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無止境
-
2 # 暮登天子堂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秦始皇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很大的千古一帝,歷來頗受學界關注,人們對他的功過是非進行了全方位 多層次的深入研究。但是,關於他的死因,至今仍是 一個未解之疑案。筆者在前人宏觀研究的基礎上,試 作一些微觀探析。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 220 年)至三十七年(前 210 年)的 10 年間,始皇 5 次出巡,第一次西北行,第四 次北行,其餘 3 次均出巡東南沿海地區。其主要目的 有二:一是進一步“以示強,威服海內”,以此 宣揚皇帝威嚴與秦德功業,加強對原六國故地的統治。 二是不遺餘力尋求仙人與長生不死之藥,祭祀山川神 靈,領略各地風光。
在第五次巡行途中,始皇得病,不久身亡。關於 始皇之死,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作了簡 略記載:“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 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 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 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李斯列傳》載: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 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 未授使者,始皇崩。”《蒙恬列傳》載:“始皇三十七年 冬,行出遊會稽,並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 還禱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其中“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便是始皇彌留之際給扶蘇的遺詔。但上述有關本紀、列傳中都沒有 詳載始皇得的是什麼病,也未提到御醫們對始皇如何 進行救治等。這似乎給人們留下這樣一種感覺,始皇 在巡行途中突然得病,病情十分嚴重,留下遺詔,死 於沙丘平臺。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實在有些撲朔 迷離,令人費解,是否還有別的隱情?於是,有的學 者把懷疑的目光聚焦到侍奉在始皇身邊的趙高身上, 認為始皇之死,很有可能是被趙高所謀殺,並列舉有 關疑點,論證趙高是策劃謀殺始皇的主犯。始皇究竟 是病死還是被謀殺,孰是孰非?這就需要進一步從有 關史料中作縝密的分析和探索,做出合乎實際的判斷。
從有關史料探析,筆者認為秦始皇是由於身患多 種疾病,在當時的醫療技術條件下得不到有效治療而 導致死亡。其主要根據如下:
