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文人文

    以天下為己任——一曰儒俠。

    金庸早期作品的價值觀是儒家的價值觀,心懷天下,濟世救民,從這個角度深入下去,其頂峰任務是郭靖。

    郭靖是一個身世悲慘,但從來不放棄個人努力的形象,在修身方面,他自小受母親薰陶,對國家民族,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都可以傾盡一切去付出,而其後郭母的殉於大義,更堅定了郭靖一生的行走方向。

    郭靖共有過三任師父:第一任師父是哲別,在郭靖最終與成吉思汗決裂之時,哲別協助其逃走,既報恩、又全義;第二任師父是江南七怪,為了一個賭約,遠赴絕域,萬里風沙,透過身教使郭靖對信的堅守,如生命的一部分;第三任師父是洪七公,在民族大義和秉正驅邪方面給了郭靖更多的引導。而他的岳父黃藥師,雖然放誕不同流俗,但內心深處對忠義的信仰,從未改變。

    在長輩師友的薰陶下,郭靖走上了一條為國為民的人間正道,終於成了俠之大者,為天下人所仰慕,並在這條路上,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完成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儒家終極使命。

    乘天地之正——二曰道俠

    既然有人將全部生命和聰明才智貢獻給人間社會,便一定有人選擇疏離。這非關道德品質,乃是個人的世界觀使然,代表人物令狐沖。

    令狐沖是一個瀟灑不羈的江湖小角色,在陰差陽錯之際學到了頂級的劍法,但老子有云:福兮禍所倚。他馬上便遭遇了蒙受冤屈、兄弟慘死、逐出師門、愛人變心等一系列奇變,自己的生命也朝不保夕。而在這種“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境遇之下,他靠著達觀知命的態度走出陰霾,迎來轉機,正是“禍兮福所伏”。可當雲開月明之際,世界早已不是他最早認識的樣子。

    當令狐衝瀟灑地“笑傲江湖”的時候,是一種遊於無窮的逍遙,經歷生死、看破滄桑,彷彿萬事不縈於懷,但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武功俠義(即是能力與信仰)所帶來的創痛,又有幾人知道?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三曰佛俠

    當入世痛苦慘烈,出世又難以揮別心中的痛苦,人人都會發一種查拉圖斯特拉式的感慨:一切都是假的。正如佛祖教導:凡有所相,皆是虛妄。於是,代表金庸晚年思想的佛俠便應運而生,代表人物石破天。

    石破天是一個無往無來的人物,他不知父母,一字不識,連名字也沒有,只是被他“媽媽”叫做狗雜種,而不經意間誤入江湖,不同的人,或有意或無意,給他賦予了不同的性命,合計七八個之多,但無論哪個名字,都是他的對立面或一部分,可見,名字是虛妄的;他對所有的人都不懷心機,完全是憑藉本能來處理自己所遇到的麻煩與機遇,而到後來,心機悉數落空,探尋也茫無答案,禍患歸於無形,只有謎團包裹著另一個謎團,可見世事是虛妄的;在俠客島上,無數英雄才俊、多少武林高手窮其心志都無法破解的《俠客行》詩畫,卻是在文字之下隱藏的經脈圖形,人越是聰明博學,越會墮入陷阱,走進迷途,而他卻因為一字不識,破解了借傳世工具之下隱藏的密碼,可見,知識也是虛妄的。

    語帶滑稽吾是戲——四曰反俠

    江湖之上,有君子必有小人,或者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是家國天下、道法自然、色即是空都是人生哲學,卻並非生存手段,此時,反俠便應運而生。代表人物韋小寶。

    韋小寶是一個出生在妓院中的小流氓,在因緣際會中與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康熙皇帝結識併成了好朋友,從此走上一條曲折又妙趣橫生的道路,他在與江湖豪客、英雄豪傑、達官貴人、邪教教主甚至洋人的博弈中,憑藉著在妓院和皇宮學來的心機手段,竟然無往而不利,這也體現了金庸對俠義精神乃至傳統文化的深刻反思。雖然韋小寶最後不再左右逢源,黯然推出了江湖,但他的替身,仍然在這個世界,遊走周旋。

