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本善良ojz
-
2 # 大偉談歷史
很多人都說是日本資源匱乏,沒有太多的子彈,為了節約資源,所以只能配備三八大蓋兒這樣的單發步槍,其實,這個解釋是說不通的,日本每年建造數千家飛機,子彈的供應更是綽綽有餘,不可能因為子彈的匱乏而捨棄火力強大的卡賓槍。在日本的《步兵操典》中就有一條,每名士兵每月用於實彈射擊訓練的子彈,不低於150發,每年不低於1800發,所以,日本當時並不缺乏彈藥。
在日俄戰爭時期,日本兵使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來復槍,有效射程可以達到800米以上,給俄軍造成了極大傷亡,此後,步槍就在日本陸軍中佔據了主導地位,雖然也有人向日本軍部提出過,為部隊裝備衝鋒槍,但最終還是遭到拒絕,日本人認為百發百中的步槍要比百發一中的衝鋒槍好的多
也正是如此,日本陸軍的戰鬥力一直是他們的驕傲,而且日軍並不看好德國和美國的火力壓制戰術,所以,才沒有大規模配備類似衝鋒槍這樣的連續射擊武器。
-
3 # 老哲111
一。和日軍的作戰理念有關。
日軍崇尚式武士道精神,而且自恃拼刺技術高超,在與前蘇聯紅軍還有美最初的白刃格鬥中都曾經佔過便宜。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由於很長,彈道穩定,加上日軍士兵槍打得很準,夜間那也是百米外打香火頭的。
二。和日軍使用步槍的傳統有關。
一戰時日軍用了步槍戰果不錯,於是就沿續了下來。當時衝鋒槍還未普及,在二戰時他們是在和美國與蘇聯的作戰中才發衝鋒槍威力很大的,但想再換已來不及了,這點可以看作日本人的剛愎自用。
三。和日本資源缺少有關。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打到武漢會戰時,國內軍用物資便已見緊張了,讓他們象美軍那樣用湯普森衝鋒槍或者象蘇聯那樣用波波沙,他們子彈供應肯定成問題。
四。和日軍的對手有關。
二戰中從1931九一八事變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的這十一年間,日軍的對手只是中國軍隊。
不可否認對手很弱,讓他們沒有改善武器效能的迫切需要。
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在與中國中正式步槍和漢陽造的對決中佔盡了便宜,比如打得準,拼刺槍身長。所以日軍便以為他們的步槍天下第一了,便以步槍為主了,日軍的百式衝鋒槍也只裝備了極少的部隊。
-
4 # 聖地雪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日本鬼子的衝鋒槍前幾次都被八路軍繳獲了,八路軍開始慢慢強勢起來,日本人怕好武器在被八路軍繳獲去就都給配上步槍了!
-
5 # 狼盡天涯
小日本認為衝鋒槍“百發一中”浪費子彈,認為透過步兵手中的步槍經過嚴格訓練提高命中率一槍一個才是王道,“火力壓制”什麼的都是歪門邪道。戰爭初期也依靠大量在基層部隊中的一級射手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不過到了後期老兵死完了,新兵訓練和經驗都不足,加之沒有合適的壓制火力,就徹底淪為被按著打的存在了。其實也是一種窮慣了的島國心理,而且物資相對也確實缺乏,經不起那麼長戰線的折騰
-
6 # 立志成蟲
