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西方歷史上有沒有農民推翻一個王朝的戰爭?
12
回覆列表
  • 1 # 木有同學

    國家的體質,決定了朝代被更替的形式。西方歷史上,也有不少農民起義,只不過他們失敗的結局,註定不會被歷史所重視。

    在歐洲,各個國家都是城邦體質的,因此國家的人數就決定了歐洲的農民起義的規模不會很大,統治階級只要有足夠的財富,完全可以借用別國的軍隊,對自己的人民進行殘酷鎮壓。

    歐洲歷史上著名的起義:

    一、 扎克雷起義,是1358年法國的一次反封建農民起義法國的一次反封建農民起義,是中古時代西歐各國較大的農 民起義之一。扎克雷,源自jacgues bonhomme——“呆扎克”,意即“鄉下佬”,是貴 族對農民的蔑稱,起義由此得名。失敗

    二、 沃特·泰勒起義是14世紀英國爆發的最大一次農民反封建起義英國爆發的最大一次農民反封建起義,也是當時整個西歐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失敗三、德國農民起義西歐中世紀一次規模最大的反封建的農民起義德國農民戰爭16世紀20年代中,一場波瀾壯闊的群眾武裝鬥爭席捲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南部地區。成千上萬的農民、市民、僱工、礦工、手工工匠、下層僧侶、小貴族和政府的秘書、 公務員聯合起來了,他們舉起了反抗的義旗和大刀,直衝向貴族領主。這是西歐中世紀 一次規模最大的反封建的農民起義,革命導師恩格斯稱它為“德國人民最偉大的革命嘗試”。失敗

    四、 1573年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農民起義失敗五、 1773年-1775年俄羅斯普加喬夫起義。被鎮壓

  • 2 # 淘戰史

    1扎克雷起義,是1358年法國的一次反封建農民起義,是中古時代西歐各國較大的農民起義之一。扎克雷,源自JacguesBonhomme——“呆扎克”,意即“鄉下佬”,是貴族對農民的蔑稱,起義由此得名。

    1358年 法國北部爆發的反貴族的大規模 農民起義。 扎剋意為鄉下佬,是法國 封建主對農民的蔑稱。

    14世紀,由於 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地租的提高,農民所受剝削更重。加之 百年戰爭在法國本土進行,農村屢遭兵燹;1348年,黑死病又在法國蔓延,農村經濟加速破產,農民生活極端惡化。在1356年 普瓦提埃戰役中, 法國國王 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和大批貴族被英軍俘虜。王子 查理為了籌集贖金,對農民增加捐稅。1358年5月C.吉尤姆率領農民在法國北部博韋區揭竿而起,口號是徹底消滅一切貴族。起義迅速席捲香檳、 皮卡第、 法蘭西島等地區。農民搗毀封建主住宅,攻陷城堡,焚燬契約債據,殺死被俘的封建主。

    王子查理和 納瓦爾國王 查理二世(即惡人查理,1349~1387在位)聯合起來鎮壓起義。1358年6月,查理二世率兵逼近起義者的主力所在地博韋區的麥羅村,將吉尤姆騙到軍營談判,乘機扣留吉尤姆。查理二世的軍隊立即向起義隊伍發動猛攻。農民失去領袖,缺乏指揮,遂被擊潰,農民犧牲近2萬人。吉尤姆也遭殺害。

    2背景編輯

    法國農村的 階級矛盾在14世紀已經達到極端尖銳的地步。貨幣地租盛行,封建主的貪慾日益擴大,無休止地提高租額。很多農民雖已贖免一些人身依附義務,但又落入高利貸者的魔爪。1337年11月,英法兩國為爭奪王位爆發了“百年戰爭”。 英國封建主企圖從法國掠奪戰利品,從戰俘身上勒索贖金,因而積極參加戰爭。戰爭的第一階段,法國連遭敗績,受到戰爭災害的首先是農民。 英國軍隊駐在法國如同在本國一樣,作威作福,破壞了農民的經濟,法國軍隊也同樣為所欲為。在戰爭間歇,那些沒有事做的僱傭兵四出掠奪農民。封建主的剝削由於軍費而日益加重,封建壓榨成了一種壓在農民身上的沉重不堪的負擔,農民生活急劇惡化。1356年在法國西部普瓦提埃進行的戰役中,英軍由 愛德華三世長子“黑太子”率領,大敗法軍,俘法王約韓和封建主多人。國王被俘後,太子查理監國。查理為籌集國王贖金和戰爭經費,實行了新的徭役制度,規定了附加稅收。農民群眾對現狀日益不滿。

