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途觀

    西班牙內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民主進步力量同法西斯勢力的一次大較量,其結果是人民陣線領導的共和國政府被顛覆,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護下建立法西斯專政,並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兩個法西斯國家在戰爭中相互勾結,並在戰後正式結成同盟,使歐洲政治關係和戰略格局發生有利於德、意的重大變化。

  • 2 # 騎馬看煙雲

    地理位置上西班牙扼大西洋至地中海航路的咽喉.德、意控制了西班牙,就可形成對法國的戰略包圍,切斷英、法與其海外殖民地的聯絡,還可以獲取西班牙的煤、鐵等資源.

  • 3 # 胡話三國

    上個世紀30年代左右一場經濟危機以及長達10年大蕭條,讓剛剛經歷過一戰的西方列強們又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美國透過羅斯福新政走出了困局,而遠在歐洲的德國透過擴軍備戰,也風風火火的擺脫了困境。

    問題是,大量的武器彈藥不斷生產沒有消耗,一定會引發更大的動盪,可謂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對於剛剛從《凡爾賽和約》制裁下復甦的德軍來說,士氣、各國的反應、新武器的磨合都是希特勒擴張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萊茵河非軍事區。

    一戰結束後,為了防範德意志民族的“侵略性”,英、法等戰勝國在《凡爾賽和約》中將法德接壤的原屬德國的萊茵河地區劃為非軍事區。作為軍事緩衝區,使得“好戰的”德國無法直接進攻巴黎以及萊茵河下游各國。

    萊茵河區是整個德意志民族的恥辱,必須要拿回來。隨著希特勒上臺擴軍備戰,此時的他還沒有太大的膽量直接進駐,因為各國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必須等待一個時機,一個合適的理由。

    也應了那句“想什麼來什麼”。納粹的崛起讓法國感到不安,加上國內還在大蕭條下苦苦支撐,根本沒有做好應付一場戰爭的準備。為了“抱團取暖”,法國開始尋求其他國家的支援。

    最後,與蘇聯簽訂了《法蘇互助條約》。規定一方在遭到歐洲國家侵略時,另一方立即相互支援與協助,有效期為五年。對此“不滿”的“小鬍子”警告巴黎,一旦批准了這個條約,那麼他們將進駐“萊茵河非軍事區”。

    這個《條約》沒有在“小鬍子”行動上起到任何作用,卻給了他一個進駐該地區的藉口。1936年3月1日3萬德軍進入萊茵區,這可是他人生中的一次豪賭,但賭對了。

    當時的法國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軍事同盟,再加上剛剛與蘇聯簽訂了《條約》,這可是“小鬍子”面臨的最大軍事危機。也就是說這次行動讓德國同時要應對4個國家的軍事力量,一旦發生衝突,那麼他們將會遭受滅頂之災。

    就連他自己事後也承認,在進駐萊茵區的48小時是他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如果法軍做出反應也進軍該地區,憑藉有限的軍事力量是完全不夠的,只能夾著尾巴撤退。可是各國的“無動於衷”很快就讓“小鬍子”的擔心拋到九霄雲外了。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首先,法國的“動作”最快。13個師的兵力迅速調往馬奇諾防線,戰爭一觸即發,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原來,其內部正在經歷一場政黨間的紛爭,對於是否開戰,並不能形成統一的共識。

    再加上經濟蕭條,國內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每個黨派都不想挑起戰爭,或者說第一個挑起戰爭。在他們看來,當務之急應該是穩定國內局面,抓好經濟建設,而不是,也沒有能力和精力去開戰。於是,他們採取了防禦的態勢。

    其次,英國的抗議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原來,因為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不同,對法、蘇兩國簽訂《條約》心存不滿,同時在他們看來萊茵河本來就是屬於柏林的,人家只是“回到自己的後花園”。所以,他們的態度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超出了人們想象的是,波蘭的反應很強烈。他們宣稱法波同盟是有效的,一旦開戰,波蘭也將出兵。說白了就是,法國只管打德國,我們一定會上去幫忙。誰知法國不想將事態擴大,波蘭也知趣的不好再說什麼了。