其一,生理疾病因素。尉繚對始皇的為人、相貌、 聲音、性格特徵,有一段精當的描述:“始皇為人,蜂 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 人下,得志亦輕食人。”從中揭示了始皇先天或 發育過程中落下的生理疾病。郭沫若認為:蜂準、長 目、摯鳥膺、豺聲,“四項都是生理上的殘缺”。 其中兩項是比較明顯的殘缺,“摯鳥膺”原指摯鳥前突 的胸膛,這裡即指現代醫學上所說的雞胸,是軟骨症 的一種特徵。“豺聲”表明是呼吸系統的一種疾病,一 般認為是支氣管炎。一位從事呼吸疾病研究的資深醫學專家卻指出:人發出這樣的聲音,其實是一種哮喘 的症狀,一般氣管炎還不至於發出豺聲。“支氣管哮喘 病人的體徵為:胸膛膨脹,隆起呈桶狀胸,胸鎖乳突 肌緊張,腹壁強直,肺部叩診呈高畫質音,聽診呼吸音 減弱,呼氣延長,伴有乾性羅音及哮鳴音;當伴有支 氣管炎或繼發感染時,可聞及溼性羅音”,並認 為“外感六淫,飲食失宜,情志不舒,操勞過度” 是誘發本病的主要原因。上述這段論證,恰好是對始 皇“摯鳥膺、豺聲”症狀的對症解釋。始皇在巡遊途 中,環境、氣候、飲食多變,所遇到的灰塵、花粉、 冷空氣,或所食的魚、蝦、蟹、蛋之類以及情緒波動 等,均可引起哮喘的發作,導致病情的惡化,甚至危 及生命。可見始皇既有宿疾,時有復發可能,後來又 罹患其他疾病。但有的學者卻認為,“始皇死時只五十 歲,並未衰老,且身體素健壯,荊軻刺他時他能摔脫 袖子繞柱逃跑荊軻追不上他。史記也未記他有什麼暗 病宿疾”。其實未必盡然,一是從年齡階段看,秦 王政遇刺時還只有 33 歲,正值盛年,不能以 33 歲時 的所謂健壯來證明他 50 歲時還能依然健壯。二是在鹹 陽宮秦王政遇刺時驚恐萬狀,窘態百出,一籌莫展, 大秦天子的威嚴喪失殆盡,劍鞘中的劍也拔不出來, 驚急中也來不及宣召殿下的侍衛上來救駕,面對著荊 軻的追擊只能繞著柱子奔逃。秦王政面對險境,不能 沉著應對,可見他的心理素質很差。三是真正能救駕 秦王政的是一位侍醫夏無且。他雖手無寸鐵,卻能急 中生智,將手中捧著原為秦王政治病的一個藥袋投擊 荊軻,妨礙了荊軻的追擊和視線,秦王政在驚魂未定 之際,經旁人提醒,才拔出利劍擊傷了荊軻。這時兩 旁的人上前殺了荊軻。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侍醫夏無且 手捧藥袋隨時侍奉在秦王政身邊,正是秦王政有病的 一個力證。
其二,操勞縱慾過度。秦王政 22 歲舉行冠禮親政, 鎮壓了長信侯嫪毐集團的叛亂,翌年罷免了呂不韋的 相權,全面執掌朝政大權。對外又忙於緊張的軍機, 發動了對東方六國的統一戰爭,秦王政二十六年(前 221 年)終於統一了中國,秦王政自號始皇帝,自稱 朕,實行皇帝制,集政權、軍權、司法權和財權於一 身。到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 年)的 11 年間,是他在 朝政事務上最繁忙、最操勞的時期,也正是他進入 39 歲到 50 歲的年齡階段。凡“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 上至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1](P196), “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 之”。“衡”是當時計量重量的秤。“石”,即是 120 斤的重量計量單位。“呈”,也通“程”,是指每天的工作定額。總的含義是,秦始皇規定每天要批閱 120 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文書(竹簡),不完成定額, 不能休息。他日夜操勞,政務上已不堪負重,隨著年 齡的逐漸老化,各種退行性病變正在襲擊著他的軀體。
私生活上,秦始皇痴迷後宮佳麗,縱慾別館粉黛, 即使出巡在外,也有女子陪駕,數十年如一日,這是 他致病折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為了雲集天下美女, 早在兼併東方六國時,把虜掠來的各諸侯國美女,養 入仿照六國宮殿建造的宮室之中。直到他死之前的兩 年間,還令咸陽附近 200 裡內的 270 座宮殿內空中架 設的複道和地面的甬道連線起來,把帷帳、鐘鼓、美 人安置在裡面。皇帝行幸所到之處,如有私自洩漏於 他人的,一律處死。據杜牧《阿房宮賦》所載,宮女 們每天洗面的脂粉水倒在渭水裡,渭水上漲起一層油 膩。