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初小雪
-
2 # 滕格兒
劉封
劉封(?—220年),東漢末年長沙(治今湖南湘陰)人,東漢末年將領,蜀漢昭烈帝劉備養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但是後來關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劉封起兵相助,劉封不從。而後又侵凌孟達,迫其降魏。孟達與魏徐晃共襲劉封,並勸劉封投降,劉封不降,又遭部下叛變,敗歸成都。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劉封,劉封自裁,劉備深表痛惜。
為什麼被義父劉備所殺?
1、一是劉備對劉封不發兵救關羽,致使關於敗走麥城懷恨在心。
2、二是諸葛亮說的,劉封為人剛猛,擔心以後後主難以制服,故賜死劉封。
3、劉封被賜死的原因,從史書記載看,不出兵救關羽、侵陵孟達都是藉口。僅僅這兩件事,劉備只是怨恨他、責怪他,還沒有要殺他的意思。只是諸葛亮提出繼嗣問題,擔心劉封剛猛,難以制御,並勸劉備藉機除掉他之後,這才促成了他的死。
4、《三國演義》裡,在嘉靖本,還寫了諸葛亮勸說劉備:“此子極其剛強,今日不除,後必生禍於子孫耳”到毛本,這類的話都刪得一乾二淨。而不論是嘉靖本還是毛本,都強調劉備事先並不完全瞭解真情,是誤殺,殺劉封之後又非常後悔等等。
5、為了蜀漢的安定,避免因繼嗣之爭而引起政治動亂,殺劉封是一個果斷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劉封罪不當死,這樣處置又未免殘酷。為了維護理想中的蜀漢集團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修改劉封的事蹟和死因就是必然的了。
劉封的人物評價:諸葛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
孟達:劉封、申耽,據金城千里而失之乎!
陳壽: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毛宗崗:劉封之拒孟達,與糜芳之從傅士仁則有異矣。然既然拒之於終,何不拒之於始;既能斬孟獲之使而不降曹操,何以聽孟達之譖而不救關公乎?南郡之救樊城也難,糜芳不聽士仁則必死;上庸之援麥城也易,封不聽孟達則未必至於死。惜其見之不早耳。
李贄:劉封雖不出救,其罪正與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若傅士仁,孟達,則反國之賊也,罪不容誅矣。凡讀史者,定須原情定罪,方不冤枉了人也。
-
3 # 不沉的經遠
既然問題問《三國演義》,那就從《三國演義》角度回答。在《三國演義》裡,劉封是因為不救關羽才被劉備所殺,至於他的武藝一般,連二流都算不上。
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得手以後,關羽兵敗到了麥城,手下只有五六百人。關羽不甘心失敗,命廖化殺出重圍,去上庸向劉封、孟達求援。劉封開始倒有出兵救援之意,但是孟達卻認為吳軍勢大,而且關羽當初曾經勸劉備不要收劉封為養子,後來又勸劉備不要立他為繼承人,反對劉封出兵。
劉封被孟達說動,以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去救關羽。廖化大罵出城,趕往成都求救。劉備得知以後剛要出兵,就傳來了關羽的死訊。劉備大怒,要殺劉封和孟達。孟達知道不妙,先投降了魏國。諸葛亮讓劉封去打孟達,結果兵敗而歸,還丟了上庸,逃回成都以後,劉備兩罪並罰,將他處死。
劉封在演義裡表現機會不多,在爭奪益州之戰時,他大多護衛劉備左右,並未出戰。直到漢中之戰時,他才上陣廝殺,兩次詐敗徐晃,後來又三合敗給曹彰,只有在打孟達時,曾經擊敗孟達,不過隨即再次敗於徐晃。不過從之後曹軍早有埋伏看,孟達這個估計也是詐敗,所以也當不得數,主要還是看劉封和曹彰之戰。
曹彰除了三合擊敗劉封外,還數合殺死了吳蘭,所以劉封的武藝應該略強於吳蘭。但是曹彰卻不敢迎戰馬超,應該武藝比馬超要差一些,而馬超擊敗於禁都花了八九個回合,所以劉封的武藝應該低於于禁,連二流的水平都不到。
-
4 # 魯赤水
劉封之死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沒有去救援關羽,當時如果孟達留守,他帶五千人去支援響應關羽,樊城應該就能攻下了。最終他找各種藉口回絕了邀請,關羽不得不抽調江陵守軍支援前線。作為劉備義子,身份很敏感,他更應該明白自己的位置,那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有一點表現在行為上,就等於給人送刀了。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做為蜀漢第二代的年輕後輩,劉封是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
劉封的武藝如何呢?咱們來看一下他經歷過的幾次戰鬥。
一、劉封首次展示武力,並非上陣廝殺,而是一次未遂的行刺。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十一回中。
回目·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劉備應同為漢室宗親的劉璋相邀,率兵入川,助劉璋抵禦漢中的張魯。兩人在涪城會面,大擺筳宴。
劉備的軍師龐統欲乘此良機,刺殺劉璋,就找到魏延,讓他在宴前以舞劍助興為名,趁劉璋不備而殺之。
魏延得令,於宴前舞劍,向劉璋逼去。劉璋麾下大將張任識破了魏延的企圖,拔劍而出,與魏延對舞,護住劉璋。
魏延給劉封使眼色,劉封也拔劍而出,到筳前助舞。劉璋的部將劉璝、泠苞和鄧賢都撥出劍來要表演群舞。雙方僵持,劉備制止了他們的行動。
二、劉封第二次展示武力,仍然不是陣前廝殺,而是擒拿刺客。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十二回中。
回目·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張松欲與劉備勾結裡應外合取西川的事情暴露,被劉璋問罪斬殺。劉璋斷絕了對劉備軍隊的供給。
楊懷和高沛來到劉備營中,在宴席上劉備摔杯為號,“楊、高二人急待爭鬥,劉封、關平各捉住一人”,從他們身上搜出了短刀。
三、劉封正式在戰陣前首次廝殺是與曹軍猛將徐晃的戰鬥,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二回中。
