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戲品聊齋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 就拿我所在的省會長春來說,最近已將八大類共計26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作為長春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予以公佈,將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加以妥善保護與有效傳承,使之更好地為長春市經濟和社會文化建設事業服務。

    1、傳統美術類(11項):白氏麵塑(南關區)、韓氏草編(南關區)、滿族尼魯幹繪畫(九臺區)、滿族撥雲繡(長春市)、曲氏草編(農安縣)、徐氏中國結(寬城區)、李氏滿族刺繡(寬城區)、榆樹李氏草編(榆樹市)、玉雕(南關區)、梁氏繩編(二道區)、蔡氏紙葫蘆扎制(九臺區)。

    2、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共計2項):八極拳(長春市)、七拳頂少林拳(長春市)。

    3、傳統技藝類(共計3項):老韓頭豆腐串製作技藝(綠園區)、福義德道口燒雞製作技藝(南關區)、蜂蜜營張氏傳統養蜂技藝(九臺區)。

    4、民俗類(共計3項):東發合商貿習俗(二道區)、九臺戢家村滿族馴鷹習俗(九臺區)、關氏滿族年息香習俗(九臺區)。

    5、傳統舞蹈類(共計2項):花棒秧歌(雙陽區)、雙陽鹿神舞(雙陽區);傳統戲劇類共計1項,為新派評劇(雙陽區)。

    6、傳統音樂類(共計3項):包括高氏鼓吹樂(德惠市)、浦東派琵琶藝術(長春市)、古琴藝術(朝陽區)。

    7、曲藝類(共計1項):奉調東北大鼓(二道區)。

  • 2 # 三弘易學講堂

    泥老虎腰部是斷開後用牛皮連線的,拿著頭和尾擠壓後,泥老虎會發出響聲,因此稱之為泥叫虎。

    “小孩小孩你別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兩毛五。”這其中會咕咕叫的“泥老虎”就是高密聶家莊泥塑中最典型的代表。不過“兩毛五”的價錢早已經是老黃曆了,現在一件泥老虎,少則五元,多則幾百元。

    聶家莊的泥老虎除了作孩童的玩具外,還因其威武的造型,鮮豔的色彩,成為鎮宅吉祥物。造型優美,顏色乾淨漂亮是聶家莊泥塑的特點,彩繪更是泥塑的點睛之筆。看似簡單的泥老虎,從開始挖土到最後成品需要幾十道工序,不僅對土、製成的坯有要求,對畫的技術、顏色的選擇都很講究。刷完粉子之後的泥老虎坯先上哪種色,後上哪種色,都有嚴格的規定。

  • 3 # 木子李宗親會

    貴州有苗、布依、彝、侗、土家等17個世居民族,每個民族因不同的歷史原因,形成各自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習俗,構成了貴州絢麗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名副其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省。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貴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5項(140處)、省級561項(653處),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筆者身為小花苗族(苗族的一個支系),本族擁有國家級非遺-滾山珠蘆笙舞蹈,小花苗服飾。

    以下列舉貴州省第一到四批非遺代表作:

    貴州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民間信仰類(6個)

    侗族薩碼節(榕江縣)、哥蒙的“哈衝”(黃平縣)、獨山願燈(獨山縣)、布依族掃寨(都勻市)、仡佬族毛龍節(石阡縣)、盤縣地坪鄉彝族畢摩祭祀文化(盤縣)。

    二、民間音樂類(6個)

    侗族琵琶歌(榕江縣)、侗族大歌(黎平縣)、洪州琶琶歌(黎平縣)、布依銅鼓十二則(貞豐縣)、盤江小調(關嶺縣)、銅鼓十二調(鎮寧縣)。

    三、歲時節令類(11個)

    苗族茅人節(榕江縣)、稿午苗族水鼓節(劍河縣)、苗族牯藏節(雷山縣)、注溪娃娃場(岑鞏縣)、清水江殺魚節(福泉市)、水族端節(三都縣)、水族卯節(三都縣)、查白歌節(興義市)、趕毛杉樹(安龍縣)、大狗場吃新節(平壩縣)、水城南開三口塘苗族跳花節(水城縣)。

    四、文化空間類:(14個)