可見宮女人數之多。宮女們每寸肌膚,每分容貌, 都精心打扮,極盡嬌媚之態,以急切期盼的心情,等 待著秦始皇的駕臨。《阿房宮賦》雖系文學作品,有誇 張虛構成分,但應該有一定歷史根據的。杜牧是京兆 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唐文宗太和年間進士,歷任 監察御史,黃、池、睦諸州刺史,後又為司勳員外郎、 中書舍人。他又是晚唐著名詩人,有著廣博的歷史文 化知識素養和豐富的社會閱歷。京兆萬年與秦都咸陽 較近,對秦史和有關阿房宮的傳聞,應該是比較瞭解 的。
秦始皇的後宮宮女人數,張守節《正義》引《三 輔舊事》說:“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可見 後宮女子人數之多。
秦始皇子女頗多,據《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 統計,有公子 24 人,公主 10 人,共 34 人。早夭子女 還未統計在內。始皇沉湎女色,縱慾無度,元氣難復, 豈能無病。《三元延壽參贊書》指出:“尾閭不禁,滄 海以竭。”喻指人如果縱慾無度,任其氾濫,精 氣耗盡,必危及生命。“情慾出於胸臆,精散神惑,死 也”,“美色妖麗,嬌氣盈房,以致虛損之禍”。 “恣具情,則命同朝露”,“若耗盡真精不已,疾病隨 生,死亡隨至”。現代醫學家指出:“性生活對 心血管病人極為不利……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一種威 脅,很可能在這一瞬間之內誘發心源性猝死和腦血管 意外等。”以上古今有關縱慾危害的論述,正切 中了始皇的病因及其致死的要害。
其三,心理疾病因素。所謂心理疾病,概而言之, 是指人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心理處於非正常狀態。 人的心理,除了有共同的特性之外,在不同的年齡階 段、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生遭遇與不同的社會環境,又有其特殊的差異。秦始皇的心理狀態,大致可分為 三個時期:即幼童至 13 歲即位以前為第一時期;13 歲即位至 22 歲以前為第二個時期;22 歲冠禮親政以 後至 50 歲彌留之際為第三時期。這裡主要是講他第三 個時期的心理疾病。這一時期,他在鎮壓了嫪毐叛亂 集團之後,又肅清了呂不韋對政權的干擾,集權於一 身,日理萬機,事必躬親,驕橫專斷,逆我者亡,又 屢遭刺客,心有餘悸,面對錯綜複雜的情況,始終未 能保持一個良好、寧靜的心態,促使他心理疾病的不 斷髮展,其主要表現:一是激動易怒。這是由於他缺 乏平靜、健康心態或遇到某種外因而引發的疾病。每 當他勃然大怒時,就會向對方採取極為慘烈的攻擊手 段。例如,在“車裂假父”案件中,始皇下令“囊撲” 了其母與嫪毐所生的兩個弟弟,並將其母逐出咸陽, 軟禁於雍的棫陽宮,又連殺二十七諫士,當聽說茅焦 正值此時又來進諫,他“大怒曰‘是子故來犯吾禁, 趣炊鑊湯煮之,是安得積闕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 劍而坐,口正沫出”,從中可以看出他盛怒之下 的表情和殺機。遭到荊軻行刺後,他“恚恨不已,復 夷軻之一里,一里皆滅”,方士侯生、盧生不滿 秦始皇剛愎自用,樂以刑殺,貪於權勢,不為他求仙 藥,相約逃亡。他大為震怒,以侯生、盧生犯“誹謗” 之罪,疑心在咸陽的諸生多以妖言擾亂百姓,就將所 謂違反禁令的諸生 460 多人坑殺於咸陽,並將此事告 知天下,以儆效尤。由於發現東郡隕石上有人刻寫: “始皇帝死而地分”幾個字,就下令把附近的居 民抓起來全部處死。有一次,他行幸梁山宮,從山上 看到宰相李斯的隨從車隊眾多,面有不悅之色,後來 發現李斯的車隊減少了,認為是自己身邊的人洩露了 訊息,他大為惱怒,就下令把他身邊的人全部殺掉。 