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天微文學

    四大名著的電視人人都看過,但是能讀完這四部小說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然而四大名著真正的思想精華,都在書裡。電視裡展現的只是情節和場景。如果你沒有心思和時間去讀這四部小說,今天就一起來讀一下這四部小說的開篇和結尾。四大名著寫的是中國人的人生,最深的滋味也在開始和結束處。讀完會讓你豁然開朗!

    人生百態,人的慾望和路途也有千萬種,可是結局卻宿命般地奔向同一個——終究是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鏡花水月一場空,夢幻泡影真如夢。

    那麼我們曾經又爭什麼、樂什麼、哭什麼、痛什麼、掙扎什麼,放不下什麼?

    也許,眼終究要看盡滄桑,心終究要味盡淒涼,有些事才能不再掛心上。這或許就是所謂道行。

    在此之前,也許就只能該怎樣還怎樣。但至少,心中明瞭,總是好的。

    就如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

    張愛玲說:時代是這麼的沉重,不容我們那麼容易就大徹大悟。還有一句話說: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這是人生最無可奈何的真相。

  • 2 # 慈音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拉開了《三國演義》的序幕。氣勢磅博的場面,給人引進了一場三國鼎立的戰事當中。歷史就像流淌的水一樣。波瀾壯闊,滾滾向前。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他們叱吒風雲的歷史很快就過去了。就像水中的浪花一樣瞬間就消失了。開場的結尾就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老百姓常說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古今多少事。勾起了人們的無限遐想。我們似乎就是劇中的某一個人物。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靈。總要做出自己的判斷。假如人物是我應該怎麼辦?或者不應該怎麼辦?在西寧當中一遍又一遍的糾纏不清。突然,開場白的結尾告訴人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知不覺當中給我們拉回了現實。歷史就是茶餘飯後的笑話而己。歷史雖然是現實的一面鏡子。但是還是要面對現實吧。

  • 3 # 清山峻嶺常青松

    《紅樓夢》開頭。寫第一是賈雨村,甄隱士,當賈雨村落難時,甄隱士資助了他並幫考了科舉,賈雨村營私舞弊。忘恩負義。薛姨媽兒子強佔民女。被打死人是,是賈雨村從中作梗。草草了事。

    他經常賄賂官員。為了自己高官厚祿。不顧老百姓飢苦貪得無厭。

    本文重要介紹《紅樓夢》的開篇。

    甄隱士,真相隱去。

    賈雨村。整片書描寫暴露的全部是假象

  • 4 # 春夏秋冬14548

    我用一句話概擴總結開篇與結尾的領悟:

    開篇常希望,

    壯志滿凌雲。

    引心總悅目,

    結尾偶斷魂。

  • 5 # 左篆

    比如紅樓夢開頭“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每句最後一字連起來就是“眼淚滋味”。這是筆者在紅學上第一位發現者。

  • 6 # 一葦1萬頃

    《雙城記》的開頭: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種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這段話,為全書的故事情定下了一波三折的調子,也為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做了最好的詮釋,激發興趣,引人深思。

  • 7 # 有雪片片57321

    無論是不是名著的開篇和結尾,都免不了一個套路,因為書面對的是讀者。那麼開篇自然是引人入勝的話題,設了無限的埋伏,勾起讀者的興趣和想象才能走入書中。結尾自然是該書所要表達的主旨,作者寫書的確是為了博取讀者的眼球,挖出讀者的同理心,引發共鳴,同時也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人生觀,讓自己的心裡的想法得到宣洩。所以結尾往往都會表達出一種自己的心情,對事物的態度看法,也能讓讀者的心情得到昇華。例如《紅樓夢》開篇(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荒唐,心酸,痴,誰解?都似一團疑雲,又有無限趣味,足以將讀者引入。結尾(陋室空堂,當年芴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作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家衣裳。)這是電視劇《紅樓夢》的結局,這篇詞將整個紅樓夢的主旨已經完整的表達了。因為寶玉的出家就是因為像這首詞一樣對人生的感悟,世事無常,沒有什麼可以永保無虞。

