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7
回覆列表
  • 1 # 墨海書童

    趙孟頫是多才之人 ,書法方面主要貢獻是憑藉一己之力扭轉了元代的書法時弊 ,使元代書法又回到一個高峰。因為趙孟頫各種書體都精通,所以書法各方面都有一席之地。他的行書可以直比"二王",現在人們對他有誤解主要是傅山等書家的原因。一個元代書家能擠進"四大家"裡可見趙孟頫的書法成就。

    趙孟頫在繪畫方面的成就太突出,在繪畫史裡是必提的。他開始了具體的表現出以書法筆法入畫的先河。同時提出"作畫貴在古意"的觀點。在印學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樹。

  • 2 # 墨煮秋詞

    趙孟頫是元初最重要的書法家之一,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今湖州)人,人稱“趙吳興”。趙孟頫直追東晉二王之風。他是一位真、草、篆、隸、行各體兼善的大家。他的書法不激不厲,平和蘊藉,筆法精熟,結字平正秀麗,氣息高古。趙孟頫在書法上是一位復古主義者,主張師法“鐘王”,出入晉唐。影響元、明、清三朝。趙孟頫的楷書被後人列為歐、顏、柳、趙四大楷書之一,稱之為“趙體”。

    談起趙孟頫書法的風格特點,我們要先了解其取法、師承關係。趙孟頫在元代書法史上是一位領袖人物,他憑藉著自己傑出的書藝,幾乎籠罩了元代至明中期書壇數百年。他諸體皆善,《元史》本傳載:“篆、摘、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關於趙孟頫書法的取法,明初的宋鐮曾有言曰:“蓋公之字法凡屢變,初臨思陵(筆者按,指宋高宗),後取則錘睬及羲、獻,末復留意李北海。此正所謂學羲獻者也。”

    趙孟頫取法亦廣,從目前所見的趙氏書跡來看,臨王羲之作品不少。如《蘭亭序》、《十七帖》等帖趙孟頫均認真多次臨習。對此虞集曾有如下記載:” 趙松雪書,筆既流利,學亦淵深。觀其書,得心應手,會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恉《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變其形,可謂書之兼學力、大資精奧神化而不可及矣。“而且趙孟頫曾收藏有自稱祖本的十卷《淳化閣帖》。

    實際上趙孟頫的取法範圍並不僅限於此,他自雲“學褚河南《孟法師碑》,故結字規模八分”。元柳貫《跋趙文敏帖》載文敏)試濡墨復臨顏、柳、徐、李諸帖。既成,命取真跡一一覆校,不惟轉折向背,無不絕似,而精采發越,有或過之’。明董其昌雲曾見趙臨習米芾作品。

    而趙孟頫的一些作品中亦可窺出智永、陸柬之書法之影子。此外,趙孟頫的篆書、隸書亦淵源有自,元代的楊載雲其篆書“則法《石鼓》、《詛楚》”、隸書則法“梁鵲、鍾繇”。章草則臨習皇象《急就章》,《中國書法全集43·趙孟頫一》中收錄有他的《臨皇象急就章卷》。

    趙孟頫正因取法廣博,才被譽為諸體皆精,甚至被何良俊稱為“唐以後集書法之大成者”。但總的來說,他於二王處取法最多。

    趙孟頫的大楷書吸取李邕書碑的方法,既得流美風韻,又存遒健骨氣,在晉人的韻味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度。代表作《湖州妙嚴寺記》《三清殿碑記》《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膽巴碑稿》《仇鍔墓誌銘稿》。其小楷極具特色,用筆極為嫻熟,結體妍麗飄逸,用筆遒勁,深得晉人神髓。其行草書被世上稱作成就最大者,對後世的影響也是以行草書的影響最大。傳世作品有《蘭亭十三跋》《歸去來辭卷》《赤壁賦》《雪晴雲散帖》,既嚴守古法,又縱橫飄逸。

    趙孟頫生活的南宋末年,書法的發展己經失去了北宋時的勃勃生機而走向了衰落。南渡之後,南宋書家不但失去了家園和收藏、研習書法的條件和氛圍,而且最為可貴的書法進取精神也在偏安一隅中逐漸消餌殆盡,遠不如北宋書家那麼意氣風發和積極進取。南宋書壇的凋敝一直延續至元初,而趙孟頫的出現,則改變了這一衰敗局面而有力挽狂瀾之功。