    韓非子說:俠以武犯禁。無論什麼時代,人都有不平,都有無奈,也都有憤怒,此時的俠便應運而生,正如人跳不出地球,俠也離不開文化構建的社會,正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貌,俠也會有無數個面孔,而其中傳遞的俠義精神,便蔚為大觀,說不盡、寫不完。

  • 2 # 光華的小說鋪子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射鵰英雄傳》以其生花之妙筆、想象之豐富和場景之壯闊,在寬廣的歷史背景下,書寫了一段又一段充滿著驚濤駭浪的傳奇故事,塑造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形象,生動詮釋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英雄情懷。

    所以,我個人認為,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想傳達的所謂的俠義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只有愛國,才能稱之為大俠。只有愛國主義精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俠義精神。

  • 3 # 逸興攸飛

    金庸大師筆下真正的大俠都是豪氣干雲,胸懷天下的人物。俠義精神的狹義理解應該就是路見不平,打抱不平。每有遇見不公道、以大欺小的事情,俠客們往往仗義出手,這符合他自己的價值觀。俠義精神的廣義理解應該就是為了整個武林,整個天下和民族,大俠們往往拋卻個人的榮辱、得失和生死,為了大家的利益而放下自己的利益,這符合大眾的價值觀。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多有不對之處,還望廣大網友批評指正!

  • 4 # 孫少俠品金庸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想傳達的所謂的俠義精神一般而言有三種精神。

    第一,最為讀者朋友熟知和最被認可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代表人物是《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和《天龍八部》裡的喬峰。

    第二,“事了拂衣去,不羨功與名”。最有代表的人物是《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還有《連城訣》裡的狄雲、《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神鵰俠侶》裡的楊過。

    他們完成各自的任務和使命之後,毅然歸隱江湖,不問世事。

    第三,“盡人事,聽天命”。這一類的俠義代表,多數是失意英雄。如《書劍恩仇錄》裡的陳家洛和紅花會群雄、《鹿鼎記》裡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碧血劍》裡的七省盟主袁承志。

    最後,還有一類最特別,金庸對俠義進行了另外一種詮釋,那就是“無”的境界。

    代表人物是《鹿鼎記》裡的韋小寶。

  • 5 # 文谷一生

    俠義精神不是一種簡簡單單的江湖氣,而是在傳達一種心胸豁達,仗義,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的精神氣。

    金庸先生的很多部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樹立一個以狹義為本的英雄,但是都經歷了無數的磨難,無數的生命浩劫,最終成為一代大俠。

    《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出生父親就死了,母親帶著他來到草原上生活長大,天生愚笨的他學習武功總是比別人要慢很多,簡單的動作甚至要練幾十遍上百遍。

    回到中原遇到黃蓉才算是真正開啟他江湖的起點,還有一路上洪七公,江南七怪等人的傳授,經歷了無數次的磨難以後才慢慢在江湖上成為一個狹義之人。

    《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江湖人士為了搶奪屠龍刀,自幼父母被各大門派活活逼死,而自己又中了玄冥二老的掌法,就連武當派的掌門張三丰都不能醫治。

    大難不死的他無意間練成九陽神功和乾坤大羅移,在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時候出手救了明教,也因此成為教主,而後帶領眾教擊退了蒙古大軍。

    他的捨身救人,他的智慧,他的為大我犧牲小我的精神就是狹義精神。

    還有很多都是如此,比如《俠客行》,《鹿鼎記》等等,一個有狹義精神的人應該像韋小寶那樣可奸可義,像石破天那樣可憨可義的人。

    金庸老先生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只有一步步的經典,還帶個我們更多的是精神,那種無所畏懼,為大義舍小義,為大我舍小我的精神。

  • 6 # 庸者智也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就是郭靖的情懷,也是金庸希望有的情懷吧。

    有人說:郭靖如果後期不分心守襄陽,武功造詣會更高,“非也非也"借用包不同的口頭禪來回應此類問題。郭靖如果不選擇守襄陽,武功最高,那又有什麼用呢?大俠郭靖就會名不符實,歐陽鋒武功也很高,黃藥師武功也很高,等等,都只能稱為武林高於,最多是是武林絕頂高手而手。

