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熙
-
2 # 國家人文歷史
考察一個古代的社會風俗史,在沒有相機的年代,最好的參考大概除了文字描述,就是畫作了。唐朝以胖為美也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然而對於胖的理解,我想現在的理解與古人有點理解上的偏差。唐朝所說的“胖”,應該叫做“豐腴”,而非“肥胖”。而且,這種以豐腴為美的審美不光是受到了統治階級審美的影響,同時也是一個時代開放與富饒之風氣的體現。
漢魏晉時期,畫家筆下的女性多是秀骨清相,推至唐五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中始有“仕女”說法出現,畫中的形象也演變成張萱所描繪“豐頰肥體”之態。《搗練圖》圖中的女性身份雖是從事勞作的下級宮廷奴婢,但衣著豔麗華貴,體態豐滿慵懶,頗有貴族氣質,這也是唐代社會盛行肥美之風的體現。
《資治通鑑》記載,唐女皇武則天身材豐滿、“方額寬頤”;貴妃楊玉環則“素有肉體”,“資質豐豔”。宮中在民間徵選幹雜役的女工,不但技藝要精,還要體態豐腴,身材豐滿,否則即使手藝很好也不會入選。這兩位在唐代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女性,引領了以肥為美的社會風潮,導致唐代繪畫的逐步演變。
唐高宗永徽至玄宗開元年間,“面短而豔”依然為畫中女性的審美標準,如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仕女,體態勻稱,神情還略顯拘謹。到了玄宗開元天寶至德宗貞元年間,社會物質豐富,生活富足,都市豪門盛行奢靡之風。放縱逸樂中充滿豪邁之氣。盛唐,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都崇尚肥美。張萱筆下女性臉圓而飽滿,體態豐腴健碩,都體現了大唐女性的華貴之美。
-
3 # 小太極猴劉永明
個人認為唐朝以豐滿,健壯和氣度不凡為美。和西方古代大理石雕像,西方古代油畫中人物像表現的美類似。也和現代某一批豐滿健壯男女明星類似。絕不是肌肉美,而是骨頭和身材的整體美。
-
4 # 生猛歷史
傳統印象中,唐朝的審美一向具有盛唐氣象——如楊玉環,端莊豐腴,而不是趙飛燕那種弱質纖纖輕盈如燕的美。
從唐朝留下的繪畫作品來看,唐朝的女子無論嬪妃宮女,都是臉如銀盆,豐腴飽滿。唐代陶俑中的女性形象看起來也都是走肥胖路線,豐腴得看不清腰線。所以,唐朝“以胖為美”似乎理所當然。
很多人從李氏家族的起源來探究,認為唐朝喜歡豐腴健碩的美人與皇帝家族本身具有鮮卑少數民族血統相關。但唐玄宗在給太子選妃時,分明是讓高力士選了五個“頎長潔白”的美女啊。
對於楊玉環,則是形容為“纖穠中度,舉止閒冶”,可見楊玉環雖非纖弱女子,但也絕不是現代人眼中的”胖“。從著名的《簪花仕女圖》來看,楊玉環應該屬於雍容華貴、儀態萬方的型別,想想一個善舞的女子能胖到哪兒去呢……
很多學者對唐代的文學作品做過研究,發現唐人筆下吟詠女性肥美的文字並不多見。描繪女性時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反而是: “細腰”、“狹腰”、“纖腰“、“婀娜”、“窈窕”、“纖手”、“纖麗”等等。譬如李賀《將進酒》中的 “皓齒歌,細腰舞”;劉希夷《公子行》中的“願作輕羅著細腰,願為明鏡分姣面” ;白居易《楊柳枝》中的“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所以說,“環肥”可能只是大家對於唐朝審美的刻板印象。即使是“環肥”的“肥”,也不是大家以為的大胖子,頂多就是不做骨感美人,摸上去有肉感很舒服的那種,畢竟勾魂攝魄的《霓裳羽衣舞》怎麼也不可能是一個胖子能跳出來的啊!
回覆列表
豐滿與胖,不是一個概念。也可能唐朝前期隋朝末年。災夠了咧。胖,有錢,吃好的。嗯,不錯不錯。娶了。這跟非洲某個部落也差不多,他們覺得胖代表富有。越胖越美。不過唐朝。。應該吧可能。還是不確定