    趙孟頫書法的風格特色是流媚秀麗、溫潤閒雅。書法史上,趙孟頫楷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楷書並稱“楷書四大家”。

    趙體楷書的特點,概括有三:

    第一,趙氏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

    第二,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

    第三,筆圓架方,流動帶行。書寫趙體時,點畫需圓潤華滋,但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只有這樣,才能掌握趙體的特點。另外,他書寫楷書時略摻用行書的筆法,使字字流美動人,也是趙體的特點之一。

    作為一位變革轉型時期承前啟後的大家,趙孟頫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成就為前人所不及:

    一是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豔瑣細之風轉向質樸自然。

    二是他提出以“雲山為師”的口號,強調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

    三是他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

    四是他提出“不假丹青筆,何以寫遠愁”的口號,以畫寄意,使繪畫的內在功能得到深化,涵蓋更為廣泛。

    五是他在人物、山水、花鳥、馬獸諸畫科皆有成就,畫藝全面,並有創新。

    六是他的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是他在南北一統、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勢下,吸收南北繪畫之長,復興中原傳統畫藝,維持並延續了其發展。

    八是他能團結包括高克恭、康裡子山等在內的少數民族美術家,共同繁榮中華文化。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

    趙書雖秉承傳統,卻不為陳法所囿,往往能根據不同的需要變換書體,但不論怎樣變,又都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因此,他的書法既有深邃的傳統基礎又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卓然不群。

  • 3 # 壯圖山人

    趙孟頫畫像

    可以肯定地說,趙孟頓不僅是是元朝著名的書畫家,就是在中國書畫史上也佔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響。書法界對趙孟頫書法的評價,一直存在著對立的兩種不同的看法。

    頗具代表性的觀點是並不看好趙孟頫的書法藝術,尤以早期非常自負的董其昌為代表。他說:“餘十七歲學書,二十二歲學畫,今五十七矣。有謬稱許者。餘自校勘,頗不似米顛作欺人語,大都畫與文,太史校,各有長短: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趙書無不作意,吾書往往率意。當吾作意,趙書亦輸一籌,第著意者少耳。古人云:右軍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假令耽之若是故為勝,餘於趙亦然。”

    由此可見,董其昌對趙書的基本態度是否定。他指責趙的書法因圓熟而有俗態,因刻畫而猶在形骸之外,因作意而無勢等,從某個角度來看,確是言之有據的。也可以說,早期董其昌對趙孟頫書法的貶低評價也有一定的道理的。

    趙孟頫書法

    據記載趙孟頫落紙如飛、日書萬字,由於書寫既多且快,有少數作品確也存在著由於寫得過快而缺少逆勢,由於寫得過熟而有些俗。如果依據這種情況,說他的字有些俗態,可能並不算太過分,但就以此來貶低趙書,把趙孟頫眾多作品中的極少情況當作普通現象,應該說只是一仲以偏概全的錯誤做法,顯然有失公允。雖然趙孟頫在用筆上把王羲之的絞轉用筆進行了簡化,結字謀篇有些時候也存在些許雷同,但這似乎不是貶低趙書的理由,更不應不顧事實說趙孟頫的字不是書法。

    這裡還需指出的是,趙書因為用筆比較內蘊,經多次翻刻墨拓,往往變得軟滑圓俗而失神了。碑刻只能顯現筆勢之大概,其抑揚頓挫、出鋒人鋒、墨色等微妙變化無法體現。還有一些偽趙書或是其真偽有爭議的,大都存在著軟媚甜俗、輕飄浮滑的弊病。據有關專家考證,《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的《趙孟頫尺牘詩翰冊》就有不少偽趙書。而有些評論趙書的人,不辨真偽,將這些偽趙書或是有爭議的當做趙書來評價。這些方面,也影響了對趙孟頫書法藝術的評價。

    趙體字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趙孟頫身為宋代宗室,卻在元代身居高官,導致人們除了對趙孟頫本人行為有所不屑之外,也使其書畫藝術遭受了不公允的批評。應當說,因為趙的仕元而認為其缺乏民族氣節,並以此為根據,進而從書如其人推匯出其字必是軟媚無骨的,這自然是不恰當的,無疑是犯了“因人廢言”的錯誤。