    金庸江湖不僅僅是行俠仗義,此乃小俠而已,武功再高也不能稱俠,黃藥師,周伯通武功夠高了吧!但不是俠,金庸江湖能稱為真正大俠不多不多,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城破而亡者郭靖郭大俠,黃蓉隨夫而戰也是大俠。還有為宋遼終止戰爭,老百姓免受戰爭之苦的蕭峰蕭大俠。

    郭靖如果選擇不守城而在桃花島做個閒散居人,研究武術有又何用呢?就算武功絕頂又怎麼樣呢?最終也是歸黃土而已,就比如郭靖對成吉思汗說的那樣,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這可不是我們普通人能體會的,只有到一定高度的人才能體會,對神鵰的故事展開也就是最多講講江湖故事,講講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故事,講講楊過與多位姑娘的花花故事而已。

    金庸先生在香港島上成長為一代武俠小說宗師,但金庸先生對祖國的情懷是一直存在的,晚年參與香港基本法草案,參與祖國統一的各項政治活動。

  • 7 # 成龍高志強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除惡扶善,弘揚正義,為朋友兩肋插刀,忠君,保家衛國,行俠仗義,也是華人所有長島路昌到的英雄主義

  • 8 # 武哥說文

    簡單的說就是“郭靖精神”。金盟主的俠義精神核心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郭大俠生性單純剛直,重孝義、勤奮、愛國,具備一切金庸筆下最模範的俠義精神。

    名人評價:

    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中評價郭靖:"生平所遇人物,只有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神鵰俠楊過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於當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實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

    劉帥池評價:如果說金庸對哪個人物著墨最多,描繪最完善,時間跨度最長,恐怕非郭靖莫屬。

    金盟主好友倪匡評價:郭靖是金庸小說中最出名的人物……郭靖是一個完人,但是太完美了,變成了一個偽人。因為世上不可能有這樣的一個完人,那是金庸塑造出來的一個偽人。

    仲浩群評價:天下為懷,蒼生為念是俠的最高理想,在民族衝突極其尖銳時,郭靖把人民的苦難放在第一位。他的仁心義膽,是以天下百姓的生死存亡與民族國家的安危禍福為念,從而大義凜然,大氣磅礴。

    武林盟主金庸說:郭靖、喬峰,是我最喜歡的男子漢。

    盟主的排序可不是隨意的哦!

  • 9 # 與文與墨與史

    大道,大仁,大義,頓悟,空性的精神。金庸的小說以歷史大事件為背景,人物和武學的構造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結合儒,釋,道三教精神文化所展開的。像郭靖,喬峰袁承志等,提現了儒家入世的精神,為了百姓,為了民族,甘願犧牲(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張三丰,風清揚等代表了道教,隱世修心為主,有問題出來解決,解決完繼續隱世。少林則代表了佛教,重在修煉脫離貪嗔痴,講究眾生平等,因果輪迴,認為一切如夢幻泡影。其他大多門派與鬥爭,則講了人世間絕大多數為了財,權,色奮鬥捨命的一生。我認為核心還是在寓意不同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意義的理解,以及他們各自最終的歸宿。慾望越大者,結果越慘;無慾無求無心眼者開心,長壽,武功高;大公無私者受人尊重;時好時壞平平庸庸的配角,也是平平庸庸的結局。

  • 10 # 樸誠

    俠義又稱俠肝義膽,捨生取義。

    俠義代表著中國民間的一個精神流派,也是大多數老百姓的精神寄託,他們往往隱世而居,身懷絕技,或創立流派,或行走江湖為民除害。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心懷天下蒼生,他們與外來侵略者浴血奮戰,挽救平民百姓,郭靖就是代表人物;他們或與外來邪惡勢力殊死搏鬥,忍辱負重,喬峰就是代表人物;他們懲處那些與貪官勾結橫行鄉里者,他們化身正義劫富濟貧,楊過就是典型人物。

