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溝通吧,怕老師說你不夠重視孩子,溝通吧,又怕惹老師煩。
3
回覆列表
  • 1 # 詩者的詩

    先給父母做一個小小的測驗:

    在每一個新的學年,你是否主動去拜訪孩子的老師

    你是否以請教專家的態度去拜訪老師

    你是否提供老師一些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資料

    你是否接納老師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你是否同理老師的一些困難,包括牢騷在內

    你是否對老師一些作法表示支援

    你是否很少打斷老師的話

    你是否專注的聽老師的敘述

    你是否相信老師的專業能力

    你是否在談話結束前感謝老師的辛勞

    以上十題中,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七個以上,相信你和老師的溝通已經有一個很好的開始。如果你回答“是”的在四到六個.,之間,你和老師的溝通似乎有點問題,回頭看一看回答“否”的題目,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尊重是贏取合作之鑰。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三個以下,我想你得花更多的時間,誠實的面對自己:是放不下身段嗎?是自認為懂得多嗎?是防衛性過強嗎?還是從沒有和老師溝通的經驗?

    家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學校教育。那麼在教育當中,有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是父母怎麼和老師的溝通。沒有家庭與學校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可能陷入困境。因為孩子回來說的話,未必都是準確的。如果你不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很難教育好孩子。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密切配合,是孩子健康發展的基礎。尤其是缺點多一點兒的孩子,家長更應注意和老師溝通。

    溝通方法:

    一、 要尊重老師,才有效果

    (舉身邊的例子)

    1、端正對老師總體的看法:不論你對老師怎麼看,而是要考慮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

    2、發自內心尊重老師:概念化的老師——所有教我們知識的人,指的是群體。老師的素質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師實質是尊重自己。

    3、不要事事依靠老師:要不看成神,要不就白痴,就以為攤上個好老師就好了,孩子關鍵取決於自己和家庭的學習氛圍。老師按學校模式來做,沒有超能力來管理到幾十個學生。把所有希望寄託在老師是不實際的。如你的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某某老師,不好意思打擾您,我是某某的家長,我常聽到孩子談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謝謝您這麼認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裡,說他在學校裡發生……(把事件長話短說),我想這問題得請教您,看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如何配合……”之後,耐心的傾聽老師的說明。

    二、要正確定位,真誠交流

    家長與教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引導者,兩者之間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因此,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如果家長需要教師協助幫助孩子解決,則必須及時告知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家長與教師的交流,都要先對雙方進行正確定位:是朋友而非敵人;是協作者而非僱傭者;是責任共負而不是互相推諉。正確定位之後,心態自然就會趨向冷靜、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會因孩子在校遇到問題而憤然偏激。而是會真誠地把孩子遇到的問題、以協作者的態度告知教師,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接著,耐心地聽聽教師的解釋,全面瞭解教師的教育目的及教育風格。如果雙方的意見不一致,雙方可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選擇對孩子來說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鏡頭一]課間休息時,幾個男同學在操場上愉快地玩耍,另一個小男孩也想參加,可並不被大家接納,雙方爭執不休,動起手來,其中一個男孩鼻子受傷流血……

    第二天早上,流鼻血的孩子的母親來到學校,找老師瞭解具體情況並提出建議:“老師,我們做家長的也是講道理的人,我們知道同學相處難免會有摩擦,平時在家我們也告訴孩子在學校不要和同學打架,就算別人先動手,也先忍者把事情告訴老師,請老師處理。昨天孩子放學回家,我們知道他流了鼻血,因為不知道怎麼回事,心裡挺擔心的,所以才來向您瞭解情況。我的第一個孩子七個月大就死在腹中,所以全家對這個孩子特別重視和疼愛,我希望以後再發生這種情況,請一定給我們打個電話告訴一聲,我們也好放心。”

    家長語重心長的一席話,讓老師倍受感動。面對如此坦然和寬容的家長,老師誠懇表示了自己的歉意,承認自己工作上的疏忽。並和家長探討了如何讓孩子學會與同學交往的問題。

    (鏡頭二)

