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輕步兵

    離德國本土太近了,哈康國王親英。易遭空襲和封鎖 。

    瑞典有德國需要的鐵礦資源,其本身的武裝中立,完備的軍工體系。為德國提供資源又不構成威脅,軍事佔領成本高還稀釋兵力

  • 2 # duh23333

    那時挪威與英國關係密切。德國怕英國利用挪威來威脅德國的出海通道,從戰略意義上考慮所以要攻下挪威。而瑞典是中立國並且是德國的貿易伙伴,為德國提供戰爭所需要的鐵礦石等工業原料,甚至還幫助德國製造武器,所以二戰時德國與瑞典保持著較融洽的關係。

  • 3 # 完璧歸趙36

    歷史上“北歐海盜”瑞典是北歐乃至歐洲的強國,十九世紀至一戰前,該國調整國策,確立“中立國”。因對抗英國與俄國,瑞典人(還有丹麥荷蘭人)一直與德意志帝國有深厚的同盟基礎,包括種族認同,所以該國在二戰雖然與德國暗中交易,但維持了表面的中立。挪威扼守北海咽喉,地理位置太重要,二戰前及初期,元首沒少花心思拉攏,但最終因挪威官方偏向盟國而不得不動用武力。

  • 4 # ruixuezhaofeng

    北歐挪威、瑞典、芬蘭三國在二戰中立場、“待遇”大不同,挪威和瑞典均表態中立,挪被佔領而後者毫髮無損,芬蘭則急於從蘇聯奪回失去的領土、以德國的“共同作戰國”地位攻蘇,結果失去更多。

    挪威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佈中立,但希特勒忌憚其親英立場與沿海的戰略地位,於1940年出兵佔領直至1945年,中立被侵犯,使得挪威於戰後“憤而”加入北約。

    瑞典早早在1814年起實行武裝中立政策,自此一直未陷歐洲戰爭漩渦。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典因保持中立倖免於難。納粹之所以未犯瑞典,一是它有良好的中立歷史記錄,再有精銳的武裝,還有國王及政府貌似不反對德國。

  • 5 # 國平軍史

    二戰期間,除了水下的U型潛艇,所有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只要一出港口,就處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嚴密監視下,毫無隱蔽性和作戰的突然性可言。

    為防止艦艇被封鎖在波羅的海,以免走北海時,水面艦艇全程處於英國皇家海軍的追殺當中,而佔領挪威,搶佔並打開出海口,最起碼水艦艇將處於德國空軍的有效保護之中。

    挪威的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是世界上生產重水的主要企業,年產重水1萬磅以上,而重水是製造原子彈不可缺少的原料,1940年德國進行了核分裂的研究試驗,而佔領挪威的重水廠能加速德國原子裂變的試驗程序。

    當年,英美援助蘇聯的戰爭物資,都是從美國、加拿大出發,經冰島、英國再到蘇聯北部的摩爾曼斯克港,而德國佔領挪威以後,部分航線將處於德空軍的作戰半徑內,就能攻擊運輸船隻和軍艦,顯然要比德國海軍派水面艦艇和潛艇攔截要划算得多。

    此外,佔領挪威以後,英國北方重要的軍事港口斯卡帕灣和英國東部的所有海港都處於德國空軍遠端轟炸機的轟炸半徑內。

    以上原因,促使德國最高統帥部決定軍事佔領挪威,於是,1940年4月9日,人類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挪威登陸戰役打響,至6月22日,歷時2月有餘的戰役結束,德國實現了對挪威的軍事佔領。

    瑞典,地處斯堪的維納亞半島,東邊為波羅的海,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以及卡特加特海峽,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屬於國際社會承認的永久性中立國,以盛產鐵礦石聞名,歷史上就與德國關係較好,其鐵礦石最大的外銷國就是德國,因此兩國有著良好的經貿合作關係,資源缺乏的德國對瑞典的鐵礦石非常依賴,有力地保證了30年代開始德國軍工工業的發展。