    但也有不少數肯定趙孟頫在書法界不可替代的宗師地位。很多人認為,趙孟頫的書法藝術上的傑出成就,最集中地體現在正、行、草這三個方面,而論藝術水平,趙的行書最高,其次為楷書,且以小楷藝術水平最高,再者是他的草書,草書中尤其章草成就較高。趙書是唯美的,是陰柔美的代表,是書法中的“婉約派”。更需要的肯定的是趙孟頫的書法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他簡化了“二王”的一些傳統筆法,使書寫更便捷,速度加快,這無疑有利於書法藝術的不斷創新。此外 ,由於趙孟頫的倡導,宋代破忽視的傳統筆法得以全面恢復,不僅復興了古法,還扭轉了書法中恣肆求怪的偏執現象,使元代書壇出現了新的生機。這更是趙孟煩應該肯定的成就。

    總之,趙孟頫在書法上的成就是無人可以取代的,我們不應因趙孟頫仕元,而否定其書法藝術成就。應以趙孟頫的作品為根據,仔細分析研究,從而客觀評價其書法藝術。

    趙體字

  • 4 # 樓蘭相守

    趙孟頫的書法,究竟有多好。這個問題就是叫中書協專家回答恐怕也說不透徹,只能算作是權威性回答。因為趙孟頫的書畫成就有史可鑑,真得是冠絕古今,後無來者。趙孟頫,元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精通音律,善古物鑑定,書畫成就尤為突出。他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趙氏楷書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傳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如《赤壁賦》堪稱經典之作。

    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他的文章亦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

  • 5 # 千千千里馬

    趙孟頫的書法“有多好”?那就是說會比王羲之更好嗎?

    從王羲之書法體系這個傳統來說,我們說趙孟頫真的不比王羲之差多少,也是學習和繼承王羲之書法的一位佼佼者。他被列為“歐顏柳趙”四大楷書大師,那是當之無愧的。

    至於趙孟頫的書法有多美,我就不多談了。要多美有多美,一點也不過分!

    我要說說趙孟頫的書法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起到了什麼樣的偉大作用。

    中國的書法不斷髮展演變,根本的問題就是一個問題,即如何寫得又好又快。

    而要寫得又好又快,往往是有很大矛盾的。寫快了,不容易寫好,寫好了,不容易快。

    我們看看中國書法的發展史是不是這樣呢?當然是。甲骨文金文時代如此,小篆時代如此,隸書時代也是如此,隸書之後的魏碑時代也是如此。

    在書寫漢字上,只有王羲之是第一個完整系統解決了書法的欣賞美和效率美的完美統一的。

    趙孟頫繼承了王羲之的這個書法傳統,並且有進一步的發展。

    這就是他的“行意楷書”的完成。唐代以來,楷書以歐顏柳為祖師,深刻影響著宋元明清的書法規範。

    如果我們把歐顏柳三家的楷書與趙孟頫的楷書做一下比較,你就會發現,趙孟頫書法的書寫速度是最快的,而歐顏柳的楷書書寫速度基本差不多。

    為什麼清代會流行趙孟頫的楷書?我想這個道理已經不言自明瞭。因為趙孟頫是完美體現了楷書的工整性和行書流暢性的統一的。

    雖然這種書法的突出體現唐代的李邕已經在實踐,但是,我們把李邕和趙孟頫一比就會明顯看得出來,趙孟頫的“行意楷書”更加穩重遒美,每一個字都清楚流暢,這有利於快速書寫而不影響文字的規範清楚。

    在手寫傳播歷史階段,中國漢字的書寫速度意義非常重大,可以說,這是對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放。

    所以,明清以來,趙孟頫的書法不脛而走,非常流行,這是歷史的選擇。

    那麼趙孟頫的“趙體”是創造嗎?應該說不是,但是,趙孟頫把歷史上所有能夠“又好又快”的書寫方法都集中體現出來了,所以,他是一個偉大的發現人。也是具有歷史責任的偉大書法家。

    書寫文字是非常辛苦的勞動,而且還不容易寫好,這就需要一套優秀的書法輸入體系,這個體系極好產生了楷書,極快產生了草書,適中產生了行書,而行書往往也有草書摻雜其中,趙孟頫的“行意楷書”,找到了最佳的方法。

    王羲之創立了這個體系,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要求,所以,在王羲之時代,他的書法風格只有很少的人學習,但是,最終還是被歷史發現了,所以,唐代以後,流行王羲之書法風格體系,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

    趙孟頫在王羲之書法體系的基礎上有最完美的發展,這就是他的偉大。

    僅僅就個人的書寫速度而言,趙孟頫也是非常驚人的。據說他的楷書最高日書寫記錄突破萬字。這個速度除了趙孟頫個人的書法天才素質以外,我們不能不對他的“行意楷書”本身就是一種適合普及的速度書法感到非常驚奇。

    不過,有人據此大談趙孟頫的“日書萬字”,好像,趙孟頫每天都能寫一萬字似得。我看未必。再說了,趙孟頫有那麼多的書寫內容嗎?

