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亭殿閣

    九伐中原,依舊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實際上統計姜維北伐的次數還不止九次,應有十一次之多。

    第一次北伐,姜維率領偏師出隴西,在南安與魏軍僵持不下。

    第二次北伐,姜維奉蔣琬之命再度以偏師西入羌中擊敗郭淮,因功被冊封為涼州刺史;

    第三次北伐,姜維率軍接應叛魏歸漢的胡王白虎文、冶無戴等人,與郭淮、夏侯霸在洮西大戰,姜維到達之戰,郭淮已經擊破胡人,但胡人殘部被姜維成功接走;

    第四次北伐,姜維進攻雍州,在曲山築兩城,但是姜維最終被迫拋棄二城遁走,二城守將見孤立無援,遂降魏。姜維又欲佔領洮城,但是鄧艾卻搶先一步到達,姜維遂撤退;

    第五次北伐,姜維聯合羌人攻西平,雖然沒有攻破城池,但是野戰擊敗魏軍,俘虜兩魏國中郎將郭修;

    第六次北伐,姜維出石營、經董亭,包圍南安郡。但是陳泰的援軍還到洛門,姜維已經糧盡而退;

    第七次北伐,魏國狄道長李簡叛魏應漢,姜維出狄道,擒斬魏將徐質;

    第八次北伐,姜維在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打出北伐以來最大勝利“洮西大捷”;

    第九次北伐,由於胡濟沒有按約定時間到達,姜維兵敗段谷;

    第十次北伐姜維出秦川,魏軍鄧艾、司馬望堅守不戰;

    第十一次北伐,姜維與鄧艾在侯和交戰,被鄧艾擊敗。

    統計姜維北伐,5勝4平2負,勝利和平局的次數是要大於失敗的次數的。

  • 2 # 垃圾桶邊的喵

    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維是九伐中原。九伐中原包括以下十一次:

    第一次,後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第二次,公元244年,姜維和費禕出兵興勢,派王平襲擊魏將曹爽,曹爽大敗,勉強保住關中。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維率兵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收服了涼州胡王白虎文,活文戴。

    第四次,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

    第五次,公元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平手。

    第六次,公元254年,姜維率兵圍南安,因糧草接濟不上,主動退兵。

    第七次,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維再出狄道,大敗雍州刺史王經,斬殺魏軍數萬,後來魏軍大舉增援,於是回撤。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維與鄧艾戰於段谷,由於蜀將胡濟失期不至,蜀軍大敗,死傷慘重。

    第十次,公元257年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到了公元258年諸葛誕兵敗後始退兵。

    第十一次,公元262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鄧艾戰於侯和,為鄧艾所破,然後還住沓中。這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此時黃皓欲以閻宇替代姜維,姜維因厭惡黃皓擅權,曾向後主請求誅殺黃皓,但後主沒有接受,姜維察覺此舉可能惹怒黃皓,為了避禍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禍。鍾會,鄧艾領大軍徵蜀。公元263年蜀亡。

    姜維北伐,文學作品中稱為九伐中原,是指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姜維北伐曹魏的戰爭。

    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

    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

    《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連年征戰,蜀漢的國力耗損過度。

  • 3 # 一條老書蟲

    姜維北伐,文學作品中稱為九伐中原,是指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姜維北伐曹魏的戰爭。

    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連年征戰,蜀漢的國力耗損過度。

    過程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軍中,蜀將秘不發喪,整軍後退。 [2]  當地百姓見蜀軍撤走,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出兵追擊,姜維令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為中計,急忙收軍退回,不敢逼近。於是蜀軍安全而撤,百姓作諺語道:“死諸葛驚走生仲達” [3]  。姜維回成都後,任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 

    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紮漢中。蔣琬升大司馬後,任命姜維為司馬,多次率領偏師西進。 

    公元243年(延熙六年),姜維升任鎮西大姜維像 

    將軍,兼任涼州刺史。 

    公元246年(延熙九年),汶山郡(郡治綿質,今四川汶川西南)平康縣(今四川松潘西)的少數民族聚眾起事,反抗蜀漢統治。姜維率軍征討,恩威並施,迅速平定。

    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姜維升任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不久,雍州(治長安,今西安西北)、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 [7]  姜維率兵出隴右(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洮水以西)。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未遷走者皆為郭淮擊平。 