    瑞典保持中立,同時保有較為強大的軍隊,特別是不打瑞典,就能保證瑞典的鐵礦石源源不斷地輸入德國,由於瑞典保持中立,英美也不便干涉,即便戰爭期間,瑞典的鐵礦石也能照常進口。

    所以德國在軍事上沒有必要冒險佔領瑞典,最關鍵的是瑞典非常願意繼續和德國保持鐵礦石的交易,每年從瑞典進口的鐵礦石佔到了魯爾工業區生產量三分之一強,瑞典的鐵礦石對德國至關重要,沒有瑞典的鐵礦石,也就沒有了德國國防軍強大的裝甲部隊。

    況且,二戰期間,瑞典是偏向德國的,透過外交途徑向德國提供英國的動向,幫助德國採購戰爭所需的其它戰略物資,這是德國所迫切需要的,德國絕對不會傻冒到打事實上自己的盟友。

  • 6 # 鐵血戰史1927

    二戰時期,雖然挪威跟瑞典同為中立。但是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挪威軟柿子一個,好捏;瑞典是一個軍事強國,不好打。

    瑞典:

    瑞典在二戰前期就頻頻向德國示好!雖然是中立國,但是瑞典是略微偏向德國的中立國。德國是機械大國,其裝甲部隊的組建離不開鐵礦。而瑞典是德國鐵礦石主要來源地,二戰初期德國國內消耗的鐵礦砂大部分都來自瑞典,而瑞典向德國敞開式供應。

    二戰瑞典FFVS22戰鬥機

    瑞典的祖宗是維京人,維京海盜大家都知道吧,很強悍!瑞典在當時是北歐第一強國,不僅士兵素質高而且軍工科技發達。二戰爆發後瑞典軍隊就增編到了50萬規模,並且擁有坦克裝甲部隊、潛艇部隊以及空軍。除此之外瑞典的地形多山,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作戰,而且瑞典在邊境部署重兵,德軍要想打瑞典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利於德國“巴巴羅薩計劃”的執行。

    二戰瑞典Strv m42坦克

    挪威:

    挪威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他的戰略價值。不僅臨近德國的鐵礦供應地,而且還能威脅到德國出海口,再加上綜合國力弱小,德國不欺負他就沒道理了!

    二戰德國我們都知道,海軍弱於英國,前往大西洋的出海口基本上被英法海軍堵死。而挪威海域是德國唯一的出海口,佔領挪威後,德國的軍艦可以在空軍的保護下,前往大西洋。眾所周知挪威軟柿子一個,英法海軍可以在挪威海域部署水雷封鎖德軍大西洋出海口 ;同時英法海軍也可以威脅到德軍運輸來自瑞典鐵礦的航線。德軍想保護鐵礦運輸線、打通大西洋出海口就得先佔領挪威。

  • 7 # 又來啦230

    二戰中瑞典與瑞士一樣是偽中立。瑞士將猶太人在瑞士銀行存款珠寶名畫資料提供納粹,並配合其轉移這些財寶到柏林。

    瑞典政府則是為了保全自己,與納粹合作,對納粹攻佔業已宣稱中立的挪威、丹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諸國不問不聞,對發生在歐洲東部的大屠殺也保持緘默。

    在二戰開始前,瑞典已經是德國非常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瑞典為德國供應了大部分的優質鐵礦石和滾珠軸承,這兩者則是坦克和轟炸機的必備生產要素。僅在1939年一年,瑞典供應給納粹德國的鐵礦石几乎佔到了德國工業用量的一半,二戰初期瑞典口頭允諾英國不增加對德國的鐵礦石供應,但暗地裡仍然維持對德供應。當時的德國之所以率先佔領挪威和丹麥,就是為了保障瑞典的原料運往德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弱小要捱打,中立也要捱打。

