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力盾養殖保健
-
2 # 農人在外小朱
選購鴨苗要到防疫工作較好的種鴨場,種鴨嚴格按免疫程式做好禽出敗、大腸桿菌病、鴨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 預防接種,孵化場的防疫條件符合國家規定。選鴨苗時手握雛鴨感覺豐滿有力,羽毛有光澤,健壯活潑,叫聲響亮,選好的鴨苗應大小均勻。
如何提高肉鴨養殖的成活率
把好育雛關
1、育雛舍的衛生消毒工作:進鴨苗前搞好育雛舍的衛生清潔,徹底將鴨糞清洗乾淨,用消毒藥物(0.2%百毒殺溶液)噴灑一次,飲水器、料盤、料槽等清洗曬乾後消毒。
2、肉鴨的育雛方法:規模化飼養肉鴨一般採用地面育雛和網上育雛。網上育雛比地面育雛好處多,衛生環境好,能提高育雛密度和育雛舍的利用率,減少雛鴨疾病的發生和降低死亡率,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雛鴨的飼料報酬高,生長速度快。
如何提高肉鴨養殖的成活率
育雛期的管理
1、育雛溫度:剛出殼的雛鴨,其體溫調節能力差,必須做好保溫工作。1~3日齡的育雛溫度30℃~32℃,以後每隔2天溫度下降1℃,當舍溫降至與外界溫度相近時停止加溫。
2、舍內育雛密度:1~7日齡時,地面育雛每平方米20~40只,網上育雛每平方米40~60只。
3、及時飲水喂料:雛鴨出殼12~24小時後,及時給予飲水和喂料,飲水器要充足及分佈均勻,必要時人工調教飲水。雛鴨飲水後1~2小時,用全價優質小鴨料(1~3日齡可用小雞料代替)用水軟化後,均勻撒在料盤或塑膠布上,誘其採食,全部能正常覓食後,改用料槽供料自由採食。
4、光照:雛鴨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強,生長快,晝夜不斷地採食,故育雛舍應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電燈照明,讓其24小時採食。
5、注意通風換氣:育雛舍內的通風要良好,以防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誘發疾病和引起中毒。
如何提高肉鴨養殖的成活率
做好鴨病的防治工作
在肉鴨的飼養過程中,要做好鴨病毒性肝炎、傳染性漿膜炎、流行性感冒、大腸桿菌病、禽出敗、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未經鴨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疫苗加強免疫的種鴨,其後代雛鴨進人育雛舍後要注射抗病毒性肝炎蛋黃液,育雛結束後再注射禽流感疫苗,其他疾病可使用抗生素防治。注意育雛舍的日常清潔衛生工作,每天應清除鴨糞,防止氨氣、二氧化碳中毒,並搞好舍內消毒工作。肉鴨出售完畢後,飼養場地可用生石灰、消特靈交叉消毒,間隔7~15天才能進入第二批肉鴨的飼養,這樣能較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提高肉鴨成活率和經濟效益。
-
3 # 大嶺老謝
種鴨嚴格按免疫程式做好禽出敗、大腸桿菌病、鴨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 預防接種,孵化場的防疫條件符合國家規定。
把好育雛關
1、育雛舍的衛生消毒工作:進鴨苗前搞好育雛舍的衛生清潔,徹底將鴨糞清洗乾淨,用消毒藥物噴灑一次,飲水器、料盤、料槽等清洗曬乾後消毒。
2、肉鴨的育雛方法:規模化飼養肉鴨一般採用地面育雛和網上育雛。網上育雛比地面育雛好處多,衛生環境好,能提高育雛密度和育雛舍的利用率,減少雛鴨疾病的發生和降低死亡率,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雛鴨的飼料報酬高,生長速度快。
育雛期的管理
1、育雛溫度:剛出殼的雛鴨,其體溫調節能力差,必須做好保溫工作。1~3日齡的育雛溫度30℃~32℃,以後每隔2天溫度下降1℃,當舍溫降至與外界溫度相近時停止加溫。
2、舍內育雛密度:1~7日齡時,地面育雛每平方米20~40只,網上育雛每平方米40~60只。
3、及時飲水喂料:雛鴨出殼12~24小時後,及時給予飲水和喂料,飲水器要充足及分佈均勻,必要時人工調教飲水。雛鴨飲水後1~2小時,用全價優質小鴨料(1~3日齡可用小雞料代替)用水軟化後,均勻撒在料盤或塑膠布上,誘其採食,全部能正常覓食後,改用料槽供料自由採食。
