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柔然3

    謝邀!很有趣的問題。千年以降,以酒而詩,以詩而仙。因詩酒雙絕而被人景仰的旗幟性人物,他的酒量引人遐思也可想象。他寫了很多有關酒的詩,我記住的不多。有酒且有量的詩我只記得一首。那就以它為依據吧。一壺。且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獨一人,自備自飲。應該是以量而備。至於喝成什麼樣呢,微醺罷。大醉是不會的,那就沒法舞了,要摔跤的。其實,我們要欣賞的,就是那酒助詩情,詩呈酒態。就是那詩酒互動,互動生輝。

  • 2 # 小方說歷史1990

    在人們通常的印象裡,唐朝大詩人李白無酒不詩,很多不朽的佳作都是酒後寫成。其實李白的酒量是有跡可循的。

    這需要從喝酒的酒具說起。古人喝酒一般用鬥為酒具,那麼一斗酒是多少呢?我們知道過去稱糧食的用具為鬥,一斗約30-50斤不等。如果用這樣的鬥來裝酒,就是水人也喝不了。其實古時候量酒用的鬥與稱糧食的鬥不是一回事。

    《公羊傳》記載:“熊蹯不熟,公怒,以鬥擊而殺之。”說明這鬥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夠順手拿起來扔出去打人的,可見其體積一定是有限的。《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赴鴻門宴時,讓張良送給范增玉斗一雙。這玉斗也是酒器,張良可以隨身帶著,再次證明其體積也不是很大。從現在考古出土的青銅鬥看,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現在常用的一個大玻璃杯或一大碗的容量。

    再說說古代酒的度數。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但在古時候華人卻缺乏釀造烈酒的技術和條件。在唐朝,現代意義上的白酒還沒真正出現,那裡釀出的酒其度數如同現在的啤酒差不太多,十幾度而已。

    那麼,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呢?《水滸》中武松在景陽岡上喝了十八碗酒,按現在的啤酒也就十八瓶差不多,現在能喝酒的人也有能喝下的。但李白只有喝酒的記錄,沒有喝上幾斗酒的記錄,估計不太能喝。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汝陽三鬥始朝天”。“張旭三杯草聖傳”,“焦遂五斗方卓然”,可見李白喝上一斗酒就能寫出很多佳作,而別人是三鬥迷糊,五斗“方卓然”。實際上李白喝酒不是求醉,更不是追求喝進肚裡多少酒,而是借酒抒情,借酒發洩。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達到最高境界,處於微醉狀態,這時其思想活躍、無拘無束、靈感觸動、文思如湧,佳句天成。

  • 3 # 護法說電競

    李白,人們就會想起飲酒作詩的場景,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感動了多少代華人。通常的印象,彷彿古代的詩人都挺能喝酒,特別是李白,他的《將進酒》中說“將進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可見李白是很愛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夠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關於李白的酒量這得先從“鬥”說起。現在已經沒人用鬥了,我們曾經見過的鬥,一般是稱量糧食的工具。一斗大約是50斤糧食。誰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驚人。古時候量酒用的也是鬥,但是跟現代稱糧食的鬥並不是一回事。《公羊傳》:“熊蹯不熟,公怒,以鬥擊而殺之。”這鬥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夠順手拿起來投人,體積一定是有限的。《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時,讓張良送給項羽白璧一雙,送給范增玉斗一雙,這玉斗也是酒器,張良可以隨身帶著,體積也不是很大。還有另一種稱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來的形狀就是這種斗的樣子,這種鬥有長長的柄,實際是盛酒的勺子。

    《詩經·大雅·行葦》有“酌以大斗,以祈黃考”。朱熹注:“大斗,柄長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就是現在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鬥一定還要小。從出土的青銅鬥看,也就是現在家裡飯勺大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現在常用的一個玻璃杯。《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這是說喝得很少,不算什麼;“一石亦醉”,這是說喝得很多。古代酒的度數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現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滸》中的武松,在景陽岡上喝了十八碗,是懸了點,但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誇張,並不為過。如果換成現在的白酒,那可就懸了,沒有可信性了,成了“廣州雪花大如席”式的誇張,成了敗筆。

