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休談車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 其著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 2 # White Rose

    一、荊軻

    秦國的將軍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大部分佔領了趙國的國土,進軍向北侵佔土地,到達燕國南部的邊界。   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請求荊軻說:“秦軍馬上就要渡過易水,那麼雖然我想長久地侍奉您,又怎麼能夠做得到呢?”荊軻說:“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假如空手而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懸賞來購取他的頭顱。果真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高興地召見我,我就有辦法來報答太子了。”太子說:“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處境困窘而來歸附我,我不忍心由於自己個人的私仇而傷害長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慮對策吧!”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私下裡會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刻毒透頂了。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現在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懸賞來購買將軍的首級,您將怎麼辦?”樊將軍仰天長嘆,淚流滿面地說:“我每當想起這一點,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荊軻說:“現在有一個建議,可以用來解除燕國的憂患,報將軍的深仇大恨,怎麼樣?”樊於期於是上前問道:“怎麼辦?”荊軻說:“希望得到樊將軍的首級來獻給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而又友好地接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將軍是否有這個心意呢?”樊於期脫下一隻衣袖露出一隻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說:“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齒、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於是自殺。   太子聽說了這件事,趕著馬車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屍體上大哭,非常悲傷。事已至此,沒有辦法挽回了,於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級,用匣子裝好它。   於是太子預先尋求世上鋒利的匕首,得到趙國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買到,叫工匠在淬火時把毒藥浸到匕首上。用人來做實驗,血沾溼衣褸,沒有不立即死亡的。於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燕國有個勇士秦武陽,十二歲的時候就殺過人,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於是叫秦武陽做助手。   荊軻等待著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因而停下等候他。   過了一陣還沒動身,太子嫌荊軻走晚了,懷疑他有改變初衷和後悔的念頭,就又請求他說:“太陽已經完全落下去了,您難道沒有動身的意思嗎?請允許我先遣發秦武陽!”荊軻發怒,呵斥太子說:“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覆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現在光拿著一把匕首進入不可意料的強暴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下來,是因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現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請允許我告別吧!”於是出發了。   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到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高漸離敲著築,荊軻和著節拍唱歌,發出變徵的聲音,眾賓客都流著眼淚小聲地哭。荊軻又上前作歌唱道:“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又發出悲壯激昂的羽聲。眾賓客都睜大了眼睛,頭髮都向上豎起頂住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離去,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   到達秦國後,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說:“燕王確實非常懼怕大王的威勢,不敢出兵來抗拒,願意全國上下都做秦國的臣民,排在諸侯的行列裡(意為:燕國願意同別的諸侯一起尊秦王為天子)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誠惶誠恐,不敢自己來陳述,恭謹地砍下樊於期的頭顱和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憑大王吩咐。”   秦王聽了蒙嘉的話,非常高興。於是穿了上朝的禮服,安排下隆重的九賓大禮儀式,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次序進宮,到達殿前的臺階下,秦武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來對秦武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來武陽所拿的地圖!”   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開啟地圖,地圖全部開啟,匕首就露了出來。於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裡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   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君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並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臺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鬥。   這時,秦王的隨從醫官夏無且(jū)用他手裡捧著的藥袋投擊荊軻。秦王還正在繞著柱子跑,倉猝間驚惶失措,不知道怎麼辦。侍臣們就說:“大王揹著劍!大王揹著劍!”秦王於是拔出劍用來攻擊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倒下了,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擊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擊荊軻,荊軻被砍傷了八處。   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像撮箕一樣地張開兩腿坐在地上,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斬殺荊軻。事後,秦王還頭昏眼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 3 # 三叔小記

    著名的刺客:豫讓。

    他有一句話千古聞名:“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原本他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不受人那麼重視。幾經輾轉後,投靠在智伯門下,最重要的是智伯賞識他,重用他。

    但是沒多久,智伯被趙襄子等結盟的人幹掉,而且趙襄子還把智伯的頭蓋骨做成了酒具。(漆其頭以為 飲器)

    在逃出去後,為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豫讓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

    為此,用漆塗身、吞炭使啞,以防他人識出他。

    在趙襄子外出要過的橋下埋伏,一聲不吭,以猛然出現而刺殺。

    不幸,沒有刺殺成功,反而受捕。

    趙襄子在得知豫讓刺殺他的前因後果後,因為他的忠誠,因為他的勇敢。最終釋放了他。

    但是豫讓請求趙襄子把他的衣服給他,把衣服當做他,用劍把衣服刺穿,高呼:“吾可以下報智伯矣”然後自殺了。

    可以說,豫讓一戰成名,從此名垂千古,載入史冊。不過,他的忠勇值得佩服!

