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紀錄片展播區
-
2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夏侯惇簡介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魏開國元勳,漢朝開國功臣之一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死後諡為忠侯。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在演義中,夏侯惇是一位驍勇善戰的悍將,拔矢啖睛讓讀者印象深刻。但是演義畢竟是演義,在正史當中,夏侯惇名位很高,可說是曹營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狠角色。可是,夏侯惇憑什麼享有高官厚祿呢?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祖父曹騰是個太監。曹騰自然無後,其子曹嵩是過繼的夏侯家的孩子。夏侯惇就是曹操的親堂兄弟。但是曹操的兄弟很多,比如夏侯淵、曹洪、曹仁,都和曹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為何唯獨夏侯惇最受曹操尊重、信任呢?
夏侯惇也曾經率軍作戰,但是屢戰屢敗。
那一年,曹操為奪取徐州,解除後顧之憂,假借為父報仇,進攻徐州。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可沒想到好兄弟張邈勾結呂布從身後捅了曹操一刀。曹操急忙撤軍,大軍迴歸需要時間。在兗州境內主持政事的有兩個人,文官以荀彧為首,武將以夏侯惇為首。
當時變亂突起,各位官員態度不明,許多人在徘徊觀望,準備背叛曹操投降呂布。呂布節節勝利,攻佔兗州絕大多數的城市。曹操的家人住在鄄城,隨時可能陷落,夏侯惇從濮陽出發,率領軍隊輕裝前進,沒想到半路上遇上呂布主力。夏侯惇下令死戰,勉強擊退呂布。可呂布攻佔鄄城只是虛晃一槍,真正的目的是奪取兗州重鎮濮陽。濮陽是曹軍儲存糧草鎧甲軍器的地方。濮陽一失,夏侯惇軍心大亂。混亂之中,堂堂一軍首領夏侯惇竟然被呂布手下的奸細綁架。正史當中用比較多的筆墨描繪了這次綁架。可惜主人公夏侯惇默默無言,整場秀中都沒有任何出彩的言行。反倒是夏侯惇部下韓浩挺身而出,斥責劫匪,表示絕對不會因為綁架的是將軍,就不抓捕敵軍奸細。幸好劫匪膽小,被韓浩一番恐嚇之後棄械投降。
後來,曹操聽說了這件事情,不但沒有安慰夏侯惇,反而對罔顧夏侯惇性命的韓浩多番表彰,認為“卿此可為萬世法”,規定以後凡是有被劫持的事件發生,大家不必顧忌人質的性命,盡力殺掉劫匪就好了。曹操對夏侯惇為將能力的不滿和輕視,從這件事中略微可以窺見。
之後,夏侯惇跟隨曹操出戰呂布,被流箭射傷了左眼,性命垂危。雖然後來夏侯惇終於康復,曹操心中卻多少有些愧疚,於是沒有追究夏侯惇戰敗的罪責,讓夏侯惇繼續擔任陳留、濟陰地區的長官,但從此之後就沒有讓夏侯惇領軍作戰了。
(關於夏侯惇的瞎眼,史書描述得非常生動。“拔矢啖睛”讓獨眼將軍夏侯惇名滿天下。可是,正史中的夏侯惇對於瞎眼,不像演義那樣坦然,更沒有吃掉自己眼睛那麼誇張。當時軍中有夏侯惇,夏侯淵兩位名將,大家為了好區別,就稱呼夏侯惇為“盲夏侯”。夏侯惇很不滿這個外號,心理壓力很大。每次照鏡子的時候就會生氣,夏侯惇一生氣就把鏡子摔在地上。幸虧那時候的鏡子是銅鏡,不然夏侯惇不知道要毀掉多少鏡子。)