    二戰中瑞典瑞士雖然得以全身而退,其歷史上也抹上不光彩的一筆。

  • 8 # 使用者6909244029891

    瑞士瑞典在一戰中,就宣稱自己中立。也為交戰雙方做了一些事,如交換戰俘等。大國紛爭中小國家首先遭殃,實際上並無真正意義上中立。總之,要少受戰火摧殘。

  • 9 # 暴走派

    是因為瑞典是傾向於德國的中立國,在其中立政策中,有不少內容是對德國有幫助的,比如說換匯和資源置換,這在二戰中其他中立國所沒有的

  • 10 # 硯田劍影

    謝邀請。瑞典是德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僅是它豐富的鐵礦砂就支撐了德國的軍工企業及戰爭的延續,著名的德國八八式高平射火炮的全套生產線和圖紙自德國一戰戰敗後運往瑞典委託代管。二戰爆發後,應納粹的要求,瑞典很快歸還德國,並將先進的黃色炸藥配方一併奉送,可見兩國關係堪密,而且瑞典是中立國,它的軍工體系在歐洲屬上乘,工業製造特別發達,放到今天,瑞典的軍火製造僅次於美俄,瑞典的國防體系還是很強大的,兵員素質及軍備在當時不低於德國。

    如果希特勒先進攻瑞典,瑞典複雜山勢地貌,到處是防空溝塹,不利於德國的機械化縱深運動,光靠戈林的空軍的轟炸打擊和步兵的緩慢推進,閃擊戰失去了意義。希特勒也不希望將兵力投入到拉鋸戰,一是消耗過多的戰略資源,二是時間節點上容不得給盟軍的喘息之際。再者,瑞典早已掌握德國的飛機,火炮,坦克的短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製造針對德國的兵器應對。德國又十依賴瑞典的鐵礦砂一旦進攻瑞典,瑞典必將炸燬礦山,德國將失去原料,無疑斷了國內軍工企業的後路,沒有後續的軍備補充到前線,戰爭很難進行下去。所以,德國只能加強同瑞典的友好關係維繫親密的紐帶,攻打瑞典,等於自掘墳墓,希特勒不能不想到這一點。

    瑞典的鐵礦砂運往德國,運輸船隊的整個航線都在挪威領海之內,春夏秋季天氣尚好的情況下運輸,在德國軍艦及潛艇的護航下倒也不出大的意外,一旦到了冬季,海面結冰,德國的運輸通道被堵死,只能將鐵礦砂改由鐵路運輸到挪威的港口,然後裝船沿挪威沿海運到德國,整個的運輸線都在挪威領海內,這就給盟軍的艦船及飛機轟炸創造了機會。

    審時度勢,為了將戰爭繼續下去,搶在盟軍之前先發制人,希特勒反覆揣摩研究北歐的戰局形勢後,放慢了西線進攻的步伐,抽調大量兵力集結,開始實施代號為“威塞練習”,進攻佔領挪威,並將此重任交由在北歐作戰的福肯霍斯特將軍,由他實施對挪威的軍事佔領,以保證德國鐵礦砂運輸的暢通。

    1940年4月9日凌晨5時20分,德國向挪威遞交了“最後通牒“,意在不要同德國發生正面戰爭,導致無謂人員的傷亡,接受德國的保護。由於挪威當局的屈從和部分將領的怕戰情緒直接影響了全民抵抗的決心,雖有少量軍隊頑強抗擊,最終寡不敵眾,很快,德國於5月份佔領了挪威,挪威徹底論陷。

    佔領了挪威,德國的運輸船隊在海空軍的護航下,源源不斷將鐵礦砂運往德國,軍工企業有了原料,日夜開動生產線,將大量的飛機,坦克,火炮運往前線。

    盟軍從戰爭開始,艦船和轟炸機對德國的運輸通道實施轟炸打擊,擊毀了數量眾多的運輸船隊,直接影響了德國軍工的產出。為此希勒特火冒三丈高,手拍桌子響,下令全力保障運輸通道的暢通,無奈,東西戰線過長,兵力有限,挪威的德軍海空軍疲於奔命,也難抵擋盟軍的潮水般的狂轟濫炸。