    趙孟頫中年以後身體不是很好,五十多歲已經花眼,視力不是很好,那就更不可能“日書萬字”了。

    但是,我們普通人,一般日書三五千也很累,一萬字很難寫出來。而趙孟頫能夠突破“日書萬字”,已經非常驚人了。當然,能夠日書萬字的書法家,趙孟頫也不是歷史上唯一罕見的書法家,而是也不少見,例如,明代的大書法家文徵明也是。

  • 6 # 豫見書法

    【以下內容為個人手寫,杜絕複製貼上】

    一千個書法愛好者心中,可能有一千個趙孟頫。

    我喜歡趙孟頫甚至在喜歡“二王”之前,老趙的字華麗滋潤,圓潤典雅,又富有骨力。

    前段時間,故宮趙孟頫特展,萬人空巷,足以見趙孟頫的書法魅力。為何有如此多的人喜歡趙孟頫?

    我認為他的書法風格符合了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和審美觀——中庸之美。他的字不尖銳,但也不柔弱,把行楷書風發揮到了極致。這是他從小的童子功所致。據說他兒時每日練習《千字文》多達萬字。

    趙孟頫對中國書壇的另一個巨大貢獻是,打破了北宋以來書壇古風漸湮的頹勢,把書風再次引導迴歸到復古的道路上,以古為尊,以古為美。這一點對於當代書壇有些人提倡的書法要有時代特色要有創新的論調,是重磅一擊。

    元朝的皇帝曾經給趙孟頫貼了幾個標籤:人品貴重,相貌脫俗,皇室貴胄,詩文極佳,書畫雙絕。足以見當時趙孟頫在文壇、政壇上的影響。

    有人說,讀懂了趙孟頫,才能讀懂宋元。雖有些誇張,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至於有些人質疑的趙孟頫的書法柔美無骨,純屬人身汙衊,不懈一擊。仔細看趙孟頫的書法,尤其是楷書,哪一個不是鐵骨錚錚,精神抖擻,一點也不亞於顏魯公。

    說他的書法直接晉唐,是中國古典主義書法道路上的最後一座高峰,絕不誇張。

  • 7 # 方圓居文化

    對於古人書法的好壞雖然也是千人有千種看法,但大凡經過了千年歷史積澱、大浪淘沙,歷史留存下來的書法精品肯定有其精美絕妙之處。趙孟頫的書法在歷史上獨樹一幟,我的感覺是真好!

    趙孟頫及其書法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別署水精宮道人、鷗波。

    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元代著名書法家、畫家。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宋亡後,歸鄉閒居,入元后,元世祖忽必烈委派程鋸夫赴江南搜訪遺逸,遂被薦授官。

    先後歷仕五朝,榮極四海,官至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學士、榮祿大夫,封魏國公益號文敏,世稱趙吳興、趙承旨、趙文敏等。趙孟頫才華橫溢,集多藝於一身,書畫、詩文、音樂俱精,尤以書畫成就最高。書法方面,他高舉復古旗幟,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人,使得整個元代書壇一掃南宋以來的萎靡不振,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篆隸楷行草俱佳,其中尤以楷書、行書成就影響最廣。繪畫方面,開啟元代繪畫復古之風,舉凡山水、人物、竹石、鞍馬無所不精,且以書入畫,影響深遠。值得一提的是,趙氏一門極其風雅,其妻管道昇、子趙雍等均工書善畫為後世所稱道。趙孟頫的書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初從宋高宗趙構的書法入手,兼學鍾爵、智永;後由智永上追二王父子,用力最深;中年以後又著意於李邕的書法,最終形成自己雅意流美的書風。王世貞在《拿山堂筆記》中稱其:“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反映出了他在書法藝術史上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力。趙孟頫傳世作品較多,主要有大楷《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湖州妙嚴寺記》、《三清殿碑記》,小楷《道德經》、《洛神賦》等行書《蘭亭十三跋》、《歸去來辭卷》、《赤壁賦》等。