回目·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雙方在五界山前列陣對戰。
劉備派劉封出陣,曹操軍中猛將徐晃掄大斧來迎。“封敵晃不住,撥馬便走”,劉封不是徐晃的對手。
四、劉封第四次動武的對手仍然是徐晃,還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二回中。
曹操失利後,兵退陽平關,與劉備再次對陣。劉備仍派劉封出陣,“挺槍驟馬,徑取曹操”,曹軍猛將徐晃再次上陣迎敵,劉封詐敗而走。
五、劉封第五次戰鬥的對手是曹操的兒子曹彰,也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二回中。漢中之戰,曹操屢次失利,駐兵斜谷界口,曹操的兒子曹彰率部前來支援。
劉璋和孟達率兵來戰,曹彰迎敵,出馬與劉封交戰,“只三合,封大敗而回”,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以此分析,在魏蜀吳第二代的年輕人中,曹彰的武藝最為高強,武力值絕不在徐晃之下。
六、劉封第六次戰鬥的對手是昔日的戰友孟達,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九回中。
回目·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關羽北征失敗,走麥城父子遭擒被殺,劉備深恨頓兵不救的劉封和孟達。孟達見勢不妙,獻城投魏。
劉封率兵討伐,陣前與孟達對戰,“拍馬輪刀,直奔孟達”,戰不三合,孟達敗走。劉封追來,落入伏擊圈。
七、劉封第七次,也就是最後一戰,仍然是與老克星徐晃對陣。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九回中。劉封敗走房陵,被守將申儀拒之門外,城外徐晃追來,“封抵敵不住”,只好率殘軍望西川而走。
透過劉封的這七次武力展示,我們可以確定,他的武藝不算高強。但劉封的技術還算全面,既能使槍,還善於使刀。在漢中之戰對陣徐晃的時候,劉封使的是槍。在與孟達對戰中,劉封使用的兵器卻是刀。
給劉封的武力做個界定,遠不如曹彰、關平等人,大約和袁紹之子袁尚、東吳的蔣欽相近,而高於孟達。
-
6 # 智天使893
劉封被殺是因為與劉禪爭奪蜀漢的繼承權,作為義子,參與這種競爭,輸是必然的結局。
劉封的能力還值得認可的,為蜀漢政權建下不少功勳。不然,沒點資本敢參與奪嫡嗎?劉封不救關羽是對的,因為:
一、關羽寫信給劉封時,關羽的仗打是很順利的,信的內容是讓劉封"助攻",不是"求救"。劉封不去,說明劉封不貪功。
二、關羽兵敗時,劉封出兵很可能救不了關羽,上庸(劉封的防區)還會丟失。
劉備對劉封沒救關羽的做法是認可的,並未怪罪。
最後說一句,桃園結義是假的,關羽只是劉備的手下,關係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
-
7 # 一半秋色
劉封認錯了爹,假如不跟劉備混,而是跟著曹操混,絕不會如此之慘。
劉封雖然算不上五虎上將,但也是膂力過人,武藝高強,劉備攻打益州之時,劉封跟著諸葛亮、張飛等一路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馬功勞,後因功被封為副軍中郎將。
後來,劉封、孟達攻取了上庸郡,西城、房陵兩郡望風而降,這樣,劉封和孟達佔據了三個郡。
恰在這時,關羽發來了求救信。原來,關羽被曹魏和吳國合圍於襄陽,他趕忙派人到劉封、孟達處求救,求救信發了一封接著一封,等了一天又一天,援軍遲遲不來,最後關羽長嘆一聲,突圍無果被害。
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按照輩分,他是劉封的叔叔,劉封為何見死不救呢?關羽得罪他了嗎?
關羽確實得罪過他。當年,劉備收劉封為義子時,關羽曾經極力勸阻過,還說了這樣一番話“大哥,你自己能生兒子,幹嘛還要認個義子啊?等你有了自己的兒子,這家業怎麼分吧?”
關羽是個直腸子,這番話說的很在理,可是這話不該當著劉封的面說啊,這幾句話就像針一樣紮在劉封的心裡,讓劉封記恨了一輩子。
不救關羽是劉備殺劉封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劉封逼反了孟達。關羽被殺,荊州丟掉之後,孟達也反叛了。孟達之所以反叛,既有擔心劉備處罰他見死不救的原因,也有劉封排擠的原因。
劉封看上了孟達的儀仗隊,於是就把儀仗隊連人帶器樂都奪了過來,自此兩人交惡,差一點沒幹起來。
這時候孟達打起了小算盤,他心想蜀國是老劉家的,就算劉備奪取了天下,那麼以他和劉封之間的緊張關係,他也不會有好果子吃的,索性不如投降了曹操吧!
原因之三,劉備有顧慮。殺劉封的決定權是在劉備手上,是殺是留全憑劉備一句話。劉備之所以殺掉劉封,除了見死不救,排擠孟達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個原因被諸葛亮說出來了。
“劉封剛猛,一旦陛下百年之後,幼主恐怕難以駕馭,不如因而殺之。”
這句話是一道催命符啊,諸葛亮所說的其實就是劉備心中所想的,就算諸葛亮不說這句話,劉備遲早也會殺掉他的。
因為劉禪仁弱,而劉封剛猛,倘若他羽翼豐滿之後,產有不臣之心,劉禪根本壓制不住,劉備為了給劉禪一個安穩江山,不得不痛下殺手。
-
8 # 上將噯福斯
關於劉封之死,《三國志》已經交代的非常清楚。沒有爭論的必要。
劉備為什麼要殺劉封。因為劉封該死。
劉封有三大罪過。
第一,劉封不救關羽,致使關羽敗亡,荊州喪失。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既要防備東吳,又要攻打曹魏,兵力嚴重不足,兇險萬分。
關羽對比心知肚明。因此,連續傳信劉封、孟達,要求他們發兵增援。如果此時劉封能夠及時增援關羽。關羽就能迅速攻克樊城,取得決定性勝利。也不用從江陵後方抽調兵力,致使東吳有機可乘。
但是劉封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百般推脫,堅決不肯發兵增援,導致關羽敗亡。荊州數萬大軍全軍覆沒,三郡之地全部丟失!損失極為慘重。蜀國國運就此斷送!劉備因此恨透了劉封!
第二,劉封逼走孟達,丟掉上庸。劉封與孟達共同鎮守上庸,這是一塊戰略要地。但是劉封卻屢次欺壓孟達,奪了孟達的吹鼓儀仗。孟達無奈,投降曹魏。最後又帶著曹魏攻打上庸。劉封不能抵擋,逃回成都。上庸之地,於是被曹魏佔領!喪失重地,逼反重臣,這是劉封又一大罪狀!
以上兩罪,都是罪不可赦!
