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平時遇到看不過的事情是會硬剛呢還是不計較呢?
9
回覆列表
  • 1 # 王子環

    地位過高,權力過大,必定遭到外來力量的制約,“高樹易悲風”說的也是此理。如何才能更好地保全和發展自己,小不忍則亂大謀是做領導應遵循的原則。 唐朝名臣郭子儀對此有獨到之法,簡簡單單兩個字“忍”和“慎”,就做了四朝紅人。 魚朝恩是皇帝身邊的宦官,此人雖無才情,但會溜鬚拍馬,所以為皇帝寵幸。他對郭子儀的才幹、權勢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面前打小報告,誹謗攻擊郭子儀,都沒有成功,憤怒之下,竟暗中指使人盜郭家的祖墳。 郭子儀知道這是魚朝恩的卑劣伎倆,當時他身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手握重兵,一舉手、一投足,都關係著大唐帝國的興亡,連皇帝都敬著他三分,要除掉一名魚朝恩,真可謂不費吹灰之力。當他從前線返回朝廷時,滿朝公卿都以為他必將有所行動,豈料郭子儀卻對皇帝說:“我多年帶兵,並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殘暴行為,士兵毀壞別人墓墳的事也很是不少,我家祖墳被掘,這是臣不忠不孝、獲罪於上天的結果,並不是他人故意破壞。” 祖墳被挖,歷來被視為奇恥大辱,而郭子儀卻能隱忍下來,足見他的氣度之大。也正因為他能曲能伸,能忍能讓,他才能在那個奸佞橫行、國君昏弱的時代,逢凶化吉,度過一次又一次政治險灘,享盡富貴,以八十五歲的高齡,安然辭世。 其實,以忍化兇之道,不僅良臣君子懂得,奸臣梟雄也不糊塗。 忍是大福,小忍有小福,大忍有大福,小不忍則亂大謀。

  • 2 # 哲思維

    為什麼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耐一時不得志蓄勢待發,只要時機成熟,就能攻克人生難關,成就一番偉業。

    當你處於弱勢時,要忍住急於求成的心理狀態,不要過於暴露自己,而要憑藉著良好的外界形勢,壯大自己的力量。當然,在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強勢的同時,還要學會裝糊塗,儘量掩飾自己表面的強壯,隱忍以行,以退為進。

    先舉個例子吧:

    上個工作日的早晨,忙碌且安靜。

    大家按部就班地在公司做著自己的工作。

    突然,如雷一般咆哮的聲音從隔壁辦公間傳來。

    一名男員工失控般得喊到“我當時就說不接手這個任務,你非要把任務給我。現在出了問題,就開始責怪我!!!”

    辦公室頓時一片寂靜。大家默默相視一望,然後低下頭繼續自己的工作。

    但就他此刻一時的“情緒短路”,不知道等他冷靜下來,會不會後悔自己剛才的舉動。

    心理學上,把這種表現稱為“心理斜坡”。

    所謂“心理斜坡”,指的是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產生的不同等級的情緒反應時所形成的類似於金字塔狀的情感斜面。

    心理斜坡越大,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緒態度轉化。

    前一秒還興高采烈地哼著小曲兒,沒過一會便突然因為一件小事而暴跳如雷。

    這樣“喜怒無常”的人,在職場中絕非少數。

    太過情緒化,容易讓自己失控。控制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情緒管理。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緒牽著走。

    如同那名男員工,與領導在工作問題上產生了分歧,立刻情緒爆發,大聲責問,驚動了辦公室裡所有的人,恨不得能直接給領導一個下馬威。

    但是如果是一名懂得情緒管理的員工,肯定就會採取完全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這麼做,並不是為了討好領導,而是在避免“心理斜坡”帶來的消極後果,透過理智和積極的態度來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領導,當再一次有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更願意把任務交給誰?

    控制情緒並不是“懦弱”,也不是單純為了贏得領導的好感。

    職場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地方,靠的是理智冷靜地思考,而不是情緒的肆意釋放。

    無謂地發洩情緒,並不能幫助你處理工作中的難題,反而會擾亂思路,把困難置於更加尷尬的境地。

    只有在危機關頭控制好情緒,靜下心來努力尋找解決方法的人,才能更好地處理工作中的各種疑難雜症,從而獲得更加廣闊的職業生涯。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那麼,到底要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規避“心理斜坡”,成為情緒平穩的人呢?