  • 11 # 歷史扒糞機

    德國進攻挪威是英、法同盟國妄圖先期佔領挪威北部,切斷德國的瑞典鐵礦石供應,封鎖德國海上交通線的反制措施。打瑞典?希特勒腦袋燒包了才會如此舉動。

    1939年9月,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認為挪威的中立不符合英國的利益,他指出雖英國海軍強大,但未能阻止德國商船利用中立海區從納爾維克運輸鐵礦石,要求英政府允許在挪威海域佈設水雷。

    12月16日丘吉爾更提交一份報告,建議佔領維爾納克和卑爾根“在形式上違反國際法,只要不同時引起任何不人道行為,……以國聯的名義,我們有權也有義務暫時讓那些法律失效。當我們為了小國的權利和自由而戰時,它不應桎梏我們施展手腳。”

    1939年11月蘇芬戰爭爆發後,英、法圖謀以支援芬蘭抵抗蘇聯的名義在挪威北部維爾納克和芬蘭佩特薩莫(現屬俄羅斯)登陸,奪取瑞典耶利瓦勒鐵礦場及挪威西海岸的港口和機場。

    1940年2月16日“阿爾特馬克”事件,英國驅逐艦破壞挪威的中立,進入挪威海域,強行救出船上英國俘虜,抓捕德國船員。

    2月21日法國總理達拉第力主以“阿爾特馬克”事件為藉口,突擊佔領挪威所有港口。英國首相張伯倫與挪威、瑞典協商,要求兩國同意讓英、法軍進入該國領土。

    3月12日英國內閣會議決定3月20日在挪威特隆赫姆、斯塔萬格、卑爾根和維爾納克登陸。3月28日同盟國最高軍事會議在倫敦舉行,決定4月5日(後改為8日)在挪威領海佈雷,第一批登陸英法軍攻佔維爾納克後,沿鐵路向瑞典進軍,同時在斯塔萬格、卑爾根和特隆赫姆登陸,阻止德軍干涉。

    而希特勒呢?從波蘭戰役後,他的關注點是西線對法國的戰爭!因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代表的德陸軍將領們的反對和天氣原因,到1940年1月20日他被迫推遲進攻時間12次之多。挪威和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保持完全中立地位有益於德國,擴大戰區不是希特勒的選擇,這也是他對蘇芬戰爭持中立態度,反對英、法武裝干涉的原因。

  • 12 # 使用者655524243398

    看看拿破崙全盛時期,除了英俄土不受法國控制統治外,還有一個大瑞典!拿破崙歷次反法同盟戰爭中,都沒有對瑞典帶來實質性的威脅~攻入瑞典本土!這麼一個北歐強國是不會屈服於任何歐洲霸主的!

  • 13 # 戰爭史

    序幕

    1940年二月初,一艘德國的補給船阿爾特馬克號進入英國皇家海軍的視野,它現在成為英國人關注的焦點。包括哥薩克人號驅逐艦的維安上校艦長在內的本土艦隊指揮官不時收到德國補給艦的方位報告。英國海軍不是閒著無聊,對一艘小小補給艦如此關注自然有它的原因。

    1939年12月,施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在南美海域和英國海軍決鬥中沉沒,這艘補給船與其有緊密的聯絡。每次德國戰艦偷襲完英國商船就會押解著一批英國水手轉移至補給艦,阿爾特馬克號補給艦不僅給在大洋上巡航作戰的德國鬼子提供作戰物資,還搖身一變成為監獄船。

    船上那群勇敢的英國戰俘正在備受煎熬,他們下一個目的地也許是德國本土的集中營。一旦補給艦回到德國,俘虜的解救工作幾乎是無望,所以這項劫獄行動刻不容緩。此時監獄船上的戰俘已經多達300餘人,為了躲避英國艦隊的搜捕,德國人在海上隱蔽了兩個月左右進入挪威海域企圖尋機返回德國。

    (阿爾特馬克號監獄船,後來它沉沒在日本橫濱)