    百年戰爭還破壞了法國的手工業和商業,首都 巴黎各階層居民對政府十分不滿,商人領袖艾頓·馬塞領導市民起義,要求國王實行一系列改革。太子查理逃出巴黎,招募軍隊鎮壓巴黎起義者。

    3起因編輯

    1358年五月, 法國北部的農民正在田間辛勤地插秧、除草,沒想到官府在這農忙的節骨眼上發出了緊急的命令,要農民們放下手中的農活去圍攻巴黎,並要求巴黎附近的各縣加緊修築工事,籌集軍餉。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法國國王約翰二世在與英國軍隊的一次交戰中慘敗被俘,英國乘機向法國索取鉅額贖金。 王太子為了贖回國王,徵集戰費,大搞獨裁,引起了巴黎市民的暴動,市民們將太子逐出了巴黎,為了鎮壓市民的暴動,太子就發出了這個命令。

    誰知命令在農村一傳開,農民們的憤怒像火山般爆發了。一個名叫吉約姆·卡爾的農民率先站出來,向農民發出號召:“農民兄弟們!是誰把我們法國弄得一團糟?是萬惡的英國人!他們燒我們的村子,殺我們的人民,要我們賠款;而王太子和那幫貴族也不是好貨!他們是狗,英國人是狼,現在狗和狼要吃我們這些羊了!我們要把他們統統殺死,不留一個,這樣我們才能過上好日子!兄弟們,拿起武器來吧!”人群中立即爆發出雷霆般的怒吼:“消滅一切貴族,堅決不留一個!”參加起義的人數很快發展到十幾萬。卡爾將他們組織成幾支部隊,指揮他們四處攻打貴族、領主的堡壘和宅第,殺死大大小小的貴族成員,搗毀他們的住處,焚燬他們的田契、帳簿。許多貴族、領主望風而逃,猶如喪家之犬。起義軍一邊戰鬥,一邊擴大隊伍,沿途吸收了大批的城市貧民。

    領導巴黎市民起義的商會會長艾田·馬賽聞知農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起義,大喜過望,趕忙請求農民軍作外援。這樣,城鄉的起義力量匯合起來了,聲勢更壯大了。從驚惶失措中慢慢清醒過來的封建貴族、領主,這時也迅速聯合起來。其中有一個名叫“惡人”的 大貴族查理,他曾經想和太子爭王位,便首先帶頭起來鎮壓起義軍,他糾集了一支軍隊向起義軍惡狠狠地撲了過來。與此同時,英國的封建領主在他們法國親戚的請求下,也派兵前來與起義軍作戰。

    一次,起義軍探知300多名貴族婦女逃到了摩城,其中還有王太子的妻子。9千多起義軍向那裡進發,當他們兵臨城下時,城裡的貧民開啟城門迎接他們,貴族婦女躲在城裡一座河流環繞的堅固堡壘裡,看見農民們手持鐵釵、棍棒跑來攻打堡壘,她們驚恐萬狀地尖叫著:“扎克雷來啦!‘扎克雷’來啦!”