    1.轉移注意平息憤怒

    遇到問題,產生情緒,是人之常情。

    每個人都會有因為不好的事情而情緒爆發的時刻。那麼在情緒將要爆發的那一瞬間,我們可以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平息自己的憤怒。

    比如喝一口水,去一趟洗手間等等。

    利用片刻的時間,為自己找一個緩衝地帶,讓燃起的怒火漸漸熄滅,從而達到控制情緒的效果。

    2.心理暗示緩解激動

    情緒發自於內心,那麼控制情緒也就要先從自己的內心著手。

    當情緒發生的時候,可以先在心中默唸“冷靜”,然後問自己“除了發洩,我還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嗎?”

    透過這樣的心理暗示,從時間上延遲了情緒的爆發,從注意力上轉移了對問題本身的糾結,將思考的重點集中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案上。

    這樣一來,不僅情緒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面臨的問題也能得到更加理智和快速的處理。

    經過幾次這樣的嘗試,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公司中被上司和同事信賴的員工。

    3.換個角度重新審視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我們看待問題的時候固執地站在了自己認為的角度。

    比如那名男員工,對問題的看法是:領導把明明知道會出問題的任務交給我,是想難為我。

    現在問題出來了,就讓我來當替罪羊。

    但是,也許領導當初把任務交給他,目的是想鍛鍊他。

    發生問題之後,找他談話,也只是想幫他進行總結和覆盤,並沒有任何要責備他的意思呢?

    任何問題的發生,都存在兩面性。

    有時候,我們換個角度重新思考,也許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糟糕。

    所以,情緒的發生,是由於客觀存在的外部問題,導致了我們內在心理的動盪。

    控制情緒,就是控制我們自己。

    只有能夠透過自己的智慧有效控制情緒的人,才能夠在職場上走得更久更遠。

    努力製造好的情緒,防止壞情緒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做一個聰明而理智的職場人,是職場成功之路的必備條件。

    我國古代關於“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故事很多,現在結合實際來給大家分析幾個:

    1、狄仁傑認罪保身

    唐代武則天專權時,為了給自己當皇帝掃清道路,先後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來俊臣、周興等一批酷吏。

    一次,酷吏來俊臣誣陷平章事狄仁傑等人有謀反的行為。來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將狄仁傑逮捕入獄,然後上書武則天,建議武則天降旨誘供,說什麼如果罪犯承認謀反,可以減刑免死。狄仁傑突然遭到監禁,既來不及與家裡人通氣,也沒有機會面奏武后說明事實,心中不由焦急萬分。審訊的日期到了,來俊臣在大堂上宣讀完武后誘供的詔書,就見狄仁傑已伏地告饒。他趴在地上個勁地磕頭,嘴裡還不停地說:“罪臣該死,罪臣該死!大周革命使得萬物更新,我仍堅持做唐室的舊臣,理應受誅。”狄仁傑 不打自招的這一手,反倒使來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齣戲了。既然狄仁傑已經招供,來俊臣將計就計,判了他個“謀反是實”,兔去死罪,聽候發落。

    來俊臣退堂後,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壽悄悄地對秋仁杰說:“你也可再誣告幾個人,如把平章事楊執柔等幾個人牽扯進來,就可以減輕自己的罪行了。”秋仁杰聽後,感嘆地說:“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既沒有幹這樣的事,更與別人無關,怎能再加害他人?”說完一頭向大堂中央的頂柱撞去,頓時血流滿面。王德壽見狀,嚇得急忙上前將狄仁傑扶起,送到旁邊的廂房裡休息,又趕緊處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漬。狄仁傑見王德壽出去了,急忙從袖中抽出手絹,蘸著身上的血,將自己的冤屈都寫在上面,寫好後,又將棉衣裡子撕開,把狀子藏了進去。一會兒,王德壽進來了,見狄仁傑一切正常,這才放下心來。

