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車子194229416

    目前在我國寶島臺灣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繁體漢字還在使用。而遠離我們的新加坡使用的漢字和我們是一致的簡體文字。其實早在1969年——1979年間,新加坡就有自己的漢字簡化標準,民間以簡體為主,但偶爾也會出現繁體字和簡體字混用的現象。難道簡體漢字不是我國獨有的嗎?其實新加坡簡體字也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其中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新加坡政府因本地華人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困難,決定使用簡體中文和漢語拼音。(二),希望本地華文的應用能和華文的根源地採用簡體漢字的中國大陸掛鉤,方便相互交流和溝通。(三),1974年,新加坡政府公佈了《簡體字總表》,收錄簡體字2248個,包括我國所有簡化漢字。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充分說明新加坡政府對我國地位的判斷。認為中國將在亞洲乃至世界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晚用不如早用。根本上還是從國家利益出發。

  • 2 # 那人燈火

    新加坡為什麼將繁體漢字簡化成簡體漢字?

    原因是國家利益至上。中國大陸十幾億人的市場對新加坡的誘惑很大,為了能更方便跟中國大陸交流和做生意,新加坡明智的做出了選擇,將之前使用的繁體漢字換成了跟大陸一樣的新的簡體漢字。

  • 3 # 鳳山祥雲

    新加坡使用簡體字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功勞,也是李獨到眼光,認定大陸有一天必定會崛起,而新加坡國人,90%是華人,因而使用簡體學從文化上與中國大陸接近,更能促進新加坡對中國的投資及貿易。

  • 4 # 覃137679462

    港澳臺雖然用的是繁體字,但看簡體字一點都不是問題(最近有個臺灣小夥錄了一個戶外影片,拿一篇簡體字的文章在臺灣地區隨機叫路人讀,全部流利讀出除個別比較容易混淆的字)。但新加坡不一樣,雖然華人佔多數,但官方語言是英語,學第二語言是很難學的,也就是說學簡體字的中文都難,更不要說學繁體字。他們將繁體漢字簡化成簡體漢字明確的決擇。

  • 5 # 姚生42

    簡體字當然比較容易記憶和書寫,其實在古代已經有了,例如很多所謂的草書都是,這應該是簡體字的基礎,當然,還有很多民間約定俗成的簡體字,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簡體字,但最好不要生造簡體字,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延續問題,不能馬虎!例如“漢”字,繁體字很巍峨有勁,象徵了中華文明的主載體漢民族的高貴儒雅!簡化後就“不忍目睹”了呵呵

  • 6 # 東風別業

    謝邀,我說中國大陸廢除了簡化漢字,有人信嗎?凡考慮華人圈的事情,個人覺得應該有一二三原則,就是一理性二感性三感情。防止感情因素扭曲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個人看法,它是一個自然的事情。那麼多華人,它能不用漢字嗎?大陸第二套簡化漢字出來了,拿去過渡。如果第三套漢字出來,幾乎就是英文字母了!事實不是這樣的嗎?它們的國語是馬來語,官方語是英語。民間才漢語,那其實應該被理解為華人比例實在太高,只能允許。“允許”,難道不是事實嗎?90年才建交,要來建工業園了。

    新加坡是一個小國,是外國,這是必須有的基本定位。小國靈活,它是不會得罪世界霸主的,這是它的最高原則。

  • 7 # 漣水眼

    現在,在華人社會里,除了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簡體漢字以外,還有一個國家使用簡體漢字,許多人都想不到的?是的,就是新加坡。其餘的華人世界裡,大多數還在使用繁體字,尤其是香港、澳門、臺灣等華人文化圈,甚至有些人一直堅持繁體字為正體字。

    新加坡官方使用的是簡體漢字。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便是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新加坡1969年頒行《簡體字表》,新加坡從此進入使用簡體字的年代,又於1976年釋出《異體字表》和《新舊字形對照表》,基本上包含中國簡化字,意圖在刪去不必要的異體字,並標準經簡化漢字的筆畫。

    那麼,為什麼獨立的國家新加坡會基本上使用簡體字呢!