    6月10日,卡爾在博韋附近的麥羅,集中了起義軍的主力,準備與“惡人”查理的軍隊決一死戰。不料艾田·馬賽在這緊急關頭竟背叛了起義軍,他害怕農民的行動會損害他的利益,所以在運糧道路被開啟,大批糧食運進城以後,就斷然下令與起義軍一刀兩斷。但是,農民們毫不畏懼,他們共有7千餘人,排列成整齊的陣形,持著比較精良的武器,隨時準備與查理血戰到底。

    老奸巨滑的查理當時只有一千多人,他看到起義軍秩序井然,威武雄壯,不敢硬拚,於是便玩了一個詭計,邀請卡爾進行談判。卡爾輕信了他的花言巧語,親自到查理軍中談判。不想惡人查理竟背信棄義地將他扣留起來,嚴刑拷打,並將燒紅的鐵環作為 王冠戴在他的頭上,卡爾就這樣被折磨至死。查理趁著起義軍失掉領袖之機,率軍一哄而上,打散了起義軍,將各地起義軍同婦女小孩殺死兩萬餘人。

    4經過編輯過程

    當太子查理命令切斷通往巴黎的一切道路時,封建主便在城市周圍的城堡中進行戰爭準備。修築城堡防禦工事的各種工作全落在農民身上。1358年5月25日,農民自發地消滅了一隊掠奪當地農民的查理計程車兵,事後農民決定拿起武器反抗封建主。起義在巴黎以北的博韋省聖勒代瑟朗鎮開始,很快波及到巴黎附近、畢伽第和香檳等地,進而席捲了法國北部絕大部分地區,起義人數多達10萬人。參加起義的除農民外,還有手工業者、小商人、貧苦教士以及個別小領地的貴族騎士。儘管起義事先未經考慮成熟和訂出計劃就開展起來,但人數眾多的起義軍仍然搗毀了城堡,殺死了被俘的貴族,焚燒了記載徭役的契約。起義者沒有成文的綱領,他們的口號和信念是:“消滅一切貴族,一個不留!”

    博韋地區的起義規模最大,擁有人數約6000人,起義領袖是富有軍事經驗的吉約姆·卡勒,他是博韋區麥洛村人。他的一位副手曾是宗教騎士團諳熟軍事的騎士。他們將起義軍每10個人編成一個小隊,10個小隊合編為一箇中隊。各中隊長直接由吉約姆·卡勒指揮。富有智慧、遠見,為起義農民盡忠到底的吉約姆·卡勒十分清楚地懂得,分散和裝備不良的農民非常需要市民作為強有力的同盟者,所以極力設法與領導巴黎市民起義的艾頓·馬塞取得聯絡。他派遣代表團到巴黎去請求援助,並且馬上向康邊進發。但是,富裕的市民沒有讓起義的農民透過,在桑利斯和 亞眠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

    “扎克雷”的意思是“鄉下佬”,這是封建貴族對農民的蔑稱。這次起義也由此而得名。正當貴婦人們驚叫呼救之時,一位英國領主帶著一大批衛士趕到了,他們都配備著精良的武器,看見農民們正喊聲震天地攻打城堡,就從背後出其不意地發起了襲擊。農民們一來沒有提備,二來隊伍又排列得過於集中,再加上武器不好。起義軍中出現了巨大的騷動。他們蜂擁著向後撤退,互相踐踏。而躲在防禦物後面的法國貴族、騎士又乘勢衝擊,舉刀狠砍農民軍。農民軍在慌亂中節節敗退,一路遭到血腥屠殺。後來,貴族、騎士們砍殺累了,就把農民軍一群一群趕到河裡淹死。這一天,“扎克雷”被殺害的人達7千多。貴族、衛士們回城後又放火燒城,把城裡的貧民全部殺光。

    十分明顯,掌握了城市管理權的富裕市民為了擊破鄰近的封建主城堡和對太子查理施加壓力等,是不反對利用 農民運動為自己的目的服務的。但是這些市民們不敢與起義農民結成同盟,他們擔心自己的地位和財產受到損失,害怕革命運動發展,因而極力阻礙運動。他們寧肯在統治階級讓步以後,與其結成同盟,而不願意和革命的人民結成聯盟。只有市民中的貧窮階層同情農民,在博韋和其它小城市支援起義者。但是由於貧窮的市民在城市中處於依附的地位,城市的政策不由他們來決定,沒有能力向起義軍提供太大的幫助。