    秋仁杰對王德壽說:“天氣這麼熱了,煩請您將我的這件棉衣帶出去,交給我家裡人,讓他們將棉絮拆了洗洗,再給我送來。”王德壽答應了他的要求。狄仁傑的兒子接到棉衣,聽說父親要他將棉絮拆了,就想:這裡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壽後,急忙將棉衣拆開,看了血書,才知道父親遭人誣陷。他幾經周折,託人將狀子遞到武則天那裡,武則天看後,弄不清到底是怎麼回事,就派人把來俊臣召來詢問。來俊臣做賊心虛,一聽說太后要 召見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偽造了一張狄仁傑的“謝死 分表”奏上,並編造了一大堆謊話,將武則天應付過去。

    又過了一段時間,曾被來俊臣妄殺的平章事樂思晦的兒子也出來替父伸冤,並得到武則天的召見。他在回答武則天的詢問後說:“現在我父親已死了,人死不能復生,但可惜的是太后的法律卻被來俊臣等人給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說的話,可以吩咐個忠厚清廉,你平時信賴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謀反的狀子,交給來俊臣處理,我敢擔保,在他酷虐的刑訊下,那人沒有不承認的。”武則天聽了這話,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傑一案,忙把狄仁傑召來,不解地問道:“你既然有冤,為何又承認謀反呢?”狄仁傑回答說:“我若不承認,可能早就死於嚴刑酷法了。

    武則天又問:“那你為什麼又寫‘謝死表’上奏呢?”狄仁傑斷然否認說:“根本沒這事,請太后明察。”武則天拿出“謝死表”核 對了狄仁傑的筆跡,發覺完全不同,才知道是來俊臣從中做了手 腳,於是下令將秋仁杰釋放。

    狄仁傑忍耐住剛強直率的性格與對手周旋,終於使自己得到昭雪。在人生複雜的競技場中,若遭受一些不公待遇,也不妨先忍一忍,這是鬥爭中的良策,相反以硬碰硬,不是大聲疾呼,就 是惱羞成怒,會讓自己吃大虧的。

    2、少年康熙隱忍擒鰵拜

    康熙在八歲當上皇帝,那時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他的父親順治帝臨死前,命八個滿族大臣輔佐他處理國家大事。鰲拜雖位居四大臣之末,但掌握著兵權,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且性情特別兇殘霸道,他有權有勢,如日中天,皇帝簡直成了他的附屬品。

    在康熙十四歲親自執政後,鱉拜還是專橫地把持著朝政,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不但小皇帝對他十分痛恨,就連眾大臣也是敢怒卻不敢言。

    康熙想除掉鰲拜,但懾於他的權勢,只好先裝模作樣。他用一切時間學習政治,用一切機會實踐政治。同時,他還要做出依然不懂事的樣子,傻玩傻鬧,絕不讓鰲拜看出他的真實想法 有一次,鰲拜和另一位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發生爭執,他就誣告蘇克薩哈心有異志,應該處死。這時,好歹康熙名義上是已經 親政的皇帝,鰲拜先要向他請示。康熙明知道這是鰲拜誣告,就 沒有批准。這下可不得了,鰲拜在朝堂上大吵大嚷,卷著袖子,揮舞拳頭,鬧得天翻地覆,一點臣下的禮節都不講了,最後,還是擅自把蘇克薩哈和他的家屬殺了。

    從此以後,康熙更是下決心要整頓朝政。為了擒拿鰲拜,他想出一條計策。康熙在少年侍衛中挑了一群體壯力大的,留在宮內,叫他們天天練習撲擊、摔跤等拳腳功夫。空閒時,他常常親自督促他們 練功、比武,而且,訊息一點都沒有走露出去。

    有一天鰲拜進宮奏事,康熙正在觀看少年侍衛練武,只見少年侍衛正在捉對兒演習,一個個生龍活虎,皇帝還在場外指指點點。

    康熙看見鰲拜來了,大吃一驚,心想壞了,如果被鰲拜看出破綻,那別說皇位坐不安穩,就連命也要陪進去了。他靈機一動,故意站起身走進場去,笑著誇獎這個勇敢,奚落那個功夫不到家。說:“來,你和我打一架,看看我的功夫。”一派貪玩的少年形象。