    三門記

    《三門記》,全稱《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由元代牟獻撰文,趙孟頫於大德六年(1302年)書並篆額,原碑立於蘇州玄妙觀正山門內,“文革”時消失。現有墨跡紙本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縱35.8釐米,橫283.8釐米。《三門記》作為趙氏楷書中的上乘之作,其楷法精研,圓轉道麗,寬博凝重,晉唐風韻躍然紙上。具體來說,用筆方面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略去唐楷明顯的頓挫之筆,增進行書筆意,強調自然書寫,注重點畫道勁連貫和彼此間的緊密呼應,彰顯剛勁厚實卻不失靈動飄逸的書法風格。結體方面,字形略顯扁方,寬綽秀美,於圓柔的外表下透著勁挺的內涵,整體工整典雅,凸顯“中和”之韻。

    章法方面,行列整齊,布白勻稱,視覺上給人以謹嚴有序、四平八穩之感。《妙嚴寺記》,又稱《湖州妙嚴寺記》,由牟獻撰文,趙孟頫書並篆額,約書於至大二年(1309年)七月至次年九月之間。可見此卷是他56歲或57歲時所作,風格接近他晚期的作品,字型方闊開張,於莊嚴規整中寓瀟灑俊逸。此卷原本為紙本,橫卷,現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 8 # 谷鳴書社

    淺談“楷書四大家”之一“過氣的王孫”趙孟頫(作品篇)

    本篇先從“楷書四大家”的命名談起。

    先看下歐顏柳趙的生活年代。

    歐陽詢-隋唐(557—641)

    顏真卿---唐(709-784)

    柳公權---唐(778-865)

    趙孟頫-宋元(1254-1322)

    我們從邏輯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楷書四家裡既然有趙孟頫,那提出該命題的時間一定在趙孟頫之後,或者說最早不過趙孟頫生活的時代。

    先看下趙孟頫老爺子的生平。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原籍婺州蘭溪(今金華蘭溪)人,出生於浙江吳興(今湖州),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

    趙孟頫(1254-1322)

    宋朝 (960—1279)

    元朝 (1271—1368)

    這裡有個疑點,趙孟頫與晚唐柳公權相隔近400年,難道我大宋朝就沒人了麼?蘇黃米蔡之流無一人敢比肩晉唐,而又是誰把趙公子推上了“楷書四大家”之一的位置?其書論剛勁不如柳、論肅穆不如顏、論法度不如歐、論牽絲不如褚,為何與歐顏柳並肩?

    那我們不得不說說宋末元初這段歷史。

    公元1286年,時年38歲的程鉅夫(1249—1318)奉忽必烈之命訪求江南才俊,帶回20多名漢族文人到大都(今北京)時,33歲的趙孟頫就在其中。

    時人眼中,趙孟頫是宋室王孫,才高名重。他若出仕,將被樹立為異族統治者收買漢人文化精英的典型。

    他不敢像同宗的某些兄弟一樣,激烈殉國。他也不敢像江南文人一樣,終生不仕。他也許是個懦夫,什麼都不敢,只是把畢生的勇氣,給了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論趙公子的才氣,忽必烈奉為“神仙中人”,其“神采秀異,珠明玉潤,照耀殿庭”。

    他寫過一首詩,剖陳心跡:“在山為遠志,出山為小草。古語已云然,見事苦不早。……誰令墮塵網,宛轉受纏繞。昔為水上鷗,今如籠中鳥。”

    至此,他的下半生也都在糾結、矛盾以及自我交鋒中度過。

    至此已經明瞭,把趙孟頫推上楷書四家之一的人一定是元世祖忽必烈或元二世三世四世。一方面為了籠絡歸順元朝的南宋遺臣,一方面同化漢臣,這時候必須有一位既是漢人又是南宋遺臣--即領袖級的文人出現,元四世(1285—1320)稱“唐有李白,宋有蘇軾,今朕有趙子昂(孟頫,字子昂),與古人何異?”皇帝說你是天下第一(李世民與王羲之案例),你就是天下第一,於是趙孟頫出現了。

