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ording

    美國獨立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應該說,美國獨立戰爭應該放到長時段的歷史中去考察,獨立戰爭不是一個獨立的歷史事件,應該是一個更為宏大的歷史過程的一個片段,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稱之為北美革命,而美國憲政就是美國革命的產物。用約翰·亞當斯有關美國革命真正涵義的話來說,這是人民在原則、信念、情緒和意向上的一種急劇變化。 對美國來說,這種變化是在獨立戰爭前後的歷史過程中獲得的。

    首先,北美革命和英國北美十三塊殖民地的統治方式有關。英國北美殖民地政體的突出特點不僅僅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權力劃分不明確,更重要的是議會的權力很弱、地位很低,這不僅與移民們的議會主權政治傳統相違背,而且使得議會作為代議機構不能真正代表殖民地利益。殖民地透過的一切法律都須經英王的批准方能生效,作為最高行政官的總督實際上只不過是英王的政治附庸,殖民地處於英國的嚴格統治之下。英王在3000英里以外向殖民地發號施令、橫徵暴斂,禁止殖民地於別國通商、強制殖民地從英國高價進口貨物,任意損害殖民地利益。換句話說,北美人要向英王交稅、要服兵役、要服從英王的法律,但是殖民地人民卻在政治上處於無權狀態——在英國議會中沒有任何代表。殖民地的這種無權和任意遭受掠奪的狀況,導致了從1764年到1776年北美殖民地廣泛的反英鬥爭。

    其次,英國獲取第一輪世界霸權地位的過程,也是北美殖民地逐步遠離母國的過程。英國為了與荷蘭爭奪海上霸權頒佈《航海條例》,雖然對英國獲得海上優勢有重要作用,但對北美殖民地來說,原本荷蘭人運來的廉價貨物,現在為英國商人的高價貨物所取代——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波士頓傾茶事件。而最終確立英國海上優勢的七年戰爭適才結束,英國的內外困境便衝破顯赫的勝利面相暴露出來,或者說正是戰爭的大勝產生或加劇了問題,這種問題是多方面的。但單就北美而言,北美人認為他們對母國英國取得七年戰爭的勝利貢獻很大(華盛頓就是在這場戰爭中獲得上校軍銜的),而戰後英國為了彌補戰爭虧空,開徵了很多稅種(比如說印花稅),這加劇了北美人的不滿。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威脅的徹底解除迅速消蝕了十三州對英倫母國本來就相當有限的依附和忠誠,向它們強行徵稅的企圖更是激發了反叛。

    波士頓人樹立的方碑(印第安人向喬治三世下跪感謝撤銷印花稅)

    被吊死的印花稅法執行者

    對印花稅條例的諷刺漫畫,描寫了被英國徵稅人強迫喝茶的波士頓居民

    反對印花稅運動

    反映北美人民對印花稅法看法的漫畫

    堅決抵制英貨的北美婦女團體

    所以德約認為:

    “美國人的造反一經蔓延開來,對它的鎮壓就涉及英國部隊在遠離本土基地3000英里的地方進行大規模的大陸作戰”,其成功大概超出了差不多任何情況下英國的能力所及。

    不僅如此,很大程度上因為法國——獨立戰爭的軍事援國——首次毋需同時在歐陸大舉作戰或高度防備,英國在與之進行海上較量時竟然失去了制海權,而葉卡特琳娜二世倡導的“武裝中立聯盟”使英國陷入了對它來說極為罕見的徹底孤立。雖然在以後三十餘年裡,英國重新振興,並且登上了它的更顯赫的第二輪世界優勢巔峰,然而國際形勢“註定”它“丟失”美國。

    第三,在北美獨立鬥爭過程中,英國採取的每一個步驟都在削弱殖民地對母國尚存的依戀之情,原有的民族認同感崩潰了,一種新的民族意識覺醒了——移民們已經認為自己不再是英國人,而是美利堅人了。