    結果

    艾頓·馬塞完全採取了城市富裕市民階層對起義農民的態度。一方面,他和農民起義隊伍取得了聯絡,請求他們破壞封建主在 塞納河和瓦斯河之間修築的阻礙糧食進入巴黎的工事,並派遣了一支約300名的巴黎人隊伍去援助農民。另一方面,他卻在吉約姆·卡勒急需兵力的時候,調回自己的隊伍,而使農民暴露在裝備精良的敵人面前。

    由於貴族在起義初期突然被嚇得不知所措,只顧四散奔逃,所以農民起義能夠那樣迅速地獲得巨大的成功。後來所有反動勢力都聯合起來。原想利用法王 約翰被俘之機攫取 法蘭西王位的 納瓦拉國王“惡人”查理,與法國處於交戰狀態的英國封建主,都來幫助法國統治階級鎮壓農民起義。太子查理的騎士軍和納瓦拉國王“惡人”查理的軍隊奉命出動。6月8日,吉約姆·卡勒農民起義軍主力在麥洛村附近與“惡人”查理的騎士軍精兵約1000人遭遇。吉約姆·卡勒正確地判斷,在空曠的地方進行戰鬥,農民是無法得勝的,於是動員農民向巴黎進發。但是,農民沒有聽從他們領袖的勸告,聲稱他們決不後退一步。因此,吉約姆·卡勒將農民起義軍部署在能控制周圍地區的山地上,用馬車築起一道圍障,將弓弩手配置在第一線,並將一支600人的騎兵隊留作預備隊。在起義軍高昂的鬥志及強大的陣容面前,騎士軍幾天內不敢向農民起義軍發動進攻,轉而施用詭計。“惡人”查理假意邀請吉約姆·卡勒進行談判,訂立停戰協議。吉約姆·卡勒沒有以人質保證自己的安全,輕信赴會,被背信棄義的“惡人”查理扣留。封建主的軍隊乘農民起義軍中無主,發動猛攻。失去領袖的農民起義軍抵擋不住鐵甲騎士的突然打擊而潰敗。

    統治者到處對農民進行鎮壓,到6月24日為止,殘殺農民達2萬多人。兩個月後,直到貴族們唯恐沒有人給他們收割莊稼,對農民所進行的鎮壓才算停止。吉約姆·卡勒遭受酷刑後壯烈犧牲。扎克雷起義終於失敗了,此後,巴黎市民的起義也以失敗而告終。

    2德國農民戰爭是一場1524年爆發的、一開始區域性的農民起義,後來擴充套件到德語南部地區(德國南部、奧地利和瑞士)的大部分地區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透過提出《十二條款》起義農民首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525年起義在施瓦本、弗蘭肯、阿爾薩斯和圖林根被鎮壓。1526年起義在薩克森和蒂羅爾被撲滅。在這次農民起義爆發前在英國和瑞士就已經爆發過類似的起義了。

     德國農民起義的原因有許多。16世紀初在德語地區的南部,尤其是在士瓦本地區有許多小的封建貴族領地。德國農民起義地圖許多當地農民的問題是地區性的、由當地貴族領主造成的。這些小封地造成了其領主的視野非常狹窄,互相之間矛盾,這阻止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農民的情況  

      封建制度的基礎是農民:封建領主、貴族、官員、城市貴族和僧侶全部依仗農民的勞動力。由於這些享受者的數目不斷增加,其費用也不斷提高,而這些費用需要透過農民的稅務和徭役來提供。除了其收入和收成上的什一稅外他們還必須交雜稅、關稅和租金,此外還要為其領主承擔徭役。在上士瓦本、符騰堡、弗蘭肯、薩克森和圖林根農民習俗上將其土地分給兒子,這導致了在土地面積不增加的情況下農民的土地越來越小。由於稅務和支出依然非常高許多極小的農民實際上入不敷出。

      經濟上的困難、經常發生的壞收成以及領主施加的巨大壓力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淪為農奴,這使得他們必須付更高的租金和更多的徭役。