    接下來從書法的角度探討趙孟頫。

    也是趙公子畢生的追求的為最重要的東西。

    由於生活年代較近,大規模戰亂不多,所以趙先生留下的墨跡還是很可觀的。

    趙孟頫與鮮于樞論書的作品共有三幅,《論枕臥帖》、《論裴行儉帖》和《與鮮于樞尺牘》,其字疏秀,起筆收筆間,少提頓轉折或鋒勢的變化,顯得較為質樸。

    《論枕臥帖》

    《論裴行儉帖》

    《與鮮于樞尺牘》

    趙公子留下的其他的經典墨跡,谷鳴也摘錄部分供大家欣賞。

    《惠竹帖》

    行書《洛神賦》區域性

    《赤壁賦》區域性

    《玉枕蘭亭》

    小楷《洛神賦》區域性

    《心經》區域性

    《秋聲賦》區域性

    《歸去來兮辭》區域性

    《高上大洞玉經》區域性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區域性

    趙公子留下的墨跡實在太多了,實在不能一一凡舉。就到這裡,最後以一張他的自畫像收尾。

    趙孟頫《自畫像》區域性

    本篇文章就到這裡,下篇抽空講講趙公子的用筆問題。

    毛筆書法圈 - 知乎www.zhihu.com

    篆刻之美穿越千年若妝成的女子婀娜多姿默默傳情(谷鳴操刀篆刻)

    狼毫小楷,適合褚遂良、歐陽詢、王羲之小字,2-3公分。非常堅挺的筆,可以打9分。

    狼毫小楷適合王羲之褚遂良歐陽詢字徑2至5公分 出峰2CM口徑0.5CM

    這款魚卵紙實在是絕,衛夫人筆陣圖:紙取東陽魚卵。說的就是紙張的特性,虛柔淨滑。這款紙可以滿足你一切對紙的幻想,筆者非常喜歡,愛不釋手並不為過。

    魚卵紙重現天日虛柔淨滑 薄如魚卵絹絲質感絕不氤墨一刀70張78*48

    然後還有一款筆,兼毫中楷,適合學習顏真卿的楷書:若壯士抱拳,金剛赤目。該筆較之上面小楷稍大,彈性足,收尾堅挺,實在是一款好筆。

    如果喜歡谷鳴的書法,需要做個文房的裝飾,見如下連結:

    書法定製抄經詩詞匾額谷鳴親筆

    高畫質電子字帖全網最低單冊1元 全冊10元見詳情頁

  • 9 # 神韻軒書法

    趙孟頫書法以王羲之書法精神韻致為宗,奠定了他的書法藝術基調。用筆精到,功力深厚。

    (趙孟頫前赤壁賦)

    "趙松雪書,筆既流利,學亦淵深。觀其書,得心應手,會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變其形。可謂書之兼學力、天資,精奧神化而不可及矣。一一元.虞集《道園學古錄》

    趙孟頫的書法全面充分的吸收了《智永千字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聖教序》、《十七帖》、李邕的《李思訓碑》等這些碑帖的技巧、格調。其書法作品顯得清新、寧靜、平淡、古雅。

    以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為例,作解析與欣賞:

    一,吸收了《智永千字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和"筆筆空中來,筆筆空中住"的特點。

    (趙孟頫前赤壁賦)

    (智永千字文)

    二,吸收了王羲之《十七帖》流暢奔放,有清剛之氣的特點。

    (趙孟頫前赤壁賦)

    (王羲之十七帖)

    三,吸收了王羲之《蘭亭集序》提按動作精巧細膩,典雅而有中和之美的特點。

    中和之美比較折中,在陽剛美和陰柔美之間,沒有過分不到位的情況,沒有乖戾怒張之氣。中和之美採取的是平衡的方法,如書法作品中的不激不厲、方圓兼備、奇正相生、黑白相間等。

    (趙孟頫前赤壁賦)

    (王羲之蘭亭集序)

    四,吸收了《集王羲之聖教序》風格雄健,意境高遠的特徵。

    (趙孟頫前赤壁賦)

    (集王羲之聖教序)

    五,吸收了李邕的《李思訓碑》瘦勁有神、奇宕之形、凜然之勢。

    (趙孟頫前赤壁賦)

    (李邕書寫的李思訓碑)

    六,章法技法:行書《前赤壁賦》縱向每行各字在一條垂線上,行距字距舒朗,均勻。形散神凝。橫向對比,字的大小、高低、輕重有變化。

    七,筆分輕重:重筆萬毫齊力,用三分筆艱澀前行。輕筆細如鋼絲。用一分筆輕快提過。筋力堅韌。

    (趙孟頫前赤壁賦)

    八,為了動態中保持平衡,採用單個字有傾斜之勢,整體和諧的方法。

    (趙孟頫前赤壁賦)

    例字分析:

    "壬"字用楷法,用楷書的結構,行書的筆意。

    "之"字整體外形呈一等邊三角形,以點為中心,左右視覺輕重平衡。轉折方利。

    "戌”字每個筆畫入筆有一小附鉤,精巧靈動、神采奕奕。鉤方利、飽滿。鉤的角度小而肥厚。

    "泛"字中部寬博舒朗,捺畫收短處理。

    "望"字上開下合。

    "既"字左重右輕。

    "月"字斜而不倒。

    "秋”字萬毫齊力,氣勢雄強。

    "壁”字豎畫細勁廋硬,出自於《李思訓碑》。

    "風”字氣質出自於《蘭亭集序》。

    "於"字形神出自於《智永千字文》。

    "徊”字的清剛神態出自於《集王羲之聖教序》。

    "興”字主筆長橫放縱伸展,借鑑了蘇軾和黃山谷的結字法。

    趙孟頫國畫作品:

  • 10 # 林榆797

    趙孟頫的"書法作品"在古今都是最好之一、但對學習書法者而言意義不大、為什麼、因為那是趙孟頫個人風格、做為平時讀帖還是不錯。

    為什麼這麼說、我小時候也喜歡趙頫的書法、作品展開書卷氣撲面而來、但書法除了作品有書卷氣最好之一、歷代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均可比肩的很多。

    "要 說真的那麼好" 我認的古今書法家、書法好不好應該以書體的筆法是不是上乘筆法而論!

  • 11 # 趙氏子方

    前後五百年,無出右者!跨越宋人,直追晉唐!唐以前,集書法之大成者王右軍也,唐以後,集書法之大成者,趙集賢也!以上是古代學者對趙孟頫書法的評價!書法的好壞,主要由用筆,結字,章法來決定,趙孟頫書法,這三樣都無可挑剔。

  • 12 # 墨梅拙書

    趙孟頫諸體兼善,《元史》本傳雲:“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這一評價雖然有些誇張,但根據趙流傳後世的作品來看,其行草,楷書包括小楷的水準是一流的,而且影響了後世數百年。

    “其傳世作品以行草為最多,對後世的影響也最深。他的行草直入山陰之室,繼承王羲之不激不厲的平和書風,於陳智永、唐褚遂良、陸諫之、宋高宗趙構而一脈相承,筆法蘊藉沉穩,結字平正而秀麗。”(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 行草書代表作品有《蘭亭十三跋》(日本高島菊物次郎藏)、《歸去來辭卷》(遼寧博物館藏)、《赤壁賦》(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等。

  • 13 # 鬱香墨

    二,趙體書法結構與前三位稍有不同,為自創一體,顯現趙孟頫本人吸納傳世書法的真才實學的巨大書法毅力。

    三,趙孟頫的行楷書法很有造詣,為後世行楷書法留下了可貴的一墨寶,實屬難得和不易。

  • 14 # 存希齋書法

    趙孟頫是元朝的一位大書法家,可以說自趙孟頫之後幾百年無出其右者,歷史上評論趙孟頫有“七絕”他不但書法好,長相魁梧。文章也是妙筆生花。

    趙孟頫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要知道,唐楷是楷書的鼎盛時期,其他三位都是唐人,獨他一人是元朝,可見他的書法是何等了得。

    趙孟頫的書法整體風華婉轉,用筆精到,在楷書中帶有行書的筆意,使楷書顯得生動活潑。他一生死學王羲之,行書整體風貌接近王羲之,他是他學王羲之的時候,圓筆用得多了一點,顯得有點圓滑,所以有些人說他的書法過於嫵媚,我認為這種評價是不妥的,人家是和王羲之比較的!

  • 15 # 180331

    趙的書法是一位集大成者,本人喜愛他的書法,敬佩他的學識,不過我認為不管學習誰的字都應該是學其精華而棄掉一些不合時宜的部分!

  • 16 # 水哥1967韭花堂主

    抄了一遍趙孟頫的紈扇賦,最近十分喜歡趙的紈扇賦和十札卷這種書寫風格,以前學的更多是妙嚴寺,膽巴碑,福神觀記等碑版風格,現在對手札類偏愛。

  • 17 # 子衿書法

    書法如果是標準加工件,有一個量化的標準,就能夠用好到什麼程度來作答。可惜,它的感性認識多於共性的規則。

    共性規則是運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筆力。感性的認識則是結體的風格。在崇尚質樸、雄強書風的人眼中,趙孟頫的書法妍媚纖柔。只適合閨閣之中拈花鬥草的婦輩人。缺乏陽剛之氣。而更多的人則認為,趙孟頫書法源於王羲之正脈。精巧的筆法,妍麗的結體,前後五百年,縱橫一萬里。

