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鐘錶是人類計算時間用的工具,人類發明出來後就一直沿用到今時今日,鐘錶是如何發明出來的呢?說出你心裡的答案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吧!
6
回覆列表
  • 1 # 常偉談鐘錶

    堪稱中國五大發明之一的“水運儀象臺”

    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曾經講述出一段被湮沒了六個世紀的歷史,他說當西方的鐘表在17世紀初進入中國的時候,其實它們所裝配的“擒縱機構”的雛形已經出現在600年前的中國。由此,鐘錶界泰斗、中國的國際著名鐘錶大師、古董鐘錶收藏家、鑑定家矯大羽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首倡、提出了“華人開創鐘錶史——鐘錶是中國古代五大發明之一”的觀點。

    公元1088年,中國宋代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觀測儀器——“水運儀象臺”,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巨型機械裝置。高約12米,7米見方,分為三層。

    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摸擬天體運轉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部分,計時、報時、動力源都在這裡。因為天象的運轉是以時間為基礎的,而透過機械結構實現時間的執行就必須有能夠形成時間間隔的裝置,這樣便出現了早期的“擒縱機構”,所以“水運儀象臺”也就成為鐘錶的鼻祖。

    由此可見,11世紀末期誕生的“水運儀象臺”不僅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更是中世紀最偉大的一個世界科技文明的劃時代創舉!

    現如今,在廈門同安、蘇州等地,都可以看到這臺儀器的複製品。

  • 2 # 鑑表實習錄

    1、華人很聰明,但是主要透過觀天象確定時間的,沒有透過機械看時間的天賦,不然也不會要洋人送的鐘。

    2、在瑞士成為舉世公認的鐘錶王國之前,全歐洲都在做表,只是互相資訊不通,發展也都較慢,當然,那時候主要的貴族客戶是集中在英法,但也不是全部;

    3、世界懷錶大發展是在蒸汽機發明之後,一是加工技術的提升,二是資訊科技的交流大大增加,最黃金的年代是在1880年到1920年代。這個時期,瑞士人的鐘表業發展,已經舉世聞名。

  • 3 # 中國科普博覽

    在機械鐘的發展史上,讓人最扼腕嘆息的應該是中國。早在北宋時期,蘇頌發明的水運儀象臺中就用到了機械鐘的核心——擒縱機構。然而,當時並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其發明者蘇頌也沒有傳下詳細資料,這使得中國白白喪失了一次機械鐘發展的機會。

    歐洲的機械鐘誕生於13世紀,比中國的水運儀象臺晚了整整三個世紀,依據的是“單擺的等時性(單擺擺動的擺角小於5度時,擺長固定,則其擺動週期一定)”原理。最早傳入中國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獻給萬曆皇帝后,他極為欣賞,幾乎日日觀賞,夜夜撫摸。於是,馬上釋出召令,成立專門製作機械鐘的宮廷造辦作坊,專供他和皇親國戚及心腹大臣使用。

    20世紀,人們發現了電磁振盪現象,並以此為基礎發明了電子錶!

    第一代電子錶利用磁場推動機械鐘走時,電池給振盪器提供能量使其發生並維持振盪,振盪器磁場的週期性變化作用於擺輪上的永久磁鐵,推動擺輪來回擺動,帶動指標轉動,以此指示時間。每天的誤差約為15s;

    第二代電子錶增加了音叉進行穩頻,使整個振盪系統的振盪頻率取決於音叉的振盪頻率,將誤差降為了每天在5s以內;

    第三代電子錶使用石英晶體進行穩頻,產生非常穩定的32768Hz頻率訊號,透過積體電路變換成每秒振盪一次的訊號,進一步提高了計時精度;

    第四代電子錶,機械結構已經減少到最小程度,用積體電路代替齒輪,代替指標的是發光二極體或者其它顯示元件,每天的誤差不到0.1s!