  • 4 # 國家人文歷史

    感覺這樣的歷史人物還是比較多的,畢竟在各個方面都建立豐功偉業或者對人類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完人”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潛心做好一件事,最後在那個領域改變了歷史程序、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下面簡單介紹幾位吧:

    張騫,提到張騫大家的標籤一定是“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確實,他曾在前139年率領100多人出使西域,先被匈奴人抓獲,軟禁10年之久,逃脫後西行到達大宛、大夏,最後到達大月氏。歸途中又被匈奴人扣留一年多,最終歷時十三年回到漢朝,報告西域具體的物產、風俗等詳細情況,而且連線了中亞、西亞,促進了中亞諸國和西漢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鄭和,即著名的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這可謂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壯舉。1405年,朱棣正式任命鄭和率領大船62艘出使西洋,鄭和一路經歷各種驚險、坎坷、衝突,先後七次下西洋,揚國威、收珍寶,穩定了東南亞的外交國際秩序,“為中國鑿開了一個過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廣大的天地。”

    哥倫布,和鄭和下西洋較為類似,不過晚了80多年,他在1492年的航行中,登陸了巴哈馬群島,先後到達加勒比沿岸以及中美洲地區,成為“發現新大陸”的人物,開創了新大陸開發、殖民的新時代,一定程度上為西方的殖民擴張和崛起奠定了基礎。

    此外,還有撰寫《史記》的一代史家司馬遷、改進造紙術的蔡倫、改良了蒸汽機開啟人類“蒸汽時代”的瓦特等等。他們都是憑藉一件異常出眾的事而永遠被載入了人類史冊,或改變或豐富了人類歷史的發展。

  • 5 # 讀史品生活

    太多了吧,近代最應該大力弘揚,卻至今研究有些薄弱的,當屬——左宗棠!

    抬著棺材收復新疆,這一件事就足以載入史冊,萬古流傳。

    而且,曾紀澤能與俄國人展開近代史上最硬氣的一次外交談判,也是因為背後有左宗棠的軍事做後盾!

    不過,當時左宗棠主張對俄作戰,李鴻章等人則大加嘲諷!

    1、

    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兩大戰略最重要!!!

    西征大軍的“行”“食”異常艱辛。糧食必須大量從內地購買,經過幾千公里的荒漠之地運輸到駐軍之地,運輸只能用駱駝。

    考慮到物資運輸的困難,戰線綿亙數千裡,運輸線容易遭到侵擾甚至被切斷,左宗棠決定採用最有效的軍事戰略“緩進急戰”。

    如此,一面保證了物資的供應,另一方面也有效地節省了物資。另外考慮到新疆的特殊自然氣候,左宗棠有意避開了冰天雪地的冬天和炎熱酷暑的夏天,既保證了物資的充分貯備,又保證了軍事作戰的效率。

    事實說明,左宗棠的緩進急戰的方針是正確的,是符合現實情況的。我們從左宗棠作戰的時間可以看出這一點,從光緒二年六月初一日,到光緒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先後不過一年半的時間。

    具體行動是收復北路,從光緒二年六月初一日到九月二十一日,不滿四個月收復吐魯番,從光緒三年三月初一日到十三日,不滿半個月收復南路,從光緒三年七月十七日到十一月二十九日,也只有四個半月,真可以說是神速。

    再來看左宗棠整個收復新疆的時間,從同治十三年八月,左宗棠奉命籌辦西征軍隊出關糧運,歷時一年半在準備從督師肅州到進兵北路,中間相隔兩個月從收復北路到進兵吐魯番,又相隔半年從收復吐魯番到進兵南路,又是相隔四個月。中間相隔的時間全是在做準備工作。

    這一切的準備工作都是為了一個“慎”字,正是有這一切的準備工作才創造了以上那些“神速”奇蹟。

    阿古柏政權總兵力約6萬人,但從其部署來看,大部分駐守在南疆,北疆兵力薄弱。阿古柏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達坂城、吐魯番、托克遜。