  • 8 # 夕陽自醉106527067

    我讀過不少小說,好些都忘了,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初讀俄國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句是:幸福的家庭大抵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故事也很感人,主人公放著榮華富貴不享,卻要和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在一起,當初讀的時候很不理解,這麼多年過來了,才真正感到所有的物質生活都不能彌補精神上的缺失!也真正體會到幸福的家庭大抵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以小說好的開頭確實能讓人一輩子也不能忘記!也能讓人咀嚼一輩子,名著就是名著,名不虛傳。

  • 9 # 青霞人文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這是陸機《文賦》裡的話。意思是,在文章的緊要處安排一兩句提綱挈領話,是一篇文章的警句。如我們講的文眼,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人們熟悉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開首第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頗不寧靜,就是“一篇之警策”。

    有的詩文中在末尾安排這樣的句子有卒章顯志的效果。如賈誼的《過秦論》末尾:“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杜牧的《阿房宮賦》說,“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用這樣的警句來收束全篇,乾淨利落,高屋建瓴。

    那些文學名著開篇的頭一句,也許更精彩。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話被讀者津津樂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周揚譯)

    這幸福的家庭都是因為相愛,忠貞,寬容,和諧;而那不幸的家庭,或者因為不愛,因為背叛, 因為嫉妒,因為貧窮,因為意外,因為疾病,等等。這兩句話概括盡了天下家庭的幸福與不幸的全部根源。據說,托爾斯泰為開頭這一兩句話也是苦苦思索,忽然,靈感降臨,寫出那樣的名句。

    也未必凡名著都如此的開篇。平平淡淡開始,漸入佳境,如尋桃花源,開頭尋常,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字字看來皆似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

    所以,苦心孤詣,千錘百煉,能夠寫出名言警句,全是下足了功夫。

    曹雪芹畫像

    托爾斯泰畫像

  • 10 # 思行合一47871546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百年孤獨»

    如果看過這個開篇,就知道為什麼這部著作會成為經典。

  • 11 #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大概就是開頭和結尾了,人們常說,做事要有始有終,寫文章也是這樣,過去老師總是講,文章要首尾呼應,這樣看上去就顯得高階很多,這樣的道理連我們普通人都知道,那四大名著的作者怎麼會不知道呢,可是有幾個人會認真的把開頭語和結束語看完呢,四大名著的開頭和結尾都是非常精彩的,今天小編就來分析一下,四大名著的開頭和結尾裡到底都藏著什麼秘密。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大概就是紅樓夢最想表達的了,紅樓夢為什麼有“夢”一字,因為紅樓本身就是一場夢,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結局都只是夢一場。在開頭就表現出來了,有的人說紅樓夢的開篇詞就是引子:開闢鴻蒙,誰為情種?一聽這開篇語就知道這是一個傷感結局的故事,而且主要講的就是風月故事,人生大概就是一場戲,充滿著各種情感,這裡面摻雜著慾望、無奈、遺憾等等這種負面的能量,可是即使這樣就是人生,也不能因為這些而放棄自己出演的這場戲。紅樓夢的收尾則是對這部戲的落幕的陳詞,在最後,富貴人家曲終人散,有情人沒能在一起,不管這些再令人難過,也不過是夢一場。

    三國的開頭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那一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採用了別人的詞,但是卻很好的成為了三國演義的開頭,和書的內容非常貼切。透過開頭就能看到一種意境,那就是一個久經滄桑的老者站在船上,端著酒杯,感慨這一生的起起伏伏,自己曾經經歷的那些事情都成了茶餘飯後的笑話,大家也知道,三國講的就是英雄們在戰爭中的誕生,不過在這其中有著人的生離死別、有著關於利益的爭奪。而書的結尾和紅樓夢有些相似,那便都是夢一場,不管是怎樣的驚險的一生,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場戲,在自己年老時看來不過一場夢。

    水滸的開場自然少不了義氣的表現,開頭正是有笑談關於兄弟間的義氣的體現,不過這樣明顯的樂觀面對的感情其實並不是真的,再看一看書的內容,你就會知道這是作者的無奈,即使心中滿是遺憾和無奈,也以看笑話的語氣寫出來。水滸的結尾作者就沒有依然裝作不在乎了,結尾以一首詩表達著對這些好漢沒有好的結局的遺憾,到最後,即使再掙扎也只是聽天意了。