    鱉拜一看皇帝如此胡鬧,心中暗笑,看來這大清的江山,永遠是我鰲拜的了。鰲拜走近康熙,剛要奏事,康熙卻擺擺手說“今天玩得痛快!有事先不要說,等我……”

    鰲拜連忙說:“皇上,外庭有要事奏告。皇上下次再玩吧。”康熙這才戀戀不捨地和鰲拜進殿去了。

    過了一段時間,少年侍衛們的武藝練習得有了長進,鰲拜的疑心也全消除了,這時,康熙決定動手除奸。這天,他藉著一件緊急公事,召鰲拜單獨進宮。鰲拜哪裡有什麼防備,騎著馬就大搖大擺地進宮來了。

    康熙早己站在殿前,一見鰲拜走來,便威武地喝道:“把鰲拜拿下!”只聽得一陣腳步響,兩邊擁出一大群少年侍衛,一齊撲向鰲拜。

    鰲拜不一會兒就被眾少年掀翻在地,捆縛起來,關進大牢。

    康熙用隱忍之法,除掉了這個朝廷禍害,顯示了康熙少年有為、有勇有謀的皇帝風範。

    _—————————@梓哲物語

    其實人生的漫漫長路,風雲變幻,難免危機四伏,為保全自己,打擊對手,還是要做做樣子,裝裝糊塗,麻痺對手,伺機而動才能鹹魚翻身。最後提出幾個建議:

    1.小不忍則亂大謀。萬事忍字當頭。特別是在一些你的回擊只是想發洩情緒的時候,因為衝動之後,大多是後悔的。

    2.有委屈的事儘量藏在心裡別和別人說。因為真的會理解同情你的人很少,你的痛苦可能只是別人飯後的談資。

    3.面對第一次見面的人,不管你本身是一個多開朗的人,開玩笑還是要有個限度,那些熟人之間開的很開心的玩笑,在這個時候還是不要拿出來了。

    4.和朋友的朋友不要太親密。特別是她倆之前有很多二人回憶的那種。

    5.少對別人說另一個人的壞話,不管你們在那一刻是不是同一戰線。

    6.不要輕易相信聽來的對一個人的評價。

    7.熟人多的時候儘量不要表露負面情緒,特別是在一個需要歡快氛圍的情況下。讓別人因為你的低氣壓而不能開心的玩真的很過分。

    8.別人在做一些非常重要的決策的時候,不要干預!因為不論結果如何,都是他承擔,你的道歉和安慰都沒有辦法挽回局面,他有可能無止境的怨恨你。

    9.不要和情商低的人爭執,沒有必要。

    希望大家學會適度的鈍感和麻木,無論情緒還是幸福的宣洩都要讓他們延遲一些!讓子彈再飛一會![微笑][微笑][微笑]

    更多職場管理,請多關注@梓哲物語 ,一起多交流分享!

  • 3 # 清流職場

    前些天,一個朋友打電話說: 他弟弟因為感情的事,傷了兩個人,現在已經被刑拘,接下來就是賠錢獲得諒解,或者直接被起訴,坐牢3年起。

    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是靠拳頭打天下的社會了,國家都在提倡和諧社會,都在打黑除惡,為了一點點小事而衝動去傷人,太不值得。

    不知道他有沒有考慮過,如果自己被判刑了,想過父母的感受嗎?

    想過孩子以後怎麼生活嗎?

    想過因為判刑帶來的經濟損失嗎?

    想過出獄以後會面臨什麼嗎?

    這僅僅是以打架為例。

    勾踐十年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忍一時而坐擁天下,這種例子太多了。

    所以奉勸大家,遇事冷靜,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 4 # 阿婭愛生活

    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情商高的人都會明白這個道理,人生本來就是酸、甜、苦、辣的一個成長經歷,因為他們知道成功的背後都需要忍耐力的支撐。

    如果你無法忍受在社會大家庭裡生活,自然,你就很難享受。

    在生活中,如果有一個人讓自己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無論自己如何討厭對方,都不需要過分的表達自己的不滿。只需要與其保持距離就可以。

    平時遇到看不過的事情是會剛硬呢,還是不計較呢?