    一、這是漢字歷史演變的必然。

    歷史上的字型演化是順其自然的漫長過程,簡體字則是認為的強制實行雖然據說有85%是沿用民國規範,15%是根據古代石碑上保留的簡化字但是簡化字從“非正式文字”依約成為主流,對於講究效益,西化比較嚴重的新加坡華人社會來說,很容易接受簡化漢字。就像漢字的歷次的字型演變一樣。在獅城新加坡,不僅中文標示隨處可見、國民華語水平普遍較高,連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也曾為競選苦學中文和福建方言,書寫簡體漢字。

    二、這是中國和平崛起的象徵。

    新加坡教育部高階政務部長蔡崇語在國會上曾說:“咱們目前選用的簡體字,實際上是把我國的簡體字引進來。”有人對簡體字有疑慮,新加坡一家英文報紙指出:那些以為簡化將會炸燬華文字型美麗的學者,應該記住,中國有2億人寫簡體字,佔有人類五分之一和作為華文最大使用者的我國,自1949年以來便廣事推廣簡體字。因而,除非咱們能揚棄舊的偏見而選用簡體字,否則咱們將有被丟擲華文開展主流的風險。新加坡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華語運動月”,1979年的主題是“多講華語、少說方言”,1979年10月30日,電視臺為合作推行華語運動,推出了華語配音的電視連續劇《倚天屠龍記》,該劇是香港攝製的、在新加坡最受歡迎的粵語片;後來電視臺又推出以華語配音的粵語武俠連續劇《蕭十一郎》。這一措施一度遭到方言視眾的對立,尤其是老年人,但後期方言觀眾也逐漸習慣了華語的配音。

    現在的港臺地區,有許多明星都在努力的學說普通話,也能認識不少簡體漢字,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華人世界也在逐漸流行使用簡體漢字。當然,也還存在著許多行文上的差異,除此以外,也沒有什麼差異!

    最後,一起看看,華文文化的地區差異,以喬布斯的訃告為例:

  • 8 # 風舞鷹翎

    一、新加坡是個務實的國家。新加坡是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雖然新加坡一直在去中國化,但是佔絕大多數的華人在文化延續上無法割斷和先祖的聯絡。在新加坡,官方語言為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而一些所謂的上層人士是以說英語為主的。華語在民間使用更廣泛。

    新加坡之所以發展迅速,就是因為它是個務實的國家。簡化漢字在使用上方便,可以迅速推廣,所以新加坡政府在70年代推廣簡化漢字。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這一時期,新加坡經濟開始騰飛。注重實用,是新加坡實用簡化字的原因。

    二、就漢字使用圈來講,拋去政治原因,簡化字的使用是必然的趨勢。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與各國交流頻繁。我們現在使用的是簡化漢字,也勢必會影響到來同我們交流的華語圈國家、地區。另一方面,簡化漢字本來就有簡單,易於傳播的文化特性。將來一定會在漢字圈大行其道,佔據主要地位。

  • 9 # 牧月視野

    要承認漢字的繁與簡只是漢字字型的適時切換和發展,甲可喜歡繁體,乙可喜歡簡體,不一而足,但每個一時代背景和發展節奏條件下,漢字必須確立一個通行標準:在當下發展和競爭節奏下,簡體是漢字存續傳承的務實必要選擇,簡體讓知識得到最大範圍的普及,而繁體則略顯繁冗,多一筆或少一筆對繁體來說都是錯字,故僅在這一方面簡體就能避免讓漢字被由26個英文單詞拼組成語的英文所取代,且能活生生的在持續展示和發展漢字獨有的文明魅力,而不至於淘汰或留於長輩的書法情懷之中……。從這方面說:漢字其實一直在守護著我們,只要我們選擇對了!

  • 10 # 熱的冰

    新加坡使用簡體字的初衷,和我們國家一樣,也是因為簡體字好認好記,容易學習。新加坡經過969年和1976年兩次簡化漢字,最終結果和中國大陸簡體字完全一致。在推廣華語的過程中,簡體字也是功不可沒。

  • 11 # 聞而思之

    新加坡為什麼將繁體漢字簡化成簡體漢字?