    早上,學生剛進教室,一學生家長直奔辦公室質問老師道:“老師,昨天我孩子說自己被同學打了,鼻子都被打出血了。我孩子平時非常乖巧,話也不多,從不招惹別人,平時就連我們走親訪友他也不去,總喜歡自己獨自在家玩,見到親戚朋友都十分害羞,很少叫人跟人打招呼,這樣內向的孩子,經常回來說自己被同學打,難道我的孩子就該被人打嗎?他也真是的,打不贏就不知道咬嗎?真沒出息!”對此事一無所知的老師只能先安撫家長請她坐下,等下了課,找到孩子本人瞭解了具體情況再說。結果是老師很尷尬。沒有沒有達到任何溝通的目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在老師面前落下不好的印象。

    三:積極主動,及時溝通

    在這個問題上關鴻羽教授說的好:“在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方面家長應該主動一些,應該多向學校靠攏,多向老師請教。這是因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方面往往比家長高出一籌。而我們當家長的多數人不搞教育工作,沒那麼多時間看教育理論的專業書籍;教師教育過的孩子成百上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我們家長一輩子才養活一個孩子,眼界難免狹窄;教師能夠從幾十個學生的比較中鑑別孩子的優缺點,而我們家長卻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估價往往容易偏頗。

    作為學校往往比較強調老師要家訪,而作為家庭,應該強調家長主動去拜訪老師。這是因為現在教師負擔很重,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家庭都經常訪問,而我們當家長的只有一個孩子,完全有時間去拜訪老師。【(家長注意:)家長最好一個月左右到學校去一次,瞭解一下孩子的情況。】只靠家長會了解是不夠的。開家長會時,那麼多家長都在等著,老師不可以能對您孩子的情況談很多。別人不去的時候,您去訪老師,可以細談,從學習到紀律,從思想到生活,細緻瞭解一下。您想,全班幾十個孩子,哪個孩子的家長經常去學校訪問教師,教師自然就得多觀察、多瞭解這孩子,不然家長來了說什麼,這無形中就督促教師多關注您的孩子了,這不是很好嗎?家長千萬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絡。要想發現微小的變化,必須與老師經常聯絡。

    另外,家長如果主動和老師聯絡,要注意幾個細節:1看時間表:不要選老師午休時間,如果是在工作時間打電話或面訪,先問問老師方不方便,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2看場合,家長來學校接孩子,有時想跟老師面談,要看老師是否正在開會或是否正有緊急的事要處理,如果是,最好不要打擾;3如果家長對老師處理某件事的方式不太滿意,可以提建議,但不要命令教師怎麼做;4如果孩子與班上同學發生衝突,家長可以轉告老師協商處理,但不要直接到學校去找某個同學理論,這樣做,也會將問題激化。(舉四小的例子)。

    四、家長要有好心態

    有的家長一旦被老師叫到學校來,心裡就會有種惶恐的心理,認定孩子又在學校犯錯誤了,又要到學校挨老師批評了。見到老師以後,常常不問青紅皂白,先把孩子訓一頓再跟老師點頭哈腰賠不是,再說一堆保證以後會如何管教的話。這樣是家長把孩子在校犯錯等同於自己犯錯,遇事先道歉賠禮,而不是先跟老師瞭解問題及問題的根源再對症下藥,這樣的溝通顯然是無效的。

    有的家長很反感老師把自己請到學校,認為這樣即浪費時間又丟臉,覺得老師喜歡小題大做,遇細風說暴雨,這樣的牴觸心理很明顯不利於教育的順利進行。

    有的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以後,不是認真追尋問題的根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把一腔怒火帶回家中,對孩子進行責罵批評。如果剛好當天因為別的事情不順利不稱心如意,那孩子的遭遇會更慘,家長會把一切問題都歸責於孩子,懲罰隨心,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懼心理和逆反心理,於事無補。

    五、多配合常聯絡

    多配合,老師的教學是需要家長配合的,要一起幫助孩子匯入正確的方法。一是配合教師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與毛病,經常關心孩子的喜怒,瞭解他(她)的心理,促其成為“三健”人才(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全的個性)。二是平日裡要注意督察孩子作業。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