    行動開始

    1940年2月13日,英國輕巡洋艦曙光女神號向第4驅逐艦隊派遣了大量的作戰人員。當晚10時許,一隊全副武裝計程車兵登上了哥薩克人號驅逐艦。他們可不是來操縱艦船和艦炮的,有人看見他們攜帶著刺刀,鋼盔和步槍,所有人武裝到了牙齒!艦隊中的另外4艘驅逐艦:錫克人號、努比亞人號、無畏號和伊凡霍號以及輕巡洋艦林仙號也整裝待發,旗艦指揮官維安上校宣佈執行一項搜尋浮冰的任務。水手中猜疑紛紛,那隊搏鬥高手模樣計程車兵更是讓艦員相信他們的目標正是那艘德國補給船。

    午夜,艦隊離開英國港口進入北海,並且散開擴大搜索麵。

    (指揮官維安上校,後升任上將)

    (哥薩克人號驅逐艦)

    挪威海軍的發現

    2月14日晨開始,至少有三艘挪威海軍的魚雷艇攔截過阿爾特馬克號,但是登船的挪威海軍都沒有搜查船艙。德國人假意說要在港內停泊,一個挪威領航員上了補給艦。到了入夜時分,德國人再次被一條挪威驅逐艦攔下,這次挪威人要求搜查船艙,心虛的德國船長拒絕了要求。因此挪威海軍勒令德國船立刻離開卑爾根海域,挪威領航員也轉移到驅逐艦上。

    目標出現

    在奧斯陸的英國大使館立馬把這條訊息通報給英國海軍部。維安上校的艦隊正在阿爾特馬克號以南不遠處,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丘吉爾立刻下令:找到它,解救我們的船員。德國船的預估位置也一併通報給維安上校。

    尷尬的是艦隊中沒有人知道那條船的樣子,英國人只好在航行過程中對遇見的每一艘類似的船都進行了搜查。哥薩克人號攔截兩條船發現都不是。搜尋區域北端的林仙號巡洋艦有了一個意外收穫:2月16日上午,林仙號發現一條可疑的船隻,沒等巡洋艦靠近去核查,那些驚慌失措的船員已經開始放下救生艇準備逃跑了。等巡洋艦靠近才發現這是一艘德國運鐵砂礦的貨船,而且已經被德國人自己鑿沉了。

    幸運的是有兩架哈德遜巡邏機一大早就出發了,在中午一點鐘左右發現一艘船隻正在往南航行,飛行員辨認出船名正是那個傢伙。飛機立刻發報:發現敵船!維安上校收報以後立刻命令艦隊全速攔截。

    (英國哈德遜巡邏機,發現德國人的行動中起了關鍵性作用)

    攔截

    在英國海軍戰士心急火燎地搜捕那艘該死的德國船的時候,倫敦政客們卻在內閣會議上爭吵。因為德國船身處挪威領海內,雖然有訊息渠道顯示那批英國戰俘正在船上,但是隻有被確認以後才能被驅逐到公海上,在那裡英國海軍才能攔截。英國人不能在中立國挪威的境內進行軍事行動。14時,英國軍艦和德國船接觸隨即並肩航行,兩艘英國驅逐艦也趕過來。磨蹭到15時,德國人又打算溜進峽灣入口躲避。英國人發訊號要求德國人進入公海,德國人沒有理會繼續航行。驅逐艦無畏號忍無可忍向德國人開了兩炮,結果都沒打中,其中一發還打到挪威海岸上。這時挪威的三條小艦艇趕緊跑來干涉,他們擋在英軍前面,德國船乘機逃跑進峽灣。

    (今日挪威約星峽灣)

    (驅逐艦正在攔截德國人)

    肉搏戰

    當天黃昏,哥薩克人號抵達峽灣入口,維安上校和挪威人進行了談判。英國人強調阿爾特馬克號上有英國俘虜,挪威人卻否認了這一點。上校只好把這個情況彙報給倫敦,老胖子丘吉爾親自下令:和挪威人一起把德國船送到卑爾根重新接受檢查,如果挪威人不願意就強行登上德國船,若挪威人強行干涉就開炮警告,但是挪威軍艦開火則在萬不得已時才能回擊。

    22時哥薩克人號進入佈滿浮冰的約星峽灣同時通報挪威海軍與其配合,但是挪威人藉口自己的軍艦太小拒絕了。於是英國人決定自己幹了!