    但是波蘭的積極,給“小鬍子”留下深刻印象。一戰後德國一部分國土割讓給波蘭,現在又這麼囂張,這可是“新仇舊恨”。這也是二戰之初,先拿波蘭“開刀”的主要原因。

    雖然,“小鬍子”的“試探性”行動,遭到歐洲各國的譴責,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讓他的野心更加膨脹。更加高興的自然是“委屈”了很多年的德意志民族,他們現在越來越相信元首會給德國帶來更大的“輝煌”。

    西班牙內戰。

    現在的德國,武器裝備先進,全國士氣高漲,但是技戰術水平和武器的磨合,可是直接關係著未來戰爭的勝敗。就在這時,西班牙內戰爆發,反政府武裝在佛朗哥的帶領下一路敗退,現在急需他們的支援。

    這可是很好的“演武場”,佛朗哥的請求正中希特勒的下懷。很快大批的援兵和武器裝備運抵西班牙戰場,在隨後進行的持續半年之久的馬德里戰役,演變成一場由近60個國家參與,雙方投入兵力約80萬人的“世界大戰”。

    最終,在德意兩軍支援下的叛軍贏得勝利,而收穫更大的是“小鬍子”。

    首先,檢驗“閃擊戰”。戈林選派了大批飛行員參戰,許多先進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往往是剛走下生產線就被投入了戰場。空軍的表現不負眾望,飛行員在屢次激戰中磨鍊了技術,先進的飛機也表現的十分優秀。

    尤其是和海因茲.古德里安的坦克戰相結合的“閃擊戰”,更是效果很好。進攻開始時,先由戰鬥機掩護下坦克和轟炸機,對對手的陣地進行2小時的炮轟;然後,坦克強行開進,摧毀敵人一切可能的防禦力量;最後步兵上場,奪取陣地。

    其次,武器配合。在不斷演練並改進“閃擊戰”的同時,各級指揮官用無線電同地面部隊及空軍保持密切聯絡,攻擊戰術配合熟練,先進的通訊手段和高效能的武器,讓他們在戰場上游刃有餘。

    讓他們真正領悟到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的不是一、兩件先進的武器,而是各種裝備的密切配合。這種發揮空軍和火炮的炮轟威力,叢集坦克和裝甲車實施快速突擊的戰術思想,對日後德軍在二戰初期奪取戰役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這番“錘鍊”,現在的德國實力無比強大。不但有效能先進的武器,還有快速有效的戰術,再加上士氣高昂的部隊。在未來的戰場上,他們將密切配合,展現讓人側目的“閃擊戰”奇蹟。

  • 4 # 九品侍衛

    西班牙內戰是指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由共和國總統政府軍與人民陣線左翼聯盟對抗以佛朗哥為中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長槍黨等右翼集團;反法西斯一方有人民陣線、共和政府、蘇聯、墨西哥、國際縱隊等。而佛朗哥的國民軍這一邊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葡萄牙的支援,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的衝突和軸心國集團與共產主義的代理戰爭,使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前奏。

    西班牙內戰的爆發主要還是原因當時西班牙的社會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擊、政府改革的失敗、舊勢力軍人和宗教人士的不滿,長期下來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

    另外這場戰爭首次出現飛機對坦克的轟炸和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進行大規模轟炸,各國之間對此戰爭也十分注目。說白了西班牙內戰其實就是一次主義間的激烈碰撞,而摩拳擦掌的各個國家藉著西班牙的手進行了一場代理人戰爭。

  • 5 # 龍王1372

    就是今天的敘利亞,利比亞的歷史的從現,葉門搞的也比較有激情,上策,高低不能讓美國鬼子從阿富汗撤身,打了18年,政治格局缺定了,最好再拖美國鬼子18年!!