但是真正讓劉備下定決心殺劉封的,是諸葛亮的一番話。
諸葛亮勸諫劉備,說劉封剛猛,一代你掛了,沒有人能制衡他!時間長了必定是國家的禍害。
言外之意,劉禪根本不是劉封的對手,將來劉封一定會威脅劉禪的皇位。
這番話,正中劉備的心結。他當然知道劉禪有幾斤幾兩,他當然知道劉封剛猛不馴。一旦自己歸天,劉封肯定不服劉禪,到時候再想收拾就難了。
於是劉備下定決心,殺了劉封。
至於劉封的武藝。應該是有兩把刷子。稱得上勇猛,至於說有多高強,恐怕談不上。
-
9 # 讀史觀察局
大家都對劉備的兒子劉禪很熟悉,但是劉備還有一個義子叫劉封。
劉封的武藝劉封當時是羅侯寇氏之子,劉備投靠劉表後,膝下暫時無子,於是就收養了劉封,劉封這人本來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軍中效力,由於智勇雙全,屢立戰功,所過之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劉備平定益州後,劉備就封了劉封副軍中郎將。
在上庸一戰中劉備遣劉封與孟達合力奪取上庸,劉封用計謀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後被劉備封為副軍將軍。在後來孟達叛變一事中可以看出,孟達懼怕劉封,說明劉封的武藝比孟達要高。
劉封的死因在關羽圍攻襄樊時,關羽多次求救於劉封,而劉封以剛佔領上庸郡不久為由,回絕了關羽的求救,導致關羽兵敗,敗走麥城。兵敗的關羽譴責劉封見死不救。這是誘導劉封的死因之一。
劉封與孟達兩人共同駐守與上庸,可是一山不容二虎,孟達和劉封積怨已久,導致上庸郡防守不穩,在劉封強取豪奪了孟達的樂隊後,孟達氣憤不過就率軍投降了魏軍,在魏軍的幫助下上庸郡失守,劉封敗走成都。這是劉封的死因之二。
回到成都後的劉封原本可以活命的,但是這時諸葛亮說:“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劉備就採取了諸葛亮的建議賜死了劉封,也是為劉禪掃清一切障礙。伴君如伴虎,不管關係多親密,在皇權面前一文不值。
有一個詞叫做剛愎自用,劉封就敗在這個成語上面,古代有很多這樣活生生的例子,在皇權面前沒有親情。所以,劉封是敗在自己手裡了。 -
10 # 隨手談詩
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沒有救援關羽、二是孟達投魏、三是諸葛亮補刀、四是繼承問題,下面分開詳說。
一、沒有救援關羽關羽北伐,分幾個階段,現實包圍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還招降了曹魏大將於禁,這個階段蜀軍大佔優勢,魏國根本沒有辦法還手;
曹操準備遷都,被司馬懿等人勸阻,同時,看破了孫劉聯盟的脆弱,正巧孫權替兒子向關羽女兒結婚,被關羽罵了一句滾,孫權大怒,呂蒙趁機上書,建議孫權撕毀盟約,搞背刺。關羽這邊,由於于禁投降,導致糧草緊缺,戰爭的天平開始向曹操一方傾斜。
曹操南下救援曹仁,關羽被徐晃打敗,呂蒙趁機渡江,還成功策反糜芳、士仁,南郡失守,關羽來不及回撤,士氣大敗,荊州失守,孫權親抵江陵;接著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原蜀漢很多地方的守將都投降孫吳,關羽孤立無援,敗走百城,後被殺害,荊州歸吳。
這一戰說起來,就百餘字,實際上打了小半年,在戰爭剛開始,關羽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就曾向距離不遠的劉封下令,要求馳援,但劉封並沒有執行軍令: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蜀書》見死不救是戰爭中的大忌,違抗軍令更是死罪,即便劉備念著父子之情,劉封下場也不會太好,這是劉封之死的導火索。
孟達投魏時劉封、孟達同在上庸,沒有救援關羽,是他們兩個人的責任,劉封是上庸主將,估摸著有一些欺凌孟達的行為,導致孟達反叛,這使得蜀國局面雪上加霜,劉封返回成都後,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凌達,又不救羽……”——《三國志·蜀書》可見此時劉封的日子已經很難過了,義父主公劉備對他有些忌恨,開始猶豫到底要不要殺之。
諸葛亮補刀劉備確實是個仁義之君,即使劉封犯了如此大的錯誤,但因父子親情,畢竟不捨得殺劉封,這時候諸葛亮出來補了一刀: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忌憚劉封剛猛,易世之後難以駕馭,因此勸劉備殺掉,這一句記載,也可以回答題主“劉封武功如何”這一問,同時,《三國志》中也有劉封武藝過人、所在必克的記載。
繼承問題眾所周知,劉備的親兒子是阿斗,劉封只是義子,按理說,劉備死後,繼任者只能是劉禪。但劉封跟隨劉備多年,不是親父子、勝似親父子,再加上一直升遷無望,因為壓在他頭上的人實在太多了,比智力、比武力他都是上不足、下有餘的一個人,這就導致他“懷才不遇”的情感日益累計。
誰也不能保證他在劉備死後,會不會起叛逆之心。
諸葛亮忌憚他,怕今後難以駕馭,也必然是有這方面考量的,加上他所犯的罪本來也難以饒恕,所以乾脆補一刀,殺了吧。
不冤枉。
-
11 # 智者無疆風清揚
《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六回中,劉備聽從了徐庶的計謀,攻取了樊城,縣令劉泌的侄子寇封氣宇軒昂,劉備非常喜歡,收為了義子,改名叫劉封。但當時遭到了關羽的反對,認為劉備已經有了劉禪,再收義子是添亂,這也為以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寫信讓劉封出兵協助,遭到了劉封的拒絕打下了伏筆。
《三國演義》中的劉封武功不高,也沒有看出來劉封單獨領兵打過仗。在第七十二會劉備取漢中的戰鬥中,劉封和曹操的次子曹彰戰了三個回合大敗而歸。
劉封不發救兵援助關羽,讓劉備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劉備準備派人滅了劉封,但諸葛亮怕把劉封逼上絕路,剛好孟達反叛,諸葛亮讓劉封討伐孟達,二虎相爭,準備坐收漁人之利。
劉封奉命討伐孟達,戰了三合,孟達敗走,劉封追殺中了埋伏,說明孟達和劉封的單打獨鬥不是實力的展現,所以,也沒有看出來劉封的真實水平。
敗回成都的劉封被劉備趁機斬殺了。
《三國志》中的劉封和《三國演義》中的劉封就有點不一樣,“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與諸葛亮、張飛等朮流西上,所在戰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劉封當時二十歲,有武藝,力氣非常大,跟隨諸葛亮、張飛取西川,每次都能打勝仗。”
劉封和孟達守上庸,但劉封經常欺負孟達,還搶走孟達的軍樂隊。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以後,多次寫信給劉封、孟達,讓他們發兵配合,但劉封以領地中的人剛剛歸附不能調動軍隊為藉口,拒不發兵。劉封兵敗回到成都以後,劉備責怪劉封欺負孟達,使孟達降魏,又不發兵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性情剛猛,一旦劉備去世以後很難控制駕馭劉封,便勸說劉備趁機出掉劉封,於是,劉封自殺身亡。
-
12 # 紙人23
演義和正史都說的差不多,首先是不救援關羽,其次是投降東吳。但兩者最重要的區別在於演義裡沒有提到的繼承問題。劉封是在劉備還沒有劉禪的時候收養的,這是演義的情節,正史上劉封就是劉備的親兒子,劉封武勇有軍功,但性格不好,不是劉備喜歡的性格,如果讓劉封做大,以後沒人能管教得住。這是正史。演義裡則有著更陰暗的一方面。劉封是乾兒子,劉禪才是親生的。怎麼可能讓乾兒子繼承大業呢?投降東吳,不救關羽便成了堂而皇之做掉劉封的最佳藉口。
-
13 # 劉一千五
劉封是被逼迫自殺的,關於劉封的死大致有這麼幾個因素:
一,劉封不是劉備的嫡子,而是養子,在帝王家,這時敏感到問題劉備在戰亂中幾次把老婆兒女搞丟了。老婆比較少,兒女也就荒涼了。他年過四十,還沒有壯子,當時碰上羅侯寇氏的兒子寇封后,就要求把這個孩子收養為自己的兒子。寇家心想在戰爭年代,應該讓孩子出去掙功名,就答應了劉備的要求,給孩子準備了馬匹等等出戰用品,劉備帶上寇封就走了。
劉備收養了寇封后,當然就是劉封了。關羽當時非常不高興說,大哥你已經有了兒子,再找個養子,這不是替今後添亂嗎?
