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風在吹tmy

    慈禧太后生前風光無限,她二十多歲就掌控了清王朝的最高權力,在此後的四十多年的時間裡,慈禧太后一手遮天,成為了清王朝名副其實的女皇帝。

    那麼慈禧太后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史書中雖然說她患病,但是並沒有說她到底患的什麼病,翻閱《清宮醫案》我們發現慈禧在很早之前就有腹瀉的症狀,只不過慈禧一直沒當回事, 醫案上記載慈禧是死於老和病。她先患腹瀉,以後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後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慈禧七十三歲壽宴,慈禧心中高興,飲幾杯白酒,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

    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又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她甚至昏迷不醒,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南海儀鸞殿,命歸黃泉。

  • 2 # 靖海侯

    慈禧,根據史料記載是得痢疾死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宮裡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上百道菜餚。慈禧心中高興,先飲幾杯白酒,又吃了不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又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她甚至昏迷不醒,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不久就命歸黃泉。

    痢疾,中醫病證名。是以痢下赤白膿血,腹痛,裡急後重為臨床特徵。主要病因是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病位在腸,與脾胃有密切關係。病機為溼熱、疫毒、寒溼結於腸腑,氣血壅滯,脂膜血絡受損,化為膿血,大腸傳導失司,發為痢疾。暴痢多實證,久痢多虛證。痢疾的治療,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澀,熱痢宜清,寒痢宜溫,寒熱虛實夾雜者宜通澀兼施、溫清並用。對具傳染性的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應重在預防,控制傳染。

    擴充套件資料: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 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 3 # 沸騰影視劇

    慈禧太后是得了痢疾而死的。老人家走的那天排便好多次,後來就駕鶴西去了。因為肚子裡沒有多少食物,所以屍體也沒有怎麼腐爛。

  • 4 # 曉曉曉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十月二十二日(陽曆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 5 # 正能量老廝

    個人認為慈禧應該是得痢疾死的。現在坊間有2種說法,一說是中毒而死,二說就是得病了。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宮裡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上百道菜餚。慈禧心中高興,先飲幾杯白酒,又吃了不少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併發症,很嚴重,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又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她甚至昏迷不醒,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這個年紀在現在看來也算正常壽命了。

    痢疾,主要病因是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病位在腸,與脾胃有密切關係。

    二說中毒身亡

    當時慈禧去世時御醫給出的說法是慈禧上了年紀,積弱成疾才造成的,可是李氏卻說當時御醫發現了慈禧體記憶體在一些毒性物質,因此慈禧是慢性中毒造成的,可是為了避免太多是非,就沒有聲張此事,反倒把這件事隱藏了起來。

  • 6 # 當代社會哥

    慈禧,是得痢疾死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宮裡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上百道菜餚。慈禧心中高興,先飲幾杯白酒,又吃了不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又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她甚至昏迷不醒,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不久就命歸黃泉。

  • 7 # 木瓜想講歷史

    慈禧太后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慈禧太后生前風光無限,去世後談論頗多,那麼慈禧太后是怎麼死的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皇宮御醫聲稱慈禧太后去世是因為上了年紀

    從平均壽命來說,古代人的壽命並不像我們現代人的壽命這麼長,而且看過古裝劇的朋友應該知道,古代人很容易生病,很多時候往往都是積弱成疾,到最後撐不住了就離開人世了。

    慈禧太后離世的時候是七十多歲,這個年紀對於當時而言已經很大了,而慈禧太后作為皇宮內的風光人物,很多御醫都會到跟前伺候。

    後來慈禧太后去世的時候,太醫告訴大家,說慈禧太后年紀已經大了,再加上多年來大大小小的病堆積在一起,雖然說之前可能治好了,但還是會有一些根沒除乾淨,所以在積弱成疾加上年紀大的情況下,慈禧太后便離開了人士