  • 6 # 熊style

    1929年,統治西班牙7年的是米格爾·普里莫·德·裡韋拉將軍、埃斯特拉侯爵,他們讓西班牙陷入混亂和經濟危機的困擾!這位將軍被迫在12月31日的正式宣告中承認:西班牙的各個階層都反對他!1930年1月27日,他又受到了最致命的打擊:西班牙各個軍種的軍事指揮官都不贊成延長他的獨裁統治:1930年1月28日,裡韋拉將軍向國王辭職;

    西班牙國王不願意結束軍事君主獨裁統治,他又委派兩位將軍成立內閣——西班牙全國人民都反對阿方索十三世的決定!無奈之下,國王舉行全國大選,獲勝的共和黨確立了統治地位,通過了社會主義憲法,除保留其他機構外,它成立了高度政治化的警察機關——阿薩爾託斯(突擊警衛軍):這一機構對天主教會和法西斯主義陣線的利益嚴格限制!而法西斯陣營中最強大的西班牙長槍黨開始準備暴亂……國王則直接跑路,自此以後,西班牙王室喪失統治權;

    1936年,左翼的共和黨、共和聯盟、工人社會黨、勞工總會、社會主義青年聯盟、共產黨、工團主義黨、馬克思主義統一工黨組成的人民陣線獲得政權!新政權頒佈了一系列損害大地主、教會、金融巨頭、高層軍官、長槍黨利益的政策:停止給大地主償付所沒收的土地的補償費、禁止強迫農民遷離他們所承租的土地,在5個月內(1936年2月至7月)農民們就得到了七十一萬二千公頃土地。宣佈一切民族都享有自治權利。1934年1月1日以後所有因政治理由而被解僱的人都恢復了工作,併發給3-6個月工資的補償費——西班牙所有反對人民陣線的利益群體組成武裝推翻西班牙政府的聯盟——西班牙教會的神甫和僧侶脫下長袍,組織武裝巡邏隊,許多教堂和寺院變成了暴動中心,長槍黨的武裝和保皇黨開始動員!

    1936年7月17日,暴亂從摩洛哥開始:擁護西班牙長槍黨的外籍軍團——西班牙與法國同樣有外籍軍團賣命!摩洛哥外籍僱傭軍、多數西班牙陸軍、空軍、少數海軍聯合起來向西班牙共和政府進攻!

    西班牙內戰之初,叛軍領袖飛機失事喪生,叛軍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巴阿蒙德將軍出任領導人,他是精明的軍事政治領導人:向納粹德國、義大利發出了援助請求——為了控制歐洲重要的大西洋航線、地中海航線、磨練新軍事力量,希特勒、墨索里尼立即響應他的請求,派出海空軍援助西班牙叛軍登陸西班牙本土。

    內戰期間,納粹德軍、義大利軍隊合計派遣了超過海陸空20萬軍隊、2000架戰/轟機、近千輛坦克、幾千門火炮、超過20億德國馬克援助西班牙叛軍——西班牙其實就是最早領教納粹德國閃電戰雛形的國家!

    西歐列強、美國為了保護大西洋航線‘’安全‘’——西班牙共和政府屬於共產黨政府!為了直布羅陀海峽的控制權、為了將納粹德國戰略進攻矛頭引向蘇聯:西班牙叛軍75%以上的石油由美國供應、法國提供了大部分卡車、英國也提供石油、葡萄牙開放邊境給叛軍……所謂的‘’不干涉委員會‘’由27個國家組成,它們對西班牙政府聯合制裁!它卻任由德意援助西班牙叛軍——德意均不是委員會成員!

    列強給予西班牙政府的不公正待遇和法西斯主義的擴張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公憤:一支由53個國家4萬志願者(包括中國志願者)組成的國際縱隊在西班牙誕生了,它的成員包括作家有喬治·奧維爾,詩人有威·亨·奧登,記者和小說家有安德烈·馬爾羅和歐內斯特·海明威……缺乏軍事訓練的志願者們與法西斯軍隊血戰至1938秋,讓納粹德國第一次領教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威力,從而促使納粹德國加速‘’統一歐洲‘’的戰略準備!

    西班牙政府唯一的有組織外國援助來自蘇聯:蘇聯出於牽制納粹德國、提高蘇聯國際地位的需要,1936年8月至1939年3月期間,蘇聯秘密為西班牙共和軍輸送了約806架飛機、362輛坦克和1555門大炮,數萬官兵(輪訓)。可是,蘇聯為了與英法達成反法西斯聯盟的戰略目的,撤銷了對西班牙政府的援助,這是西班牙共和政府失利的原因之一!