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島國,衝鋒槍的耗彈速度太快,用手拉栓式步槍可以大大節約成本。日軍普遍裝備的是三八式步槍,無論射程精度使用的穩定性在當時都是效能優異的步槍,日軍又重視射擊訓練,日軍士兵的射擊水平普遍都強的很,一粒子彈即可殺傷敵人,比衝鋒槍的子彈消耗量少的多。再說日本是當時亞洲工業化最高的國家,其他國家因為落後,武器裝備和士兵訓練都比不了日本,太平洋戰爭初期,裝備精良的美軍英軍又接連被日軍擊敗,日軍武器的劣勢並沒有暴露出來。等日後跟美英軍隊特別是美式裝備美式訓練標準的中國遠征軍交戰時,日軍步兵火力規模的劣勢徹底暴露,衝鋒槍的彈雨在緬甸和太平洋的島嶼上對日軍簡直就是屠殺。日本才意識到衝鋒槍的重要性,可惜為時已晚,沒有資源和力量研發衝鋒槍裝備部隊了。二戰期間,日本也研發製造了少量的衝鋒槍,對戰局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7 # 南國軍情
這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吧,衝鋒槍在二戰前,其實就是使用手槍彈的連發武器,因為那時還沒有中間威力彈的概念,自然使用手槍彈,這造成了一個問題,射速有了,卻沒了射程,通常只有100米的有效射程,這與當時步槍400米的有效射程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
如此一來,衝鋒槍在二戰前不是大家想象的相當流行,屬於一種爭議性的武器,它真正發展起來,實際是二戰開始之戰,隨著坦克等使用,對近戰武器需求增加之後,才流行起來,但是地位並不是什麼非常高。
整個二戰期間,參戰各國實際上都沒有放棄大威力步槍的生產,只不過出現將手動變成半自動步槍,至於衝鋒槍則只能新興的裝備之一。象德國的MP38/41型衝鋒槍、英國的“司登”式衝鋒槍、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等,都成為二 戰期間成名的,戰前甚至不引人注目。
日本不是沒有列裝,事實上,在37年前,已經在考慮到衝鋒槍的問題,甚至從國外引進少量試用,但是它的發展卻受到不小的阻力。從技術上說,衝鋒槍的製造成本高、工藝複雜都是問題,而且會對後勤造成相當大的壓力,畢竟要增加一種槍彈,相應的戰術等等也需要重新搞。
如果在和平時期,日本也許可以繼續研究下去,可是與中國的戰爭開始後,實際上已不可能搞了,軍費開支過高,已讓日本經濟難辦了,開發與列裝新型槍械的困難相當大,日軍也認為現有的裝備夠用了,直到太平洋戰場爆發後,日本才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研發新式槍械,但是晚了,實際僅生產了少量,沒有大量列裝,幾乎沒有投入實戰!
-
8 # 深度工場
美軍一個步兵師其實只有幾十把到100多把衝鋒槍,美軍其實是很少裝備衝鋒槍的。在德軍也只有步兵班長、炮兵班長這樣的人才配備衝鋒槍。
真正衝鋒槍普遍裝備的只有蘇軍,其他國家正規軍大部分都是把衝鋒槍給班長、非戰鬥人員和後勤人員使用。另外就是非正規部隊衝鋒槍多,比如英國本土防衛軍,德軍那些緊急動員師。
在太平洋戰場也沒有發生過美軍成千上萬衝鋒槍打的日軍遍地倒的畫面。美軍戰鬥兵都是M-1半自動步槍,班長和非戰鬥人員是M-1卡賓槍,衝鋒槍數量其實極少,1個師就幾十把到100多把。
在太平洋的美軍都是絕對優勢兵力,和海空大軍圍攻1個小島。日軍不用衝鋒槍很正常,面對有戰機和坦克掩護的大批美國陸軍,還有射速極快,威力又大的M-1半自動步槍,日軍不可能傻的跑到50米距離拿衝鋒槍掃射美軍。
通常是在遠距離躲在地洞裡使用步槍進行精確射擊,不僅能殺傷美軍,還能拖延時間。比如硫磺島元山機場,日軍第145聯隊如果都是精確射程50米的衝鋒槍1天就全滅了,美軍在硫磺島砸了幾萬噸炮彈炸彈,戰列艦直接抵近轟擊。日軍就是依靠地洞、地道和坑道,採用遠距離精確射擊才抗住將近1個月。
其實就是遠距離射殺美軍步兵,美軍步兵一旦被精確射擊打退,美軍坦克和推土機就不敢單獨上前,單獨坦克上前會遭遇日軍的反坦克爆破手襲擊。坦克推土機一旦靠近,日軍地堡就完蛋了,跑不掉。