    雙倍嘎(從江縣)、四十八寨歌節(天柱縣)、社節(天柱縣)、報京三月三(鎮遠縣)、隆裡花臉龍(錦屏縣)、苗族弄嘎講略(黃平縣)、月也(黎平縣)、古思州“屯鑼”(岑鞏縣)、苗族姊妹節(臺江縣)、思南上元沙洲節(思南縣)、仡佬族敬雀節(石阡縣)、 鑼(萬山特區)、安順屯堡文化(安順市)、六枝梭嘎箐苗文化空間(六枝特區)。

    五、人生禮俗類:(4個)

    佔裡侗族生育習俗(從江縣)、平秋北侗婚戀習俗(錦屏縣)、水族婚俗(都勻市)、茅坪花苗婚俗(湄潭縣)。

    六、傳統體育競技類(3個)

    勾林(天柱縣)、侗族月牙鐺(天柱縣)、侗族摔跤(黎平

    縣)。

    七、民間手工技藝類(17個)

    苗族蠟染(丹寨縣)、石橋古法造紙(丹寨縣)、劍河錫繡製作工藝(劍河縣)、苗族服飾文化(雷山縣)、苗族銀飾工藝(雷山縣)、苗族蘆笙文化(雷山縣)、思州石硯製作工藝(岑鞏縣)、布依族土布製作、扎染工藝(羅甸縣)、水族馬尾繡(三都縣)、牙舟陶器製作技藝(平塘縣)、玉屏簫笛製作工藝(玉屏縣)、小屯白棉造紙工藝(貞豐縣)、烏當手工土紙製作工藝(貴陽市烏當區)、花溪苗族挑花製作工藝(貴陽市花溪區)、彝族趕氈製作工藝(威寧縣)、馬場鄉苗族大筒簫的製作與演奏(盤縣)、茅臺酒傳統釀造工藝(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

    八、民間舞蹈類(15個)

    苗族格哈(丹寨縣)、錦雞舞(丹寨縣)、畲族粑槽舞(麻江縣)、反排木鼓舞(臺江縣)、鼓龍鼓舞長杉龍(貴定縣)、布依族“雯當姆”(荔波縣)、瑤族打獵舞(荔波縣)、松桃瓦窯四面花鼓(松桃縣)、蓮花十八響(沿河縣)、苗族板凳舞(安龍縣)、彝族撮泰吉(威寧縣)、苗族蘆笙技巧舞“滾山珠” (納雍縣)、苗族大遷徙舞(赫章縣)、彝族鈴鐺舞(赫章縣)、採月亮(仁懷縣)。

    九、民間文學(口頭文學)類(3個)

    苗族“刻道”(施秉縣)、苗族“古歌古詞”神話(黃平縣)、苗族古歌與古歌文化(臺江縣)。

    十、民間知識類(2個)

    千戶苗寨建築工藝(雷山縣)、 中國水書——水族信仰記憶綱文化(黔南州)。 。

    十一、戲曲類(8個)

    侗戲(黎平縣)、思州儺戲儺技(岑鞏縣)、福泉陽戲(福泉市)、思南花燈(思南縣)、德江儺堂戲(德江縣)、石阡木偶戲(石阡縣)、布依戲(冊亨縣)、安順地戲(安順市)。

    十二、民向雜技類(1個)

    德江土家舞龍(德江縣)

    十三、曲藝類(1個)

    布依族“八音座唱”(興義市)

    第二批

    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個)[1]

    一、民間文學(8個)

    苗族神話敘事歌《仰阿莎》(劍河縣、黔東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苗族《古歌》(施秉縣、普定縣、龍里縣)、苗族口頭經典“賈”(丹寨縣、黔東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侗族民間文學《珠郎娘美》(榕江縣、從江縣)、布依族摩經(貞豐縣、關嶺縣)、苗族曆法(丹寨縣)、苗族民間文學《阿蓉》(榕江縣)、布依族口傳史詩“布依族盤歌”(六盤水市)。

    二、民間音樂(24個)