    常聯絡。與老師聯絡,要注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聯絡的方式可以是面對面交流,也可以電話或簡訊交流。交流的主要內容:一是瞭解孩子在校的綜合表現。諸如學習態度、體育鍛煉、參加活動等等,切不可一味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給老師。但不要告孩子的狀,那樣活著會認為家長出賣自己,而產生逆反心理。二是提出教育教學建議。如果發現孩子的任課教師在某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務必及時反饋給老師,如果不好直接與老師說,可以透過班主任進行轉達。但是,記住一點,作為家長一定要多信任老師,要學會分享孩子成長中的喜悅,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的成長。

    六、只有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回來告訴家裡人,就是想得到一種傾訴,一種宣洩,一絲安慰。這應該是好事,他這是和你在溝通,他沒有把任何事都埋在心裡,然後終於在某一天來個不良情緒的大爆發。如果這個時候,你用心地傾聽完孩子的訴說,適時抱抱孩子,輕輕地拍拍,輕言細語地安慰幾句,再給他擦擦流下的眼淚,比什麼都強;等孩子靜下來的時候,再給老師打個電話問問情況或者和老師約見一下,具體作個瞭解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說不定第二天一到學校還沒等你處理孩子已啥事都沒有了,說不定昨天打架的同學今天又勾著肩膀喊好兄弟了。

    如果一聽孩子受欺負了,就跳起來罵老師罵其他的孩子,然後衝到學校去理論,那麼以後這個老師的課你孩子不用上了:我爸(媽……)都說這個老師不好,我還上他課幹什麼;老師呢,也不用和那孩子交往了,說不定再和對方的家長幹上一場,後果不堪設想。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渠道有家訪、面談、電話聯絡等。不同的溝通方式,對於不同性格的孩子,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長和老師是既“怕”又“愛”的矛盾統一體。對於性格“叛逆”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出了問題,老師即時向家長反映,就反感老師“打小報告”,所以最好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說你怎麼這麼了(舉我的例子)。對於性格比較溫馴的孩子,出了問題,無論家長與老師怎麼溝通,都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方式採取“熱處理”還是“冷處理”也是要十分注意的細節。

    我們看看這位家長的做法:

    兒子臨上學前,就有“過來人”警告我,說在北京是“老師猛於虎也”,說孩子一有狀況,老師就會請家長,把家長和孩子放一起聽“訓”,厲害著哪,告訴我老師面前“忍”為上策,還提醒我,為了讓孩子在班上得到重視,或者至少不受氣,得想盡辦法跟老師搞好關係,請客送禮也都列在建議的清單之列。

    兒子上學了。一二三年級平安無事,我沒被老師“邀請”過,只參加了幾次家長會。每次家長會上說的都是讓差生向優等生學習(標尺一是成績二是紀律),號召差生家長要注意。我覺著老師的心意是好的,雖然腔調是傳統的說教式,但我們其實早就習慣了,單位領導不也是這樣講話嘛,所以沒有太在意。

    四年級,學習任務重了,老師換了。老師開始打電話,報告孩子的“反常”行為:你兒子啊,字不好,上課走神兒,作業最後一個交,做事太慢;中午吃完飯,別的孩子都在教師裡待著,你家孩子總到校園裡遛彎兒,很個性,希望家長督促孩子學習,也說說孩子別讓他遛躂了,就他特別。

    兒子反映學校裡的情況也比以前多起來。回來訴苦說,老師常常取消他們喜歡的體育課,科技課,讓他們在教室裡做語文數學題。也提到了有幾個男生常常因此跟老師“造反”,結果當然是“老師專政”。兒子雖然不在“造反派”隊伍裡,但很顯然,他支援那幾個“造反”的孩子,對我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我觀察孩子,覺得兒子真是可憐。城裡百姓“圈養”孩子——住房狹小,馬路太亂,鄰居不相往來,結果造成手腳運動不足,行動不麻利。加上新學鋼筆字,寫錯了字老師不讓用修改符號,也不可以把錯字劃了在旁邊重寫,必須拿膠帶把那個錯字粘下來(據說很多學校都用這一著兒,這樣可以讓學生的作業看起來整齊美觀)。勁兒大了,弄個洞出來,整頁紙的字都要重寫;勁兒小了,一下兒不頂事兒,還得來兩下,三下……這樣的話要成功地改個錯字得花好幾分鐘,加上技術不熟練帶來的挫折感,最後我的兒子竟然弄到眼淚汪汪才能把作業對付完。