    西遊記以唐僧取經的故事表現佛家的大徹大悟,同是四大名著,只有這個是以喜劇結尾,而這個開頭也很是不同,以開天闢地開始,充滿著神話色彩,而結尾則是用一首詩表現慈悲精神和大徹大悟。

  • 12 # 西域之子cyj

    無論寫小說還是其他題材的文章,要講究虎頭、豬肚、豹尾的寫作方法,就是說開頭要有氣勢,敘述過程要婉轉曲折,結尾要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

  • 13 # 青年劉書超

    補充幾個國外經典作品中印象最深的段落。如果只能選一個,我選一個結尾。喬伊斯的《死者》的那個著名的結尾。譯文如下:

    “玻璃上幾下輕輕的響聲吸引他把臉轉向窗戶,又開始下雪了。他睡眼迷濛地望著雪花,銀色的、暗暗的雪花,迎著燈光在斜斜地飄落。該是他動身去西方旅行的時候了。是的,報紙說得對:整個愛爾蘭都在下雪。它落在陰鬱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在光禿禿的小山上,輕輕地落進艾倫沼澤,再往西,又輕輕地落在夏農河黑沉沉的、奔騰澎湃的浪潮中。它也落在山坡上安葬著邁克爾·富里的孤獨的教堂墓地的每一塊泥土上。它紛紛飄落,厚厚的積壓在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上和墓石上,落在一扇扇小墓門的尖頂上,落在荒蕪的荊棘叢中。他的靈魂緩緩地昏睡了,當他聽著雪花微微地穿過宇宙在飄落,微微地,如同他們最終的結局那樣,飄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但真的建議看英文原文,因為喬伊斯是煉字高手,詞語和段落充滿了如詩般的韻律感,這個結尾尤是如此。原文如下:

    “A few light taps upon the pane made him turn to the window. It had begun to snow again. He watched sleepily the flakes, silver and dark, falling obliquely against the lamplight. The time had come for him to set out on his journey westward. Yes, the newspapers were right: snow was general all over Ireland. It was falling on every part of the dark central plain, on the treeless hills, falling softly upon the Bog of Allen and, farther westward, softly falling into the dark mutinous Shannon waves. It was falling, too, upon every part of the lonely churchyard on the hill where Michael Furey lay buried. It lay thickly drifted on the crooked crosses and headstones, on the spears of the little gate, on the barren thorns. His soul swooned slowly as he heard the snow falling faintly through the universe and faintly falling, like the descent of their last end, upon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豐富的意象,優美的文字,真摯的情感,雋永的主題,所有要素集中在一起,每一句都無可挑剔。更可敬的是,這個結尾之前的那些段落也毫不遜色,正如 "Like the tender fire of stars moments of their life together, that no one knew of or would ever know of, broke upon and illumined his memory"。許多評論家認為《死者》可能是所有英語作品中最好的短篇小說。在我看來這沒有過譽。一個有能力寫下 "dark mutinous Shannon waves" 的作家已經是第一流的(我相信喬伊斯把這四個詞在心中預備了好久,因為他除此之外從未在《都柏林人》全書提過這條愛爾蘭最長的河流),更何況這個故事本身好得不可思議(如果你沒有讀過,請找來讀讀,最好是英文原文),無法想象作者在當時只有 25 歲。真相是,這個故事確實是不可能編出來的。這個故事的核心來自於喬伊斯的親身經歷。

    2

    如果選第二個,我會選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的那個常常被單獨摘選出來成書的段落:《宗教大法官》。

    這是一段極其精彩的關於人性、自由意志,與宗教的故事。同樣,也很建議先去讀原文。

    簡單地說,故事的最初是這樣的。在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塞維爾地方,就“在宗教裁判制度最可怕的時代,各地每天燒起火堆”,耶穌“想要哪怕是短時間地降臨到他的孩子們那裡去,而恰巧在活燒邪教徒的地方。他懷著無比的慈悲,仍舊以他十五個世紀以前在人間走動了三年時那個原來的人形,又一次在人間走動”,他為人群顯露了許多神蹟,甚至復活了一個七歲的女孩,卻被看見這一幕的紅衣主教抓進了牢房。為什麼?晚上,年邁的宗教大法官親自提著燈進入了牢房,把在心裡藏了九十年的話大聲說出來。