      此外越來越多的領主對於過去遺留下來的、口頭的“老法”的解釋越來越寬,或者乾脆忽視這些習慣法。公共財產被沒收,公共的牧地法、伐木法、打魚法和狩獵法被限制或完全被廢除。

    帝國的狀況  

      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高層貴族對於改善農民的狀況不感興趣,因為這樣的話他們不得不放棄一些特權。低層貴族碑身受到沒落的威脅,他們的地位大降,這導致了此前他們就發動了自己的起義(普法爾茨騎士起義)。許多下層貴族試圖透過強盜生活來維持其生機,而這又進一步加深了農民的負擔。

      僧侶階層也反對改革:天主教是當時封建制度的一個支柱,天主教的機構本身就是封建領主。幾乎所有的修道院均有自己的村莊。教會的收入來自捐獻、販賣贖罪券和什一稅。後者也是貴族最重要的財源。

      唯一的要求廢除舊的封建結構的呼聲來自城市中的市民階層。但是他們也受貴族和僧侶的影響,因此這個呼聲很弱。

    宗教改革

      當時教會內部的情況非常糟糕,許多神職人員依靠富人的遺產和贈送以及窮人的稅收和捐獻過著奢侈的生活。在羅馬依靠裙帶關係和買賣聖職就可以得到職位和權勢。教宗本身從事戰爭、大興土木、促進藝術。

      在馬丁·路德之前就已經有人(比如佛羅倫薩的吉羅拉莫·薩伏那羅拉)批評這個狀況。1517年多明我會修士約翰·特澤爾受身負重債的美因茨大主教阿爾布雷希特和教宗良十世的派遣周遊德國,販賣贖罪券,這使得路德非常憤怒,他撰寫了《九十五條論綱》,傳說將這些論綱貼在維滕堡教堂的大門上。

      蘇黎世的慈運理和日內瓦的加爾文公開認為任何人都可以不透過教會直接與上帝接觸,獲得其靈魂安寧。這樣一來他們推翻了天主教會的信仰霸權,由此向農民證實了許多神職人員違反了他們自己的教義,大多數這些人無用。

    2此前的起義編輯

      在1524年的德國農民戰爭爆發前就已經由於農民的狀況不斷惡化而爆發了許多地區性的起義。大多數這些暴動的原因除總的情況外一般還有地區性的原因。

      其中比較大的起義有:

      從1291年開始老瑞士同盟反抗哈布斯堡王朝

      1419年至1420年以及1433年至1434年:波希米亞爆發胡斯戰爭

      1476年在弗蘭肯爆發農民起義1478年在克恩頓爆發農民起義

      1492年在阿爾戈伊農民起義

      1493年在阿爾薩斯爆發農民起義

      1502年在施派爾爆發農民起義

      1513年在布賴施高爆發農民起義

      1514年在符騰堡爆發農民起義

      1517年在黑森林爆發農民起義

      市民也發動起義。

      1448年在柏林爆發了起義。在農民戰爭爆發前在一系列城市中發生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市民階層與農民團結。

      1509年在埃爾福特、1511年在雷根斯堡、不倫瑞克、施派爾、科隆、施韋因富特、沃爾姆斯、阿亨、奧斯納布呂克和其它城市爆發暴動。

      幾乎所有這些起義均被血腥鎮壓,只有持續最久的瑞士農民戰爭最後獲得勝利。在其它起義中農民的狀況一般不但沒有獲得改善,而且他們還遭到更重的壓迫。

    31524年編輯

      1524年在紐倫堡附近的福希海姆再次爆發動亂,此後不久在艾爾福特附近的穆爾豪森也爆發動亂。10月在斯圖林根附近的農民起義,此後不久約3500名農民向富特旺根進發。在博登湖周圍的上士瓦本地區農民已經不滿許久了,因此在1525年2月和3月在短期內就形成了三群起義農民,其中最大的有1.2萬農民、市民和僧侶。他們在數日內在比貝臘赫附近的蘆葦蕩中聚集。林道附近的農民起義也有約1.2萬人,其中也包括了許多下層的神職人員和僱傭兵。抵抗坎普頓的修道院領主的農民起義約有七千人。