    左宗棠分析阿古柏兵力“南路賊勢,守吐魯番者拒哈密官軍,守達坂城者拒烏垣官軍,皆所以護托克遜堅巢也。而達坂、托克遜尤悍賊糜聚之區,賊騎皆多至數千,守禦甚固”。

    因此,左宗棠根據以上分析決定採取“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

    北疆容易取得,可以挫敗敵人氣焰,振奮人心。先北後南,這是從總體的戰略角度考慮用兵的部署,俄國曾想向東擴大侵略,侵佔烏魯木齊,還放言“埃關內肅清,烏魯木齊、瑪納斯各城克復之後,即當交還”以搪塞侵佔伊犁。

    西征首先收復烏魯木齊,不僅沉重打擊俄國推誘歸還伊犁,而且為以後收回伊犁掃清障礙。另外,左宗棠在光緒元年回覆總理衙門時也講明瞭“竊維用兵一事,在先察現夷地勢……”“以南北兩路而言,北八城廣,而南八城狹,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

    另外從物產方面來考慮,北疆地廣土沃,清軍控制的古城、巴里坤是糧食儲運和採購的基地。

    從敵人布兵來講,北疆的阿古柏勢力沒有南疆多,易於攻取,鼓舞士氣。首攻烏魯木齊則是因為烏魯木齊的政治地位,烏魯木齊是新疆的政治、軍事中心,左宗棠從全域性和長遠考慮,需要烏魯木齊作為駐軍和軍儲基地“蓋不得烏魯木齊,無駐軍之所,賊如紛竄,無以制之,不僅陝甘之憂,即燕晉、內外蒙古將無息肩之日”。

    可以說此方針是切合實際的,考慮周全,以後的軍事行動正是按著左宗棠預定的方針順利地進行的,清軍先攻佔烏魯木齊,後順利收復北疆。

    2、

    在曾紀澤剛到俄國後,俄國人就不斷用“出兵”進行威脅恐嚇。曾紀澤嚴正指出“凡各國條約,必侯兩國批准方可施行,如今所定之約有難行之處,例可再議”,同時指出凡是有損於中國的條約,中國當然不能應允。

    俄方對於曾紀澤的強硬態度惱怒成羞,俄國高階顧問聲稱他們要“用大炮提要求”,俄方駐華公使布策更是叫嚷不如再打仗合算,大肆玩弄外交訛詐,揚言派使到北京談判。除此之外,還在伊犁地區增加兵力達一萬多,同時在東北邊境調遣軍隊,揚言派兵來華藉端挾制,並調撥兵船將封遼海,進犯北京。

    對此威脅,曾紀澤回覆道“我想中國系一大國,聞此恫喝之言不能再讓了”,他並告誡俄方中國不願有打仗之事,倘不幸而有此事,中國百姓未必不願一戰,中國人堅忍耐勞,縱使一戰未必可勝,然中國地方最大,雖數十年,亦能支援。

    左宗棠作為西北最高將領,在光緒六年三月初八日上奏《甘督左宗棠奏遵復中俄外交事宜並邊防佈置情形折》,向清政府詳細描畫了規復伊犁三路兵力佈置大略。

    光緒六年春,左宗棠將大營從肅州遷往哈密,決心與俄一戰。抵達哈密後,左宗棠一邊飭催前敵各路增撥部隊迅速到防,加緊戒備,一邊為鞏固後方計,在古城、巴里坤、木壘河、安西等地增防。

    俄國看到自己的軍事威脅並沒有起多大的作用,左宗棠等將領在邊境配合曾紀澤也做好了軍事準備,而且俄國需要在中俄沿邊屯駐大量軍部,耗費鉅額經費,還將被迫中斷對華貿易,受到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況且一旦開戰,俄方並沒有十足地把握,因為同土耳其的戰爭,當時俄國國內革命運動高漲,沙皇統治不穩,高額戰費給俄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困難,俄軍後勤保障情況很糟。

    若米尼在寫給俄外交大臣吉爾斯的信中就提到:“請您根據下列情況來考慮和權衡上述一切,避免戰爭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儘快停止目前開支費用的重要性,儘管這些費用將來可以得到補償…”

    3、

    當清政府得知崇厚自行簽訂《里瓦幾亞條約》的訊息後,朝廷震驚,輿論譁然,同聲譴責崇厚賣國罪行,紛紛要求清廷彈勃崇厚,不準簽約。

    清廷內部因為崇厚的簽約引發了一場大爭論。

    張之洞評價“俄人索之,可為至貪至橫崇厚允之,可謂至謬至愚……”。

    川督丁寶禎上奏伊犁事件關係大局自請赴俄重新交涉,因為這是在中俄沒有戰爭,而中國沒有戰敗的情況下竟然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李鴻章也在光緒五年十月上奏的《籌議交收伊犁事宜折》裡說“在崇厚或因使俄之役以索還伊犁為重,既急欲得地以報命,而他務之利病遂不逞深計,誠未免失之輕率”。