夏侯惇指揮軍隊不行,管理百姓倒是一把好手。
在擔任地方官的幾年,夏侯惇政績出色。有一年大旱,大旱之後蝗蟲四起,莊稼幾乎顆粒無收。糧食一斷,前方作戰的軍隊就無以為繼。夏侯惇就截斷大壽河水,建造了一個大型水庫。夏侯惇親自到工地上挖土背泥,讓老百姓很是感動。水庫建好之後,夏侯惇督促百姓栽種粟米,讓老百姓又有了活路。夏侯惇的水庫修建的很牢固,直到魏國滅亡的時候依然還在使用。老百姓都很感念夏侯惇。
因為管理地方有功,在曹操奪取洛陽等地之後,夏侯惇被任命為河南尹。洛陽本是東漢國都,富庶繁華,可經過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早就殘破不堪。夏侯惇招撫流民,安排就業,鼓勵耕作,幾年下來,洛陽地區又恢復了勃勃生機。後來,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夏侯惇負責後勤工作,從牙齒縫中給曹操調配到了足夠的糧食,成功渡過了軍糧匱乏全軍敗退的危機。也因為這個功勞,在袁紹被攻破之後,夏侯惇以河南尹的身份被任命為伏波將軍,在曹軍眾將領之中第一個擁有了便宜從事的權力。
在楚漢爭霸之時,劉備和項羽在前線作戰,屢戰屢敗。可是每次敗歸關中,蕭何總能夠為劉邦重新組建一隻部隊,給劉邦提供足夠的錢糧支援,讓劉邦能夠放手作戰,沒有後顧之憂。於是,當劉備評定功臣的時候,認為蕭何功勞第一。
正史中的夏侯惇作戰能力平平,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唯一的一次獨立領兵作戰還以失敗告終。但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夏侯惇沒有為將之才,卻有治民之才。曹操在兗州之時,夏侯惇管理陳留、濟陰,為曹軍提供軍糧,成績斐然。曹操對陣袁紹之時,又是夏侯惇負責後方排程,解除曹操後顧之憂。曹營之中,夏侯惇堪比劉邦手下的蕭何,是個很好的管家。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上表朝廷,前後加封夏侯惇一共兩千五百戶,為曹營眾將第一人。建安二十一年,夏侯惇跟隨曹操征討孫權,被任命督全軍二十六支部隊。大戰結束之後,為了表彰夏侯惇的功勞,曹操特意賞賜給夏侯惇歌姬和樂器。曹操在命令中說,當年春秋時代的魏絳因為提出和“和戎”之策,和晉國附近的一些少數民族結盟,雙方停戰,就能夠接受歌姬樂器的賞賜,何況是將軍您呢!
當然,曹操此舉還有深意。曹操一方面很信任夏侯惇,畢竟兩人是兄弟關係,夏侯惇為人也穩重謹慎,另一方面是曹操瞭解夏侯惇將才不足,雖然擔任全軍都督,但並不適合率軍出戰,只要穩住後方就好。
這一年的五月,曹操被封為魏王。魏國建立之後,軍中眾將都接受了曹操任命的職務,唯獨夏侯惇依然是東漢的官職。夏侯惇心中不安,雖然說曹操對夏侯惇非常好,經常在百官面前,和夏侯惇同乘一輛車,讓夏侯惇可以隨意出入曹操的臥室,但是君臣關係一定要明確。
當時,夏侯惇是漢獻帝任命的前將軍,曹操是漢獻帝任命的丞相,二者同為漢獻帝的臣子,兩人官階相差不大。多年之前,曹操需要有尊崇漢室這樣一件外衣,可現在曹操羽翼豐滿,已經獨立建國,諸位將領都已經在曹操手下擔任官職了。唯獨一個夏侯惇依然還是漢朝官職,自然顯得格外另類。
夏侯惇是個聰明人,自然看得懂朝局。如坐針氈的夏侯惇主動求情出任魏國官職。接到夏侯惇的請求,曹操開始還不同意,曹操說:“我聽說最優秀的君王是把臣子做老師,次一等的君王是和臣子做朋友。將軍您是尊貴而有德行的人啊。像我這個小小的魏國,怎麼能夠委屈您,讓您來做臣子呢?”曹操的回覆中滿是對夏侯惇的敬意,不過仔細品味卻也有弦外之音,畢竟夏侯惇再怎麼優秀,曹操再怎麼謙遜,依然是君臣關係。