    這要看在什麼情況下,什麼事。大多數無關乎較大的利益,不觸及底線和個人原則,忍忍就可以了。

    為人處事是一個技術活,生活在這個充滿江湖的社會,不會忍耐的人是很難成為大事兒的。

  • 5 # 幸福人生就在腳下

    個人認為:志不強者智不達。志當存高遠。

    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出自:《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 6 # 農村趣事

    班固的《漢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班固在當時想要表達的是勉勵君子獨立特行之意,有些“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感覺。

    但是,我們現在對這句話已經重新進行了解讀,即一個人對別人要寬容,不能太苛責,否則就會失去朋友,被孤立起來。人要有包容之心,這樣オ能夠擁有更多的朋友,成就大事業。

    孔子有言:“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對別人少苛責、多寬容,那麼他就能避免別人的怨根。現實生活中,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往往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這些人在仕途上也能比別人走得更遠一些。

    漢宣帝時的丞相邴吉因知大節、識大體而聞名於世。在對待下屬時,從不求全責備,表現好的下屬,他大力表彰;對有過失的下屬,只要是在原則底線之內,他都給予原諒和寬容,儘可能地諒解他們。

    有一次,嗜好飲酒的車伕跟著邴吉出行,不料醉酒嘔吐在車上。屬官看到此景很是憤怒,將此事告訴了邴吉,並強烈要求將車伕趕走。

    而邴吉卻溫和地說:“如果因此事而將他趕走,那麼他以後的謀生之路必定更加艱難。你且容忍他一下,若他知悔改,便不再懲罰。車上的坐墊換一個就行了。”

    車伕得知邴吉對他的處置之後,心裡很感激,併發誓悔改,在以後的工作之中兢兢業業,不再有任何差池。後來,車伕在一次外出時,偶然碰到邊郡傳送緊急公文的人疾馳趕到。

    車伕從驛騎那裡得知敵人已人侵雲中、代郡,便急速回到相府將此訊息報告給邴吉。沒一會兒,宣帝就召見丞相和御史,告知敵人壓境的情況,並詢問他們該如何應對。

    御史大夫倉促之間不知該如何應對,而邴吉卻能夠深入分析並提出相關對策。宣帝見狀,認為邴吉忠於職守,時刻憂慮邊事,不像御史大夫那樣只知享受安樂,於是給予邴吉大大的獎賞而對御史大夫加以責備。

    邴吉感嘆說:“士沒有不能容人之量,人的才能各有所長。如果我當初因小事而趕走了車伕,恐怕今天的我也會像御史大夫那樣應對無措,不可能及時地給宣帝出言獻策,挽回大局了!”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如邴吉一樣,對不違反原則的小事持以忍耐之心,不會像常人一樣亂髮脾氣。人不能有察察之明,若是你不能容忍別人一丁點的缺點,那你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你的人生之路也會越走越窄。”

    《漢書成帝紀》對帝王有這樣一句訓誠之話:“崇寬大,長和陸,凡事恕己,毋行苛刻。”可見,越是成大事、居高位之人,越是需要懂得寬人克己這一原則。至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若想要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敞,當然也需遵守這一原則。

    忍小而謀大,“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忍”還應該包含“決斷”之意。碰到一件事情時,能做出決斷,便可成。不能夠當機立斷,反而姑息養奸,也是一種“小不忍”。

    孔子說“巧言亂德”,所以當他在魯國當上司寇之時,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少正卯,這是為何呢?就是因為孔子認為他言偽而辯,不殺會亂正。

    一個沒有基本道德修養的人的思想言論散佈於社會之中,如果將其視為小事,任其發展下去,往往會誤了大事。孔子就是明白少正卯的言論會擾亂人們的思想,所以才果斷地殺了他。

    我們為人處事若能像孔子一般有決斷力,不姑息養奸,那麼就能夠做到忍小而謀大。鴻門宴的故事家喻戶曉,有人為劉邦的機智逃脫而稱讚不已,有人為項羽的猶豫不決而扼腕嘆息,而最為項羽失天下嘆息的人當屬其亞夫范增。

    作為一個謀臣,范增深知其中的利弊要害之切,多次舉玉玦示意項羽除掉劉邦以絕後患,而項羽卻遲遲下不了決心,最終讓劉邦伺機逃跑,而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也被劉邦一點點吞噬。

    項羽站在烏江回首往昔的時候,會不會為自己當初的“小不忍”而嘆息呢?一時的姑息、稍許的猶豫讓他最終落得如此地步,就算江東父老仍然希冀他稱霸天下,幫助他成就霸業,可是他個人又怎麼消受得起此番支援呢?