    23時12分,哥薩克人號帶著3名軍官和30名水兵組成的登船隊靠近德國船。德國人企圖頑抗,他們開啟探照燈干擾對方,還用自身撞擊驅逐艦。但被英國人避開了,最終英國人靠上了德國船的左舷。“登船隊員們,衝上去!”夜空裡迴盪起一陣激動人心的納爾遜時代的呼喊。彷彿迴歸了帆船時代的跳幫戰一樣,英國兵一個個跳到德國船甲板上。德國人措手不及,在這場肉搏戰中,4個人被擊斃,5人受傷,1人落水(被救起的時候已經凍死)。英國只有1人受傷。其餘德國人踩著浮冰逃到岸上。

    (激動人心的一幕:英軍跳幫作戰迴歸了納爾遜時代的精神)

    現在阿爾特馬克號被英國人全面控制,船隻擱淺在岸邊。英國人開始一個又一個艙室搜尋。終於在一個艙口開啟以後“下面有英國人嗎?”黑暗中響起一陣歡呼:“是我們的海軍來了!”所有戰俘被轉移到哥薩克人號驅逐艦上,23時55分維安上校率領全艦隊返航。次日,世界各大報紙頭版刊登了這個新聞。

    (德國人給死掉的船員送葬)

    (德國人的事件紀念碑成了英國人的戰利品)

    (被解救的英國戰俘)

    尾聲

    2月17日,哥薩克人號帶著戰俘回到英國港口,受到了英雄一般的凱旋歡迎。阿爾特馬克號事件讓許多歐洲中立國感覺到威脅,很多中立國處於進退兩難的境界。他們不想得罪英德雙方,挪威只是發了一個無關痛癢的外交照會。希特勒很不滿,這個事件促使他開始了入侵北歐作戰。在佔領了挪威以後,德寇在峽灣豎了一塊紀念碑用德文寫著:1940年2月16日在此地,阿爾特馬克號受到了英國海盜的襲擊。1944年挪威被解放時,英國傘兵繳獲了這塊雙面碑石。碑石的一面被送給已經升任上將的維安,另一面被儲存在英國傘兵博物館。

  • 14 # 江上孤舟

    在很多人的眼中,德國就如同是瘋子一般,居然挑起了二戰,讓無數國家因這場戰亂而飽受痛苦。但是,德國是不是真的瘋?這可不見得,因為他們還有理智的選擇一些國家來攻打,而不是隨意的看心情。就比如說瑞典,這個國家還是他們的鄰國,但是卻倖免於難,沒有被攻打。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僅僅是因為瑞典屬於中立國家嗎?這當然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同樣屬於中立國家的挪威就是被德國攻打了的。這樣看來,不是所有的中立國,德國都能放過一馬。既然如此,那是什麼原因使得瑞典沒有被攻打呢?

    原因一:瑞典雖然屬於中立國,但還是在幫著德國。這也是瑞典比較聰明的地方,它雖然保持中立的狀態,但並不是真的隔岸觀火。而是在德國有需要的時候,它伸出了援手。當年德國需要鐵礦石,瑞典就向它提供鐵礦石。也因此,德國覺得這個國家雖然是處於中立的地位,但是還是心向於他們。故而沒有必要自找麻煩,沒必要再為自己樹立起一個敵人。

    原因二:瑞典誓死捍衛國家的決心強大。當年希特勒曾經試探過瑞典的伯爵,想了解如果真的入侵這個國家,他們會如何處理?結果伯爵向他表達出了誓死捍衛瑞典的決心,如若德國真的要入侵,那麼所有瑞典人都一定會堅決抵抗,絕對不可能像挪威那樣輕易成為戰敗國。就是因為看到了這樣的決心,希特勒覺得想要打敗瑞典會比較麻煩,因此才打消這個念頭。