    第四代電子錶結構

    出品:科學大院

  • 4 # 鐘錶兩點通

    毋庸置疑,鐘錶最開始是為了計時而發明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人在鐘錶發明之前就有以下幾種方法計時:

    圭表

    它是古人最初使用的一種計時器,是一種依靠計算日影長度來計時的工具。

    日晷

    在圭表的基礎上,人們又發明了“日晷”,也是以光的投影來判斷時刻。

    漏刻

    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陽來計時的方法。但碰到陰雨天怎麼辦呢?古人便又發明了“漏刻”的方法,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在壺裡盛水,透過觀察壺上刻有時間的標尺(叫刻箭)位置來判斷時間。

    到北宋年間,蘇頌在張衡發明的水運渾天儀的基礎上改造完成的水運儀象臺,這是一種相對精確的運用機械動力原理的計時器。水運儀象臺擁有了鐘錶的心臟——縱擒機構,但可惜的是,蘇頌沒有趁勢而上錯失了鐘錶發展的大好時機。

    16世紀傳教士利瑪竇向當時的萬曆皇帝進貢了中國的第一座機械鐘,隨後機械鐘錶慢慢地在上層階級中普及開來。時鐘計時的功能慢慢弱化,擁有機械鐘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十八十九世紀,歐洲鐘錶經歷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期間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經久不衰享譽全球的鐘表品牌。直到現在業內都有“瑞士表,德國鍾”的說法。

    時至今日,時鐘絕不僅僅是計時的功用了。它可能是我們家居裝飾的一部分,凸顯了主人的品味格調;也可能是一些有識之士的藏品,做到與時俱進財富升值;更可能是一個家族的精神寶藏,歲月恆久遠世代傳承。

  • 5 # 鐘錶一點通

    擒縱機構的發明為機械鐘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十三世紀,中國宋代科學家蘇頌就發明了擒縱機構,但遺憾的是當時蘇頌等人並沒有乘勝追擊,研究發明機械鐘。

    直到17世紀,傳教士利瑪竇嚮明朝萬曆皇帝進貢兩座自鳴機械鐘,中國才擁有了歷史上第一座機械鐘。由於上層階級的喜愛和推廣,慢慢擁有了鐘錶師調校和維修機械鐘,到模仿生產機械鐘,再到自主設計研發,至乾隆期間達到鼎盛。故宮博物館也是目前世界上擁有最豐富古董鐘的博物館之一。

    西方機械鐘發明的具體時間,已無證可考。但14世紀時,在歐洲文學作品裡可以找到許多對機械時鐘的描述,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義大利詩人但丁的詩句,他在《神曲》裡這樣寫道:“時鐘的齒輪如此轉動著,有心人會發現,當後輪飛旋時前輪卻靜止不動。”證明在14世紀之前歐洲已有機械鐘的存在。這一時期的機械鐘還主要依賴吊重作為動力源。

    最早的機械鐘普遍體積較大,多用於教堂和公共場所報時之用,不過隨著歐洲城市資產階級的興起,裝飾室內的家用機械鐘很快成為市場的一大需求。家用機械鐘大致於14世紀中期同時出現於義大利、英國和德意志南部,其製造主要得益於鐘錶師和鎖匠對金屬冶煉技術的掌握和改進。

    為了解決機械鐘笨重的缺點,歐洲鐘錶師發明了全新的動力源,即發條,從而開啟了時鐘小型化的程序。 發條的採用主要得益於佛羅倫薩建築師費利波·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傳統發條通常由淬火藍鋼打造,一端卷收於發條盒內,另一端連線寶塔輪。當發條上滿時,其在彈力作用下開始收縮,從而帶動機芯執行。 慢慢地機械鐘走進了千家萬戶。時至今日,機械鐘再也不僅僅是為我們報時的工具,與家居風格搭配得當時,化身成為搭配利器。或者高調大氣,或者優雅有品。選擇對的品牌還可以使我們的財富升值,傳承後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磊這個演員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