    苗族多聲部情歌(臺江縣、劍河縣)、苗族飛歌(雷山縣)、苗族芒筒蘆笙祭祀樂(丹寨縣)、侗族大歌(從江縣小黃鄉、榕江縣)、布依族民歌《好花紅》(惠水縣)、布依族勒尤(貞豐縣、興義市、鎮寧縣)、侗族河邊腔(黎平縣)、河邊腔苗歌(錦屏縣)、十二詩腔苗歌(錦屏縣)、侗族歌簦(錦屏縣平秋鎮)、土家族打鎦子(沿河縣)、龍燈鈸(銅仁市)、布依族婚俗音樂(貞豐縣)、薅秧歌(金沙縣、匯川區)、船工號子(思南縣、赤水市)、苗族阿江(普定縣)、鳳岡吹打樂(鳳岡縣)、黔北打鬧歌(餘慶縣)、布依山歌十八調(貴定縣)、繞家呃嘣(都勻市)、高腔大山歌(桐梓縣)、仡佬族哭嫁歌(道真縣)、苗族“遊方歌”(施秉縣)、屯堡山歌(安順市)。

    三、民間舞蹈(22個)

    苗族銅鼓舞(雷山縣)、苗族蘆笙舞(雷山縣、關嶺縣、凱裡市、榕江縣、水城縣、烏當區)、苗族長鼓舞(貴定縣)、苗族猴鼓舞(花溪區)、毛南族打猴鼓舞(平塘縣)、瑤族猴鼓舞(荔波縣)、苗族板凳舞(凱裡市)、苗族踩鼓舞(鎮遠縣)、土家族擺手舞(沿河縣)、金錢杆(江口縣)、阿妹戚託(晴隆縣、興仁縣)、苗族燒靈舞(興仁縣)、彝族酒禮舞(威寧縣)、彝族鈴鐺舞“懇合唄”(鐘山區)、苗族花鼓舞(烏當區)、卡堡花棍舞(烏當區)、矮人舞(餘慶縣)、響蒿舞(獨山縣)、苗族夜樂舞(羅甸縣)、素樸金錢棍(黔西縣)、四桐鼓舞(威寧縣)、仡佬族踩堂舞(遵義縣)。

    四、傳統戲劇(9個)

    陽戲(天柱縣)、文琴戲(黔西縣、銅仁市、遵義市、烏當區)、花燈戲(普定縣、獨山縣、黔西縣、福泉市、花溪區、遵義市、餘慶縣、石阡縣、印江縣)、仡佬族儺戲(道真縣)、黔劇(貴州省黔劇團)、思州喜儺神(岑鞏縣)、鎮遠土家族儺戲(鎮遠縣)、蓬萊布依地戲(白雲區)、馬路屯堡地戲(長順縣)。

    五、曲藝(4個)

    嘎百福(劍河縣、臺江縣、榕江縣、雷山縣)、君琵琶(黎平縣)、安順唱書(安順市)、水族雙歌(三都縣)。

    六、雜技與競技(8個)

    麻山絕技(望謨縣)、布依族高臺獅燈(興義市)、仡佬族高臺舞獅(務川縣、道真縣)、寨英滾龍(松桃縣)、瑤族民間陀螺競技(荔波縣)、仡佬族打蔑雞蛋(平壩縣、道真縣)、苗族射弩(織金縣、普定縣)、古典戲法(貴州省雜劇團)。

    七、民間美術(6個)

    苗族剪紙(劍河縣)、苗族百鳥衣藝術(丹寨縣)、梭嘎箐苗彩染服飾藝術(六盤水市)、石氏麵塑 (興仁縣)、通草堆畫(遵義市)、苗族“嘎鬧”支系服飾藝術(丹寨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32個)