    在金庸筆下,一個個有血有肉性格飽滿的俠者,縱馬飛馳,快意恩仇,遠離廟堂自由自在,豪放不羈率性而為,為一信諾敢赴湯蹈火,置生死與不顧,這就是代表著正義化身的俠義精神。

  • 11 # 燈閱泰山

    金庸武俠中的俠義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人身上,分別是郭靖楊過以及胡斐。郭靖的俠義精神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楊過和胡斐的俠都是俠之小者,除暴安良。

    郭靖自學到嶽武穆遺書,就擔起了責任。當然他完全可以將這本書傳給別人,讓別人鎮守襄陽。但他自小就被江南七怪教導,教他民族大義,教他保國愛民,他身體力行,做出了表率。

    原本郭靖可以和黃蓉在桃花島過神仙一樣的日子,偏為了國家人民,在襄陽守護了十多年,最終城破人亡。這就是俠之大者,讓人敬仰。

    楊過相對比而言就是俠之小者。楊過的性格,絕不會和郭靖一樣守在一個地方,他出身鄉野,行事無忌。在郭襄等人風陵渡口聽人說故事時,提到楊過的很多事。他行走四方,除暴安良,但凡看不慣的事就會出手。

    因為其高超的武功,以及磊落的為人,得到了江湖眾好漢的擁戴。楊過一聲令下,他們便殺了蒙古的先鋒,燒了大軍糧草炸了火藥庫,為國為民做了很大貢獻。這就是俠之小者。

    飛狐外傳中的胡斐也是一位大俠。在金庸先生的後記中,曾經提到,寫胡斐就是為了寫俠的精神。古代俠客是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這在胡斐身上有很鮮明地體現。胡斐追殺鳳天南,是為了給鍾阿四一家報仇。胡斐根本不認識鍾阿四,只因為打抱不平,誓追殺鳳天南到底。

    期間袁紫衣求胡斐放手。袁紫衣是胡斐最愛的人,心上人求肯,換做普通人一定會答應,但胡斐不是普通人。美女當前,依然對鳳天南下手,這就是俠。有原則有擔當,這就是大俠風範。

  • 12 # 面壁者李灰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裡的俠義精神必然是見仁見智的,我以自己的視角將其概括為三種:“俠之禪”,“俠之道”,“俠之大”。

    俠之禪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代表人物:鳩摩智、謝遜

    鳩摩智號稱”大輪明王“, 為吐蕃國護法國師,平生自傲,聰慧過人,過目不忘。他一生痴迷於武學,先是挑戰大理,後又決戰少林。最終因誤入枯井走火入魔功力被段譽吸走而武功盡失,但因禍得福,由此大徹大悟終成一代高僧。

    “能和小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沒有幾人。”

    謝遜綽號“金毛獅王”,性如烈火。年輕時全家慘遭師父成昆滅門,為此他不惜濫殺無辜引出成昆,擊殺空見大師後心生愧疚。後來張翠山夫婦讓其做無忌的義父,他重拾人性,視無忌如己出,把畢生武功教予無忌。最後被囚於少林寺中,因每日聽聞高僧唸誦佛經而大徹大悟。成昆被揭穿後,他選擇了皈依佛門。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裡,少林派相傳為達摩祖師所創,一直是武林界的“泰山北斗”,流傳著各種武功秘籍和絕學,出現了各種無名神僧世外高人。在現實世界裡,達摩其實是“禪宗初祖”,中國禪宗的創始人。

    鳩摩智本就精通佛法,一出場便道出了“枯榮禪”的來歷。謝遜受空見大師以死相勸,埋下了愧疚悔悟的種子。眾生皆有佛性,他們又有“佛緣”,才有了後來的“立地成佛”。

    禪宗文化便是“俠之禪”精神的由來。他們放下的不是手中的屠刀,而是心中的屠刀。“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這一念就是禪宗說的執念。

    俠之道

    “亦正亦邪,非黑非白。”