    總結來說這位太醫的說法就是慈禧太后年紀大了到了一定的歲數了所以離開了人世間

    貼身宮女臨終前說出驚天大秘密

    慈禧太后身在高貴的皇宮當中,一生中會有很多人伺候,其中有一個貼身太監叫做李蓮英,因為善於察言觀色,很是討慈禧太后的喜歡

    而與李蓮英有著關係的表姐李氏也是因為手技特殊,很是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歡,所以常年在跟前伺候,自然對慈禧太后的事情比較清楚。

    在清朝滅亡了之後,這位宮女無處可去,選擇回家,在她去世之前,她說出了慈禧太后並不是簡單的生老病死,而是因為中毒而亡。

    這位宮女表示當時太醫在慈禧太后的體內發現了一些毒性的物資,而這些毒性的物質導致了慈禧太后慢性中毒身亡,而在慈禧太后身亡之前,還進食過,所以很大的可能性是中毒身亡

    儘管慈禧太后一生受到很多的談論,但是這也和她生前的種種行為有關,以至於死因都未能得到一個統一的答案

  • 8 # 看不到任何希望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由此開始了慈禧走上清朝的歷史歷史舞臺,同時也開始了中國近代的百年屈辱都離不開這個女人。

    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開始執掌大清權力;慈禧一生做過2件大事

    一個是支援開辦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開設了新式學堂,一批近代海軍,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另一個就是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縱觀慈禧的一生對於本身而言是成功的,是繼武則天之後又一位傳奇女性,她影響了近代中國半個世紀,如果沒有後面的事她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可以說清朝就是毀在她的手裡,給近代的中國帶來深重的災難,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她作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有不可脫卸的責任。

    慈禧最所以能掌握清朝的最高權力,主要還是清朝後期換位的繼承人體弱多病,有的沒有子嗣,且幼年繼位,這讓慈禧的崛起提供了條件,還有慈禧個人能力離不開,善於玩弄權術。因為慈禧擁有那個時代所謂優秀政治家的一切必要能力,比如玩手段,懂應變,有權謀,更重要的是還有涵養,簡直就是一代梟雄的典範。作為政治人物,慈禧既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 她成功在於在男人統治的世界上,奪得了本應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權力,並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業。 人們不禁要問:當時入宮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獨有慈禧脫穎而出,三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運大清國脈於她的股掌之上,並且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顯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又絕不能迴避慈禧所獨有的能力和人格魅力。 這個能力和人格魅力就是洞悉人性、工於心計、個人至上、敢作敢為,而這正是專制帝王所應具備的素質。 試想她若無此過人之處,如何以女人身而君臨天下? 慈禧又是失敗的,她的失敗在於,對權力她有著近乎病態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領略追逐權力的刺激和盡情享受得到權力的快感。也就是說,為了權,她什麼都在所不惜! 慈禧所處的歷史時代,西方世界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西風東漸,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也是中國這頭睡獅應對這場生死攸關的挑戰的關鍵時刻。作為當時中國最高統治者的慈禧本應該運用她的權力,引領中國這艘搖搖欲墜的古老航船,闖過險灘急浪,成功的駛向彼岸。遺憾的是,她雖然熟諳權力場上的帝王術,卻昧於世界潮流。面對險象環生的時局,或視而不見,或反應遲鈍,或判斷及決策一誤再誤,結果讓中國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這實在是中國的悲劇,也是她個人的悲劇!。

    然而,站在當代的角度,通過歷史來看,慈禧一定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特別是中西對抗的時候,需要解決封建社會和農民矛盾的時候,慈禧簡直是能力低下,毫無建樹。

    慈禧的一生善於玩權,在辛酉政變中,慈禧殺伐果斷,兵不血刃地剷除了顧命八大臣,不可謂不厲害。再看看慈禧統治下的朝廷,你沒法不承認,她管理得確實挺好的。慈禧聽得進去意見,允許大臣們對時事發表真實的看法,哪怕這些看法是刺耳的。不要以為慈禧真是一個窮奢極欲的人,她甚至採納了大臣鍾佩賢的建議,提倡節儉!