他首次東巡返回時,過湘江遇大風,他大發雷霆,下 令發 3000 刑徒,伐盡湘山樹,赭其山,向湘江的江神 湘君示威。可見,凡有逆於他,他隨時以一種暴怒的 形式宣洩出來。現代養生醫學指出:“‘怒’,是情志導 致疾病發生的‘罪魅禍首’,是七情中對人體健康危害 最大的一種情志。雖然中醫常講‘怒傷肝’,但事實上, 怒不僅會損傷肝臟,同時還會傷心、傷胃、傷腦等, 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嚴重時,可導致腦血 栓或心肌梗塞以及高血壓患者的猝死。二是恐懼,恐 懼是人的七情之一,是由於缺乏處理可怕情景的能力 所引起的。秦始皇曾因多次遇刺,恐懼心理尤為嚴重。 遭荊軻行刺,他惶恐不安,“不怡者良久”。遭 高漸離行刺後,他“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在建阿房宮時,“以磁石為門”,嚴防入殿之人又有其特殊的差異。秦始皇的心理狀態,大致可分為 三個時期:即幼童至 13 歲即位以前為第一時期;13 歲即位至 22 歲以前為第二個時期;22 歲冠禮親政以 後至 50 歲彌留之際為第三時期。這裡主要是講他第三 個時期的心理疾病。這一時期,他在鎮壓了嫪毐叛亂 集團之後,又肅清了呂不韋對政權的干擾,集權於一 身,日理萬機,事必躬親,驕橫專斷,逆我者亡,又 屢遭刺客,心有餘悸,面對錯綜複雜的情況,始終未 能保持一個良好、寧靜的心態,促使他心理疾病的不 斷髮展,其主要表現:一是激動易怒。這是由於他缺 乏平靜、健康心態或遇到某種外因而引發的疾病。每 當他勃然大怒時,就會向對方採取極為慘烈的攻擊手 段。例如,在“車裂假父”案件中,始皇下令“囊撲” 了其母與嫪毐所生的兩個弟弟,並將其母逐出咸陽, 軟禁於雍的棫陽宮,又連殺二十七諫士,當聽說茅焦 正值此時又來進諫,他“大怒曰‘是子故來犯吾禁, 趣炊鑊湯煮之,是安得積闕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 劍而坐,口正沫出”,從中可以看出他盛怒之下 的表情和殺機。遭到荊軻行刺後,他“恚恨不已,復 夷軻之一里,一里皆滅”[8](P125),方士侯生、盧生不滿 秦始皇剛愎自用,樂以刑殺,貪於權勢,不為他求仙 藥,相約逃亡。他大為震怒,以侯生、盧生犯“誹謗” 之罪,疑心在咸陽的諸生多以妖言擾亂百姓,就將所 謂違反禁令的諸生 460 多人坑殺於咸陽,並將此事告 知天下,以儆效尤。由於發現東郡隕石上有人刻寫: “始皇帝死而地分”幾個字,就下令把附近的居 民抓起來全部處死。有一次,他行幸梁山宮,從山上 看到宰相李斯的隨從車隊眾多,面有不悅之色,後來 發現李斯的車隊減少了,認為是自己身邊的人洩露了 訊息,他大為惱怒,就下令把他身邊的人全部殺掉。 他首次東巡返回時,過湘江遇大風,他大發雷霆,下 令發 3000 刑徒,伐盡湘山樹,赭其山,向湘江的江神 湘君示威。可見,凡有逆於他,他隨時以一種暴怒的 形式宣洩出來。現代養生醫學指出:“‘怒’,是情志導 致疾病發生的‘罪魅禍首’,是七情中對人體健康危害 最大的一種情志。雖然中醫常講‘怒傷肝’,但事實上, 怒不僅會損傷肝臟,同時還會傷心、傷胃、傷腦等, 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嚴重時,可導致腦血 栓或心肌梗塞以及高血壓患者的猝死。二是恐懼,恐 懼是人的七情之一,是由於缺乏處理可怕情景的能力 所引起的。秦始皇曾因多次遇刺,恐懼心理尤為嚴重。 遭荊軻行刺,他惶恐不安,“不怡者良久”。遭 高漸離行刺後,他“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在建阿房宮時,“以磁石為門”,嚴防入殿之人暗藏兇器。可見他的恐懼心理,長期難以拂去。他的 另一種恐懼心理是怕死。