當夏侯惇再次請求之後,曹操答應了夏侯惇,任命夏侯惇為魏國的前將軍(當時軍中的最高將領)。等到曹操去世之後,曹丕代漢自立,建立魏國,夏侯惇更被任命為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成為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夏侯惇和曹操有兄弟關係,有治民之才,又懂得謙遜退讓,明白臣子的本份,夏侯惇才能成為曹營眾將第一人。
-
3 # 老孫歷史講評
首先咱們先看看夏侯惇的履歷!夏侯惇字元讓,是魏武帝曹操的族弟(曹操本姓夏侯氏)勇猛善戰,十四歲時有人羞辱其師,他便將那人殺死。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後與呂布軍交戰時,被流矢射瞎左眼。自此後便多為鎮守之將,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親自擔土,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220年病逝。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縱觀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廉潔奉公,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由此可以看出夏侯惇為人做事的特點!他被曹操屢次升遷原因有六:
其一,有人辱其師,而殺之。在此我認為其老師並不是武師而是文人,必受其大辱,恰巧被夏侯惇撞見或者知道。為老師而殺了此人。可見夏侯惇尊師重道,義氣深重。此曰為禮
其二,夏侯惇雖為宗族血親,但不以權謀私,一生奉獻給軍隊。奉公廉潔,一生不置產業。此曰為廉。
其三,在任職濟陰太守時,當時大旱,蝗災,夏侯惇截斷了太壽水,形成了一個池塘,親自擔土,率領士兵種稻耕田,避過了缺糧的危險,百姓皆受益。此為仁
其四,夏侯惇忠於曹操,當時各將領都授予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漢朝官職,便上書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於魏。但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屬於漢朝同僚,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號,可夏侯惇依然強烈請求,最終曹操答應了他的請求封其為魏前將軍。此為忠。
其五,他為人儉樸,曹操每有戰功都會給夏侯惇很多財物,但是他一分不留,全部賞賜分給將士,此為義
其六,夏侯惇勇猛善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因此失去左目。此曰為勇。
夏侯惇無論是軍功還是個人魅力,曹魏一朝無人能出其右。論軍功一有定鼎基業之功,早期衝鋒陷陣,後期都督後方,保障後勤供給。還曾都督青徐,保障東南穩定,張遼亦在其管轄之內!論人格魅力,內有宗室血親之身份,外有奉公廉潔,一生不置產業,死後無餘財之品格。不管是軍中還是在族中夏侯惇都是長者,是曹魏軍中的柱石之臣。族中的威信最高者,似此樣人,曹操不升他的官升誰的官。這就是曹操為什麼屢次升遷夏侯惇的原因。而且升遷速度是最快的。僅比曹操低一級。