    但是,李鴻章卻主張接受條約,再設法補救:“惟此次崇厚出使,系奉旨給與全權便宜行事字樣,不可謂無立約定議之權。若先允後翻,其曲在我。自古交鄰之道,先論曲直,曲在我而侮,必自招用兵之道亦論曲直,曲在我而師必不壯。今日中外交涉,尤不可不自處於有直無曲之地,我既失伊犁而復居不直之名,為各國所訕笑,則所失更多……況日本探聽伊犁訊息以為詘伸進止若聞俄事不諧,或且伺隙而動,即英法各國修約,恐亦因而生心,是崇厚所定俄約行之,雖有後患,若不允行,後患更函”。

    總理衙門想要拒絕批准,又恐俄人有所藉口,或從此不還伊犁或再肆意要挾,靡所底止。因此特意指出,左宗棠督辦軍務,事權歸一,尤當統籌全域性,權其利害輕重,一併核議,密速具奏。

    左宗棠認為中國一讓再讓,而俄國不以信義為重,雖然歸還伊犁,實際上我國僅僅得到一座守不住的空城,伊犁四周俄部環居,官軍儘管接受,但對俄防不勝防;而俄方要求的商務,不獨奪華商生計,且啟蠶食之計;另外俄方要求的廣設領事,已經涉及到內地,欲因商務蔓及地方,化中為俄,斷不可許。現在如果不及時處理,恐邊患更深。

    他提出“就事勢次第而言,先折之以議論,委婉而用機;次決之以戰陣,堅忍而求勝”。

    對於左宗棠所主張的武力解決,李鴻章報以譏諷:“左公意在主戰,未免不知彼己,不願後艱。”

    對於李鴻章所說的“先允後翻其曲在我”的說法,左宗棠認為,雖然崇厚是以全權大臣的身份簽約,但是條約必須經過朝廷御筆批准方能奏效,“事機轉圓,全在御批之準駁。以目前邊事言之,論理固我所長,論勢亦非我所短。只內外堅持定議,詢謀金同,欽奉諭旨,以與周旋,則先之口舌,繼以兵戎,事無不濟”。

  • 6 # 隨遇而安22242

    大家的回答中都是男性,今天我想說一位女性——王昭君。

    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也是我從小聽的一個故事。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公元前38年,以民間女子的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在此期間,還有一個小故事:據後世記載,漢元帝因為後宮女子太多,便讓畫工畫出她們的畫像,看圖召見寵幸。宮女們為得到皇帝的寵幸,紛紛賄賂畫工,而昭君自認為自己貌美,所以不肯賄賂,不料畫工竟將她醜化,也因此進宮數年都不曾見皇上。

    而後,公元前33年,匈奴單于呼韓邪來朝,請求娶漢人為妻。漢元帝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關於昭君為何遠嫁匈奴,說法不同,有人說她是自願出塞,有人說是漢元帝賜給呼韓邪。如今民間流傳更多的是第一個說法。

    再來說一下她的貢獻。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裡,漢朝與匈奴一直保持著友好和睦的關係。而這次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來的戰亂,也奠定了中原王朝統一的基礎。

    而且昭君出塞後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了匈奴人,促進了文化間的交流。史料記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這就展現了匈奴祥和的景象。

    因此,我覺得不管是否出於自願,昭君出塞都不能只是一個故事,而更應該是民族和睦,文化交融的範例。王昭君不只是一個和親的人,她代表的是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因為她匈奴人也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也為中原帶來了太平盛世。

    以上只是個人對這一故事的理解!