為了求得長生不老之藥,他 不惜耗費巨資,先後派徐巿、盧生、韓終、侯公、石 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仙藥,結果方士們有的不知所終, 有的相約逃亡,求不死之藥全成泡影,他怏怏無奈, 心情壓抑。“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 死事”。說明這種恐懼心理一直是他一大嚴重的 心病。恐懼對人體有明顯的危害性,“恐懼發作時不僅 會出現顯著的焦慮情緒,還往往伴有出汗、心慌等自 主神經症狀”。中醫學認為恐則傷腎,腎氣下陷, 腎氣不固。三是多疑。多疑主要表現在對人對事的不 信任,產生種種不必要的疑慮。名將王翦深知秦王政 的多疑心理,當他率 60 萬大軍伐楚向秦王政告別之 際,特請求賞賜大批良田、美池和園林廣廈。當他行 軍到邊關時,又接連五次派人回到咸陽向秦王政請求 賞賜良田。有人說:將軍乞求頒賞,實在有點過分了。 王翦卻回答:“不然,秦王怛而不信人。”匯出 了秦王政的驕橫多疑心理。王翦之所以多次請求賞賜,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秦王政知道自己胸無大志,只為 自己與子孫財產著想,雖重兵在握,卻沒有政治野心, 以解除秦王政對他的猜疑之心。多疑是屬於思的心理 活動,中醫學認為:思慮過度,則會傷脾,使氣體滯 留,經絡失調,從而導致多種疾病。綜上所述,秦始 皇在第三個年齡階段,已患有多種心理疾病,而這些 心理疾病也正是導致他軀體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四,晚期疾病諸說。由於上述多種原因,秦始 皇晚年,諸多疾病在侵襲他日趨老化的軀體。郭沫若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以歷史學家的嚴謹態度,在他的 歷史小說《秦始皇將死》中,推斷始皇晚年,患了“結 核性腦膜炎”。曾在國外從事心身醫學研究的學者施琪 嘉博士,從心理動力學分析:秦始皇在“死亡的前幾 年,身患糖尿病、前列腺炎,最後主要死因為肝臟疾 病(因為他長期服用所謂長生不老的‘丹’丸,很多 丹丸成分不明,有很強的毒性)。坑儒的起源為疑心太 重,所以我懷疑當時嬴政的腦部已經受到影響,容易 出現幻覺、多疑、狂躁、固執的表現”。另外,還 有兩份如同一轍的始皇病歷,一是嚴松編著的《中國 宦官傳》說:“車駕剛到平原津,秦始皇突然腹痛如 攪……不一會即昏過去……御醫診脈之後,已知兇多 吉少”。二是李傲著《睜眼看始皇》一書中說:“當車 駕行至平原津時,秦始皇突然腹痛如攪,隨即就昏了 過去……御醫診脈後已知凶多吉少”。在唐浩明著《秦 始皇》歷史長篇小說中寫道:“幾位御醫會診的結論出 來了‘始皇因受風寒,舊病復發’”。“始皇病情進一步惡化……腹部腫脹,明顯是積了水。”上述引錄中有關 病歷資料,大多屬推斷性質,其中歷史小說以歷史真 實為基礎,可有一定的虛構成分,但這些推斷都有一 定根據的。始皇離開咸陽後,在巡途中生活習慣的改 變,環境氣候的突變,一路勞頓顛簸,加上他年已五 旬,適應能力與抵抗能力大為減弱,因而隨時可能發 生上述諸多疾病。
其五,環境氣候的變化。為了逃避“今年祖龍 死”的不祥讖語和繼續到海中尋求不死之藥,始 皇三十七年(前 210 年)十月,始皇離開了隨心所欲 的秦宮以及長期適應了的咸陽生活環境、氣候氛圍, 駕車第五次出巡,侍奉在他身邊的有左丞相李斯、上 卿蒙毅、少子胡亥、中車府令兼管符璽文書的趙高及 五六個親信宦官。另外,還有龐大的車隊、衛護人員。 十一月,到達雲夢(今湖北潛江縣西南),在九嶷山(今 湖南寧遠縣南)祭祀了虞舜,順長江而下,東經丹陽 (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小丹陽鎮),到達錢唐(今浙江杭 州市西靈隱山麓),在錢塘江邊,看到波濤兇險,西行 120 裡,由狹中(今浙江富陽縣境內)渡過錢塘江, 登上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南),祭祀了大禹,並刻辭 立石,頌揚秦德功業。