我們不得不說,關羽讀《春秋》是深刻地理解春秋大義的。他已經看出了問題的所在!
劉備說,我誠心實意地待他,他不會亂來。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劉封是個極有才幹的年輕人。他有力氣,武藝超群,是一員猛將。他與關羽的兒子關平差不多。他們有極為相似之處。
二,劉封的同伴孟達是個策士,他對劉封的處境看得很清楚,他們的處境幾乎差不多劉備得了荊州之後。荊州已經住不下劉備一大堆人了。所以要分流。關羽,諸葛亮,趙雲,張飛, 劉封等等都留在荊州共同防守。劉備只帶了龐統等一干人去西川。但是,龐統在半路上又死了。劉備緊急招諸葛亮去幫忙,於是關羽守荊州。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就離開了荊州。向西出發了。劉封一路上打得出色,立下功勞。被提拔成副軍中郎將。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也就是說劉封是有能力和膽氣的。這恐怕就是劉備看好他的原因。
三,劉沒有去救關羽,劉備幾朝成都方面認為是劉封不出力,造成了關羽的失敗劉備諸葛亮打下漢中後,曹操把軍隊南移,命令曹仁進攻樊城。劉備諸葛亮希望關羽擊破樊城後,解除荊州來自曹操方面的威脅。同時提防孫權方面對荊州的襲擊。
但是,關羽集中力量攻打襄陽和樊城,忽略了來自東吳陸遜的危險。關羽的戰事一旦吃緊,關羽寫信要求在上庸的劉封和孟達出兵去支援荊州戰事。但是劉封沒有聽,當然就沒有發兵去"挽狂瀾於既倒"。於是,關羽覆滅,荊州丟失。劉封在這件事上應該是有責任的。畢竟這是大局。說明劉封的認識嚴重有缺陷。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劉備痛心得不得了,為什麼不痛心呢?因為左手的養子,養子又不給義父長臉;右手是兄弟,兄弟又不給哥哥爭氣。劉備氣得拍遍攔杆。把一腔憤怒撒潑到劉封身上。劉封會有好日子過嗎?
四,諸葛亮認為,劉備死後,如果劉封作亂,將會造成傷害。自古以來,帝王家的立儲君都不是一件小事情。它牽涉到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集團。大家都在權衡利弊。劉備有嫡子劉禪,還有兩個兒子在旁邊。劉封是大兒子,但是是養子,是不能夠立為儲君的。劉封自己有沒有這個意思,沒有人會知道。但是,與劉封走得近的人就會以這些事情挑撥離間,鬧出大的事情來。這就是劉備左右的大臣們的看法。因此,這些大臣們都希望劉備能把這個問題處理得乾淨利索。劉備就是沒有害死劉封的心思,在這個時刻,他也隨和大臣們的意見了。劉備就有殺劉封的心了。
五,劉封已經表現出欺壓同僚的驕傲放縱之心了。劉封與孟達一起守上庸。
劉備入成都,法正和孟達是出了大力的。特別是法正,但是,劉備入主成都後,法正不久就死了。孟達與法正是一起的大將。他們當初是一正一副讓劉備進了成都,功勞極大。法正死後,孟達失去了依託,心頭感到害怕。
孟達到了上庸後,劉封把孟達到樂器和儀仗搶了,使孟達與劉封的關係逐漸緊張。孟達覺得處境困難,就帶了本部人馬投降魏國曹丕去了。孟達也又給劉封寫信,讓劉封一起過去。劉封大怒,不去。魏國就派人打敗了劉封,奪了上庸三郡。劉封無路可走,回到成都。
這無疑傷害了劉備善待大臣的關愛之心。諸葛亮也對劉備說,如果不立即處理劉封,今後怕是要出大亂子的。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
易世之後,大概是說劉備駕崩之後。
劉備理智上認為諸葛亮是對的,雖然劉封沒有錯,但是,為了劉禪兄弟及國家的安全,應該"防患於未然",劉備因此賜劉封自殺。
由此觀之,不是劉備要殺劉封,是劉備手下的人要殺劉封。
想當初,關羽在荊州,百思不解地是為什麼不早一點打主意找左右翼照應攻擊曹軍。而是在事情黃了時,才找劉封派救兵?這說明,關羽不想把打敗曹仁的功勞讓別人來分一調羹。那麼,在荊州附近的劉封孟達得到關羽在困難時的求救訊息後,又該做什麼想法?
-
14 # 一介布衣鼕鼕哥
劉封不死,勢必給劉禪造成威脅!劉封不死,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名更難實現!劉封文武皆備,武功也算高強,只可惜他不是劉備親兒子!
-
15 # 大愛無恨劉成軍
劉封被殺有很深的內幕。應該說,一般人我是不會告訴他的。我只是在這裡寫出來,等待有緣份的人來看。閱讀完了以後你一定會恍然大悟。
劉封的罪名是:對關羽見死不救,影響了大局。這當然也算是個罪名,但僅僅只是因為這個,他似乎也罪不至死。
劉封並沒有必須去救關羽的責任和義務。救是情分,不救是本分。因為,關羽沒有調動節制劉封的權力。關羽的職務襄陽太守,節制荊州各路人馬,劉封的上庸不在關羽的節制範圍之內。
當然,如果是劉備下令劉封去救關羽,那麼劉封就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否則就是違抗軍令或是違抗聖旨,那就必殺無疑了。但劉封不救關羽,只是不講情分而已,似乎怎麼看都不至於殺頭,最嚴厲的處分也就撤職查辦而已。劉封和孟達坐鎮一方的大將不會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才敢對關羽坐視不理。既然,劉備提到了劉封不救關羽之罪,那麼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劉封不救關羽的前因後果。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先期仗打得不錯,一鼓作氣把曹仁趕出了襄陽。曹魏名將曹仁被打得退守樊城龜縮不出。關羽把樊城團團包圍,並且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仁困難的一度想要放棄樊城,是滿寵鼓勵曹仁堅守。滿寵說:
“今若棄城而去,黃河以南,非國家之有矣。願將軍固守此城,以為保障。”
見《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龐令名抬梓決死戰、關雲長放水淹七軍》。由此可見,樊城戰略位置的重要性。關羽當時打得曹操都有了遷都的念頭。也正因為如此,曹仁必須堅守樊城,等待救援。這樣關羽和曹仁就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僵局。
但是,長期相持,局面對關羽越來越不利。一是糧草供應不足;二是兵力不足;三是關羽本人受傷軍心動搖。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不利因素。其實,還潛伏著一個更加不利的因素,但是關羽絲毫沒有認識到。我認識到了,那就是:東吳這個後顧之憂。東吳是後顧之憂嗎?它不是蜀漢的盟友嗎?