    原因三:瑞典軍事力量強。作為和德國比較相鄰的國家,其發展也是相當快速,軍事實力也是不弱。雖然和德國相比,差距還是有點大,但因為其地勢條件好,外加擁有幾十萬裝備精良的隊伍。所以瑞典對於德國來說,也算是一根難啃的骨頭,即使一旦開戰,德國勝率很高,但也會因此而付出一定的代價。可是這樣的代價對於德國來說並不划算,因為瑞典跟他們的關係並不算差,時不時的還會偏幫他們,從這個角度來說,兩國也算是朋友。既然這樣相安無事,那又何必要付出代價,破壞這樣的關係呢?

    綜上幾點理由來看,德國並不需要攻打瑞典,這對德國來說並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 15 # 軍武小咖

    在德國發動入侵波蘭的戰役後,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英法對德國宣戰之後,雙方並沒有立刻在西線大打出手,一直到了德國實行“曼施坦因”計劃,英法和德國才開始在西線正式交手。從德國佔領波蘭,一直到德國實施“曼施坦因”計劃,期間共經歷了7個月的時間。在這7個月的時間裡面,英法聯軍一直採取綏靖戰略,將戰爭主動權拱手讓給了德軍。

    在法國戰役開始前,德國騰出手來攻打了北歐地區的丹麥和挪威,穩固了德國東部的戰略安全。德國攻佔挪威的行動有驚無險,雖然挪威的海軍和陸軍都十分的頑強,但是面對著裝備先進,作戰思想先進的德國軍隊,挪威軍隊和英法聯軍僅僅堅持了兩個月便被德軍完全佔領,德國攻佔挪威僅僅陣亡了一千多人。而且在德國攻佔挪威的時候,英法聯軍已經被德軍趕出了歐洲大陸,如果德國乘勝追擊進攻瑞典,肯定能夠取得出其不意的戰果。

    然而希特勒卻意外的放過了瑞典,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軍隊都沒有直接進攻過瑞典。希特勒之所以放過瑞典,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瑞典不是一個弱國。雖然瑞典的人口只有數百萬,軍隊數量也比較有限,但是瑞典軍人的戰鬥意志頑強。瑞典人和芬蘭人十分的相似,二戰時期蘇聯曾經入侵過芬蘭,結果蘇聯軍隊被芬蘭游擊隊打的丟盔卸甲,如果不是蘇聯國力強大,蘇芬戰爭的勝利者肯定是芬蘭。

    如果希特勒貿然進攻瑞典,很可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將數十萬德軍困在瑞典土地上。第二個原因是瑞典是一箇中立國,不會給德國帶來威脅。瑞典是一個永久中立國,不管英法兩國如何拉攏,瑞典都不同意幫助他們攻打德國。同時不管希特勒怎麼拉攏,瑞典也不會出兵攻打英法。如果希特勒把瑞典逼急了,那麼瑞典肯定會投靠到英法的麾下,這種情況對德國來說肯定不利。

    第三個原因是瑞典一直偏向德國,瑞典向德國大量出口自然資源,實際上已經變相的幫助德國。因為瑞典是中立國,瑞典出口的資源能夠安全的送到德國,假如德國攻佔了瑞典,不僅需要派兵保護瑞典,還需要防範盟軍的進攻。因為瑞典高超的外交手段,在整個二戰期間,瑞典都沒有被戰火侵擾。而且在二戰結束之後,瑞典也沒有受到任何清算。