從會稽山下來,一路北行,經 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從江乘(今江蘇句容縣北)渡 過長江,治東海岸北上,到達琅邪遇見徐巿。徐巿等 人到海中尋找仙藥歷時 9 年,耗費巨資,一無所獲, 怕受譴責,就欺騙始皇說:蓬萊的仙藥是可以得到的, 只因海里鯊魚的襲擊,所以不能到達蓬萊,希望派出 善射的人和我們一起去,鯊魚出現就用連弩射死它。 始皇也親操連弩,待射大魚。從琅邪北直到榮城山(今 山東榮城市東北),未見大魚,又到芝罘(今山東煙臺 市西北),終於射死了一條大魚。始皇在這裡舍舟登陸, 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西南),他就病 了,到達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縣西北),病得很重, 留下了給公子扶蘇還未發出的遺詔,始皇就駕崩於平 臺宮中。
從上述出巡歷程中,略作如下幾點分析:一是這 次出巡與前四次相比,行程最遠,往返近萬里;時間 最長,歷時 9 個月。行程中原已患有宿疾的始皇登山、 渡江、泛海,都要消耗很大的體能,已不堪疲憊。經 冬春夏秋,遇霜雪風雨、酷夏暑熱,都難以適應。這 是他舊病復發的外因之一。二是始皇離開了秦宮,生 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所乘的轀輬車,雖然有 窗戶,開則通風取涼,關則擋風保溫。但有很大的弊 端,車中的活動範圍太小,伸展活動,血脈迴圈受到 一定的影響,空氣暢通大打折扣,特別是途遇風雨,氣溫驟降時,必然要關閉車窗,則空氣更難流通,車 內缺氧就成為一個尖銳問題,直接威脅著始皇的呼吸 系統,並可引發心臟疾病。三是徐巿未能求得仙藥, 始皇深感失望,帶著沮喪而又急切的不良心態,從琅 邪北行,經榮城山到芝罘的海上,他站立船頭,手持 弓弩,全神貫注於鯊魚的出現。但他那疲憊的身體正 在忍受著洶湧波濤的震盪和強勁海風的侵襲,頭暈、 噁心、嘔吐、腹痛、感冒、發熱等疾病,隨時可能發 生。四是平原津、沙丘這兩個地方的特殊環境氣候與 始皇之死有直接關係。從中國歷史時期氣候大勢的宏 觀上看,秦漢時期的氣候相對處於溫暖時期,氣溫比 現代高。據現代氣候資料,山東七月平均氣溫約在 24~28℃之間。河北七月平均氣溫約在 20~27℃之間。 平原津位於魯西北,秦漢時期七月平均氣溫則高於現 代山東七月平均氣溫,且魯西北又是嚴重危害小麥的 乾熱風區之一。沙丘在冀中南,秦漢時期七月平均氣 溫亦應高於現代河北七月平均氣溫,且冀中南又是春 夏之交沙暴和乾熱風多發區,氣候有波狀起伏,也可 能延續到夏秋之交。正值驕陽如炎的七月,始皇帶著 疲憊不堪的宿疾之軀,先後到達高溫、乾熱風和沙暴 多發區平原津和沙丘兩地。他長期積勞成疾,難以適 應這兩個地方的特殊環境和氣候變化,突發大病,御 醫們無力迴天,群臣束手無策,曾叱吒風雲的秦始皇, 此時懷著對秦帝國的無限眷戀,無可奈何地魂斷沙丘。 這是他因病致死的外因。有的學者從人體微迴圈的研 究認為,50 歲至 60 歲是人急劇衰老的危險年齡區。 秦始皇正由於上述種種原因,未能闖過這一危險大關。
有的學者懷疑秦始皇之死,很可能是趙高所謀殺。 對此說法,筆者略談如下三點看法:
其一,謀殺說事出有因。趙高祖上趙氏原是趙國 王族中的遠房親屬。趙國被秦滅後,趙氏宗族被迫遷 到秦都咸陽,淪為亡國順民,趙高父母亦在其內。其 父因觸犯刑律被判處宮刑;其母受過肉刑,淪為官奴 婢,與他人“野合”,生下趙高及兄弟數人。趙高社會 地位卑賤低下,可見一斑。他為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 位,工於心計,善於投機鑽營。趙高由於身體健壯, 有點能力,通曉刑獄法律,逐漸得到秦始皇的賞識, 被提拔為中車府令。趙高乘機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 他斷決獄案,取得了胡亥信任和好感。趙高的這雙權 傾秦王朝的黑手已悄悄地深入秦宮深處。秦始皇沙丘 駕崩,他的政治野心和趙國遺民的復仇之心充分暴露。 以他為主謀,以胡亥為旗號,以李斯為幫兇,形成了一個陰謀政變集團,毀掉秦始皇留給長子扶蘇的遺詔, 又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同時又矯詔逼 死扶蘇,謀殺蒙毅、蒙恬。將軍馮劫、右丞相馮去疾、 秦始皇的十幾個公子和十個公主也慘遭殺害。為了進 一步掃清他篡權的政治障礙,趙高誣稱李斯與其子三 川郡守李由謀反,李斯被腰斬於咸陽。上述血案中, 相坐夷族者,不可勝數。趙高為了達到篡權稱帝的最 終目的,唆使他的女婿閻樂,其弟趙成在望夷宮逼死 了秦二世。這一連串的謀殺事件,不能不引起人們的 反思和懷疑,秦始皇之死,也可能是趙高所謀殺。可 謂謀殺說事出有因。
其二,謀殺說查無實據。一是司馬遷治學嚴謹, 《史記》取材宏博,但引用材料卻幾經選擇和考證後 才秉筆直書,有褒有貶,愛憎分明,“其文直,其事核, 不虛美,不隱惡”。如前所述,司馬遷對趙高 的一系列謀殺事件就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予以揭露 的。如果趙高有謀殺秦始皇的任何陰謀活動,他也會 給予充分揭露的。但在《史記》中查不到任何趙高謀 殺秦始皇的跡象。司馬遷非常鄙視趙高為人,決不會 為他隱惡的。二是司馬遷對秦始皇之死的記載雖簡略, 但十分清楚,從始皇得病,病情益重,留下遺詔到駕 崩,沒有被謀殺的蛛絲馬跡可以舉證。三是秦始皇在 巡途中患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有的學者認 為是“趙高遣走蒙毅,也為自己後來計謀的實施清掉 了絆腳石”,實際上是一種誤解,派出蒙毅完 全是秦始皇的本意。在秦始皇看來,求助山川神靈救 自己的命,是一件十分莊重而虔誠的事,必須派最親 信、最能代表自己本意的賢能之臣,才能放心。蒙毅 出身於有功於秦的將門之後,深受秦始皇的尊重,官 至上卿,出則陪同皇帝同乘一輛車,入內則侍奉在皇 帝身邊,常在朝內出謀劃策,與其兄蒙恬號稱忠信, 即使諸將相也不敢與他們相爭,而趙高的出身、地位、 官職等,根本不能與蒙毅相比,他無權隨便遣走官至 上卿的蒙毅。如果趙高打著秦始皇的旗號又揹著秦始 皇把蒙毅遣走,秦始皇一旦發現蒙毅突然不見了,他 隨時可查問胡亥、李斯及趙高本人,則騙局馬上可以 戳穿,趙高起碼會被判欺君之罪。四是如果秦始皇確 實被趙高謀殺,不論趙高採用何種謀殺手段、作案兇 器,則必將在秦始皇的遺體有關部位留下難以消除的 痕跡。秦始皇死後遺體完整,沒有被銷燬,其時正值七月暑熱,遺體衣著單薄,從為秦始皇準備棺材到清 洗遺體、更衣等過程中,明眼人一看便知,特別是胡 亥、李斯和御醫等,將會隨時發現傷痕疑點。事實上 秦始皇病死於沙丘,就不可能有被謀殺的任何跡象。
其三,趙高即使有謀殺動機,卻無謀殺的機會。 一是秦始皇曾有多次被刺的深刻教訓,警惕性很高, 加強了自身安全的防範意識,第五次出巡,他特准少 子胡亥親自護駕,可見其良苦用心。二是巡行在外, 身為陪駕的丞相李斯責任更為重大,尤其是對始皇行 宮、寢宮內外的安全保衛、嚴防刺客,更是重中之重, 不容半點閃失。三是陪駕出巡的御醫是始皇信得過的 貼心人,會隨時守侍在始皇身邊,如當年荊軻刺秦王 時,夏無且救駕就是一例。另有五六個宦官,亦是深 受始皇信任,對始皇應該是有感恩和護主之情的,不 可能像有的學者所說,這些“小宦官都是趙高的死 黨”[4],此說有點太武斷了,有何根據說他們是“死 黨”?起碼在始皇未死之前,他們從權衡個人利害關 系出發,也會傾向始皇這一邊的。當時的趙高是找不 到同謀者的。由此可見,在始皇周圍嚴加防範的情況 下,趙高即使暗藏殺機,卻找不到謀殺始皇的機會。