    4十二條款和談判編輯

      這些起義農民要求改善他們的處境,而不是打算髮動戰爭,因此他們決定與施瓦本聯盟談判。他們派遣了50名代表赴同情農民的帝國自由城市梅明根。在這裡起義農民的代表試圖說明農民的要求,並使用《聖經》來作為他們的要求的理由。經過多次談判後1525年3月20日他們發表了《十二條款》和《帝國改革綱領》。這些條款即是抱怨書,也是改革綱領和政治宣言。起義農民以老瑞士同盟為榜樣,使用《十二條款》為基礎,宣佈成立上施瓦本同盟。三個起義農民群決定互相幫助,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互不相關。很快這兩份章程就被大量印刷和傳播,這是在南德和蒂羅爾起義迅速擴大的重要原因。起義者將成立上施瓦本同盟的訊息傳播到奧格斯堡,希望與施瓦本聯盟平起平坐地進行談判。但是由於起義農民紀律敗壞,到處燒殺搶劫,因此組成施瓦本聯盟的貴族不想談判。在奧格斯堡鉅商家族富格爾的資助下一支由9000人僱傭軍步兵和1500人裝甲騎兵組成的軍隊被派出去鎮壓主要以鐮刀和連枷為武器的農民。

      對於德國農民戰爭來說在梅明根討論《十二條款》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裡農民的要求首次統一地、書面地被表達出來。農民首次統一對抗統治者。此前的起義都是孤立的,互相之間沒有支援。而《十二條款》改變了這一點。從另一方面來看,假如農民沒有從一開始就試圖與施瓦本聯盟談判,而是繼續擴張他們的起義面積,那麼他們透過他們的巨大數量很難被鎮壓,他們的要求也許會更被看重。

      這十二條款包括:

      取消農奴制取消小什一稅狩獵、打魚和取材自由將公共財產和村落林地還給農民教區自由選舉牧師減輕徭役做徭役要有補償禁止任意懲罰

    5其他起義編輯

      在1524年的德國農民戰爭爆發前就已經由於農民的狀況不斷惡化而爆發了許多地區性的起義。大多數這些暴動的原因除總的情況外一般還有地區性的原因。

      其中比較大的起義有:

      從1291年開始老瑞士同盟反抗哈布斯堡王朝

      1493年在阿爾薩斯爆發農民起義

      1502年在施派爾爆發農民起義

      市民也發動起義。1448年在柏林爆發了起義。在農民戰爭爆發前在一系列城市中發生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市民階層與農民團結。1509年在埃爾福特、1511年在雷根斯堡、不倫瑞克、施派爾、科隆、施韋因富特、沃爾姆斯、阿亨、奧斯納布呂克和其它城市爆發暴動。

      幾乎所有這些起義均被血腥鎮壓,只有持續最久的瑞士農民戰爭最後獲得勝利。在其它起義中農民的狀況一般不但沒有獲得改善,而且他們還遭到更重的壓迫。

    6起義過程編輯

      1525年3月末施瓦本聯盟的軍隊來到烏爾姆。在多瑙河下游方向不遠處的萊普海姆有約5000農民聚集搶劫當地的修道院和貴族莊園。施瓦本聯盟的軍隊因此向萊普海姆進發,在路上就已經擊潰了多群搶劫的農民。4月4日在萊普海姆附近爆發了第一場大規模的戰鬥。當地的農民戰敗。萊普海姆必須付罰金,農民的領導人被處死。