4、光照:雛鴨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強,生長快,晝夜不斷地採食,故育雛舍應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電燈照明,讓其24小時採食。
5、注意通風換氣:育雛舍內的通風要良好,以防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誘發疾病和引起中毒。
做好鴨病的防治工作
在肉鴨的飼養過程中,要做好鴨病毒性肝炎、傳染性漿膜炎、流行性感冒、大腸桿菌病、禽出敗、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未經鴨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疫苗加強免疫的種鴨,其後代雛鴨進人育雛舍後要注射抗病毒性肝炎蛋黃液,育雛結束後再注射禽流感疫苗,其他疾病可使用抗生素防治。注意育雛舍的日常清潔衛生工作,每天應清除鴨糞,防止氨氣、二氧化碳中毒,並搞好舍內消毒工作。肉鴨出售完畢後,飼養場地可用生石灰、消特靈交叉消毒,間隔7~15天才能進入第二批肉鴨的飼養,這樣能較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提高肉鴨成活率和經濟效益。
-
4 # 二毛電子科技
購鴨苗要到防疫工作較好的種鴨場,種鴨嚴格按免疫程式做好禽出敗、大腸桿菌病、鴨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 預防接種,孵化場的防疫條件符合國家規定。選鴨苗時手握雛鴨感覺豐滿有力,羽毛有光澤,健壯活潑,叫聲響亮,選好的鴨苗應大小均勻。
-
5 # 其實簡簡單單就好
購鴨苗要到防疫工作較好的種鴨場,種鴨嚴格按免疫程式做好禽出敗、大腸桿菌病、鴨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 預防接種,孵化場的防疫條件符合國家規定。選鴨苗時手握雛鴨感覺豐滿有力,羽毛有光澤,健壯活潑,叫聲響亮,選好的鴨苗應大小均勻。
-
6 # 鄉村精神小夥
一、選好鴨苗
選購鴨苗要到防疫工作較好的種鴨場,種鴨嚴格按免疫程式做好禽出敗、大腸桿菌病、鴨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 預防接種,孵化場的防疫條件符合國家規定。選鴨苗時手握雛鴨感覺豐滿有力,羽毛有光澤,健壯活潑,叫聲響亮,選好的鴨苗應大小均勻。
二、把好育雛關
1、育雛舍的衛生消毒工作:進鴨苗前搞好育雛舍的衛生清潔,徹底將鴨糞清洗乾淨,用消毒藥物(0.2%百毒殺溶液)噴灑一次,飲水器、料盤、料槽等清洗曬乾後消毒。
2、肉鴨的育雛方法:規模化飼養肉鴨一般採用地面育雛和網上育雛。網上育雛比地面育雛好處多,衛生環境好,能提高育雛密度和育雛舍的利用率,減少雛鴨疾病的發生和降低死亡率,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雛鴨的飼料報酬高,生長速度快。
三、育雛期的管理
1、育雛溫度:剛出殼的雛鴨,其體溫調節能力差,必須做好保溫工作。1~3日齡的育雛溫度30℃~32℃,以後每隔2天溫度下降1℃,當舍溫降至與外界溫度相近時停止加溫。
2、舍內育雛密度:1~7日齡時,地面育雛每平方米20~40只,網上育雛每平方米40~60只。
3、及時飲水喂料:雛鴨出殼12~24小時後,及時給予飲水和喂料,飲水器要充足及分佈均勻,必要時人工調教飲水。雛鴨飲水後1~2小時,用全價優質小鴨料(1~3日齡可用小雞料代替)用水軟化後,均勻撒在料盤或塑膠布上,誘其採食,全部能正常覓食後,改用料槽供料自由採食。
4、光照:雛鴨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強,生長快,晝夜不斷地採食,故育雛舍應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電燈照明,讓其24小時採食。
5、注意通風換氣:育雛舍內的通風要良好,以防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誘發疾病和引起中毒。
四、做好鴨病的防治工作