    總之,慈禧絕不是多數人以為的那樣,是一個純粹的歷史罪人,大清能撐到20世紀,有她的一份功勞。至少,她打心眼裡希望大清能撐下去,只不過實在是能力有限,尤其是晚年,無暇顧及大清複雜的事物,加上偶爾犯蠢,又遇到了劇變的時代,終於還是讓自己背上千古罵名。

  • 9 # 濤哥聊趣史

    慈禧是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女性,是武則天后最後一位掌握皇權的女人,清朝末期實際的統治者,正史記載,慈禧是得痢疾腹瀉不止而終衰竭而死。

    據史料記載隨著八國聯軍的侵入,百姓暴動,內部爭鬥,使得清朝內外飄搖,慈禧也是心力交瘁,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根據太醫診斷,是兩種病,一是痢疾,二是輕微風寒,太醫囑咐慈禧慢慢調理,但是慈禧怕自己長病的訊息流傳。影響自己的權力,硬撐著接見外國使者,以證明自己還掌握著權利,在頤和園接見使者並遊玩,當時正是秋季,天氣以轉涼,晚上回宮後,稍微緩解的病情加劇,太醫用遍了方法,慈禧的病情卻越來越重,最後不得不用鴉片止痛,十多天後,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73歲

  • 10 # TD徐徐

    慈禧,是得痢疾死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宮裡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上百道菜餚。慈禧心中高興,先飲幾杯白酒,又吃了不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又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她甚至昏迷不醒,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不久就命歸黃泉。

  • 11 # 歷史天平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

    1908年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其實,慈禧的死,是由三方面因素湊成的,一年年齡大,體力衰弱,抵抗拒力差。二心理壓力大,當時社會環境因素,國家正經受內憂外患的壓力,情緒不安,影響健康。三患病(痢疾),從爾影響身體健康。

    總之,是以三種原因,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從而收了慈禧的命。

  • 12 # 使用者1521330944742379

    慈禧,是得痢疾死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宮裡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上百道菜餚。慈禧心中高興,先飲幾杯白酒,又吃了不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又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她甚至昏迷不醒,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不久就命歸黃泉。

  • 13 # 小灰LX

    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後來在查閱了眾多清宮脈案後,我看到這麼一段:慈禧是死於老和病。她先患腹瀉,這和許多演義小說及傳記裡面的記載一樣,以後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後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有人說慈禧的病,基本上是屬於慢性疾病,得病的初期沒有什麼徵兆,甚至在臨死前的日子裡,也沒有出現必死的現象。這在《內起居注》中就有記載。這一時期,她充其量除了慢性腹瀉外,只是有些咳嗽、肋疼、口渴、舌幹及肢體軟倦等毛病而已,所以慈禧照常處理政務,每日發出的上諭及批出的奏摺,數量仍然非常多。以十月十五日以後為例:十五日批出龐鴻書、王士珍等人折片十四件;十六日批出陳夔龍等人折片十件;十七日批出楊士驤等人折片二十五件;十八日批出端方等人折片十五件,發諭旨兩道;十九日批出錫良等人折片十九件,發懿旨五道;二十日批出外務部折片四件,發諭旨兩道。只是到了十九日這天,她的飲食開始變得不正常。到了二十一日這天,已經不再想吃東西。到二十二日,終於病情惡化。 公元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因疾病身亡,卒年74歲。1909年月十月初四日,葬入清東陵的普陀峪定東陵內 .

  • 14 # 薛大頭電影指南

    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後來在查閱了眾多清宮脈案後,我看到這麼一段:慈禧是死於老和病。她先患腹瀉,這和許多演義小說及傳記裡面的記載一樣,以後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後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有人說慈禧的病,基本上是屬於慢性疾病,得病的初期沒有什麼徵兆,甚至在臨死前的日子裡,也沒有出現必死的現象。這在《內起居注》中就有記載。這一時期,她充其量除了慢性腹瀉外,只是有些咳嗽、肋疼、口渴、舌幹及肢體軟倦等毛病而已,所以慈禧照常處理政務,每日發出的上諭及批出的奏摺,數量仍然非常多。以十月十五日以後為例:十五日批出龐鴻書、王士珍等人折片十四件;十六日批出陳夔龍等人折片十件;十七日批出楊士驤等人折片二十五件;十八日批出端方等人折片十五件,發諭旨兩道;十九日批出錫良等人折片十九件,發懿旨五道;二十日批出外務部折片四件,發諭旨兩道。只是到了十九日這天,她的飲食開始變得不正常。到了二十一日這天,已經不再想吃東西。到二十二日,終於病情惡化。 公元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因疾病身亡,卒年74歲。1909年月十月初四日,葬入清東陵的普陀峪定東陵內 .