  • 7 # 青史老哥

    這樣的人物和事情很多很多,有些很有意思,羅列出來,供大家一覽:

    ↑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詠鵝》家喻戶曉↑

    1、駱賓王寫了《討武氏檄》,單憑這篇文章,駱賓王大名穩留青史,當然代價也不小,他跟隨徐敬業反叛失敗後,儘管武則天很讚賞他的才華,但他不傻,知道投降就是死路一條,於是麻溜的逃掉,不知所蹤(也有說法是駱賓王事敗被殺)。

    當然,他的《討武氏檄》沒幾個人認真看過,但他的另一首《詠鵝詩》,可謂家喻戶曉,即使過了一千多年後,仍然被人們傳誦: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七歲作

    2、類似駱賓王這樣的一件事留名青史的還有好多:

    ↑王勃雖然才華出眾,但殺害曹達一事是個汙點↑

    王勃《滕王閣序》,但請大家別忘了他殺害曹達的事;

    ↑張若虛“孤篇壓盛唐”↑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他當然不止寫了這麼一首詩,只是他僅存的流傳下來的,其實他一共留存下來兩首詩,另一首是啥,大家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反正張若虛就憑這首詩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孤篇壓盛唐”可不是開玩笑的;

    ↑屈原之死給大家帶來了端午節和粽子↑

    3、屈原,他能夠成為文化圖騰,可不是因為寫了《離騷》,而是因為投了汨羅江,因此誕生出五月端午節,有了吃粽子的習俗。

    那麼請問,屈原為何投江而死,吃完粽子的請回答一下。當年(公元前278年)率兵攻破楚國首都郢都的是誰?大名鼎鼎的白起!楚國國破山河在,讓屈原心碎不已,憤而投江,反倒是白起這次縱兵千里的,堪稱軍事史上一流的奔襲傑作,被忽視了。

    4、好吧,如果說屈原其實做了許多事,不夠準確,那就說說幾個小人物,這些小人物的共同點就是因為一件事情名留史冊:

    首先有請刺客們出場,他們完美的體現了“幹了一件事,火了兩千年”!

    ↑專諸刺吳王僚↑

    專諸,春秋時代吳國人,生年不詳,公元前515年4月丙子日,公子光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具體方案是公子光宴請吳王僚,吳王僚說想吃烤魚,專諸準備了一把短劍藏在魚腹,打扮成服務人員,把魚端給吳王僚的時候,突然撕開魚肚,拿出短劍,穿透三層鎧甲(專諸肯定自帶破甲和真實傷害屬性),當場把吳王僚刺死,專諸隨後也被吳王僚保鏢們剁成肉餡,但公子光早就佈置好人馬,成功奪權。

    ↑聶政真是大丈夫↑

    聶政,戰國時韓國人,生卒年不詳,主謀嚴仲子,目標物件宰相俠累(韓傀),起初嚴仲子找到聶政,想先下手為強殺掉韓傀,可是聶政說母親仍在,需要盡孝,沒答應。帶聶政母親去世後,聶政主動找到嚴仲子,準備踐約,嚴仲子要給聶政派人手支援,聶政說我一個人就夠了,於是就直衝韓傀住地,以一敵眾,最終殺死韓傀,自己也力戰而死。

    聶政死前,為怕連累家人被株連,用劍反削自己的面容,先毀容,再自挖雙目,切腹而死。韓傀手下把聶政暴屍街頭,等待背後指使者來收屍,順便抓捕。然而來的卻是聶政的姐姐聶嫈,她認出了自己弟弟的屍骨,大哭一場:“弟弟自毀容貌,是怕連累我,我怎麼能因怕死,就讓弟弟無名而終呢!”於是聶嫈告訴周圍眾人這是她弟弟聶政,然後在聶政屍骨旁自盡。

    ↑安金藏忠義護主,自己剖心挖腹,血性壯烈!↑

    5、安金藏

    公元693年,有人誣告皇嗣李旦謀反,酷吏來俊臣帶著人馬和刑具直接來到李旦王府,眼看李旦手下人都要因為經受不了酷刑而被迫招認,這時一個在李旦王府幹活的工人安金藏站了出來。

    安金藏大聲表明皇嗣李旦無罪,來俊臣不肯相信,安金藏於是說道:“公既不信金藏之言,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然後沒等來俊臣動手,自己拿一把刀剖開自己胸膛,頓時五臟流出,血流滿地。

    這個壯舉嚇住了來俊臣,也驚動了武則天,武則天知道後命人想盡辦法救活安金藏,安金藏過了一天一夜終於甦醒,武則天親自看望他,感慨道;“吾子不能自明,不如爾之忠也!”於是停止追查李旦。

    安金藏最後活到年老善終,李隆基在位時回報安金藏的忠義,賜爵代國公,在泰山和華山刻碑記錄安金藏的壯舉,安金藏死後被追贈為兵部尚書。

  • 8 # 靈魂的感觸

    這裡撇開那些開國帝王不說,談到只憑一件事就能載入史冊的歷史人物,在這裡我分了三個型別,和大家分享部分我所熟悉的歷史名人,大家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留下傳世著作的人