在肉鴨的飼養過程中,要做好鴨病毒性肝炎、傳染性漿膜炎、流行性感冒、大腸桿菌病、禽出敗、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未經鴨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疫苗加強免疫的種鴨,其後代雛鴨進人育雛舍後要注射抗病毒性肝炎蛋黃液,育雛結束後再注射禽流感疫苗,其他疾病可使用抗生素防治。注意育雛舍的日常清潔衛生工作,每天應清除鴨糞,防止氨氣、二氧化碳中毒,並搞好舍內消毒工作。肉鴨出售完畢後,飼養場地可用生石灰、消特靈交叉消毒,間隔7~15天才能進入第二批肉鴨的飼養,這樣能較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提高肉鴨成活率和經濟效益。
-
7 # 農人莫小道
對於養殖鴨子來說,很多人一直都為找到鴨子的存活率而到處尋找方法。
那麼今天我們來說說養殖鴨子如何能夠提高它的存活率。對於目前來說,養殖鴨子大多數的都是經過使用飼料養殖的,那麼對於其他農村裡面養殖土鴨的方法也是有所需要注意的問題。
做好疫苗工作。鴨子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時候都是在鴨苗的時候。所以在幼苗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接種的工作,其實一般這種的工作呢基本上在於破殼後的第3天到第5天已經完成了。
對於農村裡面的也,對於這個疫苗接種的情況有的也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就不會給鴨子幼苗的時期接種這個疫苗。
所以導致於在養殖的過程當中,存活率不斷的下降,時常有死亡的現象。
所以我個人覺得對於疫苗的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認真的做好這個疫苗接種的工作,確實能夠提高傳播率。
投餵的食物必須得乾淨在我們日常管理當中,投餵飼料,投餵各種各樣的食物。也是需要注意食物的質量問題,要做到投放的飼料,要注意檢查飼料的乾淨是否有發黴,飼料的質量是否得到保障?
在我們投放飼料當中,做到不投餵變質發黴的飼料。這個是引起病變,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不管是投放其他的飼料,還是投放我們自己做的飼料,給他的食物必須得乾淨,沒有變質和發黴的。這種情況才能夠保證它的存活率以及腸胃病等等,沒那麼容易引起發病的情況。
日常消毒要做到位。對於養殖業來說養殖的時候,養殖的過程當中需要經常的消毒。
日常消毒一定要做到位。因為很多病情都是這些細菌病原體爆發才引起發病的情況。
所以在平時我們要做到經常的消毒,我們要學會經常的消毒,並且要消毒到位,如果消毒不到位的情況下也是很容易。
-
8 # 湖北雲
選好鴨苗是關鍵。
選購鴨苗要到防疫工作較好的種鴨場,種鴨嚴格按免疫程式做好禽出敗、大腸桿菌病、鴨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預防接種,孵化場的防疫條件符合國家規定。選鴨苗時手握雛鴨感覺豐滿有力,羽毛有光澤,健壯活潑,叫聲響亮,選好的鴨苗應大小均勻。
-
9 # 八桂小良
提高肉鴨養殖成活率,增加經濟效益,從鴨苗選擇、選好養殖場址、做好育雛工作、育雛期管理及做好鴨病的防治等著手。
1.鴨苗的選擇;
提高肉鴨養殖的成活率,鴨苗的選擇很重要,不同品種的鴨苗、體型、肉質、肥瘦等方面也不同,鴨苗的選擇要從市場需求,養殖需求考慮。預防鴨病、鴨苗的選擇很重要,購買鴨苗時,要從正規的孵化場購鴨苗,正規的孵化場防疫做的較好,不正規的孵化場,為了降低成本,衛生防疫等方面做得不到位,比如鴨瘟、肝炎等疾病在養殖場時有發生,在防疫沒有保障的孵化場購鴨苗,鴨苗發生疫病的機率較大。挑選鴨苗時,選羽毛光澤好、聲音響亮、健壯活潑、大小均勻沒有明顯病症的鴨苗回場養。
2.鴨場選址;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地面不能潮溼的地方做場址,養殖場位置需要利於排水,有乾淨充足的水源,可以拉電的地方。養殖場佈局要合理,分為育雛保溫區、育肥區、汙物處理區、和管理區,各區要分隔開。生產區衛生要嚴格執行,嚴格消毒,進出養殖場的車輛及物品要進行檢查消毒,防止外來車輛帶入病毒菌,定期給地面、牆壁、房舍、籠具、料槽進行清洗消毒。