-
4 # 也就是隨便看看
夏侯惇很多會被他的獨眼誤解為一個勇猛的武將,其實他可是個文武雙全的大將軍,他是夏侯家的老大所以在曹操集團裡的二號人物,曹魏集團人才很多但是山頭也多,但是曹操最依靠的還是家族勢力的集團,這是他最更本的實力,所以必須有強有力的人物來掌控,夏侯惇就是這個人物,所以他的官職一直做到大將軍
-
5 # 浮沉的歷史
在曹操起兵的初期,夏侯惇等曹操家族勢力是曹操的重要支持者,期間夏侯惇曾經跟隨曹操一起去揚州募過兵,這時候的夏侯惇是曹操早期的重要助手。不過從後來夏侯惇的表現看,夏侯惇的軍事才能與謀略貌似有點不行。在曹操東征徐州陶謙的時候,夏侯惇受命給曹操守家,為東郡太守。當時的張邈、呂布等人趁曹操大軍出征之際,發動了對於曹操後方的攻擊。夏侯惇在戰場上不僅不敵呂布,後勤輜重被呂布軍隊奪取,還中來詐降之計,本人也被劫持。幸虧其部下韓浩處理得當,最終使夏侯惇轉危為安,顯然夏侯惇不是一個打戰的料。
不過由於夏侯惇是曹操的親戚,並且他對於曹操也十分的忠誠,曹操卻對其不斷的加官進爵,實際上夏侯惇並沒有建立什麼軍功。接下來我就來舉一個例子。在曹操攻打袁紹的戰爭期間,夏侯惇在後方負責後勤保障工作,夏侯惇由於沒有上前線,所有也就沒有立任何的戰功。但曹操卻給夏侯惇大肆封賞,史書載“錄惇前後功,增封邑千八百戶”,請問夏侯惇到底有什麼大的功勞,不就是搞個後勤而已嘛。
在東漢末年這一時期由於人口急劇下降,一次性給了夏侯惇一千八百戶絕對是一個大手筆,但也是一個名不副實的賞賜,夏侯惇何德何能資格領賞。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夏侯惇和曹操是親戚關係,而切關係還非常的十分密切,曹老闆對於夏侯惇的加官進爵是有點過分了。
-
6 # 講故事的孟小寶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三國名將,曹魏開國元勳,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說起曹操仗下將領,大家都會想到許褚典韋等大將,但他們只能算是很強,卻並稱不上最強,要說起曹營第一猛將,那非夏侯惇莫屬。從曹操起兵,夏侯惇就開始跟著曹操混了,算起來夏侯惇還是曹操的堂弟,兩人關係自然親近,夏侯惇也一直深得曹操器重。
而他也為曹操挖掘了很多人才,有一天夏侯惇上山打獵,看見一個人正在趕著老虎滿山跑,老虎看到後面人時滿是恐懼,夏侯惇直呼奇人。於是這位奇人典韋就被夏侯惇挖進了曹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自己的部下。後來又招來許褚被他安排給了曹操當保鏢,許褚典韋大戰一天有來有回,二者都是勇猛過人。
那為什麼最強的不是這兩人呢?我們來分析一下,許褚和徐晃曾經聯手都被關羽殺退了,但是關羽曾和夏侯惇三次平手。龐德雖然也曾和關羽打平手,但是那時候的關羽已經老了,身上還帶著傷,打不過他不足為奇。但是夏侯惇和關羽打的時候關羽正值壯年,正是關羽最強的時候,在那個時候還能和他不止一次打成平手可見夏侯惇的厲害。而典韋和許褚平手,也就是說夏侯惇比這兩個人要強。