    苗族織錦(麻江縣、雷山縣)、苗族泥哨(黃平縣)、苗族銀飾(黃平縣)、侗族鼓樓花橋建造技藝(黎平縣)、造林習俗(錦屏縣)、侗族鼓樓營造技藝(從江縣)、苗族馬尾斗笠製作技藝(凱裡市)、苗族堆花繡(凱裡市)、大方漆器製作技藝(大方縣)、屯堡石頭建築技藝(平壩縣、西秀區)、楓香染製作技藝(惠水縣、麻江縣)、藍靛靛染工藝(冊亨縣、貞豐縣、黎平縣)、水族石雕(榕江縣)、土法造紙工藝(三穗縣、盤縣、惠水縣、長順縣)、儺面具製作工藝(德江縣)、竹編工藝(三穗縣)、木雕工藝(鎮遠縣)、印染工藝(印江縣)、故央——傳統手工水磨製香技藝(安龍縣)、窯上古法制陶(貞豐縣)、砂陶製作工藝(織金縣)、安順蠟染(安順市)、高坡苗族銀飾製作技藝(花溪區)、布依族紙染繡花製作技藝(花溪區)、羅吏目布依族龍製作技藝(花溪區)、綏陽旺草竹編技藝(綏陽縣)、長安布依族土布扎染製作技藝(惠水縣)、布依族土布製作技藝(關嶺縣)、民間火紙製作技藝(岑鞏縣)、煙火(金沙縣)、董酒釀製技藝(遵義市)、洞藏青酒釀造工藝(鎮遠縣)。

    九、傳統醫藥(7個)

    瑤族醫藥(從江縣)、廖氏化風丹製作技藝(紅花崗區、匯川區)、苗族醫藥(雷山縣、黔東南州民族醫藥研究所)、侗族醫藥(黔東南州民族醫藥研究所)、布依族防治肝病益肝草秘方(貴定縣)、水族醫藥(三都縣)、同濟堂醫藥文化(貴州同濟堂製藥有限公司)。

    十、民俗(82個)

    苗族“四月八”(貴陽市)、苗族獨木龍舟節(臺江縣、施秉縣)、苗族祭尤節(丹寨縣)、河燈節(習水縣)、趕苗場(習水縣)、谷隴九月蘆笙會(黃平縣)、布依族喪葬禮俗(貞豐縣)、仡佬族婚俗(務川縣)、杜寨布依族喪葬砍牛習俗(貴陽市)、新化舞獅(錦屏縣)、仡佬族吃新節(金沙縣、平壩縣)、土家族過趕年(印江縣)、下洞祭風神(印江縣)、餘慶龍燈(餘慶縣)、鎮遠元宵龍燈會(鎮遠縣)、瑤族服飾(麻江縣)、桐梓苗族服飾(桐梓縣)、安順苗族服飾(西秀區、關嶺縣)、布依族服飾(貞豐縣、冊亨縣)、箐苗服飾(納雍縣)、黔東南苗族服飾 (劍河縣、臺江縣、三穗縣)、屯堡服飾(平壩縣)、榕江侗族服飾(榕江縣)、貴陽苗族服飾(花溪區、烏當區)、擺貝苗族服飾(榕江縣)、四十八寨侗族服飾(黎平縣)、黃平亻革家服飾(黃平縣)、偏坡布依族服飾(貴陽市)、水族服飾(三都縣)、土家族婚慶夜筵(岑鞏縣)、屯堡“抬亭子”(西秀區)、仡佬族寶王祭拜(務川縣)、青山界四十八寨歌會(錦屏縣)、土家族“八月八”嗩吶節(鎮遠縣)、仡佬族喪葬習俗(石阡縣)、水族婚禮(三都縣)、平秋重陽鞍瓦(錦屏縣)、起房造屋習俗(遵義市)、苗族招龍(雷山縣)、仫佬年(麻江縣)、彝族婚嫁習俗(盤縣)、瑤族隔冬(麻江縣)、苗族三月坡(雷山縣)、苗族掃寨(雷山縣)、苗族吃鼓藏(從江縣)、侗族民俗“悄悄年”(石阡縣)、鳳岡茶飲習俗(鳳岡縣)、玉屏趕坳(玉屏縣)、趕社(岑鞏縣)、彝族年(赫章縣)、高坡苗族射背牌(花溪區)、苗族跳場(花溪區)、化屋苗族文化空間(黔西縣)、小廣侗族娶親節(劍河縣)、龍螯祭祀(岑鞏縣)、新場苗族祭天神(都勻市)、“6?24”民族傳統節——二郎歌會(福泉市)、布依族“六月六”(關嶺縣、貞豐縣)、“劃筷奠祖”苗俗(納雍縣)、侗族款約(黎平縣)、仡佬族三么臺習俗(道真縣、務川縣)、瑤白擺古(錦屏縣)、彝族咪古(畢節地區文化局)、仡佬族吃新祭祖習俗(遵義縣)、天柱宗祠文化習俗(天柱縣)、苗族採花節(盤縣)、大屯三官寨彝族祭祀(畢節市)、說春(石阡縣)、水族祭祖 (三都縣)、甘囊香苗族蘆笙節(凱裡市)、畲族鳳凰裝(麻江縣)、苗族苗年(丹寨縣、雷山縣)、苗族吃新節(雷山縣)、苗族跳花節(安順市)、從江侗族老人節(從江縣)、侗族祭薩(黎平縣)、都柳江苗族鼓藏節(榕江縣)、侗年(錦屏縣)、岜沙苗族成人禮(從江縣)、侗族北部方言歌會(天柱縣)、苗族翻鼓節(丹寨縣)、竹王崇拜(鎮寧縣)。