      同年四月初農民在內卡河谷和奧登瓦爾德山脈起義。1525年復活節(4月16日)他們聚集在瓦恩斯貝爾格。起義農民將被大家都痛恨的路德維希·馮·海爾豐斯坦伯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的一個女婿)及其騎士折磨致死。這個事件導致了農民獲得了一個血腥和搶劫的名聲,使得許多貴族反對他們。作為懲罰瓦恩斯貝爾格因此被焚燬。農民的首領被處火刑。剩餘的農民與由弗蘭肯貴族弗洛裡安·蓋依領導的農民會合,組成了一支有1.2萬人的起義軍。在古茲·馮·伯利辛根的領導下他們對抗美因茨和維爾茨堡的大主教以及普法爾茨選帝侯的軍隊。

      4月12日施瓦本聯盟的軍隊與博登湖最大的農民軍作戰並很快獲勝。農民被解除武裝,每人必須付很高的罰金。

      4月13日施瓦本聯盟的軍隊在軍事訓練上比較良好的另一支農民軍前不得不撤退。一天後在巴特烏爾扎克遇到了阿爾戈伊的農民軍。施瓦本聯盟軍的首領與農民談判並促使農民解除武裝。4月20日他在魏恩加騰與博登湖的起義農民達成協議。他保障農民可以安全撤退,並且讓一個仲裁法庭來決定他們的要求。

      4月16日符騰堡的農民聚集,約8000人首先佔據斯圖加特,5月遷往伯布林根。

      在施韋比施哈爾和施韋比施格明德也有一些農民聚集,約3000人搶劫了勞赫和穆爾哈德的修道院,霍亨施道芬堡被焚。在克賴希高和奧爾滕瑙也有修道院和城堡被搶劫和焚燬。

      博登湖的起義被平息後施瓦本聯盟的軍隊開始向內卡河進發。在巴林根、內卡河畔的羅滕堡、海倫貝爾格以及5月12日在伯布林根農民軍雖然數量眾多但是均被擊敗,其首領南逃。6月2日內卡河谷和奧登瓦爾德山脈的農民也被擊破。

      5月23日一群約1.8萬人的南黑森林農民佔領弗萊堡。此後其首領打算去給圍困在拉多夫茨爾的農民解圍,但是隻有少數人跟隨他,大多數人決定回家種地去。因此解圍的軍隊人數很少,很快就被斐迪南一世的軍隊消滅了。施瓦本聯盟的軍隊在維爾茨堡遇到了由古茲·馮·伯利辛根領導的農民軍,古茲·馮·伯利辛根在作戰前夜藉口逃跑,因此第二天農民軍沒有首領,在兩個鐘頭內約8000農民喪身。

      此後施瓦本聯盟的軍隊再次南下,7月末在阿爾戈伊戰勝了最後一批起義者。這支軍隊在四個月內轉戰了1000多千米。

      此前,5月15日,在弗蘭肯豪森戰役中由托馬斯·閔采爾領導的圖林根的起義軍就已經被領主軍隊戰敗了。閔采爾被俘,於5月27日在穆爾豪森被砍頭。其它許多小起義也被鎮壓,在9月份所有的戰役和懲罰均結束。

    7後果編輯起義者 

      對起義者來說其後果悲慘。估計在鎮壓過程中約十萬農民喪生。倖存的農民自然被剝奪公權,喪失任何權利,任何人都有權追殺他們。許多領導人被處死,許多參加者和支持者受懲罰,有些懲罰非常殘忍。許多人在起義被平定後被領主判砍頭、刺眼、斷指等刑罰。也有許多人被迫交罰金,而且由於他們已經必須交許多稅根本無法交這些罰金。許多鎮失去了其權利,因為它們支援了農民,有些城市喪失其法庭權、節日被禁止、城牆被拆除、所有武器必須上交、晚上酒店不許開門等等。

      在部分少數地方農民戰爭為農民帶來了好處。有些地方領主與農民制定合同來解除過去的惡狀(比如在1526年施派爾帝國議會上就坎普頓修道院的問題簽署了這樣的合同。在許多地方農民的處境不像過去那麼不明確,他們不必向他們的地主,而是直接向他們的領主繳稅。