3.育雛;
育雛是否成功標誌著成活率的高低,影響成活率的關鍵在於溫度、光照、密度等。育雛溫度應該在30度左右,隨著養殖時間的增加,慢慢降低溫室溫度,直至與室外溫度差不多為止。再就是控制好光照度,雛鴨的消化能力強、生長快,就需要日夜的不斷進食,所以養殖室要有充足的光照。剛開始育雛日夜都要光照,保證雛鴨能日夜進食,育雛1-7日齡每平米30-40只,如果在網上育雛每平可以45-55只。
4.衛生管理;
養殖場需要有專人定期打掃,確保鴨舍內保持乾淨,無雜物、死鴨等,鴨舍內定期消毒,並且要注意老鼠蒼蠅等。無關人員避免頻繁進入鴨場,養殖人員進入鴨場應有專用鞋衣服更換。鴨場可用生石灰、消特靈交叉使用消毒。
5.鴨病防治;
肉鴨的飼養要做好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大腸桿菌病、禽流感等病毒的防治,免疫預防是防止傳染性病毒蔓延的關鍵,養殖人時常要留意當地是否有肉鴨感染疾病,做好預防準備,可以提前打疫苗防止傳染疾病。
養殖肉鴨提高成活率,需要注意多個方面,做好肉鴨的相關疾病防治工作很重要。
-
10 # 農村戶外搞野
一、選好鴨苗
選購鴨苗要到防疫工作較好的種鴨場,種鴨嚴格按免疫程式做好禽出敗、大腸桿菌病、鴨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 預防接種,孵化場的防疫條件符合國家規定。選鴨苗時手握雛鴨感覺豐滿有力,羽毛有光澤,健壯活潑,叫聲響亮,選好的鴨苗應大小均勻。
二、把好育雛關
1、育雛舍的衛生消毒工作:進鴨苗前搞好育雛舍的衛生清潔,徹底將鴨糞清洗乾淨,用消毒藥物(0.2%百毒殺溶液)噴灑一次,飲水器、料盤、料槽等清洗曬乾後消毒。
2、肉鴨的育雛方法:規模化飼養肉鴨一般採用地面育雛和網上育雛。網上育雛比地面育雛好處多,衛生環境好,能提高育雛密度和育雛舍的利用率,減少雛鴨疾病的發生和降低死亡率,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雛鴨的飼料報酬高,生長速度快。
三、育雛期的管理
1、育雛溫度:剛出殼的雛鴨,其體溫調節能力差,必須做好保溫工作。1~3日齡的育雛溫度30℃~32℃,以後每隔2天溫度下降1℃,當舍溫降至與外界溫度相近時停止加溫。
2、舍內育雛密度:1~7日齡時,地面育雛每平方米20~40只,網上育雛每平方米40~60只。
3、及時飲水喂料:雛鴨出殼12~24小時後,及時給予飲水和喂料,飲水器要充足及分佈均勻,必要時人工調教飲水。雛鴨飲水後1~2小時,用全價優質小鴨料(1~3日齡可用小雞料代替)用水軟化後,均勻撒在料盤或塑膠布上,誘其採食,全部能正常覓食後,改用料槽供料自由採食。
4、光照:雛鴨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強,生長快,晝夜不斷地採食,故育雛舍應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電燈照明,讓其24小時採食。
5、注意通風換氣:育雛舍內的通風要良好,以防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誘發疾病和引起中毒。
四、做好鴨病的防治工作
在肉鴨的飼養過程中,要做好鴨病毒性肝炎、傳染性漿膜炎、流行性感冒、大腸桿菌病、禽出敗、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未經鴨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疫苗加強免疫的種鴨,其後代雛鴨進人育雛舍後要注射抗病毒性肝炎蛋黃液,育雛結束後再注射禽流感疫苗,其他疾病可使用抗生素防治。注意育雛舍的日常清潔衛生工作,每天應清除鴨糞,防止氨氣、二氧化碳中毒,並搞好舍內消毒工作。肉鴨出售完畢後,飼養場地可用生石灰、消特靈交叉消毒,間隔7~15天才能進入第二批肉鴨的飼養,這樣能較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提高肉鴨成活率和經濟效益。
-
11 # 農人九九
個人覺得有幾點:1:選好毛髮順溜,精神活潑的幼鴨。2:乾淨的養殖環境。3:飼料搭配農作物。4:周邊環境的保護,防蛇鼠。
-
12 # 愛釣魚的小胖子
選好鴨苗選購鴨苗要到防疫工作較好的種鴨場去挑選,選羽毛有光澤,健壯活潑叫聲響亮,選好的鴨苗群個體之間均勻!