    西班牙內戰,參戰人數超過80萬人、參戰公民超過60個國家,兩年多的內戰讓西班牙大傷元氣:二戰中保持中立;英國人保證了直布羅陀海峽的控制權;法國人丟掉了歐洲反德聯盟的信任;蘇聯差點被希特勒的大坑埋了;美國人一如既往的滿嘴流油……1939年3月,西班牙內戰結束,此時,納粹德國的戰鋒直指波蘭,再過幾個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西班牙內戰的苦果由無能、綏靖的英、法以及其它西歐國家自己吞下去!

  • 7 # 沒事閒拉呱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

    西班牙內戰是由德國、義大利法西斯支援的弗朗哥政權和蘇聯社會主義支援的共和軍之間在上世紀30年代爆發的內戰。

    這次戰爭參加的國家非常多,因為它有幾個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與法西斯的第一次較量。後來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國家都基本上都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了西班牙內戰。德意法西斯借西班牙內戰檢驗了自己的綜合實力。這場戰爭的具體過程: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在左派和右派的鬥爭時,駐守在摩洛哥的弗朗西斯科·弗朗哥趁機發動叛亂,弗朗哥軍隊獲得德意法西斯的軍事支援(德國派出兀鷹軍團、義大利派出志願空軍),叛軍一路向北推進至馬德里。

    另一方,來自世界各地的先進知識分子們自發的前往西班牙支援共和政府,蘇聯和英美等國也派出了大量志願者。這些志願者們組成“國際縱隊”在西班牙戰場抵禦弗朗哥叛軍。

    但是,德國、義大利法西斯不斷向英美等國施壓。英美等國家一步步向法西斯妥協。而西班牙共和政府在蘇聯的操控下,卻忙著清洗其他黨派(斯大林藉此打壓托洛茨基的支持者,爭奪權力)。戰爭結果以弗朗哥奪取西班牙政權而告終。

    因此,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的原因:

    法西斯的猖獗。英美的懦弱。蘇聯斯大林的貪婪(斯大林僅派出了700名士兵,便換回西班牙國內三分之二的黃金)。

    透過我們對這場戰爭的詳細瞭解,得知了很多國家介入西班牙,干涉西班牙內戰的原因。

    這場戰爭是一場徹底的不義之戰。那些偉大無私的國際縱隊戰士被利用了,被當成戰爭工具和政治籌碼,多麼可悲!邪惡猖獗無人制止,正義善良被人利用!

  • 8 # 玄坤文史

    西班牙內戰可以看做是二戰之前,世界民主戰線力量和法西斯勢力的一次較量,在爆發西班牙內戰之前,西班牙國內政局十分動盪,左翼,右翼政黨鬥爭不斷,下面的各分支派系因為政治主張不同,也是內鬥不斷。

    西班牙內戰的背景

    西班牙國內的這些政黨中,有主張武力推翻共和政府的,有建議取締法西斯和保皇派的,各自代表的利益群體也不同,有代表貴族利益的保守軍人群體,也有代表貧農,手工業者的長槍黨,所以在西班牙內戰之前,西班牙國內的政治環境是非常複雜的。

    另外在國際大環境中,一戰結束後,雖然英國,法國是勝利者,但是戰爭也對兩國的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這兩國不願意在過多幹涉別國內政,進而捲入一場潛在戰爭之中,而這個時期的美國,也在關著門自己搞工業發展,除了經貿外,幾乎不插手干涉別國事務。

    德國因為一戰的失敗,國內出現通貨膨脹,失業率激增等問題,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後,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逐漸掌握了德國政權,德國為了轉移內部矛盾,逐漸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而義大利墨索尼裡在1925年就實現了獨裁統治,因為有共同利益和德國逐漸走到了一起。

    墨索尼裡

    1931年西班牙爆發革命,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建立,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成立的七年時間裡,就先後組建過28個政府,並且在最開組建的政府中,不但可以看到貴族,王室的身影,甚至還有天主教插手其中,政府,教會,保皇黨,貴族,地主互相攻擊。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也對西班牙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迅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援,政黨之間,不同的利益訴求者又互相聯合,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攻擊其他陣營,也導致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傾向共產主義的左翼黨派形成了人民陣線,傾向法西斯主義的右翼黨派組成了西班牙軍事聯盟。