    所以接到老師電話心裡很不爽。兒子夠不容易的了。每天不停地寫作業,體育課有限還常被取消,遛躂遛躂挺好!比趴在小桌子上睡覺強。走神?對孩子來說很正常!寫字慢?這等高難度的“技術”還沒練好,當然快不了。但是電話裡,我沒對老師說這些,我猜我兒子這樣也必是增加了老師的一些辛苦。我對老師尊重有禮,表示在家加強對孩子的幫助,謝謝老師的關心,也請老師多幫助孩子。

    兒子問我,老師跟您告我狀啦?哼,我們老師就這樣,先打電話,然後就是請家長,和家長一塊給我們施壓,看你服不服,有好幾個同學都被請家長了。

    我意識到兒子和老師的對抗情緒,思索著怎麼避免發生衝突;或者說,我聞到了兒子將要和老師發生衝突的氣息,如果不能避免,那我該怎麼辦。還有,我作為家長也極有可能和老師發生衝突,心疼兒子嘛。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以後的時間裡我努力幫助孩子提高質量提高速度。兒子雖然對老師指定的改錯字技術不滿,但還是順服老師的權威,不同意我去和老師探討替代方法(我發現他跟我訴說完畢之後就有了力量面對現實)午飯後照舊遛躂,兒子很確定這不違犯學校紀律,老師也沒這樣說,只是覺得有一隻羊沒跟群羊在一起,不大方便管理。

    接下來一段日子跟老師還是電話溝通,不外以上內容。我對老師說話誠懇尊重,仔細聆聽老師對孩子情況的述說,感謝老師的辛苦和對孩子的關心。這樣幾次電話下來,漸漸有了微妙的變化—由陌生到漸漸熟悉,老師的談話由最初的“控告”,也漸漸提到孩子的很多優點,還指導我一些可以幫助兒子的方法。

    兒子這邊。聽完老師對他控訴的話,我給他翻譯成“老師說,你寫字方面很有潛力,可以寫得更好,讓咱們多練練”;老師說你有啥啥優點等。開始兒子不太信,還問:老師真是這麼說的?我趕緊再給老師發簡訊:xx老師,孩子不相信你其實很欣賞他的啥啥優點,拜託你明天親自告訴他!

    孩子再放學回來,眼睛放光:“媽,老師今天表揚我了!看來我們老師也不總是挑我的不是!” 我一下子放鬆多了,“老師猛於虎也”的陰影開始漸漸褪去,對於日後的“風雨”少了很多擔心。兒子也很願意每天回來給我做“新聞聯播”,一時間好象皆大歡喜。

    如此過了有一陣子,誰知“風雨”竟突然地來了。一天下午我正在開會,突然接到老師電話,要求我趕緊到學校來一趟,說我的兒子極端不服管教,要我去和老師一起“說說他”。

    一進教室,發現除了我兒子,另有兩個男孩子在場。一個男生斜對著老師站在講臺前,和老師正你一言我一語,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如同操練乒乓球的推擋功夫一般;另一個高大的男生還坐在第一排座位上,邊寫作業邊做調和員。我兒子坐在講臺邊另一個座位上,臉色掛著淚,卻是滿臉的不服氣。

    這場面讓我剎那間特同情孩子們。他們不但學習壓力重,還每天遭遇跟老師溝通的困難;也特同情老師,五十多個孩子,單是判完作業就快累得半死了,紀律上又是“按倒葫蘆又起瓢”,怎不心力交瘁!

    老師好不容易處理完了那個“乒乓球”手,輪到我兒子。我把老師叫到外面,請求她單獨給我和兒子找個地方。然後老師開始“控訴”我兒子的“罪行”。我兒子雙手抱臂,來個“徐戍進曹營——一言不發”。

    我再次叫老師到外面,建議老師只敘述當日事情經過和她對孩子就此事的期望。因為兒子一副“硬抗到底”的態度,很難讓他立即與老師和好。老師接受我的建議,於是事情變得容易了。

    老師敘述當中已經排解了大部分的怒氣。事情起因其實很簡單,孩子那天中午沒去遛彎兒,吃過飯在教室裡和幾個同學扔上了桔子皮,遭到老師批評。兒子不服,於是起了衝突。老師說完了,讓孩子回家去想,看看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