-
13 # 三農開拓者
雛鴨成活率是養殖戶養鴨成敗的關鍵,所以說肉鴨成活率要從雛鴨開始就要加強管理。在肉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鴨從出殼至1月齡階段為雛鴨期,因絨毛稀少,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差,對外界環境變化十分敏感,而且消化能力也比較弱,在飼養管理過程易產生髮育不正常,嚴重的導致疾病或者死亡。
堅持自繁自養
堅持自繁自養,避免雛鴨有蛋源性疾病,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對後備種用的公鴨和母鴨要加強防疫工作,定期做好疾病檢疫。
2、種蛋的收集要堅持每2小時一次,立即燻蒸後送到蛋庫低溫儲存。
3、孵蛋室的所有器械都要用高壓水泵沖洗後再用噴霧消毒2次,這樣可減少孵化過程中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的汙染。
4、孵蛋前都要對種蛋進行2次消毒,這是奠定健康雛鴨的基礎。
嚴格消毒育雛室 育雛室溫度要適宜,飼養密度不能過高。並保持乾燥、通風、衛生。雛鴨進入養育室前一週要先將育雛室打掃乾淨,對地面、牆面用2%~3%的火鹼徹底消毒,門窗、網架等用3%的來蘇兒噴灑,食槽、水槽等用百毒殺消毒。最後關閉門窗進行燻蒸(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14mL、高錳酸鉀7g的比例),24小時後開門窗將甲醛氣體放完,關閉5~7天。雛鴨進入育雛室的前一天將室內預熱到合適的溫度。
加強飼養管理 1、先開飲後開食:雛鴨進入育雛室後,開食前先飲水,飼餵0,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或1%的蔗糖水,水溫16~18℃,早晚各一次,進雛後12小時內開始餵食。根據雛鴨數量在育雛網上分點放置飲水器。讓其自由飲水。一天換水3。4次,用食盤開食,一次放的飼料最好不要太多。以防變質。第1周喂8次(每隻按3g投料,以後逐步增加),第二週喂6次,第三週喂5次。 2、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溼度:育雛室必須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溼度,雛鴨調節體溫能力差,開始育雛時要求室內溫度較高,以後隨著日齡增長逐漸降到常溫。雛鴨對溫度要求是:1~3日齡為33~31℃,4日齡30℃,5日齡為29℃,從6~10日齡每天降2℃,10日齡為19℃,11~15日齡為18℃,16~21日齡為17℃,21日齡以後保持17℃左右。室內溼度是否適宜可依鴨群狀態判斷:室內乾燥則雛鴨絨毛髮脆、腳趾乾癟、容易脫水;室內溼度過大則雛鴨羽毛汙穢而稀少、精神沉鬱。育雛室內適宜的溼度:1,10日齡為60%~70%,10日齡後為50%~60%。 3、光照:對於雛鴨來說,正確適宜的光照對其採食、飲水、健康等意義重大。雛鴨出殼的頭2天視力較弱,每天光照24小時,以後每天可以減少1小時,直至達到每天16小時的光照。 4、經常通風透氣:雛鴨的體溫較高,新陳代謝旺盛,其呼吸和排洩出來的氣體中含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氫和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過高時會對雛鴨呼吸道產生刺激。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對雛鴨健康發育極為不利,因此飼養員要及時清理雛鴨的排洩物,勤換洗舍內的鋪墊等物品,要保持舍內通風換氣。可以在養育室內安裝排風機,根據室內的空氣質量和溫度情況,自動調整排風量。 5、制定嚴格的飼養管理制度:進入育雛室的人員、車輛、物品都要嚴格消毒。1周齡內在飼料中新增0,2%純土黴素鹼,飲水中新增複方泰樂菌素(泰樂加)或慶大黴素(2500U/只)。飼養人員要勤檢查鴨舍,做到“一看飲食,二看便,三看精神,四看腿,五看羽毛,六看眼”。定期在飼料中新增亞硒酸鈉維生素E和喹乙醇粉。