    《獨立宣言》發表時的美國國旗

    《常識》

    大陸軍徵兵廣告

    第一屆大陸會議

    於是,這些來自英國的移民最終割斷了與英國之間的最後的紐帶,解除了對英國的最後的感情和忠誠。而英國政府不斷升級的鎮壓與專制,使殖民地別無選擇地走向了獨立。來自各殖民地的代表於1776年7月4日通過了由傑斐遜起草的著名的《獨立宣言》。

    四種《獨立宣言》文字

    經過長達8年的獨立戰爭,北美殖民地最終於1783年9月3日迫使英國簽署條約,承認北美13個殖民地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1782年在英美和談時期出版的英國漫畫(大不列顛的代表“不列顛娜”向其流浪的女兒美利堅——一個身批菸葉的印第安少女——索吻言和)

    1783年的《巴黎條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因此,可以說英國在北美建立的殖民政體及其所推行的殖民政策直接引發了美國革命並導致了美國的獨立。

  • 2 # 青年史學家

    我們所熟悉的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原因是英國在北美殖民地的殖民政策違背了北美資產階級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的要求,因此,北美資產階級領導北美人民發動了反對英國殖民者的獨立戰爭,這也是我們國家教科書的經典論述,但是因為身處異國,且由於語言的隔閡,所以我們對於美國獨立戰爭的瞭解和認識實際上是比較有限的。

    美國學者對於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的研究已經長達百餘年,其中也產生了許多有影響力的觀點,主要的觀點包括:殖民地人民要求自由平等,但是英國殖民者並不想把權利讓給北美民眾,並且採取了種種阻擾的措施;獨立戰爭不是一場民族革命,而是一種維護北美自治權利的運動,如果英國政府的殖民政策並沒有違背北美自治權利,獨立戰爭也不會爆發;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歷史學家把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歸結於一些偶然和個別的因素,比如海關官署的官員們的橫徵暴斂嚴重影響了北美經濟的發展;比如“波士頓慘案”所導致的英國和殖民地之間的誤會和猜忌等,因此也有歷史學家也把獨立戰爭說成是“歷史的誤會”。

    在小編看來,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經濟原因而不是愛國主義等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縱觀北美獨立戰爭的歷史程序,積極主導戰爭並且對戰爭發揮主導作用的都是北美殖民地的商人,一般民眾對於戰爭的態度是比較消極的,而當時的北美殖民地財產分佈非常分散,農業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存在著很大的矛盾(這一矛盾一直持續到如今),而英國殖民者所採取的依然是維持北美殖民地的英國原料產地的政策,這樣是非常不利於美國工商資本主義的發展的,所以獨立戰爭就爆發了。

  • 3 # 若耶溪水劍

    美國發生獨立戰爭的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間的矛盾,也可以說是落後的生產關係和逐漸先進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而這種矛盾的爆發又由幾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經濟因素。美國獨立戰爭發生之前,屬於英國的殖民地,經過英國殖民者長期的拓殖和不斷移民,北美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併成為經濟的主流。而英國殖民者仍然希望繼續充當其廉價的原材料供應地及商品傾銷的市場,因此,英國當局開始採取很多高壓政策以阻遏殖民地經濟的自由發展。這種落後的經濟政策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強烈不滿。

    其二是英國殖民者對殖民地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引起殖民地人民激烈的反抗。60年代,英國在北美殖民地為增加稅收,頒佈《印花稅條例》和《唐森德稅法》等強制法案,他們規定,一切公文、契約合同,執照、報紙等,都必須貼上印花稅票,才能生效流通。還規定自英國輸往殖民地的紙張、玻璃、鉛、茶葉等均一律徵收進口稅,英國關稅稅吏有權闖入殖民地民宅、貨棧、店鋪,搜查違禁物品和走私貨物。統治者的殘酷剝削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強烈憤慨和不懈鬥爭。