是盟友不假,但是是已經出現嚴重裂痕的盟友。何以見得?《智謀大全》雲:
“逢禍於渺,迎祥於獨。被昏是違,伏機自觸。”
意思就是說:微妙之中能夠預見災禍的苗頭,也能獨立覺察到吉祥之兆。學會彼處昏暗,就在此處躲避,善於觸發生機以挽救敗局。荊州到底有沒有災禍?有,苗頭由來已久且愈演愈烈。
應該可以看到,從孫權向劉備討要荊州的那一天起,危機就產生了;緊接著孫權“甘露寺”設伏殺害劉備不成變成了招親;再後來一次又一次地派人追殺劉備和孫夫人;再就是最近不久又把孫夫人接回東吳;再就是陸遜代替呂蒙擔任大都督一職。
這一連串的事件,幾乎件件都透著幾分詭異。但是,關羽對此竟然毫無察覺,劉備、諸葛亮也缺乏應有的警惕。人家妹妹都回去了,而且是一去不復返了,這意味著什麼?請問,一個媳婦回了孃家幾年也不回婆家了,這正常嗎?
假如這些都算不了什麼,那麼更詭異的是陸遜。陸遜對關羽的態度太過謙虛了。對關羽又是送禮又是請求和好的,總之就是言辭之謙卑、態度之恭敬都史無前例。關羽高興的合不攏嘴了。如果是換做我,我高興不起來。因為,東吳為什麼突然一反常態?陸遜有必要這樣嗎?就算是盟友不假,那也是兩家平等交往啊,沒有必要整得這麼低三下四啊!所以,裡面必有貓膩!
古人有云:“至智不智、至仁不仁、至德不德。”就是說聰明到了極限的人,就是沒有智慧的人;仁義過了頭的人,就是不仁義的;道德要求過分的人,就是不道德的。引申到陸遜給關羽送禮事件就是:至謙不謙、至禮不禮。簡單點說,就是陸遜對關羽謙虛恭敬過了頭了,就不是禮也不是敬了。遺憾的是,關羽沒有做到見微知著,反而對種種反常的跡象反應遲鈍渾然不覺。
於是,孫權、司馬懿、徐晃、呂蒙、朱然、潘璋等等魏吳兩國的軍政要人粉墨登場,謀害關羽的陰謀詭計在持續發酵。疏忽大意的關羽在劫難逃了。
“我們把世界看錯,卻要說它欺騙了我們。”泰戈爾這句詩似乎就是針對關羽。所以不能說是陸遜欺騙了關羽,只能說是關羽沒有看透陸遜。由於陸遜的設計,關羽喪失了警惕,撤走了荊州大半守軍。荊州就此空虛,被東吳幾乎兵不血刃奪取了。
而荊州的失守造成連鎖反應,前線將士無心戀戰,再加上徐晃和曹仁內外夾擊,關羽迅速潰敗,只好退守孤城(麥城)。關羽彈盡糧絕,就派廖化向劉封求救。
劉封原名為寇封,是樊城縣令劉泌的外甥,自幼父母雙亡,依附於劉泌。劉備第一次攻佔了樊城時,劉泌設宴款待,寇封也在場。劉備見寇封器宇不凡,就收了寇封為義子,併為他改名為劉封。
當時,關羽對此頗有微詞。
雲長曰:“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玄德曰:“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亂之有?”雲長不悅。
這是《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對劉封來歷的介紹。也是對劉封不救關羽的一個伏筆。也就是說,兩個人第一印象就不好啊。關羽對劉封不怎麼待見,劉封對關羽可能就懷恨在心了。最起碼,內心深處是不承認這個二叔的。
劉封對於是否營救關羽頗為躊躇。他多少也應該知道救與不救的後果是什麼。這個時候,孟達就一個勁地進讒言,不讓他出兵。而廖化雖然磕頭搗蒜地苦苦哀求劉封,卻是詞不達意沒有說到點子上。廖化一味強調,如果不發救兵,關羽將會落入敵手。這就是廖化的失誤。廖化不應該只強調應該援救關羽的道理,而沒有分析援救關羽對劉封有什麼好處,有什麼意義,所以就很難打動劉封。換做是我,我就會這樣說:“公子若出兵救出關公,將會一戰成名,萬古流芳;而且以後如果公子封王關公會第一時間表示支援。漢中王對關公可是言聽計從的。”
我想,聽了這樣的話,劉封就算是個庸人,也知道該怎麼做了吧。救關羽利益無限大;不救就得罪劉備和張飛,有被治罪的可能,風險無限大。所以說,在劉封權衡利弊的時候,旁人的話影響是特別大的。要不,怎麼會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這樣的說法呢?戰國時期,許多縱橫捭闔的說客,在說服對方的時候,都是從對方的角度考慮,讓對方覺得有利可圖,才能夠認可說客的觀點。就象我們求人辦事,如果這件事辦了對人家有利,人家自然而然會積極幫助。而不是道德綁架人家,更不是一味強調自己的慘狀去苦苦哀求。要知道“同情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不過,廖化作為一介武夫,對他說出來的話要求達到言近旨遠的效果也實在是有些苛刻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劉封自己的決策。劉備也是這樣說的:“你又不是木雕泥塑,自己沒有主張,只會聽別人說的?”結果很不幸,劉封選擇了最錯誤的決定。劉封的錯誤決定直接造成了蜀漢失去了四員大將(關羽、關平、周倉和他本人)和上庸三郡。
劉備對失去荊州,關羽被害是惱火萬丈,自然要找到發洩口啊。劉封就首當其衝了。重要的是,諸葛亮的提醒。劉封為人剛烈,留之必然為禍。於是,劉封萬劫不復了。
應該說,劉封的死是咎由自取。其心胸狹隘,不顧大局,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竟然以個人的恩怨為出發點,來取捨重大軍事行動,實在缺乏理性,不是大將之風。
劉封的武功修為不是很高,應該在三流高手序列。他參加過博望坡之戰,火燒新野之戰,赤壁之戰和漢中之戰等大小戰役。立有一些戰功。
劉封的單挑戰鬥乏善可陳。他單挑過曹彰,三合敗;單挑過徐晃,不到十合敗;單挑過孟達,打敗了孟達,總算是贏了一場。
劉封把一個想要建功立業者百年不遇的大好機會,變成了埋葬自己的墓誌銘。不得不說,劉封之愚蠢不在呂布之下。
如果劉封出兵救出關羽。那麼,劉備就不一定會攻打東吳。因為荊州的得失與否,對於劉備來說雖然不是無關痛癢但是也不至於那麼痛心疾首。本來就是借人家的嗎,人家收回去也好,搶回去也罷,劉備都可以保持一定的心裡平衡。但是關羽的死使戰爭的性質不一樣了,有如直接斬斷劉備的臂膀,實在是令人髮指。
劉備攻打東吳,造成了張飛和黃忠的犧牲。夷陵之戰,吳蜀兩國喪失大批精英,損失慘重,以至於劉備“興復漢室”的理想徹底化為泡影。
劉封如果能夠救出關羽就有可能扭轉乾坤。劉封至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劉備一怒之下斬了劉封,實在是因為他太坑爹了。
-
16 # 老龔166916589
三國蜀漢劉備的義子劉封被殺一事。說來話長。
還得從荊州守將關羽北伐襄樊說起。
關羽北伐更要從劉備奪取漢中說起:公元219年劉備奪取漢中,曹操敗退。劉備勝利後自封漢中王,那麼也必須慶祝一翻,對參戰將領論功封賞:封張飛為左將軍;馬超為右將軍;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四大將軍。這次封賞很明顯將關二爺貶低了,諸葛亮也曾向劉備提醒,劉備回說:我是有道理應論功受賞,並沒有採納。
關羽知道後就不開心了,這時劉備已回城都,關羽給劉備寫了封信寄給城都劉備,表明了自的看法,劉備見二弟不開心,即派遣幕僚費時前往荊州按撫關羽,由於關羽習性髙傲,按撫沒什麼結果,費時即回城都。