    弗朗哥

    西班牙內戰開始,各國採取不同政策干涉西班牙內戰

    1936年,西班牙軍事聯盟的幾個首腦匯見了納粹德國的卡納里斯上將,並得到了德國的軍事支援,西班牙軍事聯盟開始派遣成員前往義大利,德國爭取得到更多的支援,1936年左翼政黨在大選中獲勝,不久之後支援右翼政黨的領袖卡爾沃·索特羅被暗殺,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右翼將領佛朗哥策動了叛亂,西班牙內戰開始了。

    在戰爭開始之初,叛軍主要由12萬陸軍,少量空軍和外籍軍團組成,最初叛亂還非常的順利,但是沒過多久,人民陣線就動員了30多萬人加入民兵組織,鎮壓叛亂,叛亂形勢急轉直下,8月德國軍隊和義大利軍隊進入西班牙支援叛軍,內戰形勢再次轉變,叛軍和德意軍隊開始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進攻。

    在德國和義大利插手西班牙內戰後,各國的共產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組成了國際縱隊,開始支援西班牙政府,蘇聯也開始支援西班牙共和派,大量的軍事物資運往西班牙。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不願意趟渾水,採取不干涉政策,同時對西班牙實施武器禁運,也導致國際縱隊很多物質運不進西班牙,而美國還是在兩邊賣物資。

    因此西班牙內戰中,共和政府和叛軍之間軍事實力並不平等,政府軍開始節節敗退,共和政府內部也不團結,在組織反擊的過程中,很多計劃難以順利實施,1939年2月,隨著加泰羅尼亞被叛軍全面佔領,西班牙共和政府被推翻,英法等國承認了弗朗哥政權。

    結語

    在西班牙內戰中,德國,義大利支援弗朗哥的國民軍,目的無非就是拉攏,培植一個在歐洲傾向自己的政權,雖然西班牙在二戰中採取中立政策,但還是更傾向德國,而最主要的是在西班牙內戰中,德國和義大利結成了同盟。

    對於英國,法國採取不干涉政策,一個原因是不想趟渾水,另外是對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都沒好感,讓他們自己窩裡鬥,但是就西班牙的實際情況看,這等於掐斷了共和政府的活路,反而壯大了法西斯政黨的勢力,而蘇聯支援共和政府,則是要和資本主義國家的抗衡,多個勢力共同匯聚在了西班牙,也因此在西班牙內戰時,各國紛紛插手干涉西班牙內戰。

    弗朗哥宣誓成為西班牙國家最高元首

  • 9 # 兵說

    因為西班牙內戰的交戰雙方都有背後大國博弈的影子。佛朗哥的叛軍是受到整個西方的支援,而民選機構的背後則是紅色陣營。

    二戰前,是紅色陣營與西方矛盾的上升期,處於紅色陣營的擴張期,各國紛紛建立了紅色組織,而西班牙則是左翼成功一次合法上位,這就意味著西方主流國家也要面臨紅色陣營的衝擊。而這不是西方所能容忍的。因此,在英法的默許下,德意兩國積極扶持佛朗哥的軍隊,給錢,給槍,給人,甚至到最後自己派遣航空兵,還有炮兵等支援性兵種為叛軍助戰。

    而政府軍也不甘示弱,頻頻出擊,甚至也從國外拉外援,在蘇聯老大哥、墨西哥等國的號召下,全世界的紅色陣營紛紛來援,也包括了來自東方大國的支援,這些來自全世界的戰士組建了赫赫有名的國際縱隊,在西班牙內戰中,國際縱隊多次與政府軍並肩作戰,多次擊退了叛軍的進攻。

    然而,畢竟當年的紅色陣營沒有蘇聯崛起後的力量強,和這些老牌帝國的野心家們鬥還是遜色一番,處處受制於人,西班牙最終也在戰火中四面楚歌,被迫下臺。

    這樣來看,西班牙內戰可以視作代理人戰爭,先是互相拼背後的力量,而後各自背後大佬親自上場,好不熱鬧。

  • 10 # 薩沙

    這是因為西班牙對於歐洲是非常重要的。

    也許大家不知道,拿破崙時代走下坡路,就是因為介入了西班牙戰爭。

    拿破崙在介入西班牙之前,在歐洲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但介入西班牙以後,陷入了民族戰爭的汪洋大海,最終失敗。