    其三是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覺醒和民主訴求。殖民地的統治模式是依照英國政體建立的,每個殖民地都有自己的總督和議會。總督代表英國對殖民地進行統治,擁有行政、經濟和軍事大權,可以否決議會透過的法案。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英屬北美各殖民地的經濟來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同時,在長期的交流、融合過程中,英語成為來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語言,逐漸產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礎上,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民族意識逐漸覺醒。18世紀上半期,啟蒙思想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得到傳播,湧現出一些傑出的思想家,如富蘭克林和傑斐遜。英屬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識日趨增強。

    綜上所述,當這些矛盾因素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便爆發了戰爭,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併為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

  • 4 # 冥蝶讀書

    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矛盾。

    北美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在生產製造業上,跟英國本土形成了競爭關係。英國只希望殖民地作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對殖民地採取了很多限制政策,導致殖民地越來越不滿,最終導致戰爭爆發。

    十八世紀中葉,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開始由手工工場階段向機器大工業轉變。當時英國已經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工業資本的地位正在上升。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殖民地的製造發展很快,引起了英國資產階級的不安。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政策由商貿控制轉向了製造業的限制。

    1699年頒佈毛織品條例,禁止北美任何殖民地將羊毛、毛絨、毛織品運輸到另外一個殖民地,阻礙殖民地毛織品製造業的發展,保障英國毛織品的原料和銷路。

    1732年頒佈制帽條例,禁止北美殖民地生產的帽子出口,並規定殖民地工場的學徒不得超過兩個人。

    1733年蜜糖條例,對北美殖民地輸入的外國糖蜜和糖漿可以重稅,實際上是強迫北美殖民地輸入英國西印度群島的高價糖蜜和糖漿,保障英國本土資本家的糖蜜生意和銷路。

    1750年頒佈制鐵條例,一方面鼓勵殖民地將生鐵和塊鐵大量輸入英國,另一方面卻禁止殖民地發展切斷、壓長等手工場和熔鐵爐,以保護英國的鐵製品生產。

    在英國跟歐洲其他國家爭奪歐洲霸權的時期,出於利益考量,這些條例時而被嚴格執行,時而被無視。在被無視的時候,殖民地的相關產業就獲得了長足發展。一旦戰事結束,英國轉頭繼續加強控制,這時候矛盾就會被激化。

    北美殖民地經濟地位的上升,就會要求相應的政治權利。但是英國並不希望殖民地成為自己的競爭者,不但不給於政治權利,反而對殖民地進行各種壓榨。最終矛盾激化,導致了獨立戰爭。

  • 5 # 減水書生

    《巴巴拉少校》中,軍火大王安德謝夫,問兒子斯泰芬:你有什麼長處和愛好?

    斯泰芬的回答說:我唯一的長處就是明辨是非。

    安德謝夫怒從中來,斥責說:你以為明辨是非很容易嗎?那麼多哲學家、藝術家都不能做到明辨是非,你憑啥說你能做到?

    明辨是非,真的很難嗎?

    真的很難。

    但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那就是多換幾個視角來看同一件事。對待歷史也是如此,你不能總聽美國人是怎麼說的,也應該應聽一聽英國人是怎麼說的。

    美國獨立戰爭,一直被認為是小白兔打敗了大灰狼的故事。給出的原因,要麼是宗主國英國欺壓了北美十三個殖民地,要麼是殖民統治限制了殖民地的經濟發展。

    所以,你從各種渠道都能查到這個所謂正統的歷史講述。

    但這完全是一種美國本位主義的敘事。要明辨是非,我們需要從英國人的角度,重新審視一下這段歷史。換個視角,或許更能接近明辨是非。

    01.英國精英是怎麼看待殖民地精英的

    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說:華盛頓不是個學者,這是肯定的。對於他的職位來說,他基本上可以說是目不識丁,沒學問、沒文化。

    這可不是英國人的評價,而是美國人自己的評價,出自美國第二任總統口中。可以說,華盛頓完全不是貴族範兒的項羽,而是土鱉範兒的劉邦。

    華盛頓是弗吉尼亞人。弗吉尼亞這個地方很重要。以後的美國的總統和達官顯貴,批次產自這個州。除了第二任總統亞當斯是馬薩諸塞人,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任總統全是弗吉尼亞人。