    1.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力量,語言和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文化自信”的標籤體現在這很是恰當。除了政治、經濟的互相交流往來互相影響,文化這個軟實力也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名片。

    就是說你的文化得到傳播、認可、接納、融合,是文化輸出的重要表現。

    2.新加坡是個多種族的社會;多民族多種族共存的國家,華族(中華民族)佔比75%,華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華語是它的母語,使用漢字使用繁體漢字歷史很長啦。

    3.將繁體字變成簡體字,節省學習成本、緊跟華文發展主流。這是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言論,一語道明。

    4.國家利益至上。是新加坡看中的是中國大陸十幾億人的市場和中華民族龐大的旅遊資源,為了方便交流和做生意,才變成簡體字的。這個理由淺顯了一點,但也是原因之一吧。

    綜合歷史和社會的原因。我認為還是中華民族文化力量的強大使然。

  • 12 # 明月登樓

    我感覺在新加坡這樣一個民族融合度很強的國家主流文化群體的文化包容性很重要,簡體字對非漢文化民族的學習和認可有很大的幫助和便利性,所以新加坡會選用簡體字作為華文的官方指定標準。

    新加坡的“民族平等”可以說是做的最極致化的,比如:華人、非華人比例是7:3,那麼政府在指定相關社會福利分配的時候就會按照這個比例來嚴格分配,像住房分配一定是7:3的比例來分配的,絕對不偏向任何一方。這也是新加坡作為一個新興國家並且華人佔主要人口比例的情況下一直很少有“民族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這點兒也就能理解為啥棄繁選簡的歷史原因了!

    同時,這個也說明我國解放後推行簡體字還是非常正確和明智的。

  • 13 # 聖賢傳統文化

    對英語為第一官方用語的新加坡人來說,學漢語的難度已不亞於歐美人士。新加坡新一代青少年從小就注重英語學習,很少將中文當母語來學。進入學校後,學習中文相當於學外語。

  • 14 # 秋雨夜思3

    新加坡順應歷史潮流,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無不影響了全球的命脈發展。新加坡華人較多,用的汊字繁體,阻礙了兩國的文化交流。繁體字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逐步被簡體漢字代替,80後的學知青年,能熟寫繁體字的鳳毛鱗角。先進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步伐加快,計算機電腦,手機等,從中的漢語從拼音到簡化漢字型,能更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益性。新加坡的政治文化必向中國靠攏,簡化漢字是明智的選擇。

  • 15 # 劉權林

    因為李光耀這傢伙特別務實,最開始他覺得說中文賺不到錢,畢竟那時候中國閉關鎖國,經濟落後,於是大力推動英語,不然活不下去。

    但他又根據自身在英國留學得出的感悟就是,他和妻子雖然英語很好,但西方人並沒有把他們當做西方人,比如他在英國留學時去瑞士滑雪,瑞士酒店前臺問他是來自中國嗎?他說不是,他來自馬來西亞,然後仔細解釋馬來西亞、新加坡在哪,結果瑞士酒店前臺聽完了說無所謂,就填中國吧。

    在英國留學讓他知道,他和西方的文化還是有隔閡,所以要保留自己的文化,不然就會中不中,西不西。所以在大力推廣英語,也推廣各個種族的母語。

    推動中文,他選擇和中國簡體字為標準,因為要和中國往來必須簡體字,這成功了,但他推行漢語拼音卻失敗了,因為很多人抗議,比如有人說他護照上是Lee,但孩子護照上的Li,都不是一個姓了,所以李光耀在漢語拼音上讓步了。

  • 16 # 漢字科普—新雷第一聲

    漢字沒有簡繁體之分,文字都是借用姓氏,因為借用不同,就認為是簡繁體區別了。比如體、體,前一個是本部族女官符號,分族後有“體”姓,是職能字;後一個是骨部族與豊部族通婚後代的記號,分族後有“體”姓,是婚合字。人的身體本來也是沒有名字的,只是借用姓字表達。既然借用筆畫少的,和借用筆畫多的都是表達同一個意思,何不借用筆畫少的姓字?徐海粟的《中國姓氏研究報告》把文字劃分為血緣字、輩分字、婚合字、職能字,是符合人類文明規律的科學方法。

  • 17 # 湘平古珍郵館

    新加坡獨立時還是以英文為主,再輔以繁體漢字,以此形成雙語教學。

    以上的“馬來西亞半島如日東昇”郵戳就反映了新加坡早期的英漢雙語文化。但新加坡早在1974年左右民間開始就引用簡化漢字工作。之後隨著中國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國船隻經過新加坡港,為了賺中國人的錢,新加坡拋棄臺灣和香港沿用的繁體漢字,直接推廣簡體漢字。

    總之,新加坡推廣簡體漢字,並不是為了巴結中國,而是想多賺中國人的錢,當然,最主要的是隨著中國的崛起,新加坡想伴著發財而已。希望新加坡能認清形勢,如果一直抱美國大腿反華的話,到時也會自吞苦果。

