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大火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根據小說改編的,為什麼編劇不能原創出好的劇本呢?編劇的創作能力都去哪了,沒有創作能力的編劇還算編劇嗎?
15
回覆列表
  • 1 # 大智若娛甜甜圈

    不能說現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多,就否認編劇的創作能力。

    的確現在由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由很多,從古裝劇《步步驚心》、《傾世皇妃》、《美人心計》,再到現代劇《裸婚時代》、《小兒難養》、《雙面膠》,當然還有瓊瑤阿姨的經典《情深深雨濛濛》、《還珠格格》,都是由小說改編的。

    這些小說本來就深受歡迎,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小說再好,有的人也不一定去看,而且一個作品有多種表現形式完全可以理解。作品好,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會受人喜愛。編劇不是不能自己創作,而是有極高的眼光,能選出一個值得翻拍成電視劇的小說,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作品很爛編劇也不會想到去拍。

    其實,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或者電影,在全世界都是很普遍的,像《雙城記》、《了不起的蓋茨比》、《德伯家的苔絲》等等經典的影視作品,同樣是由小說改編的,你能說編劇沒有創作力嗎?如何能把小說完整的展現出來,真實還原作者的創作主旨,極大的表現原作品甚至超遠原作品的表現力,不比原創簡單吧?

  • 2 # 李不矮

    對於這個問題,小瓶子的看法是這樣的:

    第一,關於題主提到滿屏都是小說改編劇,小瓶子覺得改編劇是近幾年的大熱門,抓住這個機會,自然賺得盆滿缽滿,畢竟原著的讀者群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消費群體。比如華策公司,2015年提出SIP戰略,今年則進入首輪IP收割期,《親愛的翻譯官》,以及最近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都是其作品,火爆程度如何,恐怕不用我說了吧。​第二,關於編劇的作用,小說改編也離不開編劇,比如改編自唐七《歲月是朵兩生花》的《兩生花》,因情節差異太大,被原著粉們幾乎噴的體無完膚,編劇的解釋是原著小說太狗血,不能搬上熒屏,所以才這樣,這肯定離不開編劇的作用,不過小瓶子覺得這是掛羊頭賣狗肉,何必呢;​另一方面,也有編劇直接跨界做編劇,顧漫就是個例子,《何以笙簫默》她親自操刀改編,縱然最後效果不佳。小瓶子喜歡小說,但對該劇略無語。​第三,雖然熒幕上多是改編劇,但是好的編劇創作仍然存在,舉個例子。2014年,熒幕上有《大丈夫》,《我愛男閨蜜》等劇,這兩部皆出自編劇李瀟之手。《大丈夫》是忘年戀題材,榮登衛視收視之首,李瀟與其老公於淼憑藉該劇獲得這一年上海電視節最佳編劇獎。​第四,其實改編劇一直存在與我們的生活中啊,只不過有新老之分,那些我們熟悉的四大名著,金庸的小說,很多很早就在熒幕上,而且很多也都翻拍了不止一遍了呢。​小瓶子覺得,每一個改編劇都離不開作者和編劇的共同努力,所以編劇的能力水平以及在劇本創作改編中的作用還是需要肯定的,當然也不否認部分編劇的粗製濫造。

    不知我的回答讀者滿意不,如果同樣喜歡看小說,希望可以多交流,以上是小瓶子的回答。

  • 3 # 漫雪琉璃1

    專業編劇太少了,前幾年因為編劇少,都是翻拍劇,後來翻拍劇不行,看的人越來越少,網路慢慢發達,看電子書的人多了,網路小說,網路遊戲開始走紅的,現在網路小說,電視劇,遊戲,稱為一體了!