    我在此不做更多的劇透。但這個故事的內涵之深刻與微妙是文學作品中所罕見,並由此引發了後人的無數論文和專著。如果你想為自己的作品安插一位亦正亦邪的終極"幕後黑手",請參考我們的宗教大法官。

    3

    至今我仍然感到讀完《追憶似水年華》是我做過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許久之前曾在知乎寫的一個回答中提到,普魯斯特的一些段落特別能觸動讀者的內心。可惜的是這些段落往往與上下文聯絡得那麼緊密,甚至與讀者本身的閱讀經歷息息相關,因此還是在閱讀地時候自然地碰見他們為好。

    這裡有答案提到《了不起的蓋茨比》。除去開頭和結尾,最令我看到作者筆力的是靠近末尾的四段描寫:

    我記憶中最鮮明的景象之一就是每年聖誕節從預備學校,以及後來從大學回到西部的情景。到芝加哥以外的地方去的同學往往在一個十二月黃昏六點鐘聚在那座古老、幽暗的聯邦車站,和幾個家在芝加哥的朋友匆匆話別,只見他們已經裹入了他們自己的節日歡娛氣氛。我記得那些從東部某某私立女校回來的女學生的皮大衣以及她們在嚴寒的空氣中喊喊喳喳的笑語,記得我們發現熟人時搶手呼喚,記得互相比較收到的邀請:“你到奧德威家去嗎?赫西家呢?舒爾茨家呢?”還記得緊緊抓在我們戴了手套的手裡的長條綠色車票。最後還有停在月臺門口軌道上的芝加哥-密爾沃基-聖保羅鐵路的朦朧的黃色客車,看上去就像聖誕節一樣地使人愉快。

      火車在寒冬的黑夜裡賓士,真正的白雪、我們的雪,開始在兩邊向遠方伸展,迎著車窗閃耀,威斯康星州的小車站暗灰的燈火從眼前掠過,這時空中突然出現一股使人神清氣爽的寒氣。我們吃過晚飯穿過寒冷的通廊往回走時,一路深深地呼吸著這寒氣,在奇異的一個小時中難以言喻地意識到自己與這片鄉土之間的血肉相連的關係,然後我們就要重新不留痕跡地融化在其中了。

      這就是我的中西部——不是麥田,不是草原,也不是瑞典移民的荒涼村鎮,而是我青年時代那些激動人心的還鄉的火車,是嚴寒的黑夜裡的街燈和雪橇的鈴聲,是聖誕冬青花環被窗內的燈火映在雪地的影子。我是其中的一部分,由於那些漫長的冬天我為人不免有點矜持,由於從小在卡羅威公館長大,態度上也不免有點自滿。在我們那個城市裡,人家的住宅仍舊世世代代稱為某姓的公館。我現在才明白這個故事到頭來是一個西部的故事——湯姆和蓋茨比、黛西、喬丹和我,我們都是西部人,也許我們具有什麼共同的缺陷使我們無形中不能適應東部的生活。

      即使東部最令我興奮的時候,即使我最敏銳地感覺到比之俄亥俄河那邊的那些枯燥無味、亂七八糟的城鎮,那些只有兒童和老人可倖免於無止無休的閒話的城鎮,東部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即使在那種時候,我也總覺得東部有畸形的地方,尤其西卵仍然出現在我做的比較荒唐的夢裡。在我的夢中,這個小鎮就像埃爾·格列柯①畫的一幅夜景:上百所房屋,既平常又怪誕,蹲伏在陰沉沉的天空和黯淡無光的月亮之下。在前景裡有四個板著面孔、身穿大禮服的男人沿人行道走著,抬著一副擔架,上面躺著一個喝醉酒的女人,身上穿著一件白色的晚禮服。她一隻手耷拉在一邊,閃耀著珠寶的寒光。那幾個人鄭重其事地轉身走進一所房子——走錯了地方。但是沒人知道這個女人的姓名,也沒有人關心。

    非常美且具意味。尤其是第二段,原文如下:

    When we pulled out into the winter night and the real snow, our snow, began to stretch out beside us and twinkle against the windows, and the dim lights of small Wisconsin stations moved by, a sharp wild brace came suddenly into the air. We drew in deep breaths of it as we walked back from dinner through the cold vestibules, unutterably aware of our identity with this country for one strange hour, before we melted indistinguishably into it again.