    趙孟頫在歷代書評中,褒揚佔據主流。非議僅屬個別。明代項穆,在他的《書法雅言》中,把趙孟頫書法描述為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在清代崇尚魏碑的人中,如包世臣、康有為等人,對趙孟頫書法也頗有微詞。傅山則是恨趙孟頫身為宋室皇親,出仕元朝為官的行為。由恨其人轉恨其書。董其昌則是不服氣。其實這二位對趙孟頫的書法評價也是給予了中肯的評價。

    要說趙孟頫的書法水平到底有多高?“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其匹”。這就是趙孟頫書法的水平程度。

  • 18 # 豐樂居士1

    趙孟頫是浙江湖州人,所以杭州的博物館收藏著他的許多真跡墨寶。趙孟頫的字圓潤而不失遒勁,飄逸而不失法度,結構嚴謹而寬博。所以做招牌字絕對耐看而養眼。

    然後看似不難的趙體,要想臨得形似需要長期練習,要想臨得神似那就更難了,不下幾十年的苦功夫根本出不來。但有一點可以證明,凡是從小學過趙體的,他的字差不到哪裡去的,至少寫出來的字是站得住的。

    能與歐,顏,柳並稱楷書四大家,趙體自有其獨到而絕世的價值。

  • 19 # 詩夜城主

    要很肯定的說趙孟頫書法造詣是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好、非常高,(1254—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湖州人,元代最重要的書畫家。其為宋太祖十一世孫,但在新朝先後擔任兵部郎中、翰林學士承旨等官職,成了元初文化對抗的焦點,在朝野之中備受爭議。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以書法、繪畫成就最高,元初的書法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宋朝“尚意”書風的影響,直至一代書壇盟主趙孟頫的出現。趙孟頫於書法之篆、隸、楷、行、草諸體皆善,尤以楷、行書著稱。即使是一代書壇盟主,趙孟頫學習書法也是非常有規劃的,

    比如,他早年學宋高宗、智永、褚遂良等,廣獵古代名跡,受到北碑部分影響,結體方闊、筆力深厚;中年專攻“二王”,深得《蘭亭序》《洛神賦》之益,書風漸變為華美圓潤、活脫瀟灑;晚年師法李邕,筆勢蒼勁老到、雄放豪健,試問一下,如此專業的學習名家書法,功底自然非同一般。

    而且在面對當時籠罩於“尚意”書風之下的元代書壇,趙孟頫提出恢復“二王”的書法傳統,並創立平整均齊、秀逸圓熟、書風遒媚,實用性和伸縮性兼具的“趙體”,使當時的書風,甚至是刻書字型都受到其影響,後世將其楷書與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顏、柳、歐、趙”之楷書四大家。

    比如,《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為趙體大楷書的代表作,其中既有顏真卿與柳公權的精嚴法度,又有王羲之、李邕和鍾繇諸家的瀟灑飄逸,法度嚴謹,氣韻蕭散。此外,趙孟頫妻子管道昇也擅長書法,兒子趙雍也擅長書畫。綜上所述,如果趙孟頫書法造詣不精湛的話,又怎能成為楷書四大家之一呢,對吧。

  • 20 # 劉社長

    趙孟頫,趙松雪寫的是近正楷了,王聖是醉中之行書!意趣不能比!趙字筆法來龍去脈清楚所以無大玄妙,王聖當時半醉之際如有神助,發筆神出鬼沒,顧盼生姿,渾然天成。一個是後天製造的水晶玻璃瓶,美則美雕工太深,一是天山和闐之羊脂美玉韻味天然自成,趙在臨摩一心二用已落下乘。所以,不要比,不必比,何必比,不能比!哈哈,z不過要單說趙孟頫,萬要說他的影響,甚至遠超王羲之,為什麼因為,白話一點說吧,是趙孟頫更容易成,很簡單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天賦,臨趙孟頫書法很容易成型,,我本身就是趙孟頫大的鐵粉,,書法這東西很奇怪,我認為我適合連趙體應為他,規矩中出滿隨意,隨意中出滿輕鬆,另外你可以在趙體中夾雜自己的,性格個習慣都可以融合,不想二王的東西,什麼業加不進去的感覺,,,,總得評價趙體神體也,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存款30萬,年薪25萬,怎麼理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