    然後我和老師留在教室裡。孩子們全走了,我真誠地對她說看到了她工作的勞累,體會到如今做老師的有多麼不易。老師看著我,說感謝我是個理解老師的家長,對我述說起她的困難,諸如學校各樣的要求,不同家長的要求,來自孩子的挑戰。她也感謝我聆聽她講話。

    回到家裡,又仔細瞭解兒子的想法,幫他明白他如何對如何錯。兒子很感激我,說我沒像其他家長那樣當著老師同學的面斥責他。他說有的家長被老師請的時候就是這麼幹的,他的同學憋屈著哪!

    一個星期後,老師給我電話,說孩子在日記中(老師要求學生寫日記,兒子給老師看不給我看)寫了他對這次事件的認識,對老師有感謝,還有道歉。老師很感動!

    此次衝突,讓我和孩子和老師的三角關係得以加固,信任,理解,彼此接納的結果是帶來每日的和諧。我和老師隨時溝通,共同建設我的兒子。有時候我會主動去學校,去見孩子的每一位老師,時間不方便,電話簡訊也足以解決問題。兒子成績越來越好,與人相處日具紳士風範。在兒子的小學畢業典禮上,兒子和老師親密地合影,我看到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彼此的喜悅。

    這位智慧的家長做法對我們有沒有啟發呢?

    注意事項:

    一、不要找藉口“工作忙!”

    多數家長不願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往往藉故於“工作忙”等原因(有的家長,即使是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也要找親戚朋友替開)。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的家長,多數都是被老師請到學校,被動地與老師見面。因此建議有這樣溝通障礙的家長,請你要改變與老師溝通的態度,明白積極配合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我們做家長的“天職”,建立積極溝通的意願,主動走近老師,是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

    二、不做態度蠻橫和沒有主見的家長

    現在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老師多多少少都有一種說不清的“懼意”,有很多的學生家長與老師溝通經常說:“一切都聽老師的!”完全放棄了做家長的權利,而當起孩子老師的學生。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決,而是和老師協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願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願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家長與老師由於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個和諧的溝通氛圍,容易產生一些溝通障礙,導致老師對家長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法有意見。往往就會產生這樣的場景:老師成了訓話人,家長成了毫不相干的聽眾,兩者都對對方“不以為然”,這就難免走人溝通的死衚衕。

    任何溝通都需要誠意,家長與老師也不例外,如果家長拿出溝通的誠意,而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能夠平和、客觀,這樣就容易統一認識,選擇一種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避免老師講一套,家長做一套,學生無所適從的情況。

    三、不要為孩子不良表現強找“理由”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聽取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而老師要重點反映孩子的一些不良的問題。有些家長過於偏愛自己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揚孩子的話,不能接受批評孩子的話,往往找一些理由,替孩子進行搪塞錯誤的行為,從而造成老師對家長教育觀念不能接受。家長要正確面對孩子存在的問題,對問題要誠懇。但也不要放棄保護孩子的安全線。

    四、注意用自己的方式與老師“通氣”

    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家長老師要經常通氣。溝通方式可以和老師商定或選擇你最擅長的。

    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透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有更深刻的瞭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樣子,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透過電話和簡訊溝通,在你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簡訊是個折中的方案。你感到溝通有困難時,也是不錯的方式。

    溝通的主要內容

    孩子的行為:這是家長容易忽略而老師會關注的問題。有些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裡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孩子的情緒:情緒的變化關係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只有樂觀、向上、積極的態度才有助於孩子的發展。

    孩子的興趣: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和活動較多,老師更容易發現孩子在哪方面更有優勢,要發現孩子的長處並給予肯定。

    孩子和同學的關係:健康的夥伴關係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思想品德修養:重要還是要關心孩子德育心理和道德行為。

    如果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注意瞭解青春期心理:家長和老師要共同關注孩子青春期心理變化,家庭學校共同引導。

    孩子的學習:這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主題。在溝通中家長應諮詢孩子這段時間和以前有哪些變化,學習是不是更主動,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隻關心成績的高低。

    家長到學校除了瞭解自己孩子的情況,最好也瞭解一下學校的整體教育情況,特別要了解:

    ● 學校最近開展了哪些教育活動?