    此次失敗讓反法聯盟看到,拿破崙也是可以被打敗的,最終再次聯合起來。

    西班牙在南歐的最南部,位置極為重要,同英法意都相距不遠。

    所以西班牙對於這些國家有著很大的影響。

    當時這些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當然不可能允許這裡出現社會主義國家。

    西班牙種種的社會矛盾,左右翼分子互相攻擊、政府改革的失敗、舊勢力軍人與宗教人士的不滿,長期下來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在右翼軍人的策劃下引發了內戰。

    戰爭就是兩方:

    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核心西班牙國民軍和西班牙長槍黨等右翼團體,堅持搞資本主義制度;

    西班牙共和軍和人民陣線的左翼團體,要求搞共產主義制度;

    雙方各自有支持者,國民軍支持者為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及葡萄牙。

    共和軍支持者是蘇聯和墨西哥,以及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

    納粹德國:

    希特勒對弗朗哥給予很大支援。

    希特勒給佛朗哥的有24輛一號坦克、少量高射炮、11架Ju 52轟炸機、6架He-51戰鬥機。

    德國海軍也派出戰艦德國號、舍爾上將號、科隆號和U-33、U-34潛艇進入戰區。

    類似的援助還有很多,希特勒最大和最後一次的國民軍支援行動是派出兀鷹軍團,自1936年11月開始,他派出了額外的500人部隊,並提供西班牙國民軍92架新型飛機,其中包括在整場內戰中效能最佳的Bf 109戰鬥機。希特勒使兀鷹軍團參戰直到1939年4月戰爭結束。在高峰時期,德國部隊約有12,000人,多達19,000名德國人參與了西班牙內戰。

    義大利王國

    在戰爭結束時,在西班牙的義大利軍約5萬人,並透過輪換與整補,西班牙內戰有超過75,000名義大利士兵為國民軍戰鬥。

    蘇聯

    蘇聯提供了大量武器和資金援助。

    蘇聯提供共和軍約806架飛機、362輛坦克和1555門大炮。

    蘇聯也派出少數軍事顧問到西班牙,以及組織國際縱隊參戰。內戰期間,蘇聯軍隊總額不超過 700人,但蘇聯的志願軍也經常開著的蘇制坦克和飛機參戰。

    不過,對於蘇聯的軍備,共和政府則以西班牙銀行的國家黃金來支付,總價值超過5億美金,佔了共和國全國黃金量的三分之二。

    墨西哥

    墨西哥公開表示支援共和政府,提供2,000,000美元的援助和一些戰爭物質,包括20000支步槍,28萬顆子彈,8門大炮和少數美國製造的飛機。

    西班牙共和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而蘇聯也算是盡全力援助了。然而西班牙共和軍最大的問題在於內部有矛盾,西班牙共產黨始終沒有完全掌權。

  • 11 # 小約翰

    很多國家也沒有多少,主要是德國、蘇聯和義大利,它們是西班牙內戰的直接介入者。

    無論心裡是怎麼想的,歐洲強國英國和法國對西班牙內戰是至少在表面上,是採取袖手旁觀的中立態度的;所以不能說很多國家介入干涉。

    美國對於西班牙發生內戰很痛心,不主張武力解決爭端,美國議會出臺法律對西班牙內戰雙方禁止軍售,因為不管賣給誰都是殺人,這是人家兄弟們的內戰,美國不能發不義之財。

    儘管如此,西班牙內戰還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牽動著所有大國的神經,他們對這場戰爭的勝負都比較介意,或多或少都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所以才會讓大家以為“很多國家”都“介入”、“干涉”西班牙內戰。

    為什麼一個國家的內戰牽動國際社會的神經,因為西班牙內戰不是一場普通的內戰,它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也可以說是二戰的前奏,或者說是二戰前的熱身。

    西班牙內戰歷時三年之久,先後有50萬人死於戰火,表面上看是打內戰,其實歐洲各種政治勢力都在使勁、發力。

    人家兄弟在家打架,蘇聯、德國和義大利為什麼會介入呢?主要還是國家利益以及意識形態的鬥爭。

    首先是西班牙地理位置重要,關乎其它國家的利益。

    義大利背靠比利牛斯山,北面與法國相鄰,南面與非洲大陸隔洋相望;中間隔著20公里左右的直布羅陀海峽,是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咽喉。

