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說法有依據嗎?
6
回覆列表
  • 1 # 瘋狗的輕武

    沒依據

    曳光彈由於彈頭質量與普通彈不同,填充物會逐漸燃盡,因此質量也會隨距離變化。這確實會讓它的彈道與普通彈有區別

    但曳光彈會在重心、氣動上儘可能的在有效射程內與普通彈匹配。就好比說M16的有效射程550m,他在這個射程內發射M856曳光彈時的彈道和M855普通彈是相去不遠的。

    而且M16A2在設計膛線纏距的時候也為曳光彈做了妥協,本身M855普通彈最佳纏距為1:8,但M856表示不適應,最後不得不把纏距做了個折中的1:7

    下圖左側M855為普通彈,M856為曳光彈

  • 2 # 味冷

    航空機槍通常每五發彈有一發曳光彈。用於指示飛行員修正彈道。P40和其他美國戰鬥機二戰初期就是這麼排列的。

    於是美國戰鬥機後來取消了曳光彈,射擊效果反而提升,同時被擊落機率也有所下降。

    實際在彈藥設計時已經儘量保證曳光彈與普通彈的彈道一致性。彈道不一致主要出現在彈道遠端。對於陸軍來說,交戰距離明顯小於空戰,曳光彈與普通彈在有效射程內區別不大。

    不過據說有在彈匣末尾裝兩發曳光彈,用來提醒換彈的。這個感覺有點作。畢竟墨菲定律說,曳光彈是雙刃劍。暴露位置不說,你還提醒對方自己沒彈了?

  • 3 # 神遊四維

    曳光彈也是一種實彈。另外物理學原理決定即使瞄準點相同,任何兩枚彈丸的彈道都不會相同。曳光劑在飛行中釋放會影響彈道,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聽說曳光彈彈道和實彈不一樣,曳光彈能打中的實彈反而打不中?

    熟悉輕武器的朋友都知道,在口徑和種類繁雜的子彈中有一種獨樹一幟的曳光彈,說它奇特是因為從槍口射出後就能拖曳出一條明亮的彈道,這顆子彈的最終落點在哪裡一目瞭然,甚至都可以可以讓彈著點逐漸接近目標,就這樣一種看上去簡直沒有缺點的子彈,真正用的卻不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曳光彈為什麼會發光?

    看上去曳光彈很神奇,就一顆小小的子彈,飛出去還能發光!但其實是因為在子彈內已經預設了曳光管,內部再填充曳光劑,發射後曳光劑就被點燃,一路燃燒,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子彈飛過的尾跡!

    曳光彈結構

    透過曳光劑加入不同的金屬鹽,還能發出不同的光,比如混入銅鹽就發出綠光,鍶鹽就發出紅光,混入鈉鹽就發出黃光,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新增顏色!

    曳光彈的種類

    早期曳光彈都是明亮型,後期因為會暴露槍手以及現代戰爭增加了夜視儀的需要,出現了微亮型甚至幽暗型,因為明亮的曳光彈會讓微光夜視儀無法使用,而幽暗型則在肉眼下難以看清,而在微光夜視儀中看起來卻非常清晰。

    7T3曳光彈剖面

    為了避免暴露槍手位置,曳光彈的曳光劑會在子彈離開槍口一定距離後才發光,一般延遲型的會在子彈飛出大約100米後才開始發光,避免了槍手過早的暴露。

    聽說曳光彈能打中的目標,普通子彈都打不中,是這樣嗎?

    據稱這個說法來自於二戰的P38戰鬥機飛行員,P38戰鬥機上機載機槍有四挺勃朗寧M2重機槍,每5發子彈就有一發是曳光彈,有一種說法是曳光彈擊中了目標後,普通子彈80%都脫靶,準確的說這句話不是全錯,但肯定是有失偏頗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有如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曳光劑和曳光管會在子彈內部留下一個空腔,導致子彈的總質量有差異,並且填充不均和燃燒後重心改變均會導致高速旋轉的子彈在飛行過程中出現彈道細微的差異。

    請注意底排彈和火箭增程彈的區別

    然後曳光劑燃燒後會在子彈尾部排出氣體,它的作用有些類似於底排增程彈,即使不具備噴氣推力,其補充的氣體也將大大助力子彈克服氣動阻力,因此從理論上看,曳光彈的射程要比普通子彈更遠一些。

    但曳光彈和普通子彈在射程內的表現差別不大,比較明顯差異的是在彈道末端,因為“底排增程”的效果,曳光彈的彈道更為平直,所以在彈道末端顯示曳光彈擊中目標時,普通子彈都會脫靶是存在這個可能的!

    曳光彈到底有啥用?

    其實曳光彈用處還是不小的,比如室內近程的訓練彈,整顆子彈就是一個曳光管,子彈比較輕,不會出現二次彈道,而且彈道明顯,非常直觀能看到訓練結果。

    輔助修正彈道,這和曳光彈的初衷是一致的,上文也說明了射程內的彈道和普通子彈差異不大。

    指示目標,比如給友軍或者火箭彈或者坦克炮射擊準確位置指示,這個功能是非常實用的。

    滿滿一箱子的彈鏈上全是M20 API-T,一般只有戰鬥機才會用如此奢侈的裝彈法

    提醒子彈打完了,在彈鏈或者彈夾供彈時提示槍手子彈快打完了,注意更換彈夾或者讓其他射手覆蓋射擊面,避免出現子彈更換時被對手覆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臨困境總希望擺脫,此時是求助還是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