    第三批

    貴州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147項(220處),其中新增專案108項(145處),第一、二批省級擴充套件專案39項(75處)

    新增專案108項(145處)

    一、民間文學9項(10 處)

    《苗族史詩—亞魯王》(英雄史詩)(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布依竹筒歌(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彝族古歌(盤縣)、苗族十二路酒歌(施秉縣)、苗族民間故事(水城縣)、布依族民間故事(望謨縣)、金漢列美(黎平縣、從江縣)、丁郎龍女(榕江縣)、布依族敘事詩(望謨縣)。

    二、傳統音樂18項(27處)

    土家族高腔山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仡佬族情歌(石阡縣)、苗族三眼簫音樂藝術(織金縣、六枝特區)、彝族《莫蒿畝》(赫章縣、鐘山區)、布依族吹打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惠水縣、水城縣、興仁縣)、姊妹簫(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長順縣、六枝特區)、侗族哆耶——踩歌堂(黎平縣)、侗族蘆笙譜(榕江縣)、侗族牛腿琴歌(從江縣)、苗笛(從江縣)、苗族酒禮歌(雷山縣)、彝族山歌(盤縣)、布依族小打音樂(普安縣)、布依勒浪(冊亨縣、貞豐縣)、布依族“谷溫”(貞豐縣)、布依族十二部古歌(望謨縣)、哥蒙蘆笙樂(黃平縣)、苗族直簫樂(盤縣)。

    三、傳統舞蹈13項(13處)

    瑤族長鼓舞(從江縣)、苗族蘆笙蹉步舞(畢節市)、苗族鬥腳舞(習水縣)、苗族鬥角舞(修文縣)、彝族嗨馬舞(普安縣)、苗族蘆笙棒舞(普安縣)、圍鼓舞(興義市)、布依族轉場舞(冊亨縣)、水族銅鼓舞(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弦鼓舞(三都水族自治縣)、苗族鬥雞舞(黔西縣)、羊皮鼓舞(盤縣)、苗族夫妻舞(平壩縣)。

    四、傳統戲劇3項(3處)

    絲絃燈(鳳岡縣)、仡佬族滾龍戲(正安縣)、端公戲(金沙縣)。

    五、曲藝2項(2處)

    布依族說唱“削肖貫”(望謨縣)、圍鼓(正安縣)。

    六、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13項(15處)

    儺技—上刀山(松桃苗族自治縣)、賽龍舟(銅仁市、鎮遠縣)、赤水獨竹漂(赤水市)、長壩獅燈(金沙縣)、布依族鐵鏈械(花溪區)、抵槓(平壩縣)、攀崖技藝(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苗族武術(麻江縣)、遊氏武術(赤水市)、布依族棍術(貞豐縣)、布依族器樂演奏絕技(平塘縣)、民間棋藝(正安縣、望謨縣)、巖鷹高蹺(黃平縣)。

    七、傳統美術4項(5處)

    水族剪紙(都勻市)、布依族刺繡(興義市、望謨縣)、侗族刺繡(錦屏縣)、布依族織錦(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八、傳統技藝18項(25處)