    代表人物:楊過、令狐沖

    楊過出生便沒了父親,幼時母親染病去世,雖蒙貴人郭靖照顧,卻也受盡欺凌。他聰明機智,孤傲狂放,行事全憑一個“情”字。先是“認賊作父”,後又一心要娶自己的師父為妻,完全無視世人的眼光。與小龍女分隔十六年裡,和亦師亦友的神鵰一起行俠仗義,懲惡揚善,江湖人稱“神鵰大俠”。最後在襄陽城一戰立下大功後,和妻子一起絕跡江湖。

    “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

    令狐沖個性放蕩不羈,爽朗豁達,豪邁瀟灑,不拘小節。他出身名門正派,卻總與“歪門邪道”中人為伍,結交了一幫“臭味相投”的朋友。他置身於日月神教和五嶽劍派的恩怨之中,仗著俠義之心和一個又一個的教主盟主作對。他先是鍾情青梅竹馬的小師妹,又因緣際會愛上了情投意合的魔教聖姑。最終與任盈盈結為夫妻,封劍隱居,笑傲江湖。

    “滄海一聲笑,濤濤兩岸潮。”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這是《九陰真經》的開篇口訣。“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餘。”這是老子對天人之道的論述。可見,金庸先生對道家學說深有研究,《九陰真經》和《九陽神功》的名字也應是由此而來。

    “道家學說”便是“俠之道”精神的由來。他們已經到了“眼中無黑白,心中無正邪”的境界,他們至情至性,不拘泥於世俗眼裡的是非對錯。

    俠之大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代表人物:喬峰、郭靖

    喬峰本是丐幫幫主,行事光明磊落、義薄雲天,更以天下安危為己任,長期帶領丐幫幫主幫助朝廷抵禦外敵。後來卻被奸人陷害,一路追查發現了自己是契丹人的身世。途中結識了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相助義兄遼道宗耶律洪基平息楚王之亂,官拜南院大王。

    即使成為了契丹人,喬峰依舊倡導宋遼和平,拒任平南大元帥。最後脅迫耶律洪基下令“終其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締造兩國數十年和平,自己則以斷箭自盡於雁門關外。

    “在我的BGM裡沒人能打敗我。”

    郭靖本是宋代忠良之後,早年在蒙古部落成長,自幼雖天資笨拙卻秉性忠厚,六歲時救了哲別將軍的性命,因而被蒙古大汗鐵木真賞識,鐵木真將郭靖母子帶入蒙古軍中贍養。長大後的郭靖出大漠、下江南,認識了黃蓉,習得一身絕世武功,並獲得了《武穆遺書》。

    與黃蓉失散後,郭靖回到漠北,以”金刀附馬“身份隨軍西征。在黃蓉暗地裡輔導下,他逐漸精通《武穆遺書》,立下重大功勞,成吉思汗欲封他予最優良的封地。後來郭靖和母親發現鐵木真計劃侵略宋境,母子兩人拒不背叛自己的民族,母親為效忠大宋不連累郭靖而自殺,郭靖逃脫並返回中原。

    儘管已是敵人,郭靖仍在鐵木真臨死前見他最後一面,並陪伴其在西夏一帶打獵射鵰。鐵木真年老力衰,病重垂死,崩於金帳時口中念念不忘郭靖對他說的”英雄“。自此,郭靖與蒙古徹底決裂,終其一生守護南宋邊境襄陽城,奮勇扺抗外敵,成為人所敬仰的武林民族英雄。

    “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

    在射鵰英雄傳和倚天屠龍記裡都出現了一本名為《武穆遺書》的兵法,相傳為岳飛所著。郭靖習得它,為成吉思汗立下大功,後又用於駐守襄陽城;張無忌習得它,率領眾武林人士大敗元軍,後又轉交徐達,助明教完成抗元大業。

    像岳飛這樣一心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便是“俠之大”精神的由來。他們不再糾結江湖恩怨、兒女情長,他們心存大義,以守護天下蒼生為己任。

    金庸先生用他創作的武俠世界將“俠義”二字刻進了幾代人的記憶和腦海裡,“俠義”不止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文化。比如正在回答問題的我,又何嘗不是一個無人問津的“鍵盤俠”。

  • 13 # 靈沖霄

    金庸武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小時候總是暢想其中的神功秘籍和武林高人,到如今才逐漸細品其中的“俠”才是精髓。金庸武俠中的俠義包羅很廣,大到國家大義,小到人際之間,均有俠義精神貫穿其中。