    但弗吉尼亞重要,不是因為華盛頓王者臨天下,而是弗吉尼亞本就紫氣沖天。是弗吉尼亞成就了華盛頓,而不是華盛頓成就了弗吉尼亞。弗吉尼亞有兩個優勢,使它在北美十三塊殖民地中獨領風騷:

    第一個優勢是菸草產業。菸草是經濟作物,所以比種糧食的收益高。菸草傷地,所以需要大量土地輪耕。於是,土地兼併和貧富分化,最早出現在了弗吉尼亞。弗吉尼亞有了富人和偽紳士。必須是偽紳士,因為在英國人看來,北美全是土鱉。富人是暴發戶土鱉;紳士是土鱉偽紳士。

    第二個優勢是英國國教。其他十二塊殖民地全信奉新教,也就是所謂“異見者中的異見者”。而弗吉尼亞信奉英國國教,所以成了十三塊殖民地中最英國化的地方。正是因為這種英國化,所以弗吉尼亞的富人和偽紳士們,一切向母國看齊。母國貴族賽馬,他們也賽馬;母國貴族喝茶,他們也喝茶。

    但是,這裡面就有問題了。在英國精英看來,弗吉尼亞的富人和偽紳士們,比北美的“異見者”還可惡。因為鄙視鏈無處不在。一個成熟的精英群,最忌諱的就是土鱉不倫不類地死命模仿。弗吉尼亞精英越是模仿母國精英,母國精英就越是討厭這群傢伙。對弗吉尼亞如此,對北美十三塊殖民地,英國也是這種感情。

    華盛頓家不算富裕,但是華盛頓的哥哥娶了富人的女兒。哥哥迎娶白富美,弟弟有樣學樣。於是,華盛頓娶了一個有錢的寡婦。因為婚姻,華盛頓家族實現了階層躍遷。華盛頓16歲的時候,還是一個土地測量員。22歲的時候,就被弗吉尼亞總督任命為中校,有了公職、有了權力,關鍵還有了一哨人馬。

    但華盛頓這傢伙是個土鱉,能力越大肯定不會責任越大,而是闖禍越大。當時,弗吉尼亞總督讓華盛頓帶人去俄亥俄山谷宣示主權,主要物件是法國人。任務很簡單,遇到法國人,就跟人家說一聲:這是大不列顛的領土,你們給我走開。

    但是,華盛頓根本就不會溫柔,遇到法國人便馬刀閃閃,一頓神操作就乾死了十個法國人。然後,英法兩國就幹起來了。打仗拉盟友,於是歐洲就幹起來了。俄國、奧地利、西班牙、普魯士全都參戰了。這就是七年戰爭,從1756年打到1763年,前後死了100萬人。

    為什麼英國人瞧不上弗吉尼亞這幫土鱉?土鱉出手,就是這個結果。這麼玩,誰能受得了?英國的確打勝了,而且還搶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但是,英國也傷了國本,就是沒錢了。

    02.貴族與土鱉翻臉,這根本就不是錢的事

    七年戰爭後,英國政府債臺高築,當時欠債是1.33億英鎊。每年光利息,就要耗去財政收入的43%。所以,英國人就讓殖民地幫著分擔點兒,簡單說就是向殖民地徵稅。畢竟打完仗,你們殖民地最受益。而且,英國雖然搶了法國的加拿大,但加拿大的魁北克還有7萬多說法語的人。所以,為了盯住這夥人,也為了保護殖民地,英國就往加拿大派了一萬軍隊。這些錢和這些事,都是母國為殖民地做的。

    因此,明辨是非地說,殖民地應該交稅。

    不能說為母國雪中送炭,但握個手、送點兒溫暖,也行。然而,殖民地這幫土鱉卻一個子兒也不出。現在打完仗了、不出,之前打仗的時候、也不出。七年戰爭期間,北美殖民地不僅沒有為母國軍隊雪中送炭,反而乘人之危,向英國軍隊高價出售物資,大發戰爭財。