    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朝廷授予姜維符節。秋,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依傍曲山(今甘肅岷縣東百里)築兩城。姜維熟悉隴西風俗民情,欲誘羌胡歸蜀,以控制該地區。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魏軍則以徵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兵抵禦。郭淮採取圍城打援策略,命陳泰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進圍曲城(今甘肅岷縣東漳南),切斷交通及水源,曲城蜀軍困窘不堪。姜維被迫領兵救援,進至牛頭山(甘肅岷縣東南,洮河南岸),為陳泰軍所阻。姜維聞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退路,迅速率軍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無援,最終降魏。郭淮又西擊羌人各部,留鄧艾屯白水(今甘肅白龍江)北岸,以防蜀軍反攻。姜維聞訊後,令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自率重兵奔襲洮城(今甘肅臨潭西南)。後為鄧艾所識破,並於當夜搶佔洮城,姜維只得撤軍退走。 

    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十二月,姜維再次出兵隴右(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聯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將郭修而還。 

    姜維認為自己熟悉西部風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為羽翼,並說“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舉興兵。費禕多次制止他,撥給他的部隊也從未超過萬人。 

    費禕還對姜維說:“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不如且保國治民,謹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為希冀徼倖,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春,費禕去世,姜維得行其志。三月,吳太傅諸葛恪再次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也乘機率數萬人出石營(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經董亭(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包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率軍解圍,進至洛門(即洛門聚,今甘肅甘谷西)時,姜維因久攻南安不克,軍糧已盡,撤圍退走。 

    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姜維主持蜀國內外軍事。二月,魏中書令李豐與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等密謀廢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為大將軍。事洩,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等,廢張皇后,魏國一時陷於混亂。魏狄道長李簡密向蜀漢請降。六月,姜維乘機率軍攻魏,李簡獻城降,姜維佔狄道(今甘肅臨洮)。十月,姜維率軍進圍襄武(魏隴西郡治,今甘肅隴西南)。魏將徐質反擊,蜀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率軍繼至,擊敗魏軍,斬殺徐質。魏軍撤退,姜維乘勝進擊,破河關(今甘肅臨夏西北)、臨洮(今甘肅岷縣)等縣,並遷河關、臨洮、狄道三縣民入川,率軍撤回。 

    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七月,蜀衛將軍姜維乘魏大將軍司馬師病魏滅蜀之戰示意 [14]

    亡之際,督車騎將軍夏侯霸、徵西大將軍張翼等數萬人攻魏。八月,到達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遂向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魏徵西將軍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率所部進駐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到達後,再鉗擊蜀軍。王經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軍,姜維率軍先後故關(今甘肅臨洮北)、洮西大敗王經,魏軍大部傷亡或逃亡,損兵數萬,王經只殘部萬人還保狄道。姜維乘勝圍狄道城。魏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併力抗擊蜀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陳泰與鄧艾軍會合後,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即督軍沿山進攻,被魏軍擊退。這時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姜維遂於九月二十五日撤軍退走鍾堤(今甘肅臨洮南)。 

    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正月,姜維在駐地被後主封為大將軍。六月,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今甘肅天水)會合。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鄧艾軍搶佔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拒守。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難克,乃夜渡渭水東進,沿山進取上邽。兩軍戰於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胡濟失期未至。蜀軍交戰不利,士卒潰散,死傷甚眾。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機騷亂起來。姜維敗歸,謝過引責,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五月,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關中兵力東下討伐諸葛誕。姜維乘機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聞姜維至,眾皆惶懼。魏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今陝西周至黑水),依山為營。司馬望、鄧艾軍近水築寨。蜀軍多次挑戰,魏軍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 

    公元258年(景耀元年)三、四月間,姜維聞諸葛誕敗亡,遂引軍而還。並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 

    姜維屢次北伐,不但未見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於是,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於加強漢中的守禦。

    當年劉備留魏延鎮守漢中,各個營寨都充實兵力,抵禦外寇。敵人來進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後來漢中之戰,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這種辦法。姜維認真研究了蜀中形勢,提出了“斂兵聚谷”的新策略。 [18] 

    姜維認為,“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朝廷也覺得姜維的辦法不錯,便命令漢中都督胡濟退駐延壽、監軍王含駐守樂城,護軍蔣斌駐守漢城。又在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地建立軍營駐防。其實,斂軍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於是自棄險要,自拆樊籬。 

    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十月,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魏徵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大敗,損失嚴重。姜維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此後,蜀軍實力大減,轉為被動防禦態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任正非和雷軍,華為和小米,說說你對他們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