    金庸先生談“俠”

    金庸生前接受採訪時曾說過:武俠小說的精神是“俠”字不是“武”字。“俠”就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人家主持正義,這種精神在社會上是永遠存在,永遠有的。

    金庸先生表示,“現在社會上究竟還有沒有‘俠’?我認為,在現今的社會,不顧個人私利,主持正義,不顧個人安危幫助別人的人,就可稱為當今社會的俠。”

    金庸武俠中的江湖之俠

    路見不平一聲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金庸武俠中常見的江湖之俠。

    面對惡名昭著的淫賊田伯光,令狐沖明知不敵,卻依然挺身護在小尼姑儀琳之前,哪怕被砍得血流不止也毫不退縮。

    言必行,行必果是江湖之俠的行事準則。

    江南七怪只為一場約定,便遠赴蒙古,苦心教導傻小子郭靖十來年,將大好年華扔在荒涼大漠之中。也正因為如此,柯鎮惡的人品信義便令人信服,縱然是沙通天等對頭也對柯瞎子的人品堅信不疑,敢約定放他去報信後再取他性命。江湖中人,俠義到柯鎮惡這等地步時,便已然不枉一生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武俠的精髓可以濃縮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八個字。

    為宋人時,喬峰帶領丐幫中人屢破敵國,捍衛大宋。明瞭身世後,蕭峰不願再起刀兵之禍,以死明志,換取宋遼兩國不起刀兵的和平之局。

    面對著殘暴的蒙古鐵騎,郭靖、黃蓉夫婦數十年如一日的駐守襄陽。在教導楊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道理後,郭靖在談到自己時只提了一句諸葛亮的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郭靖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誓與襄陽城共存亡的口號不是空話,襄陽城破,郭靖夫婦殉城。

    其實金庸武俠中不論是江湖之俠,還是俠之大者,其出發點都是金庸先生所說的幫助他人,主持正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俠客是如此,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也是這樣。俠其實並不複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俠。

  • 14 # 春風江南

    金庸先生筆下的武俠人物眾多,所代表的俠義精神也很複雜。概括來說,他筆下的武俠義精神,是分層次的,從最初級的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到追求個人俠客的功名利祿、開宗立派,再到忘卻個人名利、達到為國為民的最高境界,這是一個俠客的精神昇華之路。

    武俠小說,自然是有武有俠。武是實現俠的手段,俠才是所有武俠小說中追求的根本和目的。

    一般小說作者個人境界達不到,所以,武是寫得很好,但人物卻不鮮明。

    所謂俠義者,使命就是踏盡人間不平路,鏟盡人間不平事。

    在武俠小說人物的成長過程中, 懲惡揚善,肝膽相照,捨生取義,為國為民的性格發展一定要寫好,才能實現金庸先生所以要表達的這個俠義精神。

    當然,金庸先生小說中的人物更復雜,有正有邪,亦正亦邪,正是因為這樣,小說才更好看。

  • 15 # 凌梁談文化

    金庸老先生在生前接受訪談時經常講到他寫武俠小說的初衷,也闡釋了俠義精神到底是種什麼精神。

    射鵰英雄傳中的華山論劍

    首先武功的高低跟俠義沒有必然的聯絡。俠義就是行俠仗義。比如說郭靖、喬峰。有高超的武功必須要有宗師的風範。要有憂國憂民、為國為民的崇高品格,才能講所謂的俠義。像一些反面人物,比如歐陽鋒、鰲拜這些人擁有非常高的武功,但他們不能稱作為宗師,卻是武林的敗類。只有講究正義,又有義氣,明辨是非,懷有善心的武林中人才能稱作俠義之士。

    武俠的核心是俠義

    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是俠義跟邪惡的較量,最終俠義戰勝邪惡的結局。而且金庸曾說,他寫武俠小說講得也不僅僅只是俠義的問題。武俠小說只是一種文學題材,他表達的中心思想仍然是現實社會中的善惡人心。俠義就在現實中。也就是說金庸透過武俠小說的方式,把現實社會中的人心的複雜性,人與人之間的恩怨糾葛移到了他的小說中。