    這哪是什麼殖民地,純屬一群白眼狼。但,母國已經慘到這個地步,北美殖民地就不能交點兒稅嗎?答案,是不能。具體原因有四:

    首先,北美是一幫清教徒自己建的,跟你英國政府沒關係。別的殖民地都是政府出錢、出兵,然後是奔著發財去的。這就不是簡單的收稅問題了,而是明搶要發財。不交稅、子彈伺候;不給錢、刺刀招呼。但北美不是,從根子上就不是。最初是一群主動跑過去的“異見者中的異見者”。在英國,這群人就是一幫搞事不嫌事大的麻煩。這夥人坐著五月花號、自己跑到北美,英國人簡直長舒一口大氣,可算沒麻煩了。而且,擔心這幫人太寂寞,英國還把國內的囚犯全給發配來了,與這幫人作伴。清教徒加罪犯,你說這幫人能對母國能有啥感情?

    其次,英國給北美殖民地的定位就不是收稅發財。那英國人給北美殖民地的定位是什麼?連罪犯都發配過去了,所以定位自然是英國的垃圾桶。殖民亞洲能獲得市場、殖民南美能獲得白銀、殖民印度能種鴉片、殖民加勒比能有蔗糖。但北美十三塊殖民地是個什麼鬼地方?英國人就沒想到北美還能發展起來,所以從來都沒拿正眼看過北美。大英帝國向北美派了總督,卻不給總督支付薪水,讓殖民地掏錢。

    第三,北美殖民地也沒有交稅的傳統。一箇中國學者在紐約附近的一個地區考察基層自治。當時,這個地區正在組織一場年終會議,討論來年怎麼花掉社群的100萬美元:是在海灘修廁所還是在馬路裝路燈。這夥人是怎麼開的?根本就沒有什麼無記名投票,而是靠喊。支援修廁所的喊yeah,然後支援裝路燈的再喊yeah,主持人聽那邊聲音大,那就那邊獲勝了。如果沒聽清,那就再喊一次。中國學者都看驚了:你們就這麼把100萬美元給花了,你們的政府能答應嗎?主持人是個老頭兒,淡淡的回答:我們就是政府。這是美國的基層民主。你別管科學不科學,但肯定特別省錢,連選票都不用準備。當時,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比這還粗糙。既然是自下而上建立起來,那麼基層自治就花不了多少錢,自然也不用收稅。即便花錢,也是一事一議,議完了就掏錢,掏完錢就散會。你英國人突然要收稅,這就是對北美傳統的蔑視了。

    第四,“無代表不納稅”才是癥結。1639年,康涅狄格州頒佈了《康涅狄格州基本法》。這就是憲法了。1688年,英國才爆發光榮革命;而1639年,北美殖民地就有憲法了。所以,北美殖民地比英國母國要在制度上更超前。而“無代表不納稅”就寫在基本法裡。康涅狄格之後,其他各州也有樣學樣。然後呢?然後英國下議院裡沒有北美的代表啊。那麼,北美殖民地從法理上就不能給英國交稅。要交稅也可以,那就是允許殖民地向母國下議院派出精英。

    所以,收稅這事,在北美就只能免談。之前說了連英國派到北美的殖民地總督都要殖民地支付薪水。那殖民地會怎麼對付總督呢?各州議會根本就不拿總督當幹部,一上來就是威脅:你知道誰出錢吧,那就給我老實點兒。所以,殖民地的治權,根本就不在宗主英國手裡,全是自己說了算。

    英國跟北美殖民地翻臉,於是兵戎相見。但,就是因為收稅嗎?本質上來講,這根本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政治的問題。根節點就是北美殖民地的精英,能不能進入到英國下議院,獲得向上發展的空間。英國下議院給北美殖民地幾個名額不就行了?因為精英之間的鄙視鏈,因為母國對北美的一直忽視。所以,在英國精英看來,北美殖民地就是一幫土鱉,向北美開放下議院這件事就行不通。這是英國的傲慢,所以英國並不清白。接下來就是北美了,北美不止是不清白的問題,簡直是無恥。