    於是,歷史上又多了一曲悲涼的梟雄之歌。“對人的時候,我們要對其忍耐、包容。而處事的時候,我們要做到當機立斷,不姑息養奸。”所以,如果我們要想“謀大”,必先學會“忍小”。

  • 7 # 自由行走1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孫吳精兵所困,糧草不濟,援兵未到,孤膽英雄,最終被捕。可嘆一世英雄,落得個屍首兩地。這就是拘小節而失大局的名例“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做大事的人不必考慮細枝末節。

    然而,反過來也不是沒有道理。“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在現實中,有了那些“細枝末節”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一個人不注重小事小節方面的德行積累,怎能成長為一個高尚德行的人。日常做事也是一樣,“成大事不拘小節”,只有把一點點小事做好,才能完成大的事業。就像蓋房子,再宏偉的建築也是由一塊一塊的磚一片一片的瓦組成的。 “千里之行,始於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就講的“小”。“酷烈之禍,多起於翫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於細微之事”還是講的“小”。小善不要不放在眼裡,小善的積累才會有大善。小惡不要輕易原諒自已,沒有天生來的惡人,大惡就是小惡的積累。“人有所畏,其家必和;官有所畏,其政必興;事有所畏,其業必成”

    小事小節就是一面鏡子,裡面有原則、有人格。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洩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

    我們怎麼處理“大”與“小”的關係?我認為,我們應既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態度堅決,也可以在一些小事小節上漫不經心、隨心所欲。同時,我們也要把生活中工作中的關鍵性的細節問題處理好,因為只有透過細節的積累才有大局完成。重細節就是重大局。

    我們諸事在意,處處經心,把細節當做一種習慣,從小事著手、從細處做起,這樣才能有始有終,善始善終。

  • 8 # 景熙

    “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意思就是一個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點,如果一點小事不能容忍,脾氣一來,壞了大事.許多大事失敗,常常都由於小地方搞壞的,做事要有忍勁,狠得下來,有決斷。

  • 9 # 埋沒明珠W

    語出:《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題目就是註釋!這裡不再註解了。 這樣的大格局問題叫微條友回答?回答者有越俎代庖、班門弄斧之感!?——國家智囊團對處理國與國關係,深諳、運用對此典故!

    現在世界中東 小國家局勢不太平!

    這些小國家就不深諳此典故!

    至於民間,尤其夫妻之間關係此典故用不上,或反其道用之!

  • 10 # 手機使用者文化產業作者

    中國還有“退一步海闊天空、得饒人處且饒人、讓人三分自然寬”等等,都是勸人遇事要冷靜,不要衝動。古人以此為美德,我們要發揚傳統文化,切記;“小不忍則亂大謀!”歷史與現實中的教訓太深刻了。

  • 11 # 八卦老嫗

    人這一生,是無數大大小小的事情累積起來的過程,不在小事上邁過去,就在小事上摔倒,難不成在一件小事上就栽過去?其實大事或者小事對於人這一輩子來說,都是人生旅途階段性的磕磕絆絆,不斷的忍耐一下邁過去就會成就一個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選擇怎樣的一輩子才是最根本的,前些日子我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我有同感:堅持住,熬過去,你就贏了。無論什麼事,都不可太放縱個性,凡事都有規矩方圓,對於一些事,你忍了,我忍了,他也忍了,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忍了,所謂天道有輪迴正是這個道理。

  • 12 # 晨晨姥爺4

    小不忍則亂大謀,分怎麼理解,怎麼理解也無外呼,忍一時之痛圖出頭之曰,只舉兩個人兩個結果,最失敗的莫過光緒帝,最成功的莫過司馬家族了。

  • 13 # 笑看life93

    “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意思是: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應在小事上糾纏不清,而應有開闊的胸襟,遠大的抱負,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 14 # 滄海雜言坊