    只有李白喝酒的記錄,沒有發現李白連氣喝上幾斗酒的記錄,估計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杜甫《飲中八仙歌》說:“汝陽三鬥始朝天”,“張旭三杯草聖傳”,“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詩百篇”。比較起來,人家是三鬥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長安市上酒家眠”了。論酒量,李白顯然不如那幾位。杜甫說他“一斗詩百篇”,實際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夠寫出許多詩來。只喝那麼一杯啤酒,就上了詩情,顯然是酒精起了作用,這正說明了他酒量並不大。從李白的詩作來看,他喝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進肚裡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發洩。你們覺得吶

  • 4 # 冷月青史

    “白髮三千丈”“扶搖直上九萬里”“桃花潭水深千尺”……,從李白的這些誇張數字裡,就明白李白酒量這事,實在聽一聽樂一樂就好,不必斤斤算著把詩仙當酒仙!

    一、有的人天生酒量就好,爹媽給了一副善解酒的好肝膽。

    李白喜歡喝酒,這是盡人皆知的。但是否天生海量?

    未必!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喝高了!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喝狂了!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喝迷離了!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喝得衣冠不整了!

    ……

    可見經常喝醉的李白,並非天生海量。

    二、古代的酒度數低,相當於現在的啤酒度數,低的3-5度,高的也不過10多度。

    “花間一壺酒”“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碗盛來琥珀光”,……。

    看來李白喝酒的器具還是挺講究的,應是文人雅士的文喝。

    不像武松那樣用粗瓷大海碗“一口悶”,只為把自己灌醉壯膽,那是牛飲武喝。

    文雅的小口慢品,比起鯨吞牛飲更不容易醉。

    李白應是文喝的高手,卻不是武喝的強將!

    三、酒逢知己千杯少,和李白對酌的也是同道性情中人。

    “不及汪倫送我情”;“吾愛孟夫子”;“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這些能和李白同席共飲的,都是性情中人。

    善飲酒者都有個感覺:和喜歡的、投緣的人在一起,再喝十杯也不服醉。

    和討厭的、拘謹的人在一起,一杯就倒!實在不願清醒著看到他!

    李白乃性情中人,酒友都是同道同好之人。

    故而放開性情,多喝幾杯也就是酒中應有之意!

  • 5 # 白亦詩部落

    李白一生最了不得的就是賺了兩個“仙”的稱號,一個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詩仙”,至於另一個“仙”的來歷,多半就是自己吹出來的!有詩為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呵呵!失敬,失敬!

    真實酒量如何?咱看看李大仙的鐵粉杜甫所作

    《飲中八仙歌》便可一窺七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看明白沒有,一斗就打發了,這就是李白的酒量!然後,寫一堆詩,呼呼大睡了。人家汝陽可是三鬥,再看左相,更牛逼,喝酒和鯨魚飲水一般,焦遂是五斗,一個懟李白五個,還照樣高談闊論,沒有趴下!當然也不是李白最差勁,賀知章不知喝了幾杯,就醉駕了,“草聖”張旭

    也和李白德性差不離,三杯就扔了帽子,“來來來,俺也要寫字!”

    什麼?喝不了一斗?別怕,那鬥,可不是咱今天裝玉米用的鬥,就是酒杯而已,撐死了和普通茶杯一樣。三五兩足矣!我酒量稀鬆,也能灌個七八兩。何況大唐的酒不是今天的白酒,不超過20度,難道你還喝不了一瓶啤酒?

    李白酒量和作詩水平無法比,但泡妞水平總體不錯。27歲就泡到了第一位美麗的許小姐姐,還是前宰相的孫女,就算有些衰落,也夠牛逼不是?之後,李白還結了三次婚,不過,說李白暗戀比自己大十歲的師母,那就是後世小說家言了,千萬別當真!

    呵呵!李大仙人不是二師兄,這一點大家可以考證!

  • 6 # 遼寧中牧集團甦醒換然

    李白酒量多大也喝不過現在人,因為他沒喝過蒸餾水酒,也就是現在的白酒,元朝以後才有包括武松,估計他們喝了都得蒙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貸100個基點是不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