    ● 學校最近對孩子提了哪些要求?

    ● 學校的學生有那些不良傾向?

    這樣,您在家才能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如果您對學校的教育情況不瞭解,想配合也不知從哪裡下手。

    一切為了孩子,一切溝通都是為了孩子更好,更優秀,只有與老師合作,我們的孩子才會進步更快;只有與老師多溝通,我們的孩子才會更優秀。

  • 2 # 梨花茹雪

    作為家長的我,其實還是很少跟老師交流的。孩子送過去,老師接手後平時沒有事也很少聯絡,偶爾也會問老師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怎麼樣。孩子剛上一年級,老師很熱心,給家長們建立了微信群,總是發些孩子們的小影片,照片,溫馨提示,其實老師對學生的心是很親的,也有些家長讓老師給孩子脫衣服怕孩子熱,穿衣服怕冷,有的讓老師給孩子倒水吃藥,有的東西丟了讓老師給找找,老師除了管他們學習還要管生活,他們都是從幼兒園才畢業的孩子,還不適應小學學習節奏和生活規律,我孩子很調皮,老師叫他讀書他在玩,老師說他也不聽,然後老師就私聊了,回家也是一頓教育加警告。我很理解老師們不容易,他們工作量也很大,平時也沒有插足學校的事,也是能讓他們放心的管孩子,讓孩子儘快適應學習生活

  • 3 # 晶MM

    我兒子在小班和中班是同一個老師,她不太願意與家長交流,很少反饋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我有時候主動溝通,老師又感覺我可能要找麻煩,一味的推諉解釋,幾次之後我就不太敢找老師交流,升大班換了老師,剛升班時做過一次深入的聊天,我兒子的一些弱項(吃飯慢、不午睡等)告訴老師,因為幼兒園比較小,老師對我孩子的情況有所瞭解,說他雖然不午睡,但能保持安靜,不影響其他小朋友。孩子學習的內容有不清楚的,我也主動問老師,每次都及時回覆。老師安排的家庭作業我也會監督完成,算是比較支援老師工作吧

  • 4 # 隨風而逝zhzh

    幾乎很少給老師打電話,除非老師點名讓回電話,上一年級時接孩子問過幾次老師孩子的情況,老師只說挺好,咱就木法再說了,本身女孩在學校也不惹事,老老實實,成績中上,真心不知該怎麼和老師溝通。

  • 5 # 顧丹

    一、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意圖就是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這是清楚明白的,老師和家長是共同戰線的戰友,是對孩子的教育有共同願景的共同體,不要有差異看法,否則溝通就失去意義。

    二、溝通是主動和真誠的。老師需要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孩子成長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有什麼樣的孩子,老師知道家庭背景對於實施教育教學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長不要隱瞞孩子在家的情況,主動積極真誠,會對老師起到重要的幫助,最終達成共同的心願。

    三、家長與老師在孩子面前是不同的角色,要定位身份,不可替代老師去指導孩子學習,也不可要求老師替代家長去管理孩子。做好自己的事,管好孩子的生活和身體,學習的事,是孩子的責任,不要替代和幹渋,學習出現的問題,孩子是當事人,老師是專家,讓他們自己解決和引導,切不可自以為是,分析完孩子分析老師,百累而無一用,甚至導致雙方反感。

    總之,老師不是神,就是家長教育孩子幫助孩子的小夥伴,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好多家長在孩子畢業之後成了我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的朋友,這種感覺真的很好噢!

  • 6 # 戚老師說

    近兩週,各地中小學校大多組織進行了期中考試,考試後各班也大多召開了家長會。

    學校開家長會的目的,是為了展示一段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成果,增進教師、學生、家長三方的瞭解與互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

    那麼,作為家長,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應該如何與老師交流呢?認真思考,確定交流的話題。

    要和老師交流哪些問題,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預期,都要提前想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漫無目的,廢話連篇。

