年的劉備走的正是這條路。十五歲那年,在家族的資助下,他正式拜入了盧植的門下。

    儘管時間不長,最多不到兩年,但由此劉備獲得了一種身份:大儒盧植的入門弟子。這讓他獲得了進入精英社會的入場券,從而此後得以與鄭玄(與盧植同門)、陳紀、陳登等當世名士大儒相交,成為上層圈子裡的一員,並在這些人的幫襯下,一躍成為知名大咖,就如同曹操靠許劭、橋玄等名士的吹捧而成就英雄美名一般。

    圖4 呂布(?-198),字奉先

    與劉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呂布,兩者都出自西北邊地,不是傳統政治、學術核心圈的人,而且呂布比劉備更能打,但他卻基本不受主流政治圈的待見。

    呂布曾先後投奔袁術、袁紹,可都呆不下去,之後便遇到了陳宮。而陳宮當初之所以勸說張邈迎呂布反曹操,不過只是想暫時藉助呂布的武力而已,並非真的想要認其為主,正因此才有了後來未遂的反叛。

    為什麼同樣出生邊地寒族,呂布卻一直不受主流社會的待見?根源就在於他缺乏向大儒求學的經歷,沒了這層紐帶,他始終打入不了儒生的圈子。

    圖5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

    3.發跡之始

    師從盧植的另一大好處,是劉備有了公孫瓚這一同門師兄。

    黃巾起義後,劉備開始了創業之旅,但最初的幾年一直不順,斷斷續續地當了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官,職業生涯並沒有多大起色,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

    直到他投奔公孫瓚後,情形立刻不一樣了。

    與劉備不同,公孫瓚一直混得不錯,當劉備來投時,他已經當上中郎將一職,還被封了都亭侯。劉備投奔之後,公孫瓚任命他為別部司馬,這是一個比較高階且獨立的武將職務,類似李雲龍的獨立團團長。

    之後,劉備被派去青州對抗袁紹,因為有戰功而升任平原相。在漢代,侯國的相與郡太守同級,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備已然從一個無名之輩升遷為兩千石的高官,而非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了。這一切,離不開公孫瓚的幫助。

    而當上平原相之後,劉備又遇到另一件幸事:解救孔融。

    圖6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

    當時的孔融任職北海相,此地為黃巾軍所圍困。孔融於是派太史慈殺出重圍,向劉備尋求救兵。當得知竟然是孔融前來求救時,劉備很是高興:孔融竟知道世間還有一個劉備啊!

    他立刻發兵三千,解救被困的孔融。聽聞劉備來救,久攻不下的黃巾軍隨即散去。孔融自然對劉備感激異常。

    作為當時聞名天下的大儒,孔融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因為他的推崇,劉備的知名度與號召力再次蹭蹭蹭地上升。不止如此,他對劉備的霸業還起到了實際且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陶潛打算讓劉備即任徐州牧時,劉備擔心無法服眾而假意推脫,這時孔融站了出來,予以了堅定的支援,與陳登一道極力促成了劉備擔任徐州牧一事。至此,劉備成為天下屈指可數的封疆大吏。

    圖7 袁紹(?-202年),字本初

    一介貧寒子弟在不長的時間內,竟然成為稱霸一方的大佬,而且還是靠民主選舉而非武力奪取,在當時,還有比這更勵志的事蹟嗎?自然而然,靠四世三公起家的袁紹、兼靠家世與武力崛起的曹操,不能不對劉備心生佩服。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的這句酒後之言,顯然並非無的放矢,而是系出真心的稱讚。

    文:江河散人

    參考文獻:《三國志》《漢書》

  • 17 # 醉愛侃足球

    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其中談到了天下誰可堪稱英雄。劉備吧啦吧啦說了一大堆,都沒說中要點(他故意的)。曹操直接了當的說,當今天下,就你劉備和我曹操可以稱之為英雄了。

    ▲曹操劇照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很多人可能不服,劉備一個織蓆販履之輩,沒有自己的根基和強大的軍隊,也沒有卓越的戰功,敗績倒是一大堆。為什麼曹操偏偏要說天下只有劉備和曹操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

    一、劉備不僅有英雄之才,還有千錘百煉矢志不渝的精神。

    劉備一生可謂坎坷無比,他曾五次易主,四次妻離子散。可是他仍然不斷尋找靠山,在遭受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從不放棄。

    ▲劉備劇照

    如果是一般人,早就被滅掉或者放棄了,強如西楚霸王項羽,他一生戰功卓絕,可垓下一戰慘敗後,他也選擇了烏江自刎,項羽無法接受失敗,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決心和毅力。而劉備不一樣,他的一生註定坎坷但絕不平凡。

    二、劉皇叔的身份。

    “衣帶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據《後漢書》和《三國志》記載,車騎將軍董承,他是漢獻帝劉協的老丈人,曾密約劉備和一幫志同道合的大臣們歃血為盟,寫了一個“義狀”,只有四個字:當誅曹賊!