關羽自想長期鎮守荊州沒有立功機會,便已落後於眾將,他特別對馬超,黃忠封四大將軍不滿,打算幹一翻事業給大哥看看,他考慮到怎麼幹,己有設想,也不向大哥劉備請示報告,自已輕率地決定北伐襄,樊二郡,關羽初戰告捷借長江潮訊,決堤漢水,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龐德被殺,輕鬆地奪得襄陽,接著準備奪取樊,曹操見樊城緊急,一方面派曹仁發兵支援,另一方面打算遷都以避關羽銳氣,此時從不出頭的司馬懿首次諫言曹操說:丞相何必遷都,該遣使東吳,派兵攻擊關羽後方,關羽即退,操用司馬計,孫權同意配合,孫權本當受足關羽經常騷擾之氣,即策應曹操。派呂蒙,陸遜白衣過江,夜襲關羽後方,待等關羽接報回救,荊州己失守。關羽前有東吳呂蒙,陸遜,後有曹仁追兵,不得意敗走麥城,要想求得外援,城都在千里之外,遠水難救近火,關羽尋思,離麥城最近的只有上庸,守將劉封,孟達尚於一萬多兵馬。立即遣使往上庸求救,按理急行軍一盡夜救兵可以到大,關羽一等三天沒有救兵到來,麥城糧草將盡,孤城難守,即刻決定突圍出走,那時關羽父子已兵不滿百,在撒退道路上中伏,被雪蓋拌馬索拌倒被擒,父子就義犧牲,全軍覆歿。
那麼關羽遣使求救上庸,劉封為什麼不發救兵呢?這裡要講明,關羽同劉封,早有前嫌過節。早年劉備半老無子,所以認了劉封為義子,後糜夫人生了劉阿斗。劉封長在城都政治中心。就是關羽多嘴,多管閒事,對劉備說:大哥現已有禪,劉封不宜長留京城,以防結交大臣而生變,劉備聽了關羽之言覺得很有道理,就按排劉封外放之上庸孟達處同守,上庸本是孟達一家為大,來了王子而被貶,心中也有不適。故當關羽遣使求球,劉封因二叔有難,立即發兵馬三千親自往麥城支援,可是,孟達是個小人,向劉封進讒說:劉封你二叔己不認你這個侄兒,所以到這裡來,你還想認二叔嗎?就這樣一句小人之言,劉封回憶,此話不假,故援兵作罷,劉封如不信讒往救,那關二爺不至有犧牲,世間事都在冥冥中註定,出大事往往從小事中引發。
事後,劉封被劉備招回城都定罪被殺,孟達見自身也很危險立即降曹,上庸落入曹操之手。
尾聲,上述一系列情況的發生,總根子還是出在劉備,佔領漢中後,封賞四方大將軍中萬不該將關羽降級。當年初封關,張,趙,馬,黃時關羽已有微言:一說是:我輩豈能以老卒伍,是直指黃忠;二說:要同馬超大戰三百合,於劉備不允。這次封四方大將軍,關羽非但沒升,反降一級,關羽受得了嗎?促使關羽私自發兵北伐邀功。由於關羽的犧牲,後面就帶來了一連串的問題:張飛被害,東征失利,堅辛經營了幾年的蜀漢,大有一統江山的希望都從關羽失荊州而起,劉備棋錯一著,全盤皆輸,氣死白帝城。
-
17 # 我天天向上呀
対封不懂事,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一千多年後還是有人不懂事擰不清是非知性質。戰場上畏縮不前不救友軍竟妄稱救是情分不救是本分?
-
18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三國演義中的劉封,之所以被義父劉備所殺,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劉封沒有出兵救援關羽,坐視關羽被殺。劉備和關羽感情多好,從黃巾起義到入主益州,兩人幾十年的交情,豈是一個義子可比?所以他選擇了誅殺劉封。不過相比於演義中如此單調的說法,正史中的劉備殺劉封,其實更加精彩!
劉封
演義中的劉封,其實戰鬥力還是不錯的,劉備進攻益州,曾特意帶上了劉封,而在這一階段的作戰中,劉封的表現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和關平配合,也算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除了軍事能力不錯,劉封這人的個人武功也是不錯的,曾數次和名將徐晃交手,能在徐晃手下活下來,可見劉封的實力還是不錯的,在年輕一輩中,劉封算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高手了。不過劉封這人,雖然武功和軍事能力都不錯,但政治眼光卻不咋樣,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最終惹出大禍!
劉備殺劉封
劉備稱漢中王后,引起曹操不滿,想要出兵攻打漢中,被司馬懿給攔了下來。司馬懿建議先聯合孫權在荊州搞事,把劉備的主力給牽制在荊州,再趁機出兵攻打漢中,這樣就可以輕易地拿下漢中了,最終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建議,由此引發了襄樊之戰。
劉備探知了曹操的訊息,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命令關羽兵取樊城,震懾東吳,使得東吳不敢和曹魏結盟。實際上這完全就是一個昏招,孫權怕的就是一個強悍的劉備,此時劉備派關羽去炫耀武力,孫權豈能不另做打算?最終孫權選擇了和曹操聯盟,趁關羽攻打樊城時偷襲了荊州,導致關羽大敗。由於關羽軍隊的家人都在荊州,且孫權對這些荊州兵的家人非常好,使得這些荊州兵沒有了作戰慾望,出現了大量的逃亡,最終關羽只能被迫向益州撤退,被困麥城。
麥城靠近上庸,於是關羽到了麥城後,派廖化去向上庸的劉封請求救兵,希望劉封帶人來堅守麥城,等著劉備發兵前來相助,重新奪回荊州。但是劉封在孟達的讒言下,竟然拒絕了關羽的求援,導致關羽被捉。
原文:達笑曰:“將軍以關公為叔,恐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也。某聞漢中王初嗣將軍之時,關公即不悅。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將軍豈反不知耶?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
演義中,劉封之所以不救關羽,乃是因為關羽不喜歡劉封,擔心劉封威脅到劉禪的位置,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封才被調往上庸這個偏僻的地方,遠離成都,遠離劉備。在劉封看來,關羽就是離間他們父子之情的壞人,所以他不想去救關羽,最終坐視關羽被殺。事實上,從劉封的這個處理就能看出,他是有多麼的傻,他畢竟只是劉備的義子,並非是真正的兒子,這份父子之情本來就不是非常的牢靠。與劉備和關羽數十年的兄弟之情相比,他和劉備的父子之情又算得了什麼呢?最終,當劉備得知關羽身死後,劉備怒不可遏,選擇了殺掉劉禪。
原文:封曰:“叔父之難,非兒不救,因孟達諫阻故耳。”玄德轉怒曰:“汝須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聽讒賊所阻!”命左右推出斬之。
劉備殺劉封,可是沒有講一點情面的,似乎就是隨意斬殺一個手下,可見在劉備看來,劉封這個義子,是完全比不上關羽這個兄弟的!事實上,對於劉封而言,他唯一的保命機會就是出兵救援關羽,無論最終有沒有救下關羽,只要他出兵了,他對劉備就有說法了。當時的關羽,不僅是劉封的叔父,還是蜀漢的二把手,劉封坐視關羽身死而不相救,這怎麼也說不過去!