    黃平蠟染(黃平縣)、水族(九阡酒)釀酒技藝(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縣)、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都勻市)、雲霧貢茶手工製作技藝(貴定縣)、油茶製作技藝(正安縣、玉屏侗族自治縣)、西山蟲茶製作技藝(息烽縣)、苗族酸湯魚製作技藝(麻江縣、凱裡市)、獨山鹽酸菜製作技藝(獨山縣)、豆製品製作技藝(大方縣、習水縣)、布依族糯食製作技藝(望謨縣、貴定縣)、蕎酥傳統制作技藝(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青巖玫瑰糖製作技藝(花溪區)、曬醋製作技藝(赤水市)、龍溪石硯製作技藝(普安縣)、鳥籠製作技藝(丹寨縣、貞豐縣、黔西縣)、焰火架製作技藝(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糧倉建造技藝(望謨縣)、安順木雕(西秀區)。

    九、傳統醫藥2項(2 處)

    火龍丹(金沙縣)、羅氏瘊皰療法(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十、民俗26項(43處)

    布依族服飾(西秀區、水城縣、興義市)、苗族二月二(黔東南州、興仁縣、貞豐縣、松桃縣)、布依族三月三(望謨縣、貞豐縣、冊亨縣、開陽縣、惠水縣)、苗族婚俗(丹寨縣、習水縣)、侗族婚俗(黎平縣、榕江縣)、瑤族婚俗(麻江縣)、苗族鬥牛習俗(施秉縣、凱裡市、開陽縣)、苗族栽巖習俗(榕江縣)、苗族臥堆習俗(榕江縣)、苗族命名習俗(平壩縣)、侗族鼓樓習俗(從江縣)、布依族“報笨”習俗(興義市)、布依族銅鼓習俗(興仁縣)、彝族畢摩習俗(赫章縣)、彝族喪葬習俗(金沙縣)、記間習俗(黎平縣、榕江縣)、稻魚並作習俗(天柱縣)、造林習俗(天柱縣)、苗族祭橋節(三穗縣、臺江縣、黃平縣)、彝族火把節(大方縣、赫章縣)、求雨祭典(黎平縣)、侗族蘆笙會(黎平縣)、水族敬霞節(三都水族自治縣)、清鎮瓜燈節(清鎮市)、玩水龍(施秉縣)、布依族坐夜筵(開陽縣)。

  • 4 # 世紀諮詢

    我出生在四川省東北部一古老的縣城,名叫嶽池。嶽,意味著三山五嶽。池,水也。即為秀美山川,建制約千多年。南宋著名大詩人陸游途經嶽池時,被其爽心怡情的田園風光所吸引,欣然命筆,寫下了燴炙人口的詩篇:嶽池農家。

    嶽池縣顧縣鎮,古撲的民風民俗尤濃。茶館、酒巷、亭臺、樓閣和民居儲存尚好,是來嶽池遊玩的首選之所。據縣誌載,有的古建築距今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

    嶽池文廟位於縣城中心的中南街,距今已有八百餘年。裡面正廳供奉著孔丘和其子弟的塑象,兩側廂房刻有兩千年諸子百家的版圖所展現的經典故事。大門側有兩樽石獅,旁邊立有一石碑,上書六字:文武百官下馬。門梯旁有兩顆百年黃桶樹,鬱鬱蔥蔥。階梯下是一寬闊操場。據黨史載,解放軍南下時,曾在改革開放後擔任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時任川北第一行政長官。圖文資料顯示,那時,耀邦正是站在臺階上為近千名南下幹部作動員報告。據載,那天早上五時起,報告會議一直持續到下四時半,才吃早飯。足見其革命熱情!

    目前,非遺保護良好,是城北方向五里遠的千佛寺。那裡寺廟修繕維護得相當完好。

    據記者所知,該縣白塔雖然建於晚清,不到兩百年的歷史,但頗為氣派,一瓦一磚,上面的影象十分精美。白塔下面是一條清轍河流,農家生活工作皆飲用之水。但是,該縣原縣委書記漆某和明某(已判)當時為了政績,不惜耗費費民脂民豪,硬是話生生的弄了個工業開發區。動用財政公款修天數棟洋房,從而將河源河流徹底汙染。所謂的工業園區,就如另一個縣城,卻空無一人!老百姓對此怨聲載道,現任縣主要領導卻充耳不聞,熟視無睹。