我軍回憶錄說過,日軍在炮樓都是相隔200-300米步槍就射擊,儘量不讓人靠近,特別是爆破手,一旦靠近了各種炸藥包就上來了,根本守不住。
-
9 # 胡建輝哥
日本陸軍部是在1930年開始研發衝鋒槍的,1935年正式交於日本中央工業公司旗下的南部軍械製造廠來繼續研發生產。
最早研發的型號為一型,稱為南部機關短銃一號。(下圖)
後來的二型,稱為南部機關短銃二號(下圖) 到1939年最後定型,1940年生產出了槍身發射方式採用德國MP18衝鋒槍的自由槍機式,裝彈方式採用英國司登衝鋒槍的側裝彈方式。
在這裡來個插曲,德國MP18具有木製全槍托、左側橫置彈匣的外形,由於槍管護套上佈滿了圓孔,因此稱為“花機關”,花機關在中國裝備長達20多年,所以國軍各派系部隊中,都有這款武器出現,特別是當年的紅軍隊伍裡就把花機關當做重要武器來使用。在中國的抗日戰場上,花機關成為國共兩軍同日軍短兵相接時唯一可以壓垮日軍的武器。下圖為德制MP18衝鋒槍(俗稱花機關)下圖為英國司登衝鋒槍
由於1940年那年為日本神武紀年2600年,日軍就把這款槍正式定名為100式機關短銃,中文名稱為百式衝鋒槍。彈匣為彎弧形,彈匣有兩種,30發和50發,基本常備30發。槍全長900mm,發射最大距離600米,有效距離120米,每分鐘射速600發。
定型後的百式衝鋒槍有三個基本型號,為步兵設計的加上了刺刀(下圖)
為裝甲兵設計的加上了可在車上使用的腳架。 還有一款改型是為日軍傘兵設計的,槍托可摺疊。(下圖) 為了方便後勤保障,設計各型的百式衝鋒槍子彈均使用與南部十四年式手槍相同的8*22的8毫米子彈。1941年起正式開始在日本陸軍中開始配備使用。
但後來在戰爭中日本陸軍總部的戰略思想非常偏執,經過十九世紀末的日俄戰爭經歷後他們堅信日軍士兵單兵素質高,日軍步兵用步槍射擊的精度要會遠高於衝鋒槍,日軍使用的三八大蓋射程遠比衝鋒槍高,而且子彈損耗小,單兵攜帶足夠基數情況下不會形成累贅,更因為日本自然資源匱乏,製造子彈需要大量的金屬銅,而銅礦在日本本土是沒有的,必須從海外運回來,衝鋒槍子彈消耗遠大於步槍,後勤是不可能跟的上,所以後來對沖鋒槍就沒那麼熱心,也就沒把衝鋒槍繼續發展下去,到二戰結束總共才製造了3萬支,陸陸續續配備到部隊裡使用的才2萬多支。
到了二戰後期,在太平洋各島嶼和中國東北,日軍被美軍的湯姆森和蘇軍的波波莎之類衝鋒槍火力打的抬不起頭,而且大量訓練有素射擊精準的老兵損耗殆盡的時候,日軍才想起了使用衝鋒槍,但已經太晚,戰爭結束了。
-
10 # 真兄弟模型
就這麼說吧,二戰時期(不包括末期)。中國用的是一戰的武器,日本用的是二戰前武器。日本當時已經佔盡便宜了。
日本資源太窮,根本搞不起大規模武器。甲午戰爭對中國只是一場海戰,對日本就是賭上國運的戰爭。
再看看美國轟炸硫磺島,要是日本這麼個打法,日本練半個中國也別想打下去
-
11 # 天問觀世界
顧名思義:衝鋒槍是幹嘛的,就是用來衝鋒用的。
因為要衝鋒,所以,衝鋒槍的設計,有幾個重要特點:
一、短時間火力巨大,可以密集發射,但射程不遠,適合短距離打擊;
二、輕便有一些衝鋒槍沒有槍托,設計上也盡最大可能的減輕重量,方便攜帶。
所以,就算現在部隊配備,也多用於特種部隊,用於戰場突襲。但是,當年日本二戰,主要配備的武器,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其實是我們的稱呼,準確的說,三八大蓋,是步槍,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三八大蓋為什麼當時作為日本兵的主要配置,其最大的優點:
一:射程遠:據說有效射程,可以達到460米,這個射程,在當年的水平,就相當一般狙擊步槍的射程了。
二、攜彈多:一個大盒子裝彈自然多。
三、長度長:128CM,白刃戰優勢非常明顯。
所以這個三大優勢,是日軍在中國戰場取得相對優勢的殺手鐧,並且,三八大蓋,日軍一配就是40年。