劉封被殺背後的隱情
在演義中,似乎劉備對關羽的感情要遠遠超過劉封,誅殺劉封毫不手軟,但根據正史的記載來看,這裡面其實大有隱情!
劉封雖然只是劉備的義子,但劉備其實是非常看重劉封的。劉備出生於公元161年,雖然前半生四處輾轉,但其實劉備也是生下了子嗣的,只不過劉備當時生下的全是女兒,沒有兒子。當劉備到荊州投奔劉表後,已經是40來歲了,在那個年代,這個歲數並不小了,得考慮自己傳承了,而女子在古代地位並不高,所以劉備需要收養一個兒子來傳承香火,這個人便是劉封了。
劉備常年沒有兒子,現在收了一個劉封,自然需要對劉封非常好,所以說這一階段的劉備對劉封應該是非常看重的。不過到公元207年,事情發生了變化,劉禪出生了。劉禪一出生,意味著劉封的地位下降,因為有親生兒子了,義子自然是沒有了傳承香火的必要了。不過即便如此,劉備對劉封仍然是非常看重的,攻打西川,攻打漢中,劉備都是把劉封帶到身邊培養的。此時的劉備,應該是想的把劉封培養成劉禪的助力,以後幫助劉禪穩定天下。
漢中之戰後,劉封被派往了上庸,很多人認為這是劉備在打壓劉封,讓劉封離開權力中樞,避免他影響劉禪,實際上這完全就是想多了!在當時那個時代,血統是最被人看重的,既然劉禪已經出現了,劉封就再也沒有了機會,所以即便是劉封留在成都,也是不可能威脅到劉禪的地位!劉備之所以把劉封給派往上庸,其實就是為了控制上庸,配合關羽,等到時機成熟,大家一起北伐!只不過劉封沒懂劉備的意思,或者說劉封並不贊同關羽在那個時間點北伐!
《三國志》: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在攻打樊城時(並非演義中所說的麥城),其實就已經命令劉封率軍前來支援了,但是被劉封給拒絕了。按道理說,當時的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假節鉞,劉封是應該聽他的命令的,但是最終劉封卻並沒有聽命,很多人便認為這是劉封自傲,或者說他和關羽有矛盾。但本文卻認為,劉封的這個做法,似乎並沒有什麼大問題!因為站在當年的那個角度來看,關羽此時發動北伐,其實是很危險的!
關羽攻打樊城這一年,劉備剛剛打完漢中之戰,益州疲敝,急需休整。劉封他們也剛剛佔領上庸,人心未附,此時整個劉備集團最應該做得就是好生休養,等待時機,避免發生大的戰事,所以關羽此時發動作戰,其實是不符合常理的!也許劉封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拒絕了關羽,並沒有出兵相救。而事實上,當關羽兵敗被殺後,劉備也並沒有因此就誅殺了劉封,劉備對於劉封的態度,根本就不像演義中所說,恨不能馬上殺掉!劉備只是在責備劉封這事幹得不完全正確!並沒有誅殺劉封的想法!
原文:遣徵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達共襲封。封不從達言。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
面對徐晃和孟達的圍攻,劉封並沒有投降魏國,只是敗退回了成都,就憑藉這一點,其實就可以看出劉封對劉備其實是很忠誠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備也並沒有斬殺劉封的想法,只是責備他欺凌孟達,把孟達給逼到了曹操陣營。從史書記載來看,此時儘管劉封已經犯下了大錯,但劉備並不想殺劉封,但隨後諸葛亮的一番話,直接將劉封給逼向了死路。
《三國志》: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諸葛亮的一番話,直接戳到了劉備的痛點!劉備辛辛苦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打下了這麼點家業,當然想劉禪坐穩江山了,原本是打算讓劉封作為劉禪的助力的,結果這時候諸葛亮說擔心劉備死後,沒人能控制得了劉封,怕引起大亂,這就不得不讓劉備深思了。萬一真如諸葛亮所言,自己死後,沒人能控制劉封,那該怎麼辦呢?從劉封最近的表現來看,不救關羽,欺負孟達,似乎確實囂張跋扈了一點,萬一日後真的沒人控制他怎麼辦?最終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勸說,選擇了誅殺劉封。可以說,劉封其實是死在了諸葛亮的手中的!