    這個直布羅陀海峽是是兵家爭奪的戰略要衝,英法把這裡當做自己的生命線,尤其是英國牢牢地控制著直布羅陀要塞,寸步不離。

    德意法西斯為了稱霸歐洲,必須要控制直布羅陀,而西班牙是控制這裡的跳板,只要佔領了西班牙,直布羅陀就唾手可得。

    因此說,德國和義大利兩個法西斯小丑之所以干涉西班牙內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遏制英法的意思。

    列強幹涉西班牙內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意識形態方面的。

    西班牙在20世紀20年代發生政變,國王被推翻,國家陷入內亂,各種政黨和主義雨後春筍般誕生。

    雖然黨派林立,但當時西班牙國內主要有兩大陣線。

    一個是以西班牙共產黨為首的左翼集團,名字叫人民陣線。

    他們的成員有:由西班牙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工人黨、工人聯盟、巴斯克人、加泰羅尼亞人和無政府主義者等,他們的政治主張就是推行民主制度,實行土地改革,沒收教會財產,保障勞動者權利,降低底層人民的稅賦,釋放政治犯。

    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主張,那就是在西班牙實行社會主義,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把西班牙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一個是以西班牙社會黨為首的右翼集團,他們追求共和制,主張突出工會地位,反對土地改革,不贊成沒收教會財產,還主張暴力恢復國內秩序。

    右翼集團領袖是西班牙大獨裁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它的主要成員是保皇派,富農、小資產階級,法西斯主義者。

    最關鍵一點,右翼集團的成員有不少軍人,他們還有武裝組織——長槍黨。

    一開始,兩派的較量是按照規則進行的。

    1936年2月左翼聯盟險勝,險要勝也是勝,就有資格組閣。

    但是西班牙軍人對新成立的政府不滿意,尤其是新政府領導人一上臺就削減軍閥費,關閉軍校,降低軍人待遇。

    於是右翼就有了機會,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他們開始不按照套路出牌。

    按說,無論什麼主張都沒錯,用選票說話啊,但是無論左翼還是右翼不用選票用暴力說話了。

    右翼領袖荷西·安東尼奧的侄子-馬奎斯被政府突擊衛的荷西·卡司第殺害後,長槍黨黨員以牙還牙將其殺害。

    左翼控制的突擊衛隊成員又偽造逮捕令,綁架了右翼領袖、財政部長-卡爾沃·索特羅將其殺害。

    矛盾不可調和,兄弟兵戎相見,相互殘殺。

    1936年七月,西班牙內戰終於爆發。

    希特勒仇視共產主義,把它當做洪水猛獸,把西班牙左翼的掌權認為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德國就赤膊上陣支援西班牙右翼。

    希特勒給右翼弗朗哥政權提供了大量先進武器,包括坦克、飛機和高效能火炮。

    德國海軍的戰艦也赤膊上陣進入西班牙海域,為弗朗哥加油助威。

    1936年春季開始,德軍出動地面部隊直接參戰。

    義大利當時國家法西斯黨執政,大獨裁者墨索里尼掌權,德國跟義大利都是法西斯當道,是一丘之貉,墨索里尼對希特勒亦步亦趨,自然也不遺餘力介入了西班牙內戰。

    義大利介入西班牙內戰非常賣力,出動的地面部隊甚至超過德國,先後有6萬名左右的義大利軍人到西班牙蹚渾水。

    德國和義大利進入西班牙為右翼撐腰,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當然不會袖手旁觀,它要出兵幫助自己的社會主義同志。

    蘇聯政府不僅提供了大量作戰飛機,火炮和坦克,甚至把新組建的坦克部隊都開到了西班牙。提供了大量武器和資金援助。

    不過斯大林是個精明的政治家,從來不會當冤大頭的,他向西班牙左翼政府提供的軍備不是施捨,是要掏錢的,公買公賣不能含糊,親是親財帛分,親兄弟明算賬。

    墨西哥原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自己原先的宗主國家裡發生戰爭了,自己總要表示一下,所以提供了一些有限的援助。

    1939年4月,西班牙內戰結束,左翼政府被推翻。

    由於意識形態相同,英美法先後承認了西班牙右翼政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姓劉的建立政權除了劉宋都以漢為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