-
14 # 洋伽子
一、選好鴨苗
選購鴨苗要到防疫工作較好的種鴨場,種鴨嚴格按免疫程式做好禽出敗、大腸桿菌病、鴨瘟、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 預防接種,孵化場的防疫條件符合國家規定。選鴨苗時手握雛鴨感覺豐滿有力,羽毛有光澤,健壯活潑,叫聲響亮,選好的鴨苗應大小均勻。
二、把好育雛關
1、育雛舍的衛生消毒工作:進鴨苗前搞好育雛舍的衛生清潔,徹底將鴨糞清洗乾淨,用消毒藥物(0.2%百毒殺溶液)噴灑一次,飲水器、料盤、料槽等清洗曬乾後消毒。
2、肉鴨的育雛方法:規模化飼養肉鴨一般採用地面育雛和網上育雛。網上育雛比地面育雛好處多,衛生環境好,能提高育雛密度和育雛舍的利用率,減少雛鴨疾病的發生和降低死亡率,提高育雛期的成活率,雛鴨的飼料報酬高,生長速度快。
三、育雛期的管理
1、育雛溫度:剛出殼的雛鴨,其體溫調節能力差,必須做好保溫工作。1~3日齡的育雛溫度30℃~32℃,以後每隔2天溫度下降1℃,當舍溫降至與外界溫度相近時停止加溫。
2、舍內育雛密度:1~7日齡時,地面育雛每平方米20~40只,網上育雛每平方米40~60只。
3、及時飲水喂料:雛鴨出殼12~24小時後,及時給予飲水和喂料,飲水器要充足及分佈均勻,必要時人工調教飲水。雛鴨飲水後1~2小時,用全價優質小鴨料(1~3日齡可用小雞料代替)用水軟化後,均勻撒在料盤或塑膠布上,誘其採食,全部能正常覓食後,改用料槽供料自由採食。
4、光照:雛鴨的食量少,消化能力強,生長快,晝夜不斷地採食,故育雛舍應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電燈照明,讓其24小時採食。
5、注意通風換氣:育雛舍內的通風要良好,以防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誘發疾病和引起中毒。
四、做好鴨病的防治工作
在肉鴨的飼養過程中,要做好鴨病毒性肝炎、傳染性漿膜炎、流行性感冒、大腸桿菌病、禽出敗、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未經鴨病毒性肝炎、禽流感疫苗加強免疫的種鴨,其後代雛鴨進人育雛舍後要注射抗病毒性肝炎蛋黃液,育雛結束後再注射禽流感疫苗,其他疾病可使用抗生素防治。注意育雛舍的日常清潔衛生工作,每天應清除鴨糞,防止氨氣、二氧化碳中毒,並搞好舍內消毒工作。肉鴨出售完畢後,飼養場地可用生石灰、消特靈交叉消毒,間隔7~15天才能進入第二批肉鴨的飼養,這樣能較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提高肉鴨成活率和經濟效益
-
15 # 戰場到農場
如何提高肉鴨的成活率?首先我們先從場地開始說起,以水養麻鴨為例,首先要有坡度不宜太陡的乾淨寬闊的水塘。水邊要有采光好排水好的場地,還要搭建足夠面積牢固的棚子,為鴨子飼養過程中提供良好的環境。第二:做好防疫,鴨苗從出殼到出欄上市都要嚴格做好疾病預防。我們合作社的方案是:麻鴨防疫方案
回覆列表
一、空舍準備
合同鴨養殖戶的肉鴨出欄後,很多養殖戶並不急於清理、消毒養殖舍,而是先去忙其他的事情,在接到養殖公司上苗通知後才開始著急的清糞、沖洗、消毒鴨舍。
而正確的處理方法是:鴨出欄後應該立即進行清理、沖洗、消毒,完成後晾棚,在等待期間再處理其他事情或者休息。
如果沒有充分時間的空舍、消毒、乾燥,短時間接雛的話,舍內溼度容易大,不利於雛鴨成長,並且上一批的病菌也容易交叉感染,造成養殖不平穩,疾病多發,傷亡較大,長勢不良,影響利潤。
二、育雛確保成活率
俗話說:有苗不愁長。但是如果一畝地只有一棵苗的話,也沒有多大的收成。確保足夠的數量才能有產量,所以,育雛必須確保高成活率。
這裡的細節在三點:
1是開口藥的選擇
雛鴨在沒有喝水之前,胃腸道可能是乾淨的,也可能在運輸中被一定的細菌感染,這個時候飲水中新增液體活菌腸動力後,腸動力中的活菌可以快速佔位雛鴨的腸道黏膜,阻礙病原微生物侵入腸道,以減少拉稀的發生,用過的客戶基本上都可以感受到,用腸動力育雛的雛鴨,很少有腸道疾病發生。