-
12 # 平安福小李
主要原因還是日本的資源非常緊張,步兵火力配置上衝鋒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日本人當然明白衝鋒槍有著38步槍無法比擬的優勢,只是出於無奈,當然日本人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特別強調士兵的射擊能力,火力不足方面再配合重機槍來彌補,其實戰爭初期亞洲各國都很少有裝備衝鋒槍的,日本的單兵火力在亞洲還是最強的,本來計劃三個月滅亡中國,結果幾年都拿不下,最後還不得不和美國打,初期軍隊建設就沒考慮打算和美國交手,更沒想到老大哥德國會被蘇聯幹趴下了,然後被蘇聯背後捅一刀,所以戰爭準備就沒做好,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到反應過來了,晚了,後悔藥買不到只有接受現實。
-
13 # 城市發展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我以前說過的那句話:小日本的武器也就在亞洲湊合著用,根本沒法和蘇美德相比。其實小日本的科技多數是跟歐美學來的,要麼是花錢買技術,要麼是間諜偷技術。 在二戰爆發時,小日本根本就沒有發明衝鋒槍呢,由於二戰阻斷了日本和歐美的交往,小日本也沒得到衝鋒槍的技術。 更可喜的是,二戰爆發時,小日本連雷達都沒有,米國來轟炸,小日本只能用眼睛瞭望。
-
14 # 天下武器
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的步槍給了俄國致命打擊,對步槍愛不釋手,日本軍人被灌輸了武士道精神,端起帶刺刀的三八大蓋就是玩命衝鋒,用衝鋒槍會被人當做怕死,因此軍隊有用步槍傳統;
他們繳獲的衝鋒槍,往往給偽軍用。
在二戰的亞洲戰場,日本面臨的對手火力都很薄弱,用三八大蓋也能取得不俗戰績,因此認為沒有推廣衝鋒槍的必要,加上衝鋒槍那麼耗子彈,日本資源又匱乏,衝鋒槍就擱淺了;
-
15 # 科技八一扒
上面很多答案已經給出傳統上的觀點,下面本答案會從一個大家平時不太注意的方面進行解說:槍械工業。
實際上,日本並非對於衝鋒槍無動於衷。如果大家看過臥煙社“走向戰爭的日本”系列(沒看過的請移步:行不改名能代醬的個人空間),就應該知道二戰日軍的建軍指導方針來源於對於一戰的考察。MP18在一戰末期的驚豔表現自然得到日本軍方的重視。因此,日本衝鋒槍的研製始於1920年,1927年就已經有第一把試作型問世。這在世界範圍內也算是相當早的。當然鬼子的產品多數比較奇葩,比如這個:
還有這個:
此外,從德國進口的MP18/28在日軍中也多有裝備,按日本人自己的說法:
昭和初期に國軍が近接戦闘用としてスイスSIG社製の「一九二八年式機関短銃」を輸入して陸海軍・警察で使用したほか、「滿洲事変」・「支那事変」で捕獲された機関短銃が部隊で多用された。また後には再軍備後のドイツより「一九三四年式機関短銃」も輸入している。日本にも輸入され(ベ式機関短銃、獨國一九二八年式機関短銃、シマイセル自動短銃などと呼稱)、海軍陸戦隊に配備された他、日本陸軍の機関短銃開発の研究素材にもなり、1939年の一〇〇式機関短銃の開発につながっている。啊,懶得翻譯了反正大家都應該看得懂。
這張照片清楚地表明日本海軍陸戰隊在淞滬會戰中使用MP28作戰。因此,所謂日本人不用衝鋒槍之傳言可以休矣。
當然,日本大量使用輸入的MP28,並不能否認日本國產衝鋒槍開發的遲緩。或者應該說,日本的衝鋒槍開發一直以來步履維艱,遭遇了很大的困難。比如說他們的第一支國產衝鋒槍
「試製自動短銃」の第一次試作銃就被評價為発射速度が1200発/分と高過ぎる、命中精度が悪い、構造が複雑で脆弱、などの問題點があった。該槍的改進持續到1931年,下馬的原因是什麼呢?