  • 4 # 小沙灘hhh

    真的現在書店隨便買一本小說過不了多久就傳出被改編成電視劇了←_←。。。。還有啊,你改就改吧,稍微尊重一下原著和人物設定行不行,反正現在看改編的電視劇感覺就像在看和小說重名了的電視劇一樣←_←

  • 5 # 小王的醬油鋪

    前提想法:存在就是合理

    在網路小說發展了那麼多年的情況之下,許多知名的現在改編出的IP劇,IP大電影之類的都擁有一定程度的原著粉,這一部分粉絲就是改編的底氣,作為真愛粉不管最後的出片好壞都會控幾不了自己的手去點開看看劇到底是被還原了還是被毀了,私以為,還會有一部部小說被陸續改編,熱度會退但還是會有的,畢竟一般都有了一個成熟的粉絲市場的存在,以及完整的被人接受的世界觀以及情節發展,有了基本的收視率保障。

    而且在最近IP井噴的情況之下才被人吐槽而已,之前也是在陸陸續續地各種改編啊,瓊瑤阿姨的,金庸和古龍大師的各系列武俠小說;以及各種動漫的真人化,比如進擊的巨人,網球王子,還有巴拉拉小魔仙啊;以及遊戲的電視化:比如仙劍系列。

    一切的最終劇本確定還是要依靠編劇的改編啊,像之前的十宗罪,如果完全按照書本的情節來拍攝上演,或許會贏得許多原著粉的稱讚,但是更有可能的是直接被腰斬,你根本就看不到上演,編劇的功力雖然影響著許多,最後的成片也有好有壞,離不開導演演員服化等工作人員的努力,所以IP的全面爆發並不代表編劇的實力不夠,只是商業化市場的影響。

    也許編劇是想給你們一個驚喜呢~圓了原著配角的各種遺憾呢~畢竟一本書讀者千千萬,喜好的點各不相同,比如有些人就喜歡站女二女一,男二男一呢(手動微笑

    但是社會是個優勝劣汰的存在,希望以後還改編的話能越改越好,圓各原著黨的心中一片晴天。

  • 6 # 犍為真人

    現在網路寫手越來越多,藉助網路平臺寫小說,門檻極低,可以說任何人都可以嘗試。失敗了也沒有太大損失(浪費點時間和電腦電費)。傳統小說家和編劇就不一樣了,出個作品還要花錢聯絡出版社或劇組,列印裝訂書籍,拍電視劇都要成本的,萬一陪了就虧大了。總之,網路寫手非常多,而編劇很少,編劇完全可以從數以萬計的,良莠不齊的網路小說中找到好的題材,成本又低,何樂而不為?當然,讓網路寫手去當編劇也是不現實的,因為套路不一樣,且投入大風險高。

  • 7 # 小布913

    編劇在電視劇製作過程中的地位被大大放低,收入不如演員,話語權不如演員導演,好的編劇拿著好的本子也有可能被各種要求加戲剪戲的演員給改的面目全非。而且進入這個燒錢的圈子,有幾個還能靜下心去好好琢磨一個故事,體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創作一個膾炙人口的本子。

  • 8 # 傲嬌的豆美人

    錢都給明星了,編劇在劇組錢少地位低,當然出不來幾個好編劇!利益是人類最原始的驅動!你把給明星的錢省出來,請幾個真正的演員!注意是演員,有演技的那種,選幾個編劇,造型,後期…咱們中國十幾億人口,我就不信拍不出好電視!

  • 9 # 五指毛

    這裡面原因很簡單——資本的力量。對於電影來說,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去進行創作,投入必然會需要更高的回報,舉個例子可以側面證明資金對創作的影響。在90年代,好萊塢比較賣座的電影有很多是硬派的動作片,比如《真實的謊言》、《虎膽龍威》等,這些動作片分級經常是R級,有個別的甚至達到X級,分級過高必然意味著流失低年齡段的觀眾,而到了21世紀,網際網路發達以後,大部分最賣座的電影普遍都低於R級,因為這樣能意味著覆蓋的受眾年齡段能更全,有更多的觀眾能觀看,賺到更多的錢,哪怕同一個題材,稍微修改一下創作的尺度就能極大地改變收益,資本對創作取向的影響可見一斑。