    軍隊首領

      對於鎮壓農民起義的軍隊首領來說這次行動收穫非常大。比如施瓦本聯盟的軍隊的首領在上施瓦本獲得了許多土地。他們也乘機搶劫和勒索農民來支付他們的僱傭軍的軍費。

    帝國

      一些農民軍(比如在蒂羅爾)在此後還堅持了數年。有些被剝奪公權的農民直到數十年後還在深山老林中當強盜。但是此後300年中沒有再爆發大型的農民起義。一直到1848年的三月革命中農民在1525年的《十二條款》中提出的要求才完全被實現。

      對於整個帝國的經濟來說喪失十萬農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使得整個德國的政治體系在此後沒有改革的機會,在三十年戰爭中成為其它強國的戰場。

  • 3 # 雲卷飛山

    西方歷史上鮮有農民起義。主要原因:一,西方社會體制有些類似中國古代周代分封制,國王不直接統治,由各級大小封建領主統治農民,說是‘農民’ ,只是指務農而已,不象中國古代農民絕大多數為自耕農,人身上是自由的。而西方農民基本上都是依附於封建領主,沒有人身自由,實際上就是農奴。由於過於分散,雖受殘酷壓榨剝削,反抗成不了氣候。

    二、宗教原因。西方宗教勢力強大,嚴格禁錮思想,麻痺意志,從而降低了反抗意識。

    三、西方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優越,沒有象中國古代那樣大規模的水旱災害,因此不會有大規模的流民聚集,社會震盪少,因而社會較為穩定。

    我認為,西方古代沒有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大規模貧民聚集機會,也就是最底層人民沒有形成一個階級。到了工業時代,大規模工人階級的出現,西方世界的惡夢也就開始了。

  • 4 # 伊登100104231

    西方一直處於類似我國先秦時期 鬆散 內鬥的環境下 可以持續相當長時間 沒有民眾組織的起義 但區域性地區的零星反抗 則是必然的

  • 5 # 鐵男春秋

    西方歷史上有斯巴達克起義的故事。

    斯巴達克是一個人名,是色雷斯人。他由於反抗羅馬帝國,是因為他的祖國被侵略,才號召人民起義的。

    角鬥是古羅馬盛行的血腥娛樂專案,斯巴達克被抓住後把他送進角鬥場跟猛獸搏殺,沒有體格健壯和靈活的頭腦就拼不過這些吃人的猛獸,每天都有勇士被猛獸吃掉,斯巴達克看不下去了,就說服勇士和他並肩作戰發動起義。斯巴達克查探了周邊地形,想出一個辦法,他讓大家採下野葡萄藤編成梯子,在夜間順著後山懸崖爬下去,然後從羅馬軍團的背面,出其不意發起進攻。羅馬軍團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狼狽逃走。

    斯巴達克率領大軍從坎佩尼亞向南進軍,在義大利南部地區很活躍,起義軍的隊伍不斷壯大,兵力達到七萬。

    公元前71年,斯巴達克率領大軍突破敵人的重重封鎖,向北進發,沿途打退了羅馬執政官蓋裡烏斯和林圖努斯率領的軍隊。當起義軍到達波河流域時,斯巴達克忽然放棄北上的打算,他命令大家焚燬非必需的淄重,宰殺多餘的馬匹,回師殺向南部。

    斯巴達克雖然贏得了一些戰鬥,但是由於羅馬人拼死抵抗,使得他進軍羅馬的計劃嚴重受阻。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把部隊帶到義大利半島的南端,準備在海盜的幫助下,渡海前往西西里島,與當地的奴隸會合。但是,海盜們不守信用,拿到錢財後就消失了。斯巴達克當機立斷,率領全軍再度北上。

    公元前71年的秋天,起義軍與克拉蘇率領的羅馬軍隊正面相遇,隨之進行英勇抵抗。然而最終他們還是失敗了,斯巴達克和大部分戰士壯烈犧牲,6000名戰士被俘。克拉蘇將6000名戰士全部釘死在通往羅馬的大道兩邊的十字架上。

    斯巴達克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在史書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質疑達爾文的《進化論》站不住腳,你認為有道理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