昭和6年(1931年)の満州事変の勃発により、予算上の制約と生産優先順位の點から開発は停滯した。1935年,日本再次開始研製衝鋒槍。他們開發的衝鋒槍型號包括「南部式機関短銃一號」、「南部式機関短銃二號」、「試製一型機関短銃」和「試製二型機関短銃」共4個型號。並且規定了衝鋒槍的編制:
師団付屬の騎兵連隊は師団捜索隊として機械化偵察部隊となりつつある時期にあたっており、こうした機械化偵察部隊の運用に適する火器として三八式騎銃ないし四四式騎銃を補完するものとされていた也就是說這些衝鋒槍準備裝備師團屬騎兵聯隊、師團搜尋隊和機械化(實際是摩托化)偵察部隊,補充三八式和四四式騎槍火力不足的問題。
但是到1937年,由於全面抗戰的爆發,日本衝鋒槍的研製再次遇到困難:
「支那事変」の勃発により「単発小銃」の増産のために「自動短銃」と「自動小銃」の整備・生産は見送りとなったのである。騎兵科の開発ということで予算も開発資源も十分でなかったが、落下傘部隊が開発に參入したこと。在騎兵部隊開發預算不足,傘兵部隊接手的情況下,日本終於在1939年製造出了百式衝鋒槍的最初原型「試製三型機関短銃」。該槍實際上是MP28改進型MP34的南部8mm子彈型,大概長這個樣子:
這裡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在二次大戰中的其他工業國家,凡是大戰開始,資源匱乏,首先想到的是增加衝鋒槍產量。這一點在英國身上尤其明顯,美國、蘇聯和德國也與之類似。唯一與之相反的就只有日本,他們是一打仗就以節約資源為由停止衝鋒槍的研發。
這一點非常反常。在二戰中的其他工業化國家看來,衝鋒槍是一種高性價比能夠大量供應前線的武器。德國的MP38/40衝鋒槍甚至是STG44突擊步槍都比98K步槍要便宜,更不要說其垂死掙扎階段為國民擲彈兵準備的國民衝鋒槍。蘇聯大量生產衝鋒槍的重要原因也是這東西造起來又快又省錢。當然最登峰造極的肯定是英國人10美元一支的管子槍。不過米佬的湯姆遜是例外,反正鬼畜有錢任性。
那麼,為什麼在其他國家以省錢省資源著稱的衝鋒槍,為什麼到日本反而成了浪費資源必須為其他武器讓道呢?
這當然不是捨不得幾顆子彈的問題。日本雖然只是末流工業化國家,但子彈好歹也是有幾十億發產量的(順帶說一句,抗戰中國子彈產量只有幾億發,還沒毛子的76mm以上口徑炮彈的產量高),不至於說幾支衝鋒槍都養不起。更何況衝鋒槍用的手槍彈本來造價就很便宜,只有全威力步槍彈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如上所述,對於其他工業國家而言,越是缺資源就越是大量製造衝鋒槍。這東西是最省錢的。
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原因導致日本就是要和其他國家反著來呢?