    03.小白兔是怎麼瘋狂的

    1764年,英國規定:北美從加勒比海進口蔗糖,可以減稅一半,但北美必須交稅。為了能夠拿到糖稅,英國專門成了海事法庭,打擊偷稅漏稅。但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立即從一盤散沙變成了一致對外。問題的本質不是錢,卻因為錢拉了仇恨。

    1765年,英國向殖民地的酒吧和報紙徵收印花稅,酒吧每年的經營許可證要交一英鎊,報紙要印在特殊的紙上,買紙的時候自動交稅。而當年就有9個殖民地搞起了抗議,錢的問題點燃了怒火。

    而接下來就是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3年的時候,英國透過《茶稅法》,對殖民地徵收茶稅。但殖民地人民聰明無極限,偷稅漏稅的手段層出不窮。所以,英國政府可以隨便收稅,但根本就收不了多少稅。

    但這時候,東印度公司遭遇了財政問題,遊稅下議院允許向北美出口茶葉,而且給予免徵茶稅的待遇。下議院通過了,但東印度公司又接著遊說,要求政府順便打擊一下殖民地的走私活動。東印度公司的目的,是拿下整個北美的茶葉市場。別人出口,要收稅;自己出口,卻不收稅,這個成本優勢就能保證自己拿下北美市場。如果北美走私猖獗、偷稅不斷,那免稅這張牌就沒法打了。

    向北美出口茶葉,不是問題;但打擊走私,就是問題。於是,殖民地的怒火,就瞄準了東印度公司的茶葉。

    1773年,7艘大型商船駛往北美,四艘開往波士頓、三艘開往紐約、查理斯頓和費城。但是,紐約和費城的茶商拒收,不讓走私、就不進口,免稅也不進口。但波士頓比這更囂張。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上演了8000人的集體抗議。但這不算完,當天晚上就有一夥毯子包住腦袋的“印第安人”,衝到船上,把茶葉全給扔到了海里。這就是波士頓傾茶事件。

    此事之後,不僅母國的精英憤怒了,就連母國的老百姓也不幹了。大英帝國上下一心,就要收拾北美這幫土鱉。英國議會打了一套組合拳,出臺了《強制法案》,包括封鎖波士頓港、取消馬薩諸塞州的自治地位、制定新的駐軍條例、執行法律的英國官員不受殖民地司法管轄,甚至還把阿巴拉契亞山以西、俄亥俄河以北的土地劃給了魁北克。

    波士頓和馬薩諸塞州才多大體量,怎麼可能跟大英帝國對抗?所以,結果只能是馬薩諸塞州跪地求饒,該賠錢賠錢、該認慫認慫。而殖民地本就一盤散沙,所以其他殖民地也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但是,並沒有。其他十二塊殖民地不僅沒有拋棄馬薩諸塞州,而且還聯合起來一個搞對抗。

    約翰·亞當斯就說:“革命在獨立戰爭前就發生了。革命在人民的頭腦和心裡。改變,就發生在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中的宗教情懷上。”

    而這個宗教情懷,就是北美爆發了第一次宗教大覺醒。這種宗教大覺醒,美國隔一段時間就要搞一次。這一次是獨立戰爭,下一次是美國內戰,接下來還有第三次和第四次。是宗教把北美十三塊殖民地給凝聚在了一起。這夥帶著建立山巔之城來到北美的異見者,卻在日常的生活中淡漠了宗教情懷。但,宗教並未退場,最後凝聚北美殖民地就是這種宗教的狂熱。

    第一次大陸會議,其他殖民地不僅沒有拋棄馬薩諸塞州,反而號召所有殖民地人民團結起來,一起跟英國母親死磕到底。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在大英帝國看來就是十三群土鱉、十三隻小白兔。但這群小白兔卻因著第一次宗教大覺醒而生出了凝聚力;因為一個“無代表不納稅”的政治問題,露出了獠牙,向母國叫板。