    我覺得古語說的特別有道理,有時候事情發生了一定要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讓自己冷靜下來,或者給自己最最最要好的閨蜜打電話,告訴對方發生了什麼事,讓對方幫你分析問題,有時候真的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再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保持冷靜,不然當你衝動的處理完之後,自己一定會後悔莫及的。

  • 15 # 老程走天下

    謝謝邀請。 小不忍則亂大謀,是古人留下的經典成語。是指在謀取一件大的策劃之時,不能為一點小問題的控制不當而壞了大局。事實上在細節的失誤而毀了“大謀”的案例的確不少。關公大意失荊州;劉備因痛失關羽後報仇心切,不聽孔明勸阻被火燒連營,均屬於情緒嚴重控制不當而導致的。但劉備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不算是“小不忍”了,對他來說,兄弟之間的情誼比“江山”都重要了。道德的渲染多少掩蓋了他的大謀略的失誤。作為決策者,這是典型的“不忍”所導致的結果。現代生活中,也許平日“大謀”不多,但為了一點小事,導致自己生活和工作處於比較被動也是不合適的。

  • 16 # 女茶君

    忍都是內心強大胸懷寬廣的一種表現,如果小事情上不能忍,則很難謀求太大的發展空間,從現在做事經常講的格局和情懷方面來講,那就已經受限制了。從日常生活中來看,人際關係會受影響,自然做事也會受助力多少的影響。忍,其實還有很多參甚至更深更高層次的意義,所以小事上都不能忍,其它就更不用說了

  • 17 # 美羊羊20770

    如果某件事正在進行中,那就要顧全大局,堅決不能以小失大,不能只為一時通快,而壞了正在進行的事情,所以真的是,小不忍則亂大謀。

  • 18 # 米姐米姐

    但在現世之中,有許多都把忍當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潛意識。古人告誡我們忍是一種成事手段,而現實中卻成了一個自我安慰的藉口,這非常危險!人,活著求得的順心,心不順則意不達,意不如則情緒焦燥,情緒焦燥失控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當需忍時,必定是不順心的。如果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局面,忍耐是必需的,但只是習慣性的忍呢?這是不是等於給自已套了一把枷鎖?

    所以該忍的時候則忍,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什麼都忍!

  • 19 # 標峰理論評

    地位過高,權力過大,必定遭到外來力量的制約,“高樹易悲風”說的也是此理。如何才能更好地保全和發展自己,小不忍則亂大謀是做領導應遵循的原則。 唐朝名臣郭子儀對此有獨到之法,簡簡單單兩個字“忍”和“慎”,就做了四朝紅人。 魚朝恩是皇帝身邊的宦官,此人雖無才情,但會溜鬚拍馬,所以為皇帝寵幸。他對郭子儀的才幹、權勢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面前打小報告,誹謗攻擊郭子儀,都沒有成功,憤怒之下,竟暗中指使人盜郭家的祖墳。 郭子儀知道這是魚朝恩的卑劣伎倆,當時他身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手握重兵,一舉手、一投足,都關係著大唐帝國的興亡,連皇帝都敬著他三分,要除掉一名魚朝恩,真可謂不費吹灰之力。當他從前線返回朝廷時,滿朝公卿都以為他必將有所行動,豈料郭子儀卻對皇帝說:“我多年帶兵,並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殘暴行為,士兵毀壞別人墓墳的事也很是不少,我家祖墳被掘,這是臣不忠不孝、獲罪於上天的結果,並不是他人故意破壞。” 祖墳被挖,歷來被視為奇恥大辱,而郭子儀卻能隱忍下來,足見他的氣度之大。也正因為他能曲能伸,能忍能讓,他才能在那個奸佞橫行、國君昏弱的時代,逢凶化吉,度過一次又一次政治險灘,享盡富貴,以八十五歲的高齡,安然辭世。 其實,以忍化兇之道,不僅良臣君子懂得,奸臣梟雄也不糊塗。 忍是大福,小忍有小福,大忍有大福,小不忍則亂大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可以穿褲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