另外,一流武將高順,曾經被夏侯惇四十回合就擊敗了,這說明夏侯惇就是在一流武將中也是最強的那一批,反觀典韋許褚連一流武將都沒擊敗過。但是夏侯惇雖然神勇無比但他的軍事才能卻是不怎麼樣,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建安三年的時候劉備被呂布將領高順攻擊,夏侯惇奉命去救他,結果中了埋伏被一箭射穿了眼睛,結果他一口把自己眼睛吃了,嚇壞了眾人。
偏偏夏侯惇還是個愛美的人,平常就喜歡照鏡子,後來瞎了眼每次照鏡子看到自己的眼睛就會把鏡子扔了。再有就是建安七年的時候,夏侯惇被派去抵擋劉備,誇下海口說要把諸葛亮活捉,後來劉備軍營著火,夏侯惇卻不聽勸阻非要強行追擊,然後又被埋伏,幸好李典的到來救了他。不過自從夏侯惇眼睛瞎了就沒有再帶兵了,夏侯惇被曹操安排到了後方,別看他帶兵不行,帶老百姓倒是帶的不錯。
之後做了幾年地方官,政績一直不錯,有一年發旱災,旱災過了又來蝗災,莊稼都沒了,夏侯惇就下令建了一個大水庫,甚至親自到工地幹活,這可感動壞了老百姓們。這讓老百姓又看到了希望,而且水庫非常結實,絕對不是偷工減料,老百姓對夏侯惇都很感激。夏侯惇所作所為曹操看在眼裡,知道他有功,後來洛陽被曹操拿了下來,就封了夏侯惇一個河南尹。
經歷了戰火之後的洛陽不復當年的繁華,多年戰火中這座城池早已破敗不堪,夏侯惇接手後立即安置流離失所的人民,還給他們找工作,鼓勵他們種糧食。沒過幾年洛陽就在夏侯惇的治理下變了個樣子。後來的官渡之戰,曹操能贏,夏侯惇功不可沒。夏侯惇調配到了糧食,解決了軍隊糧食不足的問題。這就像當時的楚漢爭霸中,劉邦和蕭何。
劉邦在前線打項羽,蕭何在後方管家,雖然不上戰場,但我把家裡給你治理的井井有條,要什麼有什麼。初期的劉邦和項羽打仗,打一次輸一次,每一次輸了蕭何都能再給他弄一支軍隊。沒糧食了給他糧食,沒兵了給他兵。劉邦之所以贏項羽,正是因為有如此可靠安穩的後方支撐。而現在夏侯惇扮演的正式蕭何的角色。正史中夏侯惇不善帶兵,但管家卻是管的不錯。這也是曹操慧眼識人,知道他雖無將才,但卻深知治民之道。
所以,曹操的軍營裡,夏侯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夏侯惇深得曹操信任,畢竟關係擺在這裡。但他也看出夏侯惇帶兵打仗的能力確實不行,還不如去後方做點別的。後來曹操建立魏國,各大臣都被任命了新的職務,只有夏侯惇還是以前的官職,雖然兩個人關係好,但曹操始終是君,自己是臣,這個關係自己還是分的清的。在早期的時候,曹操是東漢丞相,夏侯惇是前將軍。
為了自己的大業,他們需要漢室這杆大旗,不過現在時機成熟,已經可以自立門戶了,別人都換了職位,就自己還是以前的,換成誰誰心中都會亂想。夏侯惇很聰明,主動去找曹操說自己想當魏國官,曹操卻說,我聽說只有把臣子當做老師的君王才是最優秀的君王,和臣子做朋友的君王則稍差一等。我們這尊小廟怕委屈了您這尊大佛啊。說的滿滿都是敬意。
不過大家仔細聽應該能聽出來,曹操是話裡有話啊。夏侯惇當然也能聽出來,於是再三請求曹操,最後曹操終於答應了他,封他做了前將軍,後來曹操去世之後,曹丕上位,夏侯惇更是被封為大將軍,真正的萬人之上。夏侯惇和曹操本就是表兄弟,對他本就深信不疑,對於曹操這樣的人來說,能信任的人不多,無疑夏侯惇就是一個,一個能力卓絕的人遠遠沒有一個另曹操信任的人珍貴。所以當曹操發現夏侯惇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時也並沒有嫌棄他,沒有就沒有,再安排別的工作就是了。夏侯惇會治民,懂謙讓,守本分,這才是曹營將士第一人。
-