  • 15 # 回家路上是否有你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宮裡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上百道菜餚。慈禧心中高興,先飲幾杯白酒,又吃了不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又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她甚至昏迷不醒,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不久就命歸黃泉。 痢疾,中醫病證名。是以痢下赤白膿血,腹痛,裡急後重為臨床特徵。主要病因是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病位在腸,與脾胃有密切關係。病機為溼熱、疫毒、寒溼結於腸腑,氣血壅滯,脂膜血絡受損,化為膿血,大腸傳導失司,發為痢疾。暴痢多實證,久痢多虛證。痢疾的治療,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澀,熱痢宜清,寒痢宜溫,寒熱虛實夾雜者宜通澀兼施、溫清並用。對具傳染性的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應重在預防,控制傳染。 擴充套件資料: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 16 # 楊洋揚啊

    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後來在查閱了眾多清宮脈案後,我看到這麼一段:慈禧是死於老和病。她先患腹瀉,這和許多演義小說及傳記裡面的記載一樣,以後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後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 17 # 念故人723

    慈禧,是得痢疾死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宮裡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準備了上百道菜餚。慈禧心中高興,先飲幾杯白酒,又吃了不少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併發症,及肝肺,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 18 # 竇會友1972

    病死的

    光緒三十四年,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後命太監把她抬到瀛臺,抬到被她囚禁了10年之久的光緒皇帝床前。病體沉重的光緒皇帝和病體更加沉重的慈禧太後沉默無語地對視著,在沉默的目光中維新派領袖向保守派首領做最後的抗爭,只要能比她活得更長,就有機會實施慈禧太後所反對的維新主張。就在這一天,光緒皇帝死了。第二天,慈禧太後也放心地一命嗚呼。

  • 19 # 小卡妹

    很多史料上只是說因為得了痢疾,最後沒治好死了。所以我只好在一些資料中查找了。我看過在一篇關於慈禧的死的文章,其中對慈禧的死有一定的說明: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後來在查閱了眾多清宮脈案後,我看到這麼一段:慈禧是死於老和病。她先患腹瀉,這和許多演義小說及傳記裡面的記載一樣,以後得併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最後心力交瘁,衰竭而死。

  • 20 # 阿南—SHMILY

    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在清代後宮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地方,就是根據清宮所留的醫案來看,她的身體是比較健康的,很少得病。這也是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她後來長期掌握朝政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根據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現存的醫案來看,她一生之中只患過兩次大病,其中一次是在光緒六年,患了痢疾,危及生命,而且已經到了預備後事的地步,結果慢慢調養過來了。另外一次就是光緒三十四年,七十四歲的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薨逝這次了。

    光緒三十四年秋季,一向沒有大病的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間歇發生了“肝胃鬱熱”的毛病,到了十月份,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則與德宗一同發病。德宗身體一向很弱,而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的表現則是“惡寒發熱、咳嗽、口渴舌幹、身體疲倦兼以胸痛”,這種情況從十月中旬一直持續到十月二十二日,最終在十月二十二日下午病危。根據現代學者分析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的醫案,認為她是老年性支氣管炎發作,導致呼吸迴圈系統衰竭而去世的。

    順便一提,光緒六年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生病的那次,最終是被人奶救過來的。這也是後來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長期服用人乳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人乳救過自己的命,所以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對人乳的療效十分崇信。而不像清末一些野史說的,是為了美容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夫子的“仁愛思想”為何在當時沒有市場,之後卻受到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