    核心目標就是消滅曹賊,捍衛皇權。

    董承之所以敢冒險找劉備合夥,除了知道劉備本來就很出色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劉皇叔。皇帝的叔叔,哪怕是這個身份有待考究,但漢獻帝認可啊,也當著群臣的面承認並宣告了這個皇叔,那天下就得認可這個皇叔。有了“劉皇叔”這個稱號,以後想要辦事就容易多了,成為英雄的機率就更大了。

    三、曹操慧眼識珠。

    曹操在識人和用人方面是非常了得的,連關羽、張飛、趙雲和諸葛亮都看出了劉備是個英雄,是值得託付的明主。在三國這個群雄割據的時代,袁紹當時可是最有實力的諸侯,雖然此人好謀無斷,但他也看出了劉備是個英雄。當得知劉備要來投靠他的時候,袁紹可是出城二百里來迎接他呢。難道以曹操的眼光會看不出來嗎?顯然,曹操早就看出了劉備是個有英雄之志的英雄。

    劉備被曹操稱為英雄後的反應

    當曹操說天下只有劉備和他曹操才能算當世英雄時,劉備藉著雷聲把筷子掉到了地上。劉備當時確實被嚇了一跳,他沒想到曹操會如此直接了當的評價自己。這相當於就是說,以後有資格爭奪天下的就只有劉備和曹操啊。

    ▲曹操和劉備劇照

    那麼問題也來了,既然曹操知道劉備是英雄,將來很可能會和自己爭奪天下,為什麼不趁早除掉劉備呢?

    曹操帳下的謀士程昱曾勸諫說:

    “公前日不圖備,昱等誠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異心。”

    其實,曹操並不是沒有想過殺劉備,但當時曹操根本就沒有理由殺掉他,如果不由分說地殺掉劉備,那不就絕了天下人才投靠曹操的道路了嗎?

    當時的曹操還沒那麼奸詐,他只想籠絡人才。他給程昱的答覆是:

    “方今收天下英雄之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曹操為什麼要公開挑明說只有劉備和他曹操才是英雄呢?

    ▲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

    筆者認為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曹操喝酒以後得意忘形,詩興大發,不小心說漏了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能在試探劉備,沒打算立刻殺劉備,此時劉備既沒實權和勢力,也沒兵力,此話說出來以後,再看劉備如何應對,接下來會做出怎樣的事來,一旦抓住機會就幹掉劉備。

    所以劉備趕緊偽裝示弱,並藉機開溜。藉著帶兵討伐袁術的機會,斬殺徐州刺史車胄,奪走了曹操兵馬和徐州城。當劉備真正離開曹操以後,曹操再想要殺劉備已經鞭長莫及了。

  • 18 # 有話我要說153519311

    個人覺得,曹操說那句話有戲謔劉備的意味,並非真的把劉備當英雄看待。根據當時情形,曹操勢大而劉備羸弱,袁術、袁紹均敗在了曹操手下,更莫說劉備了。劉備自稱皇叔,有匡扶漢室之雄心。但說歸說,身逢亂世,唯有實力才敢稱雄。因此,曹操是以成功者姿態邀請劉備飲酒的,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故意抬高劉備,實則為炫耀自己,內心根本就沒把勢單力薄的劉備放眼裡。不過,說者無意,聽者卻有心。當時那句戲謔的話,讓劉備是驚慌失措,連筷子都嚇掉地上了。他怕曹操窺探出自己的野心而提前動手,那自己則是萬劫不復了。好在曹操只是開玩笑,本就不是真心話,否則憑曹操的敏銳觀察,劉備的失態是逃不過他眼睛的。當然,也另有一種猜測,那就是曹操試探劉備,看劉備的反應。好在劉備不斷稱讚曹操的功績,而自己卻十分低調,又巧妙掩飾了自己的驚慌,沒讓曹操看出什麼破綻來。後來,劉備能成大事,除了天命如此之外,也與他這一能隱忍的品質有關係。(個人觀點,未必正確。)

  • 19 # 董先生說歷史

    曹操這個人,一般人真的看不透。當時陳宮和許攸與曹操對話,便可看出曹操的思路甩兩人幾條街,或者格局就差太遠。

    劉備能給曹操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許是他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或許是他一無所有便可以吸引如此精兵強將為之賣命,或許是他屢敗屢戰的小強精神。但是當時曹操說劉備是是英雄,那絕對有試探他或者嘲諷他的意思。這個,就要看劉備怎麼理解了。

    曹操這人,在三國演義官渡之戰也曾經恭維過袁紹,在之前更是誇的董卓找不到北。這人嘴裡沒句實話!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比較適合,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滴很!