結語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之所以殺劉備,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劉封沒有去救援關羽,導致關羽身死。劉備重情,關羽是他幾十年的兄弟,兩人感情遠超劉封,關羽因劉封不救而死,劉備自然得殺掉劉封了!而在正史中,雖然劉封沒有救援關羽,但這本質上並非劉封的錯,在那種時間節點北伐,關羽必敗,劉封不出兵也是合理的。劉備之所以最初殺掉劉封,其實是因為諸葛亮勸諫,諸葛亮說劉封剛猛,劉備死後無人能制,引起了劉備的警覺,最終讓劉封自裁了。可以說,正史中,劉封其實是被諸葛亮給逼死的!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三國志》)
-
19 # 隔江聽雨無淚聲
不殺劉封,劉備死都不暝目,因為劉家的江山,歷史上的阿斗並非真軟弱,實在是大勢所趨,兵和將被老爸和諸葛乾爸差不多全乾完了,還因為蜀後期真的有用之才少得可憐,再加上乾爸的連年用兵,無錢無財無經濟。這是插言,真正的劉封也是當時的猛將,劉備早期認他做乾兒是想讓他忠於自己為蜀奉獻一切的,而劉備此人也是了不起的,會看人,會識人更會用人。劉封因為是劉備假子,平時素以為傲,甚至連弟弟劉阿斗,叔叔關羽,張飛都有點不敬重,再加上後來孟達慫恿不救關羽,按兵不動坐看二叔敗亡,而挑唆者孟達背棄蜀漢復投他國,義父的用人是毒辣的,劉封高估了自己的地位,義父的仁義那是真的,對二弟的感情那絕對是超過他這養子的,再加上孟達反覆幾次易主,你就劉封不動腦子專玩小心眼。讓二叔這麼窩窩囊囊的死了,不是讓曹操和孫權笑話嗎,更何況孟達出完壞主意又再次反水投敵了,就這一點,諸葛亮起了殺心,而劉備更起了殺心,也證明劉備的義是真的,多少年來歷史很多質疑劉備假仁假義那是無厘頭的,正因為劉備的義氣,和他的感情用事直接斷送了統一天下的機會,因為劉備統天下兵伐東吳的時候,是沒人認可的,以致頭腦昏昏自己下達作戰任務,自己做大軍主帥,可惜他不是一個軍事家,他只是能在理智的時候能用軍事參謀,軍事將領。其實客觀來將,劉備是一個頂級人才,不然弱小的他成不了三國之一雄。不然同為軍閥的馬超也不會為他所用。不然曠世奇才的諸葛亮也不會投奔與他。正因為太夠義氣,忘記了大業,忘記了格局,更忘記了用兵之忌。劉封數戰還是可圈可點的,也因為能力讓乾爹有防備也給予重用,劉備對劉封的心肯定是矛盾的,重用劉封任一方帶兵大將,本來想讓家人來制衡周圍統軍之將的,後來倒好,跟外人把自己二叔給設計而死了,劉封不死,劉備也要氣死了,所以無論劉封功勞多大,還是自己手腕裡的人,但違背劉備初衷的,只能是死。劉封的自我存在感太高了,以為義父不會動他,甚至對同謀孟達的話嗤之以鼻,孟達關羽之死事發後也勸過劉封易主。劉封沒聽,他壓根沒想背叛劉備,也壓根沒想到二叔會被擒被殺,後來知道後怕,請罪已晚,誅命已成定局。
-
20 # 大馬哈魚12
答
劉封(寇封,192年-220年),東漢末年長沙(治今湖南湘陰)人,蜀漢昭烈帝劉備養子。
他的武藝過人,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
關羽北伐時按兵不動,導致關羽敗走麥城。而後孟達降魏。在孟達與徐晃的攻勢下敗歸成都。
對於敗回成都的劉封,諸葛亮的建議賜死。劉封自裁。
在這裡我覺得諸葛亮沒有什麼神機妙算,他派劉封管孟達就是一個錯誤,因為孟達一直都是地方的將領,劉封這樣的年輕人不可能駕馭一條老狐狸,到是年輕人被蠱惑了。
第二就是對於上庸這個地方,是蜀到荊州的連線部,為什麼不抽調荊州入西川的部隊,或馬超的部隊來鎮守或奪取。
在分量上劉封不夠主政一方的,諸葛亮的不足,另外一個就是不信任人,劉備的小氣,諸葛亮自以為是。是上庸不能為關羽提供一下最後救援的機會。
入川之後,應該把馬超的部隊派至上庸,要是有馬超和劉封,應該可以穩定下來失利,最起碼關羽不會死。
劉封被殺是背了一個黑鍋,其實我覺得孟達一樣的地方勢力,一直都是蜀國的最大的毒瘤,
經過數次內部鬥爭,西川和荊州依舊是兩個部分的存在。劉備殺劉封是為了將失去荊州的責任找一個替罪羊。因為西川部分虎視眈眈的在找茬。
諸葛亮之所以勸劉備,殺劉封,他看出來劉備的不忍和猶豫。但是對於蜀的大局利益來說,
只有犧牲劉封。其實我覺得劉封就是一個冤死鬼,他指揮不動孟達的。孟達就是一個牆頭草,那邊風大那邊倒。這樣的人最無情。
他只關心自己的利好,沒有什麼道德底線和原則。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最無情!
劉封在戰敗了,知道自己死路一條,他沒有投降,沒有逃跑,甚至沒有求饒……。
對他來說,堂堂正正的死,是一條漢子!
回覆列表
據《三國志》載,“劉封者,本羅候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及先主入蜀……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所在必克”。由此知,劉備收寇封為義子,一是此時尚無子嗣,再就是劉封確有過人之勇,為用其才。
《三國演義》述劉封因聽信孟達之言,不救關羽麥城之難,至關羽被俘遭害,其實歷史與之有所不同。《三國志》記述,“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注:以下加雙引號句未註明出處者,均引自晉·陳壽《三國志》)。達,即孟達。據此,關羽是在未敗之時,也就是《三國演義》所述“水淹七軍”之前,召劉封、孟達助攻樊城和襄陽,而並非敗走麥城之時。此時正值劉封、孟達攻上庸之戰結束不久,此役中太守申耽舉眾降蜀,先主封申耽仍為上庸太守。劉封辭關羽調兵以“山郡初附,為可動搖”就是指此而言,也並非沒有道理,何況申耽與其弟申義後又確實叛反降魏。關羽剛愎自用,孤軍深入,本就是取敗之道,呼劉、孟也只為助攻,因此,關羽之敗實與劉封關係不大,甚至可說無關。
??及後來申義叛反,劉封敗歸成都。“先主責之侵凌達,又不救羽”,即劉備責劉封與孟達不和,至其降魏,同時又恨劉封不救關羽。但主要還是因“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御製,勸先主除之”,劉封最終被賜死(自盡)。
由此觀之,劉封被殺的主要原因是孔明擔心劉封過於剛猛,一旦這輩人不在了,(以劉封的身份)可能就沒有什麼人可以掣制,因而殺之,用今天的觀點看,這其實是將假想結論作為判決的依據。大概劉備、諸葛亮預先看到了劉禪的懦弱無能,想盡量為其做好鋪墊。我想,這時的諸葛亮肯定沒有預見到後世蜀漢會良將匱乏,假如不殺劉封,以其為劉備義子之親,未必不是後主劉禪的左膀右臂。
也有人提出古人立儲君忌“廢長立幼”,是劉備怕劉封年長於劉禪,若立劉禪恐犯立儲大忌,於是藉機殺掉劉封。其實不然,縱觀西、東兩漢,只有忌“廢嫡立庶”之說,劉禪本為劉備正室嫡親之子,立之合乎情理,劉封不應有所怨言。
由上可見,諸葛亮勸殺劉封,確實系因為他怕劉封過於剛猛,怕將來難以制御,是從預後政權的穩定考慮。劉封既是先主義子,將來自然要位高王候,享有皇室特權,然畢竟又不是親子,因而出眾的才能更易招來殺身之禍,這才是其被殺的真正原因。劉封既死,後事只能去臆想,我們不知道劉封將來是否真的會對後主劉禪朝廷構成威脅,但哪個人將來會怎麼樣,恐怕除了神仙誰也說不準。況且人才還得看怎麼用,一個不善於使用和駕馭良才的朝廷,其敗亡也應是必然,後主劉禪最終喪國,這也應是主要原因之一吧。三國亂世,廢立殺伐乃為常事,但作為劉封個人,不亦冤乎?其於諸葛丞相所嘔心瀝血的蜀漢,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