    千年嶽池,留存下來非物遺產頗多,但就是天人問,無人管。雖然縣文化局下面有個文物管理所,編也有好幾人,但是就是不幹事。一旦上面下來檢查,他們的工作就是從電腦裡面編材料,只要接待規格高,一般皆能矇混過關。

    原來,嶽池成立了一個民俗協會,裡面有個涉及非遺的工作委員會。但是,一無錢,二無人,工作也莫法開展。也有曾向縣文聯、市文聯和文化主管部門彙報,但一概不理。

    該縣齊福鄉,地下黨於解放前夕在此召開了著名的“福田會議”,從而,“嶽武起義”爆發,導致了偽縣政權的徹底垮臺崩潰。《紅巖》中的雙槍老大婆的原型就是出生於嶽池。建國後的原水利部長陳伯村和文化部副部長吳雪都是嶽池人。

    鄰接的黃龍鄉的“黃龍貢米”、縣城的楊門豆腐皆有名得很。

    嶽池的“唱歌堂”和“哭嫁”,頗有地方特色,為百姓喜聞樂見。但是,政府不但不去挖掘,也不準別人去工作。卻不惜重金去打造無根之源的“曲藝之鄉”。據悉,藝人姜昆寫了幾個硬筆字,縣領導給的潤筆小費就近二十萬。為何?提議並著力偶導曲藝之鄉的是原教育文化局長,後任縣委常、宣傳部長,最後官至縣人大黨組書記。至今,仍很話躍。因此,後任領導沒有人去做費力不討好之事。

    這叫不做事,只唯上,典型們懶政。結果是毀了嶽池文化!害死人!

  • 5 # 原原手包

    我出生在山東,長在山東,對山東的文化有一定的瞭解,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美術類:楊家埠木版年畫和高密撲灰年畫,發源地都是山東濰坊。製作楊家埠年畫時,首先用柳枝木炭條、香灰作畫,名為“朽稿”,在此基礎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線稿,分別雕出線版和色版,手工印刷,印出後,再手工補上各種顏色並進行簡單描繪,使其更加自然生動。

    而高密撲灰年畫也是以柳枝燒灰,描線作底版,一次影印多張,在印出的稿上粉臉、手,敷彩,描金,勾線,最後在重點部位塗上明油。說起年畫,小時候過年,母親總是買上幾張,貼在灶頭,大門等地方。

    二、戲劇類:主要有山東梆子,柳琴戲,呂劇,皮影戲等。皮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現在濟南,泰安經常有皮影戲表演,看來仍十分有趣。

    三是技藝類:如濰坊風箏,剪紙,木雕,麵人等。每年的4月20日到25日,濰坊舉辦國際風箏節,吸引著大批中外風箏專家和愛好者及遊人前去觀賞,我本人就去過好幾次,每次都買個風箏,放完了拿回家當藝術品,非常漂亮。

    山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如大秧歌,山東快書,東阿阿膠等等,不再一一列舉,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傳統文化氛圍濃厚,大家可以親自來走走看看,感受感受!

  • 6 # 守鹽

    我在自貢,這裡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井鹽深鑽汲制技藝、自貢燈會、扎染、龔扇及剪紙等,總體保護傳承得不錯,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將其更好地傳承下去。

  • 7 # 運河文化書院

    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許多專案代表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高水平。有“世界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稱的中國崑曲,世界戲劇之秀國粹京劇,蘇州園林,蘇州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揚州的漆器和剪紙,傳統的蘇州、揚州、北京玉雕,越窯青瓷,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武術、雜技、相聲、評彈,以及中國名茶龍井、碧螺春,中國傳統烤鴨、狗不理包子……展示了京杭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多彩和至臻至美,其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攝人心魄的動人美感,是運河文化的生動代表,也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中體現。 