    04.土鱉絕不是一隻無辜的小白兔

    第一次大陸會議致信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首先向國王表忠心,認為英國的最高權威是英國國王,不是英國議會;第二是希望國王能夠動用否決權,取消英國議會對北美的《強制法案》。

    但是,英國國王根本就沒有否決權,英國議會做出決定,國王的橡皮圖章一蓋,這就行了。因為1688年光榮革命就已經取消了英國國王的否決權。如果國王還擁有否決權,那還叫什麼君主立憲。所以,大陸會議給喬治三世的致信,就是非常卑鄙地挑唆英國議會和英國國王之間的矛盾。

    喬治三世一眼就看出了北美殖民地的無恥算計,雖然這群傢伙高呼“我的父親”,卻在做著顛覆母國憲政的打算。喬治三世在議會中演講說:

    骰子已經擲出,英國要麼是偉大的帝國,要麼是歐洲的無名之輩……我寧可退位也絕不允許北美獨立。只要還有十個英國人支援我,我就絕不放棄。

    殖民地無恥地叫著父親,卻叫來了父親的一記耳光,喬治三世變得比英國議會還要強硬,痛斥第一次大陸會議的無恥。

    但是,打仗之前,大家還是要先談判。但談判就成了雞同鴨講。英國這面以為免稅就行了,但北美方面卻認為你根本沒有權力收稅。實際上的糾結是:英國一直裝聾作啞地把這件事當成財政問題,而殖民地則一定要把這件事當成政治問題。

    1775年4月19日,來剋星頓的槍聲,掀起了美國獨立戰爭。而1776年的大陸會議,透過與英國正式決裂的《獨立宣言》。但關鍵是這份被認為偉大的重要文獻,卻比第一次大陸會議的請願書更無恥。因為《獨立宣言》顛倒了黑白。

    大不列顛國在位國王的歷史,是接連不斷的傷天害理和強取豪奪的歷史,這些暴行的唯一目標,就是想在這些州建立專制的暴政。為了證明所言屬實,現把下列事實向公正的世界宣佈。

    但是,第一次大陸會議,就是你們這幫傢伙可稱呼英王喬治三世為“我們的父親”啊,怎麼轉眼之間,就管人家叫暴君了,而且還要歷數你們曾經“父親”的種種惡行。甚至,後來則直接稱喬治三世為“皇家雜碎”。你北美殖民地的精英們,就這麼內心自洽嗎?

    他在和平時期,未經我們的立法機關同意,就在我們中間維持常備軍。他力圖使軍隊獨立於民政之外,並凌駕於民政之上。

    但問題是在加拿大的一萬駐軍,完全是因為魁北克有7萬多說法語的人啊。這夥人隨時都能衝出魁北克幹翻你們殖民地。正是因為你們害怕,所以才派的軍隊。這時候,你們倒打一耙了,把這當成了國王的暴政。

    在一個鄰省廢除英國的自由法制,在那裡建立專制政府,並擴大該省的疆界,企圖把該省變成既是一個樣板又是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以便進而向這裡的各殖民地推行同樣的極權統治。

    廢除英國自由法制,但你怎麼不說馬薩諸薩州先把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傾到海里這件事?不是因為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可能出臺《強制法案》嗎?

    他在我們中間煽動內亂,並且竭力挑唆那些殘酷無情、沒有開化的印第安人來殺掠我們邊疆的居民;而眾所周知,印第安人的作戰律令是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殺勿論的。

    這就更是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惡的說成善的了。一邊是拿著來復槍的北美殖民地的異見者,一邊是拿著原始武器的土著印第安人,到底誰要屠殺誰、到底誰要搶劫誰。

    英國政府出於對印第安人的同情,所以嚴格限制殖民地西進,留下了大量的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你們要到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去作惡,但母國不允許,怎麼成了母國殘酷無情,支援印第安人屠殺你們了?