7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眾所周知,曹操手下謀士和猛將如雲。將領有“八虎騎”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曹仁、曹洪、曹純、曹休、曹真,有“五子良將”張遼、于禁、樂進、徐晃、張郃,還有禁衛軍統領典韋、“虎痴”許褚,以及李典、龐德、臧霸、滿寵等人,謀士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劉曄、司馬懿等人。
在曹操的諸多將領和謀士裡,夏侯惇的地位很特殊,他始終位於曹操之下,眾人之上。曹操對他的偏愛,從三個方面就能看出來。第一,封邑最多。曹操在世時,封賞的食邑並不多,夏侯惇2500戶已是當時第一,滿寵的9600戶、張郃的4300戶裡絕大部分是在曹操死後才獲得的。第二,禮遇最高。公元219年,當時曹操已經稱魏王,但卻讓夏侯惇與他同車出行。曹操手下文臣武將頗多,但享受此待遇的,夏侯惇是唯一的一個。第三,最為信任。曹操生性多疑,尤其睡覺時不許他人靠近,但夏侯惇卻享有特權,能夠不經過通報,自由出入曹操的臥室。
夏侯惇
說起來,夏侯惇能力並不出眾,為將多年也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曹仁、曹真、夏侯淵、于禁、張遼等都是戰功赫赫獨當一面的大將,荀彧、荀攸、程昱、郭嘉也都是曠世之才,為何曹操在世時唯獨偏愛能力平平的夏侯惇呢?仔細分析,應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曹操
投奔時間。通常來說,越早投奔意味著跟領導關係越鐵,這是從古至今的人之常理。從這個角度看,張遼是呂布被曹操斬殺後歸順,徐晃是從楊奉手下轉投,張郃是官渡之戰從袁紹部投降過來,荀彧、荀攸、程昱、于禁也是曹操當上東郡太守之後才來投奔的,郭嘉是好友荀彧投奔曹操幾年之後才舉薦的。而曹魏宗親“八虎騎”裡夏侯尚、曹真、曹休三人是曹操的侄子輩,雖然跟隨曹操轉戰南北,但在曹操起兵前期年齡都較小,尚未擔任重要職位。自曹操起兵便帶兵征戰的,只有同輩兄弟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五人。
投奔意義。曹操起兵時,雖然身邊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一同追隨,但幾人的投奔曹操的意義卻有所不同。曹仁、曹洪都是曹操的堂弟,曹純更是曹仁的親弟弟,是跟著曹仁一起的。曹操作為曹氏的族長起兵,就已經代表了“曹家已起事”,曹操若失敗,曹家人自會受牽連。曹仁、曹洪、曹純募兵相投,只是對曹操在兵力上有所增加。夏侯家雖與曹家世代親近,曹操也本是夏侯家的人,夏侯惇、夏侯淵更是與曹操自幼交好,但再好的兩家也是兩家,不是一姓。此時夏侯惇作為夏侯家的族長、代表,率領整個夏侯家族變賣家產追隨曹操,其意義遠大於同族兄弟、子侄的追隨。曹操這時所代表的就不只是一個家族,而是在亂世中自成一股勢力了,他的身份、地位從“族長”變成了“主公”。此後不論官位、爵位如何變動,他的身份都將是“主公”。