    有些人,一輩子,只為一件事!但也因為這一件事,成就了他,使得流芳千古。這類人最具代表性的有西漢的司馬遷,一部《史記》千古流傳;明代的李時珍,懸壺濟世終成《本草綱目》。

    留下創造發明的人

    人類的發展離不開發明和創造,在歷史的程序中,總有一批人為人類的發展不斷的在嘗試創造發明,間接推動了歷史發展的程序。這類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東漢的蔡倫,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更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張衡也因地動儀的發明而青史留名。

    留下不朽功績的人

    一般談到功績而名留青史的人,歷朝歷代像這樣的文臣武將實在太多,在這裡我不說那麼廣,就對這“一件事”並且是影響後世數百年乃至千年的事,談談幾位有名的歷史人物。首先得說到的是幫助秦國走向強盛,最終完成統一大業的商鞅,商鞅變法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確定了法治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再有便是西漢的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這絕對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最後還想說的一位便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臺灣,這件事,足以讓鄭成功將軍名流千古。

  • 9 # 戴你看歷史

    我也舉幾個人物吧。

    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是其僅有的存世精品。北宋風俗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風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繁榮的見證和北宋城市經濟的寫照。

    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玄奘西行,到天竺求取佛法。

    李時珍:《本草綱目》。

    還有文學方面,比如四大名著等

    還有比如農名起義,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洪秀全等,就做了這一件起義的事情,就足夠載入史冊了。

  • 10 # 書蟲吐絲

    只憑一件事就能彪炳史冊的人,實在太多了,舉幾個例子:

    1、盤古說,其實我也沒幹啥,只不過把天地分開了;

    2、女媧說,我就幹了兩件事,一個是造人,一個是補天;

    3、燧人說,我點火;

    4、神農說,我嘗百草;

    5、伏羲說,我畫八卦;

    6、倉頡說,我造字;

    7、杜康說,我造酒;

    8、鯀說,我治水;

    9、禹說,我也治水;

    10、嫘祖說,我養蠶抽絲;

    11、黃帝說,我們不一樣,我幹了很多,不說了,太累。

    還有很多,先說這些吧,給下一位留點。

    回答完畢。

  • 11 # 妖鬼雜談錄

    史書雖然厚但是也記載不了多少人名,所以很多人可能一生做了很多事,但是記入史冊可能只有那麼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1、一生打了一仗的名將——趙奢

    趙奢原本是趙國的一名小稅務官,做的最出名的事情大概就是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之後趙王任命趙奢掌管全國賦稅,大概就是趙國稅務總局局長。

    這本來跟軍事沒什麼關係的人物,迎來一次機會,秦軍進攻韓國駐紮在閼與,趙國想要救援就找了當時已經是名將的廉頗與樂乘,結果兩個人都說救不了。

    唯獨趙奢說出一句名垂千古的話:狹路相逢勇者勝。然後在閼與大破秦軍,打贏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趙奢憑此一戰成為名將。

    2、大車軸子——嫪毐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題目,嫪毐就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嫪毐前半生不知道什麼情況,但是後半生睡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親,足夠他名揚幾千年了。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

    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啖太后。3、鑿空西域——張騫

    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張騫走出來的。

    不僅連結了大漢與西域的聯絡,為後來設西域都護創造了條件。還將許多西域特產的蔬菜水果比如葡萄、石榴、蔥蒜、黃瓜、胡蘿蔔等等引入中原。

    4、蘇武牧羊

    “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

    不過要數十分符合題目的莫過於刺客系列。專諸、要離、豫讓、聶政、荊軻完美的告訴你什麼是幹了一件事,火了兩千年。

  • 12 # 五湖散人李清楓

    1,老子做道德兩經,騎青牛出函谷。

    2,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王。

    3,蘇武牧羊,守節待歸。

    4,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孤身定邊疆。

    5,投筆從戎,定遠侯三十六騎平西域。

  • 13 # 銅梁胖哥哥

    武大郎,潘金蓮,司馬光砸缸,曹植七步詩,阿斗樂不思蜀,瀛蕩舉鼎,項羽烏江自刎,秦劊害嶽,吳三貴開山海關,汪精衛賣國,馬蓉偷人,百何出軌,鳳姐岔嘴,亮哥變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為什麼又被稱為"鮮卑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