回覆列表
關於神秘的秦始皇帝陵地宮,除了不可探測的深度之外,還流傳著許多其他傳言。
比如,民間一直流傳秦陵的地宮內有水銀所制的五湖四海,秦始皇躺在純金打就的棺材裡,遊蕩在水銀製成的江河上,巡視著帝國的領地。當然,在真相不為人知之前,這些仍然只是傳說。
關於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說法在《史記》確有記載,《漢書》中也有類似文字。不過關於這種用水銀鑄為江河湖海的說法歷來只被看作一個貌似天方夜譚的神話,並沒有太多人相信這個離奇的傳說,畢竟,人們很難想象,在這座秦王地宮之中,水銀灌注的湖海會是怎樣一幅景象。然而,人們關於這條離奇傳說的懷疑和猜想,在用現代科學手段發現秦陵地宮汞含量異常的結論時發生了改變。專家的多次取樣分析試驗和遙感測量都不約而同地顯示出—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出現“汞異常”。相反,其他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毫無疑問,這意味著《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專家們的這一重大發現給了人們希望,人們彷彿真的看見了《史記》中所描寫的光怪陸離的場景。但是,即便關於以水銀鑄江海的說法能夠成立,但是,已經歷經千年時光的始皇帝遺體,能像震驚中外的馬王堆“女屍”那般完好如初嗎?
雖然單從遺體保護技術來講,如果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屍能夠很好地保護下來,那麼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但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相傳“體”未運多遠,便發出了燻人的腥味,為了防止腥味擴散,走漏“風聲”,趙高、胡亥立即派人從河中撈了一筐筐鮑魚,將鮑魚與屍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這樣,經過50余天的長途顛簸。直至九月,屍骨終於運回咸陽發喪。
這些說法似乎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史記秦始皇本紀》是這樣說的:“棺載涼車中…會暑,上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這樣看來,可能秦始皇的遺體在途運過程中就已經腐爛。若真的是這樣,哪怕神仙也是回天乏術,如今深埋地下,長眠於金棺之中的只能是一副白骨了。
但同時也有人猜測,秦始皇的遺體還有儲存完好的可能性。首先從地點來說,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臺。這裡的七月天氣還是比較涼爽的,不像今人想象的那麼酷熱難熬。從乘輿的裝置來說,秦始皇的遺體放在涼車裡,即有窗牖的車,閉之則溫,開之則涼。
再從秦始皇自身的情況來說,眾所周知,秦始皇熱衷於煉製丹藥,以求長生不老。而古代的方士往往會在丹藥之中加入大量的汞,這也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最終致死的原因。但他體內的這些汞元素卻陰差陽錯地充當了防腐劑的作用,使得他的遺體得以防腐而可能長久儲存下來。但是,如果此種說法成立,那麼,專家們在始皇地宮中檢測出的“汞異常”現象也極可能是他遺體中含汞超標所致,而關於水銀鑄江海的傳說又要重新考量了。總之,不管怎樣,現在關於秦始皇陵的猜測也只能止步於此,要想對這座掩埋了無數秘密的地宮進行徹底揭秘,還有待後人對秦始皇陵的進一步發掘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