    交流的重點,首先應該是孩子在課堂上的情況。目前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成績的好壞,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課堂參與情況,尤其是初中到高中階段,課堂容量很大,知識難度增加,綜合性、拓展度都很高,學生有沒有認真聽講,會不會及時做筆記,能不能緊跟老師的思路,做到“手到嘴到眼到心到”直接關係著學生的成績。如果抓不住課堂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家長可以翻看一下孩子的課本、筆記、作業、試卷等,切實瞭解孩子上課的情況。

    其次要關心孩子的行為習慣、情緒、興趣等。

    如果發現問題,就要追本溯源,查詢原因,向老師商量應對之策。提問題要冷靜,注意方式和方法、語氣和措辭,態度要誠懇,切忌帶著情緒指責老師。

    如果近段時間孩子或者家庭有什麼特殊的情況很可能影響到孩子,應告知老師,尋求老師的幫助,要求老師多觀察、關注孩子。

    切忌提出一些過分的、自私的要求,如調整到某一個座位、每節課提問等。老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現在的班級座位也大多實行定期輪換制,過於苛刻的要求會讓老師覺得家長不講道理、自私。

    家長會只是家校溝通的一種方式,建議將溝通多放在平時。有什麼情況及時溝通,不卑不亢,有禮有節。

  • 7 # 落葉餘暉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老師是學生在學校的家長。家長與老師溝通因為孩子,家長要以平常心與老師溝通:換位思考、互相交流、跳出分數。

    一是換位思考。家長要站在老師的角度來思考,當老師批評了你的孩子,不要認為老師不看重你孩子,戴了有色眼鏡。其實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是一視同仁的,在老師眼中,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希望你的孩子長才。

    二是互相交流。當老師向你說起你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時,你要認真聽,並將孩子在家裡的情況與老師交流。讓老師知道對你孩子要如何因材施教,更有利於孩子發掘自身優勢,彌補學習短板,突破自我,全面發展。

    三是跳出分數。一般來講,家長與老師溝通最注重的話題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孩子的內心世界更為重要。如尖子生刺殺老師的事件,雖然是少數,但反映了孩子心理的不健康,人格的不健全,劍走偏鋒。當家長髮現孩子情緒不穩定時,就要與老師溝通,孩子是有什麼心事引起這樣。分析原因,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走出來。有的是因為學習成績下降了,老師批評了他,如果家長不知道情況,又批評孩子,內心脆弱的孩子會承受不了,做出不尋常的舉動。

  • 8 # 小開愛媽媽

    很多家長都擔心和老師溝通,會麻煩老師。但作為一名老師,比如說我,還是非常喜歡有家長來和我交流學生的情況的。

    當然,前提是家長很友善,懂得就事論事,能抱著一顆“我願意相信你”的心。

    具體來說主要是以下3點:

    1. 能夠在非休息時間主動聯絡

    為什麼希望家長主動聯絡呢?主要是因為老師工作忙,一個人要對幾百甚至上千的學生。不可能聯絡每個家長,也不可能小孩一有什麼事就及時告知家長。如果家長能夠主動聯絡老師,就能得到更多有關孩子的情況。

    但是,如果家長在中午午休的時候,晚上睡覺的時候,或者是正常上課時間打電話過來,那就非常不美妙了。

    聯絡老師最基礎的,就是選對時間,一般利用上學前,放學後這段時間,都是比較合適的。

    2.能夠直入主題,以解決問題和詢問情況為目的

    和老師溝通前,一定要提前想好自己想要獲知的資訊,才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溝通的效果。

    溝通的時候,要以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實際情況為目的,不要只喜歡聽老師表揚孩子。

    最好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這樣的溝通更有針對性。

    3. 能夠以誠相待,不把老師當敵人

    切記,不要把老師當作仇人,不要把老師當仇人,不要把老師當仇人。重要事情說3次。

    真的,老師也是一顆為學生好的心,所以有時候會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家長們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意見,或者不認同老師的說法,但是,請不要因此認為老師胡說八道,不喜歡自己的孩子。

    要知道,你和老師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好。最好是能夠理解老師的用意,不能理解的話,也要保持該有的禮貌。這真的很重要。

    和老師溝通,能讓家長更瞭解孩子,能讓家長獲知孩子在學校和在孩子群中的表現,還能收穫老師對孩子成長的建議。家長們千萬別錯過和老師的溝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朝天椒被感染炭疽病以後果實會出現哪些症狀,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