    愛國情懷

    如果把俠義放到如今的社會是一種什麼精神。我認為是熱愛祖國、不畏生死、救死扶傷、助人為樂、真誠待人等正能量的精神。

  • 16 # 柒閱文史

    武俠小說無疑是人們的個人英雄主義,那麼小說中自然也都是俠肝義膽、除暴安良、快意人生的瀟灑了吧!武俠是我們每個人的夢,金庸是為我們造夢的人,他讓我們的夢更加真實、可觸、可見。

    金庸的狹義是捨身取義的大義

    相信看過金庸武俠小說的都應該記得一個名場面,那就是眾人圍攻一個人或者一個門派,那麼勢必會出現一個人大俠拯救他們,令狐沖、張無忌、蕭峰……我依稀記得五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這應該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名場面了。五大門派攻上光明頂,眼看明教上至光明左使楊逍、天鷹教白眉鷹王、五散人,下至常遇春等一眾全部被打傷,就在他們集體念著明教 教 訓“熊熊聖火,焚我身軀;生亦何歡,死亦何懼;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準備受死之時,張無忌這個大俠出現了,相信這應該是每一個有武俠夢人最喜歡做的事情了吧!

    這裡的大義,是讓眾人避免爭鬥,減少傷亡,並願意帶領“邪教”改邪歸正。況且明教本來也不是什麼邪教,邪教的由來也是尾翼蝠王吸人血的謠言,金庸小說中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邪教其實很多都是不願意向世人解釋自己的行為,這個我們可以以後再聊。書歸正傳,以一己之力化解武林各大門派的恩怨紛爭,差點死在峨眉滅絕掌下,為了不讓周芷若受人非議情願受他的倚天劍一劍。

    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都講求一個“義”,對壞人也罷也是如此,如果只對一部分人懷有“義”我認為是“小義”,如果能對天下所有人講求“義”,我認為這就是“大義”,雖然這在現實中有些理想化,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金庸小說中是真的存在這種“大義”。

    金庸的俠義是匡扶天下

    金庸小說中一般都會有一定的歷史背景,不管是《倚天屠龍記》,還是《神鵰俠侶》,歷史背景最弱的應該是《連城訣》了吧!

    張無忌等一眾不願投靠元朝;郭靖黃蓉誓死守衛襄陽城等,這些都是匡扶天下正義的英雄之舉。《倚天屠龍記》中介紹郭靖一家誓死保衛襄陽,全家戰死,只剩下郭襄一人活了下來。其實郭靖黃蓉當時留下來守衛襄陽時早已料到蒙古大軍會攻破城池,但是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一種“匡扶天下的大義”。

    達則兼濟天下,金庸筆下無凡人,皆是厲害的角色,所以大義在他們的心中也上升為為天下蒼生“匡扶正義”。

    金庸的俠義是不求名利

    張無忌帶領明教最終將明教發展為第一大派,並建立的明朝,但是他卻最終與趙敏歸隱冰火島,捨棄了自己打下的江山。韋小寶幫助康熙擒鰲拜、救治順治、多次救下被刺殺的康熙,但是他不居功自傲,反而最終攜七個老婆歸隱。“五絕之一的南帝”段智興因當時沒有救自己的妃子瑛姑與周伯通的兒子,便以此懲罰自己,放棄大理皇位出家為僧,只因心中的俠義,他放棄了名利。

    名利於俠士而言遠不及“大義”。鄒韜奮曾說:“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來,最後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而去,徹底想起來,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更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相信這也是金庸老先生筆下俠士的追求吧!

    蘊音說

    蘊音認為金庸的俠義精神是捨身取義的大義,匡扶天下、不求名利是其具體表現,追求大義是金庸筆下的俠義精神的精魂。

    小說中的俠義是我們的夢,現實中的我們也應心存一個“義”,這應該是我們做人的底線。這個“義”應該高於道德,基於法律。

    江湖還是一個肆意瀟灑的夢,我們江湖再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的流程是如何的?謝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