    有趣的是,這四段是有些突兀地插入在文字之中,與上下文沒有直接聯絡。我相信這是菲茨傑拉德的得意之筆,全書的靈魂所在,所以無論如何,他必須要把這四段寫給讀者。

    4

    海明威的超短篇《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的某個段落令人過目難忘。著名的虛無禱文:

    "再見,"年紀大些的侍者說。他關了電燈,繼續在自說自話。亮固然要很亮,但也必須是個乾淨愉快的地方。你不要聽音樂。你肯定不要聽音樂。你也不會神氣地站在酒吧前面,雖然這會兒那裡應有盡有。他怕什麼?他不是怕,也不是發慌。他心裡很有數,這是虛無縹緲。全是虛無縹緲,人也是虛無縹緲的。人所需要的只是虛無縹緲和亮光以及乾乾淨淨和井井有條。有些人生活於其中卻從來沒有感覺到,可是,他知道一切都是虛無縹緲①的,一切都是為了虛無縹緲,虛無縹緲,為了虛無縹緲。我們的虛無縹緲就在虛無縹緲中,虛無縹緲是你的名字,你的王國也叫虛無縹緲,你將是虛無縹緲中的虛無縹緲,因為原來就是虛無縹緲。給我們這個虛無縹緲吧,我們日常的虛無縹緲,虛無縹緲是我們的,我們的虛無縹緲,因為我們是虛無縹緲的,我們的虛無縹緲,我們無不在虛無縹緲中,可是,把我們打虛無縹緲中拯救出來吧;為了虛無縹緲。歡呼全是虛無縹緲的虛無縹緲,虛無縹緲與汝同在。他含笑站在一個酒吧前,那兒有架閃光的蒸氣壓咖啡機。

    上述翻譯版本有些瑕疵。我們看原文:

    "Good night," the other said. Turning off the electric light he continued the conversation with himself, It was the light of course but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place be clean and pleasant. You do not want music. Certainly you do not want music. Nor can you stand before a bar with dignity although that is all that is provided for these hours. What did he fear? It was not a fear or dread, It was a nothing that he knew too well. It was all a nothing and a man was a nothing too. It was only that and light was all it needed and a certain cleanness and order. Some lived in it and never felt it but he knew it all was nada y pues nada y nada y pues nada. Our nada who art in nada, nada be thy name thy kingdom nada thy will be nada in nada as it is in nada. Give us this nada our daily nada and nada us our nada as we nada our nadas and nada us not into nada but deliver us from nada; pues nada. Hail nothing full of nothing, nothing is with thee. He smiled and stood before a bar with a shining steam pressure coffee machine.

    寫得太好。喬伊斯說這是最好的短篇小說之一,海明威說這可能是他自己最滿意的小說,我很同意。這篇的篇幅很短。如果某一天有愛好者畫出一個座標圖,橫軸是篇幅,縱軸是評分,我想我們會在凸包(convex hull)上見到這一篇。

    5

    上述的許多故事都太沉重。如果短篇小說可以認為是短篇小說集中的段落,我希望加上塞林格的《為埃斯米而作》,因為這是個難得的溫馨的故事。也建議讀英文原文,中文譯文很不對味。

    說了許多知名的作品。說一篇少為人知的。穆齊爾的《沒有個性的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德語文學作品(也許沒有之一)。這篇鉅著的目錄就已經非同一般了,摘選如下:

    同時有一個相當有趣的開頭:

    不過,可以認為穆齊爾類似於更偏哲學的普魯斯特,劇情發展還要更加緩慢,所以閱讀前請做好心理準備!