    曹操說劉備是個英雄,曹操肯定會看劉備反應,劉備如若顯示出來一絲想要幹大事的樣子(當然劉備也沒那麼傻),曹操肯定不會放過劉備,因為劉備之前也是要在各路諸侯之中搶一個位置的。但是劉備的反應超預期的做了一個懦弱狀,曹操稍微有點放心,便暫且饒他一命。

    曹操的話,十句裡面九句半是假的。你會相信曹操說的話?我信他個鬼,他這個糟老頭子,壞滴很!

  • 20 # 老王春秋觀史

    曹操那句話一是試探劉備。

    雖說劉備的勢力不如曹操,而且被曹操打敗,但劉備畢竟是皇族出身,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作為皇族後裔的劉備當然要防著點。青梅煮酒論英雄,取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節選原文如下: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 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 這次談話看似無奇,其實驚險異常,劉備一句答錯,命不保矣。劉備很聰明,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先是說了一大堆外強中乾的名人,讓曹操認為自己沒有眼光,看不透人,然後劉備說:“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意思是我就這水平了,真看不出來誰能稱得上英雄。曹操用手指他的時候,把他嚇壞了。然後曹操問你為什麼把杯子都嚇掉了?劉備最優秀的一面--應變能力強就表現出來了,他說是打雷嚇的,曹操笑他說大丈夫還能怕打雷?劉備說“聖人常說有狂風驚雷一定會有變故,怎能不心生敬畏?!”這句答的非常巧妙,既掩飾了掉杯子的事實,又再次表明自己是個膽小怕事、循規蹈矩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才得到了“操遂不疑玄德”的結果,不僅保全了性命,更為將來三國鼎立打下了基礎。

    二是佩服劉備的能耐

    這就不得不提到盧植了。盧植是東漢大儒,學問好不說,還懂軍事,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大破張角的黃巾軍。此外,他還不畏強權,不僅不鳥宦官,還敢在董卓主持朝政時當面硬扛,立阻其廢立皇帝之舉。試想,如果成了此人的關門弟子,以後成功出名不是順理成章嗎?這樣的成功路徑直到今天,也是顛破不滅的真理,所以很多人都拼了命地拜在趙本山、郭德綱等人的門下,儘管有些人在此之前看來已經小有名氣了。

    早年的劉備走的正是這條路。十五歲那年,在家族的資助下,他正式拜入了盧植的門下。(有史書記載劉備在洛陽時就與曹操結交,而且關係還不錯)儘管時間不長,最多不到兩年,但由此劉備獲得了一種身份:大儒盧植的入門弟子。這讓他獲得了進入精英社會的入場券,從而此後得以與鄭玄(與盧植同門)、陳紀、陳登等當世名士大儒相交,成為上層圈子裡的一員,並在這些人的幫襯下,一躍成為知名大咖,就如同曹操靠許劭、橋玄等名士的吹捧而成就英雄美名一般。

    師從盧植的另一大好處,是劉備有了公孫瓚這一同門師兄。

    黃巾起義後,劉備開始了創業之旅,但最初的幾年一直不順,斷斷續續地當了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官,職業生涯並沒有多大起色,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

    直到他投奔公孫瓚後,情形立刻不一樣了。公孫瓚任命他為別部司馬,這是一個比較高階且獨立的武將職務,類似李雲龍的獨立團團長。

    之後,劉備被派去青州對抗袁紹,因為有戰功而升任平原相。在漢代,侯國的相與郡太守同級,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備已然從一個無名之輩升遷為兩千石的高官,而非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了。這一切,離不開公孫瓚的幫助。

    而當上平原相之後,劉備又遇到另一件幸事:解救孔融。當時的孔融任職北海相,此地為黃巾軍所圍困。孔融於是派太史慈殺出重圍,向劉備尋求救兵。當得知竟然是孔融前來求救時,劉備很是高興:孔融竟知道世間還有一個劉備啊!

    他立刻發兵三千,解救被困的孔融。聽聞劉備來救,久攻不下的黃巾軍隨即散去。孔融自然對劉備感激異常。作為當時聞名天下的大儒,孔融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因為他的推崇,劉備的知名度與號召力再次蹭蹭蹭地上升。

    當陶潛打算讓劉備即任徐州牧時,劉備擔心無法服眾而假意推脫,這時孔融站了出來,予以了堅定的支援,與陳登一道極力促成了劉備擔任徐州牧一事。至此,劉備成為天下屈指可數的封疆大吏。一介貧寒子弟在不長的時間內,竟然成為稱霸一方的大佬,而且還是靠民主選舉而非武力奪取,在當時,還有比這更勵志的事蹟嗎?自然而然,靠四世三公起家的袁紹、兼靠家世與武力崛起的曹操,不能不對劉備心生佩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減脂,只做無氧力量鍛鍊,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