忠於曹家。曹操稱魏王時,給手下各將領都授予了魏國的官,唯獨夏侯惇因軍中二把手的特殊地位,仍留漢官名號。當時“魏”僅代表一屬國,而“漢”代表著天下,同樣的職位,漢官地位是要高於魏官的。曹操沒給夏侯惇封魏官,也是考慮到夏侯惇身為軍中二把手,在漢庭擔任要職,怎能屈尊為魏官。但夏侯惇忠心於曹操,為了表明其一心向曹而非一心向漢,強烈要求改任魏官。最終曹操只好答應,封了夏侯惇魏國前將軍。當時朝堂上仍有許多官員忠於漢室,反對曹操稱王,而夏侯惇一心向魏的做法為曹操積攢了人心,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挺了曹操,讓曹家在代漢之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夏侯惇死後,曹丕賜其諡號為“忠侯”。終其一生都忠於曹魏的將領很多,有些甚至戰死沙場,但曹丕唯獨把“忠”字給了夏侯惇,可見夏侯惇當年表忠心的舉動是多麼的重要。
人格魅力。夏侯惇能夠在家族裡一呼百應,說明其在家族內部具有很高的威望。不同於貪財好色的曹洪、剛愎自用的夏侯淵,夏侯惇在軍民之中的名譽、聲望一直都很好。大旱年間,夏侯惇帶領軍民截斷太壽水,用河水斷流形成的池塘作為田基,親自擔土,帶領軍民開墾、耕種,平穩度過了災荒,受到百姓的愛戴。夏侯惇一生得到的封賞頗多,但他將所得封賞都分給了手下將士,一生不留私財、不置辦產業,至死也家無餘財。他也因此受到軍人的擁護,在曹魏軍中威望甚高。他的種種做法,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曹軍的形象,為曹操籠絡了人心。這也是曹操在世時,無論曹仁、夏侯淵、張遼、徐晃立了多大戰功,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出了何等良策,軍中二把手的位置始終都是夏侯惇的原因之一。
-
8 # 人生客棧
如果說誰是三國時代,最“神奇”的武將,如果說夏侯惇自認第二,估計很少有人敢跟他爭第一的,原因很簡單,起碼從正史的記載來看,夏侯惇在戰場上的成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反正我們在史書中,更多的是看到夏侯惇的失敗,總結一下的話,可以找出六次慘敗,而且是全方位立體化的,在進攻、防禦、追擊、逃跑等方面都不行,甚至連協助戰友,遊說勸降等看似不太重要的任務,都完成得不好。
首先,在進攻方面,夏侯惇最丟人的事兒,就是信誓旦旦地要生擒“諸葛村夫”,結果在博望坡被初出茅廬的孔明先生燒得狼狽逃回,如果說這其中有很多內容是小說杜撰的話,但是在史實中,並沒有明確指明,是諸葛亮的計謀,反而只是劉備的戰術取得了成功,如果從這一點來看的話,敗給諸葛亮,其實已經是《三國演義》在美化夏侯惇了。
除了攻防兩方面,在逃跑和追擊這種相對壓力不大,最方便“撿漏”的情況下,夏侯惇依舊很窩囊,比如在曹操組織反董卓同盟之初,由於曹操不滿意自己的眾多盟友鼠目寸光,孤軍犯險,直追董卓逃兵,打先鋒的就是夏侯惇,畢竟曹操當時也是剛剛起步,可以依靠的人並不多,可是結果呢?
這樣看來,正面戰場不行的夏侯惇,在側面戰場上,該有機會了吧?可是,在徐州打呂布困難時,協助當時還是友軍的劉備撤退時,遇上了呂布手下頭號猛將高順,結果差點把老命搭上。
其實原因很簡單:字面上看,信任的前提是忠心,因為夏侯惇堪稱是對曹操最為忠心的部下,為了曹魏事業,他最為盡心盡力。深一步挖掘,就不得不提小說帶來的負面影響了,
但是作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冷兵器時代,夏侯惇的物資供應和糧餉保障,才是曹魏大軍,屢戰屢勝的最大基礎。關於這一點,如今的我們,作為看熱鬧的外行,可能會忽略,可是,在雄才大略的曹操眼中,夏侯惇的價值,正是在於曹操率軍南征北戰,後院交給這位本家兄弟,永遠都會放心。
-
9 # 一劍吟來
夏侯惇,一生戎馬卻多敗少勝,為何曹操卻一直青睞欲他,既然有張遼、許褚,為何他仍然是魏國第一將?