在個人看來,一方面,是日本人腦子比較軸。
日本衝鋒槍的開發思路始終不對。對於其他國家而言,衝鋒槍是一種以大規模生產為第一要務的武器,PPsh也好,Sten也好,MP40也好,甚至是美帝的M3,都拼命降低成本,務求武器簡單實惠。而日本人則總是試圖強調衝鋒槍的射擊精度和遠射效能。在1935年開發南部式機関短銃一號時,日本人就要求該槍能夠殺傷700米處身著防寒服(顯然主要假想敵是毛子)的敵人。而試製二型機関短銃也要求有效射程達到500米。百式衝鋒槍雖然實際有效射程僅120米,但是卻裝著一個1500米的表尺,簡直喪病。而現代測評表明,百式衝鋒槍的射擊精度在二戰衝鋒槍當中也是靠前的。
日本人對沖鋒槍有不切實際的戰術要求。他們希望衝鋒槍能夠部分替代機槍的作用,所以他們給百式衝鋒槍還加上了兩腳架。相對於刺刀(反正本子連機槍上都有刺刀座)來說,這個兩腳架才是百式衝鋒槍上最奇葩的部件,充分表明了日本人對沖鋒槍的認識始終停留在“短機關槍”上,並沒有認識到衝鋒槍應當是一種突擊兵器。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日本人。因為輕機槍還不夠成熟,一戰當中衝鋒槍真的就經常被當作短機關槍使用。英語中衝鋒槍也是submachinegun,即替補機關槍,說明衝鋒槍被定位為用於填補重機槍的火力缺口的自動武器。這是確確實實的一戰經驗,雖然完全不符合二戰戰場就是了。二戰戰場上真正的“替補機關槍”應該是輕機槍。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日本衝鋒槍變成了一種加工精細、成本高昂的武器。這和衝鋒槍在二戰中的定位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正因為如此,在其他國家一打仗就大量製造衝鋒槍的時候,日本反而是一打仗就下馬衝鋒槍。
而另一方面,則是日本槍械生產工藝的落後。
至1943年,太平洋戰爭前線的實踐已經表明了衝鋒槍的價值,也證明了德國陸軍對於衝鋒槍的定位是正確的,而日本衝鋒槍定位則是錯誤的。因此,到1944年,日本對陸軍長期拒絕裝備的百式衝鋒槍進行了改進,並於當年4月投入大規模生產。改進措施主要是按照德國經驗,對百式衝鋒槍的生產工藝進行簡化:
昭和19年より、戦況の逼迫により自動小銃・機関短銃の必要性が高まり、従來の「一〇〇式機関短銃」を省力化した「一〇〇式機関短銃−戦時生産型(制式名稱不明)」が設計され著剣裝置が銃身の下に直接設定されているほか、照門が簡易化されるなど、各所に戦時生産を意識しての簡素化がなされている。部隊によっては、「機関短銃」ではなく「自動小銃」と呼稱する部隊もある。名古屋造兵廠−鳥居松製造所で1944年4月より8000〜9000丁が生産され、南方向けの「決戦部隊」や「挺身斬込隊」と、「本土防衛部隊」に配備された。順帶說一句,南方部隊沒能收到百式,因為運輸船在途中被擊沉了。因此這部分生產的百式基本完全供本土防衛使用了。
也就是說,即使日本決心大力生產衝鋒槍,並且對百式衝鋒槍進行了簡化以後,其產量仍然十分捉雞。需知,其他參戰國都是以數以百萬計的產量在生產衝鋒槍。美國生產了大約200萬支M1和M3。德國生產了120萬支MP38/40和40萬支STG44,加上MP18/28/34和大量繳獲的PPsh也至少有兩百萬支以上。英國生產了375萬支司登和10餘萬支仿MP28的蘭開斯特。蘇聯更是生產了500萬支PPsh和300萬支PPS。相比之下,百式不到一萬支的產量就實在有點太可憐了。
在本土防衛部隊大量還在使用竹槍的情況下,能夠大量快速製造的衝鋒槍本來無疑是救命稻草。至少德國人就是這麼幹的,雖然“國民衝鋒槍”和“人民突擊步槍”都扯淡到可笑,但至少比讓JK舉著竹槍去跟米畜賣萌要強不是?
但顯然,即使粗劣如此的武器日本人也無法提供。他們搞出的是這東西:
居然是他孃的火繩槍!還他孃的是蛇杆式!連土八路的單打一都不如啊!