  • 8 # 核雕匠人周義清

    這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核雕——一門以果核為材料的雕刻藝術。

    核雕可以說是最早一批的文玩了。在古代,文人學士、達官貴人們就經常將核雕工藝品當做飾品,或佩在腰間,或綴於扇尾,用以彰顯自己的綽約風姿。

    早在明朝,就有散文家魏學洢寫出《核舟記》讚揚核雕技藝的文章,此篇文章廣為流傳並被收錄在中學課本中。

    史書記載的聞名核雕匠人還有能於橄欖核刻十六娃娃的夏白眼、胡桃繪十八羅漢的邢獻之,清朝時期被乾隆召入皇宮的陳祖章。

    1955年周總理出訪外國,曾將近代著名匠人都桂蘭的作品贈送外國元首;1957年原蘇聯領導人訪華時,仍以都桂蘭所刻核雕相贈。

    近代核雕便分為南工北工,南工以蘇州見長,蘇州市長曾將核雕作品“蘇州園林”贈與新加坡總統。

    楊利偉登上神州五號的時候也曾攜有當代核雕名家復刻的“東坡赤壁遊”。

    如今,更是有殷根福、須吟笙等人將核雕經典題材十八羅漢分化為各具特色的殷派、須派核雕。

    核雕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已有千餘年,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多次展現輝煌,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生於舟山,長於舟山,前半生一直都在與核雕作伴,今後也會一直都將核雕傳承下去。

  • 9 # 朋朋

    我是河南焦作的,我們焦作可謂是人傑地靈,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名“蘇家作龍鳳燈舞”、還有古老的“懷梆戲”。“”當陽峪絞胎瓷”製作工藝。

  • 10 # 藍田四呂文化中心

    言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向大家推薦一項《呂氏鄉約》,不是我“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而是真真實實被歷史承認且被明後各朝推廣使用延用至今、影響東亞多個國家道德教育的一本讀物。它高至佈政低至鄰里,大至企事業機關學堂小至自然人的修身養性,都用得上且一旦經用會使人及集團、事、業等得到高階甚至於固步無摧的地步。不妨先品味四個字“德業相勸”,所謂德自然是品了,業即行跡。有企業將“先出人品丶後出產品”作為企業文化,正是人企二者相勸的廣義。企業不注重產品質量,其企業消失就會很快,身於事而神馳往則難以保證工作中的一絲不漏,故德行善後,品以至極,任何事情非品行兼優而不至誠至遵。

    “德業相勸”是《呂氏鄉約》的第一大綱,其餘三綱分別為“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面對當代文化水平均高的社會自然人,這十六個字會自然的被你們出個道道。然。應用到實踐當中去,才是重點……

  • 11 # 志遠永恆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其中比較著名的文化工藝有手工藝刺繡,又是宮廷刺繡,是古代的手工藝一直流傳至今都在發展著,現在的文化企業在做手工藝刺繡的有一涵汴繡。

    中國手工藝汴繡也是比較出名的,屬於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手工藝刺繡又是文化藝術作品,到現在為止刺繡仍然在我們的社會當中存在,常見的有刺繡禮品,刺繡裝飾畫。

    目前手工藝刺繡做的最好的就是比較打的規模的文化企業一涵汴繡手工藝刺繡公司,一些比較出名的國畫作品,《清明上河圖》《五牛圖》《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國色天香》《鴻運當頭》《高山流水》《寶駿圖》《馬到成功》《萬里長城》《花開富貴》《迎客松》《三羊開泰》《源遠流長》等等,很多都是大家知道的畫作,在傳統手工藝刺繡的製作下都被保留了下來。

    純手工的製作,傳承的手工方法,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國的歷史文化代表之一,手工藝宮廷刺繡,文化產業一涵汴繡,守護中國文化的傳承,堅守中國手藝的傳承。

  • 12 # 一涵亮哥

    汴繡屬於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一種,汴繡來自河南開封,是一項非遺手工藝的創作發展,汴繡的著名代表作品是《清明上河圖》,也有很多其他的刺繡作品,比如市面上常見的一涵汴繡的刺繡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千里江山圖》《鴻運當頭》《五牛圖》各種風格的刺繡禮品畫作都有。刺繡禮品種類還是很多的,不光是刺繡畫,刺繡作品有刺繡絲巾、刺繡團扇、刺繡擺件,都是一些方便攜帶的禮品,富含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具有中國的文化特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禮品在一涵汴繡有創作禮品,風格很多,可以關注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武俠片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