首先,他是第一個跟著曹操打拼的人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討伐董卓大軍一共十幾萬人馬,在陳留附近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組成一支聯軍,大家推舉了袁紹做盟主。
董卓感覺架勢不對,倉皇跑路,臨走不忘放火燒了洛陽,百姓被燒死、踩死的不計其數。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眼人都知道,董卓軍隊無心戀戰,士氣全無,此時正是拿下他的好時機。
曹操也極力勸說重盟軍,然而他們處於各自的考慮,全都按兵不動。曹操氣氛又無奈,獨自率領5000人馬向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進兵。
奈何寡不敵眾。
回到酸棗,看到同盟軍們依然無所作為,飲酒作樂,心中感到可悲。
於是就單獨到揚州(今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一帶招募人馬,準備重整旗鼓。
躊躇滿志、心繫天下可是出師即不利,相比於各軍閥的勾心鬥角,自私自利,夏侯惇無疑給了曹操莫大的鼓勵。
為曹殿後,為曹守城曹操生性多疑,能把保安隊長這個職位給他,可以說是最大的信任了。
隨著後期隊伍的擴大,曹操頗有些首尾不相顧的感覺,這是曹操和夏侯惇總是一前一後的出現。
193年,曹操征討徐州陶謙時,夏侯惇留守。
198年,呂布部將高順進攻劉備,曹操因為剛剛征討張繡回到許都,就派遣夏侯惇前去救援。
200年,曹操進攻河北袁氏,指定夏侯惇為“後拒”。
216年,曹操征討孫權,留下夏侯惇駐軍居巢,都督前線的二十六支軍隊。
在後期,曹魏主要的用兵方向有三個,即揚州、荊州和關中,三處之中,又以東南方向針對孫權的進攻為最重,而守衛這個方向的恰恰又是夏侯惇。
寧為曹將,不為漢官《魏書》曰: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以漢朝的名義為夏侯惇封官,官職無疑比魏官大得多,曹操覺得魏國的官職沒有配得上他的。
然而,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
這或許是一件小事,但能看出很多,夏侯惇不論漢室,只為曹操,這般忠心無人可比。
作風清廉節儉功勳卓著,可是得來的賞賜總是讓手下的將領們分了,以至於至死沒有留下家產。
開疆展土夏侯惇,槍戟叢中敵萬軍。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氣喚雙親。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將逆賊吞。孤月獨明勘比倫,至今功跡照乾坤。這是羅貫中的評價
回覆列表
夏侯惇表忠心的方式是不做漢臣,只做魏官,和曹操同朝為官,好大面子,還是曹操爭取來的名額,夏侯惇不幹,什麼獻帝?漢什麼帝?漢獻什麼?論條論頭還是論斤?不去。在夏侯惇看來,漢獻帝的位子就該是曹操的,不過支援歸支援,他還是勸曹操先滅蜀吳再稱帝。
曹操在現實生活中,包括很多細節也都體現出“性節儉”,“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幃帳屏風,壞則補納······”他和夏侯惇的脾性相近,夏侯惇這樣的人,身無餘財,有錢也都分給別人了,不置產業,忠心耿耿,更談不上什麼野心了。
典韋和許褚都是夏侯惇推薦給曹操的,這兩人都驍勇善戰、勇猛無比,是不可多得的虎將,為曹氏家族做出過重要貢獻,也成為了曹操的心腹。典韋三次救過曹操的性命,第三次時,寡不敵眾,英勇獻身。早些年,徵西涼時,許褚與馬超大戰三百回合,實力不在馬超之下。
愛民如子,與曹操性格相同。三國志記載,“時大旱,大蝗起,惇乃斷太壽水作坡,身自負士,輸出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夏侯惇在位濟陰太守時,身先士卒,親自背土挖溝,率領將士們種田,解決了民生問題,可謂是從基層做起。
夏侯惇識大體,知進退。 在曹魏政權中可謂是位高權重,但他卻能善待他人,從不居功自傲,性格清儉,家無餘財。曹操封魏王之後,手下將官都已經接受魏國的官職時,唯獨夏侯惇還是漢朝的官職,此時夏侯惇主動請求要做魏國的官,這在曹操看來就非常的知情識趣了,因為夏侯惇是漢獻帝任命的前將軍,如果曹操直接撤掉他的官職就會失去大義,但是夏侯惇多次請求,就給了曹操急需的臺階了。試問這樣的下屬有哪個上官會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