    關鍵的問題是:英國國王早就沒有權力了,你們這群傢伙找罪魁禍首,也得找對人吧。你找英國國王算怎麼回事?種種罪行都在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準備在北美實施獨裁統治。但英國國王在國內都獨裁不了,怎麼可能獨裁北美。而北美是個什麼鬼地方?你們這夥人連母國的議會都管不了,更別提沒啥權力的國王了。

    無論美國建立了一個什麼樣的山巔之城,但建立基礎的《獨立宣言》就是兩個字:無恥;四個字:顛倒黑白。北美殖民地,完全不是純潔無瑕,而是充滿了無恥和狡黠。

    05.總結: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表面原因是錢的事:母國英國向北美殖民地收稅。但實質原因則是權的事:母國英國有沒有權力向北美殖民地收稅。

    而錢的事之所以變得如此激烈,是因為殖民地挑起了英法戰爭,母國英國打得債臺高築。而權的事之所以變得如此激烈,則是因為立場之爭。

    英國認為自己有權向殖民地收稅,而得到好處的殖民地土鱉,更應該向自己這個母親交稅。“我們是母親,你們是孩子,我們頒佈法律,我們統治”。這就是英國人的立場。

    但,北美為什麼敢跟英國叫板?現在看著美國很大很強,但當時的北美在英國人看來就是一群土鱉,連小白兔都算不上。

    當時,英國陸軍上校詹姆士•格蘭特說:給我五千士兵,我就能從13塊殖民地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不會遇到任何抵抗。

    如果完全是理性的推動,北美殖民地應該交稅,因為母國為你們趕走了法國人、因為最終受益的就是這些個殖民地。但立場問題就不能允許這種理性推理,所以打不過也要打。而第一次宗教大覺醒更是給殖民地打了一針雞血,十三個殖民地早就瘋狂了,就等著一個視窗來釋放自己的不理性。所以,《強制法案》之後,馬薩諸塞州不僅沒被拋棄,反而成了殖民地的英雄。

    但,明證是非地說:到底誰對誰錯呢?

  • 6 # 孫謙0

    看到的是另外一個版本。

    美國獨立戰爭除了稅收問題,就是英國政府禁止北美殖民地向阿巴拉契亞以東擴張。 也就是阻礙了那些白人們去屠殺和搶劫印第安人的土地。這就是北美獨立戰爭的原因。

    美國南北戰爭的原因如下。

    北方的工業州希望高關稅。因為美國工人的工資高。工資低了,美國工人就去開荒種地了。所以美國生產產品的成本比較高。為了防止英國和法中國產品的衝擊,所以必須採用高海關稅收。

    南方各州因為實際棉花主要是出口給世界各國。所以希望低關稅。因為關稅都是互相的,如果你對外國是徵收了高關稅,外國肯定對你的商品也徵收高關稅。那麼南方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這是出口型農業種植業和幼稚工業保護的矛盾。嘆方打了一仗來解決了這個問題。

    至於黑奴問題,那真只是一個藉口。

  • 7 # 孫謙0

    看到的是另外一個版本。

    美國獨立戰爭除了稅收問題,就是英國政府禁止北美殖民地向阿巴拉契亞以東擴張。 也就是阻礙了那些白人們去屠殺和搶劫印第安人的土地。這就是北美獨立戰爭的原因。

    美國南北戰爭的原因如下。

    北方的工業州希望高關稅。因為美國工人的工資高。工資低了,美國工人就去開荒種地了。所以美國生產產品的成本比較高。為了防止英國和法中國產品的衝擊,所以必須採用高海關稅收。

    南方各州因為實際棉花主要是出口給世界各國。所以希望低關稅。因為關稅都是互相的,如果你對外國是徵收了高關稅,外國肯定對你的商品也徵收高關稅。那麼南方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這是出口型農業種植業和幼稚工業保護的矛盾。嘆方打了一仗來解決了這個問題。

    至於黑奴問題,那真只是一個藉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冠狀病毒會影響找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