  • 14 # 波粼435

    名著的開頭和結尾是作家的眼光,他掙開了眼睛:

    夏風徐來,亂雲飛渡,陽光扯開的天際彷彿有許多眼睛凝望著地球。他們是誰?他們在想什麼?地球上有誰察覺到了他們的一瞥眼光。

    他們是一群逝去的文學巨匠!

    中國上古《詩經》有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年輕的先民們在清澈的水邊,瞪著青蔥的眼睛;“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死生契闊,與子 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為了生存,他們走向了遠方,生死兩茫茫,他們的眼睛裡充滿著愛和渴望。

    此時西方的遠古,人和神在宇宙星空奮戰,滿天憤怒的眼光,刺瞎了老荷馬的眼睛,他只能用嘴訴說希臘的神話傳說。

    世界早期的文學明賢就是人類先民的群體,他們是浩瀚宇宙的繁星,在深邃,蒼茫的洪荒盡頭眼睛依然熠熠熠生輝,那是人類最初的一抹紅光。

    吳道子的先師至聖孔子像端莊,謙恭。孔子不是人間帝王,可那雙眼睛彷彿能看穿中國人的內心深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明亮的眼睛洞察入微。他在世苦修入世,顛簸傳教,刪六經,習六藝;死後三百年,他文章思想起死回生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他還有一雙熱情的眼睛能感動到四方來儀,。大公無私,大愛無疆,大雪無痕!他的眼睛充滿了對美好人生的渴望,放出來的光芒沐浴了華夏曆史的天空。

    彼時的西方天空中,聖基督耶穌站在雲端,他仁慈的眼睛裡沒有一絲痛苦盯著十字架上的身影,一部“聖經”即將發散出思維的光芒,直接滲透到基督徒的胸膛。

    南方的大地上,菩提樹下,釋迦牟尼,不在猶豫,悲苦的眼睛裡迸射出燦爛佛光,佛經有云“生死輪迴,因緣際會,一切皆有定數。”

    他們都是世紀之初的聖人,在那片時空,他們共同發光,共同打開了人類的神識,思想引導文學開啟了智慧之門。使後代的文學巨匠眼裡透著感恩與摩拜發出了藝術和思想的雙層光芒。

    以後的一千年裡,光怪陸離,白雲過隙,文學家的一道道眼光掃過人類文明的淵面。屈原的嘆息與彷徨“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眼神裡透著不甘。司馬遷倔強的眼光“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華夏人為激情而戰的時候,歐西人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師徒建立了一個《理想國》,蘇格拉底更是將眼光看向了浩渺的天空“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中國聖賢激情過後,朝代已更替過大唐,你在歷史的天空裡,可曾看到李白,杜甫,蘇軾,司馬光,陸游的眼光,從他們的作品裡你也明瞭中華一千年的文明在熠熠生輝;不幸的是西方中世紀但丁的《神曲》,讓文學家眼裡看到了死寂之光。

    文藝復興吧!把窗戶開啟,讓自由的空氣進來,呼吸一下英雄的氣息吧!再看一千年的文學天際吧!

    達芬奇,莎士比亞,巴爾扎克,福樓拜,安徒生,雨果,托爾斯泰,馬克吐溫,海明威,歐美的文學家睜開了眼睛,你心儀哪一位哪一位便向你投來關切的目光,自由,平等,公正,你缺失什麼他們便給你補上什麼,互相對望的眼光裡透著自信和力量,文學家變成了聖鬥士。

    文學的天空中,群星爭燦,不差一千年,也無法爭雄。存在即合理,適合你即完美。誰窮其一生也不可能盡讀他們的作品。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機緣巧合地用你的眼光去掃視一下他們的作品。那一瞥眼光裡,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惺惺相惜的豪情。人仰視天空,便會心生寬廣之意;俯視內心深處就會感覺到有無數眼睛注視著自己的神識和生命。浮雲滄海中心儀的文學家用眼睛激勵了你的人生;何去何從,心靈的眼睛為你指明瞭航向。

  • 15 # 哇呀呀呀的

    這樣理解,名言名語只不過是那些名人經過了豐富的人生體驗,然後得出的一些比較能得到大部分人認同的結論。並不是所有名言名句都是牛頓力學定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哪個明星?為什麼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