    因此為什麼影視作品大多來自影視改編就可以理解了,優秀或者熱門的原著小說通常擁有非常多的粉絲,這些粉絲都是小說衍生品(影視、遊戲等周邊)的潛在受眾,改編成電影至少保證了一定的票房和影響力,如果在創作前期就開始進行發酵和宣傳,必然會在粉絲之間造成輿論熱度,對於影視作品的投資回報來說,至少在可規劃的階段是能夠保證一定的可預期收益的,尤其在資本寒冬的年份更是如此,投資者會更趨於保守,而中低成本的原創劇本製作則作為一些行業內對創作的肯定,以及對創作新血的挖掘,如果在這些中小成本電影中脫穎而出的創作者,很可能也會被招安到創作商業大片的隊伍中。

  • 10 # 冷憧

    從2015年開始,“IP”火爆娛樂圈兒。無論是的網路劇《太子妃升職記》、電視劇《羋月傳》,還是之前熱播的《琅琊榜》、《盜墓筆記》、《花千骨》,這些取得收視神話和票房佳績的影視作品,無一例外都有同樣的出身背景:網路小說改編而來的IP劇或者IP電影。那麼為什麼IP劇這麼火?

    IP,即 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是智慧財產權,它可以是一個故事,一種形象,一件藝術品,一種流行文化。更多的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遊戲動漫等。IP劇,是指在有一定粉絲數量基礎上的中國產原創網路小說、遊戲、動漫為題材創作改編而成的影視劇。站在IP背後的是成千上萬的狂熱粉絲和他們不容小覷的消費能力。

    1:小說的強大粉絲團

    因此,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90後,他們兒時躲在被窩裡看的書,如今大都能在熒屏上重新見到。而再見面,又是一番新光景,這也會驅使“昔日的”粉絲們有著追劇的動力,並對劇集的推廣有著不容小覷的正面效應

    2:網路的發展和題材的新穎

    在網路小說還未涉足影視劇行業之前,中國的影視劇行業曾一度陷入低迷,影視劇的製作都難以跳脫老套劇情的發展,單一題材的限制,歌功頌德的主題等,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觀眾審美疲勞。而且隨著全球化的程序不斷推進,日劇韓劇泰劇美國大片等大量外來影視文化進軍中國影視市場,養刁了中國受眾的口味。與此同時,中國的職業編劇似乎也陷入了創作的瓶頸期,低產期,如此,在中國產片的發展前景堪憂之下,中國影視劇行業窮則思變,依託網際網路的力量,將由網路捧起來的網路小說改編成影視劇,並形成一股IP劇熱潮,成為了影視行業的新寵。

  • 11 # 一嘟嚕一嘟嚕的八月呦

    從投資方角度看,天下沒有一部影視作品在做劇本時就知道它掙錢,並且最終掙了錢的。所以,影視投資就帶有賭博性。現在影視投資越來越大,投資方為了確保投資降低風險,選擇了改變。 改變有這樣一個看得見的好處,就是這個故事已經經過淘汰,讀者驗證,是成功的作品了。那麼投資這樣的故事自然風險會降低很多。

    當然,改編也有不成功的,比如新版《紅樓夢》,《盜墓筆記》等就是失敗的案例。所以,也不是所有改編都能成功。改編不光是編劇要有對原著的創新,也有導演的創新才能成功。國際上改編最成功的案例是把二流的小說《飄》改編成了一流的電影《亂世佳人》。

    再從編劇角度看,原創一部好劇週期長,編劇費低廉,且無話語權,如果再遇到二三流的導演和製片方往裡加作料(一個電視劇本本來可以拍40集,製片方為了多賣錢就注水變成45或50集),一個好劇本就可能拍出一個二三流的影視劇,不划算,還不如改編來的省事。

    再從國內影視圈來看,可編寫的題材有限制,編劇費低,還有就是國內的編劇除了編劇以外沒有其它工作經驗,難以寫出行業劇。海巖以前是警察,他可以寫公安題材的影視劇。其它人如果沒有接觸做過警察,或沒有資料就寫不出公安題材的影視劇。這也是現狀。

    好萊塢或其它國家重視編劇,寫劇本三年不開張。開張養三年。比如美國電影《戰馬》編劇花20年時間寫作。作品成熟後賣出2000萬的價格。這在中國是不能想象的。 再有,美國電視劇《急診室的故事》,編劇很可能以前做過醫生,轉行做編劇,一定是編劇比醫生更掙錢,否則,他不會改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電視給你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