  • 18 # 桃花石雜談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中文在新加坡的地位談起。名為“國語”,實為“外語”

    中文在新加坡名義上是一種官方語言,但也不是唯一的官方語言,而是和其它三種語言(英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並列為官方語言。但其實從實際情況來說,新加坡真正的官方語言只有英語,其它三種語言只是為了照顧歷史淵源被列為了“官方”語言。

    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英語、馬來語、漢語和淡米爾語

    比如目前在新加坡,學校裡是禁止用英語以外的語言進行教學的,從小學到高中都是這樣。這裡有個區別必需要分清楚,答主說不能用英語以外的語言進行教學,不是說新加坡人不能學習其它語言,而是說新加坡人學校不能把英語以外的語言作為教學語言

    舉個例子,新加坡的學生上學之後,都要根據自己的民族出身學一門所謂的“母語”,比如華裔就都要學中文。但學中文只是有一門課叫中文而已,學生們只能在這門中文課上接觸到中文,而在所有其它課程裡,他們都接觸不到中文。所有其它的課程,比如數學、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等等等等,都是強制要用英文教學的,而且新加坡學生還要學習在新加坡地位重要的多的英語語言課。

    這樣一說大家恐怕就看出來了,其實新加坡華人雖然要學中文,但在學校裡的中文課,其實地位跟一門外語課沒有太大分別。

    學外語就怎麼簡單怎麼學嘍

    所以既然是外語課,那當然就是按外語對待了。比如中國人學英語,肯定不會自己堅持什麼傳統,而是會按照英語國家的規範來教授英語。以前英語的規範是英國英語,中國人覺得也基本上都是英國英語,但最近這些年美國在世界上影響力遠超英國,中國很多英語課本就又按照美國英語的規範來教了。

    新加坡的情況就是這樣。因為中文事實上在新加坡只是一種廣泛教授的“外語”,所以當然就是按照這種外語的主流使用情況來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重返聯合國之後,聯合國官方語言裡的中文就已經換成了簡體中文,所以新加坡在1974年頒佈了自己的漢字簡化方案,名義上是他們自己頒佈的,但實際上是全盤採納了中國的漢字簡化方案。這其實也是為了“和國際接軌”。

    新加坡的漢字簡化方案,其實是照搬了中國的漢字簡化方案

    而且除了“和國際接軌”這個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簡體字好學。剛才已經多次強調過了,中文在新加坡在事實上是被當作外語來教授的,所以其實多數新加坡華裔的中文水平並不高,而且許多人長期把漢語課當作一種負擔看待。因此,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新加坡也採用了比較容易學習的簡體字

    (新加坡的語言變化趨勢表,可以看出英語的比例在華人中明顯上升)

    總而言之,“和國際接軌”和簡單易學就是新加坡使用簡體字的原因。

  • 19 # 海狼沃德

    目前香港、臺灣都還在使用繁體漢字,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其實簡體漢字也不是中國開創的,早在清代就已經有一批有學志士就提出白話文的普及以及簡體漢字的推廣。清末民初白話文開始逐漸取代文言文,而簡體漢字卻沒能得得到大力推廣,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我們不去追究這些。

    而在此後的新中國成立之初,簡體漢字的推廣再次提上日程,最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推廣簡體漢字在中國大陸完全取代了繁體字。

    新加坡是以華人為基礎的城市國家,華人比例超過80%。新加坡建國初期都是簡體繁體並用的時期,後來看到中國大陸成功後將簡體漢字成功推廣之後,1974年新加坡為了較小學生對華文學習的壓力,也順勢推出了自己的《簡體字表》,裡面包含了2000多個簡體漢字,基本上與中國大陸相同,最終簡體漢字取代了之前的繁體字。

  • 20 # 少衛真

    很簡單,道理就是文字是思想的工具,它要最大限度的體現工具的屬性,那就是簡單和易於掌握。如果把漢字工具屬性不要人為的附加太多的考古價值和藝術品味,那麼漢字的簡化肯定是必然,也是任何想掌握這門語言文字的人首選的,就算是堅持傳統的臺灣,也無法阻擋漢字的簡化,現在的堅持不過是標榜自己是正統的需要,如果是蔣公的天下也是必行的選擇,歷史只是在另一個邏輯下堅持著繁體字,那就是“凡事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敵對關係下的有意誤導。新加坡當然更重視它的工具屬性,也知道這根本不會影響其它,考古的,藝術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後現在還喜歡聽周杰倫的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