JK說算了,我們還是繼續用竹槍賣萌吧……
非不願,實不能也。實踐證明,衝鋒槍這種對於其他工業國家而言最為便宜價效比最高的武器,偏偏就是日本玩不轉的。而制約日本衝鋒槍生產的瓶頸,就是槍械生產中的機械加工能力。
日本的步槍價格和其他國家的手動裝填步槍相差無幾,換算成美元都在20~30美元之間。但是日本的機槍生產成本卻明顯高於其他國家。92式重機槍的造價高達2100日元,相當於500美元。而一挺MG42的造價僅為400馬克,換算成美元僅100美元左右。美國的.30機槍稍微貴一點,也不過150美元左右。
這是因為在二戰前,輕武器生產經歷了一次革命性變革。以衝壓工藝為代表的新一代機加工技術被引入槍械生產,大幅度提高了槍械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馬克沁M1911重機槍造價500~600美元,和92式重機槍相當,但被讚譽為“最低的成本,最快的生產速度,最好的武器”的MG42通用機槍的造價一下子降低到前兩者的1/5。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衝鋒槍身上。MP38/40、STG44、PPsh、PPS、司登和M3全部是新工藝的受益者,因此他們的價格普遍相比間戰期的湯姆遜、MP18/28/34等舊型衝鋒槍大幅下降。一支湯姆遜要價近200美元,一支MP28也要100美元,而一支MP40僅僅20多美元。只有手動裝填步槍由於多是幾十年前的舊設計,活動部件少,在這一波工藝革命當中受益不大,所以仍然基本維持了以前的價格。
這就是工業生產的威力。這就是為什麼衝鋒槍成為二戰價效比最高輕武器的奧秘之所在。
而日本的輕武器生產卻完全沒有趕上這波革命。一直到1945年,日本的輕武器生產與1930S仍然沒有大的區別,新工藝的使用幾乎為零。具體到衝鋒槍上來說,百式衝鋒槍的原型MP28/34就是一支典型的間戰期衝鋒槍,而百式也完全繼承了原型的工藝特徵。MP28造價100美元左右,百式的造價也不會與之相差太多。
因此,我們大概可以這樣理解:一支百式衝鋒槍的造價,可以製造:4支三八大蓋4支STG445支M310支司登或者1挺MG42
這才是日本不要衝鋒槍的真相所在:日本人落後的槍械生產工藝讓他們無法在1940S,製造出20美元的衝鋒槍!
最後總結一句就是:日本很會精打細算,說到底還是缺錢惹的禍
-
16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其實電影電視裡很多人端著衝鋒槍射擊是假象;不光是日本啊,二戰中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衝鋒槍也大多班長用,其餘人都是步槍為主;大量使用衝鋒槍的只有蘇軍,由於前期正規軍大規模損失和被俘,後期培訓士兵衝鋒槍更易上手,不需要精確瞄準。
實際上,日本並非對於衝鋒槍無動於衷。二戰日軍的建軍指導方針來源於對於一戰的考察。MP18在一戰末期的驚豔表現自然得到日本軍方的重視。因此,日本衝鋒槍的研製始於1920年,1927年就已經有第一把試作型問世。這在世界範圍內也算是相當早的。只是它的需求不緊迫啊,你說它和當時的中國軍隊交手需要這麼強的火力嗎。三八式步槍就完全可以應付中國戰場了,也就傘兵部隊衝鋒槍用的多。(日本百式衝鋒槍)
所以為什麼少,因為對日本來講衝鋒槍本就不是步兵的主力武器(步槍才是),尤其是機械化程度較低的日本陸軍。然後才是資源匱乏,思維保守等原因。(衝鋒槍雖然耗費子彈多,但是日本怎麼也算工業國家,還是負擔的起的)而思維保守的根源又在於資源和產能的嚴重不足。下面介紹下日本的百式衝鋒槍:百式衝鋒槍為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量產的衝鋒槍。昭和5年,也就是1930年(之前1927年有試製),日本陸軍將研發衝鋒槍的工作全交由南部槍械製造所進行,並決定子彈規格使用與十四年式手槍相同的8毫米南部子彈。試製人員將其稱為南部式衝鋒槍,其彈匣可放50發子彈,彈匣呈弧線形。最後該槍於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紀年2600年,所以起了“百式衝鋒槍”的名稱,於1941年2月起裝備部隊。