雛鴨剛接到家,胃腸道很稚嫩,需要快速建立有益菌群的時間,而你上來給喝抗生素,把本來就不多的胃腸道菌群給喝沒有了,或者是胃腸道菌群搞紊亂了。
後期再重建腸道菌群的時候,很容易感染細菌性拉稀。
2是保證溫度的平衡,避免溫差過大。
在育雛期間不是要溫度越高越好,而是要保障溫度的平穩和均衡,不用忽高忽低,也不要有賊風,溫差過大會造成卵黃吸收不良,或者擠壓死亡。
廣大養殖戶對此重視度不夠,雖然未造成擠壓傷亡,但出現了很多卵黃吸收不良的鴨,影響後期長勢。
3是重視飲水量。
不僅僅要看飲水器中是否有水,還要看飲水位是否夠數,飲水器擺放的是否均勻。
除標準化棚舍外,多數養殖戶都存在飲水位偏少的現象。
飲水位不足容易造成3-4日齡的雛鴨脫水死亡,和鴨群整齊度的不良。
飲水位就好比我們請10個人吃飯,但如果只有7個碗筷,就有部分人短時間吃喝不到,如果再有強勢的人佔住不放,就會造成有的吃喝不到。
飲水位的不足,這勢必會影響到鴨群的健康。
三、通風的重要性
養殖戶俗稱“放風”。
不論是什麼季節,都要給與適當的通風,同一季節通風時也要注意陰雨天和晴天的區別。
一般原則是:晴天的通風量可大,陰雨風雪天則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適當通風。
不注意外界環境,通風過大會造成舍內溫度過低,易造成風寒感冒等疾病,但也有個別養殖戶害怕通風,不敢通風,造成舍內氨氣、溼度過大,同樣影響肉鴨的生長。
四、腿要勤、常入舍。
很多養殖戶給肉鴨上完料、補充水之後就認為沒有事了。
其實應該勤入鴨舍檢視,隨時掌握鴨群狀態,又可促使鴨群增強活動,促進採食增強長勢。
可能有的養殖戶會說:沒事少進鴨棚,走動易驚群。
在這裡告訴大家,發生驚群現象恰恰是因為你進入鴨舍次數太少了。
習慣成自然,並且在鴨群運動中也可以觀察到肉鴨的情況,在晚上進入鴨舍的時候,因身影的關係,緩慢移動即可減輕因身影晃動造成的鴨群騷動。
五、每天控料一小時
很多養殖戶總是怕肉鴨吃不飽,料桶內的飼料總是滿滿的。
其實這種料桶從不見底的飼養方式反而不利於肉鴨的採食,應該每天下午乾淨料桶1-2個小時。這樣既能保持肉鴨總能吃到新鮮飼料,又能防止散碎飼料長時間沉積在料桶底部,發生變質產生異味影響採食。
並且,淨料桶後,還可以有效的知道肉鴨每天準確的採食量,採取控料方法餵鴨,每天的加料量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加前一天料量的2/3,這一次加料是在控料後的第一次加料,一般是下午6點左右進行;第二天早上加1/3的料量,上午進行勻料,能勻多少,就是當天增加的飼料量,這樣做每天都能統計肉鴨的準確採食量。如果採食量突然降低或增加過多,就可以儘快預警而採取措施。
淨料桶1-2個小時就能有效的預防腺胃炎病腹水症的發生,肉鴨控料後,腺胃和肌胃排空,使腺胃和肌胃中長時間貯積的有害物質全部排出。由於控料飢餓後肉鴨又飽食一次,這樣每天腺胃和肌胃都會得到鍛鍊和保養,而健康的腺胃和肌胃自然就能預防腺胃炎和肌胃炎的發生。
同樣這樣做可以讓鴨搶料而活動起來,從而增加肉鴨的肺活量,提高鴨的體質,以減少癱瘓、腹水、猝死的現象。
六、嚴格控制用藥時間
在使用藥物進行疾病預防或治療時,一定要使藥物在技術員規定的時間裡飲完,最好不採用全天飲用。因為飲用時間太長,降低藥物在肉鴨體內的濃度,造成用藥浪費,一般建議在2-4個小時內飲完,在飲藥期間,養殖人員應一致在舍內緩慢走動,觀察肉鴨,並適當驅趕肉鴨使鴨子活動飲藥,達到用藥均衡。
以上幾點都是養殖肉鴨很不起眼的小細節,甚至每個養殖戶都知道,可是我們是否真正去落實到位了嗎?現在合同鴨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少,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向每個細節要收益,要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