  • 16 # 始於虛無終於黑暗

    瑞典北方鐵路交通史裡面有這一段:我們瑞典在二戰中確實是中立國,但我國有個不光彩的歷史事實是,瑞典在二戰期間,實際上與納粹德國走得很近,因為瑞典以為德國會贏得戰爭,於是偏向了軸心國陣營。1940年德國入侵佔領我們的鄰國挪威期間,我國同意德國借用瑞典北方的鐵路系統運兵到挪威。這是我國曆史上一件很恥辱的事:瑞典幫助了侵略軍佔領自己的鄰國…… 二戰初期德國直接向瑞典攤牌:“只有傾向於德國的中立,才是保證不被侵犯的唯一道路。”德國同意有條件地尊重瑞典的中立地位,條件之一就是瑞典不能削減對德國的鐵礦石出口。瑞典北方豐富的鐵礦,成了德國最重要的戰爭資源之一。二戰期間,鐵礦石運輸船源源不斷地,從瑞典在波羅的海邊的港口城市律勒歐開向德國的漢堡港,然後煉成鋼鐵去餵養第三帝國這個龐大的戰爭怪獸。這就是為什麼丘吉爾連做夢都想在波羅的海航道上佈下水雷,這樣就可以切斷德國軍事工業性命攸關的瑞典鐵礦石供應線。直到德國在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中再度失利後,瑞典才終於決定,不再替德國運輸物資和士兵了。二戰時,瑞典的中立是偽裝的中立,其實質上是德國的盟友,有點類似瑞士在二戰中的角色。

  • 17 # 漩渦鳴人yy

    關於這個,我希望大家去看一下地圖,挪威和瑞典,其實這兩個國家都位於歐洲的北部,其中挪威比較奇怪,它就像一個餃子皮一樣,將瑞典這個餃子餡兒包在波羅地海里面,自己完全置身於大西洋的北岸。

    一個狹長的國家一直都是希特勒的一個心病。

    那我們說的重點不是這個,我們說一下瑞典瑞典這個國家是歐洲著名的鐵礦出口大國,德國有魯爾工業區出產大量優質的煤炭,而瑞典出口鐵礦兩個國家可以說是一拍即合,而且是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所以雙方之間的關係特別好,瑞典也喜歡將自己的鐵礦出口給德國,德國也願意去接受瑞典兩個國家之間親的跟一家人似的放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德國將自己一部分的軍事技術轉交給了reading,所以兩個國家穿同一條褲子都減肥,更何況德國想要把瑞典給打下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將挪威給佔領以後,首先得國人有了能控制北大西洋的權利,透過這個地方作為一個前進基地記可以休喲挺的軍事基地又可以去修機場,總之好處多多,將這個地方作為一個航空母艦完全就可以實現對於整個北大西洋的輻射,那對於盟軍來講,想要在北大西洋活動這是很困難的事。

    俾斯麥賣的二號艦提爾皮茨號,最後沒處躲了就躲到挪威的北方的一個港口,最後被盟軍找到一發高角櫃炸彈直接把它給炸沉了。

    而且控制了挪威以後,再加上德國人在這之前已經攻佔了波蘭,整個菠蘿地海就是德國人內涵,在這個地方,挪威的鐵礦就能更加安全地運輸到德國,讓德國方面去研製各種武器,德國人也沒有那個必要派出自己的U艇部隊去替這些挪威的商船護航。

    當然攻佔挪威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德國面臨一個尷尬的情況,英國人派出自己的遠洋商船運輸著軍事物資,透過北大西洋運輸到前蘇聯的港口這條線路德國人知道,可是他想派出自己的部隊去攔截,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拿下挪威之後,這方面的壓力也就減少了,比如說提爾皮思浩曾經出現在北大西洋一次以後,當時的一隻英國遠洋艦隊徹底慌了神,然後被U艇部隊的襲擊了,損失慘重的英國遠洋艦隊把這次的罪魁禍首直接扔到了提爾皮思浩的身上。

    講道理,提爾皮斯好和優艇部隊能夠大量地出現在北大西洋這個位置,跟德國人拿下挪威有很大的關係。

  • 18 # 愛之育之

    瑞典表面上中立

    實現與交戰雙方做生意的願望

    德國資源匱乏

    急需瑞典暗通款曲

    瑞典期盼二邊通吃

    大撈不義之財

    德瑞各有所圖

    達成默契

    兵鋒繞過瑞典

    指向挪威

    故,權衡利益

    德國放瑞典一碼

    #凌遠長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朝有什麼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