-
17 # 當狗容易做人難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很少使用衝鋒槍?一是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影響;二是日本本國的資源和工業能力經不起大量裝備衝鋒槍的消耗。
另外日本本土資源匱乏,工業水平比歐美列強差出很遠,生產力有限,無法大量的製造衝鋒槍和彈藥,衝鋒槍只在少量精銳部隊使用。
二戰中日本唯一量產的衝鋒槍就是百式衝鋒槍。日本陸軍在與中國軍隊作戰的時候領教了衝鋒槍的威力,當時中國國民黨嫡系中央軍以及地方軍閥精銳裝備了不少歐洲產自動武器給了侵華日軍很大打擊。
日本人不甘落後,1935年開始試製衝鋒槍。當時是由中央工業公司的南部槍械廠具體負責這一工作,試製人員將其稱為南部式衝鋒槍,其彈匣可放50發子彈。彈匣呈弧線形,插在槍的左面,為弧形。隨著試製工作的進展,彈匣逐漸被移至左側面並呈水平狀,相仿於德國的MP18衝鋒槍,這是為了臥射時更方便,這一設計方法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最後該槍於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紀年2600年,所以起了“百式衝鋒槍”的名稱,於1941年2月起裝備部隊。
百式衝鋒槍首次裝備是在太平洋戰場,一支實驗性質的日本海軍陸戰隊裝備百式衝鋒槍和美軍作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日本不適合裝備衝鋒槍,這使得百式衝鋒槍一直沒有列為步兵標準武器,整個二戰只生產了3萬左右。
-
18 # 殘袍已知秋
衝鋒槍射速快,日軍資源短缺彈藥補給供應不上,還有日軍認為衝鋒槍射程不遠精度低,之前對手的中國東南亞裝備遠不及日軍,後來遇上美軍蘇軍自動裝備就被打慘了。
-
19 # 二老闆571
在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戰中,衝鋒槍備受青睞,像德國的mp38,美國的湯姆森。英國的司登,中國也在世界各國購買衝鋒槍,但是日本軍隊中衝鋒槍很少。即便有,也是太平洋後期日本軍中配備的只有少量的百式衝鋒槍,大多數還是步槍,因為日本非常崇尚武士道精神,在往往快要戰敗的時候,發起萬歲式衝鋒,拼刺刀,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日本兵配備的三八式步槍,拼刺能力很強,讓對手付出極大的代價,所以日本人認為,步槍天下第一,很少配備衝鋒槍。
-
20 # 走心的推薦
1、衝鋒槍不符合其“武士道”精神,日軍崇尚拼刺刀體現士兵武士精神,甚至為百式衝鋒槍安裝了刺刀(當時日軍獨創),導致百式衝鋒槍操作極為不便;而日軍拼刺刀時-獨有的退子彈習慣,以及百式衝鋒槍過短的槍身,導致部分日軍拼刺刀時,不惜扔掉火力強大的衝鋒槍,反而撿起三八大蓋戰鬥
。
2、衝鋒槍製作工藝要求太高,甚至有一把百式抵消十把三八大蓋的說法,並且消耗子彈過多,會造成軍工生產壓力過大。
3、衝鋒槍射速過快,與日軍訓練大綱“一槍一命”相悖,無法日軍士兵精湛的槍法,往往一彈夾子彈都無法有效殺傷敵人。
4、主要裝備百式衝鋒槍的日軍主要駐紮外海各島嶼,戰爭後期其補給線被切斷,僅生產3萬餘隻的百式衝鋒槍大部分遺留本土,日軍妄圖裝備一批“神風女子敢死隊”,用於近身突擊進攻的美軍。
回覆列表
到中國補給難,別說子彈,口糧也主要靠搶為主,所以就有鬼子進村的現象,有時進入中國的部隊打到那裡指揮部出不能快速獲悉,補給更跟不上,就算是槍槍也是用三八大善的子彈來放便彈藥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